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六层)砖混房屋结构设计说明书_第1页
住宅楼(六层)砖混房屋结构设计说明书_第2页
住宅楼(六层)砖混房屋结构设计说明书_第3页
住宅楼(六层)砖混房屋结构设计说明书_第4页
住宅楼(六层)砖混房屋结构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前言 本 结构设计计算书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建筑施工图并以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对砌体房屋结构进行了各方面的计算或验算。 计算书分为五大部分:墙体承载力验算、 现浇板设计、楼梯设计、 雨篷设计、梁设计 、 基础设计 等其它构件设计。在现浇板设计中,根据结构布置特点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并选择代表性的部分作为计算单元。楼梯设计类型为双跑板式楼梯。墙体承载力验算中选择了最不利墙段进行验算。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 根据计算结果并依照相关规定绘制了结构施工图。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在设计中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恳 请各位老师指出。 2 目录 前言 . 1 目录 . 2 第一章 结构方案的选择 . 4 1.1 主体结构设计方案 . 4 1.2 墙体布置 . 4 1.3 构造措施 . 4 第二章 荷载计算 . 6 2.1 屋面荷载 . 6 2.2 楼面荷载 . 6 2.3 墙体荷载 . 6 第 三 章 正常情况下墙体承载力验算 . 8 3.1 确定房屋 静 力计算方案 . 8 3.2 高厚比验算 . 8 3.3 墙体承载力验算 . 11 3.4 局部抗压承载力验算 . 14 第 四 章 现浇单梁计算设计 . 16 4.1 确定计算简图 . 16 4.2 配置纵向钢筋 . 17 4.3 配置箍筋 . 17 3 第 五 章 现浇双向板计算设计 . 18 第 六 章 现浇雨蓬计算设计 . 21 6.1 雨蓬板计算设计 . 21 6.2 雨蓬梁计算设计 . 22 第 七 章 现浇楼梯计算设计 . 29 3.3 楼梯梯段板计算设计 . 29 3.4 平台板设计 . 30 3.3 平台梁设计 . 30 第 八 章 挑阳台设计 . 33 8.1 抗倾覆验算 . 33 8.2 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 34 8.3 挑梁承载力验算 . 34 第 九 章 基础设计 . 36 9.1 承重墙设计 . 36 9.2 非 承重墙设计 . 37 主要参考资料 . 39 4 住宅楼(六层)砖混房屋结构 结构 计算 书 第一章 结构方案的选择 1.1 主体结构设计方案 该建筑物层数为 六 层 ,总高度为 18.600m,层高 3.0m,房屋的高宽比 为18.6/11.4=1.62 2(见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体型简单 ,室内要求空间小 ,多为开间 ,横墙较多 ,所以采用砌体结构。能符合规范要求。 1.2 墙体布置 采用 纵 横墙承重方案,增加结构的刚度。纵横墙布置较为均匀对称 ,平面上前后左右拉通 ;竖向上连续对齐 ,减少偏心 ;同一轴线上窗间墙都比较均匀 .横墙的最大间距为 4.2,房屋的局部尺寸均符合抗震要求 .个别不满足要求的局部尺寸,可设置构造柱和芯柱。墙厚拟为内外纵横墙承重部分 均为 240 1.3 构造措施 1 构造柱设置 构造柱的设置见 结构施工图 。 此房屋为 六 层,设防烈度为 七 度 ,采用构造柱 构造抗震 方案 能满足要求 。 构造柱设置部位在外墙四角 , 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 5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构造柱截面尺寸 240mm240mm。其细部见 结构 图。构造柱纵向钢筋采用 14,箍筋采用 6,箍筋间距为 200 ,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 间距为 100 。构造柱与砌块墙连接 处应设置马牙槎 ,其相邻孔洞应填实并设插筋 ,沿墙高每隔 600 应设置 4 焊接钢筋网片 ,每边深入墙内不小于 1m。 2 圈梁设置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 ,沿外墙四周及内墙水平方向设置连续封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 ,称为圈梁。