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摘 东北农业大学 摘要 本文对我省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与紧迫性进行了阐述,对粮食产业化发展潜力进 行了分析,对我省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 论述,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我省粮食产业 化的基本对策与措施.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阐述了我省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与紧迫性;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省粮食产业化发展潜力; 第三部分对我省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论述; 第四部分在前三个部分基础上针对我省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和潜力, 制定出了推进我省粮 食产业化的基本对策与措施 主 题 词 : 黑 龙 江 省 粮 食 产 业 化 研 究 x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东北农业大学 abs t act t h i s t h e s i s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a n d i m p o r t a n c e o f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t h e n a n a l y z e s i t s p r o t e c t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a l i t y a n d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s o f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o u r p r o v i n c e . t h e t h e s i s p u t s f o r w a r d s s o m e b a s i c a d v i c e o n t h e p e r f e c t o f i t t hu s p a p e r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s i x p a rt s : p a rt i :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a n d i m p o rt a n c e o f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t e a s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h i s c h a p t e r . p a rt 1 1 : t h i s p a rt a n a ly z e s t h e p r o t e c t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p a rt 1 1 1 : t h i s p a rt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r e a l i ty a n d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s o f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o u r p r o v i n c e p a rt i v :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f o r m e r t e r m s . t h e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 a r d s s o m e a d v i c e o n s p e e d i n g u p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o u r p r o v i n c e k e y s w o r d s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 引言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首先因为它是产粮大省。全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商品量、 专储量、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因而,作为黑龙江农业基础和 主要组成部分的粮食,则历史地成为黑龙江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然而,自 1 9 8 4 年以来,以粮食周期性 “ 卖难.和弱质、 低效为主要标志的粮食经济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 上解决,长期困扰着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 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粮食周期性卖难逐步演 变为 持续性总 量过剩, 标志 若我省 粮食经 济进人 新的 发展阶 段,即由 长期 短缺经 济转变为 阶段 性剩余经济。对我省粮食形势的这一基本判断,主要依据四点。 第一, 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跨越式攀升, 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 粮食总产已经连续四年超过3 0 0 亿公斤,比八十年代末翻了一番,而同期人口仅增长7 . 5 %o第二, 我省粮食库存量已大大超 过正常储备, 形成积压。截止1 9 9 9 年5 月底,全省粮食库存已达3 4 1 . 5 亿公斤, 超过了年产量, 占 全国 粮食库存总量的1 3 %. 1 9 9 5 年以 来的四年间,因 供大于求形成的粮食社会结余量, 全国 累计为1 3 0 0 亿公斤, 我省达2 0 0 亿公斤,占全国的1 5 . 4 %, 说明我省粮食过剩的压力大于其他 省份。 第三, 粮食价格是供求状况最可靠的晴雨表。 