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ii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摘 要 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 度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落实这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 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伤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 和工伤保险功能的不断拓展而衍生出来的,并且在促进各国改善企业安全 卫生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 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重视工伤事故的预防工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工 伤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说是“重待遇、轻预防”的消极补 偿模式。 首先, 法律规定上缺乏工伤预防的具体内容, 安全生产法 和 工 伤保险条例均没有如何实现工伤预防功能的相应表述。其次,监督管理 上存在部门职能交叉,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工伤事 故预防的监督管理上存在职能交叉。第三,作为工伤预防中起到核心作用 的费率机制,我国并未充分利用,差别费率档次太少、差距太小,浮动费 率也不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本文在提出上述我国工伤事故预防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 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成功之处,如健全的法律法规、高效的管理 机构和灵活的经济调控手段等。通过对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措施的分析, 我们可以借鉴之处有:提高工伤保险立法等级,扩大工伤保险受保人范围,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iii 健全工伤预防的管理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率机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和安全技术研究。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在立法、安全生产和经 济措施三方面进行工伤预防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本文在工伤预防的 立法上建议提高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落实工伤预防的具体内容和明确工 伤预防的监督管理机构;在工伤预防与安全生产相结合方面,强调要开展 安全教育培训并建立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持机制;在实现预防职能的经济措 施上,归纳为合理提取工伤预防基金、有效使用工伤预防基金和建立科学 的费率机制三项内容。通过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把工伤事故预 防落到实处,减少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终 避免工伤事故给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工伤保险,事故预防,费率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iv study on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abstract work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union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and accident preven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which also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and the cardinal principle for carrying out this social insurance. social development、the improvement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expansion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function derive the prevention function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enterprise security situatio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 prevention of work injury which has caused governments concern and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of work injury has become the worlds work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reform trend. chinas existing work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is, focus on treatment, prevention belittle, the negative mode of compensation. first, the legal rule lacks the actual contents of injury prevention. production safety law and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v work injury insurance regulations have no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 of how to achieve work-related injuries prevention function. next, the management by supervision has the department function overlapping.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departments and safe production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ve bureau have the function overlapping o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accident prevention. third, china has not taken full advantages of the rate mechanism, which is playing a key role in accident prevention. differential rates have few differences, the gap is too small and float rates can not give full play to incentives. on the base of proposing the above problems of chinese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success of germany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in detail, such as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efficient management structure, flexible economic control measures, and so 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measures of germany prevention of work injury, we can learn from some of the following: enhancing the legislation grade,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expanding the