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题.doc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题.doc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题.doc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题.doc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练习题班别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与积累(30%)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5分) ru zhu chu y xi z ch chun pi zu ( ) ( ) ( ) ( ) ( )二、给多音字组词(4分)缝摩 fn ( ) m( ) fn ( ) m( )三、反义词填空。(5分)1、(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这件事根本不是什么( ),早就公开了。3、他看上去一点也不( ),显得很镇定。4、一切( )都不存在了,鲁滨孙终于安全回到了祖国。5、两个孩子性格各异,小姑娘乖巧可爱,小弟弟却( )极了。四、选词填空。(7分)盼望 渴望 指望 失望 希望 绝望 愿望 小凡卡( )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 )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 )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 )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 )。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 )了。五、把下列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5分)1、正直是( )之本。 迈哈福兹 2、眼泪无法洗去( )。 拉克司内斯 3、( )是最朴实的。 戈尔丁 4、人是为了( )才活着的。 肖洛霍夫 5、( )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马尔克斯 六、用直线将相关内容连起来。(4分)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 安徒生鲁滨孙漂流记 俄国 契诃夫卖火柴的小女孩 英国 马克吐温凡卡 丹麦 笛福第二部分:阅读与积累(30%)(一)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选段,回答问题。(12分)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他的旧 wi qn( )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yn b(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1、 在文中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2、 “乖”字的部首是( ),音节是( );“兜”字的部首是( ),共( )笔。(2分)3、 “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 ;她注意的是 ;她注意这些是因为 (3分)4、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的用法,分别在括号中标上序号。(3分) 破折号用法:用于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用于话题突然转变;用于声音延长。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 (3)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5、 这个选段主要写: (2分)(二)、读短文,回答问题。 (18分) 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融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辽阔的平原上,没有一点灯光。大地似乎是沉沉地睡着了。然而,雷却在西北方向隆隆地滚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的,声音沉闷而又迟钝。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中闪烁着。闷热得旷野里柳树上的蝉,竟然在半夜里叫了起来,空气中有一股潮湿的泥土气味,大雨就要来了。先是一阵轻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咯啦咯啦地( ),轻轻地( )了夜行人的衣衫,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沙沙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胡乱( )着,树上的枯枝喀啦喀啦地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传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 )了乌云的重重包围,从西北方向滚过来。暴风雨来了。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地响。闪电,如一条条金鞭鞭打着大地。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声音。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文章前面在横线上。(2分)2、把下面词语填到文章的括号里去。(4分)摇摆 掠过 冲出 翻起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遮天盖地: 无边无际: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闪耀( ) 翻动( ) 5、在文章中用“ ”划出3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4分) 6、在文章中用“ ”划出2个拟人句(2分)7、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2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1、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行为值得你钦佩的?请你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一种你最钦佩的行为。要求字数在80-100之间。(5分)2、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不知上了多少节课。这些课,有的内容充实有趣,有的形式新颖活泼它向你敞开知识的大门,它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它让你品尝成功的喜悦,它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请选择小学六年里你最喜欢的一节课,把它写下来,并写出你喜欢这节课的原因。不少于450字。(作文另纸)(35分)附送:第四单元情暖人间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情暖人间”为题材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精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船长是略读课文。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既有抒发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的古诗,又有表现人与人之间仁爱之心的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既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又有伟人鲁迅、忠于职守的船长;课文的作者既有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又有世界著名的大文学家。学习本单元课文,可以使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感受人间真情。本单元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为专题。单元前的导语以诗歌一样的语言描述了人间真情,并对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作了点拨和提示。五篇课文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专题选编的。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有涉及这些方面的阅读要求;篇篇课文打动人心,都安排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以使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间真情。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栏目有三项内容:一项是“句式变换”,编排的是把直接转述变为间接转述的练习;一项是“拓展与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浓浓的人间真情;一项是“积少成多”编排的是一首古诗赠汪伦(李白)。本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辩论会”,辩题是“是冷漠还是真爱”。教材设计的情境是:年幼的孩子摔倒了,哭喊着让妈妈抱;妈妈则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正反双方的观点是“这个妈妈对孩子真冷漠!”“这才是真正的爱!”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个人物群体。可以写学校中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写在家里和家人的生活情景,通过介绍这个群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教学要求 .x kB 1.c Om1、要很好地把握编者意图,重点指导学生围绕本单元专题开展学习活动。