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9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 莲 山课件 m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分析: 能力层级: D 赋分值: 6 9 分 题型: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填空题 客观性选择题分两种形式,一是填空选择,一是辨析选择。 考查内容: 1、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其意义、色彩、功能的差别,用法也不尽 相同。 2、虚词的使用 主要包括关联词的使用和一些易混易错的副词、介词的选用辨析。 3、熟语的选用辨析 XX 年考纲开始把 “ 成语 ” 改为 了 “ 熟语 ” ,扩大了考查范围,格言、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起进入了考查范围。主要侧2 / 29 重近义熟语的选用、熟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考查,重点是考查那些常见又易用错的熟语。其实在备考实践中,我们还是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 几点说明: 1、所谓的 “ 词语使用正确 ” 指的是: ( 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 ( 2)与其它词语组合恰当; ( 3)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 “ 正确使用 ” 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更有是否使用得恰当、 更好的问题。其实从 高考的实际要求看,命题者着眼的不仅是正误,更重要的是是否恰当。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决不可单纯就词论词。 3、正确的使用词语,准确的理解词语,把握其词义和用法是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准确地透析语境,辨析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程度,这是关键。 教学时数及安排: 分三个专项: 1、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2、虚词的使用 3 / 29 3、熟语的使用 每专项讲授一教时,训练 2 教时。 教学设计: 突出运用,突出规律和方法的总结,兼顾知识的讲解 和积累,以及语感的培养。 第一教时 教学专项: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训练举例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试做练习,然后谈自己做题的感受和方法。 ( 09 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 B.遏制秩序擅长 c.遏止秩序擅长 D.遏止次序善于 4 / 29 二、教师总结: (一)、选用近义词,辨析是前提。 辨析近义词,可从词的意义、色彩、功能三个角度入手。 1、意义方面。(理性意义,反映事物本质特点。) ( 1)侧重点不同。 例如:沉思:重在思考的 “ 精神贯注 ” ; 深思:重在思考的 “ 深入 ” ; 寻思:重在思考的 “ 反复 ” 。 再如:恬静:侧重于 “ 恬 ” ,是一种轻松的静; 肃静:侧重于 “ 肃 ” ,是严肃的寂静。 ( 2)轻重点不同。 例如:显著:非常明显。 卓著:突出的好,词 义更重。 再如:妨碍:指对人或物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 3)使用范围、对象不同。 例如:场所:指单纯的地点。 场合:时间、地点的总合。 再如: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较小。 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 4)个体和集体的不同。 例如:船:具体的,可以说有多少只船。 5 / 29 船只:是概括的,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2、色彩方面(词语的附加意义) ( 1)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鼓励 褒义鼓动 中性煽动 贬义 ( 2)态度色彩不同 例如:诞辰和生日, 诞辰就更敬重;反驳和驳斥,驳斥更严肃。 ( 3)语体色彩不同 包括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生活用语与文学作品用语区别等。 例如:食盐和氯化钠,准备和酝酿 3、功能(语法) ( 1)词性不同 例如:障碍和阻碍充分和充满诞生和诞辰 ( 2)搭配不同 例如:交换:一般和较具体的事物搭配。 交流:一般与较抽象的或较概括的事物搭配,如思想、文化等。 综上所述,辨析近义词,重点在于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而近几年高考选用的近义词大多是读音相同或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而这类近义词词义差别正是由这不同的语素造成的 ,辨别时要善于抓住这个语素,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6 / 29 利用组词、解释等方法加以分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 析形异 ” (二)、选用近义词,透析语境是关键。 抓住语境中的关键词语或整体把握语境,分别 “ 度量 ” 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与语境的使用程度,找出并抓住语境与词语的 “ 契合点 ” ,从而确定答案。 此外,在做题过程中,要学会理性的分析和语感相结合;注意联想,注意语言习惯;恰当的运用排除法,学会避重就轻,“ 捡软柿子捏 ” 。 三、迁移训练 1.( 09 年湖北卷)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苏醒的大 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 答案: B 2.( 09 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7 / 29 对严复提出的 “ 信、雅、达 ” 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 信 ” 是忠于原作, “ 达 ” 是忠于读者, “ 雅 ” 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 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 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 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 答案: c 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 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_学习外语呢 ? 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 因此觉得 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国事何况名誉 c国是何况名誉 D.国事况且荣誉 答案: c 8 / 29 4.(09 年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 “ 限塑令 ” 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 “ 拿来主义 ”精神,如 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 1977 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 “ 鲤鱼跳龙门 ” 的希望。(脱胎换骨) 答案: B 小结: 这里所讲的方法、规律也使用于近义成语的选用。近义成语的选用,特别要注意区分成语之间细小的差别。 第二教时 教学专项: 正确使用虚词 教学方法: 9 / 29 讲授为主,举例训练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虚词的数量较实词要少得多,但其用法非常灵活,因而,是高考的难点。 