scope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insured, formulat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rate mechanism, carrying ou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afety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research. to further improve chinese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preventions of work injury on legislation, safety and economy measures. on the legislation of work injury preven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enhance the legislative grade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to carry out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vi the actual content of work injury prevention and to clear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n the union of work injury prevention and production safety, it is emphasi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to establish the technical support mechanisms of production safety. on the economic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prevention function, it is summarized as extracting prevention fund reasonably using prevention fund effectively and formulat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rate mechanism. through improving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work injury insurance, we can reduce and control work injurys occurrence, eliminate the accident in the embryonic stage, and avoid the harm to the community,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key words: work injury insurance, prevention of work injury, rate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葛晓萍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葛晓萍 指导教师签名: 章晓懿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 1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伤事故不可避免。现代化大生产,新能源、新材料、 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都使劳动者的职业危险性大大增加,工伤事故也随之发生。据 国际劳工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发生类似事故 1.25 亿次,死亡 50 万人;每 100 个死者当中有 7 个死于工伤事故。欧盟每年有 8000 人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已累计 有 1000 万人成为工伤事故的受害者。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每年有 21 万人死于工伤事 故,已累计有 1.5 亿职工遭受职业伤害。 工伤保险制度在建立之初, 基于其分散企业事故风险和保障工伤职工及其家属生活 的基本特征, 工作重点一般放在向事故伤害对象提供保险救助, 办理医疗和抚恤赔偿上, 很少介入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随着社会进步和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工伤保险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这种被动的赔付,而应当把重点放在工 伤预防上,通过预防控制和减少工伤事故,这既可以减少经济赔偿,降低保险成本,也 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安全权益,从而实现工伤保险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一。 西方有句谚语说:一盎司的预防等于一磅的救治,即很小的预防投入可收到“几何 效应”的效果。对社会保险机构而言,工伤预防可以减少事故赔付,将更多的资金用于 工伤事故预防的宣传教育及安全培训等方面,使工伤保险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对 企业而言可以改善企业生产环境,降低企业的风险等级及所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率,从而 减轻企业的负担;对劳动者而言,避免了工伤和职业病的威胁,使劳动者能安心工作, 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对我们整个社会而言,工伤事故预防可以降低社会总成本,对 社会安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杨宜勇,吕学静.当代社会保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80.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2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说是“重待遇、轻预防”的消极补偿模式。从法 律层面看,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是以 2004 年 1 月 1 日生效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 为核心,该条例第一条把“促进工伤预防”作为立法宗旨之一,但在如何细化预防 措施、保障预防落实上没有具体规定,只在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 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 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显然这并未涉及工伤保险在事故预防上要做的具体工作, 可以说现行条例从总体上几乎将工伤保险和主动开展事故预防工作完全分离。从工 伤事故预防的监督管理看,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工伤保 险工作, 但国务院的职能机构设置中又明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综合管理全国安 全生产工作的部门,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难以为企业提供工伤事故预防的服务和指导, 因而也就导致了劳动保障行 政部门难以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从工伤事故预防的经济措施看,我国工 伤保险的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 在预防事故方面未能有效地发 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差别费率划分过粗,档次较少。同时费率差距过小,如日本最高达 14.9%,我国最高不超过 3%。目前的浮动费率机制中浮动范围和评价指标均未有科学的 模式,一般均为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根据本地的情况粗略规定,未能有效地发挥浮动费率 对事故预防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注重事故预防是现代工伤保险的主要特征。 工伤保险的发展近年来在全世界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在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 172 个国家相继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预防也越来越引起更多国家的重视。 