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底座塑料模具设计【16张图纸】【全套图纸】【优秀】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1页)
编号:27401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4-05-04
上传人:上***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 关 键 词:
-
加热器
底座
塑料
模具设计
图纸
- 资源描述:
-
加热器底座塑料模具设计
48页-19000字数+说明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16张CAD图纸
LSL零件三维图.rar
中期.dwg
中期报告.doc
加热器底座.dwg
加热器底座塑料模具设计开题报告.doc
加热器底座塑料模具设计论文.doc
加热器底座装配图模具A0.dwg
动模板A2.dwg
垫块A2.dwg
定位圈A2.dwg
定模座板A2.dwg
定模扳A2.dwg
导套A4.dwg
拉料杆A4.dwg
推杆A4.dwg
推杆固定板A2.dwg
推杆支撑板A2.dwg
斜导柱A4.dwg
水嘴A4.dwg
浇口套A3.dwg
摘 要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它是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许多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加热器底座塑料注塑模具的设计。
设计中首先通过分析塑件的形状及工艺特性,选择了合适的模具设计方案;其次是对注塑机的选择,包括注射机的初选和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并确定了注射机;再次完成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分型面的选择和确定、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结构设计、抽芯机构设计、推出机构的选择、冷却系统的设计、标准模架的选择。最后对成型零件尺寸进行计算,确定工艺参数。
采用此模具能够保证塑件尺寸外形以及表面要求,而且成本低、结构简单、开模容易、效率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塑料注塑模具;注塑机;结构设计
目 录
1 绪论1
1.1塑料成型与注塑模具1
1.2国内外相关发展状况1
1.2.1国内发展状况1
1.2.2国外发展状况2
1.2.3中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2
1.3塑料模具发展走势2
2 塑件材料分析与方案论证3
2.1塑件的工艺分析3
2.1.1塑件的材料3
2.1.2聚苯乙烯的基本特性3
2.1.3聚苯乙烯的成型特点3
2.1.4聚苯乙烯的主要用途3
2.1.5聚苯乙烯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4
2.2塑件的成型工艺4
2.2.1注射成型的原理4
2.2.2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4
2.2.3注射成型工艺参数6
2.3注塑模的机构组成6
2.4方案论证6
3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8
3.1估算塑件体积8
3.2估算塑件质量8
3.3注塑机的注射容量8
3.4锁模8
3.5选择注塑机及注塑机的主要参数9
3.5.1注射机的选择9
3.6注塑机的校核9
3.6.1最大注射量校核9
3.6.2 锁模力校核9
3.6.3 模具厚度校核10
3.6.4开模行程校核10
4 浇注系统设计11
4.1浇注系统的功能11
4.1.1浇注系统的组成11
4.1.2浇注系统设计原则11
4.1.3浇注系统布置12
4.2流道系统设计13
4.2.1主流道设计13
4.2.2冷料井设计14
4.2.3分流道设计14
4.2.4浇口设计15
5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17
5.1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17
5.2模具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17
5.2.1成形收缩率17
5.2.2模具成形零件的制造误差18
5.2.3零件的磨损18
5.2.4模具的配合间隙的误差18
5.3型腔和型芯尺寸计算18
5.3.1型腔径向尺寸计算18
5.3.2型腔的深度尺寸18
5.3.3型芯的径向尺寸18
5.3.4型芯的高度尺寸19
5.3.5中心距尺寸计算19
5.4动模板的强度校核19
6 导向机构的设计22
6.1导向机构的作用22
6.2导柱导向机构22
6.2.1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22
6.2.2导柱的设计22
6.2.3导套的设计23
6.3推板导套导柱的结构设计23
7 脱模机构的设计25
7.1基本考虑和要求25
7.2推出机构的确定25
7.3推件板脱模机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原则25
7.4顶杆横截面直径校核26
7.4.1脱模力的计算26
7.4.2推杆直径的校核26
8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28
8.1基本考虑和要求28
8.1.1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应具备的基本功能28
8.2抽芯机构的概述28
8.3斜导柱抽芯机构设计原则与确定28
8.4斜导柱抽芯机构的有关参数计算29
8.4.1抽芯距29
8.4.2斜导柱倾斜角的确定29
8.4.3斜导柱直径的确定30
8.4.4斜导柱长度的计算31
8.5滑块的设计32
8.6导滑槽的设计32
8.7滑块定位装置32
8.7.1滑块的作用和结构形式32
8.8锁紧块32
8.8.1锁紧块的作用32
8.8.2锁紧块的设计要点33
8.8.3锁紧块的结构形式33
9 模具的材料34
9.1塑料模具用钢的必要条件34
9.2选择钢材的条件34
9.3本模具材料的选择34
9.4模具的淬火硬度35
9.5模具的表面粗糙度35
9.6热处理的选择35
10 模具的可行性分析36
10.1其它结构零部件设计36
10.2本模具的特点36
10.3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36
11 结论37
参考文献38
致 谢39
案一:采用强制脱模,其浇口套和浇口设在定模固定板上。
采用直接浇口,这种浇口流动阻力小,进料快。
方案二:采用弹簧抽芯,型芯将一块镶块组成,由镶块组成的型芯结构内部是实心的,实心部分加一顶杆。在锁模力解除后,顶杆抽出,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型芯镶块向下运动,从而实现脱模。
浇口采用侧浇口,侧浇口尺寸小,冷凝快,成型周期快。
方案三:采用一模两腔结构,其浇口设在定模板上,用推板推动型芯底座实现脱模。
方案一采用强制脱模,虽然模具设计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塑件容易产生变形或者破坏。同时采用直接浇口,需要专门去除浇注系统产生的凝料。方案二采用弹簧抽芯机构,由于弹簧存在一定的预紧力,使镶块中间的顶杆运动受阻。方案三采用一模两腔结构,效率高。采用侧浇口,模具结构采用单分型面。
经过以上三种方案综合比较,决定采用第方案三,其模具如图2.3所示。 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的中心,是塑料熔体的入口,其形状为圆锥形,便于熔融塑料的顺利进入,开模时又能使主流道的凝料顺利拔出。热塑性塑料的主流道一般由浇口套构成。主流道入口直径d,应大于注塑机喷嘴直径1mm左右。这样便于两者能同轴对准,也使得主流道凝料能顺利脱出。主流道入口的凹坑球面半径R,应该大于注塑机喷嘴头半径约2~3mm。反之,两者不能很好粘合,会让塑料熔体反喷,出现溢边导致脱模困难。锥孔粗糙度Ra<0.8μm。主流道的锥角a=2°~4°。过大的锥角会产生湍流或涡流,卷入空气。过小锥角使凝料脱模困难;还会使充模时流动阻力大,比表面增大,热量损耗大。[2]