圈梁与构造柱协同作用 ,可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增强稳 定性 ,还可以有效的消除或减弱由于地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圈梁的数量 :各层、层面、基础上面均设 置圈梁。横墙圈梁设在板底,纵墙圈梁下表面与横墙圈梁底平面齐平,上表面与板面齐平或与横 墙梁表面齐平。当圈梁遇窗洞口时,可兼过梁,但需另设置过梁所需要的钢筋。圈梁截面为 200 240 。纵向钢筋为 ,箍进间距为 ,混凝土强度为 C25。 6 第 二 章 荷载计算 2.1 屋面荷载 SBS 板材 0.40KN/m2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40 KN/m2 50mm 厚泡沫砼 0.25 KN/m2 120 厚 现浇预制空心 板 2.1 KN/m2 20mm 厚板底抹灰 0.34 KN/m2 屋面恒载合计 3.49 KN/m2 屋面活荷载(不上人) 0.7 KN/m2 2.2 楼面荷载 小瓷砖地面(包括水泥沙浆打底) 0.55 KN/m2 120 厚 现浇预制空心 板 2.50 KN/m2 20mm 厚板底抹灰 0.34 KN/m2 楼面恒载合计 2.99 KN/m2 楼面活荷载 2.0KN/m2 2.3 墙体荷载 双面粉刷 240mm厚砖墙 5.24 KN/m2 塑钢 窗 0.45 KN/m2 此 住宅 楼为一般民用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 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 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0 1.0 7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G 1.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Q 1.4 8 第 三 章 .正常情况下墙体承载力验算 3.1 确定房屋 静 力计算方案 查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表 4.2.1“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 ,因本设计为 预制空心板 屋盖和楼盖,最大 纵 墙间距 6.0(小于 32m),该 房屋 属于 刚性方案 房屋 。 查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表 4.2.6“ 外 墙 不考虑风荷载影响时的最大高度 ” ,本设计层高 3.0m最大层高 4m;房屋总高 18.60m 最 大总高 28m,故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3.2 高厚比验算 根据 M5混合砂浆,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查得墙体的允许高厚比: 24。 1 纵 墙高厚比验算 (1)底 层 外纵 墙: 选 A - D 与 1 轴相交的墙 底 层 横 墙 间距 s 4.5m;层高 H 3.0+0.45+1.5=4.95m 根据 H S: 查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 得 H0 0.6S 2.9m h 240mm承重横墙允许高厚比不提高,即 1 1.0。 纵 墙无开洞允许高厚比降低系数为 1 1.0。 9 于是按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 式 (5.1.1)得 H0/ h 29000/240 12.875 1 2 24 底 层 纵 墙高厚比满足要求。 (2)2 层 外纵 墙: 首层横墙间距 S 4.5m;层高 H 3.0m 根据 2H S H: 查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 得 H0 0.4S+0.2H 3.0m h 240mm承重横 墙 允许高厚比不提高,即 1 1.0 横 墙 无开 洞 允许高厚比降低系数为 2 1.0 于是 H0/ h 3000/240 12.125 1 2 24 2 层 外纵 墙 高厚比满足要 求。 (3).底 层 内 纵墙高厚比验算: 选 B - D 轴 与 10轴相交的墙体 底 层横墙间距 S 4.5m;层高 H 4.95m 根据 S H: 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得 H0 0.6S 2.7m h 240mm承重纵墙允许高厚比不提高,即 1 1.0. 