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2).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摘要 近年来,在安然、世通等大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相继出现的背景下,上市公 司收益质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为此,2 0 0 2 年美国会计学会举办了以“收益 质量”( e a r n i n g s q u a l i t y ) 为主题的研讨会,从此开始收益质量成为国内外学 者研究的热点。 我国 2 0 0 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 新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代替原来的收入费 用观,更加侧重企业未来发展能力。而不再以利润作为公司实力的评价标准, 因为会计利润相同的企业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未必相同,因此投资者在关注收 益数量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收益质量的分析。 本文通过介绍收益的发展历史,最终将收益定位于全面收益。在全面收益 概念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介绍会计收益质量内涵,对收益质量做了自己的解 释,比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提出收益质量评价的五个维度真实性、现金 保障性、持续性、成长性、安全性,并结合新准则的理念创新指标选择的过程 和结果,建立了一个系统性的收益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本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研究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用实证研究的方式研究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现状,从而发现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 途径。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文章创新数据的抽样方法: 1 、 将从 c c e r 数据库收集的 1 9 9 9 2 0 0 6 全部数据, 按年份排序, 选取了 2 0 0 2 2 0 0 6年沪市全部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最初研究全部数据,计算全部上市公司的 1 4 个指标。 2 、然后替代性地做一些分析性复核:用 e x c e l 的数据分类汇总功能计数, 剔除了一些新上市公司( 不满五年的) 和已退市公司的数据,主要分析一些经营 较为稳定的企业收益质量的问题。 3 、剩余样本再单独抽样分析。单独分析时在样本的选择上,本文认为没必 4 要剔除* s t 、s t 、s * s t 、s s t和 s 的企业,并说明了理由。最后选定 6 8 5 家上市 公司的 2 0 0 6 年数据进行分析。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文章也创新了研究过程: 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 2 0 0 6年泸市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e q i 以及 6 个主成分特征向量,确立收益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上市公司做总体 评价;同时,分行业计算 2 0 0 6 年泸市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e q i 以及 6 个主成分,对上市公司分行业收益质量做评价。 2 、选择一个样本大小较合适的行业商品零售批发业的6 1 家上市公司, 进一步分析行业内部的收益质量问题。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真实性、现金保障性、持续性、成长性、安全性 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ne after another financial fraud case have emerged in enron, worldcom and other large companies, thus earnings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aroused worldwide attention. therefore, the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held the workshop on the theme of the earnings quality in 2002 , then the earnings quality start to become a hot research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2006,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which adopts asset- liability view instead of revenue- expense view, was promulgated in china. it focu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rather than on profit ,which w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any, because the enterprises ability to create the future value mustn t be the same even they have the same accounting profit. that s why the investors ,focusing on income amount, must strengthen the earnings quality analysis together.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roceeds, eventually located in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earnings qualit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eventually interpret earnings quality in my opinion.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five dimensions of the earnings quality evaluation authenticity, cash supportability, sustainability, growth, security is advanced. combined with the new criteria,process and result of selecting index innovate. a systematic earnings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norm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factor of earnings quality and the means of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research quality of corporate, is used. it try to find the problem of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quality and look for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empirical study, the article innovates sampling data: 1、all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ccer database for 1999- 2006, sorted by year. selected 2002- 2006 data on all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s the all first study data and calculate the 14 indexes of all listed companies. 