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泉州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泉州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泉州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泉州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泉州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泉州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 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 考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 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 名 日 期: 签 名 日 期: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2 摘摘 要要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要全面对接省 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战略构想,必须大力发展物流 业。而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积极发 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将是泉州市现 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正如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安德鲁斯指出:“重要的不是怎 么做事,而是努力去做正确的事。” 泉州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一 步发展,战略是关键。针对泉州这一特定区域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 略研究,笔者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调研、实证分析与规范分 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综述了企业、物流企业战略管 理的理论,遵循战略管理研究的思路从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到 战略的实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研究并得出本人的观点: 1、对目前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泉州物 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2、对泉州物流企业所处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泉 州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很大,泉州物流企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与基本条件。 3、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战略决策 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对物流企业潜在的进入者以及已经在位的物流企业 提供参考,可以对解决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发挥借鉴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 物流企业; 战略; 泉州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3 abstract quanzhou,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ities in the economy area of the west shore of strait, should energetically develop its logistics in order to cater for the great strategic concept made by provincial cpc committee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ey want to construct economy area in the west shore of the strait.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hang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ousnes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hence, the modern logistics in quanzhou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and move towards the soci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reasonable scale of logistics. as a famous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professor kenneth r.andrews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how to do but making great effort to do the right thing.” strategic is the key point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party enterprises of logistics in quanzhou. contrapos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is special location -quanzhou, the author did research mainly by the combination of consulting data and spot research, demonstration analysis and criterion analysis.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theories of enterprise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 strategic management, following the metho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tudy-from environment analysis, strategy selection to strategy implement. the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4 author educes her own opinions by study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1、study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and then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will restrict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 2 、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the author found there is a large potential market demand for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have a good developmental opportunity and basic conditions. 3、bacing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author advances several suggestions on strategic programming and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the author hopes this paper will be able to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ose potential entrants and existent enterprises, and offer solutions for their developing problems. key words: logistics enterprise ; development strategy ; quanzhou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5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论文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本论文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物流被公认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提升其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已 成为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现代 物流规划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福建省也做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决策,并将其写入了“十五”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纲要,成为全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泉州作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在融入 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城市建设大局中,肩负重任。