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上《海的颜色》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上《海的颜色》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上《海的颜色》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上《海的颜色》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上《海的颜色》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上海的颜色word教案教学内容:海的颜色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的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以“海的颜色” 为题,并以此为线布局谋篇,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理解“湛蓝”、“肃然起敬”、“汗毛倒竖”、“心醉”等词语。 2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秘。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的知识。 教学难点结合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的知识。 2.结合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疑” 促学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海吗?跟大家说说你见过的海是怎样的? 2、你们在感受海的变化时,是否留意过海的颜色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王蒙,一块去感受一下海的颜色吧!一起读读课题。 3、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 4、谁知道为什么多数人会海是蓝色的? 师资料补充:因为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的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所以作者说:“估计多数人会回答:蓝的。” 5、作者就对海是蓝色提出了置疑。 (小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作者也和你们一样有这么多疑问。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以“导” 促学 1、海到底是什么颜色呢?现在自己读一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观察到的海的颜色吧! 2、谁来说说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海的颜色?(指名交流) 3、原来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渤海、西沙群岛、西西里岛、摩纳哥这四处不同地方的海的颜色。请大家再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写这四处海的颜色的词句。看看哪里的海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4、谁先来说说,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注意:起来交流的同学要求。先说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再读一读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5、指名谈体会。6、渤海的颜色真是千变万化!为什么浅海处是黄褐色呢?课文是怎么写的?(教师引读:因为因为因为因为) 7、作者怎么知道这么多原因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去过? 8、是啊,作者就是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推测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学生齐读含四个“因为” 的句子。) 9、现在请四位同学读一读写渤海这四种情况下颜色变化的句子。 10、此时此刻你还会说海是蓝色的吗?11、难怪作者会说“例如在渤海湾,我就没有获得过蓝海的感受”。那渤海到底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12、为什么渤海的颜色会令作者觉得温暖,亲切,随和呢? 是啊,渤海不仅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还有那里沿岸的水比较浅,适合爱海的人玩耍、嬉戏,所以让人觉得随和,愿意接近。谁再来读一读课文第5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渤海那么温暖,亲切,随和,就像亲人抚摸着我们,就像朋友等待着我们,让人愿意接近”。女生一起读一读。 13、我们接着交流,还有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理解 “湛蓝”、“肃然起敬”14、为什么这湛蓝色的西沙群岛会令人肃然起敬呢?(学生谈体会)15、师小结:你们还知道吗:西沙群岛是我国龙卷风最常发生的海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有报道说:“在西沙群岛生活,连狗都会发疯。”但就是在这里,长年驻守着我国的海军和边防武警官兵。食物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常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他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忠诚地履行着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天职。你们能想象一下西沙群岛的战士们的生活吗? 16、这一切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读。)男生一起读。 17、西西里岛和摩纳哥的海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小黑板出示句子: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18、哪是作者看到的?哪是他的心理感受? 女生读前半截作者看到的,男生读后半截作者的感受。(指名读。) 三以“学” 促学 1、感受了这四处海的颜色,再请大家回过头读读课文开头的三个自然段(齐读13自然段),你想说点什么? 师小结:所以说“海的颜色是富于变化的。”(板书:富于变化)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即使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东西,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而应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此时,老师想问一下: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海?(学生交流)师小结:你们知道吗?海水的颜色除了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决定外,还与水中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因素有关。但是,不管海是什么颜色的,用手捧起海水来,却都是无色透明的,似乎这个海那个海与湖泊与江河并无区别,都是水嘛。不过,就是水,也可以美得让人陶醉!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溶化了的盐也是没有颜色的,浪花又都这么白,白得叫人心醉。)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你能仿照这两个句子的表达特点,写写你身边的人或物吗?(学生仿说)四以“学” 促读 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了大海的颜色,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如果大家有兴趣,请课外阅读白克的漫谈海的颜色。板书设计: 海的颜色 (富于变化) 渤海 草绿色 灰蒙蒙 黄褐色 温暖、亲切、随和 让人愿意接近 西沙群岛 湛蓝色 神秘、伟大 令人肃然起敬 西西里岛 天蓝色 晶莹而明亮 摩纳哥 天蓝色 比西西里岛颜色深附送: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上爷爷的芦笛word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3、 会认“闸、翱、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重、难点:1、学会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明白课文经风雨,风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弄懂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湿润、温馨、摇撼、驱赶。三、检查初读情况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2、 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五、细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1、 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2、 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3、 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六、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1、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2、 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的受到的启示。七、巩固生字八、小结爷爷的笛声想要告诉大家:平静的大海,练不出熟练的水手!不经历风雨,怎能风彩虹!让我们一起永远记住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九、作业布置悠扬的芦笛声又飘起来了,他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他让强强变得勇敢来!如果几天后,强强又独自一个人在小闸屋面临暴风雨的洗礼,他会有什么反应呢?请你展开想像,以又是一个风雨之夜为题写一篇短文。八、板书设计婉转 悠扬 清脆 奇特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爷爷的芦笛是鄂教版11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主要写少年强强在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独自一人经历狂风巨浪之夜的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前段时间上完爷爷的芦笛,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一、紧扣课题,整体设计一直以来,我认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这个“主线”可能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这个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课,以利于全课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也可能是贯穿全课的一根红线;也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等。这篇课文的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基于文本这个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每次强强听到的芦笛声是怎样的?这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受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想象与回味,带来了惊喜与欢乐,带来了坚强与勇敢,从而感受到爷爷对强强的那种独特的关爱与期盼。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完课,我感觉本课的重点落实了,难点也突破了(自我感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最后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也是爷爷说的一句话,学生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反扣文中前面的内容了解“爷爷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知道爷爷把强强一人留在家中,让他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让他承受紧张恐惧的煎熬,从而变得勇敢、坚强,来体会爷爷对强强的关爱。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领悟这样交叉描写的关系及其作用,为六年级学生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突破难点,我变以往的依段落顺序学习为归类学习,就是将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分类、集中学习。采用的方法是找句子感悟品读。分三步进行:1、读713自然段,用“”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恶劣;2、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强强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再读这部分,用波浪线找出描写强强的句子,感受强强内心极度紧张,万分恐惧的心理;3、师生合作读8、9、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一边描述环境的恶劣,一边描述强强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三部曲,学生非常清楚地体会到环境的恶劣,使强强“恐惧”心理变得真实可信;又能反衬强强的坚强,使文章“人”与“景”自然相融,互相映衬。从中也学到了描写的方法。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感觉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改进:1、这堂课结束前让学生诵一诵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类似的名人名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让我反思到教学第三自然段花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