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场强模型的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场强模型的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场强模型的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场强模型的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场强模型的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场强模型的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领航者,在经济、文化、 科技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圈内城市纷纷“接轨上海”,圈外城市积极“融 入长三角”基于此背景,本文设计辐射场强模型定量测度经济较发达的高能量 城市对经济欠发达的低能量城市产生的经济辐射能力,同时测度低能量城市吸 收高能量城市经济辐射的接受能力。该研究对低能量城市有效地接轨高能量城 市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论文以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为背景,运用场强模型分析了2 0 0 0 年长三角城市 “接轨上海”和2 0 0 5 年马鞍山“融入长三角”时的主客观条件。结果表明辐射 源城市对周边受力点城市的辐射场强随时间距离延伸不断衰减,以此确定了马 鞍山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选择辐射源城市的条件阈值,为马鞍山承接辐射源城市 转出的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 作者运用产业产值规模指标分析了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轨迹和趋势,为马鞍 山选择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经济,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文章建议马鞍山应承接长三角相关产业转移,做大支柱产业,做强传统产业, 培育高端产业,构建马鞍山主导产业链。并从加强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 拓展融资渠道、构建人才队伍、加快城市建设和服务业配套等方面探讨了马鞍 山未来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马鞍山;长三角经济圈;工业化;辐射场强;主导产业 s t u d y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f o rm a a n s h a n si n t e g r a t i n g i n t oy a n g t z ed e l t ab a s e do nf i e l dm o d e l a b s t r a e t r e c o g n i z e d 嬲t h ee c o n o m i cp i l o ti nc h i n a , y a n g t z ed e l t a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w i t h s h a n g h a ic e n t e r e d , h a s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o u re c o n o m y , c u l t u r e ,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1 1 尬c i t i e so u t s i d et h ec i r c l eh a v eb e e nt r y i n gt oi n t e g r a t ei n t oy a n g t z ed e l t ae c o n o m i c c i r c l e w e l l8 st h o s eb e l o n g e dt ot h ec i r c l ea r eb u s yi n t e g r a t i n gw i t hs h a n g h a i u n d e r 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 ,af i e l dm o d e li sd e s i g n e dt om c a s u l et h ee c o n o m i cr a d i a t i o ns t r e n g t ho fa h i g h - e n e r g ym e t r o p o l i sa sw e l la st h ea b i l i t yt h a tal o w - e n e r g yc i t ya b s o r b st h ee c o n o m i c r a d i a t i o n 弛s t u d yh a sac e r t a i np r a c t i c a lm e a n i n ga n d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f o rl o w - e n e r g y c i t yt oi n g r a t eh i g h - e n e r g ym e t r o p o l i s u s i n gt h ef i e l dm o d e l ,t h ep a p e rc o m p a r e st h es u b j e c t i v ea n do b j e c t i v ec o n d i t i o n st h a t m a a n s h a nw a si n t e g r a t i n gi n t oy a n g t z ed e l t ae c o n o m i cc i r e l ei n2 