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图节典藏制度 清代图书典藏制度研究 专业:图书馆学 作者姓名:马德鸿 导师姓名:程焕文教授 摘要 清政府打出“稽古右文”的口号,推崇儒家,提倡理学,大兴出版事业,公 私藏书兴盛,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清政府大部分继承了明代宫减,通过征集图书,使得民间典籍大量汇集官府, 通过编译典籍及刻书,又迸一步扩大了官藏,特别是兴修四库全书,建文渊 阁制,由此逐步建立起庞大的官府藏书体系,有完整的图书管理制度及官制,推 动了官藏事业的发展。书院在清代亦有较大的发展,与前朝不同的是,清代书院 基本都是官立的,藏书经费和来源有了保障,在前朝的基础上,有了更完善的藏 书管理制度。由于学术研究的需要,加上图书出版业的兴盛,私家藏书得到了静 所未有的发展,相较前朝,私人藏书家数量更多,藏书量更大并在藏书活动过 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时有创新,理论水平很高。同时,朝庭尊崇佛教,政府主 持的刻藏、译经事业较前代有所发展,寺观等宗教机构的藏书活动也很兴盛。清 代藏书四大系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本文即着眼于清代藏书四大系统,运用文献综合法和文献分析法,力求从整 体上对清代图书典藏制度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以有裨于读者。 关键词:图书,图书典藏,典藏制度,清代 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s t u d i e di ns y s t e mo ft h e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i nq i n gd y n a s t y s p e c i a l t y :l i b r a r ys c i e n c e n a m e :m ad e h o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c h e n gh u a n w e n t h es l o g a no ft h e 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w a s :s t u d yt h e a n c i e n tt r a d i t i o na n d a d v o c a t e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e 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p r a i s e dh i g h l y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 s , r e c o m m e n d e d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m a d eg r e a te f f o r t st op u b l i s ht h eb o o k s ,t h ep u b l i c a n dp r i v a t e 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w e r ed e v e l o p e d ,r e a c h e dt h es u m m i to ft h ef e u d a ls o c i e t y o fo u rc o u n t r y 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h a di n h e r i t t e d g o v e m m e n t s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o fm i n g d y n a s t ym o s t l y , t h r o u g hc o l l e c t i n g t h eb o o k s , m a d et h ef o l ka n c i e n tb o o k sa n d r e c o r d sg a t h e rt h ei m p e r i a lp a l a c ei nal a r g ea m o u n t ,t h r o u g hc o m p i l i n gt h eb o o k , r e p a k i n gt h eb o o k , t r a n s l a t i n gt h ea n c i e n tb o o k sa n dr e c o r d sa n dp u b l i s h i n gt h eb o o k s , h a de x p a n d e d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o fi m p e r i a lp a l a c ea n dg o v e r n m e n t s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 f u r t h e r e s p e c i a l l yb u i l ds ik u ,s e tu pt h es y s t e m so fw e ny u a ng e ,t h e r e f o r es e tu p h u g eg o v e r n m e n t s 