- 内容简介: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加热器底座塑料模具设计系 别: 机电信息系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学 生: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3年04月塑料注塑模具设计加热器底座塑料模具设计摘 要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它是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许多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加热器底座塑料注塑模具的设计。设计中首先通过分析塑件的形状及工艺特性,选择了合适的模具设计方案;其次是对注塑机的选择,包括注射机的初选和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并确定了注射机;再次完成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分型面的选择和确定、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结构设计、抽芯机构设计、推出机构的选择、冷却系统的设计、标准模架的选择。最后对成型零件尺寸进行计算,确定工艺参数。采用此模具能够保证塑件尺寸外形以及表面要求,而且成本低、结构简单、开模容易、效率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关键词:塑料注塑模具;注塑机;结构设计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Heater Base Plastic Mold DesignAbstractMold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main technological equi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process development direction ,Many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ical level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e and mould industry level.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plastic injection mold insurance seat of design.First through analysis in the design of plastic parts,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shape ,choose the proper mould design,Second is the choice of injection, mcluding injection machine of primaries and injection machine related parameter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the injection machine;Complete the die structure design again ,Enclose the choice and determination parting ,Cavity number of determining and cavity arrangement ,The design of gating system ,Molding parts structure design ,Core-pulling mechanism design, selection of launch institutions, cooling system design, standard formwork choice ,Finally calculated for molding parts size, determine the process parameters.Using this mold can guarantee plastics dimension appearance and surface requirements , And low cost,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to open mold, high efficiency, with strong practicability. Keywords: Plastic injection mold; injection machine; Structure designII主要符号表K 安全系数 E 材料弹性模量Smax 塑料的最大收缩率 P1 脱模阻力Smin 塑料的最小收缩率 C 型芯成型部分断面的平均P0 单位面积的包紧力 h 型芯被塑料包紧部分的长度s 塑件公差 P0 单位面积的包紧力D腔 型腔內形尺寸 安全系数Qcp 塑料平均收缩率 S顶 顶出行程ds 塑件外径基本尺寸 1 富裕量Ds 塑件內形基本尺寸 2 顶出行程富裕量h腔 凸模/型芯高度尺寸 倾斜角Hs 塑件內形深度基本尺寸 Q 抽拔阻力P1 动模受的总压力 P 斜导柱所受的弯曲力F 塑件的投影面积 塑件收缩率P 型腔压力 f 摩擦系数K 修正系数 塑料泊桑比B 动模垫板的宽度 L 支撑块的跨距目 录1 绪论11.1塑料成型与注塑模具11.2国内外相关发展状况11.2.1国内发展状况11.2.2国外发展状况21.2.3中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21.3塑料模具发展走势22 塑件材料分析与方案论证32.1塑件的工艺分析32.1.1塑件的材料32.1.2聚苯乙烯的基本特性32.1.3聚苯乙烯的成型特点32.1.4聚苯乙烯的主要用途32.1.5聚苯乙烯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42.2塑件的成型工艺42.2.1注射成型的原理42.2.2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42.2.3注射成型工艺参数62.3注塑模的机构组成62.4方案论证63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83.1估算塑件体积83.2估算塑件质量83.3注塑机的注射容量83.4锁模83.5选择注塑机及注塑机的主要参数93.5.1注射机的选择93.6注塑机的校核93.6.1最大注射量校核93.6.2 锁模力校核93.6.3 模具厚度校核103.6.4开模行程校核104 浇注系统设计114.1浇注系统的功能11 4.1.1浇注系统的组成114.1.2浇注系统设计原则114.1.3浇注系统布置124.2流道系统设计134.2.1主流道设计134.2.2冷料井设计144.2.3分流道设计144.2.4浇口设计155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175.1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175.2模具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175.2.1成形收缩率175.2.2模具成形零件的制造误差185.2.3零件的磨损185.2.4模具的配合间隙的误差185.3型腔和型芯尺寸计算18 5.3.1型腔径向尺寸计算185.3.2型腔的深度尺寸185.3.3型芯的径向尺寸185.3.4型芯的高度尺寸195.3.5中心距尺寸计算195.4动模板的强度校核196 导向机构的设计226.1导向机构的作用226.2导柱导向机构226.2.1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226.2.2导柱的设计226.2.3导套的设计236.3推板导套导柱的结构设计237 