从近几年高考情况 来看,由于高考选择题量的减少,对虚词的考查以与 实词选用结合考查为主,也有结合病句题进行考查的。 考查的内容以关联词的使用和容易混用和错用的虚词使用(主要是副词和介词)为主。 虚词的备考,要注意一些易混用虚词的积累,注意语感的培养,同时要注意语言习惯。 二、新授: (一)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1、如何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 1)辩清关联词语揭示的关系,掌握各种关系复句常用关联词语形式及变式,区别易混的关联词。所使用的关联词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 。 例如: 不是 A,而是 B(并列关系)不是 A,就是 B(选择关系) 只要 A,就 B(充分条件关系)只有 A,才 B(必要条件关系) 10 / 29 虽然 A,但是 B(转折关系)即使 A,也 B(假设关系) 尽管 A,还是 B(转折关系)不管 A,都 B(条件关系) ( 2)注意关联词的搭配。关联词常成对使用,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 3)把握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一般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 “ 提取公因式 ” )各分句的主语不同的时候,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前面。 2、关联词语的误用举例 关联词是复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用哪个关联词,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是有一定规则的。关联词使用是否正确是靠语境加以判断的。 关联词在使用上经常存在如下问题: ( 1)滥用关联词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 2)错用关联词 ( 93 全国)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 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07 重庆 )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11 / 29 ( 3)关联词的搭配不当 (06 湖南 4)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 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无论老师和学生,在 3+X 考试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观念到思想的变化。 ( 4)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尽管他行车已经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3 正确填充关联词 ( 06 全国 I)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语言的形式 能是美的,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 音乐所具备的,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 “ 音乐的语言 ” ;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应该有所谓 “ 语言的音乐 ” 。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解析: 填充关联词,首先应对全段文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个宏观的把握,然后再逐句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同一复句中各个12 / 29 分句间的关系,复句与复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句间关系填写恰当的关联词。填写中可以借助已有的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 句领起的句子是对 所在的句子的解释,具体列举了语 言的形式美,前后为因果关系,应填 “ 之所以 ”“ 因为 ” ; 句前后连接的句子也构成因果关系,填 “ 所以 ” ; 句在类比中后面又出现前面的情况,并且中间用了分号,故用“ 也 ” ; 连接的句子与 连接的句子内容相反,应为转折关系,填 “ 尽管 ”“ 但是 ” 。 迁移训练: ( XX 重庆 2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5 分 ) 头渡小镇精巧 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 风吹雨打, 世 事变迁, 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案: 而 虽然(尽管) 但是(可是) 无论(不管) 还是 都 分析:宏观把握语意关系,准确理解短语、分句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 为并列关系, 和 为转折关系, 、 和 构成条件关系。 13 / 29 (二 )准确使用介词、副词等 1、介词、副词误用举例: ( 1)错用 ( 2000 春招)消费者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 06 广东)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他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信心。 王大娘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山村小学的孩子们买了一台电脑。 新来的班主任同原来的班主任一样,更会关心学生。 近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抬头。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 2)滥用 ( 97 全国)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 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 “ 村官 ” 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4 / 29 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在卫星升空前,工程技术员对它进行了最后的检查,以确保发射成功。 在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 ( 3)漏用 ( 06 浙江)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电视剧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有重大突破。 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的好朋友见了面。 2、辨清易混虚词举例 ( 1)对于对 一般说能用 “ 对于 ” 的地方也能用 “ 对 ” ,但能用 “ 对 ” 的地方不一定能用 “ 对于 ” ,如 “ 对 ” 在介绍动作行为对象时表 “ 向、朝、对待 ” 之意义时就不能用 “ 对于 ” 。如 “ 对人民负责 ”“ 对他笑了笑 ”“ 他对老师很尊敬 ” 等。 运用 “ 对 ” 和 “ 对于 ” 常见问题有两种,一是该用 “ 对 ” 的地方用了 “ 对于 ” ;二是主客体颠倒。如: 她对于孩子很严厉 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这种不文明行为,对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15 / 29 ( 2)关于对于 “ 关于 ” 引进涉及的事物,表关涉、关联,表示某种范围;“ 对于 ” 指出对象,指明确 定的对象。如: 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直接联系。 