0 0 5w i t hc o n d i t i o n st h a t y a n g t z ed e l t ac i t i e sw e r ei n t e g r a t i n gw i t hs h a n g h a ii n2 0 0 0 1 1 坞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t h e e c o n o m i cr a d i a n tf l u xd e n s i t yd e c r e a s e sw i t hi n c r e a s i n go f t i m ea n dd i s t a n c e at h r e s h o l di s f o u n dt oh e i pm a a n s h a ns e l e c te c o n o m i cr a d i a t i o ns o u r c ec i t i e sa n dr e c e i v ei n d u s t r i e sb e i n g t r a n s f e r r e df t o my a n g t z ed e l t a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 1 1 尬a l l t h o ru s e st h ei n d e xo fi n d u s t r i a l p r o d u c t i o nv a l u et oa n a l y z ei n d u s t r i e s t r a n s f e r r i n gt r a c ea n dt r e n di ny a n g t z ed e l t a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 ,w h i c hh a si m p o r t a n t 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f o rm a a n s h a nt os e l e c t l e a d i n gi n d u s t r i e s ,t op r o m o t e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oa c c e l e r a t ei n t e g r a t i n gi n t oy a n g t z ed e l t a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坞g i v e nt h a tm a a n s h e ns h o l l l da c t i v e l ya b s o r bt h er a d i a t e dp r e p o n d e r a n ti n d u s t r i e s , e x p a n dt h ep i l l a ri n d u s t r i e s ,s 呦g t l l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i n d u s t r i e sa n df o s t e rt h eh i g h - t e c h i n d u s t r i e st of o r mal e a d i n gi n d u s t r i e sc h a i ni nm a a n s h a n t h ea u t h o ra l s os t u d i e st h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t op r o m o t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l e a d i n gi n d u s t r i e s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r e g i o nc o o p e r a t i o n , d e v e l o p i n gt r a n s f e r r e di n d u s t r i e s ,w i d e n i n gf i n a n c i n g c h a n n e l s ,b u i l d i n gu ph u m a nr e s o u l c e s ,f a s t e n i n gc i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s u p p l y i n gm o d e r n s e r v i c ea n ds oo n k e yw o r 凼:m a a n s h a nc i t y ,y a n g t z ed e l t a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r a d i a t i o n f i e l d ,l e a d i n gi n d u s t r i e s 插图清单 图1 12 0 0 5 年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1 图1 2 长三角未来三级都市圈空间布局3 图1 3 论文结构图4 图4 1 长三角经济圈1 6 市g d p 增长速度1 4 图4 2 长三角1 6 城市经济辐射场强和辐射力比较1 6 图4 3 马鞍山市与长三角十六城市工业化进程比较2 0 图4 4 江浙沪六产业工业总产值2 l 图4 5 上海六产业工业总产值2 l 图4 - 6 南京六产业工业总产值2 l 图4 7 苏州六产业工业总产值,2 1 图4 8 杭州六产业工业总产值2 l 图4 9 宁波六产业工业总产值2 l 图4 1 0 纺织产业产值规模2 3 图4 1 l 化工产业产值规模2 3 图4 1 2 医药产业产值规模:2 3 图4 1 3 钢铁产业产值规模2 3 图4 1 4 汽车产业产值规模2 3 图4 1 5 电子产业产值规模2 3 图4 1 6 马鞍山钢铁产业产值规模2 5 图5 1 马鞍山主导产业链2 9 图5 2 马鞍山市“十五”期间各类金融机构贷款情况3 5 图5 3 马鞍山市“十五”期间财政收支情况3 5 图5 - 4 马鞍山人才队伍建设3 6 图5 5 马鞍山城市化比较3 7 表格清单 表1 - 1 长三角经济圈发展历程2 表卜2 未来长三角扩容模式2 表3 一l 各种场强和力的类比分析9 表3 2 我国交通运输周转量与平均距离1 1 表3 3 人均g d p 与工业化进程对应关系1 2 表4 - 1 辐射源对受力点城市的经济辐射1 5 表4 2 按照辐射强度e 聚类辐射源城市对受力点城市的客观辐射能力1 7 表4 3 按照辐射力f 聚类受力点城市对辐射源城市经济辐射的主观接受能力1 8 表4 - 42 0 0 5 年马鞍山接受长三角1 6 市经济辐射的辐射阈分类1 9 表4 - 5 选择承接长三角工业化进程中拟转出产业2 1 表4 - 6 按工业总产值分析长三角产业变化趋势2 2 表4 7 以产值规模指标分析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2 3 表4 8 。