其他商品受支付能力和替代消费的影响, 消费需求呈弹性,而作为生存第一需要,位于第一消费阶梯的粮食消费则呈钢性. 具有钢性梢 费需求的粮食价格长期低迷,则充分说明了产品供过于求, 出现饱和或剩余。第四, 中共中央、 国务院今年对农业发展新形势作出了正式结论。 认为经过2 0 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 经济正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 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既然 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4 0 0 公斤的全国 范围, 农业已由 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 丰年有余, 那么 作为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全国 一倍以上,位居各省之首的黑龙江, 粮食率先进人剩余经挤阶 段则是必然所在。 粮食剩余经济虽然极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 为我省经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与短缺经 济相比, 它所带来的诸多经济矛盾更为复杂和深刻, 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我 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就不可能在新的发展阶段发生质的飞跃。 本课题在对我省粮食形势进行系统 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我省粮食问题的症结在于粮食产业一体化程度低,以原粮一销售为基本内 容的区 域农业经济在买方市 场条件下, 势必形成被动不利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粮食向 题, 使之走上协调、 持续发展的轨道,唯一的选择就是加速实现产业高度一体化, 构造粮食经济新 秩序.本文力求对我省粮食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作出比 较准确的描述,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基本判 断, 对粮食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加速实现我省粮食产业 化的对策措施. 一 1 一 1 我省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与紧迫性 所谓粮食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以社会化服务 为手段,以利益关系为纽带,通过培育龙头企业, 把粮食生产经营与国内外市场联结起来, 充 分实现过腹和加工两个转化,实行粮牧企、种养加、 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原粮从生 产到转化、 加工、 销售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使直接消费剩余的粮食 转化为被市场所需要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各种商品形态,并在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中,使工商 企业与农民联结成利益均沾、 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这种经营方式,使粮食生产突破了传统 的第一产业的概念,成为加工业的第二车间,实现二、三产业对粮食生产的反哺. 随若我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粮食产业化愈来愈成为我省农村经 济发展最为迫切的战略任务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种养加、 产供销、贸工 农、 农科教四 个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为 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莫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 我省粮食 产业化尽管处于探索性的起步阶段, 但已 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 用,它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1 . 1 产粮大省由周期性 悠粮发展为 持续 性总f过别的容观现实, 首先提出了粮t产业化 经曹的迫切要求 黑龙江省以占全国6 . 9 %的粮田面积,提供了6 . 2 %的粮食总产,是国家重要的粮食战略基 地.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曾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产粮大省,目 前却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困境.我省粮食形势的发展和演变以1 9 8 4 年为界. 此前为粮食短缺经济, 其后逐步发展为粮 食剩余经济.与计划管理体制下粮食短缺经济相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剩余经济带来的问题和 矛盾更为复杂、 更为深刻。1 9 8 4 一1 9 9 6 年我省粮食问题的焦点是间歇性 . 憋粮.,规则地表现 为 一憋一减一徘徊”( 见图表) . 第一次大 憋粮. 是1 9 9 4 年, 总产-11 7 5 . 8 亿公斤, 随即 便 第一 次发生了 大规模的 憋粮,1 9 8 5 年便是2 0 %的大减产, 其中 有5 1 %的减产it是缩减播种 面积的结果. 此后是四年恢复和徘徊。 第二次是1 9 9 0 年,总产达到2 4 4 . 4 亿公斤, 当年除农民 手中的余粮外, 全省粮食库存比上年增加5 5 . 8 %, 而调销能力仅为库存的5 。 一 6 0 %, 形成卖、 储、 调三难局面.1 9 9 1 年我省粮食减产幅度达1 2 %,其后又是四年恢复和徘徊.1 9 9 6 年我省粮 食登上3 0 0 亿公斤的台阶, 卖粮难再次发生. 到1 9 9 7 年5 月,除 农民手中约2 5亿公斤的余粮外, 全省粮食库存达2 5 亿公斤以上,超储6 0 亿公斤.此后,我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 0 0亿公斤以上 的水平,粮食供求关系也由周期性 憋粮”转变为持续性总量剩. y 产盆( 4 l 公用 2 4 4 . 