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凸现。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代创业企业家经过 30 年 的企业经营管理,生命体正进入自然的衰退期。他们正在面临如何选择接班人并且使企 业顺利过渡的问题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为了揭开家族企业百年老店传承的神秘面 纱,本课题以我国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 这些问题的深入探析和研究,试图找寻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我国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 中有所理论依据。在此过程中,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家族企业家选择接班人的影响因 素,并总结出了本课题的第二个创新点我国家族企业三阶段传承模型图。 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家族企业 进行概念界定,并确定家族企业的研究范围,然后详细分析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出现的 主要问题,找寻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深入透彻分析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旗帜 鲜明地提出我国家族企业应该抛弃“子承父业”的传统传承方式,有见解的提出“拍卖 企业”的观点,或者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家族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 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是社会组织的常态形式,存在优点和缺点,虽然无法断定优缺点 之比重,但家族企业将存在于人类长河始末。在传承过程中家族企业家的传承意愿和家 族企业接班人是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关键。 文章最后提出家族企业三阶段传承模型图,图文并貌、简单明了,蕴含了笔者在企 业工作的切身体会与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理论总结。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传承问题 传承模型 abstract i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highlights the tradition of private family enterprises. the main reason i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over 30 year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life body is entering a natural period of recession. they are faced with how to choose his successor and a smooth transition question-family business heritage issu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ysterious veil of century-old family business succession, the topic choose china family busines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business smooth transmission,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se variables, research,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is process, the paper proposed the first innovation point that the impact factors of family entrepreneurs choose his successor, and summed up the issue of the second innovation point - the three stages of family business succession model diagram. this paper summarizes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succession of family business research, in th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amily enterprises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the scope of study of western family busin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family business succession process,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this paper, using standardized methodology, in-depth and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succession of family business problems, proposing a clear-cut family business in china should be discarded, inherited his fathers heritage of the traditional way, and propose opinion that the auction business point of