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2 新课程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莲山课 件 k 新课程高三历史第二轮热点复习单元讲座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及三农问题 【课标考纲考点】 ( 1)铁犁牛耕曲辕犁和筒车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兴建井田制均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2)金属冶炼技术及成就丝织与棉纺技术的进步烧陶与制瓷瓷都景德镇 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 征 ( 3)商业的出现从坊市到城镇的发展货币的演变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4)重农抑商政策 “ 海禁 ” 与 “ 闭关锁国 ”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缓慢发展 ( 5)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专题知识梳理】 2 / 32 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 类别 具体成就 农 业 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唐代曲辕犁和筒车 水利工程 都江堰、郑国渠、白渠、坎儿井 土地制度 西周井田制、西汉、曹魏的屯田制以及北魏、隋、唐的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手 工 业 金属冶炼 商周青铜铸造、春秋、冶炼生铁和块炼 钢、南北朝灌钢法;3 / 32 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用焦炭冶铁 丝织与棉纺 汉代获得 “ 丝国 ” 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在元明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制瓷 新石器时代陶器如彩陶,黑陶,白陶等;制瓷技术: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进入成熟期;宋代景德镇成为 “ 瓷都 ” ;元代彩瓷;明代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和珐琅彩。 商 业 城市(市场) 城市发展虽商业发展而繁荣。 秦汉至唐, “ 市 ” (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多是政治中心,多在官府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与居民所住的 “ 里 ”“ 坊 ” 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货币 贝壳、圆形方孔的 “ 半两钱 ” 、五铢钱、开元通宝、宋代四4 / 32 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1953 年起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 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主要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决 策。 核心内容 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5 / 32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到 1956 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 左 ” 倾错误严重泛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着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原则及认识 必须实事求是,合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知识点拨】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表现 6 / 32 2.如何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的原则,这一政策长期得到继承。中国古代王朝采 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7 / 32 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传统治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跃进,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 消极作用就更明显。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中国社会落后的原因之一。 3如何理解 “ 闭关锁国 ”政策? 8 / 32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是指严格 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2)小农经济落后性和闭塞性及封建主义劣根性,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社会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评价: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 ,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4.关于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它规定了改革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这个制度规定:是根据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的原则,将天下田依产量多少分为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目的是想要建立 “ 有9 / 32 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这个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但纲领所反映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阐述的新 “ 民生 ” 主张,是其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蓝图。 第一,新 “ 民生主义 ” 的主要原则是平均 地权和节制资本。即除了在 1905 年 11 月 26 日的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公开提出的 “ 核定地价,增价归公 ” 外,办法是:核定地价,由国家照价收税,地价涨后,增益的绝大部分归国家所有。还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私有资产不能操纵国计民生。这既是孙中山在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已经沦陷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深渊的境况下,对垄断资本侵略行为产生的强烈反感,又是他在长期游历欧美,亲眼见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两极分化悬殊的罪恶,而极力主张要避免资本主义种种弊端、不走西方资本主义老路的选择。因而尽管他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他坚持把 “ 节制资本 ” 放到重要位置。 ” 第二,提出了 “ 耕者有其田 ” 的主10 / 32 张。他分析道:现在农民耕的田,大都是地主的,因此,要仿效苏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经验,把 “ 耕者有其田 ” 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目标。只有解决了这个难题,才算实现三民主义。但当时中国没有条件实行 “ 平均地权 ”,“ 平均地权 ” 也没有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或)。 第三,制定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的纲领。他针对国民党内部出现的国共不相容的思想倾向,解释说: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民生主义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这两个主义是一致的。因此 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 所以国民党员既是赞成了三民主义,便不应该反对共产主义。 ” 因此要与俄国和中国的共产党人成为好朋友,建设一个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国家。 【释难知识解析】 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是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但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在我国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的历史趋势。我国古代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北方战乱频繁,社 会生产屡遭破坏,而江南地区则相对稳定。从西晋末年起,直到南北朝,北方大批农民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为南方的农业生产增加了许多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11 / 32 技术。他们同南方汉族人民以及从山区迁出定居的少数民族一起,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 第二次是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相对稳定 ,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中原人民迁到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第三次是南宋时期。