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小额信贷出现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小额信贷是缓解贫 困、促进就业的有效方式,因此在中国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尽管我国小额信贷的历史只有十 几年的时间,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尤其 2001-2006 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的推动下,农信 社小额信贷全面展开, “只贷不存”商业性小额信贷公司成立。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目的在 于分析我国小额信贷的市场情况,估算我国小额信贷的利率水平。 本文从小额信贷和可持续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入手,在分析国外成功的可持续小额信贷模 式及利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小额信贷市场的现状,以农户收入 s 为自变量,建立均衡模型, 对利率、竞争程度等因素分析,得出政府干预下的小额信贷低利率不利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市场合理竞争的结论;然后利用小额信贷利率理论模型,以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贵 州六枝 sscop 和江苏泗洪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对我国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水平进行估算;最 后从我国宏观层面和小额信贷机构微观层面提出完善我国可持续小额信贷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盈亏平衡,rosenberg 模型 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 ii abstract since the microfinance appeared in the 70s of 20th century, history of developing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roved that microfina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lieve poverty and promote employment. therefore it has caused the extensive concern of the whole world, and being popularized gradually. there is only more than a decade in history of chinas microfinance, but fast growing, especially from 2001 to 2006, under the pushing of the peoples bank and government, the rural microfinance projects are implemented by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on (rcc)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ommercial microfinance companies, which credit only, established.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sis chinas microfinance market conditions, estimate chinas microfinance interest rate level.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microfinance and sustainable microfinance, followed with the analysis of foreign successful sustainable microfinance models and interest rates. then we analyze the microfinance market in china, establish equilibrium models by farmers income s as variables, and analyze the interest rates, level of competition and other factors. we have a conclusion that low interest rates of microfinance und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re bad for their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 market competition either; then we select three cases: sichuan ardy, guizhou sscop, jiangsu siho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on, estimate a reasonable level of interest rates in chinas microfinance market by using microfinance interest rate models; finally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sustainable microfinance perfectly by aspects of macro environments and micro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keywords: microfinance,sustainability microfinance,rate,break-even,rosenberg formula 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 vi 图表清单 图 2.1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坐标图 10 图3.1孟加拉乡村银行组织结构 13 图 3.2 bri 的组织结构14 图 4.1 2006 年我国各类小额信贷机构占比 18 图 4.2 农户小额信贷运作流程图 20 图 4.3 小额信贷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 22 图 4.4 我国小额信贷市场一般均衡模型 23 图 4.5 我国小额信贷市场的扩展模型 25 表 2.1 小额信贷新旧模式的对比 7 表 2.2 实际利率计算模型 11 表 2.3 小额信贷机构的实际有效利率 12 表 3.1 