为使物流业的 发展适应泉州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目 标,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泉州早日成为全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但 是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泉州市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促成 该城市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枢纽的重要基础条件。 物流企业的大力发展是泉州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可现实情况却不容 乐观。由于历史原因,物流企业多数脱胎于运输、仓储企业,这类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且一般并不具备现代企业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我们知道一个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经营环境的,尤其是企业经营战略本身就是依据其经营 环境的变化而制定的,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 方向及采取的措施。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泉州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据此,笔者在毕业论文的研究选题上选择了泉州物流企业发展 战略问题,旨在为探讨物流企业在泉州新一轮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发展 的瓶颈又是什么,物流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以赢得未来有利的市场 地位;政府应如何支持、促进本地区物流企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 对泉州市物流企业潜在的进入者以及已经在位的物流企业能有所参考,可以对 解决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发挥借鉴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与难点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与难点 一、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本文将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物流企业发展与管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 析世界物流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充分调 研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在综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6 合考虑当前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并根据泉州经济发展要求及省、 市物流发展规划要求,指出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性;最后,在上述分析的 基础上,拟定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建议。 论文结构具体如下: 二、本论文研究的难点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反映和体现着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对于物流业刚刚起步的泉州来说,要发 展成为全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加大力度推进泉州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一步 发展已势在必行。泉州物流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在 研究过程中的难点主要有: (1)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证数据的收 集; (2)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及其影响主要因素的系统分析; (3)拟定与海 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泉州物流企业发展战略思路。 导 言 第三方物流与物 流企业理论概述 国内外物流企业发展 与管理实践比较分析 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 理论与实践综述 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现 状与问题 泉州物流企业发展环 境研究 泉州物流企业发展 战略研究 结 论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7 第二章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企业概述 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企业概述 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概述第三方物流概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 tpl或3pl),在国外常称之为契约物流、 物流联盟、外协物流或物流外部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美发达国家出 现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迄今为止, 国际上第三方物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例如,国外有些学者认为“第三方物流 类似于外包或契约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公司使用另一公司进行所有或部 分物流管理和产品分销”;“第三方物流就是外包所有或部分公司的物流功能, 相对于基本服务,契约物流服务提供复杂、多功能物流服务,以长期互益的关 系为特征的物流活动”。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定义为“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 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 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供需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可见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买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卖方物 流)而言的,是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全部或部分物 流服务的物流专业化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 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战略和物流系统 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等活动过程。 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特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 首先,第三方物流是基于物流信息的商品化而开展的一类特殊的服务活动。它 运用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借助于计算机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其次,第 三方物流通过各种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及其它声光电技术、实现识别、分析、存 取、跟踪等方面的自动化。再者,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组织特征表现为网络化的 物流系统。第四,第三方物流要依赖各种决策技术和优化技术、实现物流配送 及其管理活动的最优化,从而实现物流智能化管理。此外,第三方物流必须依 靠其特有的网络体系和支撑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批量、多品种”物流 配送。 第三方物流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深化之中。虽然至今研究者对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还有争议,但国内外物流 企业的蓬勃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第三方物流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强和增长率 高的特征,其必将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主流。 