4 石 3 0 4 .7 3 0 7 .2 沪 找 一 一一爪 1 7 5 . 8 0000 ,.j 0 : 九跪 . 荡 . 亩亦尔抓狱岌滋洁谕节 i _8 3 8 4 8 5 8 6 8 7 8 8 8 9 9 0 9 1 9 2 9 3 9 4 9 5 9 6 9 7 9 8 9 9 又 闻 一 2 - 粮食卖难,总量过剩给产粮大省带来的问题和压力是严重的. 其一是产品的大量积压, 造 成了社会财富的损失和浪费.目 前. 我省粮食存量已超过了全年总产t, 农民手中还有相当数量 的余粮。如果我省粮食总产稳定在3 0 0 亿公斤以上, 而粮食消费需求水平不发生大的改观,今后 我省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每年还将纯增超储库存5 。 一 7 5 亿公斤。目 前已 发生了 大量的陈化劣变 粮, 全国约达7 5 亿公斤, 我省也有一定的损失 其二是占 压大量资金, 造成严重亏损, 形成高额补 贴 截止1 9 9 7 年5 月末,全省粮食库存累计占用资金达5 2 0 亿元,不仅需要支付大量利息,而且 加大了银行压力 仅当年卜 5 月份,全省粮食系统净亏损2 0 . 1 6 亿元,同比增亏1 1 . 2 5 亿元.到 6 月份, 在库的6 9 . 3 亿公斤( 扣除大豆) 保护价粮和订购粮, 米、 稻、 麦的成本价格分别达到0 . 3 2 元/ 公斤、 0 . 4 1 元/ 公斤、0 . 4 1 元/ 公斤, 而当时的市场最高价分别只有0 . 2 2 元/ 公斤、 0 . 3 3 元/ 公 斤。 . 3 3 元/ 公斤, 价格倒挂又要发生5 。 亿元以上的亏损。而且这些粮食每储存一个月一 还要增 加费用和利息1 . 3 7 亿元。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1 9 9 8 年我国 实行了以 “ 三项政策、 一项改革为 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粮食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使国有粮食购销企 业开始扭转大量亏损的局面1 9 9 8 年6 月至1 9 9 9 年3 月底的1 0 个月中,全国粮食购销系统仅亏损 8 4 亿元, 与改革前1 0 个月亏损5 5 2 亿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减少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亏损, 却又 增加了国家财政补贴.1 9 9 8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粮食的各项补贴到达5 8 9 亿元, 比上年增加 1 2 5 亿元我省财政对粮食的补贴达1 3 . 5 4 亿元, 占省级财力的2 9 . 8 6 %。今后如按三年包干期平 均超储库存计算,我省平均每年又要增加9 . 卜 1 4 . 3 亿元的粮食补贴, 财政不堪重负。其三是基 础设施难以承受我省收储量与仓容比 仅为1 : 0 . 2 4 , 远远低于1 : 1 . 2 的全国水平 全省库容量最 大限 度为1 8 5 亿公 斤, 1 9 9 7 年新粮 接收时, 库容 仍 被陈 粮占 满, 新 粮只 能库外存 放。 在 库容中 , 仓容只 有6 5 亿公斤左右, 而常年需要收 储的粮食都在2 5 0 亿公斤以上.1 9 9 7 年5 月 末,全 省粮 食 库存2 6 0 . 9 亿公斤, 有7 7 %的粮食露天存放, 随时 都有造成损失浪费的危险.全省粮食部门 烘晒 能力为5 5 亿公斤, 但常年需要干燥处理的潮粮1 0 0 亿公斤左右, 远远超出烘晒能力.而仓储、 烘 晒等基础建设需要巨领投资, 即使建简易仓棚, 每增加5 亿公斤的收储能力也需1 . 2 亿元投资,财 力难以承受. 如此严峻的粮食问 题, 其经济根源就在于粮食产业化程度低, 特别是作为产业化核心内 容 的粮牧企、种养加一体化程度与不断增长的粮食供给能力极不适应,粮食生产与市场消费需求 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 与 其它商品消费不同, 粮食消费区 分为以口 粮为主的直接消费 和把粮食转化为畜产品及其 各类加工品的间接消费.前者需求弹性小,消费极限低,一般情况下,人均消费3 0 0公斤粮食 即达到饱和状态.粮食间接消费则有很大的需求弹性和多样化的消费结构,消费极限较高.国 内外农业发展规律表明, 一个国家或地区,当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3 0 0 公斤, 对粮食的直接消 费就会饱和并出 现剩余, 供求关系经常 表现为供大于求. 这时, 粮食产业化程度就要 相应提高, 新型粮食经济秩序逐步建立. 具体表现为:第一,饲料工业及其养殖业长足发展, 人均畜产品 占有量不断增加,农牧结构得到改善. 第二,粮、畜加工业相应发展,以粮畜初级产品为原料 的加工种类和数量增加, 产业链条延长.第三,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善,市场更加丰富,经济 一 3 一 萦荣,粮食供求在更高的消费水平上和消费范围内达到新的平衡,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这就是 说, 粮食生产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客观上要求把大量初级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使之成为符 合市 场需要的多种商品形态.如 果仅仅停留在按粮食直接消费的市 场容量发展初级产品生产, 实行产销、 粮贸直接结合, 那么 这种结合充其量是低级原始形态的结合 大规模的商品生产以 大规模的市场容量为前提,而市场对初级粮食产品的容量有限,需求呈钢性,从而使其在交易 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尤为如此.如果通过养殖业和加工业为媒介,把原 粮进行转化加工,那么就会使从流通中退出和沉淀的粮食,经过转化加工增值后以其丰富多样 的商品形态重新进人流通领域, 扩大市场需求, 增大市场容量,而粮食生产也由于广阔的消费 需求在更高的水平上得以长足发展,资源优势即粮食优势也就转变为经济优势。 我省的粮食发展与这一规律相悖。首先是粮食过腹转化远远落后于粮食生产的发展,农牧 结构长期失调。目 前我省农牧结构为7 . 1 : 2 . 9 , 落后于6 . 5 : 3 . 5 的全国平均水平 我省粮食总 产量居全国第5 位, 肉 类总 产量却居第1 6 位, 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6 . 2 %, 肉 类产量只占 2 . 8 %, 如 果按人口 平均,问 题更加突出. 全国人均粮食产量4 1 。 公斤, 人均肉 类产量4 2 . 7 公斤, 我省人 均粮食产量高达8 5 5 . 5 公斤, 居全国首位,人均肉 类产量却只有3 7 . 