阳光银行和拉美其它商业化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业绩比较 16 表 3.2 小额信贷主要模式比较 17 表 4.1 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制度安排 19 表 5.1 2007 年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小额信贷工作情况 31 表 5.2 2007 年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损益表 31 表 5.3 2007 年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资产负债表 31 表 5.4 六枝 sscop 小额信贷数据 31 表 5.5 2002-2005 年六枝特区 sscop 小额信贷基本情况31 表 5.6 2007 年基准利率变动表 32 表 5.7 估算的小额信贷合理利率汇总 34 表 6.1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高利贷的年利率(2006 年) 3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i 注释表 s 借款人的收入 i 每元贷款的净投资收入 u(s) 效用函数 贷款的拖欠率 d(s) 违约函数 t 每元贷款的资金成本 资金效用函数 l 平均贷款余额 资金违约倾向函数 ae 行政成本率 r* ngo 的贷款利率 ll 贷款损失率 r(s) 农信社的利率曲线 cf 资金成本率 h(s) 民间借贷利率曲线 k 预期利润率 r1 , r2 农信社小额信贷利率下限、上限ii 投资收入率 c 每元贷款除资金成本以外的成本rei、r/ei 盈亏平衡利率、可持续利率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 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2006 年 10 月 13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 2006 年年度诺贝尔 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纳斯(muhammad yunus)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 (grameen bank),以表彰他们“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并且联合国指定 2005 年为国际小额信贷年。小额信贷这一融资模式,由于被给予如此高的殊荣也越来越多的吸 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目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已经致力于小 额信贷的研究和实践中来。在进行艰苦地努力和有益地探索后,不断取得另人鼓舞的成绩,如: 孟加拉“乡村银行” (gb)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的农村信贷部、玻利维亚的“阳光银 行” (bancosol) 、泰国的农业和农村合作社银行(baac) 、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finca) 、 信贷联盟和众多的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一批组织和机构,成功地覆盖大量贫困客户。 1994 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 其目的是解决中国的贫困 人口问题,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1995 年成立的仪陇乡村发展协会是中国最早开始小额信贷扶 贫实践的机构之一,次年接受 undp 捐助资金 500 万元在当地开展小额信贷扶贫。20012004 年协会结合自身特点对小额信贷 gb 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仪陇县下属的 6 个乡设立分支机 构,在 17 个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从 2005 年起仪陇乡村发展协会开始盈利。2001 年,联合国 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启动可持续小额信贷扶贫项目,集中 4 个试点村,帮 助农村发展协会实现可持续性。2005 年 10 月,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五省(区) 决定各选择一个县(区)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7 年 5 月,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邮政 储蓄在河南、山东、陕西、北京等省、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试点工作。央行近日在最新 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拟开放“民间借贷”, 江苏省的兴化和丹阳在 2008 年 7 月同时获得批准成立 两家民营小额贷款公司。 根据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统计,目前世界上有上万家小额信贷机构,仅有 1% 是不依靠捐赠而独立运行的,在这 1%当中,仅有 63 个小额信贷机构有持续盈利的纪录,如: gb、bri-ud、bancosol 和拉美行动国际(accion international)等。因此,小额信贷可持续 发展问题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1.1.2 选题意义 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 2 我国有着广大的农村人口,小额信贷的出现为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提供一种新的模 式,这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服务三农”一直是中央的 政策,解决农村资金缺口,使农户能够获得贷款,提高农户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促进农村经济 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服务三农”的目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已经逐步实现市场化,但是作为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的 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仍在政府的管制之下。国内外的长期经验表明,人为的低利率存在着难以 克服的问题。低利率既不能对信贷资金的提供者产生有效激励,使大量农村资金外流;也不能 提高信贷资金使用者的积极性。