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新文化运动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1)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 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 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2)德育目标: 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 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2 / 6 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3)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 往能力。 2、结合对本节内容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辨证关系。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4、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二、教材处理 1、将教材内容分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三部分。 2、补充一些历史原文资料如:敬告青年、狂人日记、庶民的胜利等。 三、教学方法启发 发现式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课前准备 、教师设题:( 1)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可3 / 6 能性和必然性。( 2)结合材料,深入了解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和李大钊及其著作,将发现所得与教材观点相印证或对教材提出自己的批判性认识。( 3)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全面、恰当的评价;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 2、学生准备:学生按兴趣选择题目,分组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认识。 第二环节:课堂教学 1、新课导入:导言式导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 20 世纪 20 年代 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 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不成模样。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的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2、新课学习:逐步设疑导学: 背景: ( 1)结合以往所学,以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历次革命运动的失败。)回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简单历程;( 19 世纪 60 70 年代、 19 世纪末、一战期间。)西方启蒙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斗争的实质是什么?(阶级斗争。)( 2)从哲学角度,解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4 / 6 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思想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兴起: 概况: (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了什么?(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是什么 ?(前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4)对比辛亥革命前和新文化运动中对西方启蒙思想的利用。(政治、思想方面和系统性。)( 5)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否正确?(不完全正确。本因是中西之间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综合对比。)内容: ( 6)根据课前的准备,回答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以及反对的旧道德到底是什么?(资产阶级政治民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封建主义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7)如何全面认识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注意阶级性和辨证的观点。)( 8)概括新文化运动三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理性分析。(见小结。) 发展:( 9)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主流、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适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5 / 6 情。)意义: ( 10)结合课前准备,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正:思想解放、准备五四运动、宣传社会主义;反:前期结合政治群众斗争、形式主义偏向、资本主义范 畴。)( 11)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民主、科学、爱国、求是等。) 3、课堂小结:知识总结: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它对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但它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以民主、科学相号召,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立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 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终于在中国化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三数学压轴真题及答案
-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古诗词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
- 水电工程投资回报与融资模式优化研究
-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英语口语训练策略探索
- 数字支付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 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监控应用
- 茶叶企业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提升
- 医疗针灸合同(标准版)
- D-Lys6-LH-RH-TFA-生命科学试剂-MCE
- DeFer-2-生命科学试剂-MCE
- 阅读与思考(选学)为什么要证明课件
- HPLC高效液相色谱解读课件
- 移动通信5G关键技术分析课件
- DN1000顶管施工方案
- 理想与前途教育主题班会
- 无人机操作与使用教案
- 自悯量表中文版
- DB32∕T 2975-2016 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用表
- T∕FSI 084-2022 双酚AF
- K线八低八高技术系统讲解课程(三)
- 简易智力状态评估表Mini-cog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