view, or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managers to manage the family business idea. the article reckons this family business is that the normal 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unable to determin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eight, but the family business will exist in the course of human story. entrepreneurs will of the family inheritance and family business successor will be the key to family business success inheritance. this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mooth transmission on a comprehensive diagram of the family business, graphic and landscape, simple and clear, and contains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 working in the family enterprise and graduate stages of learning the theory of summing up. key words family business succession question inheritance mode 第 1 章 绪论 1 第 1 章 绪论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自此,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站住了脚根, 取得了一致认同, 得到了长足发展, 其意义深远。 这期间,民营企业功不可莫。2009 年全国两会期间,工商联副主席王文彪提出:民营经 济占经济总量的 50以上,实现就业率 70以上1。在政府提出的相关文件说辞中,民 营企业地位从有益补充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到重要的的组成部分。并且我国民营企 业在相关法规、法律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肯定。近年来,有人提出,中国经济的主体地位 具体内容应该重新评定。我国国有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1/3,其余都可看做民营经济, 谁是主体也是一目了然的。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 2005 年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报告中 提出,民营企业的经济地位应该提高到主体地位。 有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中 90以上是家族企业2。可见,家族企业在我国经济 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第一代创业企业家(能够存活至今) 已到了知天命的自然生命周期阶段,体力、脑力的衰竭是不可抗拒的事实。如何顺利传 承企业,摆到了历史面前,企业家们正在积极摸索实践,学者也在积极探索。企业家们 在传承过程中也是八仙过海。 本文试图从一个在家族企业工作过并再次进入学校学习理论的人的角度综合分析 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并试图找出传承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1.1 问题的提出 传承问题就是企业家把企业交给下一代进行经营管理并最终过渡企业所有权。 由于 上世纪委托代理理论的盛行,控制企业的权力被有别的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以权 力交割时按理论可分为三种情况:只下放经营权、只下放所有权和两种权力一起下放。 但实际上只有两种情况,学过管理学的人应该很清楚,只存在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之 所以这样,其原因也不言而喻。比较现实生活中两种权力传承,企业所有权在企业传承 过程中的独特性不可小觑。同时也可以看出,经营权和所有权所代表的权威在企业传承 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早期的国外家族企业传承过程研究中,coco模式 是人们研究 coco 模式是兰茨伯格在家族永续中关于家族企业所有权从一个人到一个人的传承模式即 controlcontrol 的缩写。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的一个方向。 此外,家族企业传承也绝非仅仅涉及两权之革,传承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传承人的 来源、传承人的选择标准、传承人的培养、传承时间和时机,如何树立传承人的威望、 新掌门人与企业新老旧臣及普通员工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 以及上任后如何带领企业 走出第一代创业企业家的旧有状态、打破企业原有的思维束缚,带领企业再创辉煌的问 题都是传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可以说这系列问题环环相扣、阶阶重要,每一步都是企 业成功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系列问题较之两权问题,较少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而且理论成果少,并且不具统一性,但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远比两权问题在实际传承过 程中更迫切、更重要。 国外知名企业杜邦公司已经有 200 年的历史,已有 14 位家族人员顺利交接, 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福特公司也经历百年沧桑,历经 6 代王朝的洗 礼,如今在经济危机下依然矗立2。但与此同时,与 ibm 分庭抗礼的王石电脑公司在第 一次传承过程中就烟飞灰灭,败走麦城。