所以,制定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既是可持续小额信贷的关键因 素,也是规范我国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市场的任务之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从诞生开始到现在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由“强调高覆 盖与高还贷” 、到“强调收入覆盖成本” 、再到“寻求商业渠道资金实现金融持续性”三个阶段, 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相应的系统、全面的小额信贷理论尚未形成,目前仍处在实践先行和不断 探索的阶段。 1.2.1 国外学者对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的研究 从孟加拉 gb 模式到印尼 bri 模式再到拉美模式的小额信贷正规化运动,发展的总体趋势 是逐步转向商业化,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加入到可持续小额信贷的研究中来。 mayada m.baydas, douglas h.graham & liza valzuela1(1997)的研究认为,正规金融机构开 展小额信贷业务具有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产权清晰、财务公开可以保持谨慎的经营管理; 大量的分支网络可以使服务到达大量分散的小额信贷客户;有充裕的资金来源提供多种金融产 品等。aghion & morduch2 (2000)从小额信贷机构提高还款率的机制设计的角度讨论小额信贷 的可持续性。helms & reille3 (2004)分析利率管制和小额信贷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发展的影 响,提出了如何促进小额信贷实行较低利率而有效率的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措施。dehejia4 (2005)基于对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大量数据的分析,指出其利率并非越高越好,小额信贷借款 者的信贷需求对利率是非常敏感的。 贷款需求对利率的弹性系数大约是-0.73 至-0.86。 fernando5 (2006)详细解释小额信贷的利率高于一般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是由于小额信贷业务本身的诸多特 点决定的,将二者的贷款利率水平简单相比较是不合适的。他利用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其他 一些开展小额信贷较多的国家的事例分析并指出强行人为的压低利率是不可取的,利率管制措 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会起到副作用,他提出政策制定者应如何帮助小额信贷机构提 高运作效率等办法来降低利息率的具体措施。 yaron6 (1992)根据盈亏平衡理论,在研究小额信贷盈亏平衡利率时提出补贴依赖指数(sdl),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其公式为:sdi = ( s + k - z) / rl。其中:s 表示全部隐含的补贴,k 表示公开的补贴,z 表示 机构的会计利润(报告利润),r 和 l 分别表示平均贷款利率和贷款总额。美国著名小额信贷研 究者 morduch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对小额信贷利率推算有了一定的改进和综合。 morduch7 (1997) 小额信贷机构收支相抵的盈亏平衡利率为: r=(c + t + - i) / (1s)。其中:s表示拖欠率是 利率、风险溢价和通货膨胀率的函数,c 表示每元贷款的成本,t 表示每元贷款所含的暗补贴, 表示贷款拖欠率,i 表示每元贷款的净投资收入。rosenberg8 (2002)在 morduch 研究的基础 上考虑预期利润率, 提出了另一个计算小额信贷机构盈亏平衡利率的公式: r=(ae+ll+cf+k-ii) / (1-ll) 。其中:所有指标都表示为相对于贷款总额的比例,ae 表示管理费用,ll 表示贷 款损失,cf 表示借人资金的成本,k 表示预期的利润率,ii 表示投资收入。 1.2.2 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的研究 国内学者从 1994 年小额信贷进入中国后开始相关研究,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才走过第 14 个年头,比起国际小额信贷的发展一方面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在政府的作用下又与国际上的 商业化趋势保持了一致。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分散,系统性不强,更多的是在借鉴外国的经验和 模式。 张改清,陈凯9 (2003)理论上,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的确定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利率的 补偿功能,即贷款利息必须弥补经营成本,并获得一定的收益。 (2)利率的过滤功能。适宜的 利率起着某种过滤和分流的功能。 (3)利率的投资回报功能。关于小额信贷的利率,国内相关 理论研究认为,影响小额信贷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经营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溢价、拖欠率、 贷款规模、通货膨胀率以及各种补贴和收入等。 杜晓山10 (2005)由于利率封顶政策的存在,中国的小额信贷无法遵循国际上小额信贷普遍 高于商业利率的原则,甚至由于带有扶贫补贴性质而大多低于国内商业银行利率水平。而向借 贷者发放贷款的利率应允许有较大的灵活性,这是小额信贷项目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 一。指出市场化的利率将有助于小额信贷的健康成长,利息的贴息性质可能导致严重的“寻租” 行为。张改清,陈凯11 (2002)肯定制定补偿成本的利率对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根 据影响小额信贷利率水平有诸多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商行基准利率,国家扶贫贴息贷款利率 和通货膨胀率,采用三种测算方法可作为确定小额信贷的利率的科学根据。 陈浪南,谢清河12 (2002);颜志杰13 (2006);周宇14 (2006);丁洲锋,孙习祥,聂鸣15 (2006) 认为,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执行低利率的信贷政策其副作用明显,表现为: (1)低利率会造成 资金流失和偏离目标群体。低利率往往使贷款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者手里,并加大人为识别贫 困农户的成本,且不能有效地杜绝寻租行为的产生。 (2)低利率不能对信贷资金的提供者产生 激励,即使采用商业信贷利率也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 (3)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作为理性人, 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 4 必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低利率难以弥补小额信贷所需成本,如果小额信贷的收入不能覆盖 成本,那么,它本身也就不能生存。在没有补贴的前提下,低利率使得小额信贷机构无法实现 可持续发展。 (4)低利率不可避免地出现信贷配给,不能获得信贷满足的低收入群体恰恰是小 额信贷最迫切的需求者,从而形成较大的供需缺口。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依据金融市场抑制、 市场均衡、盈亏平衡等理论、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借鉴国际上成功商业化小 额信贷机构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我国小额信贷的运作原理, 构建小额信贷市场的均衡理论模型, 通过案例估算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水平。文章共分为 6 个部分,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本章综述可持续小额信贷及利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可持续小额信贷及相关理论,本章论述小额信贷、可持续小额信贷的相关概念、可 持续小额信贷的产生、发展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 国外成功的商业化小额信贷模式及利率分析, 本章分析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模式和拉美地区的 bancosol 模式, 分析比较彼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四章 我国小额信贷运作原理分析与均衡理论模型构建, 本章主要分析我国小额信贷的运 作原理,运用市场均衡理论分析我国小额信贷的利率、收入和竞争关系等因素,指出目前我国 小额信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估算我国可持续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 本章根据小额信贷利率的理论方法, 结合我 国小额信贷的具体案例,对我国可持续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进行估算。 第六章 完善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的建议, 从宏观层面和小额信贷机构微观层面提出完善我 国可持续小额信贷的建议。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本文在汲取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国外成功的商业化小额信贷模式及利率,结合我国小 额信贷市场的具体情况,建立均衡模型,得出政府干预下的小额信贷低利率不利于其自身可持 续发展,也不利于市场合理竞争的结论。利用小额信贷利率理论模型,对我国小额信贷的具体 案例进行分析,估算我国可持续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 1.5 小结 本章首先综述可持续小额信贷及利率的选题背景、意义,总结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小额信贷 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文章的结构,共分成 6 个部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第二章 可持续小额信贷及相关理论 2.1 小额信贷和可持续小额信贷概念 2.1.1 小额信贷概念 来自世界扶贫协商小组 (cgap) 的定义是这样描述小额信贷的: “小额信贷 (microfinance) 是为穷人提供贷款、储蓄以及其他基本金融服务的。生活在贫困中的穷人和其他人一样需要多 样化的金融工具来经营他们的生意、积累财产、稳定消费以及规避风险。穷人需要的金融服务 包括:资本金贷款、消费信贷、储蓄、养老金、保险和结算服务。 ”此定义强调小额信贷 (microfinance)不同于小额贷款(micro-credit) ,而是涵盖存款、贷款、汇兑、保险、住房金 融和小额租赁的综合金融服务,这一概念在国际上比较流行且具有说服力。 国内学者对小额信贷提出的各类概念中,最流行且权威的说法来自杜晓山 16 (2000),小额 信贷(microfinance)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以贫困或中低收 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是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 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而这类为特定目标客户提 供特殊金融产品服务的项目或机构,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也构成它与一般政府或 捐助机构长期补贴的发展项目和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差异。即完整的小额信贷理论,应该包涵 两方面的特征:第一,小额信贷从本质上来说是以穷人或至少是中等偏下收入的人群为目标客 户的。第二,小额信贷是一项综合的金融服务体系,小额信贷机构是金融机构,即它必须保证 自身的商业化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国内学者认为,只有商业化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才能 被称作真正的小额信贷。 2.1.2 可持续小额信贷概念 可持续小额信贷即商业化小额信贷在近些年来得到各种权威小额信贷研究机构的重视。小 额信贷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为贫困人口服务就无从谈起。虽然为贫困人口服务和本身可持续 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 但为了对贫困人口和中低收入者、 微小企业提供持久的金融服务, 小额信贷必须长期生存。且商业化的小额信贷模式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各类机构致力于小额信 贷业务,在满足其自身的盈利性需求的同时又帮助穷人以及世界的弱势群体。因而,可持续小 额信贷是小额信贷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表示小额信贷的生存能力,即在不需要政府补贴和捐赠人捐赠的情况下小额信贷可 以独立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状况。