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 s y s t e mp r o g r e s s i v e l y a n di n t a c tb o o k s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a c a d e m yg o tg r e a t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a l s oi nq i n gd y n a s t y , 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f u n d s a n d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s o u r c eh a dg u a r a n t e e ,t h e r ew c r em o r cp e r f e c t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s b e c a u s eo ft h en e e do ft h e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 ,t h ed e v e i o p m e n to ft h eb o o k s p u b l i s h i n gb u s i n e s s , p r i v a t es a v i n g s 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h a d g o t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m p a r e dw i t h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r ew e r em o r ep r i v a t e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 , a n dc o n s t a n ts u m m a r y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c c a s i o n a l l y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l e v e l w a s v e r yh i g h m e a n w h i l e ,t h ei m p e r i a lc o u r tw o r s h i p e db u d d h i s m ,g o v e r n m e n t sp u b l i s h e da l o to fr e l i g i o u sb o o k sa n dal o to ft r a n s l a t i o nb o o k s t h e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o ft a o i s t t e m p l ew e r em o r ed e v e l o p e dt o o f o u rm a j o rs y s t e m so f 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g o t 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i n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f o c u s e so nf o u rr m j o rs y s t e m so f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u s e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a wo fd o c u m e n t sa n dd o c u m e n ta n a l y t i ca p p r o a c h ,m a k e e v e r ye f f o r tt oc a r r yo nt h ea r r a n g e m e n ta n ds u m m a r y o fas y s t e mt ot h es y s t e mo ft h e c o l e c t e db o o k so fo i n gd y n a s t yo nt h ew h o l e i no t d c rt oh a v cb e n e f i t st or e & d e r s k e y w o r d s :b o o k s ,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 ,s y s t e mo f t h ec o l l e c t e db o o k s , q i n gd y n a s t y n 硕士学位论文 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1 1 概念界定 第1 章绪论 典藏与典藏制度 典谓书籍。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亦谓管理。礼记文 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司马迂云:“司马氏 世典周史。”“祝佗言伯禽封鲁,祝、宗、h 、史,备物,典册。”又如阮孝 绪七录序亦称:“校书郎班固、傅毅并典秘籍。”