十五”期间马鞍山市工业总产值和投资额2 5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 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盒目垦工丝太堂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修动托 签字日期:尹砗r 月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盒胆王些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金g l 王些太堂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翰北 签字日期少倔f 月芘)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钯 删 豸芦 傅奢 ; 0 名 期 签 日 师 字 导 签 致谢 当论文最后完稿之时,心头难免激动论文不仅是对硕士三年所学知识的 检验,更标志着一次人生历程的转折。难忘合肥工业大学美丽的校园,难忘管 理学院熟悉的教学楼,更难忘一起参加课题科研的老师和同学们。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傅为忠副教授,三年来,他对我学业上严格要求,督促 有嘉,生活上关怀备至。细致入微。让我这个离家别子来合肥的学生感受到了 家庭般的温暖。在参与课题科研过程中,老师身体力行,以高尚的品质和渊博 的学识教会我许多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潜移默化中更影响了我乐观积极的生 活态度;我在论文选题、写作到定稿的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傅老师不断的指导 和点拨今日论文完稿之际,谨向傅老师表示我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吴子稳和袁建明两位老师的淳淳教导和无私帮助,老师造诣深厚、治 学严谨,为人谦和,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术知识、科研知识和生活知识, 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感谢吴慈生、骆正清、郑长江、吕芹、顾东晓 老师在学业上和生活上给我的教诲和帮助。论文资料收集过程中,我得到了安 徽统计局邓德平处长的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我诚挚的感谢。 同窗三年,我与唐国跃、高品、焦誉、王小红、王敏、田黎、胡长深、骆 浩、井伟、岳一涛、孙正懋、王娆平等同学的交往中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他们对我的无私帮助和关心使我克服了许多困难,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在 此,真诚地感谢他们。另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和张驰、李志芹、刘垫楠、 陈方曼、张项磊,张薇、曹超群、尹旭、仇恒成、袁道平、张雪凌,王芳等师 弟师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同时感谢审阅我的论文和参加我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在百忙之 中帮助我完成硕士论文的最后一个过程,我荣幸之至l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爱人和孩子,长久以来他们不断鼓励我, 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总是一如继往地支持我。他们的竭力支持和帮助让 我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衷心谢谢所有亲戚朋友的无私帮助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l h i 作者:侯静怡 2 0 0 7 年5 月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本文来源于马鞍山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软课题规划项目马鞍山市大力推 进东向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的研究的一个子课题扩展研究。 1 9 8 2 年1 2 月2 2 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成立上海经济区和上海经济区规划 办公室,以长三角地区l o 个城市为核心,尝试解决城市联系和行政分割之间的 矛盾,形成了最早的“长三角经济圈”概念。1 9 8 5 年国务院再次将江浙两省的 其他5 市划归为长三角经济圈范围。2 0 0 3 年,又接纳浙江台州市为长三角会员, 形成今日的长三角经济圈概念“川。 