1 1.0 于 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得 10 H0/ h 2700/240 11.25 1 2 1.01.024 24 底 层纵墙高厚比满足要求。 (4)2层 内 纵墙高厚比验算: 2 层 横 墙间距 S 4.5m;层高 H 3.0m 根据 2H S H,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 得 H0 0.4S+0.2H 3.0m H 240mm承重横墙允许高厚比不提高,即 1 1.0; 2 1.0 于是 H0/ h 3.0/240 12.125 1 2 1.01.024 24 2 层纵墙高厚比满足要求 。 2 横墙高厚比验算 选 1 - 2 轴与 A 轴相交的墙体 底层: S=3.3m;层高 H=4.95m; 根据 S H: 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得 H0 0.6S 1.98m 1 1.0;墙体上开洞 2 1-0.41500 3300 0.81 H0/ h 1980/240 8.25 1 2 =10.8124 19.44; 2 层: S=3.3m; H=3.0m; 根据 2H S H: 11 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得 H0 0.4S+0.2H 1.92m 1 1.0; 2 1-0.41500 3300 0.81 H0/ h 1920/240 8 195.2 N i=22.7 -截面 Ni=245.1 0 0 0 0.81 1.08 1.5 1.31106245.1 底 层 I I 截面 N i=254.1 0 0 0 0.85 1.08 1.5 1.38106245.1 N i=22.7 -截面 N i=293.7 0 0 0 0.85 1.08 1.5 1.38106245.1 14 标准值: 5.2415.6=81.744KN 设计值: 81.7441.2=98.1KN 底层: 标准值: 5.24( 18.6+1.95) =107.682KN 设计值: 5.24( 18.6+1.95) 1.2=129.2KN 承载力验算: 底层墙体: A=3.30.24=0.796 m2 ; =0.85;f=1.5 A f=1.02106129.2KN 2 层 墙体 : A=3.30.24=0.796 m2 ; =0.81;f=1.5 A f=0.967106N98.1KN 横墙承载力验算满足; 3.4 局部抗压承 载 力验算 选 2 层 D - E 与 4 轴相交梁为例: 混凝土梁截面为 200300 验算二层 大 梁底: a1 10chf 141.4mm h 240mm 故取 a1 141.4mm。 A1 a1bc 141.4200 28280 mm2 压应力不均匀系数 0.7 A0 h(h+b) 120(120+200) 38400 mm2 15 1+0.35 01AA 1+0.35 1.21 1.25 故取 1.21 上部荷载折减系数: 01AA 1.36 NU+N11.26306.56+195.2=581.47KN 结论是:局部受压承载力均 满足要求 ,不需要 设置粱垫。 16 第 四 章 现浇 单梁 梁计算设计 选 D - E 与 4 轴相交的梁 4.1 确定计 算 简图 单 梁计算简图及钢筋配筋图 1 确定支座类型: 进深梁 bh 200mm300mm,放置在纵墙上,按两端铰支计算。 2 确定计算跨度: 进深梁的 净 跨为 1500-240 1260mm 3 确定梁上的 荷裁 标准值: 恒荷载: 4.22.1+0.9/22.1=6.31 KN/m 17 活荷载:( 4.2+0.9) 2.0=6.3 KN/m 自重: 0.20.325=1.5 KN/m 设计值: 1.2( 1.5+6.3) +1.46.0=17.76KN/m 4.2 配置纵向钢筋 选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 f c 11.9N m2,钢筋强度等级为 级 , f y300 N m2,按 两排钢筋 计算, h0 300-60 240mm,据 计 算弯矩为 M 18 q l218 17.761.52 5.0kNm S M/( fcbh20) =5.0106/(1.011.92002652)=0.03 s 1 122 sa 0.985 As 0sMfy h 63.85 mm2 选筋: 2 8( As 101mm2 63.85 mm2) 。 4.3 配置 箍 筋 据净跨 l 0 5.76m,计算最大剪力: V 12 q l 0 1217.761.5 13.32KN 可按构造配筋 选配箍筋 6 200,其受剪承载力是 l22.8kN 13.32kN。 