4 这些例子中的“典”,均 是“管理”图书之意。 藏指保管。左传襄公十一年:“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墨子天 志下云:“书之竹帛,藏之府库。”庄子天道云:“孔子西藏书于周室,予 路谋日:由闻周之征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以 上三例,藏显然指保管书籍。 由此,典藏之合称可指收存保管图书。而围绕这一活动而展开的一系列工作 诸如图书收集、保管、整理、保护等等所产生的规则与经验,我们可称之为典藏 制度。 戴壬著钱 t ,礼记j i 义长沙:岳麓节 十2 0 0 1 。刊马迁史记人史公自序北京:巾华书局1 9 9 7 1 道宣广弘明集卜海:卜海印怕馆1 9 9 1 硕十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1 2 概述 人类的文明白有文字始,书籍则使得文明有了延续和发展的载体。有了书籍, 则有了减书活动,亦有了围绕这一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典藏制度。关于减书活动, 历来不乏研究者,有专门研究藏书家的,有专门研究藏书楼的等等,而关于典藏 制度方面的研究,鲜有人论及,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藏书活动的顶峰,是我们民 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对其典藏制度进行总结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和有意义 的;鉴古知今,办有助于我国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本文即着眼于清代藏书四大 系统,力求从整体上对清代图书典藏制度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学者们认为,我国藏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尚书多士云: “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据研究,商王室宗庙即为商朝收藏文献处所,所有甲 骨及简册文献按制度分类成册有序储藏,文献出入库房制度严格。关于周王室 藏书,有关文献记载很多,墨子天志下云:“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宗 庙、大史府和盟府等即为周减书处所,史记载老子曾做过“周守藏室之吏”, 即周时已有专设管理图书的官员,章学诚指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 典也,”周王室藏书办按类管理,这一时期保护藏书的方法主要是曝书,用曝书 之法保护书籍,早在西周已出现。9 其时,私人藏书亦得到发展,庄子天下 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墨子天志上云:“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 可胜载”,办是对这一现象的说明。 秦统一后,收天下之书,“焚书坑儒”。汉兴,改秦之政,大收篇籍,广- 丌献 书之路,采取较为温和的统治政策,在藏书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表现有 三:一、建立国家藏书处,收藏管理图书;二、在全国范围内访书、征书,汉初 “除挟书律”“广开献书之路”,官藏丰富;三、重视藏书管理,设置专管官员及 专门职能机构,选派专人对减书进行整理校勘、编制国家藏书目录。9 为其后历 朝继承和仿效,最终演化为藏书制度。西汉御史中丞掌图籍秘书,东汉官藏更甚 于两汉,设兰台令史掌管图书。桓帝延熹二年( 1 5 9 ) ,始置秘书监,初学记 1 刘渝生i - 渊减h 起源史江两人民m 版种,1 9 9 4 :4 8 5 0 。傅璇琮,酣灼毕- l - 陶威拈通史宁波:宁波 版社,2 0 0 1 :1 1 - 2 1 任继愈t i ,瑚臧书楼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9 8 :67 2 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按:“秘书监,后汉桓帝置也,掌图书秘记,故日秘书。”。其时,两汉的书籍载 体仍以简牍缣帛为主,价贵物昂,私家藏书缓慢发展,著名者有孔安国、蔡邕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公私文献遭到极大的破坏,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 写本增多,传抄更为方便,藏书事业总体上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官府藏书机构基 本沿袭两汉旧制,秘书监典掌官藏,发展定制为秘书省,其制趋向成熟,藏书数 量比汉代大大增加,私家藏书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此时期有确切文献记载 的藏书家一百零二人,是两汉藏书家的四至五倍,圆藏书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佛教的传入与普遍,佛教典籍的收藏和整理成为当时藏书的大时尚。隋唐时 期,在继承前朝遗书的基础上,广征民间图籍,组织人力抄写典籍,官藏r 益充 盈,其后又逐步形成了争室藏书( 内库) 与国家藏书( 秘书省秘阁) 内外分别的 格局,建立了颇为详尽的管理制度。