狭义上,“长三角经济圈”包括上海市、江苏中南部的南京、扬州、泰州、 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 市和浙江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 兴、舟山、台州7 市,共1 6 个中央直辖与省辖城市,总面积1 0 0 2 万平方公里, 2 0 0 5 年年底户籍人口8 2 6 4 3 1 万人 广义上,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简称为“长三角地区”,是长三角经济 圈的外围区,安徽省东部及江西省邻近长江的部分城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扩展 区可以充分考虑江、浙、沪、皖各级行政区划及省级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 重要影响。 1 1 2 长三角经济圈发展历程 目前,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大中小 城市齐全、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 强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领航者。2 0 0 5 年有1 3 个城市入选福布斯排 行榜嘲( 如图1 - 1 所示)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 0 0 5 年福布斯资料绘制 1 长三角经济圈不断吸引着周边城市急切加入的目光圈内城市纷纷。接轨 上海”,圈外城市积极“融入长三角”如表1 - 1 ,早在1 9 8 3 就有长三角外围区 安徽、江西和福建三省主动“申请加入”上海经济区i s t2 0 0 4 年后更有江浙皖 1 1 个城市递交。入会申请”,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长三角经济圈 扩容是众望所归1 。 表卜1 长三角经济圈发展历程 时间事件长三角经济圈城市动态 国务院发出通知 ,成立上海经最早的。长三以上海为中心,包含苏、锡、常、 1 9 8 2 济区和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角”经济圈概念 通、杭,嘉、湖、甬、绍1 0 城市。 国务院划定以上海河口为起点、半长三角经济圈 1 9 8 5 增宁、镇、扬、泰、舟5 个城市 径3 0 0 公里内的沪苏浙1 5 座城市扩容为1 5 城市 国家计委发出通知,撤销长三角经济圈 1 9 9 7 年由长三角各城市协作部 1 9 8 8 门主任联席会议制度( 1 9 9 2 ) 升 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沉寂1 0 年之久 格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南京召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长三角经济圈 接纳非长三角传统城市台州市 2 0 0 3 第四次会议,浙江台州加入长三角突破地理概念,为正式成员,成为真正意义的长 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1 6 城市三角经济圈概念。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五次会点燃了周边地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金 2 0 0 4 议,规定协调会由。长江三角洲地区“融入长三华、衢州,马鞍山、合肥、芜湖、 区城市和其它地级以上城市组成”角”的热潮滁州、巢湖共1 1 个市递交申请。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长三角发展历程“1 总结。 1 1 3 马鞍山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意义 未来长三角如何扩容,学术界和理论界有“1 5 + x ”城市扩容和“3 + 2 ”省 际扩容两种模式,国家发改委牵头的长三角“十一五”规划和建设部 1 0 0 0 牛顿;条件稍弱的第 二城市为嘉、宁、甬、绍、常6 市。5 0 0 f 1 0 0 0 ;接受上海辐射能力属于 第三层次的城市包括通、台、扬、镇、泰、湖6 市,1 0 0 f 5 0 0 ;长三角城 市中由于自身质量小,距离辐射源时问距离远的舟山市接受辐射的能力最弱, 5 0 f 1 5 0 0 苏、嘉、锡、常宁 2l 0 0 0 e 1 5 0 0 杭、宁、绍 沪 3 5 0 0 e 1 0 0 0甬、通、扬、镇、湖苏、杭、锡 42 0 0 e 5 0 0 台、泰、舟镇,常、扬、甬 5 1 e 1 5 0 0s 马鞍山所 受辐射场强次大的城市为上海,大于当年甬、通、扬、镇、湖等城市受的辐射 1 7 场强范围5 0 0 e 2 0 0 0 。 2 0 0 5 年杭、锡、甬、通、绍、常,泰、嘉、扬、镇、湖1 1 个城市对马鞍 山产生的辐射场强相当于2 0 0 0 年上海对甬、通、扬、镇、湖5 市产生的辐射 场强,e 值范围为1 0 0 e 1 0 0 0苏、杭、锡 2 3 0 0 f 1 0 0 0嘉、宁、甬、绍、常宁 31 0 0 f 3 0 0 通、台、扬、镇、泰、湖沪、苏 44 0 f 1 0 0舟锡、杭,扬、常、镇、甬、通 51 4 2 k n 的辐射阈城市为马鞍山接受长三角经济辐射的辐射源城 市,分别为南京、上海、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常州、镇江和 宁波,如表4 - 4 。 1 8 表4 - 42 0 0 5 年马鞍山接受长三角1 6 市经济辐射的辐射阈分类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充分条件 序号 辐射强度( e 2 0 0 n h )辐射力( f y 4 2 k n ) 辐射阈分类 le 1 5 0 0f 3 0 0宁 21 0 0 0 e 1 5 0 02 0 0 f 3 0 0 沪 3 5 0 0 e 1 0 0 01 0 0 f 2 0 0 苏 43 0 0 e 5 0 06 0 ( f 1 0 0杭、锡 52 0 0 e 3 0 04 2 f 6 0镇、常、扬、甬 行文至此,可以按辐射阈分别取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宁波为各类辐 射源城市代表,研究长三角经济圈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转移和对马鞍山 的经济辐射。 