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地球科学论文格式 黄土高原的功过 【摘要】:一提到黄土高原 ,自然就想到那块贫瘠的土地 ,那里不但干旱少雨 ,水土还大量流失。千百年来 ,流失的泥沙被卷入黄河 ,导致黄河水患不绝。黄河的泛滥也造就了肥沃的土地 ,孕育了中华文明。可以说 ,人们对黄河又爱又恨 ,一方面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 ,另一方面又称黄河为 中国的忧患 。这一切都源自于可爱又可恨的黄土。我是一个生于兹,长于兹的真正的“黄土人”,自然对这一抛黄土有着独特的感情,说不出来,却着实含着一种凄凉。 【关键词】:黄土高原 资源 文化 水土流失 引言 岁月以一种无法想象的手法,在这块土地上不停地雕刻着。这横断绵延,又似乎分的很清的沟壑,有人说像皱纹,有人说像伤痕。河水并未结冰,静静地流淌。在山梁梁上,点缀着黑白相间的羊儿,山梁背后飘来牧羊人酸酸的歌儿。我能够想象这里的春天和夏天,也能想象丰收的秋天和冰封的冬天。这里确实很美。这里的土地主要是山地,平地只是沟底很少的一点。从形状的不规则,坡度的陡峭以及那些庄稼收割后的残梗,你就知道这里的土地是怎样的一种贫瘠。这样的土地能产生多少财富?这样的土地能生产 多少财富?我眼中一片潮湿。 2 / 14 尽管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吹响几年,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 世纪,但是贫穷还没有根本消失。进入陕北黄土高原,就进入了历史。城市的高楼大厦掩饰不了背后低矮的民房,更阻挡不住人们看其背后有名无名的荒山的视线。你看,一座座山丘,一道道梁,崎岖的山路,塞外的风,构成了苍凉的黄土高原。转过任意一座山梁背后,也就进了真正意义上的黄土高原了。 正文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 34 40,东经 103 114。东西千 余千米,南北 700 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 40 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它曾经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虽然随着经济的南移,它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但现在的它却由于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1.黄土高原的功 一,黄土高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黄土高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化,这一 点毋庸置疑。3 / 14 黄土高原原一带位于黄河中上游的腹地,是中国大地原始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先后在这里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河套人”、“黄龙人”,和多种打制石器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黄土高原 的自然环境为我们的先民们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生存条件,这就为华夏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先决条件。从公元前 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它使黄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济之间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经过接近、交往、斗争、融合,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并作为凝聚核向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 区与北方的红山文化地区扩散并逐渐进行整合,最终纳入华夏文化。从秦始皇公元前 221 年兼并封建诸侯造成的长期纷争而留下的六国,统一了诸夏,开创了以后延续了 2000 多年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开始共有 22 个朝代在此建都。自从经济重心南移之后,虽然黄土高原上的繁华已不比从前,但它历史悠久的窑洞文化,民歌文化,剪纸文化等却依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二,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矿质资源 黄土高原能源丰富,煤储量丰富,还有天然气是有等资源,此外还有水能资源和风能资 源等,小浪底水电站,大同煤矿。关于利用煤等化学资源可以开展高效的利用方式4 / 14 如煤气,谁能开发就是建立电站,风能太阳能也是电站的建造,或是提样能加热。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煤炭资源不仅量大优质,还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其中,可供露天开采的煤矿储量大 200 亿吨,全国探明储量的特大型煤田,约有一半分布在这里。 2)土地资源 中国黄土高原是地球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堆积最厚、古土壤发育最为系统和完整的地区,一直为国内外地质、地理和土壤学界所重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 摇篮和农业发祥地。 相传后稷教民稼穑的遗址即在陕西武功漆水河之滨;“人文初始”的轩辕黄帝陵尚矗立于陕北桥山之巅。夏朝改制九州贡法,根据土情来比较肥力,同时注意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关系而厘定赋贡。禹贡所说九州中的雍州,即指目前的黄土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厥土惟黄壤” ,系指黄土而言,因其主要是黄色壤土。这是对黄土性质及分布所做的首次文字记载。齐桓公时,管子所著地员篇,对土地高下与水泉深浅的联系,土壤分类及土地利用等记载较为详细,将黄土高原的土地和土壤分别作了叙述,并把其东南部塬地和台塬地上土性刚强 的土壤另名为“垆土”。班固所著汉书 中曾有黄土通过风力从西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记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黄土作了论述。八百年前沈括也曾在5 / 14 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了水蚀在黄土地貌形成中的作用。自十九世纪后叶始,国外学者 R庞培莱, F Von,李希霍芬, B A奥布鲁切夫, J梭颇等,曾先后到我国西北考察,主要对黄土成因作了概念性的论述。 1920 年以后,我国地质工作者杨钟健、李学清等,对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物质组成和地层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将全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为 QI-Q,提出 Q为红色土, Q才是黄土的说 法。