在工伤预防方面, 各国主要在扩大参保人范围、 改革管理机构和完善费率机制三方面进行研究。 工伤保险参保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从工业领薪者到商业领薪者,再到非工商业领 薪者,直至非领薪者。该制度的变迁反映了工伤保险的发展趋势,即制度保障的对象由 危险职业劳动者、重体力劳动者到一般体力劳动者,进而是非体力劳动者,再至非劳动 者。这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小范围到普遍性的制度变迁,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可 以使更多的人的社会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3 在管理机构改革方面,倾向于学习德国模式,引入社会自治机构参与工伤保险的经 办,该模式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一方面,它能够调动参保人、雇主的参与积极性,并实 现双方利益的平衡;另一方面,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国家办理的低效率。工伤保险制 度比较成熟的德国,于 1984 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即工伤保险 法 ,规定由政府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筹组织工伤补偿事务、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德 国至今在不同行业建立了 36 个同业工伤事故保险协会。在同行业保险协会内部任命了 1250 名劳动监察员, 其职责大致相同于劳工部的安全监察员, 既负责伤亡事故的调查处 理和办理赔付,也负责所辖范围内企业安全生产日常性监督检查、提供安全生产政策、 技术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保险机构面向企业所做的工作,完全是以防范事故、服务企 业安全生产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也更易于被企业接受。而其独特的经济手段 和约束机制,又是一般的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工作所无法代替的。 在费率机制改革方面,有完全围绕风险大小、按照一体式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征缴 工伤保险费,不考虑企业规模,例如德国,该模式把企业事故、职业病的多少及其损失 同企业的缴费紧密联系起来,较彻底地运用了以责任控制风险的精神,能够较好地促使 各类企业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但是上述模式大一统的做法给德国 法律制度的履行带来了难度, 影响了制度效率。 而法国在大型企业中运用企业浮动费率, 在中小企业中运用行业浮动费率。该模式考虑了不同企业之间制度实施的不同难度,但 是“风险与责任统一”的精神只在大企业中较好的得到体现,在中小企业未能得到充分 反映,难以有效调动中小企业特别是风险等级比较高的中小企业预防风险的积极性,留 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 我国的工伤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建国后第一部关于工伤保险的法律是 1951 年 2 月 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说是“重待遇、轻预防” 的消极补偿模式。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于 2004 年 1 月 1 日实施,该条例进一步完 善了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推进了我国工伤保险的发展。但是对于工伤预防的规定,该 条例反而是 1996 年 10 月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倒退。我国学术界已经注意 到上述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事故预防方面的欠缺,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德国的工伤 保险事故预防机制,提出了以下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为工伤保险事故预防的实践提供了 一些理论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4 一、政府和社会应大力增加对职业伤害的预防性投入。郑秉文认为 ,几乎没有哪 一种职业活动可以免受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 维护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生命权和健康 权,首要的目标和努力是预防伤害的发生,其次才是伤害发生后的康复和赔偿。预防为 主是最有效、最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策略。国外有关专家曾对职业病预防进行研究, 得出了“7:4:1”的结论,假设企业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 7,那么 企业事先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和防尘防毒措施所需投资仅为 4,如果企业在初建时就将 防护措施与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建造等统筹安排,其投资仅为 1。另外,与劳动相关的健 康损失及其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损失的价值,可能达到世界各国 gnp(经济增量)的若干 个百分点。因此,仅从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学角度考察便可得知:预防性投资与事后补救 的花费相比,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在行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万成略认为 ,中介 组织和社会团体实质上是一个社团法人,但又具有公共管理部门的性质。它的权力职责 与义务由国家法律规定,其管理运作受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对企业而言,该社团法人 是一个半官方组织,但在资金运作上,却按章程实行管理,并不受政府领导,因此对政 府而言,该社团法人又是一个自治组织。可以借鉴德国模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社会 团体的作用,授他们以权限,给予政策扶持,使他们融合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将双方共 同关心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搞好。 三、理顺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监督管理体制。陈卓懿和喻天慧认为 ,在目前情况 下,应架构工伤保险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相结合的平台,按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体制 建立劳动保障部门和安监部门的协调配和机制, 包括事故双向通报, 定期交流工伤事故、 职业危害及处理情况,安全检查及处罚情况,联合分析评价工伤事故、职业危害形式并 确定工伤事故预防工作的方向和职业安全健康的监查重点、工伤保险费率标准等,采取 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做好工伤预防工作。 四、重视工伤事故预防的经济措施。罗云、李英芝、董江勇等认为 ,充分利用差 别费率的功能,增加我国的工伤保险费率档次,以增强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有 效实行浮动费率机制,通过浮动费率,企业的安全状况直接体现在缴费上,对企业积极 预防事故是一个直接的经济刺激。提取工伤保险基金直接用于预防,可以更为直接的支 郑秉文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25-127. 万成略.德国行业管理中工伤保险的作用及启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28(10):40-43. 陈卓懿,喻天慧.对工伤保险在工伤预防中作用的研究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3:46-47. 罗云,李英芝,董江勇.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探讨j.劳动保护,2006,4:18-19.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5 持工伤事故预防工作。