这一时期,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流行,私藏 的规模与质量均超过前代。唐时,佛道寺观藏书制度确立并成熟,各寺院设立“经 藏”已成定制,并有严格的制度管理经藏,书院在唐代开始兴起,并丌始了制度 化管理。印刷术的迅猛发展,刻书量的大增使宋代藏书得到空酊发展,无论是 以馆阁为中心的中央官府藏书,还是各路府州县的地方官府藏书以及方兴未艾的 书院藏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馆阁除设专职官员管理和宿值外,另专设 潜火司,各有灭火器材、设施,并例行曝书,其制完备。其时,藏书家人数与藏 书数量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书院大建藏书楼,设司书职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 展。赵宋对道教大力提倡,各地所建宫观,以“提举某某宫”的形式安置退职大 臣始成为一项制度,佛道两教藏书来源多样化,得到极大的发展。元代继续设置 秘书监,掌历代图籍,私藏迅速复兴,书院设司书,管理图书及编制书目,校勘 刻印书籍,元代佛教发达,各大寺院收藏丰富。明代刻书事业发达,藏书极盛, 官府设秘书监等管理机构,专掌图书,地方官学发达。与此同时,私藏也达到了 空前兴盛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藏书家达四百二十七人,祁承业等更是根据经 验对藏书活动进行了总结。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趋向成熟,出现币规的管理条 例,各地均建有书院,地方志中可见诸多记载。荆皖寺观藏书丰富,著名的径山 臧及道藏均是在明代刊刻完成的。 清政府“稽古右文”,兴修四库,大兴出版事业,一时藏书大盛,官府减 4 徐坚初学记职官下秘节监一e 京:中华书局,1 9 6 2 :2 9 4 。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节通史宁波:宁波出版社2 0 0 1 :1 4 0 3 坝一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得到空前的发展。清代官府藏书系统大致可 分四种类型:一是宫廷藏书楼,即建立于皇宫、行宫等地方的藏书楼,如内廷之 文渊阁、圆明圆之文源阁、盛京之文溯阁、承德之文滓阁,以及乾清宫之天禄琳 琅等,二是官办藏书楼,即南方之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三是中央机构藏书 处,如翰林院、国子监的藏书处,四是地方政府机构减书处,如遍布各地的府、 州、县学宫,因教学的需要,也收藏典籍,供学子阅读。o 官府藏书有比较充裕 的经费支撑,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或得到颁赐、赠送、调拔和收集,典藏制度较 为完善,藏书质量相对来说都是较高的;清代汉学兴盛,考据学成就很高,藏书 与学术的关系更为密切,私家藏书比前朝更为兴盛发达,从典藏制度及管理方法 上看,始于明代的天一阁可为私家藏书楼之代表,亦出现了关于典藏管理技术方 面的著作,如孙从添的藏书纪要、叶德辉的藏书十约等:清中后期,书 院藏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加强管理,各地书院对藏书制定条例和配置人员, 广泛征集图书,编制减书目录,以方便师生利用,同时书院大量刻书,受到社会 的重视;同时,朝庭尊崇佛教,政府主持的刻藏、译经事业较酶代有所发展,还 呈现出新的特色,寺观等宗教机构的藏书活动也很兴盛。 1 3 有关清代图书典藏制度研究成果 1 3 1论文方面 清季公私藏书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关于藏书活动方面的研究,很早 就有多人论述,著作之外,清金鄂有汉唐以来书籍制度考、近人马叔平有中 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余嘉锡作书册制度补考、蒋元卿作中国图书制度 之变迁,这些文章都是对书籍外形特征进行研究,趸于典臧制度方面,可在论 著中散见论述。二i 世纪中期前后,刘困钧等人发表过多篇关于古籍制度研究的 文章,亦未从典藏活动本身作过多的论述,其后八十年代以来,关于典减活动的 文章始散见诸刊。笔者选择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整理、江苏古籍出版社版的 。博璇琮,谢灼华巾旧臧托通史宁波:宁波冉版社,2 0 0 1 4 硕十学位论文 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中国古籍整理研究论文索引和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网( 网络版) 等检 索工具作为全面调查的对象,笔者首先进行分类检索和主题检索,对全部检索结 果进行筛选,最后依论文的主题和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整理文献调查结果,形成 参考文献( 论文) 。在搜集文献过程中,对连载或分期发表的同著者同题名的学 术论文只作一篇文献统计,而有关主题方面论文太多,则只选与本文研究有相关 度的作品,这样笔者共得到相关学术论文7 7 篇( 见表1 1 ) 。 表卜1 :清代图书典藏制度研究论文主题分布统计裹 研究主题论文数量百分比 江南三阁8 1 0 四库七阁 1 9 x 宫廷四阁 79 宫廷藏书 1 01 3 官府藏书2 7 其它官藏1 1 1 4 私家藏书 1 62 1 x 书院藏书 1 01 3 i 寺院寺观藏书 34 典藏保护 68 其他 68 总计 7 710 ( ) 9 表1 - 2 :清代图书典藏制度官藏研究论文分主题分布统计表 分主题研究数量分主题研究数量 综合研究 1 3 国子监 2 翰林院 1 国史馆 2 武英殿 4 文渊阁 1 文溯阁 4 文津阁 2 文宗阁 2 文汇阁 1 文澜阁 4 总计 3 6 注:1 9 3 4 年发表丁浙江酗l 馆馆刊曲湖文澜例规制征故未能收进。 