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4页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 毕业论文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球贸易结构正逐步向服务贸易倾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对其发展带来了挑战,市场的不断开放,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作为三大服务贸易部门之一的运输服务贸易是其主要的逆差来源。本文鉴于国际、国内服务贸易发展环境,通过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和国际竞争力分析,说明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加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提出有利的对策。此研究对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及促进我国运输业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运输服务贸易 发展现状 国际竞争力 对策研究 AbstractThe trade in services in the world has been develop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trade in service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that Chinas shipping industry faced. On the one hand, 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competitive ability to maximize the industrys interest. On the other hand, it brings the challen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With the transportation service market opening, it intensifies the domestic market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 service trades deficit of China is growing. As one industry of trade services,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deficit is larger and larger, which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s deficit. Chinas 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in transportation service will be larger and larger for the successive years and this kind of condition still will las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The analytical study Analyze transport services trade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problems. Providing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and trade openness confronted Chinas transport servic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serv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ransport services in China and the promotion of health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is study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Transportation Service, the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research目 录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1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背景 21.1运输服务与运输服务贸易的概述 21.2运输服务贸易的特点 21.3发展运输服务贸易的必要性 22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42.1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 . 42.2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42.2.1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42.2.2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52.2.3我国运输服务商业存在状况 62.3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72.3.1运输服务业开放度不适度 72.3.2运输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 72.3.3运输企业服务网络不健全 82.3.4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 83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 .103.1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103.2运输服务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 .103.3运输服务贸易技术化趋势日益明显 .104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14.1宏观方面对策 .114.1.1加大对运输服务贸易的支持保护 .114.1.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14.1.3优化运输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114.2微观方面政策 .124.2.1健全运输企业服务网络 .124.2.2提升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124.2.3加快运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 .13结 论 .14注 释 .15参考文献 .16致 谢 .18引 言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结构正逐步向服务贸易倾斜,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成为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的标志。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这不仅仅因为运输业是一国的基础产业,更重要的是作为国际商品贸易的桥梁和纽带,它是国际商品贸易业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国运输业的发展程度极大地决定了该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运输服务贸易又派生于商品贸易,商品贸易持续的高增长势必带动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从1997到2007进出口情况看,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的地位远低于货物贸易,货物贸易顺差长期保持波动上升趋势,服务贸易逆差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结构看,我国服务贸易主要由旅游、交通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构成,三者占我国服务贸易的78.7,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为顺差,而运输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90年代以来,中国的运输服务一直处于逆差状态,90年代初,运输服务逆差较小,1995年以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这一差额进一步扩大。如果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继续保持这一态势,为维持外汇平衡,势必给我国货物贸易维持高额顺差带来巨大压力。1 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背景1.1 运输服务与运输服务贸易的概述1977年,霍尔(T.Hill)提出了为理论界所公认的服务概念。他指出:“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无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80年代中期,巴格瓦蒂(J.N.Bhagwatti)(1984年)及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Snape .R)(1995年)相继扩展了“服务”的概念,他们把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另一类是不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运输服务就是个人或社会组织为消费者凭借某种工具、设施等所做的工作或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以实现货物或人在空间上的位移,以此表现的实用价值或效用。运输服务贸易是指以运输服务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即贸易的一方为另一方提供运输服务,以实现货物或人在空间上的位移。运输服务贸易按运输的对象,可分为货物运输服务贸易和旅客运输服务贸易;按贸易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和国内运输服务贸易。1.2运输服务贸易的特点运输服务贸易是以运输服务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运输服务贸易的主体是服务的需求者与提供者。运输服务的需求者是托运货物的贸易商或其他托运人,运输服务的提供者是拥有船舶、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按客户的要求将货物从起运地运至目的地的承运人。运输服务贸易的主体双方构成了运输服务贸易的市场。运输服务贸易的客体不是有形的货物,而是运输服务。运输服务按运输方式的不同分为海上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和国际多式联合运输服务等。运输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首先,运输服务贸易派生于货物贸易,货物贸易是运输服务贸易的本源,运输服务贸易是为货物贸易服务的。