脱模机构的设计257.1基本考虑和要求257.2推出机构的确定257.3推件板脱模机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原则257.4顶杆横截面直径校核267.4.1脱模力的计算267.4.2推杆直径的校核268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288.1基本考虑和要求288.1.1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应具备的基本功能288.2抽芯机构的概述288.3斜导柱抽芯机构设计原则与确定288.4斜导柱抽芯机构的有关参数计算298.4.1抽芯距298.4.2斜导柱倾斜角的确定298.4.3斜导柱直径的确定308.4.4斜导柱长度的计算318.5滑块的设计328.6导滑槽的设计328.7滑块定位装置32 8.7.1滑块的作用和结构形式328.8锁紧块328.8.1锁紧块的作用328.8.2锁紧块的设计要点338.8.3锁紧块的结构形式339 模具的材料349.1塑料模具用钢的必要条件349.2选择钢材的条件349.3本模具材料的选择349.4模具的淬火硬度359.5模具的表面粗糙度359.6热处理的选择3510 模具的可行性分析3610.1其它结构零部件设计3610.2本模具的特点3610.3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3611 结论37参考文献38致 谢39III1 绪论1 绪论1.1塑料成型与注塑模具塑料工业是由塑料原料和塑料制品生产两大系统组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塑料制品生产是实现塑料原料自身价值的唯一手段。塑料制品生产主要由成型、机械加工、表面装饰、装配等环节组成,其重要一环就是塑料成型。塑料成型就是将各种形态的塑料原料(粉料、粒料、溶液或分散体)制成所需形状的制品或胚件的过程。塑料成型的方法很多,如注塑、吹塑、挤出等等。而注塑成型以其能成型高尺寸精度、高复杂性的制品和高效率占有重要一席。塑料注塑成型过程是,塑料原料从注塑机的料斗进入加热筒,经塑化后由柱塞或螺杆的推动,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喷嘴进入模具型腔,经冷却固化后而开模获得制品(塑件)。除少数几种塑件外,几乎所有的塑件都可以注塑成型。塑模设计的传统方法,是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技巧和现有的设计数据,从对塑件的工艺计算到塑模的设计制图,全靠手工劳动。对塑模的制造就更需要专业人员付出大量的繁杂劳动。所以塑件的质量和数量都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器技朮的广泛应用,塑模设计和制造采用了CAD/CAM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模具设计制造的效率。塑模CAD/CAM的应用可以提高塑模的设计制造质量和速度。采用了NC自动编程系统。采用NC机床可以提高制造精度,节省能耗和扩大制造功能。塑料模具材料直接影响塑模的使用寿命加工成本及产品的成型质量,因此设计时要正确地选择模具材料。1.2国内外相关发展状况1.2.1国内发展状况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也是一个国家加工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3万多家,从业人数80多万人。“十五”期间,模具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2005年模具销售额达650亿元,同比增长25;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但是,由于创新能力弱,行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使得我国模具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低端竞争、高端进口”的尴尬局面。为了适应市场对模具制造的短交货期、高精度、低成本的迫切要求,模具越42来越向着大型化、高精度化、多功能复合模具化等方向发展。热流道模具、气辅模具等先进的模具加工技术也将在塑料模具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标准件的广泛应用,将极大的影响模具制造周期,提高模具的质量,并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1.2.2国外发展状况高新技术在欧美模具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欧美许多模具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国际上是一流的。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已成为快速制造优质模具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外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迅速,精密注射成型、注射成型中的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电动注射剂、两板式注射机、无拉杆注射机、电磁动态化注射机等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都大大提高了国外模具的生产和制造水平。1.2.3中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中国模具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德、美、日、法、意等工业发达国家落后许多,其差距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国内自配率不足80,其中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中高档模具自配率不足60。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不够合理。中国模具生产厂中多数是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分厂),专业模具厂也大多数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国外模具企业大多是“小而专”、“小而精”。模具产品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总体上比国际先进水平低许多,而模具生产周期却要比国际先进水平长许多。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模具企业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术。1.3塑料模具发展走势a. 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比例。b. 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CAD/CAM/CAE技术。c. 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d. 新的塑料成型工艺和快速经济模具。以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e. 提高塑料模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的使用率。f. 应用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对于提高模具寿命和质量显得十分必要。g. 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2 塑件材料分析与方案论证2 塑件材料分析与方案论证2.1塑件的工艺分析2.1.1塑件的材料此塑件的材料为聚苯乙烯(PS)。