2、and to make a number of alternative analytical review: a summary breakdown of data by excel count function deleting the data less than five years, exclude some newly and fading companies ,to analyze earnings quality of steady operating corporate. 3、 sample from the remainder separately, unnecessary to remove the enterprise of * st, st, s * st, sst and s in reason. finally the data of 685 listed companies in 2006 was selected for analysis. 6 the article innovates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oo. 1、make us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build eqi (the comprehensive earnings quality index)and six principal component feature vector of listed company in 2006 in shanghai,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arnings quality model for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en evaluate the sub- sector earnings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2、finally select a more appropriate sample size industries wholesale and retail merchandise industry ,61 listed companies for further analysis. 【key word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uthenticity, cash supportability, sustainability, growth, security 1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09 年 3 月 28 日 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 0 0 9年 3 月 2 8 日 日期: 2 0 0 9 年 3 月 2 8 日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1 1 绪论 1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安然、世通等大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相继出现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引 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为此,2 0 0 2 年美国会计学会举办了以“收益质量”( e a r n i n g s q u a l i t y ) 为主题的研讨会,从此开始收益质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其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 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上,新准则推行资产负债观,更加侧重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然而有利润不一定有现 金,会计盈余不一定是永久盈余成分带来的,会计利润相同的企业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未必 相同,因此投资者在关注收益数量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收益质量的分析。 实际上,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会计报表所揭示的收益状况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企业 的直通车和放大镜。收益信息是目前不完善证券市场上广大投资者判断企业获利能力和发展 前景从而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关系着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关系着债权人的利益保障程 度,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关系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关系着市场资源的有 效配置,可以说收益信息决定了经济利益分配合理性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收益信息的质量 至关重要。而现实情况却是上市公司为筹资、配股、免于摘牌下市等,存在盈余管理甚至利 润操纵的情况,严重影响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收益信息的质量成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 的信息,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分析和控制,减少内部人控制,保护企业外部关系 人的合法权利,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 . 2 研究文献综述 1 . 2 . 1 理论渊源及演进过程 a . 收益的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全面收益 。 ( 1 ) 经济收益。1 7 7 6 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收益概念。 他认为收益是“财富的增加” 。艾? 马歇尔在 1 8 9 0年经济学原理中,首次将亚当? 斯密的 “财富的增加”这一收益观引入企业实践,提出了区分“实体资本”和“增值收益”的经济 学收益思想,实现了收益具体化的跨越。 2 0 世纪初,欧文? 费雪在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中 ,按照收益的表现形式将收益区分为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三种不同形态 :精神收益、货币收益、实际收益。经济学家侧重于实际收益的研究,他把收 益当作是补偿资本成本之后的一种增量,这在理论上使收益得到进一步发展。 1 9 4 6 年,j . r . 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将收益定义为:保持期末和期初同等富裕的情 况下,可予消费的最大金额。这使收益概念发展成为一般性的经济收益概念。但希克斯没有 明确说明什么叫“同等富裕” ,这引发了收益概念的争论,并成为资本保全理论研究的起点。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收益计量通常是资产计价的附属物,企业通过重置成本会计或定期 进行资产评价的方法,将收益当作一定时期净资产的增值,即收益计量最初就是建立在“资 产负债观”基础上的。