在这个意义上,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管理的可持续 性、技术的可持续性和财务的可持续性,但国际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通常将财务可持续作 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 因为管理的可持续和技术的可持续是实现财务的可持续的影响因素。 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 6 dunford christopher & vicki denman17 (2000)在其专著中指出对可持续小额信贷的认识是一个 发展过程: “许多年前,我们认为能够覆盖所有运营成本就是小额信贷机构的一大突破。后来, 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以及需要从商业银行获得商业化的资金来源,我们定义财务可持续性需要 覆盖所有财务和运营成本,包括隐性的通货膨胀成本和拨付的坏账准备。所有这些意味着,财 务可持续要求在达到既定目标的情况下不需要不间断的资助支持。 ” 一般地, 可持续小额信贷的 发展有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小额信贷的利息和手续费收入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此时的 小额信贷还只是依靠赠与或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严重依赖补贴,小额信贷模式主要是扶贫型 小额信贷。第二阶段,小额信贷的收入能够覆盖运营成本,但不能够覆盖资金成本。此时,小 额信贷可持续初显雏形。第三阶段,小额信贷能够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获得的盈利足以覆盖 各种金融和非金融成本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此时的小额信贷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商业 化小额信贷模式得以建立。 2.2 可持续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发展 可持续小额信贷是小额信贷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本章在阐述小额信贷和可持续小 额信贷产生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可持续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 2.2.1 国外可持续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发展 2.2.1.1 国外小额信贷的产生概述 1462 年,意大利第一家官办的典当行开业,以应对社会上的高利贷。1515 年,罗马教皇授 权典当行的利率要覆盖运营成本。18 世纪 70 年代, “爱尔兰贷款基金系统”成立,向没有抵押 的贫困农户提供小额贷款。运营高峰时,每年给 20%的爱尔兰家庭提供贷款。19 世纪 80 年代, 德国建立了信贷合作社。从 1865 年起,合作社运动在欧洲和北美快速发展,最终发展到发展中 国家。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国有金融机构和农村合作社努力扩大农业信贷,金融机构获得低 息贷款,再以补贴利率贷给借贷户。政策银行由于低利率无法覆盖成本,损失了绝大多数的资 本金。20 世纪 70 年代初,小额信贷诞生,如:试验项目向贫困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开展微型生 产经营活动。 先驱者包括孟加拉乡村银行,拉美的行动国际和印度的自我就业妇女协会银行。 20 世纪 80 年代,全世界小额信贷项目在不断改进创新。例如,印尼 bri 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传统模 式,不断使农村信贷部成为能覆盖成本(通过合理利率) 、达到高还贷率的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 机构, 使它能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于大规模的客户群体。 杜晓山 18 (2006)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小 额贷款”开始被“小额信贷”所取代,其业务范围不只是贷款,还提供储蓄、保险和汇款结算 等服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2.2.1.2 国外可持续小额信贷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有上万家小额信贷机构,但据 cgap 的统计,在这上万家机构中仅有 1%是不依 靠捐赠而独立运行的, 而这 1%中仅有 63 个小额信贷机构 (如: 孟加拉乡村银行 (grameen bank) 、 印尼人民银行农村信贷部(bri-ud)和拉美行动国际(accion international)等)有持续盈 利的纪录。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了一个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小额信贷的确是可以盈利的,黄毅 19 (2005)这 63 家小额信贷机构的平均回报率(剔除通货膨 胀和津贴)为总资产的 2.5%。杜晓山 20 (2003)主流观点认为小额信贷成功的两个标准: (1)目 标客户的规模和覆盖深度 (贫困程度) ; (2) 机构财务的可持续性。 这种观点也被视为 “新模式” , 而它与过去的“旧模式(1950 年政府和国际援助机构开始信贷扶贫项目) ”的主要区别见表 2.1 表 2.1 小额信贷新旧模式的对比 旧模式 新模式 问题界定 认为要解决金融市场不完善的 问题 认为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 高的问题 金融市场的作用 通过便宜的资金帮助穷人 为生产者配置资源,因为他们需要 的金融服务受到限制或根本没有 用用户的看法 被视为受益者 被视为客户 瞄准方法 直接瞄准, 确定严格的可得到贷 款标准(供给驱动方式) 间接瞄准,通过适宜的金融服务满 足目标群体的需要 (需求驱动方式) 金融产品 提供贷款 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存款、贷款、 支付服务、保险等 机构持续性 基本忽视机构持续性 非常强调机构持续性 2.2.2 国内可持续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发展 2.2.2.1 我国小额信贷的产生概述 1993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 其目的是解决中国 的贫困人口问题,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据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全国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2260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38 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达到1351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达到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 总数的32.6%,占有合理需求并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近60%,受惠农民超过3亿(数据 来源: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 。 