2.1.2聚苯乙烯的基本特性聚苯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密度为1.05g/cm3,无色、无味、无毒的透明刚性固体,可见光的透光率接近90。成型零件可达到很好的尺寸精度并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其尺寸的稳定性。成型收缩率恒为0.50.6%。抗蠕变、耐磨、耐热、耐寒。脆化温度在低,长期工作温度达120。聚苯乙烯吸水率较低,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较好的电性能。聚苯乙烯热导率较小,是良好的绝热保温材料。耐室温下的水、稀酸、氧化剂、还原剂、盐、油、脂肪烃,但不耐碱、胺、酮、脂、芳香烃,并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其最大的缺点是塑件易开裂,耐疲劳强度较差。用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克服了上述缺点,使聚苯乙烯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更好的尺寸稳定性,更小的成型收缩率,并提高了耐热性和耐药性,降低了成本。22.1.3聚苯乙烯的成型特点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挤出、热成型、旋转模塑、吹塑、发泡等多种成型工艺,其中注塑、挤出、发泡是最常采用的工艺方法。聚苯乙烯吸水性很小,成型加工前一般都不需要专门的干燥工序。其流动性和成型性优良,成品率高,但容易产生内应力而出现裂纹,成型制品的脱模斜度不宜过小,顶出要均匀,而且由于热膨胀系数高,制品中不宜有嵌件。宜用高料温、低注射压力成型并延长注射时间,以防止缩孔及变形,但料温过高,容易出现银丝。2.1.4聚苯乙烯的主要用途在机械上主要用作各种齿轮、涡轮、蜗杆、齿条、凸轮、心轴、轴承、滑轮、铰链、螺母、垫圈、泵叶轮、灯罩、节流阀、润滑油输油管、各种外壳、盖板、容器、冷冻和冷却装置零件等。在电气方面,用作电机零件、电话交换器零件、信号用继电器、风扇部件、拨号盘、仪表壳、接线板等。还可制作照明灯、高温透镜、视孔镜、防护玻璃等光学零件。2.1.5聚苯乙烯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密度(g/cm3):1.041.06;吸水率(%)(24h):0.030.05;收缩率(%):0.50.6;热变性温度/:1.85Mpa,100拉伸强度(MPa):3563;弯曲强度(MPa):6198;弹性模量(MPa):2.83.5;冲击强度:无缺口,不断;适用注塑机类型:螺杆式、柱塞式均可。2.2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的种类很多,其成型的方法也很多,有注射成型、压缩成型、压注成型、挤出成型、气动与液压成型、泡沫塑料的成型等。其中前四种方法最为常用。本塑件的成型采用注射成型。2.2.1注射成型的原理注射成型是原理是将颗粒状态或粉状塑料从注塑机的料斗送进加热的料筒中,经过加热熔融塑化成为粘流态熔体,在注射剂柱塞或螺杆的高压推动下,以很大的流速通过喷嘴注入模具型腔,经一定时间的保压冷却定型后可保持模具型腔所赋予的形状,然后开模分型获得成型塑件,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工作循环。如图2.1所示。2图 2.1注射成型工作循环2.2.2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成型过程以及塑件的后处理三个阶段。a. 成型前的准备为确保注射过程顺利进行和保证质量,应对所用设备和塑料进行一下准备工作:(1) 成型前对原料的预处理:根据各种塑料的特性及供料状况,一般在成型前对原料进行外观和工艺性能检验。(2) 料筒的清洗:在注射成型前,如果料筒内残余塑料与将要使用的塑料不一致以及需要调换颜色或发现塑料中有分解现象时,都需要对料筒进行清洗或更换。(3) 螺杆式注射机通常是直接换料清洗。(4) 脱模剂的使用:脱模剂是使塑件容易从模具中脱出而敷在模具表面上的一种助剂。b. 注射成型过程注射过程是塑料转变为塑件的主要阶段。它包括加料、塑化、加压、注射、保压、冷却定型和脱模等步骤。(1) 加料:由注射剂料斗落入一定量的塑料,以保证操作稳定、塑料塑化均匀,最终获得良好的塑件。(2) 塑化:塑化是指塑料在料筒内经加热达到熔融流动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塑性的全过程。(3) 加压注射:注射机用柱塞或螺杆推动具有流动性和温度均匀的塑料熔体,从料筒中经过喷嘴、浇注系统直至注入模腔。(4) 保压:保压是自注射结束到柱塞或螺杆开始后移的这段过程,即压实工序。(5) 冷却定型:当浇注系统的塑料已经冷却凝固,继续保压已不再需要,此时可退回柱塞或螺杆,同时通入冷却水或空气等冷却介质,对模具进一步冷却,这一阶段称冷却定型。(6) 脱模:塑件冷却到一定温度即可开模,在推出机构的作用下将塑件推出模外。c. 塑料的后处理塑件经注射成型后,除去浇口凝料,修饰浇口处余料及飞边毛刺外,常需要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借以改善和提高塑件的性能,塑件的后处理主要指退火和调湿处理。(1) 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是使塑件在定温的加热液体介质或热空气循环烘箱中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2) 调制处理:将刚脱模的塑件放在热水中进行处理,以隔绝空气,防止塑件氧化而变色,同时,加快达到吸湿平衡的一种处理方法。2.2.3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在生产中,工艺条件的选择及控制,就是保证成型顺利进行和塑件质量的关键。注射成型最主要的工艺参数是塑化流动和冷却的温度、压力,以及相应的各个作用时间。a. 温度:注射成型过程需控制的温度有料筒温度、喷嘴温度、模具温度等。b. 压力: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压力包括塑化压力和注射压力。它们关系到塑化和成型的质量。2.3注塑模的机构组成注射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两部分,动模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模板上。注射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型腔和浇注系统,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根据模具中各个部件所起的作用,可将模具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a. 成型零部件:主要用来决定制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b. 合模导向机构:主要用来保证动模和定模两大部份或模具中其它零部件之间的准确对和,以保证制品形状和尺寸的精确度,并避免模具中各种零件发生碰撞和干涉。c. 浇注系统:是将注射机射出的塑料熔体引向闭合模腔的通道,对熔体充模时的流动特性以及注射成型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d. 推出机构:在开模过程中,需要有推出机构将塑料制品及其在流道内的凝料推出或拉出。e. 调温系统: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需要有调温系统对模具的温度进行调节。f. 排气结构:注射模中设置排气结构是为了在塑料熔体充模过程中排除模腔中的空气和塑料本身挥发出的各种气体,以避免他们造成缺陷。g. 支承零部件:这类零部件在注射模中用来安装固定或支承成型零部件等上述七种功能结构,将支承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可以构成模具的基本骨架。2.4方案论证此次设计的塑料模具的塑件图如图2.2所示。a加热器底座二维图 b加热器底座三维图图2.2加热器底座方案一:采用强制脱模,其浇口套和浇口设在定模固定板上。采用直接浇口,这种浇口流动阻力小,进料快。方案二:采用弹簧抽芯,型芯将一块镶块组成,由镶块组成的型芯结构内部是实心的,实心部分加一顶杆。