但这种方法仅根据期初期末净资产价值变动确定收益,随着企业经营 活动的复杂化,很难说明影响收益的具体因素,因而除资本性交易以外,将净资产价值变动 以收入、费用的形式加以表示,使得收益构成更加具体化,形成了会计收益的概念。 ( 2 ) 会计收益。会计收益是收入- 费用收益计量观下的收益测量模式,其特征为“三位一 体” , 即它是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遵循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和 谨慎性原则确认的一种收益概念。具体说来,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一定期间实际发生的经济 业务的收入和产生这些收入的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之间的差额计算出来的。又称利润或盈 余。由于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会计收益更强调收益计量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会计学收 益观得到了广泛接受。 1 9 6 8 年,美国的鲍尔和布朗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会计收益具有信息含量。会计收益提供 信息时却拘泥于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要求进行。随着对会计收益确认、计量和分析的研究不 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了会计收益所存在的缺陷:第一、坚持收益确定的实现原则,使计算的 收益并非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未实现的持产损益;第二、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 史成本计量费用,使成本未能得到真正回收,造成虚盈实亏和“过度分配” 、 “超前分配”行 为,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历史成本计价使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仅是过去未 分摊资产成本的余额,使资产负债表失去了意义;第四、稳健原则和配比原则都基于主观因 素,使计量结果缺乏可比性。配比原则还使得资产负债表出现了递延借项和递延贷项等模糊 概念。 第五、 在收入- 费用收益计量观下,企业业绩评价的着眼点在于企业某一期间的净利润。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短期目标进行盈余管理。种种缺陷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会计收益理 论。 实际上,会计界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就开始注意吸收经济收益观的某些合理内核,引 导现代会计理论的收益观朝着经济收益观方向发展。 ( 3 ) 全面收益。1 9 8 0 年 1 2 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 a s b )在第 3 号财务会计概念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3 公告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业主投资和 分派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权益(净资产)的变动。与传统的会计收 益相比,全面收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只反映已 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损失) ;其他全面收益则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 时不记入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部分表述的项目,包括外币折算调整项目、最低退休金负债 调整、可销售证券的利得或损失(1 9 9 7 年,f a s b 正式公布的第 1 3 0 号财务会计准则报告全 面收益 ) 。 之所以这些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不能在收益表中列报,而要增设第四张报表, 主要在于:首先,这些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差不多都是持有损益,具有较大的不确 定性。其次,收益表中的净利润反映企业管理者当期的经营业绩和效率,是企业管理者年薪 中奖励部分的计算依据,也是某些银行借款或债务重组债权人计算利息应采用利率的契约履 行的条件。 全面收益突破了收益表的局限,把全部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纳入财务报表中; 很好地结合了“当期经营利润观”和“满计当期损益观” ,并加以应用。 第二、采用“资产负债观”代替传统的“收入费用观”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 收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净资产的增量,资产和负债的计价被认为是收益确认的前提。 第三、全面收益的提出,增加了收益这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全面收益包含了 当期已确认而未实现但近期可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因此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及时地预测未来 的现金流,增强了收益信息的相关性。 第四、突破了传统会计收益的实现原则,引入了公允价值。我国适度、谨慎地运用公允 价值计量属性,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服务于“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 标,以“资本保全观”为基础,按“资产负债观”的要求在资产、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时对净 资产的增值( 或减值) 予以确认,适度、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计量中可应用 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以估计公允价值。 ( 4 ) 说明。由经济收益观到会计收益观再到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正是人类在对收益 及其计量的认知过程中必经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 0 0 6 年我国新准则要求会计实务中采用新的会计收益核算原则与方法,我国上市公司收 益质量分析与评价都是基于全面收益理论来进行论述的。 b 、收益质量在概念内涵和外延上存在差异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收益质量又叫利润质量、盈余质量等,虽然 f a s b 的财务概念框架对收益、盈余的概念进 行了区分,但是在研讨收益质量的相关文献中,并未对这些概念进行区分。 收益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关注。收益质量属于 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方面。会计信息质量是广义的, 包括了会计质量、盈余质量、财务报告质 量、信息特征和披露质量等。 尽管收益质量评价对于投资者分析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国内外学 者对于如何评价收益质量也已经作了相当数量的研究。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样的收益 才是高质量的收益,收益质量应该包含那些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还没有形成一致 的意见。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都落脚在收益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如何定义收 益质量上。