王之泰. 物流管理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8 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 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模式,而且第三方物 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相关关系。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 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 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第三方物 流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 1、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和核心能力理论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 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 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活 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物流。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企业负责,可降低物流 成本,完善物流服务。 2、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推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经济的大幅增长,必 然导致巨大的物质产品的流动,也就必然导致物流量的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 必然规律,也是物流业成长的必然规律。区域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 8%左右,物 质产品数量巨大、市场范围宽广,使物流的需求量猛增,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 了迫切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到了这个阶段,物流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 影响是深远的,如果物流业的发展滞后于其区域经济发展,则必然制约区域生 产的发展。所以,这时要继续发展生产,就必须要发展物流业。 3、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 断发展,企业必须面对采购、制造和分销全球化的现实和挑战,使得经济中连 接供需的物流活动日益庞大和复杂。提高物流效率、寻求专业化物流管理和服 务就成为企业适应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企 业一方面要提高其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保持灵活性和高效性,因此,国际 上许多企业采取了将企业资源和能力向核心业务和战略性资源方面集中,而在 非核心业务和非战略性、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方面则采取更高效率和专业化 的业务外包的发展模式。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 的竞争,供应链的发展对企业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有 效的顾客反应等更高的要求。在供应链竞争中,工商企业逐步发现单纯依靠自 己经营物流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谋求持续的、 更大的发展和利润空间,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 的物流作业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转交给专门的从事物流业务的物流 企业去承担,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满足 这种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由此产生。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9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借助现代信息技 术,使原来分散的各个物流环节能够相互连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在生 产者、消费者及物流服务企业之间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使生产企业、流通企 业和物流企业都能够按照市场的要求提供产品和服务;也正因为物流信息系统 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 合作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许多客户也才比较放心地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委 托给物流企业处理。因此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进第三方物流出现的重要因 素。在欧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技术。 第二节第二节 物流企业概述物流企业概述 一、物流企业概念及其特征 这种外部承担物流职能的、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被称为第三方物流 企业或物流企业。2005年5月1日起实施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对物流 企业作了新的定义,即“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物货快递)或仓储一种 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 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 行对立核算、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 。 标准规定了物流企业的三种类型,即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以及每种 类型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其中综合物流服务主要是为客户制定物流方案,提供 物流一体化全程服务,集中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与发展水平。 物流企业在货物的实际供应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 人或收货人,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物流企业本身不拥有 货物,而是为其外部客户的物流作业提供管理、控制和专业化服务。物流企业 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渐渐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 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 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和管理等。物流企业基本职能是以商品的买者和卖者 的双重身份交替出现在市场中,按照供求状况来完成物质的交换,解决社会生 产与消费之间在数量、质量、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实现生产和消费的供求结 合,保证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现代物流企业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反映快速化。只有物流企业做到“快 速化”,才能保证生产者的零库存,实现消费者的及时需求。(2)服务系列化。 现代物流企业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外延上 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定单处理、向下延伸至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 选择与规划、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3)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企业从系统的 角度统筹规划一个企业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0 体活动的最优化。(4)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企业广泛使用先进技术设备,作 业手段现代化、信息化。(5)组织网络化。为了保证对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 流支持,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发达的配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要保持系 统性、一致性,管理达到网络化。 