在锁模力解除后,顶杆抽出,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型芯镶块向下运动,从而实现脱模。浇口采用侧浇口,侧浇口尺寸小,冷凝快,成型周期快。方案三:采用一模两腔结构,其浇口设在定模板上,用推板推动型芯底座实现脱模。方案一采用强制脱模,虽然模具设计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塑件容易产生变形或者破坏。同时采用直接浇口,需要专门去除浇注系统产生的凝料。方案二采用弹簧抽芯机构,由于弹簧存在一定的预紧力,使镶块中间的顶杆运动受阻。方案三采用一模两腔结构,效率高。采用侧浇口,模具结构采用单分型面。经过以上三种方案综合比较,决定采用第方案三,其模具如图2.3所示。图2.3加热器底座的模具结构3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3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3.1估算塑件体积a. 用Pro/E软件计算塑件体积为: (3.1)b. 估算总体积: (3.2) 式中:n模具中一次造出来的零件数3.2估算塑件质量此塑件材料为聚苯乙烯(PS),经查表的其密度。其质量为: (3.3)3.3注塑机的注射容量确定了单个塑件的体积和模腔数量就可以大体计算出多模塑件的总体积,再加上教主系统中主流到、分流到、浇口、冷料井的体积,即是一模的塑料的总体积,V塑在选择注射机的注射容量V注时可用下式计算。 (3.4)式中:V注注射机最大注射容量,;V塑成型塑件与浇注系统体积总和,;0.8最大注射容量的利用系数。计算得:V注353.753.4锁模型腔总的投影面积为:A=2a.b=267200=26800mm2;计算其所需锁模力F为:F=1.5PA=1809KN,式中:P型腔单位面积的注射压力(MPa),查手册得P=45MP。3.5选择注塑机及注塑机的主要参数3.5.1注射机的选择综合以上的分析,联系实际情况,现初选G54-S-200/400型注射出成型机。3.5.2 G54-S-200/400型注塑机的主要参数理论注射量: 200400螺杆直径: 55 mm注射压力: 109 MPa最大注射面积: 645锁模力: 2540KN模板最大行程: 260 mm模具最大厚度: 406 mm模具最小厚度: 165 mm拉杆空间(长宽): 290368 mm定位孔直径: 125mm喷嘴球半径: 18mm喷嘴孔径: 4mm注射方式: 螺杆式螺杆转速: 16,28,48r/min3.6注塑机的校核3.6.1最大注射量校核最大注射量是指注射机一次注射塑料的最大容量,设计时应保证成型塑件所需的注射量小于所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G54-S-200/400型注射出成型机的理论注射量400cm3357.5cm3200cm3,因此满足要求。3.6.2 锁模力校核当高压的塑料熔体充满模具型腔时,会产生一个沿注射机抽向的很大的推力,此推力的大小等于塑件加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之和(即注射面积)乘以型腔内的塑料压力。此力可使模具沿分列面涨开。为了保持动、定模闭合紧密,保密塑件的尺寸精度并尽量减小溢边厚度,同时也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机床提供足够大的锁模力。因此,欲使模具从分型面涨开的必须小于注射机规定的锁模力。即 (3.5)式中:T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t;F塑件与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总投影面积,cm2;q熔融塑料在模腔内的压力,kg/cm2;K安全系数,通常取1.11.2。经查表可得,q=300 kg/cm2;即 所以该注塑机的锁模力符合要求。3.6.3 模具厚度校核模具厚度必须满足下式: (3.6)式中:H模具闭合厚度,400mm;Hmin注塑机所允许的最小模具厚度,165mm;Hmax注塑机所允许的最大模具厚度,406mm;根据结构草图可知,初选的模具厚度为400mm,满足要求。3.6.4开模行程校核开模取出塑件所需的开模距离必须小于注塑机的最大开模行程。对于三分形面的注塑模具,其开模行程按下式效核+(510) mm (3.7)式中:S注塑机的最大行程,mm;H1为塑件内抽心的脱模距离,此模具中为65mm;H2为塑件外抽心的脱模距离,此模具中为83mm;H3包括流道在内的塑件高度,此模具中为60mm;A定模板与浇口板的分离距离,此模具中为10mm;所以上式成立(400218),即该注塑机的开模行程符合要求。故可知该G54-S-200/400型注塑机符合要求。4 浇注系统设计4 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是引导塑料熔体从注塑机喷嘴到模具型腔为止的一种完整的输送管道。它具有传质、传压和传热的功能,对塑件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14.1浇注系统的功能浇注系统的作用,是将塑料熔体顺利地充满到型腔深处,以获得外形轮廓清晰,内在质量优良的塑料制件。因此要求充模过程快而有序,压力损失小热量散失少,排气条件好,浇注系统凝料易于与制品分离或切除。4.1.1浇注系统的组成浇注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a. 它是塑料熔体首先经过的通道,且与注塑机喷嘴在同一轴线。b. 分流道指主流道末端至浇口的整个通道。分流道的功能是使熔体过渡和转向。单型腔模具中分流道是为了缩短流程。多型腔注射模中分流道中为了分配物料,通常由一级分流道和二级分流道,甚至多级分流道组成。c. 浇口指分流道末端与模腔入口之间狭窄且短小的一段通道。它的功能是使塑料熔体加快流速注入模腔内,并有序的填满型腔,且对补缩具有控制作用。d. 冷料井通常设置在主流道和分流道转弯处的末端。其功用为“捕捉”和贮存熔料前锋的冷料。冷料井也经常起拉勾凝料的作用。4.1.2浇注系统设计原则a. 浇注系统与塑件一起在分型面上,应有压降、流量和温度分布的均衡布置;b. 尽量缩短流程,以降低压力损失,缩短充模时间;c. 浇口位置的选择,应避免产生湍流和涡流,及喷射和蛇形流动,并有利排气和补缩;d. 避免高压熔体对型芯很让和嵌件产生冲击,防止变形和位移;e. 浇注系统凝料脱出方便可靠,易与塑件分离或切除整修容易,且外观无损伤;f. 熔合缝位置需合理安排,必要时配置冷料井或溢料槽;g. 尽量减少浇注系统的用料量;h. 浇注系统应达到所需精度和粗糙度,其中浇口须有IT8以上精度。4.1.3浇注系统布置在多模腔中,分流道的布置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两类,一般以平衡式为宜。a. 平衡式布置:从主流道末端到各型腔的分流,其长度、端面形状和尺寸都对应相等。这种布置可使塑料熔体均衡地充满各个型腔。一起出模的各塑件质量和尺寸精度的一致性好。但分流道较长,对熔体阻力大,浇注系统凝料多。如图4.1所示,圆周均不,较适宜均衡充模,但流道较长。而H形排列,适宜于矩形塑件。4.1浇注系统平衡式布置(a)、(b)圆形排列;(c)、(d)H形排列b. 非平衡式布置:见图4.2,由于从主流道末端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长度各不相等。为达到均衡充模,需将浇口尺寸按距主流道远近,进行修正。此种布置,流程虽短但制件质量一致性很难保证。图4.2浇注系统非平衡式布置浇注系统无论是平衡或非平衡布置,型腔均应与模板中心对称。使型腔和流道的投影中心与注射机锁模力中心重合,避免注射时产生附加的倾侧力矩。4.2流道系统设计流道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和冷料井以及结构设计。4.2.1主流道设计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的中心,是塑料熔体的入口,其形状为圆锥形,便于熔融塑料的顺利进入,开模时又能使主流道的凝料顺利拔出。热塑性塑料的主流道一般由浇口套构成。主流道入口直径d,应大于注塑机喷嘴直径1mm左右。这样便于两者能同轴对准,也使得主流道凝料能顺利脱出。主流道入口的凹坑球面半径R,应该大于注塑机喷嘴头半径约23mm。反之,两者不能很好粘合,会让塑料熔体反喷,出现溢边导致脱模困难。锥孔粗糙度Ra0.8m。主流道的锥角a=24。过大的锥角会产生湍流或涡流,卷入空气。过小锥角使凝料脱模困难;还会使充模时流动阻力大,比表面增大,热量损耗大。2如主流道图4.3所示。