4 4t 业化进程验证分析 4 4 12 0 0 0 年长三角各市工业化进程 首先以2 0 0 0 年长三角1 6 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和人均g d p ( 美元) 二维图定位各城市的工业化进程。可以看出,上海属长三角经济“龙头”,在 “九五”末年人均g d p 突破$ 4 0 0 0 。同期无锡和苏州人均g d p 突破$ 3 0 0 0 ,若按 照郭克莎1 9 8 2 年的标准衡量,2 0 0 0 年上海、苏州、无锡三市均处于工业化中 期,属第二梯度;杭、甬、宁、绍、常、镇、湖、嘉、台9 城市人均g d p $ 1 4 0 0 一$ 2 9 0 0 , 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产业特征表现为轻工业向基础工业转移,属第三梯度; 通、扬、泰、舟四市人均g d p $ 7 0 0 一$ 1 4 0 0 ,工业化进程属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产业特征表现为轻工业阶段( 见图4 - 3 ) 。 4 4 22 0 0 5 年长三角各市工业化进程 同理,将2 0 0 5 年马鞍山和长三角1 6 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和人均 g d p ( 美元) 并到上述二维图中,甩历史方法考察沪、苏、锡、杭、甬、宁等 1 6 市在“十五”期间的工业化进程。可以看出,“十五”期末,长三角1 6 城市 按工业化程度可分为四大阵营。 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 d p 双纬度工业化指标衡量,沪、苏、锡三市为第 一阵营。g d p 总量大,人均g d p 超过7 0 0 0 美元( 以2 0 0 5 年平均汇率折算) ,已 跨入发达经济初级阶段;杭、甬、宁为第二阵营,人均g d p 突破$ 5 0 0 0 ,处于 工业化高级阶段;第三阵营包括常、嘉、绍、镇、湖、舟六市,人均g d p 突破 $ 3 0 0 0 。属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第四阵营为台、扬、通、泰四市,人均 g d p $ 1 4 0 0 一$ 2 9 0 0 。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4 4 32 0 0 5 年马鞍山市工业化进程 将2 0 0 5 年马鞍山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和人均g d p ( 美元) 与长三角1 6 城市工业化相比较,可以发现2 0 0 5 年马鞍山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工业化中级发 1 9 展阶段,人均g d p 相当于2 0 0 5 年常、嘉、绍、镇、湖、舟六市,工业化进程 快于同期台、扬、通、泰四市 若将2 0 0 5 年马鞍山工业化进程与2 0 0 0 年长三角1 6 城市工业化相比较, 2 0 0 5 年马鞍山经济发展相当于2 0 0 0 年苏州和无锡的工业化进程,快于2 0 0 0 年杭、甬、宁、绍、常、镇、湖、嘉、台、通、扬、泰、舟共1 3 个城市的工 业化进程( 见图4 - 3 ) 。 从工业化进程看,马鞍山自身孕育的发展潜能相当于五年前长三角绝大多 数城市的水平,发展潜力巨大,市场机遇良好 马鞍山应吸取长三角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地方资 源、外商投资、名企崛起、人才聚集、机制灵活、开放机遇等,选择好主导产 业,大力发展经济,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6 0 0 0 5 0 0 0 o 人均6 甲( : 一l 上_ l i 一 iiiii iiiii 一l 上j 一一一j j iiiii 1 0 0 02 0 0 0 3 0 0 0 4 0 0 0 9 0 0 0 2 0 0 0 年长三角1 6 城市工业化进程 2 0 0 5 年长三角1 6 城市工业化进程2 0 0 5 年马鞍山市工业化进程 图”马鞍山市与长三角十六城市工业化进程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各城市历年统计数据计算绘制 4 4 4t 业化进程中产业转移趋势 长三角各城市工业化进程呈现梯度分工,2 0 0 5 年沪、苏、锡已是发达经济 初级阶段( 第5 时期) ,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放弃一些资本 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宁、杭、甬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 第4 时期) ,主要 发展资本密集和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本文根据主导产业 特点,重点选择长三角代表城市拟转出的产业进行分析,希望马鞍山通过城市 辐射的形式吸收一些重点产业( 如表4 - 5 ) 表4 - 5 选择承接长三角工业化进程中拟转出产业 划分标准按工业化阶段 分类5 发达经济初级4 工业化高级 长三 城市沪苏锡宁杭甬 角经 主导电子通信【t 。新材料新能源,生物 钢铁,冶金。汽车 济圈 产业医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航天激光家电,机械。化工 城市 转出钢铁。冶金,汽车,家电 服装。纺织。烟草 产业机械。化工,工艺品等皮革,饮料,食品 重点选择 电子通信,医药,汽车,化工 钢铁,纺织 产业 初选产业受到国内行业保护 现实竞争力强 依据中长期发展空间大和潜在竞争优势强中长期竞争潜力明显 4 5 。十五。期间长三角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4 5 1 长三角六大产业产值变化规律 “十五”期间,长三角城市六大产业工业总产值轨迹如图4 - 4 4 9 所示 芝辔 噼 0 1 年io 霹lo 僻io 睥 0 5 卑 踞4 q 江断沪太产业工业箍产假( 伍莉 。