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童年的回忆3课时教案附教学反思教 学 目 标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教材分析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彼得与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2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全曲由“ 1 2 3 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1 3”三个音加以发展。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3歌曲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教 学 建 议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新课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4学唱曲调:(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6表演歌曲:(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7创作歌词。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彼得与狼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新课聆听彼得与狼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如:或(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新课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5学唱歌曲:(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6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选择结束音的练习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曲调接龙练习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附送:2019-2020年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水上的歌3课时教案附教学反思教 学 目 标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5继续学吹竖笛。教材分析 1、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主题A带有鲜明的号角性特点,辉煌而灿烂,表现了宏伟壮观的庆典场面。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船歌”,不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它是一种具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绘水波荡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匀地晃动和摇桨的动作。本曲具有这些特点。乐曲的引子显示了模仿水波的伴奏音型:上下微微波动的旋律线在这一音型的伴随下,合着水波的节奏进行,仿佛小船上的人们轻轻地摇动双桨,划破了静如镜面的河水。这条旋律线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围内上下移动,显得十分平静。随后,波浪型的旋律线波幅增大,渐渐移高,小船的摇晃感增强了。随着旋律的展开,音乐的情绪也逐渐高涨。随之而来的又是开始时平稳恬静的旋律,但在后两乐句时,旋律先作直线上行,这是乐曲中的高潮,然后缓缓落下,进入尾声。音量渐渐转弱,模仿水波的音型绵绵不断,宛如小般远去,载着歌声、桨声消逝在河湾尽头。歌曲船歌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开始两个乐句为齐唱,波动起伏较大的两个乐句用三度和声演唱。接着是采用模仿的复调手法:这个主题先由弦乐奏出,接着圆号与小号先后重复主题旋律的前半部分,然后乐队合奏主题的后半部分,更进一步加强了乐曲富丽豪华的色彩。中间部主题B主要由弦乐奏出,调式转为b小调,旋律轻快活泼,具有诙谐曲性质,与主题(A)的庄严宏大形成色彩的对比:最后,主题A再现,在雄壮的号角声中结束本曲。 2、作曲家介绍 亨德尔(16851759) 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因酷爱世俗音乐,后迁居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17年定居美国,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中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参孙、犹大马卡白等尤为著名。此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亨德尔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对英国的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3管弦乐船歌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尾声也使用复调手法,先由次女高音唱出,女高音紧随其后:尾声的“啊”则由女高音先唱出,次女高音作应和,最后融合在一起,歌声渐弱而结束全曲,非常富有意境。 4歌曲小螺号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弹性,情绪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尤其是第三乐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节奏拉宽,每句的尾音音调拉长,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然后曲调从“6 5 3 0”逐渐下移。最后结束在“1”音上。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5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教学过程一、 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 新课表演小螺号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2欣赏范唱。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3学唱歌曲:(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聆听划龙船1民间风格导入。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3初听划龙船。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1图解:(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教学过程一、 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 新课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5聆听全曲。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学吹竖笛1复习掀起你的盖头来。2学吹“4 3 2”三音的指法。3连贯吹奏音列“ 2 3 4 5 6 7”4学吹蒙古小夜曲。注意二小节换气。注意连音的吹奏技巧:保持“Tu”的口腔动作、变换各音的指法而使曲调连贯。5吹奏二声部曲春游去。(1)教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2)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练习、两个声部。(3)分二组分别练习或(教师巡视指导)。(4)二声部合成。(5)有感情地吹奏春游去。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二、 新课聆听船歌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3欣赏管弦乐船歌。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5从主题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形态
- 宠物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新质生产力
- 2025年病理科镜下病理切片鉴定能力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件
- 2025年心血管内科心电图诊断与分析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肺功能科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要点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爱我中华课件
-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产业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解读维度
- 色素痣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新能源空气能热泵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用)
- 防腐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转让民宿协议书范本
- 直营店管理制度
- 2025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客运索道修理S1证考试题库
- 【杭州智篆文化传播】2025天猫健身行业趋势白皮书
- 信访工作法治化培训讲座
- 《动物实验技术》课件-任务1:小鼠脓毒症模型建立
- SANAKOLAB100语言实验室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