提取的预防经费主要用于企业的工伤预防工作和宣传培训,这样 做才能降低费用支出,从根本上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工伤保险基金的 良性循环。 第三节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理论,包括工伤和工伤保险的概念,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内 容等,工伤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的联系及其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地位,工伤保险和事故 预防相结合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在阐明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工伤事故预防 在工伤保险中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同时为下文的分析做铺垫。通过叙述我国工伤 保险建立、发展和改革史,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伤保险和事故预防相结合存在的问题,主 要是在法律规定上缺乏工伤预防的具体内容、 在监督管理上存在部门职能交叉以及费率 机制不合理,上述三项即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又是下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同时从工伤 保险管理机制、法律机制、经济机制和技术机制四个方面对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 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德国在工伤预防上的有效措施,最终指出应从立法机制、安全 生产机制、经济机制三个方面来完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分别为立法机制方面提出要提 高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落实工伤预防的具体内容和明确工伤预防的监督管理机构;安 全生产机制方面在论证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的辨证关系的基础上, 从安全教育培训和安 全技术两个方面分析落实工伤事故预防需要做的内容; 经济机制包括合理提取工伤预防 基金、有效使用工伤预防基金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率机制,增加费率档次加大费率浮动 幅度是费率改革的内容, 合理提取并使用工伤预防基金有助于费率调控在工伤事故预防 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对比国内外实践及研究现状,对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不足之处 进行分析,在借鉴德国在工伤预防上的先进经验的同时,针对建立我国工伤事故预防机 制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立法机制、安全生产机制和经济机制三方面探索相 应的改革措施,最终实现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初步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6 研究方法: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使用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我国工 伤保险制度和事故预防机制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史,分析导致我国现行工伤保险事故预 防机制不完善的历史原因,从而提出工伤保险和事故预防相结合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即 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使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介绍德国在工伤事故预防上的有效 措施,对比我国在工伤事故预防上的不足之处,导出德国工伤事故预防机制给我们的若 干启示; 使用数据统计、 经济分析等研究方法, 提出事故预防专项费用提取的合理比例、 各行业差别费率的确定方法和能达到有效激励作用的费率浮动档次。 希望本文能够有助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保 持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7 第二章 工伤保险及工伤事故预防理论 第一节 工伤和工伤保险 一、工伤 “工伤”一词,源于英文 industrial injury,意为职业伤害,国外惯称“劳灾伤害” , 我国国内通称“工伤事故” 。工伤作为工业社会的副产品,其概念是随着经济和产业的 发展以及相应国家立法的完善而日臻明确和丰富起来的。 最初它仅指工业事故中工人所 遭受的人身伤害,后来将职业病纳入其中,并将工人上下班时的交通事故确定为工伤。 可以说工伤是安全生产的对立物。 1964 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在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公约 (第 121 号)中指出: “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为工伤事故。 ”德国工伤保险法规定,工伤是“劳 工受到工业伤害而负伤、致残、死亡” 。日本法规定,工伤是“由于与工业就业有关的 客观因素,或作业行动及其他业务等原因造成的因工负伤”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未 直接界定工伤的概念,依第一条之规定,工伤是“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 。 学者们对工伤概念的概括也是见仁见智。如英国学者史蒂芬琼斯(stephen jones)认 为,工伤是“由于工作事故造成的残废或在工作过程中或由于各自所引起的疾病” 。 我国台湾法学家王泽鉴认为,工伤是“劳工执行职务遭遇意外伤害(或罹患职业病) ” 。 内地学者杨立新认为: “工伤事故是指企业劳动者和个人雇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损害,以及罹患职业病的意外事故。 ” 由此可见,尽管各国立 法对工伤的界定略有差异,学者对工伤概念的概括见仁见智,但工伤的内涵特征至少包 括以下四点:一是工伤为人身伤害,即工伤导致劳动者的身体受伤、患病、残疾或死亡。 二是工伤为非本人故意造成的意外伤害。三是工伤与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是在 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伤害。四是工伤以受害劳动者与用人 内维尔哈里斯,等.社会保障法m.李西震,李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93.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 3 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75. 杨立新.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eb/ol.,2006-10-10.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8 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是工伤认定的前提。 工伤所带来的是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通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生产, 是可以弥补的,而人员伤亡所造成的后果,却是长时间无法消除的。如果解决不好,不 仅是对伤残人员这部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影响其他生产人员的生产积极性,甚至 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可见,工伤已成为各国的劳动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 重视。各国均在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和提供工伤补偿等方面不断加强立法,完善工 伤保险制度。 二、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 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 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这种补偿包括医疗、康复所需,也包括生 活保障所需。 