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2.夜晚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2.夜晚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2.夜晚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2.夜晚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2.夜晚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2.夜晚的实验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导入: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板书课题: 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 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领域 堵住 揭开: 判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 斯帕拉捷) 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三部分中哪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什么? 三、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 添:注意“点”和“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很崇拜科学家,老师也是一样。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不是总是觉得科学实验是一个特别悬乎的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认识是不是有了一些改变呢? 2我想我们这节课应该至少解决两个问题:(出示) 斯帕拉捷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 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通过解答第一个问题,我们才能对斯帕拉捷这个人有所了解,才能走进这位科学家;我们了解了斯帕拉捷,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实验的魅力。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 2指名读。 3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我想散步的人不会是他一个人吧? 4可能我还有一个疑问希望大家帮助解答:我想街道上、树上栖息的动物会不少,可是他为什么对蝙蝠这么感兴趣呢? 三、学习课文二六自然段: (一)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先在书上做上记号,再尝试着填表。 实验顺序 实验设想 实验想象 实验结果 实验后反思 2斯帕拉捷的实验一共分为几次完成的? 3我们发现有的可以内容可以通过读书直接填写出来,有的不能光看就清楚的。先说第一次吧。这一次书上写的比较详细。 4指名回答。 5我们是概括的回答,课文中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验猜想,一个是实验后反思。 6请一个同学把实验猜想部分再来读一读。他读完了,我再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发现有什么区别吗?(教师在读的时候故意漏了一个“总”字),发现什么?一个 “总”说明什么? 这是人的常态思维,可能和斯帕拉捷同行的人也可能产生过疑问,但是大家也许就会根据常理认为蝙蝠就像猫一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而斯帕拉捷(启发学生说下去) 7请同学把实验的过程读一读(即读第二自然段)看到这个词了 “轻盈敏捷” ?能不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一下它们是如何“轻盈敏捷”的? 8斯帕拉捷不由得惊叫起来。谁来读一读斯帕拉捷的反思。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来表达?(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则行) 9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过程,作者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面面俱到。认真地读四到五自然段,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通过自己的想象填写出来。大家可以先看看第一次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对你写有帮助。 10指名说,只要说得有理就可以了。 11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有没有发现这个“啊”字呀!这可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字。说说看,在这个字背后隐藏着斯帕拉捷的什么情感? 12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这几个部分能不能调换次序? 13斯帕拉捷的实验完成了,说说看他在你的印象中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14科学家能够与众不同,就是在于他们能够抓住细微之处,并且能够打破砂锅问到底。道尔顿有一次为孝敬老母买了一条长筒袜子送回家里,不想老母一见立即不悦道:“孩子,就算你有孝心吧,也不能让我这样的年纪穿这樱桃红的艳色袜子去教堂作礼拜吧。”这一句话把道尔顿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说:“这明明是正合你老人家穿的深蓝色嘛,怎么会是樱桃红呢?”在场的人见状都哈哈大笑。后来道尔顿又拿各种颜色纸让他的学生去认,终于他成了第一个发现和研究色盲的人。于是他专门就此写了论文,并且留下遗嘱,死后请将自己的眼球拿去解剖,好探清色盲的原因。 四、学习七九自然段。 1斯帕拉捷的实验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门。看看人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2能不能用图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的工作原理。 3大家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事例?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复述课文,完成练习。 一、复述课文。 1能不能按照上节课所填写的图表说一说斯帕拉捷实验的过程。 2小组合作,练说。 3班级展示。 二、拓展资料: 这里也有一篇揭示蝙蝠飞行秘密的文章,读一读,看看跟夜晚的实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完成练习 课后有这样一个习题,让我们也来探究一下好吗?(出示课后练第4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3.古诗二首己亥杂诗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1.读、背、诵本诗。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重点难点: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3.汇报交流。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1)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 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第二行诗)“万马齐喑”1.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读这个词。3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4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 (图片3) 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 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 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第一行诗)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A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B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C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小结一二行诗)(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读!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读!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练习课件)(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带着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