这些事例,留给学者、企业界人士的启示是什 么呢?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报告表明, 家族企业中约有 70未能传承到下 一代,传承到第 3 代的约有 12,能够传承到第四代以后的家族企业只有 3 2。 在我国,浙江方太、山西海鑫、浙江万向、广州红豆、珠州格兰仕等家族企业都顺 利完成了传承。我国自古就有盖棺定论之言,至于这些企业能否在“富二代”经营下, 再次平稳传承,才能给予成功传承的评定。分析这些企业传承特点,可以看出都是子承 父业,对于企业传承采取这种方式,科学性与否尚无定论。但对于民间艺术或其它技术 类,本文认为“子承父业”或“女承父业”应该是一种高效率、高成功率、科学的方式。 有数据统计,中国家族企业能够传承到第二代的只有 80,能够传承到第三代的只有 13 2。由此数据看来,家族企业在第二代经营下一般很难传承到第三代,那么第一代 到第二代的传承也就很难评定为成功传承,只能说是完成了传承这一动作。这与上段国 外家族企业 70未能传承到第二代似乎并不矛盾。中国有句古训:富不过三代。讲的就 是一个家族富裕后,一般到第三代往往生活水平就比较普通了。具有很深的哲学思想和 实践意义,这也应合了上面的中外统计数据。 企业新老交替并非易事,虽然 “子承父业”并非是一种理想的传承方式,但由于 我国 5000 年传统“家”文化影响,生存环境和遗产税等相关因素,目前企业家在传承 中还多会选择子女作为接班人,尤其是儿子(或其中之一) 。本文将根据我国家族企业 第 1 章 绪论 3 现状深入研究这种方式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试图找寻出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命门 所在,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那么,如何进行“子承父业”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咒语呢?这就是本文所要解决的 现实问题如何进行子承父业,如何改变富不过三代。记住我们只是尽可能的延长家 族企业的生命周期,尽可能的延长传承代数,而并不能够改变家族企业的命运。因为企 业管理理论知识告诉我们,企业和企业家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家族企业同样逃脱不了应 有的命运。家族企业的灭亡与诞生将是周而复始的,并且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也会随着 人类社会的变迁而出现新问题。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的背景 2009 年全国两会期间, 工商联副主席王文彪指出, 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占 到 50以上,民营经济实现我国居民就业率 70以上。相关数据显示,90以上的民 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见家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家族企业逐渐从 单一家庭作坊式、合伙制的组织形式过渡到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是企业 集团的组织形式,公司品质得到了提高。然而,第一代创业者经过 30 年的奋斗,大部 分已到了半百、花甲的生命阶段。如何使企业传承下去,摆在了他们面前。同时,也摆 在了有关家族企业研究者的面前。与此同时,我国家族企业是在中国 5000 年传统儒家 “家”文化熏陶下发展壮大的,这种文化底蕴是家族企业家各种思想的渊源。 1.2.2 研究的意义 研究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意义在于: 1具有理论意义 从古到今,国外到国内,家族概念一直贯穿人类社会。只要人类存在,这种血浓于 水的家庭或者家族亲情就不可能消失。 无论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何种阶段, 只要企业 (或 公司)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存在,家族企业就一定会存在。当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已 经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这是企业界、理论界都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可以指导家族 企业有条理的进行传承,可以借鉴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免传承失败或走弯路。 2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家庭或者家族的和谐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的安稳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中近 50由民营经济产生, 而家族企业又占据了民营经济的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绝大部分,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定。 3从世界范围来看,家族企业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象征 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本国国民也会为之骄傲,并受到别的国家人民的尊重。 1.3 研究的思路和本文结构 1.3.1 研究的思路 传承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企业能够持续生存发展的话) 。家 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将存在于人类社会长河相当一段时间。本文按传承过程中的时间 先后顺序进行研究,这样的思路有助于理论成果为我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提供借鉴。 1.3.2 本文的结构 本文主要按照家族企业传承过程的先后时间顺序组织文章内容, 以期待能够为我国 家族企业传承过程提供比较现实可行的传承方式,理论指导。 