z 兰 i 年io 。年io 绋l 。3 年 州年l 。s 年 + 惦双 - 8 - - 化工 十医药 + 橱俄 + 车 一电子 + 坊织 + 化i 十e 祷 * 铜铣 - - 一汽车 + 电子 薛簇 o 。年l0 1 年l0 2 华l 年 驰年 0 5 年 田p 8 坑州六产业工业盆产值( 亿元 一,! 么 o o 年 0 1 年i0 2 年l0 3 年l0 4 50 5 年 苴4 5 上海穴产业工业总产位( 亿袖 j m:么 3 m z s o o 2 0 0 0 l 1 0 0 0 5 0 0 o o ;_ 年l0 1 年 o 磊i0 3 年i0 4 年i0 5 年 匿4 7 荔州六产业工业息产值( t i 元 + 坊奴 叫t 工 - - e - - 医药 十钢钱 + 汽车 一电子 + 妨识 - s - - 化工 - e - 医药 十钢钱 + 汽车 + 自子 ,? # 施 彭 o o 年l0 1 年l0 2 年 0 3 年i0 4 年l0 5 年 r 4 - - 9 宁皱 产业工业总产擅( 资料来源:根据长三角城市历年统计年鉴绘制。 前文按辐射阈取宁、沪、苏、杭、甬为马鞍山吸收辐射的城市代表,按工 业化进程初选纺织、化工、医药、汽车、钢铁和电子产业作为马鞍山承接产业 2 1 转移的产业代表“十五”期间,长三角城市六大产业工业总产值变化规律( 如 表4 - 6 所示) 。 表4 - 6 按工业总产值分析长三角产业变化趋势 纺织产业化工产业医药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 上海市缓慢增长稳定增长缓慢增长稳定增长增长减速加速增加 南京市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稳定增长加速增长 苏州市稳定增长稳定增长缓慢增长稳定增长稳定增长加速增长 杭州市加速增长稳定增长缓慢增长稳定增长加速增长加速增长 宁波市加速增长稳定增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稳定增长稳定增长 江浙沪稳定增长加速增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稳定增长加速增长 资辩来源t 根据图4 4 4 9 归纳汇总。 纺织产业是浙江的主导产业。以杭州、宁波纺织产业工业总产值的变化曲 线最为明显,同时也影响着整个长三角纺织业的稳定增长趋势化工产业在长 三角呈现总体稳步增长的趋势,南京的化工产业增长迅速,带动整个长三角化 工产业加速增长。化工产业现有竞争力强,发展空间较大。钢铁、汽车产业在 整个长三角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在南京、上海表现最为明显。 所有城市的电子产业工业总产值均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远远高于其他产业 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总量。电子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 产值贡献率高等优势,成为长三角高端产业代表,在长三角城市中的支柱产业 地位持续上升,其加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必将对周边地区产生强有力的辐射和带 动作用。 医药产业在整个长三角城市均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产值规模较小,增长速 度缓慢,目前受国家政策保护较多,但从长远的发展看,医药行业潜在竞争力 强,属于长三角高端产业代表。 4 5 2 长三角六大产业梯度转移趋势 研究“十五”期间长三角城市的六大产业产业规模指标,即一个城市产业 产值占当年长三角所有城市产业产值的比重作为对长三角产业转移进行实证 分析( 如图4 1 0 4 一1 5 所示) y ,、 产值规模指标为:s 巧( ,) = 羔二x 1 0 0 ( 3 ) 巧( ,) 其中,瓯( r ) 为城市i 的产业j 在t 年的产值比重,l ( ,) 为江浙沪产业j 在 t 年的总产值,1 3 为江浙沪城市个数。 1 5 1 0 5 o:缮; 0 t 二:二= 滔。 年 0 1 年 0 2 年;0 3 年 0 4 年l0 5 年 隔4 - 1 0 纺织产业产值规境( 薯) 一- lf 年l0 1 年 0 2 年f0 3 年fo 年 0 5 年 凰 毪医药产业产值规模( 鼍, e o 5 0 4 0 3 0 1 0 o 一一 知案一一吨: 。,4 = = = o o 年l 触年 0 2 年l0 3 年| 0 4 年f0 5 年 图p 1 4 汽牵产业产值规模( 薯】 + 上 + 南寨 4 - - 苏州 + 杭州 , - k - - - 宁泣 合计 + 上5 0 + 南窜4 0 要罨3 0 翱 :蒜柚 + 苏卅3 0 + 枕摊2 0 * 一中涟 伯 + 含谁o 熏i - 一:j 一 i = = = = = : - 。一 o 睥l0 1 年io 挥【o 海io 佯l0 5 年 匿4 _ l l 化工产业产值规模( 薯 :扫落 , _ 一 0 0 年l0 1 年 0 2 年l 年i0 4 年l0 5 年 图4 - 1 5 电子产业产值规横( 鼍) 资料来源 根据图4 4 4 9 中数据和公式( 3 ) 计算绘制。 表4 - 7 以产值规模指标分析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 - - 4 1 - - 上 - - e - - 南京 - - - e - - 苏i i + 杭j i i 卜宁馥 - 台计t 一上 - 南京 - - - e - - 苏州 + 杭州 * 宁馥 一备 卜 + 上 - - e - - 南京 - - e - - 苏州 - - * r - - 抗卅 - - v , - - 宁菠 - - x ( - - 台谁 纺织产业 化工产业医药产业钢铁产业 汽车产业电子产业 上海市 加速转出 持续转出转移回调加速转出 开始转出转移趋缓 南京市缓慢转出承接回落开始转出缓慢转出稳定发展缓慢转出 苏州市 承接趋缓 缓慢转出 开始转出开始转出承接转移承接趋缓 杭州市承接回落缓慢转出开始转出缓慢转出承接转移缓慢转出 宁波市承接转移稳定发展开始转出 缓慢转出 稳定发展 缓慢转出 总趋势 明显 明显 很明显很明显明显不明显 资料来源l 根据图4 1 0 4 一1 5 归纳汇总。 