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教案_第1页
新闻报道教案_第2页
新闻报道教案_第3页
新闻报道教案_第4页
新闻报道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3 新闻报道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 3学写新闻报道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学会新闻报道的写法。 2、通过新闻报道的习作,对高年级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进行培养。 3、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留心观察或积极参与学校最近举行的重大活动,也可以班级组织一些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2、收集各类报刊,注意浏览上面的新闻报道。 教学时间: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前几天,老师让大家留心了一下各类报刊,说说看你知道最近发生了哪些事吗? 2、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有最近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些事,还了解国外的一些动态,真是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啊!刚才大家讲的这些新鲜事用一个词来说,叫什么? 2 / 23 3、看来,一则好的新闻报道会让人们了解你身边发生的事。想不想学写新闻报道? 二、学习例文,了解新闻的特点 、 怎样写好新闻呢?诗经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这篇新闻报道是怎么写的?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读读课本上这篇报道,你一定会有启发。 A、题目 1、轻声读例文,说说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什么? 2、其实它的内容在报道中有醒目的表示,谁找到了?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题目就已经告诉我们报道的主要内容了,再去对照全文读读,体会这一特点。 3、这个新闻报道的题目形式上与我们平时看到的题目有什么区别?老师告诉大家,这上面的一行叫 -主标题,下面的一行叫 -副 标题。如果还有一个题目在主标题的上面-引题。 4、新闻报道的这标题的学问还真不少,每个词语都代表了它的意义所在。为什么它会有这些特点,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联系我们看报纸时的实际想想。 B、开头 1、自由读读第一段,写了什么? 2、题目已经写了内容了,这里又写了新闻的内容,3 / 23 有什么不同吗? C、中间、结尾 1、第二段写了什么? 2、它与我们平时写的比赛经过有什么不同?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关于篮球比赛的段落,你比较一下。 3、结尾可以怎么写? D、根据板书小结新闻报道的特点 、看看,老师分别是从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上截取下来的几则新闻,读一读,再来体会新闻的特点。 三、选择材料,指导写作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一些精彩的活动,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记者,把这些活动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写下来。先闭上眼睛静思默想片刻,有哪些是值得你去写的? 2、想好了,就跟小组的同学去交流交流,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3、在练说的过程,你发现哪 一部分相对较为困难? A、指导写标题 1、看,老师这里有几个关于刘翔夺冠的新闻标题 2、看这么多个标题,有什么感受? 3、你觉得你选事件的标题可以怎么拟,说给同桌听4 / 23 听,帮你取舍一下! B、指导写中间经过部分 1、根据刚才同学的讲述,你说说你觉得他说时有什么缺点? 2、以上两点是要避免的,写比赛是语言要简练,要把比赛双方胜败的原因概要地介绍出来,并且能相对的 点面 结合。 3、再指名练说,师生共同点评。 四、学生习作,师巡视指点。 小记者们,快抓紧时间,让你的新闻报道早早地给大家阅读吧,现在就动笔写! 五、细致修改,认真讲评 自查自改 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写通顺了吗?写清楚了吗?对不满意之处进行修改。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 邻座交流 同桌或邻座之间交流作文,提出看法、建议。看看写出新闻报 道的特点没有。 小组评议 写同类型题材的同学在一起交流,评一评你这组写5 / 23 的最好的,好在哪。互相取 长补短。 全班点评 1、展示佳作、病文 2、共同赏析,取长补短 自主修改 根据刚才的评析,进一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然后当回小记者向别人报道一回。 板书: 学写新闻报道 题目 突出主要内容 开头 交代结果 中间 语言简洁 大致经过 结尾 相关信息 案例评析 1、激发兴趣,导入习作。赞可夫说过,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 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因此,本次习作教学从学生乐于接受的谈话开始,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发学生 消息写作 导入新课: 进入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6 / 23 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最近我们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四川大地震的各类新闻。大家平时见面经常要问一句:你那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或者说一句: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那里最近发生了 ?我们班最近发生了一件事, ?等等。这类新闻称为口头形式的新闻。把口头形 式的新闻写下来,就成了书面形式的新闻了。我们不仅天天要看新闻、听新闻、读新闻,而且,还常常免不了动手写新闻。 新闻不仅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享受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新闻,而且还要认识新闻,培养新闻意识,学会写作新闻,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举个例子:我校动物工程系牧医 04 班李蒙蒙同学,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十分优秀,连年荣获校、系各项演讲比赛一等奖、征文比赛一等奖,曾 被评为徐州市十佳自强不息大学生、校十佳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干等称号。