至今为止,仍未对收益质量的概念达成一致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是对盈余质量 从特定的角度来定义,主要是从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匹配程度和会计收益与实际现金流转匹 配程度这两个角度揭示了盈余质量的一些基本特征。 1 . 2 . 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收益质量有关的经验研究文献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从收益的时间序列特性研究收益质量。国外将持续性、可预测性和变动性作为反映收 益的时间序列特性的重要指标。常用股票回报与收益变动( 或水平) 之间的相关系数或收益的 自相关系数反映收益的质量。 b 、 从收益与应计额、现金流量之间的关联研究收益质量。国外的研究认为收益与应计额、 现金流量之间的关联不仅反映出企业经营的某些特征,更是会计确认计量和会计政策选择, 甚至是盈余管理的集中反映。在经验研究中,通常利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收益的比率、应计总 额的变化、操控性收益的估算值等来测量收益与应计额、现金流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c 、 从财务报告编报者、审计师专业胜任和激励机制的角度研究收益质量。国外研究认为, 财务报告编报者、审计师专业胜任( 含判断、估计和预见) 和激励机制都会影响收益质量,因 此他们通过设计评判财务报告编报者、 审计师专业胜任和激励机制标准( 如法律保护与法律诉 讼、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 来评定收益信息质量。 d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收益质量。f a n 等以东亚地区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股权集中 度高,收益信息含量低。c h e n 等认为中国公司的董事会特征、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及董事长任 期与财务舞弊发生与否联系紧密。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5 e 、从一个国家的法律渊源、法律的实施程度、会计规范、外部监管等方面研究企业收益 质量的高低,例如 j u s s i n i k k i n e n 认为法律渊源影响收益信息质量,l e u z 从外部环境的角 度考察收益质量,认为外部环境约束力越强,收益质量越高。h o l t h a u s e n 认为外部监管、会 计规范对收益质量有重要影响。 1 . 2 . 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对收益质量的研究起始于 9 0 年代,由于起步较晚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研究主要 限于收益质量的定性分析,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收益本质”和“收益构成”两个方面, 从而形成了收益的确认及计量理论。定量研究只散见于各种期刊与专著中。 a 、理论研究 张新民在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 一书中,主要从收益形成过程的分析、收 益对应资产质量的分析, 以及收益质量下降的表现分析等方面阐述企业收益质量的分析方法。 魏明海、谭劲松、林舒在盈余管理研究 一书中,主要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 盈余管理对公司收益质量的影响,并通过揭示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来说明分析、评价公司收 益质量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余新培在资产质量和收益质量及其分析 中,定性分析了资产质量和收益质量及其互 补性,通过对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分析,提出辨析收益质量的方法。 糜仲春、蔡天君在收益质量分析 一文中,提出了收益质量评价的两种方法,即单项 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 b 、实证研究 赵宇龙考察了上海股市l 2 3 家样本公司1 9 9 4 1 9 9 6 年三个年度的会计收益披露日前后各 八个交易周内非正常报酬率与未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后发现,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与未预期 收益的符号之间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相关,证实了会计收益具有信息含量的假设。 陈晓、陈小悦、刘钊在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一文中,以深、沪两市的 a股为 对象,对盈余数字的有用性进行了大量样本检验,证实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盈余数字同样 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同时还为进一步探讨我国资本市场的收益信息质量提供了研究平台。 张新民.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 0 0 1 魏明海、谭劲松、林舒. 盈余管理研究.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2 0 0 0 余新培. 资产质量和收益质量及其分析. 当代财经. 2 0 0 3 . 2 糜仲春,蔡天君.收益质量分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1.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陆静、孟卫东、廖刚 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扩展的 0 h l s o n f e l t h a m 股票计价模型比较 了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证实了会计收益的信息含量,研究表明:每 股收益比现金流量能更精确地解释股票价格;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现 金流量在股票定价中基本上不具备信息含量,特别是经营现金流量,竟然与股价呈相反趋势 变化:发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的证据,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评估往往局限于 每股收益, 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公司收益及收益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论证了各因素与收益质量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应用财务比率、预测模型与样本研究来分析评 价各因素对公司收益质量的影响程度。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全面收益 的内容出发,运用最新的会计理念,结合泸市上市公司情况分析与评价公司收益质量。 1 . 2 . 4 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收益质量的研究方法上有差异:国内对收益质量的研究主要停留在 理论研究中;国外收益质量的分析上主要是运用模型分析,寻找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及方式。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呈两极: 其一是向微观发展,即越来越多的研 究者倾向于研究收益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力图从收益质量的各个因素作为突破口,来评价 公司的收益质量,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收益质量的制度性影响因素和公司治理方面 的影响因素。