a浇口套二维图 b浇口套三维图图4.3主流道的设计图中,d=喷嘴孔径+1mm;R=喷嘴球面半径+23mm;a=24;r=D/8;H=(1/32/5)R。主流道直径的经验公式为: (4.1)式中:D主流道大头直径,mm; V流经主流道的熔体体积(包括各个型腔、各级分流道、主流道以及冷料穴的容积),mm;K因熔体材料而异的常数,查手册1得PC的K=1.5。取D=16.15mm,喷嘴孔径为4mm,喷嘴球面半径为18mm则d=5mm,R=20mm,r=2mm,H=8mm。4.2.2冷料井设计冷料井的位置在正对主浇道的动模上,一般处于分流道的末端,它的作用是将物料前端的“冷料”收集起来,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的质量。开模时冷料井能起到将主流道的冷凝料拉出的作用,冷料井的直径比应比主流道的大端直径稍微大一些。冷料井的形式有带Z形拉料勾的冷料井;带球头形拉料的冷料井;倒锥形冷料井等。4本方案采用的是带Z形拉料勾的冷料井。4.2.3分流道设计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称为分流道。直浇道模具可以省去分浇道,但在多型腔模具中分浇道是必不可少的。a. 分流道的设计要点(1) 分流道要求熔体的流动阻力尽可能小。在保证足够的注塑压力使塑料熔体顺利充满型腔的前提下,分流道的截面积与长度尽量取小值,尤其对于小型塑件更为重要。(2) 分流道转折处应以圆弧过度;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处应加工成斜面,并用圆弧过度,利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及充模。(3) 各型腔要保持均衡进料。(4) 表面粗糙度要求以Ra0.8为佳。b. 分流道截面形状常用的分流道截面形状有圆形、正方形、梯形、U形、半圆形和正六角等。表4.1所示为不同截面的分流道的效率。表4.1分流道截面形状与效率各类截面中圆形、正方形的效率最高,但正方形流道的凝料脱模困难。实际使用的是具有510斜度的梯形流道。U字形是梯形流道的变异。六角形截面科士威两个梯形的组合。浅矩形及半圆形截面流道,由于其效率低,通常不采用。当分型面为平面时,可采用圆形或六角形截面的分流道;当分型面不是平面时,长采用梯形或半圆形截面的流道。塑料熔体在流道中流动时,表层冷凝冻结,起绝缘作用,熔体仅在流道中心部分流动,因此分流道的理想状态应是其中心与浇口中心一致,圆形截面流道可实现这一点,而梯形截面流道就难以实现。经过综合考虑,本模具采用梯形截面分流道。c. 分流道的截面尺寸 应根据塑件的体积、形状、壁厚、所用塑料的工艺性能、注射速率以及浇道的长度等因素来确定。1对于壁厚小于3 mm,质量在200g一下的塑件可用一下经验公式确定分流道的直径。 (4.2)式中:D分流道的直径,mm;W流经分流道的塑料量,g;L分流道长度,mm。经计算得,本模具分流道直径D=5 mm。d. 分流道的布置分流道的布置形式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两种。本模具采用平衡式布置形式。4.2.4浇口设计浇口是连接分流道和型腔的一段细短浇道,它的形状、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塑件的质量影响很大。a. 浇口的尺寸及类型浇口的截面积一般取分流道截面积的3%6%,浇口的长度约11.5mm,在设计时应取最小值,试模时逐步修正。浇口的形状有矩形(厚度和宽度比为1:3)、圆形、梯形和U形。浇口的类型有直接口、侧浇口、平缝式浇口、扇形浇口、点浇口、环形浇口、轮辐式浇口、爪形浇口、潜伏式浇口和护耳浇口等。本模具采用的侧浇口,侧浇口位置开设在模具的分型面上,从零件的边缘进料。优点:截面形状简单,易于加工,便于试模后修正。缺点:在制品的表面留有浇口痕迹。浇口的大小由厚度、宽度和长度决定。厚度确定浇口的固化时间,在实践中通常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先将侧交口的厚度加工的薄一些,试模式在进行修正。确定侧浇口厚度h和宽度b的经验公式如下。 (4.3) (4.4)式中:t塑料厚度(mm);n系数与塑料品有关;A为塑件外表面面积(mm2)图4.4侧浇口的机构形式图中主要尺寸为:L=2 mm;b=2.5 mm;h=1 mm。 b. 浇口的位置浇口的位置对塑件的质量有极大的影响,浇口的位置选择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 浇口应开设在塑件较厚的部位,以利于熔体流动,型腔的排气和塑料的补塑,避免塑件产生缩孔或表面凹陷;(2) 浇口的设置应避免塑件表面产生熔接痕,影响塑件的外观;(3) 浇口应设置在能使型腔的各个角落同时充满的位置;(4) 浇口应设置在有利于排出型腔中的气体的位置;5.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5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设计模具时应该对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计算尺寸、强度校核给以足够的重视。5.1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a. 模具成型零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塑件的尺寸精度。通常模具的制造精度等级为34级即可。b. 模具成型零件的磨损量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料流的流动,塑料塑件的脱模,都会使模具成型零件受到磨损。c. 毛边厚度对塑件尺寸精度的影响在敞开式和半闭合式压模中,沿塑料塑件型腔周围设有挤压边,把在该挤压边框上形成的塑料层叫毛边。d. 成型工艺条件的控制及操作技术对塑料塑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成型工艺条件包括料筒温度、注射压力、保压时间、模具温度、每次注射量、注射速度、冷却时间、成型周期、原料的预热及干燥等,对其进行正确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获得稳定的尺寸,质量优异的塑料塑件,并对经济价值也有大的影响。5.2模具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工作尺寸是指成型零部件上直接决定塑件形状的有关尺寸,主要包括:凹模、凸模的径向尺寸(含长、宽尺寸)与高度尺寸,以及中心距尺寸等。为了保证塑件质量,模具设计时必须根据塑件的尺寸与精度等级确定相应的成型部件工作尺寸与精度。其中影响模具尺寸和精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2.1成形收缩率在实际工作中,成形收缩率的波动很大,从而引起塑件尺寸的误差很大,塑件尺寸的变化值为: s=(Smax-Smin)Ls (5.1)式中: s为件收缩波动而引起的塑件尺寸误差(mm);Smax为塑料的最大收缩率(%);Smin为塑料的最小收缩率(%);Ls为塑件尺寸(mm)。一般情况下,由收缩率波动而引起的塑件尺寸误差要求控制在塑件尺寸公差1/3以内。5.2.2模具成形零件的制造误差实践证明,如果模具的成形零件的制造误差在IT7IT8级之间,成形零件的制造公差占塑件尺寸公差的1/3。5.2.3零件的磨损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对型腔和型芯造成磨损,对于中小型塑件,模具的成形零件最大磨损应取塑件公差的1/6。5.2.4模具的配合间隙的误差模具的成形零件由于配合间隙的变化,会引起塑件的尺寸变化。模具的配合间隙误差不应该影响成形零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通常凹模、凸模组成的模腔工作尺寸简化后的计算方法有平均收缩率法和公差带法两种。5.3型腔和型芯尺寸计算5.3.1型腔径向尺寸计算 (5.2)式中:Dm为型腔的最小基本尺寸;D为塑件的最大基本尺寸; Scp为注塑件塑料的平均收缩率; 为塑件的尺寸公差; x为系数,x=3/4;M为模具制造公差,按IT9级公差选取而精度要求不高的塑件按(1/3-1/6)选取。因为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所以按(1/4)选取。5.3.2型腔的深度尺寸 (5.3)式中:Hm为型腔深度的最小基本尺寸;H为塑件的最大基本尺寸;x为系数,x=2/3;其余符号同上。