7 公斤,居第1 8 位换言之, 我省以高于全国1 0 9 %的人均粮食, 提供的却是低于全国1 1 . 7 %的人均肉 类产品. 其次是粮畜加 工业发展滞后据不完全统计,1 9 9 8 年底,全省乡镇粮食加工企业6 0 7 3 个, 加工量约3 0 8 万吨. 但这些加工量中, 绝大多数是非产业化意义的米、面、油等口 粮的粗初加工,约占8 0 - 8 6 %, 而属于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只有2 3 户,一轻系统的粮食精深加工越百万吨,只占全省粮食总 产量的3 %左右。 此外, 粮食、 畜 牧, 农垦. 化工等系统尚有一部分粮食产业化加工企业,加 工数量也不很大。畜产品加工业落后,畜禽水产罐头等加工品,省内货源所占比重很小.外埠 产品充斥省内市场。以这样的产业化程度和粮、 牧、 企之间的经济关系, 在粮食生产跨越式增 长的条件下,出现周期性憋粮和总量过剩是必然的. 有一种认识乃至决策上的偏差值得研究,就是把粮食问题归咎于流通领域事实上,粮食 积压卖难问题,虽然发生在流通领域,但流通并不是问题的根源,而只是一种表象。因为决定 商品市场购销状况的终级原因并非流通, 而是生产供给能力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内在经济关系. 其一,流通领域既不创造也不吸收物质财富, 只是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媒介和纽带发生作用.流 通渠道的畅通与否, 只能在社会供求大体平衡的 条件下, 对产品的实现和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起到促进或阻 碍作用. 近两年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成效固然显著,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 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但粮食却仍旧沉淀于流通领域, 没有形成最终消费, 实际上只是实物库存 形式的转移.就是说,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难, 又形成粮食购销企业的储粮难、 销粮难。 其二, 就粮食而言,农业丰收往往是全国性的,如果全国粮食滞销( 情况经常如此) , 那么即使流通渠 道再畅通,市场网络再健全,粮食也无处可流。如果粮食持续增长,那么产品出路何在?事实 上, 粮食流通渠道从来没有现在这样通畅 市场网络也不比今天更发达, 但从未发生 “ 憋粮”, 说明流通并非问题的本质原因.其三, 对于我省粮食贸易来说, 流通措施又具有特殊的局限性. 数以百亿斤粮食跨区 大调, 势必会受到货运能力、 地理位置及运费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我省如 一 4 一 果调销1 0 0 亿公斤粮食,即使每小时发一个专利,昼夜不停,也要一年多时间才能运完. 我省 地处边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省不会优先到我省采购更何况我省粮食质量差, 成 本高. 在国内外市场缺乏竞争能力。我省面粉市场大部分被山东、大连、 河南.上海等地占领, 根本谈不上占领外埠市场。玉米水份比国家规定的安全水份高2 0 个左右,成熟度低, 大部分是 三等玉米,角质、赖氨酸含量都低,淀粉含量比山东、河南低4 %左右,销路较窄。 大豆虽然 是我省传统的优势产品, 但由于混种、混收、混储、混销, 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能力。目前, 占我省粮食5 0 %以上的小麦、玉米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4 0 %左右,致使我们利用国际市场调节 省内粮食供求关系的余地不大.今年国家安排我省出口3 . 5 亿公斤玉米, 但这是以巨额财政补 贴为代价的逆价贸易,形成了 “ 出口不起的局面。如果考虑到我省加人w t o后国外质优价廉 粮食的冲击,我省粮食贸易又将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 其四,即使这些向题都不存在,作 为低质的初级产品的原粮贸易 也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我省高产低 效, 农业生产大省、农业经济弱省的被动局面, 这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尤为如此。所有这些都决 定了流通措施的缓解性、局部性和短期性从长远观点看,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加速粮食 产业化进程, 使粮牧企、种养加之间的经济关系协调化。 1 . 2 摆脱粮食高产低效的困境, 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产业化经宫 在我省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户微观经济效益和农业宏观经济效益却不断下降或增 长滞后在微观经济上,投资效益不断下降( 详见表一) 1 9 8 4 年四大作物平均每亩物质投人 1 6 . 5 4 元,每亩创产值6 1 . 0 9 元,获利润3 0 . 2 元, 投人产出比为1 : 3 . 7 .百元物耗创利润1 8 7 元 1 9 9 。 年,四大作物平均每亩物质费用剧增到4 9 . 1 2 元,比1 9 8 4 年增加3 2 . 5 8 ,增长9 7 %,从而导 致投资效益下降。1 9 9 。 年四大作物平均投人产出比只有1 : 2 . 7 , 1 9 9 6 年刚刚恢复到1 : 3 . 6 , 但 1 9 9 8 年又下降到1 : 2 . 8 , 再次跌人低谷。 表一主要粮食作物经济效益变化情况 作 物 每 亩 纯 收 益 ( 元) 每 亩 投 资 额 ( n ) 百 元 投 资 创 产 值 阮) 百 元 投 资 创 利 润 玩) 投 人 产 出 比 1 9 8 41 9 9 01 9 9 61 9 8 41 9 9 0 1 9 9 61 9 8 41 9 9 01 9 9 6 1 9 8 41 9 9 0 1 9 9 61 9 8 41 9 卯1 9 9 6 四 大 作 物 平 均 4 4 . 7 87 8 . 9 4 2 5 8砚1 6 . 5 44 9 . u1 1 7 . 83 7 62 7 83 4 7 1 8 71 的1 9 41 : 3 . 了1 : 2 . 7卜3 . 6 玉 米 水 稻 小 麦 大豆 4 9 . 0 6 1 1 6 . 1 8 3 4 . 5 1 4 6 . 1 8 7 7 . 1 1 1 4 2 . 既 5 1.7 1 7 9 . 7 1 3 0 9 . 2 5 1 8 . 1 1 2 9 . 6 2 0 2 . 8 1 5 . 1 8 3 9 . 4 1 1 9 . 0 5 1 4 . 9 3 4 8 . 4 1 9 2 . 4 3 5 4 , 6 3 翁 9 1 1 3 7 . 