18 第 五 章 现浇双向板计算设计 5.1 材料与尺寸 卫生间和厨房 楼板采用 I级钢筋 , C20混凝土现 浇 , 5.2 荷载计算 水泥楼面设计值 1.21.65 1.98kN m2 现浇楼板 l00厚设计值 1.20.1025 3.00kN m2 楼面 可变荷载设计值 1.42.0 2.80kN m2 合计 q 7.78kN m2 3.配筋 (1)卫生间: 因 n l 2 l 1 3.9/2.1 1.86 2,故按四边 简支 双向板设计,进深尺寸 l 2 3.9m,开间尺寸 l 1 2.1m,板厚 h l00mm。 荷载: P1 2.1/27.78kN m2 8.17kN; P2 (3.9-2.1/2)2.1/27.78kN m2 23.28kN 根据长宽比 n 3.9/2.1 1.86 2, 判断该板 属 于双向板 . 计算跨度 l02 3.9-0.24+0.24/2+0.24/2 3.9m l01 2.1-0.24+0.12/2+0.24/2 2.04m l01/l02 0.54 查 混凝土结构附录 7得: f=0.00955; m1 0.0907; m2 0.0202 19 v=0.2 mv1 m1+vm2 0.0907+0.20.0202=0.1311 mv2 vm1+m2 0.0202+0.20.0907=0.03834 (2)厨房: 因 n 4.5/2.4 1.88 2, 判断该板 属 于双向 简支 板,进深尺寸 l 2 4.5m,开间尺寸 l 1 2.4m,板厚 h l00mm。 荷载: P1 2.4/27.78kN m2 9.34kN; P2 (4.5-2.4/2)2.4/27.78kN m2 30.81kN 计算跨度 : l02 4.5-0.24+0.24/2+0.24/2 4.5m l01 2.4-0.24+0.12/2+0.12/2 2.28m l01/l02 0.51 查混凝土结构附录 7得 : f=0.00998; m1 0.0950; m2 0.0181 v=0.2 mv1 m1+vm2 0.0950+0.20.0181=0.09862 mv2 vm1+m2 0.20.0950+0.0181=0.03710 M=mvp(l01)2 AS M/(0.95h0fy) 配筋 卫生间 L01=2.04 12.7 755.9mm2 10100(AS 785mm2) L02=3.9 4.7 279.8mm2 8100(AS 503mm2) 厨房 L01=2.28 15.8 1028.8mm2 12100(AS 1131mm2) L02=4.5 7.0 418.0mm2 8100(AS 503mm2) 双向板配筋示意图 20 21 第 六 章 现浇雨 棚 计算设计 设计对象是首层两侧旁门上的雨 棚 板及雨 棚 梁。计算简 图 见附图。 6.1 雨棚板计算设计 1 材料: 材料选用钢筋 级, f y 210 N m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 f c 9.6N mm2,f t 1.10N mm2。 2 尺寸: 雨棚板 悬挑长度 l 1.2m 1200mm 雨棚板宽 b 2.1m 2100mm 根部板厚按 h (1/12)l 0计 h 1200/12 100mm 端 部板厚 hd 60mm 雨棚梁尺寸 bh 240mm240mm 3 荷载 统计 : 雨 棚 板端部作用施工荷载 标准 值 , 沿板宽每米 Pk 1kN m,板上永久荷载标准值 : 板上 20mm防水砂浆 0.0220 0.4kN m2 板重 (按平均 80mm厚计 ) 0.0825 2.0kN m2 板 下 20mm水 泥 砂浆 0.0220 0.4kN m2 合计 qk 2.8kN m2 取板宽 1m 计算,则 22 qk 2.8kN m21 2.8kN m2 (说明:由于施工荷载和雪荷载不会同时存在,因此只取施工荷载与雪荷载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活荷载计算) 4 内力 计算 : 固定端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 M qkl 2 G +pkl q 2.81.221.2+1.21.4 4.1kNm 4.1106 Nm 5 配筋计算: 查建筑结构设什实用手册 选 h 100列,当 M 4.55 kNm 时,需钢筋面积 As 280mm2。 选 8 180, (As 279mm2),将钢筋置于板的上部, 并 伸入 支 座内不小于 30d 308 240mm注: 30d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表6.1.4“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 而得,选分布钢筋选 6 250。 6.2 雨 棚 梁计算设计 1 计算雨 棚 梁的弯 矩 和剪力设计值。 ( 1) 荷载设计值; 雨 棚 梁净跨为 2.1m,计算跨度按 2.5m 计算。 由于过道上的预制板搁且在纵墙上,故雨 棚 梁上不承受粱、板传来的荷载。 雨 棚 梁上墙体线 荷载 设计值,按取高度为三分之 -净跨范围内 墙 重的原则计算 ,即 13 l0 132.4 0.8m 范围内的墙重,于是墙重设计值为 : 1.20.87.61 7.31kN m 23 雨 棚 板传来的线荷裁设计值为 Gqkb + qPk 1.22.81.20+1.41 5.43kN m 雨 棚 梁上线荷载设计值为 : q 7.31+5.43 12.74kN m 弯矩: 雨 棚 梁设计弯 矩 设计值为 1 计算由板上均布荷载在梁的单位长度上产生的力偶设计值 为 : M 18ql 2 1812.742.52 9.95KNm 2 剪力 V 12ql 0 1212.742.4 15.29kN 2 计算雨棚梁设计弯 矩 设计值为 计算由板上均布荷载在梁的单位长度上产生 的力偶设计值。 mq Gqk l z 1.2 2.8( 1.20+0.24) /2 3.15KNm/m 其中 , qk l z是将面荷载变为 线 荷载, Z为力偶 臂。 计算由板端施工集中线荷裁在梁的单位长度上产生的力偶设计值: Mp QPkz 1.41( 1.20+0.24/2) 1.93kNm m 计算作用在梁上的总力偶设计值: m 3.15+1.93 5.08 kNm m 计算在雨 棚 支 座截面内的最大扭矩设计值, T 12ml 0 125.082.4 6.096KN 6.096106Nmm 3 校核雨 棚 梁截面尺寸。 ( 1) 计算雨 棚 梁受扭塑性抵抗矩 : 24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汁规范 (GBJ50003 2001) 中式( 4.3.2-1),矩形截面爱扭塑性抵抗矩 Wt Wt 26b(3h-b) 22406(3240-240) 8.064106mm2 ( 2) 计算梁的有效高度, h h0-35 240-35 205mm ( 3) 校核截面尺寸 : 根据 混凝土结构设汁规范 (GBJ50003 2001) 的规定 ,判断截面尺寸满足要求。由于 0Vbh +tTW 15.29103/( 240205) +666.096 108.064 10 0.963N/mm2 0.25fc 0.259.6 2.4 N/mm2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4 确定是否考虑剪力的影响。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的规定进行判断 。 由于 V 15290N 0.035fcbh0 0.035102400205 17220N 故不需考虑剪力的影响。 5 确定是否考虑扭矩的影响。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的规定进行判断。 T 6096000N 0.175ftWt 0.1751.18064000 1552320N 故需考虑扭矩的影响。 6 确定是否进行剪扭承载力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的要求进行判断 。 由于 25 0Vbh +tTW 15.29103/( 240205) +666.096 108.064 10 0.963N/mm2 0.7ft 0.71.1 0.77 N/mm2 故需进行剪扭承载力验算。 7 计算箍筋。 ( 1) 计算剪 扭 构件混凝土受扭承 载 力降低系数 t;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计算 -般剪扭构件混凝土受 扭 承载力降低系数 t,按第 4.3.6条的规定, t大于 1.0 时取 t 1.0。 t 01.51 0.5 tVWTbh 3661 . 51 5 . 2 9 1 0 8 . 0 6 4 1 01 0 . 56 . 0 9 6 1 0 3 6 0 2 0 5 1.32 1.0 故取 t 1.0。 ( 2) 计算单侧受剪箍筋数量: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的规定 计算 单侧受剪箍筋数 量。 V 0.07(1.5- t)fcbh0+1.5fyv 1svnAsh0 15290 0.07(1.5-1.0) 9.6 240 205+1.5210 12 svAs 205 1svAs -0.192 取 1svAs 0,即不需考虑剪力的影响。 ( 3) 计算单侧受 扭 箍筋数量: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2001) 的规定 计算 单侧受剪箍筋数量。 T 0.35 t t tfw +1.2 1yv st corf A As 26 6.096106 0.351.01.18.064106+1.2 12 1 0 5 8 9 0 01 . 