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 关于 ” 组成的介词词组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 “ 对于 ” 组成的介词词组做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如 “ 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 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 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 ( 3)何况况且 能用 “ 况且 ” 的地方就能用 “ 何况 ” 。 “ 何况 ” 有两种用法:一是表一浅一深两件事物相互对比、映衬,用浅的烘托深的。二是先举一层理由,然后进一步再举一层理由,说话人认为后一层理由更充分,更重要。 “ 况且 ” 只有 “ 何况 ” 的第二 种用法。如: 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何况这么条小船。 你帮他找一下吧,这种材料很少,况且(或何况)他又是个新手。 ( 4)再又 “ 再 “ 表示未实现的同一动作、行为的重复或继续(有的是16 / 29 将要发生的,有的是假想的),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或行为只能用 “ 又 ” 。 ( 5)通过经过 “ 通过 ” 主要是用来介绍出作为媒介的人、事、物、方式。“ 经过 ” 主要是提出某个过程,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个情况得以实现,有明显的时间性。如: 经过一年的努力,李明终于赶上了其他同学。 ( 6)因为由于 用 “ 由于 ” 的分句只能放在表结果的分句之前,不能放在后边, “ 因为 ” 的用法不受此限制。 二者搭配习惯不同。 “ 由于 ” 可跟 “ 因此、因而、所以 ” 等搭配, “ 因为 ” 常和 “ 所以 ” 搭配,不能和 “ 因此、因而 ”搭配。 ( 7)以至以致 “ 以至 ” 表范围的扩大、程度的加深,相当于 “ 甚至 ” 。 “ 以致 ” 表下文所说的结果是上文的原因所造成的或引起的,而且这种结果多是消极的,含有 “ 致使、弄得 ” 之意。如: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 8)尽管不管 “ 不管 ” 后表假设的情况, “ 尽管 ” 后是确实的事实,后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如: 不管 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继续加油干, 17 / 29 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的意见还是向他提。 ( 9)还是或者 都表选择,不同的是 “ 还是 ” 可用语疑问句中, “ 或者 ” 不能。如: 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历史还是学地理? ( 10)逐步逐渐 “ 逐步 ” 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变化。 “ 逐渐 ” 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如: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之变成耕地和牧场。 盆里的水逐渐浸渍字迹,字慢慢地模糊起来。 第三教时 教学专题: 正确使用熟语 教 学方法: 讲授为主,举例训练为辅 教学内容及步骤: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等。 熟语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常项,它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熟语的考查主要侧重易混近义熟语的选用和易错熟语使用18 / 29 是否恰当的辨析,重点是考查那些常见而又易错用易混用的熟语。 一、熟语误用分析举例: 1、望文生义 指对熟语的一些关键语素或整个熟语的实际意义不能准确理解,只从字面上去附会,而造成运用上的错误。如: 差强人意:差,稍微;强,振奋,大体上还使人满意。 不刊之论:刊,削去 ,删除;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文不加点:点,涂改;指写作一气呵成,不加点涂。 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很使人信服。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不以为然:然,正确。 不名一文:名,占有。 不足为训:训,典范,法则。 春意阑珊:阑珊,衰落,将尽。 久假不归:假,借。 吊民伐罪:吊,慰问;慰问受苦的民众,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危言危行:危,正;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屡试不爽:爽,差错。 以上这些熟语容易因为不能准确理解里边的关键语素而造成运用上失误。还有些熟语因为只从字面上去附会 ,不能理19 / 29 解其真正的含义(形容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而造成运用上的失误。如: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火中取栗: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白头如新:形容相识虽然很久,但交情却一点也不深。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就相信了。 如沐春风:比喻受到教化,沉浸于其中。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明日黄花:比喻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慷慨解囊:指帮 助别人。 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非常美好。 过江之鲫:形容多而纷乱,指赶时髦的人很多。 2、断词取义 熟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的时候只断取熟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熟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造成成语的误用。如: 20 / 29 ( 2000 北京春招)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 45%。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的 “ 首 ” 的意思。 据报道,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 的 “ 的哥 ” 竟然坐山观虎斗,为此,他准备将这名 “ 的哥 ” 告上法庭。 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时,再从中取利。 湖北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副厅级干部,符合条件的人士都可报名,这叫做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04 全国 II)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3、理解不同 指对多义熟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 成使用上的失误。如: 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的夜晚繁华的景象。 想入非非:既可理解为 “ 胡思乱想 ” ,含贬义;又可为 “ 思21 / 29 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 的意思。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不三不四:既指不正派,也指不像样子。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么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 容貌非常美丽,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优美。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有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按图索骥:多比喻遵循陈规,拘泥不变;也比喻按线索去寻找,易于获得。 