5 桢十学位论文清代i 笙| 书典藏制度 由表可以看出,有关清代官藏研究文献共计3 6 篇,占据4 6 的比例,官藏 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四大藏书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相反的,寺院寺 观藏书方面的研究文献只有3 篇,说明这一块的研究还不是热点,是研究的薄弱 环节;其他方面的研究文献所占比例比较正常,基本上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由表卜2 可清楚分主题研究情况,因未能找到1 9 3 4 年浙江图书馆馆刊, 未能收进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西湖文澜阁规制征故,现收四篇,论述角度不 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渊阁资料见于各著作,文章资料性反而不强,故只收 一篇。现收四篇研究武英殿论文,是从编修刻书、藏书等方面论述,有一定的借 鉴作用,但并不太全面,资料性不如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一书。 在所收7 7 篇学术论文中,共有8 1 位著者,其中第一著者6 l 位,合著者7 位。通过对著者统计分析,列出核心著者表( 见表卜3 ) 。 表1 - 3 :核心黄者研究分析表 核心并者研究主题论文数鼍 程焕文 公、私藏、晚消图 5 馆 6 谢灼华公、私藏 4 朱赛虹武英殿刻、藏i ; 4 邓洪波i s 院 3 肖东发官、私藏 2 王秀山官藏 1 徐雁 图书保护 1 骆兆平私藏 1 l 述共计8 位核心著者,均对本文帮助甚大,并不完全基于发表论文数量, 办不完全取决于引用文献之数量,更多的是在于资料性与启发性。例如有的文章,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概述性居多,议论性不强,资料性不足。虽只收王秀山一 篇文章,但在官学藏书制度方面,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资料,前人及后人有不少 关于图书保护方面的文章,徐雁则更好的进行的总结和归纳,关于天一阁的文章 很多,仅中国古籍整理研究论文索引一书就收录3 2 篇之多,但骆兆平亦是 较早专门研究天一阁,成果颇丰,仅取其一篇天一阁管理方面文章,再加上其著 作,即占有了这方面的资料。 核心著者中,收文最多的为程焕文,在公、私减研究方而,与谢灼华提供 了较多的资料与观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而关于晚清这一块的研究,程焕文的 6 硕十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文章及著作提供了大部分的观点和资料。朱赛虹专门研究武英殿藏、刻书,配合 著作,基本能满足这一块研究资料的需要。邓洪波专门研究书院藏书,书院藏书 管理制度,也提供了很多的资料。非核心著者6 2 位,基本只收其一篇论文,散 见于各研究主题。 另外,所收论文中,有的能找出第一手资料,有的难度很大,只能转引。 又有不少论文相互重复性较多,基本上引用原始资料及相对权威性资料,故列有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资料。 1 3 2 著作方面 仅靠论文不能满足本文研究,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通过初步调查,现列有 关清代图书典藏制度研究的著作如下,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 春秋至五四前后) :李希泌、张椒华编。 该著共收录资料2 2 5 篇,分别编入各章内。分古代官私藏书、减书楼的出现及其 向近代图书馆的过渡、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关于图书馆史的 研究五章,每章又分为若干节。所有史料,按其内容分别编排在各章节之内。各 章节内的史料,大体按写成年代先后排列,资料详实丰富。 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谭卓垣、伦明等著,徐雁、谭 华军整理。分引论、皇家藏书楼、私家藏书楼、藏书家的学术成就及概述五章, 在明清学术史的背景下叙述和探讨了清代藏书的历史发展轨迹。续补减书纪事 诗传内容涉及三百多年来历史文献的传播、藏书事业的发展、书业活动的兴废 和文化学术风气的变迁。 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徐雁、王燕均主编,分上、下两卷,上卷收录 有中国历史藏书常识录、宋麟台故事、南宋馆阁录、南宋馆阁续录、 元秘书监制,一f 卷则由明清藏书楼秘约、浙西藏书录两种、吴困藏书 录两种组成。 天一阁丛谈:骆兆平著,分史话、史事琐考、减书管理、藏书目录、刻 书考、臧书传抄遗闻、乾隆颁赏书画记、散书坊归记、明代地方志述略、明代科 举录述略、家谱概述、碑帖概述等十二章。 7 坝十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减制度 藏书记要:清人孙从添著,全面涉及了私家藏书活动中所不可或缺的购 求、鉴别、抄录、校雠、装订、编目、收藏和曝书八个环节,并简要叙述了孙氏 自己在收集书籍、鉴别版本、抄录和校雠、装订和编目以及典藏书籍方面的宝贵 心得和实用技术。 