由表4 7 可以看出,长三角整体产业呈现明显向外转移的趋势,如钢铁、 医药等产业转移趋势很明显;纺织、化工、汽车产业呈明显梯度外移的迹象; 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仍然是长三角各城市的主导产业,转移迹象不明显。 。十五”期间,上海对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强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上海六 大产业均处于向外转移的趋势“十五”前期,苏州作为接受辐射能力最强的 城市,大量承接上海转移出来的纺织、化工、医药,钢铁、汽车和电子产业的 加工和制造,加快了苏州工业化进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十五”末期,苏 州完成了基本产业升级换代,逐渐将相关产业向外转移南京、杭州、宁波等 城市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同时也积极向外转移即将换代的劣势产业。 4 5 3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趋势 江浙沪。十一五”规划也各自偏重不同的产业调整计划,为长三角相关产 业转移提供了政策指导。 ( 1 ) 上海上海正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现 代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了由产业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升级,从整体上提升 了上海制造业的产业能级、产业体量、辐射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其对 国民经济的先导作用从总体上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与城市生态相协调 的新型产业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八大 产业群,构筑上海工业的新型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的 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八大产业群、建设六大 世界级的制造中心h ” ( 2 ) 江苏。江苏的制造业显示了合理的布局。通过发展沿江电子信息产 业带、重化工产业带和新材料产业带,以及垂直分工型纺织产业链、机械装备 产业链和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等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规模优势、品种、效 益优势明显的制造业高地 江苏六大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 9 9 。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增长快 于其他制造业行业的增长,不同制造业行业增长的速度差异性使得它们占制造 业的比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比重下降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但是 目前仍然是带动江苏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力量“”。 ( 3 ) 浙江。在浙江,为使区域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特色优势进一步凸 现,各城市确立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分工。发挥区位、科技、人才、和资金优势,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高科技产业,形 成关联度大、专业化高、竞争力强的纺织化纤产业链。浙江省制造业的总产值 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 3 娟。中亮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增长快于其他行业的增长, 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中比重较多的行业不仅有电子信息制造业,纺织 服装等制品也有着明显的增长h ” 4 6 马鞍山现有产业与长三角梯度转移产业相关性分析 。十五”期间马鞍山市钢铁、汽车、能源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规模大, 增长速度快。固定资产投资多。“十一五”期间。长三角部分制造业正在积极 寻找向外转移的途径和城市。马鞍山占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对长三角经济圈的 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的经济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探讨马鞍山。十五”期间能源、钢铁、汽车、化学、纺织、医药、电子等 产业的产值和投资额变化( 如表4 - 8 ) 。以期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同时,合 理选择自身的主导产业,制定稳健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经济,为加速融入长 三角作好准备。 