间不容发:指事物间距离很小,也比喻与灾祸相距近,情势极其危机。 偃旗息鼓: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 虑过多,犹豫不绝决。 22 / 29 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4、对象不当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汗牛充栋:指书多。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很大。(指人) 巧夺天工:形容人的技艺极其精妙。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琴瑟失调:指夫妻。 济济一堂:指人才。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罄竹难书:形容罪大恶极。 扣人心弦:形容 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显示出来。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协调。不能用一个人。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指仗势横行的人。 在劫难逃:一般指人。 无出其右:多指才能。 鳞次栉比: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23 / 29 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停止。 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说。 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 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 回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形容 人才出众。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指艺术作品。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 另外,有些熟语是谦辞,只能对己。如雕虫小技、贻笑大方、敝帚自珍、蓬荜生辉、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等;有些熟语是敬辞,只能对别人,如鼎立相助、如坐春风、虚怀若谷等。如果辨别不准,也会导致谦敬错位。 5、色彩不当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如:半斤八两、趋之若骛、处心积虑、无所不为、无所不至、物伤其类、弹冠相庆、狗尾续貂、飞黄腾达、无独有偶、始作俑者、每况愈下、面目全非、改头换 面等均为贬义; 胸无城府、凤毛麟角、蔚然成风、雨后春笋、不刊之论、谈为观止等均为褒义。 有些熟语可褒义可贬义,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等。 24 / 29 另外,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为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有时可以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如: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厉行节约,甚至应做到锱珠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6、词义轻重不当 熟语词义在表达程度上有轻有重,运用不当也会造成失误。如: 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 可非议。(应为 “ 无可厚非 ” ) 小明虽被多次劝告,但仍怙恶不悛。 再如日理万机,有口皆碑等。 7、修饰失当 熟语在运用中相当与一个词,要和句中其它词语相搭配,不能重复 ,不能矛盾。如: 被人贻笑大方众多的莘莘学子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遍体鳞伤接踵而至地闯近来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津津乐道地说使人民生灵涂炭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的问题难得的空谷足音(空谷足音:指音讯言论等难得) 一位莘莘学子一位浓装淡抹的女子大家见仁见智,达成共识两种工艺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在出 现之时就未雨绸缪受贿之25 / 29 初就心有余悸 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一下 8、功能混乱 每个熟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还有的熟语有些习惯的用法。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如有些熟语常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望其项背、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空穴来风、等闲视之等。 再如有的成语后一般不能接宾语,例如:司空见惯、发扬光大、漠不关心、出奇制胜、求全责备、自怨自艾等。 二、解答熟语辨析题, 一是准确把握熟语的词义、色彩、使用范围等,精确地加以积累,不能 “ 不求甚解 ” ,这是基础和前提;而更重要的是对语境的分析,把熟语和语境结合起来,这是关键。 ( XX 安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26 / 29 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 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析: cA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B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应为 “ 耸人听闻 ” (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D 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XX 安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 李娟、楚金玲等 5 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 家女排 20 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 “ 国家破产 ”的边缘。 27 / 29 析: AB 项适用对象有误, “ 笔走龙蛇 ” 形容书法笔势矫健生动; c 项色彩有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析版
-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 蒸发空冷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年版个人租房合同解除协议书模板
- 叉车进厂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现代公共关系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农村土地转让协议书范本
- 2025深入理解合同法:实践中的感悟与启示
- 餐饮营销经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Unit 1 What's he like Part B Read and write英语教学课件
- 2025秋季开学初班主任会议德育副校长讲话:从‘知责’到‘善育’这4步你做到几步
-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 瑞雪迎春春节家宴主题说明书
- 军用车修理知识培训课件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培训课件
- 乘客遗失物品处理课件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医院保卫科岗位竞聘工作汇报
- 《老年人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