5.3.3型芯的径向尺寸 (5.4)式中:dm为型芯的最大基本尺寸; D为塑件的最小基本尺寸;x为系数,x=2/3;其余符号同上。5.3.4型芯的高度尺寸 (5.5)式中:hm为型芯高度的最大尺寸;H为塑件内形深度的最小尺寸;x为系数,x=2/3;其余符号同上。5.3.5中心距尺寸计算 (5.6)式中:Lm为模具的中心距基本尺寸;L为塑件中心距的基本尺寸;其余符号同上。5.4动模板的强度校核动模垫板由于受到成型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若此变形过大,就会导致塑件的壁厚发生变化,还会发生溢料现象,因此必须将其最大变形量限制到0.10.2mm以下。计算公式如下: p=K2P1Bh2,P1=FP (5.7)式中:P1为动模受的总压力,MPa;F为塑件及浇注系统在动模上的投影面积,cm2;P为型腔压力一般取2545MPa;K为修正系数,取0.60.75,此处取为0.7;B为动模垫板的宽度,mm;L为支撑块的跨距,mm。计算得,在动模上的总投影面积约为13400cm2,则两个型腔所受的压力为3400MPa,动模垫板所受应力为13.62MPa,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p=1250MPa。表5.1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塑件尺寸塑件尺寸公差塑件等级模具尺寸公差(1/4)公式系数x模具尺寸计算结果2000.3840.063(5.2)0.75670.2640.065(5.2)0.75830.3240.080(5.2)0.75250.2440.060(5.2)0.75150.3240.080(5.2)0.75650.2640.065(5.2)0.7520.1240.030(5.3)0.67200.1840.045(5.3)0.67320.1640.040(5.3)0.67200.1440.035 (5.4) 0.6760.1440.035(5.4)0.6730.1440.035(3)0.67 如图5.1和5.2所示分别是型腔和型芯的结构图示意。图5.1动模板图5.2定模板6.导向机构的设计6 导向机构的设计注射模的导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套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类型。导柱导套导向机构用于动模和定模的开合模导向以及脱模机构的运动导向。136.1导向机构的作用在注射模中,指引动模与定模之间按一定的方向闭合和定位的装置,称之为合模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功能有:a. 定位作用:为避免模具在装配时,因方向搞错而损坏成型零件,并在模具闭合后,使型腔在工作过程中能保持正确形状和位置;确保塑件壁厚的均匀性。b. 导向作用:在动模向定模闭合行进中,导向机构应首先接触,引导动、定模沿准确方向和位置闭合,避免凸模首先进入型腔而发生损伤事故。为此,导柱必须比凸模端面高出68mm。c. 承受一定侧压力:高压塑料熔体注入型腔时,会产生单向侧压力。d. 支撑定模型腔板或动模推件板:对于双分型面注射模,导柱还需支撑定模型腔板的重力,也对此板导向和定位。对于脱模机构中设置的导柱,也有此种功能。6.2导柱导向机构导柱导向机构,包括导柱和导套两个主要零件,分别安装在动、定模两边。6.2.1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a. 导柱的设计要点:导柱的直径是模具大小而定,但必须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且表面要耐磨,芯部要坚韧,因此导柱的材料多半采用低碳钢(20)渗碳淬火处理,硬度为5055HRC。也可直接采用T8A碳素工具钢,再经淬火处理。b. 导柱的长度通常应高出凸模端面68mm,以免在导柱未导正时凸模先进入型腔与其碰撞而损坏。c. 导柱的端部常设计成锥形或半球形,便于导柱顺利地进入导向孔。d. 导柱的配合精度。导柱与导向孔通常采用间隙配合H7/f6或H8/f8,而安装孔则采用过渡配合H7/m6或H7/k6,配合部分表面粗糙度为Ra=0.8m。6.2.2导柱的设计本模具采用不加油槽的带头导柱,根据GB4169.4-84选用直径为20mm长度为125mm的导柱。其示意图6.1如下:a导柱二维图 b导柱三维图图6.1导柱6.2.3导套的设计a. 导套形状:为了使导柱进入导套比较顺利,在导套的前段倒一圆角R。导柱孔最好打通,否则导柱进入未打通的导柱孔(不通孔)时,孔内空气无法逸出,而产生发反压力,给导柱的进入造成阻力。b. 导套材料:可用淬火钢或铜等耐磨材料制造,但其硬度应低于导柱硬度,这样可以改善摩擦,以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本模具根据GB4169.3-84选用直径为20mm的导套。其示意图6.2和6.3如下:图6.2 导套一的二维图a导套二的二维图 b导套二的三维图图6.3导套二6.3推板导套导柱的结构设计对于含有数量较多并且顶杆较细小的顶杆顶出机构,以及大面积的推板顶出机构来讲,防止顶出机构的歪斜和扭曲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会造成细小顶杆的变形甚至折断,推板与型芯间的磨损研伤,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要求在脱模机构中加设导向装置,有的导柱在给脱模机构导向的同时还起到支撑中间垫板的作用,防止中间垫板的弯曲。对于生产批量小、顶出杆数小的模具,顶出导向系统可不用导向套。本模具采用推板导柱导套结构形式如下图6.4和图6.5所示。 a推板导柱二维图 b推板导柱三维图图6.4推板导柱 a推板导套二维图 b推板导套三维图图6.5推板导套7 脱模机构的设计7 脱模机构的设计7.1基本考虑和要求对脱模机构的基本要求是:a. 运动灵活顺畅,无卡刹和过分磨损现象;b. 接触塑件的配合间隙无溢料现象;c.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工作稳定可靠;d. 对塑件顶推力分布均匀合理,不会引起塑件变形或将塑件顶裂;e. 对塑件外观无明显损害;f. 有利于将塑件和浇注道凝料带向动模部分;g. 容易制造和装配。7.2推出机构的确定本模具采用的为一次顶出脱模机构,它包括常见的推杆、推管、推板、推块或活动镶块等脱模机构。该机构是最常用的顶出方式。即塑件在顶出机构的作用下,通过一次动作即可顶出。基于以上原则,该模具的脱模零部件设在动模上,选择推件板顶出形式。 7.3推件板脱模机构设计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推件板推出的特点推出力大而均匀,运动平稳,且不会再塑件表面留下推出痕迹,它适用于各种薄壁容器、筒形制品以及带一个过多个孔的塑件。推件板由模具的推杆推动向前运动,将塑件从型芯上脱下,推件板脱模机构无须另设复位杆,合模时推件板被压回原位,推杆和推板也相应复位。推件板向前平移时需要有可靠的支撑,所以在推件板上设置四个导向孔与模具四根导柱配合,并在导柱上滑动,在设计导柱长度时推出距离推杆的直径不宜过细,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承受一定的推力。一般推杆直径为2.515mm。如图7.1所示:图7.1顶杆7.4顶杆横截面直径校核由于该塑件的底面尺寸有限,所以只能凭经验定推杆的直径为d=4mm。以下要对其许用应力进行校核。7.4.1脱模力的计算脱模力 Qe=Qc+Qb (7.1)式中:Qc为阻力;Qb为真空吸力,Qb=0.1Ab,Ab为型芯横截面积。 Qb=0.113400=1340N (7.2) Qc= (7.3)式中:E为拉伸弹性模量,E=1.95GPa=1950MPa;为塑料的平均成型收缩率,=0.5%; 为泊松比,=0.3;t为制品壁厚,t=3mm;h为脱模方向高度,h=134mm;kf为系数,kf=0.412;为脱模斜度,=1;f为静摩擦系数,f=0.45。所以 Qe=Qc+Qb=9043+1340=10383N7.4.2推杆直径的校核顶杆的受力状态可简化为“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压杆稳定性力学模型,由欧拉公式简化为: d=(L2Q/nE)1/4 (7.4)式中:d为顶杆直径,mm;为安全系数,范围在1.41.8之间,此处取1.5;L为顶杆长度,L=112 mm;Q为脱模力,N;n为顶杆根数,n=4;E为顶杆材料的弹性模量MPa,该材料为1.95103。