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1页
国际经济学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2页
国际经济学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3页
国际经济学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4页
国际经济学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师洁20134160143,需求偏好相似理论(overlappingdemandtheory),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B.Linder)于1961年提出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H-O理论适合用于解释初级产品,不适合解释制成品,特别是资源密集型产品),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需求偏好不同:假设在一国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有效需求重叠: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一、假设条件,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国内市场需求决定厂商的生产,人均收入决定一国需求结构,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两国需求结构相似,两国都需要的商品可能成为贸易品,收入水平越相似的国家贸易关系越密切,二、理论内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重叠需求是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产业内贸易需求的可能性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也取决于两国需求结构的重叠程度,Y,Ya1,Yb1,林德尔模型,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突破了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仅从供给角度研究贸易成因的局限性,侧重从需求角度探讨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是对要素禀赋理论和其他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拓展和完善。有效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主要针对工业制成品贸易。,三、理论简评,第八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师洁2013416014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1966年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Vernon)首次提出该理论把技术变化作为国际贸易的又一决定因素,试图解释某产品在一国国际贸易中进出口流向的转变及其成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在相对优势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该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一、基本观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图示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达国家的某个企业创新一种产品,开始生产并投放到国内市场,满足国内高收入阶层的特殊需求。在这一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和熟练劳动进行生产,生产技术尚不确定,产量较低,成本较高,但厂商在新产品的世界市场上拥有技术垄断优势。,技术创新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生产逐步增长,国外的需求逐步增加,企业逐步取得生产的规模经济,并开始向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收入周期进入成长期。此时期内,创新企业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企业竞争的关键也不是市场成本,而是技术因素。国外对新产品的需求完全由该创新国企业的出口来满足。,新产品成长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产品市场技术的成熟和标准化以及海外市场的扩张,创新国的市场达到适度规模,新产品进入成熟期。此时期市场技术已扩散到国外,外国厂商开始模仿生产新产品,且生产者数量不断增加,竞争加剧。,新产品成熟期:,由于生产技术已趋成熟,产品逐步标准化,创新国的技术垄断优势逐步丧失,研发成本和熟练劳动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产品由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此阶段中,一般发达国家都有这种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发达模仿国的进口替代生产使创新国的出口下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经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成本和价格竞争。此时新技术模仿国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并且凭借其劳动成本优势或其他低廉成本优势开始向第三国市场出口新产品,并以其低廉成本逐步抢占技术创新国的市场,直至将其排挤出去。,标准化生产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当创新国完全丧失比较优势而变为净进口时,产品在创新国进入衰亡期。此阶段不但研发成本和人力资本不再重要,甚至资本要素也不太重要了,低工资和非熟练劳动成为比较优势的重要条件,产品由资本密集型向非熟练劳动密集型转变。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对该产品进口替代生产的发展,最终使其成为该产品生产的净出口者。,产品生命晚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把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论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它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从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动态扩展。此理论对解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移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三、理论简评,美国、日本收音机产业的变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收音机成为大众化产品,因为真空管最开始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因此美国控制着当时的国际收音机市场。随着技术的传播,日本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抢占的世界收音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四、案例分析,此后美国又发明了晶体管来取代真空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