藏书十约:清人叶德辉著,内容分为购置、鉴别、装潢、陈列、抄补、 传录、校勘、题跋、收藏和印记十个部分。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分版本编、校勘编、目录编、典藏编四 编,其中典藏编分典藏功用、典藏单位、图书收集、图书保管,图书流通五章来 论述文献典藏学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吴唏著,该著共分中国图书馆的产生、中国图书馆 的渊源、早期的藏书开放思想、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图书馆、新式图书馆思想的形 成、早期图书馆的出现、京师大学堂减书楼、古越藏书楼和各省图书馆及京师图 书馆的建立等9 章。对研究清晚期图书典藏制度有借鉴作用。 中国藏书楼:任继愈主编,对中园历代藏书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系统的 梳理和总结,关于官府减书与私人减书,论述颇多,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宫廷藏书, 资料详备,对于图书典藏制度,办有多角度的论述。 中国藏书通史:傅宗璇、谢灼华主编,全书分先秦等8 编,阐述四千年 来中国藏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环境,论述官府、私家、寺观 和书院藏书的成就和水平,总结了数干年藏书事业在图书访求、收藏、整理和传 布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内容宏富,覆盖面极为广泛。 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程焕文著,以西学东渐对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 的影响为考察对象,对清术新政时期公共图书馆观念的广泛传播与公共图书馆的 兴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结合上述文献资料,试图用文献综合与文献分析的方法, 研究中国古代藏书事业最为发达的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8 硕士学位论文 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第2 章清代文化政策及图书征集 2 1 清代文化政策 1 6 4 4 年,满清入关,取代明朝正式建立统治,至1 9 1 1 年囤亡,共历经2 6 7 年。作为异族统治者,满清一丌始就遭到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激烈反抗,对待各民 族的反抗,清朝统治者一方面用武力镇压,一方面采取相应的文化政策予以钳制 和疏导。 清政府采耿宽严相济的文化政策,不允许任何异学,严禁有反满意识的各种 文字,并用极端手段排除思想异已。清朝历任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大兴 文字狱,对反对清朝统治的知谚 分子,不断以文字罪迭造冤狱,著名的如顺治五 年的毛重倬仿刻制艺序案,康熙朝著名的有“明史案”,南山集案,雍f 朝吕 留良案,乾隆朝胡中藻案等等,其中仅清康雍乾三朝见诸史籍记载的文字狱就不 下7 0 余起。,乾隆朝更是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据谢苍霖、力芳珍三千年文祸 统计,乾隆朝文字狱总数在一百三十起以上。文字狱为害甚深,许多知识分子 为了躲避灾祸,把志向转到了与政治没有多大关系的考据学,并推动了这一学术 的繁荣,因为研究学术的需要私人藏书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清朝还实行严厉的 禁书政策,康熙五十三年( 1 7 1 4 ) 谕称:“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欲征 人心、厚j x l 俗,必崇尚经学而严绝非圣之书,此不易之理也。”“这种标榜正学的 指导思想,不仅是作为清初禁书的依据,而且实际上成为清代各朝皇帝禁书的基 本出发点,禁书范围有明米以来史书杂记、淫词小说及戏曲等。据郭伯恭统计, 乾隆修四库全书禁毁书有:全毁书目二千四百五十三种;抽毁书目四百零二种: 销毁书版目五十种:销毁石刻目二十四种。总清一朝,所禁毁书数量庞大,难 1 下安东,刘莲试论浒代“文宁狱”的起田、特点及影响东办论坛,2 0 0 3 ,4 :4 6 2 谢苍谍,万芳珍三千年文祸南昌:江两高校m 版礼,1 9 9 6 :4 5 6 - 4 5 9 ( 消溥良骐撰,林事峥惠,傅赉九校点东华录康熙九十二一e 京:r l 华如局,1 9 8 0 郭f 自恭网库伞书纂修考卜海:卜海t 5 店,1 9 9 2 晕印本 5 4 - 5 5 9 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计其数。而据雷梦辰统计,清代各省禁书共计二千六百二十九种。 表2 - 1 :清各省查缴禁书部数统计表。 省份部数省份部数 江苏6 3 1 6 1四川1 1 5 1 江西2 7 4 8 5山西8 3 5 浙江1 4 6 3 0贵州7 8 2 安徽 1 4 3 0 1 山东 6 7 9 湖北 1 0 5 2 1 广西 4 4 5 河南5 3 7 4 陕西 3 1 0 湖南 5 1 6 2 甘肃 3 0 4 云南2 7 2 8广东2 8 9 福建 1 7 8 6 奉天 3 直隶1 5 3 7 附四库馆 3 2 5 合计 1 5 1 7 2 5 大兴文字狱和禁书的同时,清朝政府尊崇儒家经典,表彰群经,打出“稽古 右文”的口号,推动了藏书的繁荣。