4 1 8 0 . 2 1 2 8 . 8 8 1 . 5 3 5 5 3 6 0 2 9 4 4 8 1 2 6 8 2 5 9 2 0 2 3 3 3 3 5 3 4 1 5 2 1 9 3 8 0 1 3 1 1 7 5 1 3 6 3 0 7 8 4 1 0 4 6 8 1 5 1 1 9 4 2 5 0 9 6 2 1 9 l : 3 . 5 1 : 3 . 8 1 : 2 . 9 1 : 4 . 8 1 : 2 . 7 1 : 2 . 8 1 : 2 . 0 1 : 3 . 3 i : 3 . 5 1 : 4 . 1 1 : 2 . 2 1 : 3 . 8 6 一 硕士学位论文 省粮食产业化研究 在宏观经济上,低值的大宗原粮贸易对本省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形成资源大量输出而收人 少, 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1 9 8 4 - 1 9 9 6 年, 我省粮食以 遥遥领先的 地位居全国 之首, 但农业产值 增量却远远落后于粮牧企一体化程度高的省份. 按可比 价格计算, 同 期农业总 产值增量, 山东、 河南、 广东、s川分别比我省高2 2 4 . 9 %, 9 5 . 9 %, 1 8 . 7 %, 7 1 . 2 % 其他主要农业省份也不同 程度地高于我省, 农民收人增长缓慢。1 9 8 4 一1 9 9 6 年,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人年均递增1 4 . 5 5 %, 1 9 9 6 年后只有1 . 6 %,几乎停滞不前, 1 9 9 8 年又出现了收益下降的情况农民收人增幅减缓导致 农村市场需求不旺,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一般有三个途径.但这些途径有的由于我们特殊的国情、省情难 以实行,有的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收到最佳效果. 一是通过实行粮食价格保护政策, 提高粮价保护生产者利益。这一措施对提高粮农经济效 益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对于我国和我省来说,仅靠价格政 策的推行还不能真正解决粮食高产低效的问题。因为:( 1 )在目前土地均等分配小规模分散经 营条件下,粮食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较低,据介绍,1 9 9 7 年,美国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 %,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可养活2 0 0 人l我国1 9 9 5 年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5 0 %,一个农 民只能养活4 一5 人,即使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我省垦区,一个劳动力也只能养活5 一6 人。在这 种情况下,即使大幅 度提高价格,由于商品量有限, 也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 ) 粮食保护 政策是以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和巨额补贴为代价的, 而以我们目前的财政经济状况, 各级政府难 以较长时期 地承担这一重任, 很难以国家力量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重经济利益 如若政府既不想承担巨额的价格补贴,又试图以国有粮食企业 “ 主渠道的体制性特殊地位人 为地提高粮价,其结果只能把消费者推 一 自由市场“,而造成粮食购销企业的亏损、积压甚至 倒闭这一点已被事实所验证1 9 9 6 年1 0 月,国家调整定购粮价格,使定购粮销价大大高于市 场价格大米、面粉比市场价高0 . 7 8 元/ 公斤和。 . 6 元2 公斤,致使我省2 9 . 6亿公斤定购粮难以 销售1 9 9 7 年一季度限价销售的城镇居民口 粮仅销出。 . 0 9 5 亿公斤,占应销量的1 . 6 4 %, 许多 地方销售量为霉一 这说明市场经济与买方市场并存的条件下, 粮食价格定位取决于供求关系, 而不取决于政府、 企业和农民 的意志.1 9 9 8 年,国家再次进行粮改, 实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 断粮源, 即垄断初级收购市 场,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 余粮, 顺价销售的购销政策, 试图以 此 来憋高粮价,从而保护农民利益、 增加农业收人,同时减少粮食购销企业的亏损和国家财政补 贴,可谓万全之策。但是这一政策措施不会永久维持下去。理由之一是,在总量过剩,市场价 格低 迷的条件下, 粮食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顺价销售政策的 设计是以国家粮食购销企业依靠政 府行政手段垄断收购市场,从而垄断销售市场,进而形成垄断价格为基础的。然而,国有粮企 并非是一个行动一致的统一整体,而是由分辖于不同行政区域,为数众多的自 负盈亏、自主经 营的商业性企业构成的经营群体,在市场价低迷、 粮食积压、 储存费用与日 俱增、存粮陈化劣 变不断发生,而政府又不能承担全部补贴的情况下,各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 可能会纷纷展开倾销竞争,最终使这一政策不同 程度地落空.理由之二是,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 境中,一种商品,特别是粮食这样与社会成员密不可分的大宗商品,难以长期维持国家垄断. 一 6 一 高寿林 我 省 实 现 粮食 产 业 不 匕 径 营 的 客 观 必 然 性 与 紧 迫 性 2 0 0 0 年 事实上, 粮食购销市 场从来 也没有完全 封闭, 各 种市场主 体, 势必与全国 粮企展开竟 争, 动 摇 粮食企业的垄断地位。鉴于这种情况,今年5 月国家又调整了粮改政策, 适当放宽了政策范围, 并下放给省级政府较大的权限。我省抓住了这一机遇, 在国家大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实 际进一步放宽了粮食收购政策,允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养殖大户、森工、 劳改系统、有烘干设施的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确定,经省工商、 粮食行政管理部 门批准,可以直接收购粮食, 同时放开了小麦和优质品种粮食的收购市场, 实行产销直接见面, 实际上等于在相当程度上放开了粮食市场。 