本文共分 5 个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课题, 并陈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第二章是我国家族企业相关问题理论综述,先对家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综述,并对 家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本文的界定,然后阐述国内外与本文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章分析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并对这些现状进行了阐述。 第四章分析我国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成功传承的主要问题, 并且概括了 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通过建立家族企业三阶段传承模型图, 以供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有理论指 导,帮助家族企业家完成企业成功传承的目的,并分析概括传承前的准备阶段、正式传 承阶段、传承后的评价及纠正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文章最后总结本文的结论,并指出本文的不足。 第 2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相关问题理论综述 5 第 2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相关问题理论综述 家族企业问题作为学术问题进行研究, 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 70 年代得到较 大发展,到 80 年代得到丰富与深入。尤其是近 20 年的研究与推广,家族企业得到社会 与学术界的认同。自此,传承问题也日益提到日程上,理论也日趋成熟,但未形成统一 的传承方式、方法或理论指导。 家族企业传承问题虽然扑朔迷离,但家族企业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相当时间, 直到企业(公司)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消失。但只要人类存在,以家庭或家族为中心的新 的社会组织形式将依就存在。从近现代史来看,家族企业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存在是再 普通不过的。从产生到灭亡,再到产生(产生灭亡产生) ,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这 里的灭亡再到产生,只是所有权不同,而我们研究的传承是企业所有权在同一家族中传 承) ,传承问题好似一层面纱,人类似乎也永远揭不开这层薄薄的迷雾,就像医学界研 究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致病体 hiv 一样,似乎找不出能够行之有效的解 决办法,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还是在积极努力进行探索。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家族企业的概念界定 国外方面,给家族企业概念作出界定比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包括盖尔西克、钱德勒等 人。盖尔西克认为:不论企业是以家庭还是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高层领导机构里,都不 能由此确定一企业是家族企业,能确定家族企业的是家庭拥有所有权3。同时,他给出 了家族企业的经典三环模型,认为家族成员和企业所有成员都可以在家族企业所有权、 家族和企业这三个环所组成的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如图 1: 图 1 盖尔西克家族企业三环模型图3 所有权 家族 企业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chandler,1997)认为: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 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层管理的 决策权,特别是有关财务决策、资源分配和高层人员的选择方面4。 两位学者虽然都注意到了所有权问题,但并没有给出所有权的具体比例,其后有学 者认为家族企业成员至少持有企业 60的股权才能称为家族企业(donckels & frohich, 1991)5。而 leachet al(1990)认为:企业 50以上的投票权掌握在一个家庭手中,和 /或单一家庭能有效地对企业施加控制和/或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大部分由家庭的成员构 成。 与此同时,handler(1989)认为:主要动作和继任决策受到在企业中担任管理岗位或 董事席位的家庭成员影响的企业6。并且 handler(1989)还讲到:给家族企业下定义,是 家族企业研究者面临的首要的和最直接的挑战6。事实上,情况也的确如此,社会学科 不同于自然学科,由于研究者研究的目的、视角和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同,往往在进行研 究前需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重新进行概念界定。正如 westhead & cowling (1998) 就不同家族企业的定义对研究的影响做了重要实证研究, 结果证明不同的家族企业定义 会导致抽样研究样本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研究结果也存在相当差异7。 国内方面,潘必胜(1998)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关系的家族拥有企业全 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8。 叶银华(1999)提出:以临界控制持股比率将个别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差异性与家族的 控制程度纳入家族控股集团 9。并把具有三种条件的企业认定为家族企业。 