由于d=10 mm,对推杆进行强度校核如下: =4Q/nd2 (7.5)式中:为顶杆所受的应力,MPa; 为顶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由上式得出=1705.1N/cm323,否则斜导柱无法带动滑块。防止滑块和推出机构复位时的相互干涉,尽量不使推杆和活动型芯水平投影重合。滑块设在定模的情况下,为保证塑料制品留在定模上,开模前必须先抽出侧向型芯,最好采取定向定距拉紧装置。由于该模具比较简单,抽芯力不大,故采用斜导柱外侧抽芯机构。8.4斜导柱抽芯机构的有关参数计算8.4.1抽芯距抽芯距指型芯从成型位置抽至不妨碍脱模的位置时,型芯或滑块在抽芯方向所移动的距离。由塑料模具设计查的抽芯距的计算公式为: S=L1+L2+(23) (8.1) 式中:L1为塑件的侧孔的深度(mm);L2为塑件翻边宽度(mm)。所以 S=L1+L2+(23)=3+18+(23) mm=23 mm (8.2) 8.4.2斜导柱倾斜角的确定决定斜导柱抽芯机构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决定了抽芯距离和斜导柱的长度,更重要的是它决定着斜导柱的受力状况。图8.1抽芯距的计算 图8.2斜导柱受力图 Q=Pcos (8.3)式中:P1为开模力;Q为抽拔阻力(与抽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P为斜导柱所受的弯曲力。由上式可以看出,当所需的抽拔力确定以后,斜导柱所受的弯曲力P与cos成反比,即角增大时,cos减小,弯曲力P也增大,斜导柱受力状况变坏。另外,从抽芯距S与角的关系来看。S=Htan=L sin (8.4)式中:L为斜导柱的有效工作长度。当S确定以后,开模行程H及斜导柱工作长度L与成反比,即角增大,tan也增大,则为完成抽芯所需的开模行程减小,另外,角增大时sin增大,斜导柱有效工作长度可减小。综上所述,当斜导柱倾斜角增大时,斜导柱受力状况变坏,但为完成抽芯所需的开模行程可减小;反之,当角减小时,斜导柱受力状况有所改善,可是开模形成却增加了,而且斜导柱的长度也增加了。这会使模具厚度增加。因此,斜导柱倾斜角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好的,角取1020,最大不超过25。该模具由于抽拔力不大但抽芯距较大,综合考虑斜导柱的倾斜角取=20。8.4.3斜导柱直径的确定抽拔力对于本塑件,具有与一般小断面侧孔侧凹收缩的抽芯不同的特点,是在整个侧表面周边的大面积抽芯,塑件的径向收缩不仅不对侧凹成型零件产生包紧,反而会松开,但轴向收缩仍会使侧凹成型零件被卡紧。这种塑件采用拼块成型,侧向分型力应按下式计算:Q=2Ef(L1+L2)/n(1-) (8.5)式中:Q为抽拔力(N);E为弹性模量(N/ mm3),1.82.9103N/ mm3,取1.95103N/ mm3;为塑件收缩率,0.10.2,取0.12; f为摩擦系数,0.210.35,取0.22;n为块数拼量,这里为1;为塑料泊松比,0.340.36,取0.34;L1为大圆盘的半径,这里为3mm;L2为小圆盘的半径,这里为18mm。所以 Q=2Ef(L1+L2)/n(1-) =21.951030.120.22(3+18)/1(1-0.34)=4480.86(N)斜导柱的有效工作长度L4:L4=S/sin=23/sin20=67 (8.6)斜导柱直径d的确定:d=(QL4/0.1弯cos)1/3 (8.7)式中:Q为抽拔力;L4为斜导柱的有效工作长度; 弯为弯曲许用应力(N/mm2),这里为14 N/mm2。所以 d=(QL/0.1弯cos)1/3 =(4480.8667/0.114cos15)1/3 =11.7 mm 12 mm8.4.4斜导柱长度的计算斜导柱的长度是根据活动侧型芯的抽芯距S,斜导柱直径d,固定轴肩的直径D,倾斜角以及安装斜导柱的模板厚度h来决定的。如图8.3:图8.3斜导柱 L=L1+L2+L3+L4+L5 (8.8) =L1tan+h/cos+L2tan+s/sin+(1015) mm =3tan25+37/cos15+18tan15+8 85mm 由以上计算过程,可确定斜导柱的尺寸如右图8.4所示:图8.4斜导柱8.5滑块的设计滑块是斜导柱机构中的可动零件,滑块与侧型芯既可做成整体式的;也可做成组合式的,由于该塑件的侧凹穴小,故选择滑块与侧型芯做成整体式的。8.6导滑槽的设计斜导柱驱动滑块是沿着导滑槽移动的,故对导滑槽提出如下要求:a. 滑块在导滑槽内运动要平稳;b. 为了不使滑块在运动中产生偏斜,其滑动部分要有足够的长度,一般为滑块宽度的一倍以上;c. 滑块在完成抽拔动作后,仍留在导滑槽内,其留下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滑块长度的2/3,否则,滑块在开始复位时容易发生偏斜,甚至损坏模具;d. 滑块与导滑槽与左、右各有一对平面呈动配合,配合精度可选H7/g6h或H7/h7,其余各面均应留有间隙。8.7滑块定位装置8.7.1滑块的作用和结构形式开模后,滑块必须停留在刚刚脱离斜导柱的位置上,不可任意移动,否则合模时斜导柱将不能准确进入滑块上的斜孔,致使模具损坏。而定位装置可以保证滑块离开斜导柱后,可靠地停留在正确的位置上。它起着保障完全的作用。其结构形式如右图8.6所示:图8.6滑块8.8锁紧块8.8.1锁紧块的作用由于斜导柱与滑块的配合间隙较大,故合模后靠斜导柱不能保证滑块的精确位置。侧型芯的准确位置要靠精确加工的压紧块来保证。8.8.2锁紧块的设计要点锁紧块的斜角1与导柱的倾斜角的关系一般1=+(23)。这样在开模时锁紧块能很快离开滑块的压紧面,避免压紧块与滑块间摩擦过大。另外,合模时,只是在接近合模终点时,锁紧块才接触滑块,并最后压紧滑块,使斜导柱与滑块的斜孔壁脱离接触,以免注射时斜导柱受过大的力。8.8.3锁紧块的结构形式锁紧块设在模板外,采用螺钉固定的形式。其结构如下图8.7所示:图8.7锁紧块9 模具的材料9 模具的材料塑料模的工作条件与冷冲模有所不同,塑料模一般在温度(150200C)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除承受一定压力外,还承受一定的温度,此外有些塑料在成型过程中还会分解出腐蚀性气体,使模具表面受腐蚀。因此,塑料模成型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变形和表面腐蚀等。为了使塑料模正常工作,并保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如何合理选用模具零件用材料及其热处理规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9.1塑料模具用钢的必要条件a. 机械加工性能优良;b. 抛光性能优良;c. 有良好的表面腐蚀加工性;d. 既要耐磨损,而且又有韧性;e. 淬火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小;f. 电火花加工性好;g. 有耐腐蚀性;h. 焊接性好。9.2选择钢材的条件a. 塑件的生产批量;b. 塑件的尺寸精度;c. 制件的复杂程度;d. 制件的体积大小;e. 制件的光观要求。9.3本模具材料的选择CrWMn用于形状复杂,要求热处理变形小的型腔,型芯或镶件;45钢具有切削加工性能好,调制后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例如:定动模板固定板,顶杆固定板,顶杆垫板、支撑板。T8A、T10A具有可淬性高,但淬透性差,淬火变形大,需进行磨削加工用于制造耐磨性结构零件。例如:导杆、顶杆、斜导柱、导套。9.4模具的淬火硬度一般的成型零件和塑料接触的零件和型腔、型芯、浇口套等,已经起导滑作用的滑块导柱导套的淬火硬度为HRC4045。常用45钢制造的大部分模具结构零件淬火也应达到HRC4045。9.5模具的表面粗糙度通常模具成型零件的工作面及与塑料接触的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为56级,对于配合精度来讲,粗糙度越小,使静配合的固定更为可靠,使动配合的滑块面更光滑,不宜摩擦损伤,因此凡是相配合的孔与轴或者平面与平面之间需要粗糙度为34级,其它非重要模具零件表面的粗糙度一般为79级。模具成型零件表面的粗糙度愈高,则要求成型零件的硬度愈高,例如要求模具零件的粗糙度为Ra3.20.8,模具成型零件的必需硬度为HRC5961。9.6热处理的选择为了提高模具成型零件的耐磨性,一般都要进行淬火处理并且要求达HRC4045,在结构用途的零件中,型芯垫板、顶杆垫板等垫板一类零件在成型或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