后来被山东众城饲料公司录用,由于出色的表达能力,现在在公司业务中心负责协调公司所有会务接待、企业文化宣传、策划工作。该同学受到公司重用与她在校期间的新闻写作是分不开的,在校期间她曾任动物工程系雁鸣报编辑,积累了较扎实的写作功底。到工作单位后参与编写公司杂志众成牧苑,写了不少新闻报道文章,现是还兼任7 / 23 泰安市广播电台业余节目主持人。 因此,我们说多掌握一份技能,就多一份成功的机率。 下面我们就开始认识新 闻。 一、众说纷纭说新闻 什么是新闻?迄今为此,国内外新闻界有无数泰斗都对新闻下过自己的定义,据说有数百种之多。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 美国纽约太阳报 19 世纪 70 年代的编辑室主任约翰博加特曾这样概括新闻 ?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妈呀的东西,就是新闻。 ? 美国堪萨斯州阿契生市环球报的前主编爱德华贺 ?新闻是建立在三个 w 亦即 Woman、 Wampum、Wrong-doing 基础上的。 ?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前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 ?富有戏剧性和浪漫色彩的离奇独特的报导,就是新闻。 ? 美国 20 世纪报业巨头帕利策 这些定义,强调的是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8 / 23 刺激、变态、色情,严格说来,不能算作定义,只是提出者选择、判断新闻的经验罢了。但由于它们提得比较形象、简练、概括,且代表了一部分人对新闻的认识,多年来流传新闻界。 国外一些新闻工作者,也试图从严格的、科学的意义上来界定新闻,有人曾列举了国外 十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好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情况。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 ? ?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 ? ?新闻就是同读者的常态的、司空见惯的观念相差悬殊的一种事件的报道。 ? ?新闻就是能够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 ? ?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 ?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间距内连续 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 ?新闻即刚发生和刚发现的事物 ? ?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是用最短时距的有规律的连续出现来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内的东西。 ? 以上这些定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强调了新9 / 23 闻的事实性、新鲜性、及时性、重要性、纪实性、趣味性。 在我国,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在众多的新闻定义中,为大家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是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中常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新闻评论、调查报告、简报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消息的特点 真 真实性 新闻要讲真事,说真话,宣传真理。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新闻价值的尺度。所谓真实性就是报道真人真事,内容真实可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字、引语、细节都准确无误;作者对事实的分析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新闻不是文学创作,不允许臆想虚构。虚假的新闻不仅无益,而 且有害。 现举两例失实的新闻。 三战士黑夜勇擒蒙面抢劫犯 武装警察部队湖南省总队政治部,收到岳阳县广兴洲公社养鱼专业户李春写来的感谢信,赞扬岳冈地区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梁修理、吴志业、巫安林三战士见义勇为,及10 / 23 时抓获两名蒙面抢劫犯,为民除害的事迹。 8 月 25 日夜晚 21 时,战士梁修理、吴志业、巫安林出差路过岳阳县广兴洲公社桥头村时看见两个脸部蒙上黑布,身穿黑色衣服的人窜入该村养鱼专业户李春家里。他们三人跟踪监视,发现这两个家伙进屋后用匕首威胁李春交出200 元现金。在 这紧急关头,三战士冲进屋内,当场将罪犯捉拿。经公安机关审讯,罪犯是兄弟俩,名叫王炳辉、王炳坤,因参加赌博输了钱,便乘夜深人静,蒙面入室抢劫专业户。 冯进兴、谭国华 为晋级而造假 湖南日报负责同志尹岳中在湖南日报通讯1984年第三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去年 9月 8日本报一版刊登的三战士黑夜勇擒蒙面盗,说的是蒙面盗抢劫岳阳广兴洲公社养鱼专业户李春,当即被三名武装民警抓获。但这 件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经广兴洲公安派出所调查,广兴洲公社根本没有这个专业户,也未发生过什么抢劫 案,这个报道纯属捏造。 作者为何要如此?新闻工作通讯 1984 年第 1 期载文指出: 写稿人是部队的一个战士,去年已经见报稿件七篇。按照他单位的规定,见报八篇可以晋升一级。这位战士晋级11 / 23 心切,于是便凭空捏造出一个惊险故事来,见报后,弄得当地公安机关瞎忙了一阵,其影响之坏可想而知。 钱被风刮跑以后 一月二十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 ?哗啦 ?一声掉在地上。我 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高喊着: ?钱跑了,快抢啊! ?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 ?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又要没了。 ?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 ?抢钱 ?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 ?抢 ?来的钱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老人喜出望 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同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饯数数。看得出来,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使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 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二十六张。