理由之三是,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经营不利于将其商 业性经营与政策性业务彻底分离,因此商业经营中的损失和不利很容易转嫁到政策性业务上 以超储补贴为例,超储库存越多,费用补贴越多,因此有些粮食购销企业宁愿坐拿每斤3分钱 的超储补贴,也不愿积极销售,出现了 卖粮不如储粮的反常现象。而当存粮发生陈化劣变,其 损失还是各级政府承担,企业既无压力,也无积极性 理由之四, 尽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 了自 身改革,实行政企分开, 成为自 负盈亏的自 主企业, 但终究难以摆脱国有企业几乎所有的 体制缺陷, 在复杂的粮食流通过程中, 势必要出现种种不合理的、不负贵的甚至是违法乱纪的 行为, 造成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流失, 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 垄断经营将会助长这些问 题.( 3 ) 即 便是国家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措施抬高粮价,但也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良 后果。因为粮食是商品 价格的基础, 大幅度提高粮价,势必引起物价的连锁反应,导致轮番涨价, 农民因粮价提高而 增加的收益,也会被非农产品特别是农用物资价格的随同上涨所冲销。所以 说,仅仅依靠价格 手段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人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二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实践证明,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规模效益, 增加农民收人, 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也是农 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把它称之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 “ 第二个飞跃” 但是,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九五”计划和2 0 1 0 年远 景目 标纲要中以及近年来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报告和文件中都提到,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推进土 地适度规模经营. 这里特别强 调了条 件。 所谓条件,一 般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 首先是农村非 农产业发达, 相当数量的农业劳动力都已长期稳定地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 其次, 社区具有 较为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较高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较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可庙佣的季 节性农工。然 后, 还要特别考虑群众倾向, 即 部分农民有放弃土地的意愿, 部分农民有扩大规模 的冲动。就我省目前情况看, 这些条件还很不具备到1 9 9 8 年,我省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 力占 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 5 . 9 4 0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 3 . 9 个百分点.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 业生产条件目 前也很落后. 平均每万亩耕地农机总动力,全国平均0 . 2 7 万千瓦, 我省只有。 . 0 9 万千瓦, 居全国倒数第一位; 每亩 耕地用电 量,全国1 4 3 . 3 度, 我省1 8 . 6 度, 仅是全国 平均水 平的1 3 %;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全国5 2 . 7 %,我省只有1 5 %; 年均每万亩耕地排灌 机械总动力,全国5 8 7 . 5 千瓦,我省1 0 7 . 2 千瓦,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8 . 2 %.这些情况说明, 我省很难在短期内大范围推行农业规模经营,以此来大幅度提高以粮为主的农业经济效益. 三是通过发展优质品种建立质量效益型农业。近些年,我省质量效益型农业有了一定的发 7 一 硕士学位论文黑龙 江省 粮食 产业化研究 展,对实现市场供求的有效对接, 增加农民收人效果明显,且可操作性强, 见效快, 在很大程度 上缓解了我省粮食滞销和低效的问题 但是,必须看到,粮食质量无论怎样提高, 都不能改变 两个基本事实. 一是不能改变口 粮直接消费的用途,因而对其消费需求总 量不会有很 大提高。 二是不能改变初级农产品形态,因而价值和效益不会有质的突破.从经济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看,质量效益型农业建设属于基础性战略措施. 为了使我省粮食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 强自 立、高产高效的生产行业,促使其由粗 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客观上要求在发展战略选择上,寻求新的突破,这就是实现粮食产业 化经营。粮食是农业的主产品,也是初级产品,作为初级产品,其经济价值较低。而对原粮进 行深度加工,特别是粮一 饲一 畜一 再加工的产业链条, 就是使原粮多次增值的过程, 等于把资源 密 集的低值 农产品 转化为 劳 动, 技术密集的 高 值工业品. 这不 仅使 农业经济收 益成番论倍增长, 也彻底改变了我省以资源换取劳动和技术的不利经济格局我省五常市通过实行产业化,一年 加工增值的粮食占商品粮的3 6 %, 农业增加收人1 亿元,市、乡两级财政年增收5 0 0 0 万元,企业 还安排了一 批劳动力. 获得丰厚的利润。 双城市1 9 9 6 年通过发展畜牧业转化粮食7 . 5 亿公斤, 增 加收人1 . 7 亿元,不仅解决了卖难问题,也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对于广大粮农, 产业化更是增加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就 会通过合同定价、无偿服务、农户人股等多种渠道, 将其增值部分不同程度地返回给农户, 形 成对农户利益的补偿机制. 