货物贸易和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出现了运输服务贸易。其次,运输服务贸易的提供者不生产有形产品,也就无产品可以贮存,能贮存的只有运输能力。最后,在运输服务贸易中,中介人或代理人的活动非常活跃,对贸易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3发展运输服务贸易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转化,这使得运输这一传统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尽管发展中国家主要靠旅游、运输等传统的服务贸易,但发达国家仍在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根据WTO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2006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前15国家中有11个发达国家(地区),出口份额占全球市场的61%。运输服务作为传统服务,一直在服务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有力的贸易地位基于发达的产业,运输服务贸易也不例外,尤其是运输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一国拥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国的运输服务业在国际运输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幼稚产业发展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和开放度的增强,外国运输企业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技术更新都强于中国企业。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如果本国的对内和对外贸易多数使用外国运输公司,势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并且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必须把运输服务业作为我国现阶段重点关注的行业,通过提高中国运输服务业的竞争力来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9年),服务业发展受到压制,服务贸易发展处于低谷;第二阶段(19802001年)中国服务贸易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的发展得到政府支持,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中国服务贸易得到蓬勃发展。与发展阶段相符,国内学术界对于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从第二阶段才开始兴起,繁盛于第三阶段。19902000年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分别保持4.5%和4.8%的发展速度,同期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3.1%,进口年均增长12.3%,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出口,运输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基本改变了原来运输服务贸易规模小且基本平衡的格局。进入21世纪,在世界贸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运输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在加人WTO的推动下,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推动运输需求迅猛增长,世界海运需求增长的70%源自中国的进出口,“中国因素”成为世界海运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2.2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2.2.1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运输是国际收支项目中服务项下的最主要项目之一,其在服务项下收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运输项下收支逆差不断扩大,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情况如表1,由表可知,2002-2007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年均增长25.23%,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由29.5%增长到34.3%,成为中国最大的服务进口部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37.91%,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由14.5%增长到25.7%;运输服务贸易的逆差从78.92亿美元上升到133.54亿美元。1表1 2002-2007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口出口总差额进口额进口增长率占总服务贸易比重出口额出口增长率占总服务贸易比重2002年136.1220.20%29.5%57.2023.41%14.5%78.922003年182.3333.95%33.2%79.0638.22%17%103.262004年245.4434.61%34.3%120.6852.64%19.4%124.762005年284.4815.91%34.2%154.2727.84%20.9%130.212006年343.6920.82%34.3%210.1536.32%23%133.542007年432.7125.90%33.5%313.2449.06%25.7%119.47注: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计算而得由表1可见,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快于进口增长率,改变了长期低于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发展速度的局面,从图1可以看出,运输服务贸易差额有减少的趋势,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较少,由于历史逆差原因,以至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差额依然增长。 图1 2002-2007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计算而得2.2.2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结构分析从水路运输看,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需求国。2007年我国水路外贸运输34.5亿吨。我国海运船队一方面承运中国进出口货物,另一方面也积极承揽第三国货物。据调查,我国外贸海运货物的1/4由中国船公司承运,但外贸海运出口货物3/4由境外船公司承运,造成了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从公路运输看,我国公路口岸运输需求8000多万吨(含内地与香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内陆汽车公司承运比重只有5.2%,内陆公路口岸运量最大的是内地与香港的货物运输,占内陆公路口岸总量的84.8%,由香港卡车公司承运;第二位是越南,占我国公路口岸运量的5.6%,内陆卡车公司承运比重只有15.3%;第三位是俄罗斯,占我国公路口岸运量的2.1%,内陆卡车公司承运比重只有20.5%,这造成我国公路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不快。在我国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结构的变化导致对运输方式需求结构的变化。按重量计算,我国外贸的97%是由公路和水路运输完成的,其中水路承运外贸运量1995-2007年年均增长15.5%,所占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88.6%上升为2007年的91.6%,同期公路外贸运量也保持年均6.3%的发展速度,但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8.7%下降至2007年的6.0%;按价值计算,我国外贸运输主要由水路、公路和航空3种运输方式完成,3种运输方式完成了我国外贸运输的98.6%,水路交通依然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水路在大宗散货、低价值货物运输中占有明显优势,所占价值比重低于重量比重,公路运输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4.5%下降至2007年的18%,航空运输具有快捷性的绝对优势,对时间要求快的高价值货物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高价值货物的提高,航空运输在外贸运输中的价值份额迅速提高,在价值上成为与公路运输相当的运输方式。2从国别(地区)情况来看,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是中国运输服务的前三大出口市场,三者合计约占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3。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东盟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进口来源地,合计占总额的70%以上。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自韩国、东盟、欧盟、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2.2.3我国运输服务商业存在状况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是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种方式既可以是在一成员领土内组建、收购或维持一个法人实体,也可以是创建、维持一个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一般认为,商业存在是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交通建设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外企业将更多地进入我国的运输市场,外商进入我国运输市场的重点领域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业务项目,如道路运输中的高速客运、物流、快件、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截至2006年底,我国道路运输业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88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2亿美元。公路铁路运输业利用外资项目70个,同比减少27.1%,合同外资金额为33395万美元,同比减少46.