其中以储小平(2004)的结论最为具有代表性,他从企业资本的所有权的角度、经营 控制权角度、家族成员的参与程度、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角度、社会关系网络角度和文 化角度等六个视角来重新分析家族企业的定义10。 看来,对家族企业进行一个比较全面明确的界定,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换一种 思维方式,从家族企业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认识家族企业本身。对此,本文笔者概括了以 下特征: 1企业任命与决策是否 “拍脑门” 企业任命与决策反映的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大部分家族企业,无论是否 进入正常经营阶段,在决定高层人事任免时,都是企业所有者(企业家)感觉这个人“行 与不行” ,而不是通过常规的企业人力资源考核,或者进行必要的能力测试(即使是必 第 2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相关问题理论综述 7 要的能力测试,偶尔单次的测验也未必能得出结论) 。这表明企业所有权控制在个人手 里,而非董事会;在企业经营决策时,当经营管理人员果敢、认真提出反对意见时,企 业老板是否还是通过“拍脑门”来进行决议,并意味深长地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 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现实生活中,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唯“马首是瞻” ,顺应老板言词, 不轻易发表个人观点。 2家族成员是否在企业内部工作 家族创业阶段家族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尽显其能为企业避免了很多成本开支,这 种方式是最经济、最科学。再到企业发展起来,这时创业企业家对家族人员的感受主要 积于信任,认为他们是自己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会尽职尽责,不会泄漏企 业重要商业机密;也有时是家族成员个体能力太差,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由于 血缘、亲缘或其它关系而在家族企业内部进行工作。现实中,这种情况较多出现。所以, 企业中是否有家族内部人员也是一个显著特征, 尤其一个更为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企业经 营管理层或者高层是否存在家族内部人员。 这里还可以从企业经营管理层是父子档、夫妻档、兄弟档和家族档(堂兄弟姐妹或 者表兄弟姐妹)等形式进行评定。如果存在,完全有理由认为是家族企业。无论如何, 他们在处理公事时,也不可避免地兼顾家庭成员的情感。 3是否经过两代以上的传承 看企业在传承过程中是否采取家族成员进行继承(或接班) ,尤其是采用“子承父 业”这种模式,异或是兄弟之间进行企业经营权、所有权的交接。 所谓“家族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应该在本家族内传承两代以上,最 好是三代以上,才可以认定为是家族企业。这样的观点也有对“家族”这个词藻的刻意 追求,也有对企业是否是成功家族企业的客观要求,日常生活中常听说“世家”之类的 话语,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是祖孙三代从事一个行当。从这个角度看来,要求三代以上传 承也是成为“家族企业”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本文把家族企业概念概括为:家族企业是由一个或数个带有血缘关系的家 庭控制并占有企业 50以上股权,且拥有高层管理决策权和高层人员的选择权的企业。 基于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主要是父亲传给子女,本文把家族企业传承过程局现于父 传子形式,并未把兄弟合伙和堂兄弟联营包括进来,所以传承过程中涉及到兄弟合伙与 堂兄弟联营的问题较少。在本课题研究中,把具有一定规模的家族企业作为本课题的研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究范围。 2.1.2 准家族企业或泛家族企业的概念界定 在李善民、王陈佳关于家族企业的概念界定及其形态分类的文章中,把准家族 企业或泛家族企业定义为:企业内不仅包括家族成员,还包括熟人和干亲等泛家族成员 11。泛家族企业的控制权开始向家族以外的人授让。企业将泛家族人员引入企业的经营 管理层。这里,泛家族人员包括主要的朋友、同学、同事,战友等熟人圈子里的合适人 选。 然而,对于准家族或泛家族企业如何理解,也是存在问题的课题。我国企业咨询师 周坤在家族企业治理一书写到,国有企业相当一部分应该归属于泛家族企业。国有 企业每一代总经理或总裁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安排“自己人”进入企业。 “自己人”大部 分是熟人,例如:同学、战友、老乡等。这在企业内也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角度看, 家族企业的概念将又要扩大。国有企业的交接班工作似乎也是暗藏玄机,心照不宣,存 在潜规则。 本文比较同意李善民和王陈佳两位学者对准家族企业或泛家族企业的概念界定, 认 为:除家族内部人员,使同学、战友、干亲等一个狭窄圈子内熟悉的人进入家族企业内 部工作,并把企业经营控制权向其转移的家族企业。 2.1.3 华人家族企业的概念界定 这里的华人家族企业应该是国内称呼我国人民或者后裔在国外创业并进行经营的 企业,而非外国人称呼的中国人经营的“华人家族企业” ,国外人所谓的华人家族企业 是我国人民称呼的包括华人或后裔所经营的家族企业,这一点类似于汇率,首先要先定 位本币或外币再作对比。华人家族企业可谓是纯家族企业,他们在企业经营、传承过程 应该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家族经营,家族(家庭)内传承。企业是大部分华人生存立命的 地方,他们的传承方式是否科学,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例如,从自身生存考虑, 毫无疑问;从经济学、概率论看,子承父业未必是科学的,未必是成功的,其原因在后 面的章节会阐述。 2.2 国内外家族企业传承相关问题理论综述 2.2.1 国内外家族企业传承计划综述 从国外相关研究看,很多学者认为传承计划对家族企业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伊布 第 2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相关问题理论综述 9 拉希(i-brahin)等人对家族企业 quebecor 公司接班过程进行了研究,指出复杂的大规 模家族企业应该重视传承计划。 