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并自言12 / 23 自语地说: ?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 ?不是少了,是多了。 ? ?怎么会多?,是您记错了吧 ?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 ?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二十五张,都是五元一张的。 ?人们不解地 互相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 ?谁又多送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 ?是我的,我拿着 张五元的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 ?说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快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户长林 本新闻纯属编造! 新 题材新颖 就是报道新鲜事、新人物、新动态、新风尚、新知识、新问题等。它要求尽可能迅速地报道最新出现的新人、新事、新现象。 新闻事实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个新包含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最新发生的事实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时代的教课书,不是记录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不是最新发生的事实不能成为新闻事实。新闻和 13 / 23 历史的区别正在于时间。 二是具有新意的事实 要抓活鱼。不是所有最新发生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新闻报道要不断提供具有新意的东西供人们读后有所得。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现在又提出要抓活鱼,都是强调新闻的新鲜性。要象鲜桃、活鱼那样 ,成色要新鲜,味道也要新鲜。因此既要强调时效性,又要在新意上下功夫。 三是新近发现的事实。有些事实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即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但它是新近被人们发现的,为读者或听众还闻所未闻,也就构成新闻事实。例如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建于两千一百年以前,但一直没有发现,一旦被发现了,当然也是新闻。尽管新闻的主体事实是过去的,但是它的被发现却是新近发生的,所以具有新闻价值。 还有,有一些事件,看上去好象时间性不强,不是新近发生的。例如,一个驾驶班五年行车安全无事故一个妇女三十 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等等。实际上,这些好事能长期坚持下来,当记者、通讯员发现后进行报道时,这种发现也是新近发生的。 快 报道快捷及时 新闻是稍纵即逝的客观现象的及时记录,最讲究报道迅速、及时,如果迟写慢发,新闻就会贬值或失去意义。有记者说:当天的新闻是金子,隔天的新闻是银子。新闻14 / 23 的主要任务是写今天,它的特点就是迅速及时。有位美国新闻界的人土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昨天的报纸,而今天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例如 1981 年 3 月 30 日 14: 30 分,美国总统里根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前突遭枪击, 14 时 31 分,仅仅一分钟后,合众国际社电传机就打出了简单的快讯。相距大约四分钟,广播电视就播放了里根进汽车、新闻秘书中弹倒地、凶手被捕等一系列录相镜头。 简 篇幅较小 就是用简洁、概括的文字,把事物要点表达出来。短是新闻的鲜明特色,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稿件短,传播媒介才能大量报道,读者才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短文使人清新,长文使人生厌。有首顺口溜中说的 文章写得无人看,不如回家种大蒜。文章写得臭又长,回家 送给懒婆娘。可见,谁都厌烦那种长而空的文章。 如 1949 年 4 月28 新华社发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特大新闻,连标点符号在内总共才一百六十几个宇。它抓住了我军不到二十四小时即突破敌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这一主要事实,形象地反映了宏伟的战争场景,生动地写出了我军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欺骗宣传,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这是新闻的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教案 15 / 23 一、课程名称:广播与电视新闻报道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广播与电视新闻报道 3英文名称: 4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门为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所设。该门课程的前身是广播新闻报道、电视新闻报道两门专业课程。针对新闻学专业,我们特别设置了广播与电视新闻报道课程,目的是为了应对用人单位不同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闻系学生的多种专业技能的需求,所以我们特别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本课程。 具体授课时间安排在新闻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本课程为周四课时,共十八周授课时间,其中广播新闻报道六周,二十四课时;电视新闻报道十二 周,四十八课时。 本课程是在新闻采编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强调实践性、应用性,注重培养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方式的操作性训练,注重他们在就业时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按照新闻学原理、采、写、摄、编基础与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突出16 / 23 广播、电视的个性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传播广播、电视新闻的采、写作、编辑等理论知识。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广播新闻报道、电视新闻报道 3周学时: 4 学时;总学时: 72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60 学时,实践教学 12 学时。 4、开课学期:新闻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采摄实践相结合。 