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1教案 长春版教材分析这篇文章以精练、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4.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或者是有关长城的图片、音像资料等等,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3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戍”“崇”“砖”“智”“敞”是翘舌音,要读准确。“戍”在写时不要少点,要注意不要和“戊”字混淆。“膀”和“榜”,“峭”和“悄”“稍”等几组字也要注意区别。2.朗读指导课文篇幅短小而饱含深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物,表现了长城的特点,具有说明的性质,朗读时要注意把事物的特点突出出来。第3、4自然段是作者产生的联想和抒发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劳动的场面,理解作者对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作者民族自豪感的自然流露。3.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直观教具及电教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虽然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但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亲眼看过长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找山海关和嘉峪关的位置,数数长城经过哪几个省市,使学生对长城的长有所了解;找出长城的近照,让学生与文字相对照,认一认“城墙”“垛子”“望口”“射口”等。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本文的第1、2自然段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长城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比如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样子,想象长城有多长,让长城在脑海里“活”起来。第2自然段中,引导学生从“城墙顶上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想象长城的高大,从用料和构造特点去体会长城的坚固和建筑的合理。用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长城的构造特点是:“城墙外沿设有两米高的垛子,一座连着一座。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这样的构造,便于保护自己,消灭敌人。4.活动提示(1)“读一读”。旨在巩固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其中,要注意“戍”“ ”字的读音。(2)“填一填”。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要求能够正确读写“五洲四海、容颜焕发、油然而生、固国安邦、遥相呼应、高大坚固、波涛滚滚、崇山峻岭”这几个词语。(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意在引导学生对两个句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要使学生认识到第二个句子在表达上更为具体、生动,突出了长城“长”这一特点,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4)“句子的研究”。这里列出了文中的三个句子。这三个句子都是对长城的概括。第一句话从建筑和结构角度去评价,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建筑工程;第二句话从赞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角度评价,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第三句话从世界历史、世界文化角度去评价,长城是伟大的奇迹,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这三句话在语意上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在文中,这三句话分别是2、3、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精华所在。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在本课教学中,体会作者由看长城引起的联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可能会有困难。可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老师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加以指导。相关资料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7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课文中讲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八达岭长城位于延庆军都山上,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要,气势雄伟,为古今重要的战略要地。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世界八大奇观之一。八达岭段长城城墙沿山脊建筑,墙体以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坚固雄伟。中国的万里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垛口:指城墙顶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不要只把它理解为一个“口”。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2教案 长春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2个一类生字,认识14个二类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本课所运用的比喻和联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3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抓住有关语句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教学准备: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关长城的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时数:三课时基础知识:多音字:旋 xun(盘旋) xun(旋风) 供 gng(供求) gng(供品)单 dn(孤单) shn(姓单) chn(单于)膀 bng(肩膀) bng(吊膀子) png(膀肿) png(膀胱)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谁去过长城?讲讲你见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二、看图,初读课文。1.看到长城图,你想说什么?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三、交流预习,学习生字。四、读文,理清思路。1.写了长城不但长而又壮观。2.写了长城高大坚固的建筑结构。3.写了作者对古代人民的赞叹。4.写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熟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的。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二、小组内分段学习。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请抓住有关词语来讲一讲。“像一条长龙”“飞过-”“穿过-”“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屹立在-”“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板书:雄伟壮观第二段:让我们一起走近看长城来看一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1.建筑材料。2.城墙顶上的样子。3.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4.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第三段:1.默读,体会这段主要写了什么?2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创举?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3怎么读,更能表现我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1)个人读、小组读、齐读。(2)评一评他人的朗读。第四段:齐读。这段是怎么赞美长城的。1.“一个伟大奇迹”2.“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3.“成了-迎接-”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完成书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一、听写所学生字。二、读一读,积累词语。嘉峪关 浩瀚 屹立 苍翠 陡峭 创举 智慧 瞭望 山海关 修筑 堡垒 戍边 豪情 遗产 城砖 凝结三、填一填。五洲四海、容颜焕发、油然而生、故国安邦、遥相呼应、高大坚固、波涛滚滚、崇山峻岭四、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通过两个句子之间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第二个句子在表达上更为具体,生动,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五、句子的研究。 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