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支座开题报告_第1页
左支座开题报告_第2页
左支座开题报告_第3页
左支座开题报告_第4页
左支座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左支座开题报告 重 庆 理 工 大 学 毕 业 设 计开 题 报 告 题 目 左支座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二级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 动 化 班 级 XXXXXXXXX 姓 名 XXXXXX 学 号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系 主 任 XXXXXX 时 间 2016 年 2 月 25 日 -2016 年 6 月 10 日 二、国内外基本情况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 ,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重视技术改造 , 加大对新设备的投资,增强市场竞争的“硬件”实力。根据对部分单位的调查,近 3 年来每个投资为 万元,主要增添了加工中心、数控设备等。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使新型模具标准件品种增多,特别是出现了不少与汽车模具配套的新产品。 经销”向“网络销售”发展,为此,标准件委员会经过 3 年的努力已建成“中国模标商务网”,实现了与中国模协“信息网”的链接,现已开通为用户服务 ;加大了标准件委员会主办的“模标商情”杂志的信息量,设立了“专题2 / 9 论述”、“协会信息”、“技术交流”、“经验交流”、“专题论述”、“企业采风”等栏目,加大了对标准件企业的宣传力度6-10。 冲模 CAD/CAM 技术已成为冲压工艺与模具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在冲压模具的 CAD/CAM 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在 80 年代初期开展了打规模的CAD/CAM 研究开发工作,采用交互设计方法进行条料排样,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方面采用了典型结构及标准零件的自动调用和交互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智能化数 据库,贮存了各种冲模的典型结构、标准零件、设计经验 、设计方法和步骤,并向用户开放,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已建立了模具 CAD/CAM 国家工程 通过该级进模的设计,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连续模的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培养调查研究相关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培养冲压模具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培养使用UG等绘图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辅助 AutoCAD进行二维成型的能力。 通过工艺分析,能够了解级进模与单工序模、复合模之间的优缺点。 技术方案 : 工艺性分析: 图示 零件为侧弯支座,材料为 2A12M,即硬铝。厚度3 / 9 为 1mm,生产批量为 120 万件,为大批量件技术要求是表面不得有划痕,无毛刺等,而 2A12M 材料表面容易划痕,因此要求冲件间隙合理,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值要小。采用级进模生产。 工艺方案: 根据工件的情况,结合工件的外形尺寸和形状,确定工件包括落料、冲孔、弯曲等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若采用方案一,需一副冲外形、一副冲孔、三副弯曲,共五副模具才能完成。 单工序模结构简单,制作周期短, 制作成本低廉;但生产效率低,冲出的制件精度不高,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不适合大批量的生产。因此,不采用该方案。 方案二:采用复合模生产。 复合模结构紧凑,冲出的制件精度较高,适合大批量生产,特别是孔与制件外形的同心度容易保证。若采 用方案二,根据复合模的特点,制件的精度和批量都能满足,但要用三副以上模具,模具结构复杂,模具制造较困难,制造周期长,使生产效率大大下降,且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不采用该方案。 方案三:采用级进模生产。 4 / 9 在一副级进模上可对形状十分复杂的 冲压件进行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故生产率高,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适于大批量生产。由于采用条料进行连续冲压,所以操作方便安全。若采用方案三,只需一副模具即可成 型,能满足生产所需的精度和批量,操作安全方便,且生产效率高。适合所加工零件精度高、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因此,采用该方案。 排样图及工位设计 8 7 6 5 4 3 2 1 成形此零件包括冲裁、弯曲、等工序。为使材料很好定位,在最初安排了侧刃和冲导正销孔,在每一成形工位前,应先冲掉周围妨 碍成形的废料。在弯曲工位中,为了使3 次弯曲不发生干涉及简化模具设计及制造成本,选择具体工位如下: 1) 侧刃和冲导正销孔 2) 异型冲裁 3) 冲切 4) 分隔冲孔 5) 向下弯曲 6) 向上弯曲 7) 侧向弯曲 8) 切断冲裁 5 / 9 主要设计计算 1) 材料利用率的初算、搭边值和条料宽度的确定、步距的确定。 2) 冲压力的计算、压力中心的计算、压力机的选择。 3) 工作部分计算:冲裁间隙、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 模具总体设计 1) 确定送料方式 2) 定位方式选择和定位装置 3) 卸料方式的选择 4) 模架选择 5) 卸料板及其配套设施选择 6) 导料装置 7) 模具材料的选用处理 关键技术、主要措施: 由于工件的弯曲较多,在级进模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制造上都有一定的困难,且级进模是单件生产,试模失败后很难修改,因此要精心设计,各种问题都应该考虑周全。 三、 课题进展计划 09 年 11 月 4 日 09 年 11 月 20 日 课题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 09 年 11 月 20 日 09 年 12 月 10 日 完成开题报告及文献翻译 09 年 12 月 10 日 10 年 1 月 20 日 确定工艺、设6 / 9 计模具 10 年 1 月 20 日 10 年 2 月 20 日 画模具总装图 10 年 2 月 20 日 10 年 3 月 10 日 零件图 10 年 3 月 10 日 10 年 4 月 10 日 撰写毕业论文 10 年 4 月 10 日 10 年 5 月 10 日 答辩准备及答辩 四、论文的框架 、引言 摘要 关键词 英文翻译 、冲压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尺寸分析 排样的设计 材料利用率计算 、确定成型设备选择与冲压工艺规程编程 计算冲压力 计算压力中心 冲压设备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 填写冲压成型工艺卡 、冲压模的结构设计 7 / 9 定位方式的确定 推件方 式的选择 卸料方式设计 标准模架的选择 、冲压模设计的尺寸计算 刃口尺寸计算 冲压模具零件设计 、冲压模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凸模的加工工艺过程 凹模的加工工艺工程 模具工作零件材料选择及热处理 、模具装配及工作过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五、课题进展计划 1、 12 月 15 日 1 月 5 号:完成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 2、 1 月 6 号 2 月 28 号: 工艺分析和相关计算 3、 3 月 1 号 3 月 31 号: 模具结构设计 4、 4 月 1 号 4 月 15 号: 二维和三维造型 5、 4 月 16 号 4 月 30 号:加工工艺制定 6、 5 月 1 号 6 月 7 号: 编写设计说明书 8 / 9 7、 6 月 8 号 6 月 27 号: 准备毕业答辩 六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锻压协会主办 . 锻造与冲压 . XX 年第 5 期 . 2郝滨海主编 . 冲压设计简明手册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XX. 3王孝培主编 . 冲压手册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4周大隽主编 .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XX. 5高锦张,陈文琳,贾俐俐编著 .塑性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 . 6薛啟翔编 . 冲压模具设计结构图册 .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7符炜主编 . 实用切削加工手册 . 长沙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8丁志华编著 . 公差合理选用与正确标注 .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1. 9李奇 , 朱江峰 , 江莹主编 . 模具构造与制造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XX. 10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编 . 锻压手册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1王华侨,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