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外资主要来源于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位居投资前三位的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分别占53%、21%和6%。香港的投资占各国和地区总投资的比例较2005年下降22%,但位居第一。 截至2006年底,中国航运业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7个,累计合同金额32.9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1亿美元。航运此新增外资项目49个,投资总额27.6亿美元,同比减少45%;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681万美元,同比减少52.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8亿美元,同比减少32%;外资主要来源于13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新加坡,分别占42%、26%和20%。 截至2006年底,中国民航业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8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36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也1亿美元。民航业新增投资总额33.8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15倍: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9.3亿美元,同比增加11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76.5%;外资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塞浦路斯、毛里求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6个国家和地区。32.3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2.3.1运输服务业开放度不适度 我国运输业的承诺开放度不高,但是实际开放度很高,这样的矛盾说明我国运输业的开放程度并不适度,存在过度开放度问题。运输业过度开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承诺开放度过高,而是因为在实际开放进程中的做法超出了承诺开放的程度。实际开放度可以用贸易依存度(TI)来衡量,我国运输业的TI指数是所列行业中最高的,2006年达到81.45,远高于服务贸易整体TI指数7.24,我国运输业的TI指数从2000年的34.12开始逐年增加,尤其以入世前后增幅最大,其中20022004年均增幅都接近20个点,这充分说明我国运输业的实际开放度较高。在市场准入方面,中国的开放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开放水平;在国民待遇方面,外国公司在华已经基本享有国民待遇,在某些方面甚至享受超国民待遇。例如,我国政府对外国海运企业不仅没有实行歧视性税收,反而给予外国航商比国内企业更优惠的税收待遇。政府补贴在海运业是普遍现象,即使海运业高度发达的美国,也仍然继续实行海运补贴政策,但是我国企业却不再向国内船公司提供任何财政补贴。过度开放造成本来就国际竞争力较弱的我国企业在与国外运输业巨头进行竞争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我国货物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由于过度开放,大量的市场份额被外国运输企业所占有,导致运输服务的进口额大幅增加,成为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2.3.2运输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沿袭下,使得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被分别划归成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运输资源,在我国除了深圳等个别新建城市统一有运输局管辖外,其他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海运局等管辖,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要在国内从事铁路、公路、航空、海运货物运输,必须分别向不同的部门有关审批单位提出申请。国有运输业的网络只适应其本身的特点,而并没有得到强化和对其他物流业经营管理者开放。结果导致,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相互衔接的高效率运输模式在中国几乎不存在。我国运输业一直处于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这与我国国情有着直接必然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运输业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双边或多边运输协定的签订,政府在逐步放开监管力度,但这并不代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的高效率。目前依然存在有关职能部门多头、交叉管理、条块分割的情况。2.3.3运输企业服务网络不健全 国际货物运输企业服务网络不够健全,与运输业相关的一些辅助运输服务业,如国际货运代理、无船承运人、租船代理、船务代理, 而这些行业多处于小而散、散而杂的局面, 参差不齐,我国几乎没有一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拥有完善的全球业务网络,绝大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缺乏国际业务网络。体制原因使得中国货运代理分出了航空、铁路、船舶、国际等几个货运代理行档,一个企业如果既有内销又有外销,则可能要分别与多个货运代理公司联络。运输生产未能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现有的运输企业通信和管理手段落后,运输效率低下。这使得运输服务对海外的输出受到限制。2.3.4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量连年上升,逆差在逐年增大,已经从1990年的0.69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34亿美元,变动幅度达到192。逆差波动较大,但仅凭逆差大小不能说明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强弱。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如何,现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其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on Index)即TC指数,是用于衡量某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指标,它是某行业的贸易差额与该行业贸易总额的比值,总体上能够反映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状况,又称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CAI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I=CAI=(XijMij)(Xij+Mij) (式2-1)其中,X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总额,Mij为i国第j种商品的进口总额。4通常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0时,说明i国是第j种商品的净出口国,第j种商品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当TC0时,说明i国是第j种商品的净进口国,第j种商品比较优势小,国际竞争力弱;当TC接近于0时,即水平分工,说明i国第j种商品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当TC=1时,意味着i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TC=-1时,意味着i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表2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情况年份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TC-0.534-0.4752-0.4214-0.4093-0.3946-0.3388-0.2984-0.2419-0.1602注:数据根据WTO的官方网站统计资科和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各项数据计算而得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运输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呈负数状态,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我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但从1999年-2007年的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看,我国运输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3 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3.1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增长迅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各国间的贸易合作更加密切,全球运输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更是如此。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2625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63163亿美元,服务贸易呈现年均10.2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运输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2002年至2007年的发展过程中,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不过增幅不大,比较稳定。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及其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3.2运输服务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壁垒更多、更高服务贸易不存在关税问题,但却存在着与货物贸易相类似的非关税壁垒。主要表现为:(1)政府对运输服务贸易管理加强。一是政府通过制定法律、规则、标准、制度等对外国服务的进入设置障碍,二是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本国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2)政府采购和补助。