二、物流企业作用 第三方物流能够得到蓬勃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物流企业通 过专业化经营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经营效率比客户自己经营要高,能够创造 新价值。从本质上讲,物流企业的利润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推广所产生的 新价值,来源于和客户一起在物流领域创造的新价值,而不是来自运费、仓储 费用等直接收入,不是以客户的成本性支出为代价。因此,物流企业的发展可 以实现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双赢目标,不仅如此,它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 不容忽视。 1、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的调查研究结果,物流企业可以为客户带来如下利 益:作业成本降低62%;服务水平改进26%;集中核心业务56%;雇员减少50%; 资本成本减少48%。具体表现在:(1)集中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客户企业 通过物流业务外包的方式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不断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增 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企业不能承担原料和库 存的无限增长,尤其是高价值的部件,需要及时送往需方,以保证库存的最小 量。物流企业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减少 库存,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3)节省投资,降低资本风险。 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企业,需求企业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在物流设施、设备、 物流作业队伍的工资、培训费用等软、硬件上的投资,把不变成本转换成可变 成本,避免资本沉淀,降低资本投资风险。(4)改善服务,树立品牌形象。物 流企业拥有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有利于供应链的快速、准确、有效的 运行。它们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可以大大缩短交货期,从而提高客户企 业的顾客服务水平;它们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 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客户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条件。 2、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 人力、物资、资金、时间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取得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 平等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 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通运输,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 起到缓解交通,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提升商业物流环境的作用,进而取得保护 环境、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等社会效益。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1 第三章第三章 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综述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综述 一、国外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战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 西方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代表作是美国彼得 f 德 鲁克的管理实践 ,该书在战术性决策和战略性决策之间作了区分,书中将战 略性的决策定义为“为企业目标及其实现方法所进行的所有的决策” 。 20 世纪 60 年代,经济自然增长,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比较简单,竞 争不激烈,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不重视企业发展的战略 性问题。但一些管理学专家已经开始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在 ci伯纳德 的经理职能一书出版后,a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和 h1安索夫的 企业战略也相继问世。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战略与 环境的关系,认为战略、环境、组织之间必须相互适应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是研究战略的设计制定过程,将战略内容区分为制定与实施两大部分,并提 出了 swot 分析法,认为战略应自上而下由高层领导构思设计推行;三是研究 战略的实施过程,把战略区分为公司级战略和经营级战略。 20 世纪 70 年代,企业经营环境剧烈动荡,对企业的长期目标的管理成为 重点,因此形成了战略管理的热潮。战略管理的概念也是 1972 年安索夫在商 业政策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该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1、安索夫 1979 年出版的战略管理 ,系统地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提出了外部环境、战略预算、战略行为等八大要素。 2、迈克波特的代表作竞争战略 。该书重点研究了公司所在行业的竞 争力量,即“五力分析模型” 。这些力量是: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行业内竞 争强度、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和顾客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五力”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与不同的因素关联,企业必须认真考虑这些因素。 3、麦尔斯和斯农的组织的战略、结构与过程 ,它以经验主义为基础更 加系统地对战略管理进行了研究,该书涉及了大量行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 提出了企业通用的战略如何产生及这些基本战略对协同战略的各个方面有何影 响。 4、奥利佛威廉姆森的市场与等级 。该书研究的是部门化结构(m 型 结构)对企业的影响,认为企业边界与外购和自我配套间的选择有关,同时受 相关市场与资产性质的影响。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管理理论异常活跃,涌现了“决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2 策学派” 、 “经验学派” 、 “社会学派” 、 “系统学派” 、 “经理角色学派”等诸多学 派。特别是 w大卫的z 理论 、l帕斯卡尔与 a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 艺术 、t彼德斯与 l小沃特曼的寻求优势 、t迪尔与 a肯尼迪的企 业文化等著作在 80 年代陆续问世,在美国管理界掀起了“管理软化”的热潮, 企业纷纷重视起企业文化、管理作风等软性因素的作用,而把战略、制度、组 织等硬性因素的重要性抛在一边。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对企业战略的冷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企业的规模日益壮大,管理层次越来越多,管理幅 度越来越大,使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变得非常重要,企业能否灵活 有效地综合利用内部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1993 年, 米歇尔 汉默尔 (micheael hammer) 和詹姆斯 钱皮 (jameschampy) 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的出版,立即轰动了美国乃至西方企业 界。书中提出了按照企业业务过程来重新设计其工作。企业再造工程的理论对 亚当斯密的“分工带来效率”的理论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并认为应该将工作 程序的工作、任务和知识进行整合。 加里哈默尔和 ck普拉哈拉德是现代战略管理领域影响颇深的两位 学者,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竞争大未来 ,定义了 90 年代的管理模式。哈 默尔 2000 年出版的领导变革 (leading the revolution)的巨著,引起了学 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该书阐述了企业如何才能够从互联网中大受裨益。 该书的核心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与高级经理人一样,企业中每一个普通员工 都有可能对企业的命运产生影响,应当由关心企业未来的人领导企业进行彻底 变革。 ”哈默尔是当今世界上战略和创新方面最具权威、最有说服力的演讲者。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战略管理核心思想是:一个企业要成功就要培养自己的核 心竞争力;要勇 于打破常规,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与破坏者;要有未来的眼光。 