早在入关前,满族统治者就曾有组织地对汉 文儒家经典进行翻译和刻印。昭裢啸亭杂录卷一中就论述道:“崇德初,文 皂帝患国人不识汉字,罔知治体。乃命达文成公海翻译国语、四书及三 国志各一部,颁赐耆旧,以为临政规范。及定鼎后,设翻书房于太和门西廊下, 拣择旗员中谙习清文者充之,无定员。儿资治通鉴、性理精义、古文渊鉴 诸书,皆翻译清文以行。其深文奥义,无烦注释,自能明晰,以为一时之盛。”。 清朝诸帝标榜崇尚经学,编修了大量经学书籍、政书、史书等,仅四库全书 著录清各朝敕撰之书即有一百四十九种,总清一朝,内府所编修书不下千余种。 “乾隆三十七年( 1 7 7 2 ) 谕称:“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只有孜孜” 。,四处搜罗书籍,时间跨度大,所得图书丰备,清由此兴修四库,出此完成了 售梦辰消代并省禁节汇考北京:北京幽节馆 h 版丰十,1 9 8 9 2 黄爱半网库伞甘纂修研究北京:i ,人魁大学出版孛十,1 9 8 9 、1 1 f 楗啸 杂录此京:r f i 毕h 局,1 9 8 0 。放宫博物院脚 馆,土 宁省剧书馆消代内府刻节h 录解题一e 京:紫禁城出版社,1 9 9 5 5 张 5 爿繁修网库令廿档案卜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 9 9 7 1 0 硕士学位论文漓代图书典藏制度 清系统化的官府藏书体系。 为了使知识分子从思想上归顺自己,清政府还采取了许多迎合知识分子的措 施,诸如开科取士,宣扬文治,提倡理学,组织大批知识分子为朝廷编书,大兴 出版事业等等。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很快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有利于清 朝统治、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知识分子勤于著述,官、私、坊各个系统 的出版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藏书事业出现了从未有过去的兴旺局面。 2 2图书征集 由于战火的原因,书籍散坏,清初无论公藏还是私藏都是不景气的,清政府 一面编修书籍,一面谕令征集图书,一时典籍大盛。 顺治继位之初,多次下令广搜天下有关启、祯二朝史事的档册、典籍。康熙 四年( 1 6 6 5 ) ,又以修明史谕礼部搜采明季史书:“_ f j f 于顺治血年九月内,有 旨纂修明史,因缺少天启甲子、丁卵两年实录,及戊辰年以后事迹,令内外 衙门速查开放,至今尚未查送。尔部即再行内外各衙门,将彼时所行事迹及奏疏、 谕旨、旧案俱著查送。在内部院,委满汉官员详查,在外委该地方能干官员详 查。其官民之家,如有开载明季时事之书,亦著送来,虽有忌讳之语,办不 治罪。尔部即作速传谕行。”康熙二十五年( 1 6 8 6 ) ,复谕礼部翰林院,几经、史、 子、集等善本,宜广为访辑,搜罗罔失。命各省出示晓谕,如得遗书酌价购买, 亦可雇觅书手缮写进呈,藏书家有自愿进献者,也一并汇缴京师,用充秘府,以 广见闻而资掌故,并副稽古崇文之至意。在康熙的倡仪下,中央和地方的大臣们 纷纷献呈图书,大臣徐乾学一人就送呈了十余种唐宋元人著作书。“: 清代的征书活动,以乾隆朝规模最大。乾隆御极之初,即命内外官员留心访 查,不拘刻本、抄本,随时进呈,以广“天禄”、“石渠”之储。如为了表彰学术、 重刊前代经史著作:先是校币了儒家经典十三经,接着又命校币历代纪传体 史书二十一史。这两部丛书的校勘均选用明代北监本为底本、据之考证文字 异同,辑残补缺。然而,当时查找武英殿库内存贮书籍,并无此二书。根据当时 。台湾大通节局编清壬祖实录选辑台北:台湾大逋书局1 9 8 4 1 1 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巨书典藏制度 主办此事的官员奏疏等档案的记载,当时的内府藏书并不丰富,不仅是宋版书, 明初的刻本也很少,嘉靖以后的刻版已屡经改补,每三五页中就有遗伪者,监版 已有剥蚀,无一完善可凭以校对。为此,有关大臣祈求皇上饬内府及内阁藏书处, 四处遍查旧版经史,兼谕在京诸王大臣,如有家藏旧本尽速进呈,以便颁发校勘; 又饬江南、浙江、江西、湖广、福建五省督扰,购求明初及泰昌以前监版经史, 各送一二部到馆,彼此互证,补其缺遗,f 其错误;因前翰林院侍讲学士何焯曾 博访宋版,校正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遗讹,于是令江苏巡抚向其家 属索取原书,照式改注,别本送馆,原来仍还其家,毋得损坏,这些都反映 出当时内府藏书贫乏,不得不专门为此项工作而急于四处求书等史实细节。 自乾隆三十七年( 1 7 7 2 ) 正月起,又颁发征书之谕,特命各省督扰、学政加 意购访,及时采集,汇送京师。然征书工作并不顺利,进书者寥寥。次年三月, 乾隆帝允廷臣之议,决定开馆校辑永乐大典,同年五月又重申前谕,提出展 限半年,命各省着力查访,大规模地汇集天下图籍,编纂四库全书。此后, 一场声势浩大的访求图书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丌。为了确保征书活动的顺利, 在十数年内,乾隆帝接二连三地多次下谓,有的以威逼和严催之辞为主,有的则 提出具体的归还保证。同时还采取设立书局、按图索骥、利用书商查访,倍价购 觅等方式,并辅之以奖励、题咏、记名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打消献书疑虑。对 进献精醇之本的,由皇帝御笔评咏题识于简端,优先发还;埘私人进书酉种以上 的,奖励内府刻书,并将其姓名附载于各书提要之术:谕令给进书5 0 0 种以上的 浙江藏书家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和江苏的马裕四家“赏古今图书集成各 一部,以为好古之劝”;进书1 0 0 种以上的江苏周厚墒、蒋曾蓥,浙江吴玉墀、 孙仰曾、汪汝墚及朝绅黄登贤、纪昀、励守谦、汪如藻等“赏给嘉奖”。