杜晓山、刘文璞21 (2001)到目前为止,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模 式 内 容 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 8 试点的初级阶段(1993年初1996年10月) 。在这一阶段,小额信贷主要依靠国际和国内公益组 织援助的非政府形式展开的。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 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人们重点探索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简 称gb)模式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运作,并注重项目运作的规范 化。如: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先后在河北易县、河南虞城县和南召县以及陕 西丹凤县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 ,1995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 技术交流中心在全国17个省的48个县(市)推行以扶贫等为目标的小额信贷项目。第二,项目 的扩展阶段(1996年10月2000年) 。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 极推动,并借助小额信贷这一金融工具来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与此同时,在实施第一大类型 的项目时也更注意与国际规范接轨。第三,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在中国人民银行 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阶段(2000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农村信 用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逐步介入和快速扩展小额信贷试验,并以可能成为主力军的身份出 现在小额信贷舞台。此外,2006年10月尤纳斯访问中国之后,曾在中国掀起一阵农村金融改革 的旋风。随后2006年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 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 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 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四川仪陇惠 民村镇银行、仪陇惠民贷款公司挂牌成立;10月24日,全国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 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试营业;12月15日,“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在四川南充开业,其经营范围主要是为南充市农村和城市地区微型和小型企业、农户 以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信用、担保和抵押等多种方式的小额贷款。12月13日,经银监会 批准,国内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市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业。 此外, 2007年5月,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邮政储蓄在河南、山东、陕西、北京等省、 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1月,仅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 余额已经达到12260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38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达到 1351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达到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占有合理需求并 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近60%,受惠农民超过3亿。 2.2.2.2 我国可持续小额信贷的发展 由于我国金融长期以来实行的利率封顶政策和严格的 “只贷不存” , 可持续小额信贷在我国 发展的比较缓慢。随着开展小额信贷的经验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内政府和小额信贷学 者对可持续小额信贷研究逐渐深入,中国的小额信贷工作出现了质的突破。2001 年,联合国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发计划署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启动了可持续小额信贷扶贫项目,集中 4 个试点村,帮 助农村发展协会实现可持续性,其中 3 个村在运作上实现了可持续性。2005 年 10 月,山西、 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五省(区)决定各选择一个县(区)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目前, 我国已在五省成立了七家小额贷款公司,并开始发放了一定数量的小额贷款。在运作机制上, 这些小额贷款公司有别于非政府组织 (ngo) 类机构, 是以商业投资资本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 其经营遵循商业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经营,明确规定“只贷不 存” ,在具体政策和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坚持商业可持续经营。截至 2007 年 1 月,山西平遥的晋 源泰和日升隆两家小额信贷公司已分别实现利润 114.3 万元和 164.9 万元。 迈出了小额信贷走商 业化道路的第一步。