肇东金玉公司以 每斤高出市场平均价格5分钱的价格收购原料基地 的玉米,以每亩1 0 0 0 斤的产量计算,等于每亩地企业补贴5 0 元。如果农户或社区组织自己兴办 龙头企业,则会把二、三产业增值部分更自 觉更有效地返还农村和农业,直接实现二、三产业 对第一产业的反哺也只有当农民能够充分分享粮食产业化所增值的一部分价值, 粮食生产才 有可能彻底冲破高产低效的局面, 形成产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局面。也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 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保证我省粮食生 产持续发展。 1 . 3 粮食生 产专业 化、 基地化以 及城乡一 体化的实 现, 都以 产业化的 优先发展为 条件 目 前我省农村中一个重要问 题就是以 均田 制为基础的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 的矛盾,然而, 对于这一矛盾,至少在相当时期,我们将面临两个 不能改变”的事实,一是 家庭承包经营制,这是农村的基本政策, 要长期坚持, 因此 千家万户的特点一时不能改变 二是我省农业将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省内 外市场, 这个趋势不能改变. 产业化就是要在两个 不能改变的条件下,以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为中介载休,通过对粮畜原产品进行产加销、贸工 农一体化经营, 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同国内外大市 场联结起来, 把农民纳人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 同时, 市 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方式, 延长了 粮食生产链条, 农民 在这个 生产链条中已 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小商品生 产者, 而是新的利益共同 体中的一员, 是社会化 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一体化的基础所在. 规模较大的 粮畜加工企业, 对某种粮食 产品有着长期稳定的需求, 从而带动周边地区 生产 规模的扩大, 形成产业化的生产基地.在基地化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连片种植,纯品种或 专用品种种植,改变我省普遏存在的 擂花田,可以大大提高粮食的质量和效益.篆东金玉 一 8 一 高寿林 2 粮食产业化发展潜力分析 2 0 田年 公司与农户签订高淀粉玉米生产合同8 0 0 。 多份,价格随淀粉含量高低上下浮动,凡是淀粉超过 合同要求的, 每超过一个百分点加价。 . 1 0 元,从而推动了生产基地优质专用品种的连片种植。 粮食的产业化经营, 延长了粮食生产的产业链条,密切了粮牧企商之间的产业关系, 是农 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架东市宋站镇以粮食为基础,大力发展粮牧企一体化产业 经营,1 9 9 5 年乡镇企业发展到了1 2 3 8 家,产值达4 亿元, 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 3 %,农 牧企经济结构达到1 2 : 1 6 : 7 2 , 大大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和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进 程金玉公司按 . 三三制比例, 将附近的海城乡等乡镇的4 5 0 0 个农业劳动力安置为企业的合 同制职工,使企业范围扩大到农村,企业用工扩大到农民,即1 / 3 从事粮食生产,1 / 3 从事养殖 业生产, 把粮食转化为畜产品,1 / 3 从事加工业生产, 使城乡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 金玉公司在1 5 个玉米生产基地把8 0 0 。 户农户吸收人股,成为公司股东,直接实现了工农结合, 城乡结合。 综上,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粮食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 是粮食在更高层次上持续 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它不仅是解决以总量过剩和弱质低效为主要标志的粮食问题的根本途 径,也是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是农村的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的 有机结合、同步推进的最佳结合点和突破口.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产粮大 省来说,加速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最终目 标应是: 把粮食生产作为 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第一车间, 通过两个转化把余粮就地消化,吃干炸净, 并在多次转化加工中 不断增值,力争做到种粮不卖粮,产粮不销粮, 把产粮大省同时建设成为养殖业和粮畜产品加 工业大省, 最大限度地变粮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从而完成农业大省向 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 越 。 2 我省粮食产业化发展潜力分析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它发展的规模和前途直接受制于粮食 供给能力、 居民购买力水平等诸多外部因素。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 按商品性生产产业流划分, 粮食产业化大致出现了产一 加一 销和种一 养一 加一 销两种类型。在粮食加工中, 又有以米面油 为主要产品 的传统加工和以 粮食为 原料的精深加工.由 于不同 粮食作物的生产能力、 产品 用途 和加工品的市场需求各异, 不同 类型及不同品 种的产业化经营, 其发展潜力及其对我省农村经 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都不大相同。