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4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4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4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4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4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4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基础过关1给加点的字注音。及日中则如盘盂()孰为汝()多知()乎2填空。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为战国时(填人名)所撰。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及其日中如探汤汤:问其故故:孰为汝多知乎汝: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为: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孔子不能决也决: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问其故其:而日中时远也而:孰为汝多知乎孰:及日中则如盘盂则: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孰为汝多知乎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孰为汝多知乎!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8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观点(1):依据:观点(2):依据:9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1、 综合训练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0解释指定的词。而日中时远也日中: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11辨析下面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今义:(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今义:12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是分别从哪一种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看的?(1)(2)13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怎样解释这一现象?2、 拓展应用外科医明江盈科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裨将,副将)阵回,中流矢(矢,箭),深入膜内(膜内,肌肉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请谢,请求给予酬劳)。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亟,急)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注释:延使抬:请他来治疗。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单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需治疗的。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自称善外科()(2)延使治()(3)不意并责我()15将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6医生本应当救死扶伤,而文中的医生治伤无方,但却很爱钱。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17试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 y r zh2列子列御寇3(1)向东(2)距(3)热水(4)缘由(5)你(6)是(7)等到(8)判断4(1)代词,他们(2)表并列关系的连词(3)代词,谁(4)就5(1)“为”通“谓”,以为,认为。(2)“知”通“智”,智慧。6这不就是距离远看着小可是距离近看着大吗?这不就是距离近感觉热可是距离远感觉凉吗?谁说你聪明啊!7B 8观点(1)刚出来离人很近,到正午离人远;(2)太阳刚出来离人远,到正午离人近。依据:(1)刚出来看起来很大,到正午看起来很小;(2)太阳刚出来让人感觉清凉,到正午感觉很热。9C二、综合训练10(1)正午(2)形容清凉的感觉(3)热水11(1)距离、离开;往、到(2)热水;食物加水煮后的液汁12(1)视觉(2)触觉13略三、拓展应用14(1)擅长(2)邀请(3)料想15一位偏将从战阵上回来,被乱箭射中,刺进了腹内隔膜,请这位医生给他治伤。16跪而请谢。17略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24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熟练的复述课文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自行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疑惑。 2字词把握的当堂小测,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问题,及时纠正。3故事情节的复述。 4背诵采用减字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两小儿的探索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教学难点如何解释近大远小和早凉午热的原理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复述故事,背诵,点拨。课前准备教师查找太阳与地球距离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熟读成诵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进而引导学生回忆寓言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基本特征?(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比喻性,大多是借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一定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评价。)列子简介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传说。2、 新课学习(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纠错、读准字音)出示生字词:辩斗(du)盘盂(y)沧沧凉凉(cn g)探汤(tng)孰(sh) 为(wi)知(zh)3男女生分开读(侧重停顿 、重音)4齐读5听范读(语气)6自由朗读7再次齐读(二)疏通文意1加点字词释义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2小组讨论,疏通文意3个别翻译4自由翻译(三)研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有什么不同的结论?其根据分别是什么? 明确 :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乙:日出远,而日中时近。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明确:他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勇 于探索。3孔子在这篇课文中是不是多余人物?明确:不是。反映他实事求是的态度。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学无止境。3、 结论总结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 孔子无法回答 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什么?(1)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 物体, 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 “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 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2)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3)总结:其实,早晨及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这篇寓言让我们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同时也要明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4、 课堂练习.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 (2)选出正确的翻译 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2翻译下列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