2 stAs 1stAs 0.184mm2 mm 上式中受扭构件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 是根据经验取 1.2。 上式中的截面核心部分的面积 corA 按下式计算: corA cor corbh (240-225)(240-225) 5890 mm2 ( 4) 计算单侧箍筋的总数量并选用箍筋: 1svAs 1svAs + 1stAs 0+0.184 0.184mm2/mm 选用箍筋 8, 1svA 50.3mm2,则其间距为 s 50.30.184 273mm 取 s 100mm。 8 复核配箍 率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2001)中第 7.2.10 条的规 定,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 配筋率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 ,minsv , ,minsv 0.02ayvfcf ,其中 a 1+1.75(2 t-1),于是 a 1+1.75(21-1) 2.75 ,minsv 0.022.759.6210 0.0025 按所选的箍筋 8 100计算配筋 率 为 sv 1nAsvbs ( 250.3) /( 240) 0.0028 ,minsv 0.0025 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9 计算受 扭 纵筋。 27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的规定,将上述计算的单侧受 扭 箍筋数量 1svA 代入式 11s styv st corf A sfA , 即 可求得受扭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1stA ,其中截面核心部分的周长 cor 按下式计算: cor 2(bc0r+hc0r) 2(240-225)+(240-225) l000mm 于是 1stA 1yv cor styfAfs 1 .2 2 1 0 1 0 0 0210 0.184 221 mm2 10 校核受扭纵筋率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03 2001)的规定 。在弯剪扭构件中,纵 向钢筋 的配筋率应不小于最小配筋率 ,mintl , ,mintl 0.08(2 t-1)yvfcf ,于是 ,mintl 0.08(21-1)9.6210 0.00367 按 上述纵向钢筋的用量 1stA 22lmm2,计算实际配筋率为 tl 1stAbh 221/(240240) 0.0029 ,mintl 0.00367 不满足构造要求。现选 6 10, 1stA 471mm2,上下各布置 3根 d 10mm 的钢筋 ,这时的配筋率 为 tl 1stAbh 471/(240240) 0.00548 ,mintl 0.00367 满足要求。 11 计算受弯纵筋的截面面积。 根据弯矩设计值 M 9.95kNm, C20混凝土, I级钢筋,截面尺寸 bh360240mm,有效高度为 h0 205mm,按正截面受弯承 载 力计算纵向受弯钢筋用 量 。 28 先计算截面抵抗矩系数 sa sa 20Mcmf bh 9.95106/(112402052) 0.09 sba 0.426 按公式计算内力臂系数 s : s 1 122 sa 1 (1 1 2 0 . 0 6 )2 0.0969 于是 : As 0sMfy h 49 . 9 5 1 02 1 0 0 . 0 9 6 9 2 0 5 238 mm2 选用雨 棚 梁下部纵向钢筋的总面积应为 236(3 10)+238 474mm2 故选 3 16, As 603mm2。 12 绘雨 棚 梁配筋图。 雨 棚 板及雨棚梁计算简 图 和配筋图 29 第 七 章 现浇楼梯计算设计 现浇板式楼梯尺寸布置及装修做法见附图,其中楼梯板计算跨度 3.2m,板厚 100mm,休息平台净跨 1.5m,板厚 100mm,平台梁截面尺寸 bh200mm350mm,楼梯开间 3.0m,楼梯宽 1.3m,楼梯采用金 属 栏杆,选用材料为 C20混凝土, I级钢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50003 2001),教学楼楼梯荷载标准值取为 1.5kN m2。 7.1 楼梯 板 (TB1)计算设计 1 计算荷载设计值: 取 -个踏步宽 240mm为计算单元 , 板厚 120mm,现计算板宽 1.3m范围的荷载设计值。 