2008 年 5 月银监会在其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小 额贷款公司可从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融资,融入资金不超过自身资本净额的五成。2008 年 7 月, 在江苏兴化和丹阳获批成立的两家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其贷款利息最高可以是银行的四倍。 2.3 可持续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 2.3.1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1973 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ronald)和爱德华肖(edward s. shaw)分别出版一本有 影响的论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著作。一本是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另一本是爱 德华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两人同时提出一种开创性的观点:金融抑制是阻碍发展 中国家发展的主要原因。 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出于各种原因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阻碍金融体系发展,而金融 体系的不发展反过来又阻碍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呆滞又限制资金的积累,制约了金融的发展, 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如;政府管理的低效率导致信贷市场配给失灵, 引起低效率的投资,从而阻碍经济增长) 。爱德华肖认为,通过实施促进金融深化的金融自由 化政策,即取消对利率和汇率的人为压制,可以取得正储蓄效应、正投资效应、正就业效应、 正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减少因政府干预带来的效率损失和贪污腐化。 2.3.2 福利主义理论和制度主义理论 福利主义理论强调社会服务功能,认为应该把目标群体定位在贫困的人口上,帮助他们摆 脱绝对贫困,即以扶贫作为小额信贷的首要战略目标,其他目标都是围绕这一基本战略服务。 这类模式也追求为实现贫困户服务和机构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但首先强调为核心贫困阶层提 供贷款服务,更注重帮助穷人中的最贫困者、脆弱团体中最脆弱的群体,强调以妇女为主要目 标对象。它是在保持目标集团不偏离的前提下,追求机构的可持续性。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模 式的成本更高(以 gb 模式为代表) 。 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 10 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认为不应该把目标群体紧盯在最贫困的人群 上,而应放在那些处于正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边缘的群体上,利率可以定得较高,甚至可以高 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该理论主张加强各种机制建设, 而不依靠补贴来维持日常运行。 如: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的农村信贷部、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 (bancosol)等都是 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代表。 梁慧玲 22 (2007)应该说迄今为止各种小额信贷差异主要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如 强调小额信贷可持续性的制度主义同样也关心扩大贫困人口的存款和贷款;强调改善贫困人口 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福利主义小额信贷同时也注重机构的可持续性。从表 2.1 可以看出两者尽管 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是根本性的,都兼顾“覆盖率”和“可持续性”两个目标的实现(参 考图 2.1) 。 高盈利率 高盈利率 低覆盖率 高覆盖率 (bri) 低盈利率 低盈利率 低覆盖率 高覆盖率 (gb) 图 2.1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坐标图 2.3.3 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的相关理论 小额信贷的基本运作原理包括:信贷模式、目标群体、信贷运作(存款、贷款和利率)和 组织机构四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这是小额信贷能否可持续发展并真正 起到扶贫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2.3.3.1 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概念 合理的利率被经验证明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能补偿管理费用、资金 成本、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资金损失以及贷款损失和合理利润。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分为以下两 类: (1)名义利率是发放小额信贷时按合同文本向借款人收取的利率。 农户从小额信贷机构获得 贷款,机构按公布的利率标准向农户收取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即名义利率。 盈 利 率 贫困人口覆盖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2)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利率,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实际利率比 名义利率低。本文所指的小额信贷实际利率也称实际有效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与此有一 定差异。国际上大多数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都实行整贷零还的还款方式,还款周期不同,有每 周还款、每半月还款、每月还款、每季度还款等。还款周期越短、还款频次越多,名义利率和 实际利率的差距越大。目前,国内小额信贷的支付方式有两种: (1)首付全部利息的 50%,最 后一次还款时再付余下的 50%; (2)将应付利息平均分摊到每次还款。下面通过实例证明。 例:某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提供贷款的名义利率为 7%。设贷款 1000 元,可使用 12 个月。