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盘古开天地》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盘古开天地》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盘古开天地》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盘古开天地》word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盘古开天地》word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盘古开天地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2、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1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巨人,称为是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板书)好齐读。二、整体感知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话来概括?(最后一句)具体来说都有哪些内容?(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创造宇宙)(板书)三、精读品悟神奇,感悟英雄盘古创造宇宙师: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课文是怎样把这个故事写具体生动的呢?深入学习课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学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课文怎样具体写盘古用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划出盘古行动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集体交流、汇报:师:你找到了那些描写盘古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一)学生抓“十万八千年”谈时间让人感觉长久神奇。师:在这十万八千年间盘古醒过来吗?从哪看出来的?(生:没有,一直。)指导朗读时间的漫长。(二)学生抓盘古用斧头开天辟地的神奇谈体会。比较句子,体会哪句话好,为什么( 做动作体会) 怎样的动作是抡起、猛劈呢?(指名做这两个个动作)什么是抡?(拿起)那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呢?咱们读读,做做来感受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抡字很用力,我们从一个抡字上就能感受到盘古在开天地的时候怎么样?(很用力)那就带着这份力量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谁来读?一起来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举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劈过去。指导读好第个句子,把“抡起”、“猛劈”读重音,读出了不起的滋味来,体会盘古拼尽全力,开天辟地的艰难。师:盘古用斧头一劈,原先混沌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请看(出示课文“轻而清的变成了地。”齐读。你有什么发现?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汇报反义词,体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天地)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就用这些反义词就把天地分开的过程写清楚了,再读得时候就要注意体会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女同学来读上半句,男同学来读下半句。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做了一件事情,让我们为这位英雄的行为肃然起敬。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谈。(三)学生抓盘古顶天立地的神奇谈体会。(“顶”、“蹬”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倒”体会盘古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不知过了多少年”做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理解:“一丈”(学生、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说)师声情并茂地叙述:第一天,天上升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长了两丈。第二天,天又上升一丈,地又下沉一丈,盘古又长了两丈第三百六十五天,天再次上升一丈,地再次下沉一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据说盘古身体长到九万里长,成了巍峨的巨人。看到这,听到这,学到这,你又有何感受?(生:开天辟地的艰难、为盘古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而自豪。)出示课件,学生观看。师: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一直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多么了不起啊!谁愿意读?(指导读出开天辟地的艰难。)师:作者通过具体写盘古动作和天地变化的神奇表现了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创造美丽的宇宙,课文又是怎样通过盘古身化万物具体写出创造美丽宇宙的呢?我们来看第4自然段 盘古顶天立地,知道天地成形才倒了下去,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么?他又做了什么呢?默读第四个自然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四)学生抓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谈体会。1、请认认真真读第四自然段,一定会发现更精彩、神奇的画面,将你看到的神奇画面画下来。 2、指名一学生读 3、你发现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大胆的想象,运用总分、排比、运用了很多修饰词形容词) 现在我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4、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4、让学生进行创作性的编写。师:同学们,神话神奇,人们的想象力更是神奇。神话中的人物了不起,人们的智慧更了不起。盘古的身体除了发生这些变化,还会有哪些变化呢?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填一填。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头发飞上了天空,变成了;他的身躯变成了;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他的变成了;(预设:头发-树林;牙齿-宝藏;鼻孔-山洞;手指-五峰山)5背诵积累。师:这段文字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丰富的词语和想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不能把她记在脑海中呢?(学生背诵课文,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 四、总结全课,升华情感1、过渡:是啊!盘古的一切都化作了万物,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样的一位英雄,你还想说些什么?课件出示盘古图2、总结:是啊,盘古的确伟大,确实了不起。