国外战略管理从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开始, 经历了 70 年代的环境适应理论、 80 年代的产业组织理论与通用战略理论研究,到 90 年代以后的资源基础理论 与核心能力学说的演变进程。现代战略管理学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基础学派: 战略规划学派、适应学习学派、产业组织学派与资源基础学派。这四个学派在 解释与指导企业战略行为上各有所长。战略规划学派注重战略制定的过程研究, 在解释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占据一定优势。适应学习学派则在解释企业的战 略行动过程更有说服力。产业组织学派在指导企业成长、选择进入行业、选择 竞争战略方面有重大意义。资源基础学派在解释企业持久竞争力来源、企业成 长方式方面有较强的说服力。 二、国内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综述 周志刚. 齐车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3-6.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3 国内对于战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管理学的几个主要分支中,战略管 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一般认为在进入 80 年代以后,战略管理才形成了 真正的理论体系。在国内的商学院里,战略管理学一直依赖西方的教学案例作 为研究和教学的手段。今天,战略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其他领域一样,被视为广 义的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战略管理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通过 在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做出的。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从内容上讲尚停留 在学科“边缘” 。 自 1949 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国有 化,使企业战略一度在中国的企业界缺失,企业不需要战略,企业的发展是由 上级主管部门决定的。随着改革开放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些现代企业开始 在国内出现,战略管理逐步在国内企业兴起。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 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中国的企业战略研究达到了高潮,无论在 学术引进还是在实践创新上,中国企业对战略的应用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重策划轻战略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而另一些企业通过正确 的战略管理使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到 90 年代初,中国出现了一批迅速成长的企业,在快 速成长之后又快速消亡,如:巨人、太阳神、三株、亚细亚、爱多、飞龙等。 这些企业的发起主要是抓住了一两个产品,瞅准了一个市场空当,通过大规模 的促销而获得成功的。胆量加诱惑加机会导致了这些企业家的浮躁,使得这些 企业因此在一夜成名之后又迅速走向衰落。这些企业的通病是过度扩张与对广 告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在广告方面过度依赖市场炒作。 与此同时,许多中国企业也纷纷引进战略管理,借鉴西方的战略管理理论。 如科龙奉行“不熟不做”的相关性原则在制冷行业实行专业化经营;小天鹅实 行“以洗为中心,同心多元化”的做强战略;海尔则是相关多元化最成功的典 范;格兰仕则是波特的成本领先战略的忠实信徒,在运用规模上获得了巨大的 成功。在战略实践中造就了一批战略实践家,如张瑞敏、倪润蜂、柳传志、李 东生等。 在中国企业界对战略管理不断进行实践的同时,国内的学者也对战略管理 给予了积极的探索,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企业战略研究进入了初步繁荣 时期,主要体现在战略理论著作大量出现与战略管理学者的涌现。在引进的同 时,中国学者也在不断地撰写战略管理方面的论文与专著,一些著名大学的商 学院纷纷成立案例研究机构,编写中国企业战略的经典案例。一些对中国企业 进行实证研究的专著也不断涌现,如毛蕴诗、李新家和彭清华的企业集团 扩张动因、模式与案例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年) 、康荣平与柯银斌合著的 企业多元化经营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年) 、孙健的海尔的企业战略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4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年)等。 一批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纷纷涌现,老一辈以陈炳富、周三多、苏东水、 石世奇、刘冀生、成思危等为代表,主要从中外战略管理比较的角度研究企业 战略理论,尤其对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挖掘。20 世纪 90 年代开 始,以康荣平、项保华、蓝海林、徐二明、毛蕴诗、芮明杰、金占明为代表的 新一代战略管理学者开始涌现出来,他们从传播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继而研究中 国的战略实践,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战略理论框架。 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的战略 管理研究目前还存在着种种缺陷,主要表现在: 1、对战略的本质含义不太清楚。在我国,正如波特指出的那样,许多企业 经营人员把战略与企业经营效率混为一谈,重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但是缺乏对企业的准确定位。战略的本质就是给企业建立起一个非常独特的竞 争力的定位。 2、重战术轻战略。中国的市场上充斥着价格战、广告战、形象战、公关战、 品牌战、概念战以及文化战。重短期炒作,轻长期计划,重一时的竞争优势, 轻持久竞争优势。 3、趋同。战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差异,最大的忌讳就是趋同。而中国企业 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战略趋同。在产品与行业的选择上,一看见别的企业发了财 就蜂拥而上,导致一个行业迅速饱和并走向衰落。 4、空洞。许多企业有文字表述十分完善的战略,但这些战略往往十分空洞, 启发性强,可操作性差。最典型的是战略是由许多响亮的口号构成,没有实质 性的实施计划。有些战略则作为一种装饰,根本就不想实施。 5、浮躁。中国企业战略最可怕的还是战略制定者的浮躁。许多企业不客观 地把自己企业发展目标与世界 500 强联系起来。郑州亚细亚与三株口服液的衰 败,都是被虚妄的目标倾向和极度扩张所致,最后终于崩溃。中国企业家的战 略决策从情感走向理性的路还很长。 第二节第二节 国内外物流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与实践概述国内外物流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与实践概述 一、国外物流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综述 1、物流研究进程 从1905年美国少校琼西贝克(major chauncey b. baker)提出logistic以及19- 16年阿奇萧斯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至今还不到100年的时间,物流的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正在形成和建立之中,各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分别对物流展开探讨性研究。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5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物流企业所进行的纯粹是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后勤 工作,对所存在的综合物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或理论(唐纳德鲍尔索克斯, donald bowersox,1990)。而殴尔巴迪和兰利(cogle bardi, langley, 1996)通过对 全球化背景下的物流发展历程的分析,更尖锐地提出物流从60年代才开始发展, 60年代以前物流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大量研究内容证明物流研究主要呈现三个 阶段: (1)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以物流要素研究为特征 1961年爱德华斯密卡(edward smykar),唐纳德鲍尔索克斯 ( donaldj.bowersox )和弗兰克莫斯蒙(frank mossman)写了第一部关于物流管 理的著作 实物配送管理 (physical distributionmanagement ), 以贝塔朗菲在1937 年提出的系统原理为理论基础,重点讨论了系统法和总成本概念,该书的出版 标志着物流大范围研究序幕的正式拉开。