而缺乏传承计划很可能导致第一代家族企业家的关键管 理资源 (第一代家族企业家的关系网络和知识诀窍) 的丧失 (beckhard & dyer,1983) 12。 christense(1953)指出传承计划作为一个过程应该包括确定潜在继承人、制定标准、任命 继承人、 同继承人和其他管理人员交流任命决定等要素。 sharma, chu & chrisman (2000, 2003)在 lansberg(1998)总结的传承计划包含要素(阐明并分享创始人离任后企业的愿 景、选拔并培训创始人的接班人和未来的高管团队、设计权力传递的程序、制定财产计 划以明确家族财产和企业所有权在家族后辈成员间的分配、 配备应对管理机构以及教导 家族成员让他们明确未来多个角色的权利和责任13) 的成果基础上把创始人退休后的角 色包括进来14。 家族传承计划是一种意识,是为了家族企业家在传承过程中有所依据,不要依自己 的想法随意进行行动,是让企业家在传承过程中注意自己忽略的问题,并严格按照程序 进行传承。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认同传承计划的重要性和对家族企业影响,但就传承计划 的内涵和包含要素或维度,国外相关文献也没有进行统一。 从国内来看,对传承计划进行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一部分学者概括了传承计划的 重要性。例如,家族企业研究者王连娟(2006)讲到,继任计划对企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 要2,还指出包括 3 个作用。在我国,对传承计划研究比较深入的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窦军生博士和其导师贾生华先生。他们把传承计划的要素归结为继任人的选择和培训、 制定传承后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传承后的股权分配方案、明确创始人离任后的角色以 及同核心利益相关者交流传承决策等五个要素15。而且他们对个人意愿、家族承诺与家 族企业传承计划的实施做了实证研究,指出:家族创始人主导者对传承计划的制定与实 施存在显著影响;子女的意愿对传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等相关结论15。 从中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上,不难看出对于传承计划的内容虽然有些不同,但都 同时指出,传承计划对于家族企业传承的重要程度。我国家族企业应该深刻体会家族传 承计划对于家族企业传承的重要性,在传承过程中应该按照传承计划行进,不能朝令夕 改,今天想这样传承,明天想那样传承。 2.2.2 国内外家族企业接班人来源和影响因素综述 从国外来看,在对接班人的来源上,brain f.smith(1999)认为,家族企业的业绩、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家族成员在企业内部高层中管理者的数目、家族成员投票权、企业规模的大小和有影响 力的家族接班人是影响接班人来源的因素16。在接班人选择标准上,mcnam aia 和 faux 研究表明,接班人的综合管理经验、受教育度、接班者的年龄、个性、管理者类型等因 素对接班事件有影响。sharma 和 rao 对加拿大与印度家族企业继承人选择标准比较发 现,印度家族企业挑选继承人时更注重血缘与家族关系,而加拿大更注重技能、经验与 以往的经营绩效。 从国内来看,对接班人的标准方面,尹明善(2007)认为,应该从接班人的工作能 力、对家族的忠诚度、对家族的感情投入和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7。 在接班人来源问题上,王连娟(2006)认为家族成员是家族企业继承的重要来源之一2。 对我国家族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大多数家族企业主都选择把企业经营权交给自己的子 女。究其原因,本人认为是中国 5000 年的传统文化因素。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的社 会是一种以自己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外推的同心圆波纹所构成的“差序格局” 。 无论从国外接班人来源的原因, 还是国内接班人来源的原因来看, 都主要指向血缘, 可以看出血缘在这个问题上的决定性作用。 2.2.3 国内外家族企业传承模型综述 从家族企业传承模型上来看,国外比较经典的传承模型是著名学者 gersick(1999) 等人提出的家族企业三极发展模型,如图 2: 图 2 盖尔西克家族企业三极发展模型18 该模型深刻揭示了家族企业所有权传承过程中的各个的阶段, 并阐述了各个阶段家 庭结构的变化及企业规模的变化;同时,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所有权从一个人到一个人的 传承过程,也考虑了一个人所有权到多个人所有权的传承过程(就是兄弟姐妹共同传承 家族发展轴 企业发展轴 成熟期 扩张与规划期 创业期 进入 企业 一起 工作 权力 传递 创始人控股 年轻 家族 企业 兄弟姐妹合伙 堂兄弟姐妹联营 所有权发展轴 第 2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相关问题理论综述 11 老企业家的所有权) ,而且从兄弟姐妹又延伸到堂兄弟姐妹的所有权传承,这样的模型 更符合家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实际发展历程。使读者对家族企业所有权的传承 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并使读者认识到家庭、 企业及所有权结构都会处于变化之中。 本文认为不足之处:该模型虽然把企业和家庭的发展考虑进来,但在家族企业具体 如何选择接班人方面却认为接班人会是沿着一个人控制企业到兄弟姐妹共同控制企业, 然后再到堂兄弟姐妹合联,与实际生活有所偏差。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会是 co-co 模型 的传承。 在家族企业传承模型上具有影响力的还有一个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的,那就是 churchill 和 hatten 的父子生命周期四阶段角色调整模型图。