其二是向宏观发展,一些研究者试图将收益质量的各个特征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力图建立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收益质量各个特征的模型或者是评价指标体系。 1 . 3 研究方法及框架结构 1 . 3 . 1 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研究收益质量的影响因 素及其评价问题,用实证研究的方式研究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现状,从而发现上市公司收益 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收益质量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属于财务分析的范畴;而上市公司统计抽 样的方式方法则属于统计学的范畴;由样本到整个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现状的述评,实质就是 陆静、孟卫东、廖刚. 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 经济科学. 2 0 0 2 . 5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7 由局部到整体的系统论的观点,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整个实证分析用到了不同学科的相关知 识。 1 . 3 . 2 框架结构 (图一) 1 . 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收益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属性,并结合新准则对全面收益的概念 进行了分析,指出收益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类似的对收益质量的特征按重要性 划分层次,为后面实证分析权重的确定做一个相对合理的铺垫。 本文结合新准则的理念,创新指标选择的过程和结果。例如收益的成长性分析,由于企 业价值观念的转变,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而不是短期的获利能力,所以指标选择 偏重于资产本身增长情况,选择了反映企业增长的主要指标,包括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 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本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研究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问题,用实证研究的方式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现状,从而发现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此处的 创新之处数据的抽样范围不同于以往文章研究的:以往文章研究假定统计抽样往往要排 除逆向选择的亏损企业,直接据上市公司年报资料统计数据找效益好的企业,说明效益好的 企业都存在盈余管理,何况效益不好的企业。笔者认为这种抽样是建立在已经相信上市公司 提供的报表资料的假设上的抽样,具有不合理性,抽样时应兼做一些分析性复核,例如可以 通过 5年趋势分析做初步筛查,选取经营稳定的企业进行研究,剩余样本再单独抽样分析单 独分析时在样本的选择上,本文认为没必要剔除* s t 、s t 、s * s t 、s s t 和 s 的企业,并给出理 由。然后依据新准则建立了收益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上市公司做总体评价,然后,分行业 评价,最后选择一个样本大小较合适的行业,再进一步分析行业内部的收益质量问题。 本文的不足之处:一是行业内部没有进一步按照 c s r c 行业分类标准进一步分细类研究; 二是行业内部研究只选了两只股票分析,深度不够,故留待作后续研究。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9 2 收益质量概述 2 . 1 收益质量的内涵 2 . 1 . 1 收益质量不同视角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收益质量的认识稍微有点不同,从会计收益功用理论角度看,分为四 类:经济收益观、信息观、计量观、契约观。国内学者偏向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并略有发 展;国外学者也有计量观和契约观的偏向。 a 、国内学者对于收益质量涵义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余新培认为,收益质量是指报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中的损益数额能由 报表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这里的“合格产品”指被认为真实、公允地 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影响这种程度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收益的确定性, 收益的构成,收益的计算方法等。 储一昀、王安武 认为,盈利质量是反映盈利的获得是否同时伴随着相应的现金流入,即 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入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意义,其 表现为以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有关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差 距越小,盈利质量越高。 张新民认为,利润质量是指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质量。高质量的企业利 润应当表现为资产运转状况良好、企业所依赖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 具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 础。反之,则为低质量的企业利润。即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报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 丁启叶等认为,收益质量指收益的内在品质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质的方面主 要是考察收益的真实性和可变现性;而量的方面主要是考察收益所代表的效率和收益的持续 性。 将上述观点归纳起来, 他们对收益质量的观点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一是从信息观的角度, 认为收益质量是报表使用者直接使用或放心使用损益表收益额的程度;二是从经济收益观的 角度,认为收益质量是财务报告收益与公司实际经营业绩( 真实收益) 的相关程度;三是从现 金流量角度研究,认为收益质量是持续经营企业在某一时期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 四是从收益质量的特征角度定义的。 储一昀,王安武.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 会计研究,2 0 0 0 . 9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b 、国外学者对于收益质量涵义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两种: 第一、在历史上计价观出现过两次计价观,又称为计量观。一次是古典计价观,是信息 观以前的出现的观点,由 e d w a r d s a n d b e l l在 1 9 6 1年提出,主张应该而且能够准确计量企 业每一项资产、负债和权益,得到企业的“真实收益” 。 关注会计信息对资产定价( 股利的决 定) 直接起多大的作用,它需要通过另外一种更有解释力的变量( 股利) 才能与股价相联系。 