南宋人民的斗争,打击了南宋王朝,阻止了金军前进;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南方经济又一次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南宋时南方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上等田每亩可收五六石,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流传着 “ 苏湖熟,天下足 ” 的谚语。这表明南方农业生产已经超过了北方,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南宋经济的发展还表现在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织工艺水平的提高、 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海外贸易的发达,这些也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向东南的转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最突出:三是经济中心向东南的转移又导致12 / 32 了政治重心和文化重心相应的转移。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2.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传统的政治性 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3. 有利条件: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发达的商业。 30 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不利条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13 / 32 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 ”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4.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评价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 、大梁、郢等。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14 / 32 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 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5.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生产关系的调整,既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又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不仅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和中外之间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知识拓展综合】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第一: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 盛行(西周) 瓦解(春秋) 废除(战国)。第二:名称来源: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名。第三:内容: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第四: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15 / 32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 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2.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 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16 / 32 (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3.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经营形式 ( 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 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4.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宋元时期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纸币最早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徽商晋商等区域性的商17 / 32 人群体形成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二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不同的特色。秦汉至唐,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 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三是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自战国以来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理论方法升华】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原因、影响及土地制度;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时的农业政策、俄国 1861 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 国内战、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农业集体化中的非常措施、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新政的中农业政策等;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各个派采取的有关农业的措施如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30 年代的土地改革等;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等;小城镇建设包括工业革命后18 / 32 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基础是农业 ,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从古代农业发展史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本专题中中国古代经济经济发展头绪复杂,线索繁多,应仔细清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古代经济发展 的轨迹,并从中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如我国古代兴修水利、土地制度、纺织、制瓷、货币等方面,都可从前到后整理出一条线索。要注意对同类或不同类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要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一些经济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由此造成的影响。要注意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又要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充真题新题探究 【例 1】 XX 年江苏卷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 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的是 ( D )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分析能力。关键要理解六朝时期经济19 / 32 发展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能只讲是六朝时期;六朝时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例 2】 XX 年全国文综卷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 利工程位于 ( D ) A.成都平原 B. c.渭河流域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和分析能力。结合春秋战国【例 3】 XX 年全国文综卷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 c ) A.三国时期 B. c.唐代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和分析能力。关键要区分三【例 4】 XX 年江苏卷下列经济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的现象的是( A ) A. B.隋唐时期成为粮c. D.明清时期工商业20 / 3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分析能力。关键要审清题中要求是“不属于”。因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是在淮【例 5】 XX 年天津文综卷下列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曲辕犁桔槔战国铁口犁筒车 ( B ) A.谷物加工汲水耕地 B.耕地汲c. D.谷物加工【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比较能力。关键要审清题的要求是“农具功能”。认识曲辕犁是耕地的工具,桔槔是汲水的工具,战国铁口犁是一种铁制工具,是耕地的工具。