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三、教学措施1、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1)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3)密切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4)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意各种能力整体推进。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四、课时划分新|课 |标| 第|一|网15、 古诗三首 2课时 16、穷 人 3课时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课时 18永生的眼睛 1课时19船 长 1课时 语文百花园四 5课时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教学重点:新|课 |标| 第|一|网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钢琴曲神秘花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活动应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感受积累古诗文的成就与快乐,让教室弥漫浓浓的古诗文味,为学生课内学习古诗创设一个诗文语言情感场。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的15课是三首描写送别朋友的古诗。一首诗,就像一杯盛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维、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惜别之情。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结合正音。(1)送元二使安西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朝(zho)、舍(sh)(2)赋得古原草送别要注意的字音有:枯(k)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两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1、对作者王维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简介: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友人赴边之作。当时被送的这位朋友元二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2)一二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中送别朋友的?在这情境中送别朋友心情如何?(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天气朝雨,环境客舍青、柳色新。朝雨湿尘,不湿路,友人扬鞭,不扬尘,舍青柳新景致虽好,但朋友征途万里送别思绪乃万千。)c、指导学生朗读一二两行诗句。(2)三四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这两行诗句中,作者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当时那“劝”的场面是怎样的呢,请想一想,说一说。c、师反复引读这两行诗句:诗句中告诉我们,之所以“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因为友人(生)“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呀,想到老朋友要经历万里征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举杯相劝生读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依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再劝生读老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不知何日才能相逢,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又劝生读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4、配乐反复朗读整首诗(可用不同形式)。我们品完了诗人王维诗中送给世人的这缕浓浓的友情之后,让我们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再去寻找朋友之间分别时的依依之情。第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新 课 标第 一 网1、对作者白居易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师简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的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应加“赋得”二字。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1)请学生说诗句意思。(2)让学生再读全诗:请从诗中圈画出表现古原草生命力强的特点的词语?a、生圈画,师巡视;圈画后交流。b、让生反复自由读诗,在读中想象古原草茂盛的样子,读后请生说说看到的画面。(3)请从诗中画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作者在送别朋友时,他眼中繁茂的草儿是如何满怀离别之情的呢?(4)应用师生接读的形式(师读一句,生接读下一句),反复接读全诗。激活画面,体会诗情。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4、配乐朗读整首诗,读本课学得两首诗。五、课后练习1、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2、写一段话。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元二使安西中那“劝君”的场面写下来。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白居易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分享了他们与友人送别的场面,体验到了朋友之间浓浓的惜别之情。这节课我们学习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一品“诗仙”用人间友情酿造的这杯美酒。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结合正音。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这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1、请学生各用一句话介绍他所了解的李白(师自己要有所准备)。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问:题目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2)一二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在烟花三月的季节里,你可以看到什么?此时你想做什么?孟浩然与李白会做什么呢?c、交流,适时引导读诗句。(2)三四两行诗句。a、指名说诗句意思。b、此时的李白在干什么?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c、师创设情景,反复引读诗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的答案引读诗句:老朋友乘坐的船已扬帆远去,李白为什么还站在江边呢?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4、配乐读整首诗,读三首古诗。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诵读诗句(名言),感受友情之珍贵(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5)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东晋)陶渊明(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10)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11)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六、课后练习1、从三首古诗中,自选一首默写下来。2、展开合理想象,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写下来。教学反思:16 穷 人教学目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新|课 |标| 第|一|网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1、教师板书: 16 穷人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3、词语教学。(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x kB 1.c Om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三、课后练习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第二课时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一)精读第一部分。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二)精读第二部分。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句子分析例谈: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三、课后练习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2、表达应用练笔。