古典计价观在受到信息观的挑战后迅速衰落,直到 8 0年代后期奥尔森( o h l s o n ,1 9 8 8 : 1 9 9 1 ) 和潘曼( p e n m a n ,1 9 9 2 ) 等人,对古典计价观修正,形成当代计量观,试图解释会计信息 是如何完全反映和决定资产价值( 股价) 的,会计收益被赋予了与股价的直接联系。目的在于 设计一个模型来说明会计信息应该怎样转换到股票价格中去,然后根据该计量模型所测算的 股票内在价值与实际市价相比较,可以确定股价是高是低,同时可以判断市场是否有效。9 0 年代,o h l s o n 和 f e l t h a m 首次将股票价值和股东权益账面价值及未来盈余联系起来,提出了 市值账面净值计量模型( m a r k e t t o b o o k m o d e l ) ,从而确立了会计收益在决定股票内在 价值中的直接作用。 第二、契约观对会计盈余的理解是对信息观和计价观的必要补充。契约观认为,即便会 计收益与股价变动或股票计价没有关联,它仍是有用的,因为会计盈余信息在各种契约的签 定以及履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契约观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 w a t t s和 z i m m e r m a n两位教授。他们在深入分 析了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缺陷后,及时地将企业代理理论引进新的会计理论体系,以契约成 本为核心概念,建立了实证会计理论( p o s i t i v e a c c o u n t i n g t h e o r y ,p a t ) 的构架。 1 9 7 6年,j e n s e n a n d m e c k l i n g认为企业作为一种法律上虚构的组织,其实质是“一组 契约的联结”( a n e x u s o f c o n t r a c t s ) ,参与人可能包括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员 工、政府税收部门、消费者、供应商、社会公众、群众团体等利益相关人。这些拥有不同要 素的所有者为了获得各自的要素报酬,通过明示的或默示的契约( 法律、合同、承诺、文化、 习惯等) 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一个利益混合体。契约的签订、履行、变更等都需要成本,这些成 本叫做契约成本。在所有的企业契约关系中,最难解决的代理契约关系。代理时由于信息不 对称,会导致两种现象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 时会计信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在签约之前,会计数据可能减少委托人产生逆向选择的可能; 在契约的签订和履行阶段,会计数据参与各种契约的订立并监督契约的执行,从而减少代理 人“偷懒”的可能性。w a t t s 和 z i m m e r m a n ( 1 9 8 6 ,p l 9 6 ) 认为会计数据在制定契约( 债务契约、 管理人员报酬方案、公司章程及细则等) 及条款的实施中起到了各种限制作用,常常包括对各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研究 11 方行为的各种限制,而这些限制是以某些会计数据为条件的,因此产生了计算和报告这些数 据的需要。在契约观下会计盈余质量应表现为:企业的收益确定过程对会计准则、企业章程 以及经适当层级管理机构批准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遵循度。 2 . 1 . 2 收益质量范围界定 在不同的收益功用理论下,会计收益质量内涵可归纳如表一: 收益功用理论收益质量内涵 经济收益观 会计收益与真实收益的匹配程度。 信息观 e r c ,即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的相关系数的高低。 计量观 p0b v0,即市值账面净值比率的高低。 契约观 收益的确定过程对会计准则、企业章程以及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遵循度。 笔者认为质量是从客户的观点出发加强到产品上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收益质量是 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 收益信息的真实程度和合规程度等相关的信息要求的满足程度。 笔者认为收益质量是指收益的内在综合品质,基本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报告收益 与公司实际经营成果的匹配程度, 即真实性;二是收益的有用性, 也可以叫相关性。当然这些 品质必须是符合规章制度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而且还要及时传递并报送到相关信息使用者 手中。只是上市公司的报表要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所以我们有理由合理地、判别地相 信它的合规程度;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报送都有相关的规定,我们也可以合理保证收 益信息的及时性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收益的真实性 和有用性这两大方面。 2 . 2 收益质量的基本特征 收益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广义的, 包括了会计质 量、盈余质量、财务报告质量、信息特征和披露质量等。收益质量属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 方面。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 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和及时性。新准则中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所以会计信息的最为重要的质量要求为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样成为收益信息 质量的最基本属性。考虑到投资者对收益信息的要求,具体地,收益质量应该满足以下五大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特征: 2 . 2 . 1 真实性 收益的真实性包含两个层次:收益的确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并遵循会 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是收益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否则企业所报告的收益是虚假收益,不但 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相反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收益尽量与经济学 的收益即真实收益接近。一般而言,收益的真实性越高,收益的质量越高。 2 . 2 . 2 现金保障性 会计收益的确认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之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 入和账面费用配比的结果,体现为应计现金净流入的概念和可能财富的增加,并不直接等同 于实际现金净流入与真实财富增加,只有当应计现金净流入成为实际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收 益的真正实现。如果会计收益不能转化为足够的实际现金净流入,高的会计收益蕴含较大的 风险,不仅不能提升企业价值,相反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降低。所以现金保障性越高,收益 质量越高。 2 . 2 . 3 持续性 目前企业收益的报告采用“全面收益观”,会计收益既包含经常项目带来的收益也包含 非经常项目带来的收益,然而不同的收益构成项目对预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同的意义和 价值。r a m a k k r i s h n a n 上市 公司收益质量综合评估模型及研究, 苟开红, 2 0 0 5 ;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盖地、吴中华 , 2 0 0 7 ) 3 . 1 . 