2 梯段板的荷载: tan =150/240=0.625 ;cos =0.848; 恒荷载: 20mm 抹灰:( 0.24+0.15) 0.02/0.320=0.52 kN m 三角形踏步 : 0.240.150.5/0.325=1.5 kN m 混凝土斜板: 0.1225/0.848=3.38 kN m 板底抹灰: 0.0217/0.848=0.40 kN m 小计 : 5.8 kN m 活荷载: 活 荷载 : 1.5 kN m 30 恒荷载设计值: 5.81.2=6.96 kN m 活荷载设计值: 1.51.4=2.1 kN m q=( 6.96+2.10) 1.3=11.78 配筋: Mmax 1/10ql2 1/1011.782.42 6.78; h0 120-20=100; S M/( fcbh20) =6.78106/(1.09.610001002)=0.076; s 1 122 sa 0.96 As 0sMfy h 336.3mm2 配筋选 10200( As =393mm2) 7.2 平台板设计: h=100mm,取 1m板带计算: 1 荷载统计 恒荷载: 20mm抹灰 0.4 kN m 100mm厚混凝土板 0.125=2.5 kN m 板底抹灰 0.0217=0.34 kN m 活荷载: 1.5 kN m P=1.23.24+1.41.5=5.988 kN m 2 截面设计: 平台板的计算跨度: l0 1.5-0.2/2+0.12/2=1.46m 弯矩设计值 M=1/10Pl2 0.15.991.462 1.28KN.m S M/( fcbh20) =1.28106/(1.09.61000802)=0.0208; 31 s 1 122 sa 0.989 As 0sMfy h 76.2mm2 按构造配筋选 6200( As =141mm2) 7.3 平台梁设计 荷载统计: 横载:梁自重: 0.2( 0.35-0.2) 25=0.75 kN m 梁侧粉刷: 0.02(0.35-0.1)217=0.17 kN m 平台板传来: 3.241.5/2=2.43 kN m 梯段板传来: 5.82.4/2=6.96 kN m 小计: 10.31 活荷载: 1.5( 2.4/2+1.5/2) =2.925 kN m P=10.311.2+2.9251.4=16.47 kN m 弯矩设计值: M=1/8Pl2 1/816.471.462 4.39 KN.m 剪力设计值: V=1/2Pln 1/216.473.0=24.71 截面按倒 L 梁算: b f b+5h f 200+5100=700mm2 经判别属于第一类 T形截面 S M/( fcbh20) =4.39106/(1.09.67003152)=0.0066; s 1 122 sa 0.997 As 0sMfy h 209.73mm2 选 2 12(As =226mm2) 配置 6200箍筋,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32 Vcs 0.7ftbh0+1.25fyv(ASV/S)h0 0.71.1200315+125210(56.6/200)315 70796N24710N 满足要求。 楼梯计算简图及配筋图 33 第 八 章 阳台挑梁设计 挑出长度 1.5m,埋入长度 l1 1.85m,挑梁截面: bhb 240mm300mm,挑梁上墙体净高 3.0m.墙厚 240mm,采用 MU10烧结普通砖, M5 混合砂浆砌筑,墙体容重为 5.24KN/m2 荷载统计: 1.伸出部分 恒 荷 载: g1 (4.2/2+2.4/2)2.1=6.93KN/m 活荷载: p1 (4.2/2+2.4/2)2.0=6.6KN/m 2.埋入部分 恒荷载: g2 2.14.2/2+250.1+5.243=23.13 活 荷载: p1 (4.2/2+2.4/2)2.0=6.6KN/m 挑梁自重: 1.35KN/m;埋入部分: 2.2KN/m;集中力 F=0; 8.1 抗倾覆验算 : (1) l1 1.5m2.2hb 2.2300=660mm x0 0.3hb 0.30.3=0.09m;且 Mov抗倾覆验算满足要求 8.2 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0.7; =1.5; f=1.5N/mm2 Al 1.2bhb 1.2240300=86400mm2 N l 2(1.5+0.09) 1.4606+1.2(1.35+6.93) 68.7KN Vmax=17.87KN; 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0.7 ftbh0 0.71.1240265=48.97KN17.8KN 可按构造配筋, 选双肢箍 6200 35 36 第 九 章 基础设计 (1)基础类型;条形 混凝土板 基础。 (2)基础埋深; 暂取 D 1.5m。 (3)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根据地勘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