工伤保险和其他所有的社会保险项目相同,都是针对特定的风险而设立,但工伤这 一劳动风险具有突发性, 且受伤人员往往正当青壮年, 多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提供者。 工伤不仅对受伤者本人造成损害,而且其背后都对一个和连带几个家庭形成灾难,对一 代及至几代人的生活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重大损失,是造成贫困人群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工伤保险历来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是劳动领域值得特别关注的社会和经济 问题。 1884 年 7 月 6 日,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伤保险法,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工 伤预防,通过采取一切有效手段预防工伤事故和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免受 伤害, 并强调工伤保险制度的重点是工伤预防, 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二是职业康复, 如果发生工伤事故,须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为受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使其身体康复, 并恢复其工作和社会活动,即包括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这三方面;三是现金 补偿,为受伤人员及抚养的家属提供现金补偿,以保障发生工伤事故后劳动者及其家人 的基本经济生活能力。德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西北欧各国纷纷效 仿,先后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颁布了相关法规。 国际劳工大会于 1921 年、1925 年、1964 年先后通过了农业工人赔偿公约 (第 12 号公约) 、 工人职业病伤害赔偿公约 (第 17 号公约)和工人职业病赔偿公约 (第 18 号公约)以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公约 (第 121 号公约) ,促进工伤保险制度在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9 全世界的推广和实施。 工伤保险最初的任务是为了分散企业的风险并保障工伤职工及其家属的利益, 因此 工伤保险从本质上是对工伤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伤保险的功能主要是补偿,兼带了工伤 康复的内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伤保险的职能在不断地扩展,功能也在不断地 完善。现代意义上的工伤保险制度除了物质补偿、伤残治疗之外,还含有通过预防减少 事故的发生、通过康复工作使受伤职工尽快恢复劳动能力的内容,工伤保险制度已成为 事故预防、伤残治疗、职业康复和工伤补偿的有机结合体。 实施工伤保险,首先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工伤及工伤保险的含义,规定工伤及职业 病的范围、工伤保险的范围及其所涵盖的人群,同时应将下述内容详细化。一是工伤保 险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明确工伤保险的行政管理机关、监察机构、仲裁机构的设置,以 及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权限划分等。二是工伤事故预防,分为工伤预防的资金来源、 经济和技术措施等。三是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和费率的确定,明确基金统筹的地域和人 员范围、管理费用的确定、费率种类等。四是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的给付,确定工伤认 定和鉴定的标准、 因工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等级标准, 明确工伤待遇的给付项目、 计算方法以及调整方法等。五是受伤者的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包括对受伤职工的生理 治疗和心理治疗, 使其能尽快重新进入职业社会, 从而保障受伤者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 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六是工伤行政管理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责任,明确当前二 者不履行相关法律义务时,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及劳动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从 20 世纪初开始,各国学者不断提出工伤事故致因理论,从简单的单因素理论到 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各种理论几乎都提出了一种模式,可以称之为工伤事 故(致因)模型。早在 1919 年格林伍德曾认为事故在产业人群中并非随机地分布,某些 工人比其他工人更易于发生事故,提出“有事故倾向的工人”的概念。1936 年海因里希 提出了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研究工人受伤害导致事故的五个顺序过程, 即工伤事故顺序 五因素。1953 年巴内尔又将上述理论发展为“事件链”,提出导致事故发生的诸因素是 一系列事件的链锁,一环连一环,是事故因果理论的基础。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都一 致认为, 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或故障 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人与物两系列轨迹交叉理论被用来说明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 接原因,即社会原因、管理原因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综观目前常用的事故模 型及其它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问题、环境等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10 是造成或激发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工伤事故是上述众多因素的多元函数,其表 达式是:a=f (人、物、环境、管理)= f ( m, m, m, m )这就是著名的 4m 因素。它对 工伤事故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工伤事故预防 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职业伤害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和职业病隐患, 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环境中 的安全和健康,它既包括国家制定的工伤预防法律法规、标准、规则、政策措施等内容, 也包括企业所采取的一切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措施。 最早涉及工伤预防的工伤保险立 法是 1912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实施的工人工伤补偿法,其主题为: “关于就业过程中伤亡 职工的工资问题及伤亡事故预防” ,开始利用部分工伤补偿基金从事工伤预防。 国际劳 工组织在 1929 年通过的工伤事故预防建议书中指出,事故预防与实现投资必须联系在 一起;于 1964 年通过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津贴公约 (第 121 号)规定: “每个成员国 必须制定工业安全与职业病预防条例。 ” 工伤预防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与工伤救治、职业康复和工伤补偿一起构成 工伤保险的四项基本功能。工伤保险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中每一个具体功能的实现,都在 其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之内促进社会稳定,并且这些基本功能实现的越多越具体、内容 越丰富,其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作用就越大。工伤保险基本功能的全面实现必然 为达到工伤保险的主要目的铺平道路。这些基本功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 工伤保险统一、协调的有机体。 