同期土壤学家侯光炯、马溶之、李连捷、熊毅、李庆逵、陆发熹等,也曾先后到黄土高原进行土壤调查研究,对于土壤侵蚀和黄土性质给予了极大地注意。 解放以来,由于黄河开发治理工作的紧迫和黄土高原地区工农业 投稿须知 吉林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探工程、岩矿测试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是以地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本刊主要刊登地质与资源、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科研 成果。欢迎广大作者踊跃 投稿。 投稿注意事项如下: 6 / 14 1 投稿必须是未正式发表的、具有创新性成果的科技论文;必须是受到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金资助的立项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并请准确给出基金项目来源和编号。 2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含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 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简介。并且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资助及项目 编号。第一作者及通通信作者简介:姓名、性别、民族、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电话、电子信箱。 3 论文摘要须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部分,文摘应具有独立性与自明性。摘要应由 正文中重要语句组成。 另要求附有英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关键词。 4 文稿篇幅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文中量和单位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 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应区别明显。 5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图表应附相应的中英文7 / 14 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经纬度、比例尺、图例等内容齐全。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 文一致。坐标标值线应放在坐标轴内侧,标目中的量和单位间用斜线如: t/s,变量字母 t 用斜体。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必须绘制 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图版长宽不超过 23cm 16cm,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位置。 6 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并要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 ,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编号。著录时作者姓在前 ,名在后。中文文献要求附上相应的英译文献,英译时作者的姓首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 ,双名连拼。 题名、刊名的每个词的首字母均大写。参考文献表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人时全部写出,超过时只写前名,后加 “等”或“ et al”;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不同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专著的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版本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8 / 14 例【 1】李四光 .地质力学概论 M.2 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5. Li to GeomechanicsM.2nd :Science Press,1975.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 C/编者论文集名版本会议地址:承办 单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2】郑常青,金巍,张兴洲,等 .中国东北松辽盆地西缘韧性断裂带的锆石 SHRIMP 和黑云母 Ar-Ar 年 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C/任收麦 .东北地区油气地质与矿产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长春:吉林大学, XX:81-82. Zheng Changqing, Jin Wei, Zhang Xingzhou, et al. SHRIMP Zircon U-Pb and Lasaer Ar-Ar Biotie Ages of the Jinxing Ductile Fracture Belt in the Western of the Songliao Basin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NE ChinaC/Ren on Petroleum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 Northeastern :Jilin University,XX:81-82. 连续出版物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期刊名,年 , 卷:起止页码 例【 3】王登红 , 唐菊兴,应立娟,等 . “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9 / 14 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J. 吉林大学学报 :地 球科学版 , 2016,40: 733-738. Wang Denghong, Tang Juxing, Ying Lijuan,et al. Application of “ Five Levels + Basement” Model for Prospecting Deposits into Depth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2016, 40: 733- 738. 