2 现有收益质量评价体系不足 首先,从国内目前的文献上来看,收益及其质量的量化分析的角度主要从两个方面,一 方面分析收益的构成,如用主营业务利润比重指标进行衡量。另一方面,用应计制和现金制 下有关收益指标的差异来进行量化分析,包括应计制下的获利能力指标( 如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 和现金制下的收现能力指标( 如销售现金比率、 股东权益现金回报率、资产现金回报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等) 的分析对比,从而得出收益及 其质量水平的结论。 也有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的,但是综合评价模型中现有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都是 基于旧的收益理论构建的,依据全面收益理论进行指标选择的几乎没见。例如对利得和损失 的划分,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未实现的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的其他资本 公积的明细账户。实际分析的时候,纵向比较的话分析的数据需要经过调整的。 其次,应该考虑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和营业利润的区别,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由主营业 务的鲜明性决定,而应该考虑营业利润的鲜明性,即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分散风险,更有利于 p o t t e r , g . a n d j . r a y b u r n ( 1 9 9 3 ) ,t h e i m p a c t o f e a r n i n g s q u a l i t y o n d i s c r e t i o n a r y d i s c l o s u r e : t h e c a s e o f i n t e r i m r e p o r t i n g . e a r n i n g s q u a l i t y ( t h e c e n t e r f o r e c o n o m i c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n o r m a n ) . p l - 2 3 盖地、吴中华. 中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 0 0 7 . 1 0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收益的持续性。 再次,新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代替原来的收入费用观,我们不能只注意收益的数量,更 应该关注收益的质量,特别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对收益质量的影响。所以设计评价指标时 应该加上诸如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 最后,现有收益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多元分析的很少。而且收益质量的评价只局限于某一 两个方面,用一个或两个独立的指标来评定收益质量的高低,往往不能抓住收益质量的全面 内涵及特征,从而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应该从收益的应该具有会计信息的五个质量特征 出发,选择评价指标,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收益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3 . 2 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设想 3 . 2 . 1 单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指标选择及依据 本文从收益质量特征的五大特征考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1 至4 个指标组成了上市公司会计 收益质量单项评价指标体系。其中: a 、真实性指标的选择 公司操纵利润、粉饰业绩的常用手段有:利用应收账款虚增主营业务收人;利用主营业 务收人确认的时间差,提前确认本应属于以后年度的收人;这些都是通过虚增主营业务收入 来调控利润, 因此本文选取 “销售收现比率 (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 ” 指标。它主要反映企业每 1 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中, 有多少是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 b 、现金保障性指标的选择 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分析包括每股经营现金率、净利润现金比率、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这些指标都是反映收益指标的正指标。具体而言: 每股经营现金率主要反映平均每一元股本所获得的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隐 含了上市公司在维持期初现金流量情况下,有能力发给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金额。公司现金 流强劲,很大程度上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回款力度较大,产品竞争性强,公司信用度高,经营 发展前景有潜力,现金保障性强。计算公式: 每股经营现金率= 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 期末总股本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选择使得企业产生有利润不一定有现金的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视频监控智能化升级市场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中国裁断机行业市场细分与精准营销策略咨询报告
- 2025中国裁断机行业二手设备市场现状与交易模式报告
- 202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半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中国虚拟现实技术商业化应用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2025中国药妆市场法规环境与产品备案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能耗优化理论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互联标准数据治理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故障诊断实践报告
- 2026年医院古甄子丹模型馆共建合同
- 2024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任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油气田储层改造与压裂技术考核试卷
- 青年艺术家海外交流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工程技术》课程标准
- 餐饮行业营收及成本分析报表
- 静脉采血在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流程
- 外科手消毒操作培训课件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五单元:走近大国工匠(一)展示国家工程-了解工匠贡献【课件】
- 安全用电培训课件
- DB51T 2428-2017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 知不足而后进 望远山而力行-期中家长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