是他,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如果没有他,就没有美丽的宇宙,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3、(如果时间允许)练习复述。如此感人的神话,如果能讲下来多好,自己再读课文,照板书显示的顺序练习复述。指名复述,学生评选讲故事能手。作业:拓展延伸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你还知道哪些?课下搜集神话故事交流。(或者提前打印一篇神话故事,时间允许,在课的最后阅读)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 动作顶天立地 创造宇宙 总分身化万物 排比附送: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空气中的流浪汉word教学设计执教: 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 1、 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2、 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3、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灰尘的来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治理它。教学难点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相关链接灰尘的危害。第一课时课件内容教学过程导入学习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2、齐读课题。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词语:灰尘 街道 摩擦 聚集 水蒸气 漫天飞舞(2)仔细想一想,该在括号里填上哪个字。医(yun)( ) 面(fn)( ) (bo)( )炸 (j)( )说 公(yun)( ) 水(fn)( ) (bo)( )躁 (j)( )住 (3)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媒体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媒体出示:因为灰尘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所以称它为“流浪汉”。媒体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媒体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媒体出示:例:灰尘很小。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天气很冷。 姚明个子很高。 媒体出示:自然因素:风起扬尘 火山爆发 流星与空气的摩擦人为因素:工厂废气 车辆奔驰 人走路2、 整体感知(一)学习字词、学习第1节。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出示自学要求。4、学生默读课文5、交流。(1)开火车读词(2)填词医(院) 面(粉) (爆)炸 (据)说公(园) 水(分) (暴)躁 (居)住(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 第一小节,齐读。(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出示句子。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5) 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2) 学第2节。1、默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板书:灰尘很小(1)用“”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出示句子。 读句。出示句子。师: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灰尘的小,后面的语句是对“灰尘很小”而作的补充,它用一千颗和一厘米这些具体的数字使读者读来更明确、更形象。这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来试试看。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灰尘的来源 (1)师:灰尘无处不在,(板书)它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将文中灰尘的来源按这两部分划分一下。(2)师:本篇文章写于七十年代,可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品质的提高,灰尘的来源也增多了,例如(3)师生共议:汽车尾气 焚烧垃圾3、过渡:那么对人类来说,灰尘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了解。复习巩固(3) 复习巩固1、开火车读词。2、指名交流: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拓展作业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例:火山(爆发)灰尘( ) 车辆( ) 云彩( ) 水汽( )2、学用词语表现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的特点。例:( 到处游荡 )( )的灰尘 ( )的灰尘( )的灰尘 ( )的灰尘3、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四、作业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例:火山(爆发)灰尘( ) 车辆( ) 云彩( ) 水汽( )2、学用词语表现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的特点。例:( 到处游荡 )( )的灰尘 ( )的灰尘( )的灰尘 ( )的灰尘3、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读课题,说说: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那么,课文围绕灰尘又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研读课文媒体出示:然而,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减少灰尘的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使大风无法再把泥粉和细沙卷得漫天飞舞。2、 继续研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3-6节,看看课文围绕灰尘又具体写了哪些内容2、 学生交流。 板书:灰尘的用处(1)读第三小节。(2)交流概括作用:聚集水蒸气。 学生继续交流。 板书:灰尘的坏处(1)自由读第四小节,想想:灰尘有哪些坏处呢?(2)交流概括。(使人呼吸器官发炎、使机器声音嘶哑、使电影胶片失去功能)(3)如今,由于人为因素,我们身边的灰尘越来越多,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形成灾害。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灰尘无处不在,它虽然也有作用,但坏处更多,我们人类来说,它的存在是害大于利(板书)。那么如何来管教这些“流浪汉”呢? 板书:管教灰尘(1)默读第六小节 (2)交流(3)出示句子 (4)读句,理解“根本”。复习巩固媒体出示: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1)灰尘是很微小的。( )(2)灰尘的坏处很多,但也还是很有用处的。( )(3)空气中到处都有灰尘,它虽然也有用处,但坏处更多,人类想了很多办法“管教”灰尘。( )三、复习巩固1、师总结全文:是啊,大自然的力量我们无法抗拒, 我们只有从根本上加强环保意识,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灰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