译文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论文译 名 J译者期刊名,年 , 卷:起止页码 专利的著录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 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 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 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时间 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序号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 . 题名 R. 保存地:保存单位,保存年 .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 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 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7 请勿一稿多投, 3 个月内未接到反馈信息者,可10 / 14 自行处理。 8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及其它数据库,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 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请作者提供电子文档,图件尽量使用软件CorelDraw 绘制,并提供矢量图文件。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西民主大街 938 号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电子信箱 : xuebao1956 本刊网址: http:/dxb 电 话:发行代号: 12-22; BM5074 引言 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而关于地球的板块的研究又是这门学科最基础的一环,因为板块是组成地球表面的最基本要素。目前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基于大陆漂移说和海洋扩张说上建立起来的,而这三种学说是否具有完全的科学性,是否也有错误的地方,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 。 正文 11 / 14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陆表面覆盖着大小不一且坚固的地壳,而这些板块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从 1915 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概念至今,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确实表明地球表面的板块是在不断移动的。并且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如下图 : 图 1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地球板块的具体构造,并且板块分为大 致三个类别 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而且,绝大部分板块上是 陆地,只有太平洋板块是海洋板块。各大板块之间的交界处也几乎是在海洋范围。 到这里我们大致把板块构造的一些基本形态讲了一下,之后,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 大陆漂移学说是否是正确的呢? 大陆漂移说原本就是魏格纳的猜想,只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的关联性的假说,本就有为了解释而解释之嫌。这是首先要讲的。虽然科学已经表明板块构造学说是有现实依据的,但是大陆漂移学说不完全等于板块构造学说,质疑前者并不一定会推翻后者的正确性。 12 / 14 最先的大陆是整块的,称为“泛大陆”,被大片海洋“泛大洋 ”包围。如图: 图 2 在此先提一下一种动物的迁徙:腔棘鱼,远古的动物。当大陆迁 移时,原大陆的腔棘鱼应该随原大陆一同移动,而不可能去往另一大陆,例如:它原先在非洲沿海,那现在也只应在非洲沿海,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时我的说法出现了漏洞它能通过海洋迁移问题就是这个,泛大陆时期,大陆之间是没有海洋的,但它分裂后却出现了海洋,这是否可以看成是大陆浮在海上呢?而且所有的大陆漂移动画演示都给我们这样的感觉:大陆是浮在海上并在海上运动,事实并不是,海洋是在板块上的,可以看成是大陆与 大陆间盛满了水,倒去这些水,大陆与大陆间是被一个个大坑连着的,所以大陆移动时,海洋应当跟着动。有人认为应该说是板块移动而非大陆,但是板块分界是在海上,那当板块运动时会产生裂缝,那是海水下渗,还是岩浆上漫呢? 有人会搬出岩石圈与地壳之说,认为板块在地壳上,而非整个岩石圈,地壳动,岩石圈不动, 图 3 这明显就割裂了两者,从图上来看这也是不可能的,地壳与岩石圈不可能是分开来的。而且海洋扩张学也恰好否13 / 14 定这一观点。 海洋扩张学认为海洋由海岭处扩张,由岩浆喷出,导致海底朝两 边漫延,但这样就产生我上文的问题:板块运动时的裂缝问题,海水和岩浆问题。 更关键的是,海洋扩张导致大陆移动,必先要有海底,由海底把大陆往两边“推”,但是泛大陆时大陆间没有海底,动力也就不存在了,那它是如何分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厂化肥价格制定制度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 陕西省西安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洺湖中学、西岭湖中学2025-2026学年联考高一(上)开学化学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祈福中英文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上学期9月入学摸底大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手形联想课件
- 手工包烟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喷补过程仿真-洞察及研究
- 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安院校联考公安院校联考行测题库(附答案)
- 药物的过量反应课件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英语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商业综合体安保人员培训效果考试试卷及答案
- 炎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 天然林保护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UV转印技术简介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医院食堂运营与服务简介
- GB/T 45743-2025生物样本细胞运输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