handler(1990)提出了基于 生命周期的父子四阶段传承模型图,如图 3: )1(=aay x 2 =xy )1(=aay x 2 =xy 图 3 父子生命周期四阶段模型图19 churcill 和 hatten 把家族企业传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9,如下: 第一阶段:创始人管理企业阶段。主要是创业企业家自己经营管理企业的时期。 第二阶段:子女的培养和发展阶段。主要是从孩子出生到大学阶段的学习,包括子 女的各种社会实际工作。 第三阶段:父子合伙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子女进入公司参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创 业企业家从各方面继续培养孩子,并和孩子一起经营企业。 第四阶段:权力传承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创业企业家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阶段的传 承给子女,自己退出企业经营。 此模型把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父传子”模式刻画的很真切,企业家何时传承和接 班人何时接班以及企业家离开企业都刻画的很逼真。 给家族企业家父传子的模式很好的 借鉴作用。概括了父子单独,共同担当企业领导任务的家族企业发展传承过程。 不足之处在于此模型中没有考虑其它接班人,只考虑了“子承父业”模式,容易使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家族企业家在传承时只考虑家族内部人传承,而不去考虑职业经理人,同时传承的具体 内容没有反映出来。 在家族企业传承模型上,我国学者研究的成果比较少,大部分是基于对国外(尤其 是美国相关学者) 的研究成果进行引用。 我国学者窦军生和邬爱其做出了初探性的研究, 其模型如图 4: 图 4 家族企业传承模型图20 他们把传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20:第一阶段传承决策;第二阶段继承人的培养;第 三阶段继承人的甄选;第四阶段“权杖”的最终交结。 此模型把家族企业传承过程的先后顺序、传承过程中的接班人选择和培养、传承的 具体内容以及企业家的淡出都描绘出来,使得家族企业家能够很好的把握传承过程。但 此图不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且传承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归纳出来。 传承过程影响因素传承过程影响因素 行业 企业 家族 个体 行业 企业 家族 个体 传承决策传承决策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基本规则基本规则 意愿沟通意愿沟通 继承人培养继承人培养 能力缺口能力缺口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外部经历外部经历 继承人甄选继承人甄选 明确标准明确标准 制定程序制定程序 评估能力评估能力 传承实施传承实施 前任淡出前任淡出 知识转移知识转移 资本传递资本传递 评估反馈(过程监控)评估反馈(过程监控) 第 3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 13 第 3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 从 1978 年我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民营企业占据企业总数的绝大多数, 而家族企业又占据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可见家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形式,从第一 代企业家(创业企业家)二十几岁立门户,进行艰苦创业算起,如今也已有半百之秋。 随着体力、脑力等自然组织的衰竭,企业家也不得不进行企业接班人的再次选择问题。 从我国家族企业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进行了传承,比如我们研究家族企业传承作为成 功案例的浙江方太厨具、山西海鑫集团、广东格兰仕等家族企业;也有一部分在进行传 承时失败了,例如,我们常作为家族企业传承反面案例的王安电脑。这些企业是家族企 业传承的先行者,他们的成功、失败经历给后面的企业都留下了宝贵经验。本文从我国 家族企业家传承时的年龄、家族企业接班人的选择倾向和家族企业权力传递(经营权和 所有权)的方式三个方面来对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进行分析。 3.1 我国家族企业家的传承年龄 通过大家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我国家族企业家的传承年纪来分析我国家族企业传 承,更应该具有客观性。表 1 是摘于相关资料,并做了相应改动,删去了继承人的现任 职务,增加了继承人的出生年份。 表 1 家族企业继承人出生年份和继承的年龄 资料来源于方亮: 内地富豪接班人概览:富豪欲设“败家子基金” ,载望东方周刊 ,2004 年 4 月,总第 533 期。其中第一个空缺处是引文没有找到相应资料,第二个空缺处是本文没有找到盼 盼集团继承人的出生年份。 公司名称 继承人 出生年份(年)继承时年龄(岁) 传化集团 徐冠巨 1961 43 天通集团 潘建清 1963 41 横店集团 徐永安 1965 39 格兰仕 梁昭贤 1965 39 方太集团 茅忠群 1969 35 步长集团 赵涛 1966 红豆集团 周海江 1966 38 万向集团 鲁伟鼎 1971 33 民生银行 刘畅 1980 24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表 1 家族企业继承人出生年份和继承的年龄(续) 由表 1 我们推算了家族企业家传承时的年龄,其中民生银行、宗申高速艇和盼盼集 团的继承人是股东和副总经理,属于培养阶段,并非企业总裁,因此所在公司排除在继 承公司之外。 表 2 是创业企业家传承年龄,根据表 1 继承人的年龄,传承人和继承人的出生年份 计算而来。例如传化集团徐传化和其子徐冠巨出生年份为 1935 年和 1961 年,相差 26 岁,跟据表 1 中传化集团继承人继承时的年龄,推算出传承人传承时的年龄。 