古人云: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工伤保险的基本功能的实现遵循事物发展变化 的普遍规律,也存在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客观过 程。工伤保险的第一个层次是工伤补偿(expiation) ,第二个层次是工伤救治(cure) , 第三个层次是职业康复(healing) ,第四个层次是工伤预防(prevent) 。 可以说,工 伤保险基本功能的层次越高,其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分散风险的功能就得到进一步体 谭浩娟.论工伤预防的准公共品性质j.当代经理人,2006,9:227-228. 谭浩娟.工伤保险三大功能中预防地位的演进j.当代经理人,2005,4:153-155. 周华中.建立预防机制是工伤保险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j.现代职业安全,2004,6:15-17.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11 现和强化。如果工伤保险只停留在工伤补偿和救治的水平上,那么,工伤保险所要达到 的目的只能是片面的、低层次的和不成熟的,也就难以达到工伤保险的良性发展。工伤 保险只有体现和实现了工伤预防功能,才使工伤保险得以走向成熟。一方面,通过工伤 预防,减少事故发生,也就减少了工伤赔付,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率减低,激发了企业 加入工伤保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成功地工伤预防减少了社会整体资源的破坏,促进 了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第三,对职工而言,保障了工伤职工获 得赔付和康复的权利。从国际上看,工伤保险是德国社会保险体系中国民投诉最少和最 拥护的险种。 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工伤保险差别费率,首先要确定行业分类的依据,需要对风险评 价指标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以寻求恰当的指标和方法对工伤事故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 评价。要对工伤事故进行量化,就要用风险这一概念。一般认为,风险是指某一事件出 现的实际状况与预期状况有背离,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风险包含两方面的含 义:一是指风险意味着损失,或者是未实现预期目标;二是指这种损失出现与否是一种 不确定的随机现象,它可用概率表示出现的可能程度。“安全”与“风险”是一对对称 性很强的概念, 通常可以用风险的大小来说明安全的程度, 安全程度越高, 风险就越小, 反之风险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风险或不安全都是由事物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根据安全科学中人们对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破坏性事件,用 风险可以描述这种破坏性事件可能带来的后果。 安全评价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对 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 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及其严重 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系统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标准的一种科学方法。所谓对工伤 事故的行业风险评价,就是建立一个能反映工伤事故风险状况的综合指标,然后根据某 系统、某一时期的事故统计结果,对系统存在的对人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的方 法,利用有关评价方法来评定其危险等级。 目前,涉及工伤事故风险的行业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 1. r =sxf 式中: r事故风险率 s事故严重度 s=损失工作日数/事故人次 王显政主编.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研究及实践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2.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12 f事故频率 f=事故人次/作业时间 该方法认为事故风险率与事故频率及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 2. e=p*z*c 式中: e工伤事故评价综合指标 p工伤事故频率 计算式为 p= (日 )发生工伤事故伤亡总人数/ (月)平均职工总人数*1000 z工伤事故严重率, 计算公式: z=事故损失总工日数/职工实际生产工日数*1000 c全员劳动生产率标准系数或完成生产任务标准系数,计算公式:c=k*n k条件影响因素 n劳动生产率(或完成生产任务标准系数) 3. d=l*e*c 式中: d事故危险度 l事故发生可能性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该方法由美国的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的,被称为格雷厄姆一金尼法(作业条件危险 性评价法)。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 定量评价方法,用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 d 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 值越大,作业条 件的危险性也就越大。此方法由于采用专家打分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准确会受到 专家经验、判断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结合的必然性 纵观世界各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是随着社 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伤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工伤保险功能的不断拓展而衍生出来的,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完善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13 并且在促进各国改善企业安全卫生状况、 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从上文工伤保险的定义来看,工伤保险的本质并未包含工伤预防的内容与功能,其 本质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对工伤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伤保险可以说是因工伤而起,为工 伤而立。工伤保险制度在建立之初,基于分散企业事故风险和保障工伤职工及其家属生 活的基本特征,工作重点一般放在向事故伤害对象提供保险救助,办理医疗和抚恤赔付 上。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工伤职工及其亲属的及时、有效补偿,主要功能和作用体现在 补偿, 同时也包含了部分工伤康复的内容与职能, 而工伤预防并未纳入工伤保险的范畴。 随着工业社会演进和科技进步, 层出不穷的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导致越来越多的工 人的人身伤亡, 它对劳动者的生存权利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造成的威胁已成为十分严重 的社会问题。人类认识到,在职业劳动的环境中,遭受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对个人来讲是 偶然的,但是,从社会总体来讲只不过是发生率高低的问题。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客观 性、必然性决定了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规律性和可预防性。同时,认识工业社会带来工 伤事故的事实,不是消灭工业社会,而是如何尽最大努力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工 伤事故发生率;各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工伤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不应仅限于被动地补偿, 而应当积极地从源头即工伤预防着手,尽力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