(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第三课时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精读第三部分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出示:(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新课 标 第一网(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四、课后练习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板书设计16 穷 人 宁可自己吃苦 桑娜:朴实善良也要帮助别人 渔夫:朴实善良教学反思: .x kB 1.c Om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5、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课前预习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2、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x k b 1.c o m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称“先生”?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2、出示生字词课件:追悼 吊唁 咳嗽 敷药 女佣 水浒传 殡仪馆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2)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3)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朗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理解的地方吗?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了解鲁迅。六、课后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2、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小标题更简洁更合理。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小结后相机板书: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新|课 |标| 第|一|网3、交流:谈水浒传(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4)他又是怎么关心女佣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5)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车夫、女佣吗?他关心的是(劳动人民)他关心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5、交流:说“碰壁”(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4)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提出来交流交流吧。7、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2、小结写法: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五、扩展阅读,课后延伸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阅读。新课 标 第一网2、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六、课后练习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板书设计: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 深受爱戴 说“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关心女佣教学反思: .x kB 1.c Om18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教学准备:课前预习。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见“教学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x k b 1.c o m1、教师揭题:18永生的眼睛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a、给(j)予 捐赠 b、温迪 酷爱 栩(x)栩如生 才华横溢 热泪盈眶 捐赠c、突如其来 与世长辞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认真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1)学生读,圈画,批注。(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3、齐读课文。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四、课后练习1、激励学生从“酷爱、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六年级下册)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母亲的眼睛两篇文章。板书设计:18 永生的眼睛捐献自己角膜盲人重获光明 母 亲 父 亲 温 迪 教学反思:19船 长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开展救援的。通过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无私无谓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嘈、遣、渊”,读读记记“嘈杂、调遣、深渊、井然有序、巍然屹立、忠于职守”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还可进行场面描写练习。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重点:船长哈尔威在轮船被撞即将沉没的时候,是怎样井然有序开展救援的。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学准备:课前预习。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质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 .x kB 1.c Om一、检查预习,初识船长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板书:船长2、出示词语:读词语,想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嘈杂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调遣 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 深渊 忠于职守二、细读课文,再识船长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我们介绍了三个场面:一、被撞遇险。二、指挥援救。三、以身殉职。请按下面要求自学课文:(1)、“被撞遇险”部分:从哪些词句看出险情的严重性?当时的场面你能用一些什么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2)“指挥援救”部分:哈尔威船长做了哪些事?从中你发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文中的哪些词句向你传递了这些信息,请圈画出来。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收获,共享资源。(1)“被撞遇险”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研读中的“发现”,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并通过朗读想象危急画面。(2)“指挥援救”部分:a、哈尔威船长做的事:命令放艇,布置有序;了解船况,明确时间;救援有序,安全撤离。b、在交流从词句中所获得的有关船长人物特点的信息时,适时渗透读的训练,加深理解感悟。如第3自然段可用齐读;5、6自然段可教师读,对话部分师生分角色读等。c、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3)齐读本段。3、“以身殉职”部分:“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画面,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读”的形式:第29自然段可男女生分开读,最后一段齐读等,变换形式反复进行三到四遍;读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三、交流收获,个性解读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于“人生观”的再次解读。】四、课后练习1、激励学生从“嘈杂 调遣 深渊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新 课 标第 一 网3、选做:观察一个场境,进行场面描写练笔。果敢沉着 镇定忠于职守忠于职守板书设计: 19船 长 哈尔威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四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教学目标(1)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2)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3)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2、“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3)让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x k b 1.c o m3、习作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应用习作素材的能力。(2)通过练笔,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风。教学重点:1、“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2、“口语交际”辩论会。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内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3、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教学难点:1、“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