筒【例 6】 XX 年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 )长安中, (苏瓖 )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 长史张潜、于辩机要皆致之数万,唯瓖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 88 材料二 21 / 32 (唐朝大历 )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 (扬州 )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 唐会要卷 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 (掌管 )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 上看神 (宋 )洪迈容斋随笔卷 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2) 【答案】 (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的分析、理解能力。回答此题不必拘泥教材,可依据材料概括。解答时,第 (1)小问要注意结 合“材料”,要从材料中提出要点。第 (2)小题答题指向非常明确即“原因”,材料二中“南22 / 32 北大冲”即交通便利;材料三中“盐铁转运使”即有保护商【例 7】 XX 年高考变式题汉、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曾出现(1) (2)归纳并运用史实说明汉、唐初期经济繁荣和长治久安的(3)你从形成汉、唐封建盛世局面的原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答案】 (1)“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 观之治”、“开元盛世”。(2)共同原因:汉、唐都是在结束战乱、社会趋向统一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汉、唐前期的君主都很注意吸取前代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出现盛世景象。汉、唐前期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水利工程的兴修,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汉、唐前期统治者都注意处理民族关系,促进了与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和内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汉、唐前期出现大治的盛世局面是与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分不开的。 (3)启示:国 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正确的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先进科技是社23 / 32 会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经济发展的原因要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重视水利的兴修,改进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即生产力的进步;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间、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例 8】原创题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分析作 (2) 24 / 32 (3) 【答案】 (1)描写了男耕女织为基础的农村景象,即“朱陈村”在自然经济环境中恬静、安适的情趣。作者处在唐朝走向衰落时期,此时藩镇割据、战乱频繁,诗中表达了作者渴望安定的社会环境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保守的思想。 (2)近亲结婚,不利于人种的优化。 (3)“朱陈村”的生产结构,是我国古代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生产结构,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的干扰下,农 民可以吃饱穿暖,在盐铁之外,不必外求,有利于生产者的生活安定。但这种小的生产规模,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很难扩大再生产。它的自给自足的性质,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解析】 此题属于诗歌型材料题,选材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第 (1)问,通读全诗,可知“朱陈村”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在男耕女织下,恬静、安恬的小村,正好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与作者所处唐朝走向衰落的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繁时代背景有关。第 (2)问,从“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和“生者 不远别,嫁娶先近邻”等句可知“朱陈村”的婚姻状态是近亲结婚,这当然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第 (3),可以从男耕 (小农业 )女织 (家庭 )手工业的生产结构25 / 32 的利弊去谈感受,答案是开放的,只要围绕这个中心即可。能力思维冲浪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十分注重兴修水利,据此回答 1 4 题。1.下列水利工程在地域上的分布从南到北的顺序是白渠龙首渠灵渠都江堰( ) A. B. c. D. 2.被誉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是( ) A.都江堰 B.井渠 c.天然陂池 D. 3.下列水利工程先是解决运输交通问题后又起到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是灵渠白渠大运河海塘( ) A. B. c. D. 4.欧洲的水利技术介绍到中国是在( ) A.西汉 B.秦汉 c.隋唐 D.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封建经济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回答 5 85.促进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因素有统治 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各民族密切交往,互通有无中外经济交26 / 32 往频繁 交通发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 ) A. B. c. D. 6.隋唐时期出现的新农业生产工具是筒车翻车水排曲辕犁 ( ) A. B. c. D. 7.开元通宝货币开始使用的年代是( ) A.隋文帝开皇年间 B. c.唐太宗贞观年间 D. 8.唐朝杨州极为繁荣,时有“扬一益 二”之说,扬州的繁荣最直接地得益于 ( ) A.当时经济发达和特色经济 B. c.处于内外交通枢纽地位 D.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据此回答 9 12 9. 北 宋 政 府 在 广 州 、 杭 州 等 地 设 立 的 市 舶 司 ( ) A.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 B.通过行会对商业实行c.经营和管理农村集市贸易 D. 10.我国明代中后期出现的一些工商业城市大多 位于长江以南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个别城市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 ( ) 27 / 32 A. B. c. D. 11.明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垄断 B.规模空前 c.获利丰厚 D. 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条件有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海外贸易不断扩大 ( ) A. B. c. D.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之团黄,而浮梁之 唐国史补 材料二 安徽祁门“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愈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 全唐文 28 / 32 材料三 在民间有较大规模的制茶业者,据太平广记中记载:天宝年间,寿州有一个名刘清真制茶业者,“与其徒二十人,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 封氏见闻录 材料五 唐德宗贞元九年 (公元 793 年 ),初税茶。凡州、县产茶及茶山外要路,皆估其直,什税一,从盐铁使张滂之请也。自是 资治通鉴 回答: (1) (2)对当时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交市2025山西太原古交市招聘事业单位人员4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浮市2025广东云浮市云安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紧缺人才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西经济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公司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嘉兴市海宁市尖山新区开发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新疆西北兴业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岗位招聘2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国家级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校园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日照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软件开发驻场合同协议
- 矿山承包法律合同范本
- 音乐培训机构招生
- 时文语法填空-电影篇 《731》 《长安的荔枝》 《戏台》
- 主题一 2. 设计节电方案(课件) 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 生产成本控制及预算管理表格模板
- 2025年家庭健康管理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英语试卷(含音频)
- 砂石骨料加工管理办法
-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A)(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