合同 要求从贷款第三个月开始每月还款,本金每月等额偿还、利息分 2 次支付,共还款 10 次。实际 利率计算模型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实际利率计算模型 还款次数 应付利息(元) 应还本金(元) 贷款余额(元) 0 35 0 1000 0 0 0 1000 1 0 100 900 2 0 100 800 3 0 100 700 4 0 100 600 5 0 100 500 6 0 100 400 7 0 100 300 8 0 100 200 9 0 100 100 10 35 100 0 实付总额(元) 70 6500 平均贷款余额(元) 541.67 实际利率(%) 12.92 (注:实际利率=实际支付的利息/平均贷款余额) 如表 2.1 所示,实际利率达到 12.92%,比名义利率高 5.92 个白分点,是名义利率的 1.85 倍。 目前,我国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主要分为三类: (1)以扶贫为导向的政府机构,如:扶贫办、残疾人联合会等。 (2)受国内或国外资金资助独立开展小额信贷的非政府机构,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科 院农发所、国际组织和海外 ngo 提供资金援助单独成立的小额信贷实施机构等。 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问题研究 12 (3)利用吸收的信贷资金开展小额信贷的正规商业性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 社等。刘锡良,洪正 23 (2005)不同小额信贷机构的实际利率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小额信贷机构的实际利率 机构类别 政府机构 非政府机构(ngo) 正规金融机构 利率水平 3.0% 15%20% 5.02%12.83% 如表 2.3 所示,政府机构的实际利率最低,它属于福利性质的小额信贷;非政府机构的实 际利率最高。本文主要讨论非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利率问题。 2.3.3.2 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的相关理论 (1)利率的补偿理论。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农村金融支持,在实现服务“服务三农”的同时, 还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在兼顾“覆盖率”和“可持续性”两个目标的基础 上,小额信贷利率的合理确定可以补偿小额信贷机构或项目的管理费用、资金成本、与通货膨 胀有关的资金损失以及贷款损失和合理利润。 (2)利率的过滤理论。 小额信贷从本质上来说是以穷人或至少是中等偏下收入的人群为目 标客户的。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可以将资金提供给真正需要贷款的农户,避免人为的低利率导 致的严重寻租行为,贷款大量被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关系客户或者富裕农民截流。 (3)利率的投资回报理论。 可持续小额信贷本身就具有盈利的目标, 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应 该维持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外投资的规模,利用可持续小额信贷利率优势实现自身 的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 2.4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小额信贷和可持续小额信贷的概念,国内外可持续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发展, 分析可持续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福利主义和制度主义理论、利率 的补偿理论、利率的过滤理论和利率的投资回报理论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第三章 国外成功的商业化小额信贷模式及利率分析 3.1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及利率分析 3.1.1 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发展简介 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由尤纳斯在孟加拉国创建和领导,从一个小规模的试验项 目发展成为一个银行机构。他于1976年开始尝试发放小额贷款给穷人,让他们有资金从事生产 劳动,改善穷困的生活境况。1983年经国会通过,孟加拉国政府特许尤努斯创建乡村银行,在 农村全面开展面向穷人的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尤纳斯24 (2006)在过去的近30年时间里, 乡村银行累计发放53亿美元的贷款,惠及400万穷人(96%为妇女) ,建立起遍及46620个村庄的 1277个分行,有12546个员工、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乡村银行网络。 孟加拉“乡村银行”属于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构。 (如图3.1所示) 图3.1 孟加拉乡村银行组织结构 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妇女,只提供贷款和强制储蓄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业务外包人员岗前安全培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机场地勤员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模拟驾驶试题及答案
- 高铁站建筑施工劳务合同(3篇)
- 高空施工作业承揽合同(3篇)
-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合同展期与售后服务协议
- 慈善活动危机公关处理与公益活动效果评估合同
- 民办学校教职工劳动权益保障与薪酬待遇调整合同范本
- 股东对企业研发项目专项借款协议
-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款支付协议范本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及答案
- 护理员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申请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身边安全隐患课件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
- GB/T 46025-2025家用轮椅床
- 2025全国教育大会
- 小学国画教学课件
- 多彩贵州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