表 2 创业家族企业家传承时的年龄表 公司名称 创业企业家出生年份(年)传承时年龄(岁) 传化集团 徐传化 1935 69 天通集团 潘广通 1935 69 横店集团 徐文荣 1935 69 格兰仁 梁庆德 1937 67 方太集团 茅理翔 1941 63 步长集团 赵步长 1942 红豆集团 周耀庭 1943 61 万向集团 鲁冠球 1945 59 民生银行 刘永好 1951 53 盼盼集团 韩召善 1951 宗申高速艇 左宗申 1953 60 广厦集团 楼忠福 1954 50 从表 2 可以看出,生于 1935 年的三位企业家传承时的年龄都在 69 岁;从 1937 年 到 1943 年出生的四位企业家传承时的年龄 60 岁以上, 67 岁以下, 而且随着企业家出生 的越晚,传承时的年龄越早的规律性发展;而到了 50 年代出生的企业家,在传承上更 表 2 中的空缺是由于表 1 有关资料没有查到所致。 公司名称 继承人出生年份(年)继承时年龄(岁) 盼盼集团 韩国贺 30 宗申高速艇 左颖 1982 21 广厦集团 楼明 1973 39 第 3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 15 是越来越早,楼忠福在 50 岁进行的传承。 3.2 我国家族企业接班人的选择倾向 分析接班人的选择倾向之前,先分析接班人的来源。本文认为接班人的来源集中在 家族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两种。 家族内部人员分为子女和堂兄弟姐妹等具有血缘关系的 人员;外部人员包括企业内部工作非家族人员和非家族企业人员。表 3 进行了说明。 表 3 家族企业接班人来源表 内部人员 外部人员 子女 企业内部工作非家族人员 堂兄弟姐妹非家族企业人员 我国家族企业在第一次进行企业传承时, 接班人的选择倾向上一般是先考虑自己的 子女,然后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人员,比如堂兄弟姐妹,然后才会考虑家族企业 外部人员。对此进行验证的是我国家族企业研究者杨龙志教授。 温州大学杨龙志教授在他的文章家庭企业代际传递的原则及其实证研究中做了 实证分析,他对温州和台州地区家族企业的随机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统计结果,如表 4: 表 4 家族企业中接班人的选择倾向21 从表 4 可以看出家族企业中接班人的选择倾向是:首先是自己的子女,其次是家族 首要接班人选第二接班人选第三接班人选 第四接班人选 统计频数 70 6 2 0 老板子女 百分比() 53.4 4.6 1.5 0 统计频数 24 44 8 20 家族成员 百分比() 18.3 33.6 6.1 3.1 统计频数 0 2 28 20 家族亲戚 百分比() 0 1.5 21.4 15.3 统计频数 14 16 16 26 职业经理人 百分比() 10.7 12.2 12.2 19.8 统计频数 23 68 77 81 不确定 百分比() 17.6 51.9 58.8 61.8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成员;再次是选择家族亲戚;最后才是传承外部职业经理人 2。这也正与费孝通先生的 “差序格局”理论相校验,印证了彼此的正确性。但随着传递代数的增加,家族人员被 选择传承的机率越来越小,而职业经理人被选择的机率却在不断上升,这也符合美国家 族企业发展的现状。由于美国经理人市场的完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还有遗产税率 问题,美国家族企业多倾向于职业经理人接班。 3.3 我国家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传承方式 自委托代理理论出现以后,经营权和所有权两种权力被区分开来。家族企业家一般 是先让子女在企业中担任一个比较关键的职位,来锻炼接班人的工作能力,这也是对接 班人的培养阶段。通过数年的经验积累,家族企业家会选择时机把企业的经营权进行传 承,也就是任命接班人担任总经理一职,然后父子共同经营企业,再通过数年的教导与 培养,创业企业家会委以接班人董事长的职位,自此,企业所有权进行了过渡。 对于外部人员,家族企业家一般是会进行“空降兵”式的传承,授任其家族企业经 营管理权,而企业所有权只把握在本人或家族成员手中。 第 4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7 第 4 章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将具体介绍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 基础上进行归纳,把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家族企业家的传承意愿、 家族企业接班人的选择问题和家族企业传承时机三个问题。 并对这三个问题的影响因素 进行归纳。 4.1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1.1 我国家族企业家的传承意愿 家族企业家传承意愿就是家族企业家愿意传承的程度。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 乐意;第二种,不情愿(被迫);第三种,拒绝。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很 多研究家族企业的学者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盖尔西克在其家族企业繁衍一 书中指出家族企业传承计划对于家族企业传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同时也有人认为接班 人是决定家族企业传承成败的关键。 本文认为家族企业传承意愿是决定家族企业成功传 承的首要因素。 老年人和棒子的作者李敖先生在文章中引用了王洪钧先生的一段话,让人产生 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对老人是否愿意交出权力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批评。 这段话这样描述: “首先,不必谈如何使青年人接上这一棒,倒是看看如何使老年人交出这一棒,站在一 个青年人的立场,我所关心的是: (1)从感觉上说,老年人肯不肯交出这一棒?(2) 从技巧上说,老年人会不会交出这一棒?(3)从棒本身说,老年人交出的这一棒是一 支什么棒?我担心的是,老年人不但不肯把棒交出来,反倒可能在青年人头上打一棒” 22。由这段话我们可以知晓:老人情不情愿交出这一棒是问题的关键。其意愿是决定交 棒子这件事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个人如果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其结果可以想象。家族企业在 传承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创业企业家是否愿意传承。我们常讲“好文章全凭开 头,大结局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