6考试方式:期末书面考试占 40,期中作品讨论占 20,平时实践考核占 40。 7实验、实习、作业:根据讲授内容采制、拍摄有关广播电视新闻作品。 8教材: 广播新闻报道,王文科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电视 新闻,叶子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9教学参考书: 电视新闻报道,王志敏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广播简史 赵玉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新闻学叶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画面研究 朱羽君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温化平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7 / 23 电视新闻实务 傅俊卿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广播部分 第一章 广播的发 展与现状 一、教学学时: 4 课时 二、教学目的:简要介绍广播产生的背景、历史及现状,确认广播在大众传播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从而让学生了解广播这一大众传播媒体。 三、教学要求:本章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1、学生了解广播,收听部分广播频率,熟悉广播节目; 2、基本概念讲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选择精当案例讲解教学难点。 四、教学内容:详见教材第一章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课堂调查引入话题,调查内 容:学生对广播媒介的看法,收听广播的喜好,收听行为习惯等。目的让学生了解广播目前在媒介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广播的优劣势等,从而引起学生了解广播媒介的兴趣。课堂调查学生讨论 10分钟。 展开教授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18 / 23 一、 广播的诞生与发展 1、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19 世纪初,英国工业化革命的浪潮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种社 会大量生产与分配的事实,迫切需要一种既快速又有效的远程通信工具,以代替过去快邮或通信鸽式的通信方式 。 1895 年,俄罗斯的一名军校教员波波夫和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仪器 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0 年,有人开始了广播传送的实验,但是当时因为设备简陋,传递的声音既失真,又经常受到静电干扰,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直到 1906 年李德弗勒斯特发明了三级真空管,才有了技术上的突破,开创了电子科学的新的应用领域。 同一时期对于广播工程作出贡献的还有许多科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匹茨堡大学的电机工程教授费森登。 1906 年的圣诞之夜,费森登在麻州他 的实验电台首次作实验性的广播,把人的说话声,唱歌和音乐传播出去。当时在海船上的无线电工作人员通过无线电波收听到这些声音后大吃一惊,他们成这些声音为天籁。如果从广播工程的技术标准看,无线电广播自此宣告诞生。 19 / 23 2、 广播意识的产生: 在 1920 年以来,人们对广播的概念还很模糊。大家认为无线电是一种价值很大的通信工具,这种通信工具也有缺点,就是不便保密。而当无线电波被用于广播时,这一缺点却成了无线电能实现大众传播的首要条件。 但是,在收听工具简陋、笨重、昂贵的当时,人们还没 有产生广泛使用无线电收音的意识,个别无线电爱好者仅把它视为一种娱乐的工具。 广播事业的兴起最早始于美国,兴起的动因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紧密的联系。 1920 年 11 月 2 号,美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美国第一家正式申请注册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 KDKA 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 这家电台的创办起源于匹茨堡西屋电气工程师康瑞德的业余电台 8XK。为了试验和改进无线电设备,康瑞德在电台里朗读报纸,播放音乐,让助手在另一处监听,之后却意外收到了听众寄来的明信片,要求他增加节目内容,并点播节目。而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从中受到了启示,前来电台做广告。这一系列的效应让西屋电气公司的老板们大吃一惊,他们认为如果对社会大众定期供给广播节目,一定可以销售出大量的收音机。于是他们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开办了第一家营 业性的广播电台。当时适逢美国总统大选,这成了电20 / 23 台播出的第一个节目,使美国人大开眼界。 到了二次大战期间,广播趋于成熟。二战期间,所有参战国家都把广播作为进行心理战宣传的最有利的武器。创造了各种广播节目形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广播记者,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爱德化默罗,就 以他创造的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而名声大噪 当时广播在人们心中威信极高。如上世纪 30 年代末,美国一家电台播出了一个关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故事描述的火星人登陆地点是新泽州,这里的市民因惊吓而纷纷逃离。其实广播剧在播出期间,电台不断告诉听众,这是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但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之后有关方面调查,当时至少有 600 万以上的美国人收听了广播,其中有 28的人误认为这是新闻广播而受到惊吓。数年后这一故事又在秘鲁、智利重演。 广播的强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广 播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广播不仅可以消遣,还可以用来教育。 1937 年已有 27 个国家利用短波从事国际广播, 1945 年达到 55 个国家。 二、 广播的定义: 1、广播:从技术上讲,广播就是通过天线电波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象节目,供人们直接收听收看的一种传播工具。只传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也就是通常所说21 / 23 的广播。同时传送声音和图象的称为电视广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