吸烟研究报告_0_第1页
吸烟研究报告_0_第2页
吸烟研究报告_0_第3页
吸烟研究报告_0_第4页
吸烟研究报告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吸烟研究报告 关于吸烟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经常看见大人们叼着一跟烟在抽,但是当我拿起烟盒指着“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时,他们却说:“小孩子懂什么?吸烟还是有益的!”我想:“吸烟真的有益吗?”于是,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关于吸烟的好处和坏处。 1、由于吸烟者的长期吸烟,有可能产生肺癌、喉头癌、咽头癌、食道癌、十二指肠及胃溃疡等疾病。 2、如果孕妇吸烟的话,可能会造成流产、畸型儿、不孕症、早产 、胎儿体重降低。 3、如果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话,会使更多人吸入“二手烟”,而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 4、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吸烟虽然有好处,但是弊大于利,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吸烟! 五、建议和措施 1、可以在家里设一个“吸烟区”,让家里有烟瘾的人在里面吸烟。 2、如果不能在家里设“吸烟区”,你就可以让他们2 / 9 在楼道里吸烟。 五 1 号 肖奕洲 关于吸烟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吸烟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 调查对象:大学吸烟状况 调查内容: 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人群范围分布广泛,青少年吸烟人数每年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中国平均吸烟年龄为 10 岁。 现在在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中随处可见吸烟者。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上升,而且上升速度超过男性。吸烟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危害 调查方式:观察法发放问卷法 调查时间: 2016 年 12 月 20 号 调查人员: 闫志轩 周润涛 韩宗 霖 调查结果:吸烟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大。 调查体会: 吸烟有以下几个危害: 一对自己:一手烟 1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3 / 9 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 13 倍,如果每日吸烟在 35 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 45 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 10 13 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 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 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 75有吸烟史。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 4. 对消化道的 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 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4 / 9 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5. 其他 吸烟对女性的危害大于男性,吸烟对孕妇影响更甚。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 二对他人的影响:二手烟 吸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程度虽不如主动吸烟,但也相当严重,足以危及生命,应给以充分重视。 1. 致癌作用 日本的一项权威性长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不吸烟妇女受丈夫在家中吸烟影响而患肺癌死亡的危险率要比对照组高出一半至一倍多。美国近期报道,生活在吸烟家庭中的不吸烟妇女与生活在非吸烟家庭中的相比,患肺癌几率要高出 2 3 倍。在工作间、酒吧间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的不吸烟者患肺癌几率与非被动吸烟者相比要高出 40 50。 2. 对心脏的影响 不吸烟的被动吸烟者与无被动吸烟者相比,患冠心病危险性高出 25 30。美国男性暴露于二手烟的患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达,而非暴露组为 。 3. 对呼吸道的影响 长期接触二手烟可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患。美国5 / 9 一研究报道,被动吸烟者呼吸困难危险率增加 45,患慢性支气管炎危险率增加 65,患哮喘危险率增加 39。 4. 对婴幼儿的影响 婴儿被动吸烟患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率增加 20多倍。我国一项随访调查表明,婴儿被动吸烟患上呼吸道感染和气管炎的危险率增 加 37和 45,幼儿被动吸烟还会引起中耳炎和哮喘多发。 三 对儿童的影响:三手烟 三手烟是吸烟产生的除气体之外的最后一种有害物质:固体。 研究表明,残留在衣服和家具上的香烟气味能被人体皮肤吸收。通风和污染程度的不同可能导致香烟的残留气味滞留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在某些情况下,只有通过彻底的大扫除或更换壁纸、地毯和窗帘才能清除这种污染。 四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们知道 ,研究生在小时候抽烟的比例比较多 ,在后来因为出差或者接触社会让研究生没有办法去逃离吸烟,并且吸烟还会使青少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学生不准吸烟。我们还可以看出:研究生烟龄之长,虽然问卷中大都在大学后开始吸烟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有相当比例的人在小学就开始吸烟,他们的烟龄都在 8 年以6 / 9 上,这样的事实禁不住让人有些吃惊,我们绝不能把这些人忽视,虽然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此类事件一旦发生,那么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研究生吸烟大都原因很相似,大都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在大学里面学会 的,如果大学不会抽烟到研究生学会抽烟的基本没有,或者因为环境的变化,被迫抽烟,所以研究生基本上都会抽烟,也都会去抽烟,这在他们看来也是没法避免的,也是无法逃避的。生活压力在这里,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抽烟慢慢就成为了一个习惯,当我们发愁或者受到挫折的时候都会选择抽烟来让自己放松。 在研究生中,每天大都平均在 5 至 10 根左右,大都数人都在这个范围中间, 如果课程少的话,每个人抽烟的数量也会增加,因为研究生上课,大都是小班上课,老师面对面授课,当我们上课的时候无法再去抽烟,一般抽烟的时间 都会放到下课时间,或者是聚会时间。所以空闲时间多的时候,除非经常上自习,那么就会把大多时间放在消遣上,这样自己抽烟的理由和借口就会更多,让自己也更加相信,抽烟是因为自己的没课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让抽烟合理,公开化。 针对这次调查, 我深深的感受到,抽烟对我们的危7 / 9 害是无法避免的,唯独能避免的就是我们能否少抽烟或者尽量不抽烟,抽烟引起的各种疾病也是我们无法逃离的,我们现在因为寂寞而抽烟,将来我们也会因为抽烟引起的疾病而寂寞。 愿天下研究生都会像我一样看清抽烟的本质, 都能认清抽烟的客观现实,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未来。 关于吸烟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1 问题的提出 自从有一种东西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切似乎都变了,变得一片浑浊。他是什么?它就是烟,烟,这个无情的黑手一次又一次的伸向人们,把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给夺去了。一根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烟其中可包含了上千种毒素啊!于是,我做了一次调查。 2 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的书籍。 上网浏览 3 调查情况和整理 一吸烟的害处: 1.失去听觉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较早失去听觉,吸烟者患中耳炎的机会较非吸烟者高 3 倍。 2.心脏病发 8 / 9 吸烟令心跳加速,增加患高血压和血管闭塞的风险,导致心脏病发及中风。 二吸烟而死亡的人: 因吸烟引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死亡的占吸烟患病死亡的 45%。因吸烟患食道癌、胃癌、肝癌、结核、猝死和缺血性心脏病而死亡的 ,占因吸烟患病死亡的 5 8%。全国仅1990 年就有 60 万人死于吸烟患病 ,推算 2002 年因吸烟患病死亡的人将达到 85 万 4 结论 烟能损害 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死于吸烟的达 8000人。牛津大学癌症研究所皮托教授指出:“经常吸烟的人中三分之一将死于这一嗜好,其中一半人只能活到中年”。在发达国家中 ,吸烟与肺癌死亡人数的 85%有关 ,与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总死亡人数的 75%有关 ,与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 25%有关。据统计,英国平均每 4 个吸烟者中有 1 人死于肺癌,中年死亡者中 1/3 死于肺癌和吸烟引起的心脏病。研究显示全部癌症患者发病的 1/3 与吸烟有关。致癌性多环 芳烃化合物的水平在戒烟第三个月后,开始从肺组织内下降,直到戒烟5 年后才能达到不吸烟人的水平。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 2000余种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 , 亚硝胺、钋 210、9 / 9 镉、砷、 -萘胺等有致癌作用 , 香烟烟雾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邻甲酚、苯酚等。吸烟时,香烟烟雾大部分吸入肺部,小部分与唾液一起进入消化道。烟中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协同作用下,损伤正常细胞 , 可形成癌症。 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尼古 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烃、烯烃、羰基化合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