1962年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在财富第65期提出了“经济黑暗大陆”的说法,指出了配送在美国的重要 性,该观点被公认为对物流从业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期间贝蒙(beymen, 1968)、索贝(sobel,1968),曼丘(meqill,1969)和玛葛辛(magaxins,1968)等引 入多因子研究物流优化控制模型,运用概率论证明了运输量、代理点数量和服 务水平之间的关系,成果给人们提供了在港口垄断环境下物流系统最小代理点 的数目,最具代表性文献是1966年菲尼瑟博克(feeney sherbrookes )的多队列 多订单物流分析模型文章,该文标志着物流研究开始从单一因子分析转向到多 因子分析,从抽象理想环境分析转变到复杂现实环境分析。该时期人们研究的 对象仍然是狭义的物流,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通常采用的是 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物流活动处于实物配送阶段,注重制成品到消费者的 物流环节。研究的重点是物流的概念、物流的重要性、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方 法、运筹学及其他优化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等。 (2)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以物流一体化为特征 该阶段物流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始从多角度多学科切入物流研究。1972年 迈克尔施夫(micael schif)出版了会计和实物配送管理中的控制,成为最 早从会计学角度研究物流的著作之一。1976年拉伦德(la londe)和津泽(zinszer) 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第一次对客户服务这个课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索, 从营销角度研究物流。贝尔(bell,1973)、巴拉查朗(balachandran,1975)仍然从 优化技术和运筹学角度分析研究物流分配体系模型,提出多样化服务的排序系 统。同时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综合物流管理准时化服务(jit )、全面质量管理 (tqc)以及全过程控制(tpc)等新概念和新技术引入,大大改进了物流系统的管 理水平。配送中心自动化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如gps、物流查询与跟踪技术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6 等的应用提高了物流的效率。物流的研究偏向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整合物 流上下游管理为主要特征。 (3)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以供应链管理为特征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生产、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 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 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 物流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是80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的。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 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一词。 迈克尔 波特(porter, 1985)在 竞争优势 中提出的价值链理论(value chain theory),改变了物流理念,人们明显意识到价值链管理控制引入了物流系统能 够帮助组织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这标志着物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3 年密查尔哈姆(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詹皮(james champy)在重组公司: 一个商业革命宣言中再次强调物流是一个能使重组工作实现重大改进的主要 职能领域,指出链化管理的重要性。1996年寇尔(coyle )第一次明确指出供应链 (sup- ply chain)是连接在同一产品、服务、信息流上游和下游的三家以上公司的集合 体,物流效益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取。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1994)更是尖锐地指出市场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 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些都说明供应 链的管理开始成为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1997年4月,日本拟定了综合物流施 策大纲作为改革国家经济进程的重要一环,并提出了“综合物流管理” (integration logistics)这一观点,即将生产以及生产以前的过程,物理性的流通 过程、售后服务、销毁回收等全过程,设定为一个系统过程进行综合管理,该 概念与供应链管理涵义有着异曲同工的类似。这个时期对不同企业的职能研究 也开始展开,培辛那(copacino,1997)指出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在专门的物流 活动中提供专家意见和技术支持的拥有运输功能和提供仓库的公司,并开始对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进行广泛的研究。该时期各学者对物流研究主要侧重于 电子商务与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以及相应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系统的供 应链管理技术把现代物流推进了一个新的层次,物流业进入从原材料采购到生 产安排、订单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最后到销售的服务的全过程管理的阶 段,物流的研究开始走向白炽化。 2、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从物流研究发展历程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被 提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进行广泛的研究。对 物流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的系统研究凤毛麟角,对于特定区域物流企业发展战略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泉州市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7 问题的研究更是显得苍白无力。 国外学者对物流企业战略研究,一般是借用安索夫、波特和钱德勒的战略 理论框架于物流企业管理中,并未形成独立的有特色的战略理论。如美国学者 德尔(adell)的研究(1986) ,他借用物流市场细分的方法,将物流企业战 略分为四类,即操作性(operational)战略,即是以成本优势进行竞争的战 略,如 dhl、 tnt、ups等公司;行业倾向( industry-focused)战略,通 常满足某一个特定行业的需求而设计自己的作业能力,如荷兰的pakhoed公司以 满足化工行业的需求而建立了相应的作业能力和基础设施;多元化 ( diversified) 战略, 开发一系列相关又不相互竞争的服务, 如 nedlloyd、 danzas 等等;顾客化(custom- ization)战略,是指面向一些有很高专业需求的客户,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 服务而不是费用,如 frans maas公司不仅为客户提供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服务, 还提供产品流通加工服务(产品组装与测试) 。再看,日本学者冈次的研究 (1988) ,从物流服务角度将物流企业战略分为精细化战略和一体化战略。精细 化战略是指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产品和必要的数量运送至消费地点的管理, 具体表现为零库存管理;一体化战略是指打破单个企业的绩效界限,通过相互 协调和统一,创造出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的管理模式。 二、国内物流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与实践综述 1、物流企业运作中战略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安德鲁斯指出:“重要的不是怎么做事,而是努 力去做正确的事。”战略就是确定组织的基本的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 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的资源分配。因此,战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 败。现代物流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行业,特别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具有 重大的意义: 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大量的物流企业都把 目光瞄向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资源配置的基地。为了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 化,中国的物流企业必须确立基于未来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