表4 - 8 “十五”期间马鞍山市七行业工业总产值和投资额( 万元) 行业2 0 0 1 年2 0 0 2 年2 0 0 3 年2 0 0 4 年2 0 0 5 年2 0 0 1 年2 0 0 2 年2 0 0 3 年2 0 0 4 年2 0 0 5 年 工业总产值现价( 现价)投资额 制造业 1 3 4 9 6 7 91 5 9 8 0 9 52 2 9 8 5 3 93 7 6 2 4 6 5 4 8 0 4 0 2 66 7 5 41 2 6 7 13 6 7 2 79 8 0 2 99 5 0 4 8 4 纺织产业 3 9 5 5 73 5 3 8 24 4 5 2 04 7 2 6 84 3 6 8 51 4 6 01 4 3 75 8 05 4 3 51 3 1 3 2 化学行业 2 5 9 3 02 9 7 0 34 8 7 2 66 2 1 9 28 0 1 2 000oo1 0 1 5 5 医药产业 2 9 4 0 3 6 1 2 3 8 4 8 3 5 5 47 9 5 02 0 1 91 0 1 4 4 o7 1 2 0 1 2 3 1 3 钢铁产业 1 0 3 9 7 2 71 1 5 6 1 6 81 7 0 4 6 7 82 9 3 5 6 8 93 6 9 8 1 8 4 1 8 5 0? o o6 2 54 4 1 07 3 汽车产业 5 3 1 3 81 2 4 5 2 81 7 2 6 9 61 5 9 4 6 2 2 0 5 0 5 5oo2 7 5 01 0 8 3 76 3 8 4 9 4 电子产业|。 ooo1 9 0 02 8 3 5 0 能源行业 1 0 6 8 0 31 3 6 3 4 11 6 2 6 0 22 0 9 5 5 44 0 3 6 2 3o3 9 03 1 0 23 4 3 44 2 1 5 全市合计 1 5 5 4 3 8 71 8 4 0 5 2 62 5 6 8 2 3 04 0 8 6 2 1 55 3 7 6 5 3 91 5 5 1 61 6 3 9 81 7 8 4 75 1 2 7 2 1 8 4 4 4 3 资料来源:马鞍山市统计局 4 。6 。l 钢铁产业分析 钢铁产业的支柱地位源远流长,“以钢兴市”为马鞍山的特点马钢拥有 亚洲最大的火车车轮轮箍生产线,国际先进水平的大h 型钢、高速线材、冷热 轧薄板生产线。十五”期间马鞍山钢铁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平 均为6 7 3 。占制造业的比重平均为8 8 9 ( 见图4 - 1 6 ) 。 图4 一1 6 马鞍山钢铁产业产值规模 资料来源;根据表4 - 8 计算绘制 ( 1 ) 马钢集团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2 0 0 4 年马钢( 集团) 公司入选中国 5 0 0 强钢铁企业,按销售额比较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宝钢、江苏沙钢和南 京钢铁集团公司,销售额达1 6 4 亿元。2 0 0 5 年马钢总公司达销售额3 3 4 亿元, 预计2 0 0 7 年底,销售额将超过5 0 0 亿元。投资2 5 0 亿新建的马钢新区将于2 0 0 7 年投产后,钢的生产能力将增加8 0 ,达到1 8 0 0 万吨。 ( 2 ) 钢铁产业链形成。企业集群发展。马鞍山拥有6 0 0 余家钢铁企业的 产业群体正在壮大,并形成一条“铁矿石采选一一生铁生产一一钢冶炼钢 材、钢铁制品制造、深加工技术科研咨询服务”不断延伸的钢铁 产业链 ( 3 ) 产业链企业栉比鳞次。如铁矿石采选企业有马钢南山矿业、濮塘选 矿厂、黄梅山矿厂等;粗钢生产企业有马钢股份、长江钢铁及马鞍山市鑫龙铸 钢;钢材及钢铁制品企业有马钢股份、长江钢铁、马钢合力、马钢比亚西钢筋、 马钢钢构和马钢和菱、华科实业、玉龙金属、友邦钢构、环宇金属制品有限公 司等: ( 4 ) 教、科、研组织协同发展以安徽工业大学、中冶集团马鞍山钢铁 设计院、中钢集团马鞍山阔叶研究院、金属制品行业协会等为主体的各类教育、 科研、咨询、中介机构等,不仅为马鞍山钢铁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马鞍 山钢铁产业链延伸,为马鞍山钢铁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6 2 汽车产业分析 马鞍山日益彰显专用汽车龙头地位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星 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华菱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是整车专业制造厂家,同 时开发生产重型汽车底盘、发动机、汽车电机、重型汽车车桥和变速箱等配套 零部件星马专用汽车产销量居全国第一,星马散装水泥专用车被列入国家重 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华菱重卡车被列为中国自主创新品牌6 0 家行业最 具成长力的企业。而以特种工程车为特色的马鞍山汽车产业却拥有近6 0 家各 类生产企业。其中零部件生产企业由正棱压缩机和瑞慈传动公司、嘉华汽车零 部件公司、马钢吉顺智能停车设备等企业专业提供。机械制造则有万马机床、 天力机械、统力回转支承等企业 汽车产业特色配套服务马鞍山已建成集汽车会展、汽车装璜、维修和品 牌专卖等为一体的海外汽车城;建成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装璜、信息和 美容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企业中大汽贸、黄埔科技汽车维修服务中心 等。 4 6 3 纺织产业分析 马鞍山纺织产业在近年来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逐步从弱到强,从小 到大,拥有缝制、水洗、印花、绣花等全配套的产业链。马鞍山市从事纺织服 装制造业加工业的企业有2 0 0 余家,9 0 以上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欧洲、东 南亚等。 马鞍山市服装产业在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创汇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 献,包括天平纺织服装有限公司、马鞍山市海狮巾被( 集团) 有限公司、当涂 县棉纺厂、志成纺织服装有限责任公司、金姿纺织装饰用品公司、马鞍山薛津 制衣公司、华德制衣、华德纺织品公司、红利来制衣有限公司、永兴服装有限 公司、天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大同服装公司和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