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具体分析,以便寻求 粮食产业化发展的途径和重点. 2 . 1 粮食产业化的物质基础潜力 1 9 8 4 年以 来, 我省粮食增长呈现三个主 要特征.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 产量每攀登5 0 亿公斤 台阶所用的时间缩短.1 9 4 9 一1 9 8 4 年, 我省粮食总产递增率为3 . 2 %, 而1 9 8 4 一1 9 9 9 年, 在基数 增大的情况下,增长速度仍达4 . 0 %, 比历史上高0 . 8 个百分点。 历史上粮食总产量每攀登一个 一 9 一 硕士学 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化研究 5 。 亿公斤的台阶需要1 7 年时间,1 9 8 4 年以 后分别只用6 年、 4 年和2 年的时间。 二是波动幅度减 小,波动频率降低,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 9 8 4 年以前, 粮食产量平均每2 . 5 年波动一次, 波幅最 大的年际减产达3 1 . 7 亿公斤,落差3 7 . 3 % 其中减产超过1 0 %的有9 次 平均每四年一次.工 9 8 4 年以后只发生五次减产,平均每三年一次,且减产幅度很小,最大幅度为2 0 . 1 %,其余四次分 别为2 . 1 %. 4 . 7 %, 6 . 4 %, 3 . 1 %( 详见表二) 。特别是近五年,粮食生产一改以往大起大落局 面,呈稳步发展态势,说明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改变.三是 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增长方式逐步转变1 9 4 9 一1 9 8 3 年,我省粮食增长总量中,依靠 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的产量占 4 0 %,依靠提高单产增加的产量占6 0 %. 1 9 8 4 一1 9 9 9 年,依靠扩大 耕地面积增加的产量只占1 3 . 4 %,依靠提高单产增加的产量则占8 6 . 6 %。这就是说,我省粮食 增长从以扩大耕地面积为主的外延扩大再生产, 逐步转向以提高单产为主的内涵扩大再生产 而 单 产的 提高, 又以 科技进 步为 重要 手段. 据 测算, 我省科技进步对 粮食 增长的 贡献 率, 七十 年代为2 7 %,八十年代为3 5 %,目前为4 4 %,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表二 全省粮食生产波动情况 年度 产量 ( 亿 公 斤 ) 减产量 ( 亿 公 斤 ) 减 产 幅 度 (%)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 958 1 959 1 960 1961 1967 1968 1969 80.4 71.4 70.4 82.1 73.0 66.5 87.8 85.1 53.4 47.5 1 22。3 108.7 79.2 一9.0 一1.0 一9.1 一6.5 一2.7 一31 . 7 一5.9 一1 3,6 一29. 5 11.2 1. 4 11.1 8.9 3.1 37.3 11.0 1 1.1 27.1 1 0 一 粮食产 业化r 展潜力分析 加0 0 年 减 产 幅 度 年度 产量 ( 亿 公 斤 ) 减产量 ( 亿 公 斤 ) % 197 1120 1972 89.9 30.225 1975140。9 1976112.3 一28.620。3 1978147.8 1979146.2 1980146.2 19 8 1125.0 14.5 21一10 1982 8.0 今乙1门钊 115.0 1984175.8 1985140.5 35.320 1986177.6 1987173. 8 一3.8 1988175 1989166.98.24. 7 1990231.3 1991216.414.96。4 1992236.3 1993239 1994257.8 1995259.2 1996304.6 1997310。4 1998300.8一9。6 1999 307.2 一 1 1 - 硕士学位论文 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化 研究 从上述情况分析,目 前我省粮食生产已经进人相对稳定的持续发展阶段。既便今后还要出 现粮食产量短期波动,但由于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波动幅度和波动周期都要较历史情况大大改 善, 对粮食产业化发展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 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到2 0 1 0 年,我省粮 食总产量将达到4 0 0 到5 0 0 亿公斤, 这为我省粮食产业化莫定了物质基础。目 前我省粮食省内需 求量大致为: 城乡居民口 粮7 5 亿公斤, 食用油用粮1 9 . 6 亿公斤,工业用粮3 0 亿公斤, 畜养业用 粮1 0 0 亿公斤,农村生产役畜用粮1 5 亿公斤,种子用粮2 亿公斤,各项合计共2 4 2 亿公斤. 这个 数量基本代表我省粮食消费需求量。从现在到2 0 1 0 年, 我省粮食产量如按3 0 0 - 4 5 0 亿公斤计算, 畜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电设备安装精度控制方案
- 机电设备安装安全保障方案
- 鸡群免疫反应数据分析
- 建筑工地危险源识别与管控
- 消防水系统灭火能力测试方案
- 水痘传染病教学课件
- 水电站厂房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水电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SAP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市政道路灌注桩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DB11T 1481-202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 澄海玩具行业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MIR睿工业: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 直销管理条例课件介绍
- 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培训
- 氧气安全培训课件
- 常见意外伤害的救治与护理
- 肺保护通气策略
- 库房卫生打扫管理制度
- 塑胶料品质协议书
-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