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包括公务人员的交通运输)的时候,一般对本国服务优先考虑,从而造成对外国服务进入的障碍。同时,政府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财政补贴、减免税等也是服务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措施使本国服务业在国际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3.3运输服务贸易技术化趋势日益明显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运输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4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对策4.1宏观方面对策4.1.1加大对运输服务贸易的支持保护 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生产标准、补贴、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航运业为例,大多数航运目的地实施了“政府主导型”航运业发展战略,美国、日本等国际航运业较发达的地区,政府在造船与买船政策、货载保留制度、税收优惠政策、营运补贴、沿航运输权航运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而我国对航运业基本没有保护政策,处境十分不利。有些政策还使外国航运企业享受了超国民待遇,比如在港口码头的投资经营方面外商所享受的种种优惠待遇。国家对造船业实行倾斜补贴政策,外国船公司在我国造船,造船部门可享受出口信贷优惠的补贴政策,而我国船公司在国内造船却不能享受这种补贴,使我国航运企业在本国不能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结果导致外国船公司以合理的造船成本和可靠的质量保障参与我国航运市场竞争。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各种措施扶持本国商船队发展的时候,我国却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这使我国竞争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的航运企业处于不利之地。5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通过政府补贴对运输企业实行适度保护,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时机。 4.1.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以及对运输公约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规范物流运输业、货运代理业等相关行业,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运输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规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运输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其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尽快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统计方法,建立运输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完善运输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4.1.3优化运输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加快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创新,发挥国家协调能力,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运输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运输服务需求。同时要打破垄断,打破地区、部门运输业分割的局面, 建立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相互衔接的高效率运输模式,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以港口和枢纽站场为衔接点,切实加强综合运输大通道规划和建设的协调工作,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建设综合型客、货运输枢纽,推进综合运输枢纽站场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便捷衔接,发挥出我国运输服务的优势,逐步推进一体化运输,整体提高综合运力,使运输企业通过整合形成规模经济, 增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扩大运输服务出口能力、缩小运输服务贸易逆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2微观方面对策4.2.1 健全运输企业服务网络由于现阶段我国各个运输服务企业之间没有完善的运输服务网络,不能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加甚至恶性竞争,这使得建立高效有机的综合运输服务网络非常必要。建立综合运输网络后,可以使企业间共享运输资源和服务信息,形成资源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企业间的亲密合作,改变单个企业独立分散的运输方式,从而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现代的运输运作强调的是运输服务企业要积极努力的寻求服务对象,同他们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互补联合与协作。因此,运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运输服务企业构成了完整的供应链。运输服务企业不仅提供生产计划和作业数据以代替自己从事运输,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运输服务,使用户切实从使用专业运输服务企业中获得比自己经营运输更多、更好、更方便的效果。这样的合作模式既可以简化管理与经营的难度,还降低了成本与风险,最重要的是双方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巩固。4.2.2提升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我国的运输企业在由传统的单一运输服务方式向综合的运输服务模式转型的过中,可以采用公路货运交易信息系统,它为进一步开发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此为平台,可以提供客户服务、仓储管理、车辆调度、货物追踪、单据传输等多种系统和服务,从而以信息技术启动运输企业的改造过程,使之在业务、服务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提升和壮大企业的实力。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运输服务业在国际产业体系中的定位理应是劳动密集型,我国存在着比较优势。我国运输企业应充分利用世界贸易大国和海运大国的优势,企业在扩大运输服务输出和减少外国承运我国运输服务的同时,还应加强国外运输服务的承运,开拓国外运输市场。这将为减少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逆差,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4.2.3加快运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在培养运输专业人才时,既要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又要突出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各高校的交通运输专业,在课程的制定方面,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业特色和自身办学优势,面向全国,服务交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善创新、有特色,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结 论本文概括运输服务及运输服务贸易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发展运输服务贸易的必要性;结合运输服务贸易在全球进出口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贸易现状,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不断增加,逆差不断扩大,以及运输服务商业存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利用贸易依存度计算了我国运输业的实际开放度,利用贸易竞争力(TC)指数分析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探讨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开放度不适度,管理体制落后和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本文就如何发挥我国优势减少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提高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和优化体制改革,加快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在理论分析和数据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出个人见解,进而有针对地提出我国的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可行的对策措施。注 释1资料来源: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贾大山.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J.水运管理,2006(6):6-83资料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统计而得.4李瑞华.朱意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8(3).5叶佳我国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阴综合运输,2005(11)参考文献 1T.P.Hill.On Goods and ServiceM.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3,1977(12):315-338.2Gael Raballand Charles Kunaka Bo Giersing.The Impact of Regional Liberalization and Harmonization in Road Transport Services:A Focus on Zambia and Lessons for Landlocked CountriesJPolicy 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