对负责 采集图书有突出成绩的地方官员,也注明“某人采访所得”附载于后。收藏珍善 本较多的大藏书家,则由争帝指派大臣抄录其书。在乾隆帝恩威并施的强大的压 力和利诱之下,各地督扰大力访求,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减书家和书肆纷纷 踊跃呈献书籍,自部至数西部不等,各省征集到的图书数量猛增,有的省份多 次甚至十几次进呈,仅浙江一省采进呈献的书籍即达4 6 0 0 种。 乾隆帝征书范围,首先是网罗一切。如乾隆三十七年( 1 7 7 2 ) 币月初四开下 。任继愈q 嘣藏节楼沈m :l j 人民 版社,1 9 9 8 :1 1 6 8 4 黄爱平时库全甘篡修研究北京:巾心人民大学 版社,1 9 8 9 1 2 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诏征书称:“因思策府缥缃,载籍极博,其钜者,羽翼经训,垂范方来,固足称 千秋法鉴。即在识小之徒,专门撰述,细及名物象数,兼综条贯,各自成家,亦 莫不有所发明,可为游艺养心之一助。”。乾隆三十八年( 1 7 7 3 ) 诏称,“方今文 治光昭,典籍大备,恐名山石室储蓄尚多,用是广为搜罗,俾无遗佚,冀以阐微 补阙。”。这就是网罗各种著述之意。因此规定:一般举业时文,及民间族谱、尺 牍、屏幢、寿言等不收集:阐明性理治法、关系世道人心者,首先在采集之列。 儒家经传之书、九流百家之言,也应收罗。历代名人诗文,包括清代一些人的诗 文集,也予以收集。就当时所收罗的范围看是包罗极为广泛的。进行段时间后, 指明要一些藏书家献书,重点收集一些珍本秘籍。如乾隆三十八年( 1 7 7 3 ) 三月 二十九日上谕,直接点名江浙之著名藏书家,要地方官吏“切实收罗”,并特别 声明:其一,呈献各书待编完后可以发还;其二,就是书中有些违碍之处,也与 藏书人无涉。第三,不分出版省份,只要符合要求,都应予以呈报。乾隆还限令 各省督扰在半年内办妥征书事宜。4 同时,采取奖励献书之政策。据黄爱平统计, 全国总计呈送书籍达一力二干二百三十七种( 见下图) 。 表2 - 2 :各省进呈书籍总数统计表。 省份呈送书种数省份量送书种数 江苏 4 ,8 0 8 浙江 4 ,6 0 0 江蓖 1 0 4 2 安徽 5 1 6 山东3 6 6直隶 2 3 8 福建2 1 3河南 1 1 3 陕西 1 0 3 山西 8 8 湖北8 4湖南 4 6 广东 1 2 云南 4 搴天3 注:广西,贵州始终无书可采,四川、甘肃未搜访书籍,故未列入表内。 。永珞阳库伞节总h 北京:中华们局,1 9 8 3 2 永珞网庳伞总h 北京:l 华们局,1 9 8 3 傅璇琮谢灼华i 陶藏书触出宁波:宁波卅舨耗,2 0 0 1 :7 6 4 “黄爱半佃库伞节篡修研究一e 京:巾心人民大学m 版社,1 9 8 9 1 3 彤t 十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在征书过程中,乾隆对征书作了如下的部署。一、分派各馆修书翰林等官从 永乐大典中辑书;二、为统一管理,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选定官吏后,责 令及时查校;三、把辑出的书与古今图书集成互为校核,发现其中流传甚少、 尚可裒辑成编者,报送目录,由乾隆裁定。朝臣刘统勋等为贯彻这些命令,做好 征书工作,还拟定了章程条例,并建议把翰林院中之房屋作专门办公地点,提出 派员三十和指定领头者,以便正常工作。 此外,康熙、乾隆、嘉庆等朝为编纂、续修大清一统志,还多次敕谕全 国各省、府、州、县等各级机构定期纂修方志和赋役之书进呈。 因为操作等等原因,所征典籍基本未返还各减书家。由于清政府大力的征书 活动,使内府的藏书猛增,其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朝。天禄琳琅书目正、续 编及四库全书总目较集中地反映了清代中期的政府藏书之盛。天禄琳琅书 目著录的是清宫藏的刻印抄写于宋、元、明时期的善本书,计1 0 8 8 部,是清 寓藏书的精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是编入到四库全书中的3 4 0 0 余种书 和未编入只保存目录的6 0 0 0 余种书。入编之书有存于七阁的四库全书和减 于翰林院的底本,存目之书藏于武英殿,可以说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书,清 宫皆有收藏。 似璇琮谢灼华小陶藏托通史宁波:宁波m 版社,2 0 0 1 :7 6 2 1 4 硕十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第3 章清代宫廷图书典藏制度 清政府继承了明宫廷全部藏书,推行稽古右文,不断收集前代遗书,广泛收 罗四方典籍,建立庞大的皇朝藏书体系和系统化的藏书机构,其藏书的地点、规 模超过了任何朝代,宫廷藏书可从综合藏书和专门藏书两大方面来论述。 3 1 宫廷专藏 宫廷专藏为阜帝读书服务,并提供政事参考,有内、外廷藏书处,如紫禁城 藏书、行宫藏书等,其藏书无处不在,计有内阁大库、国史馆、皂史威、武英殿、 昭仁殿、懋勤殿等,分述如下: 3 1 1 内阁大库 清王朝定都北京之后,于顺治1 5 年( 即公元1 6 5 8 年) 建内阁制度。清代内 阁在故宫东南角,文华殿之南,是辅助争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内阁大库是内 阁存储档案册籍的处所,有东、西两库,不能直接通行,东库为实录书籍表章库, 内有隔断,一半为满本章存贮实录、史书录疏、起居注及阿代帝王、功臣 画像等物,一半为存贮书籍及三节表文、表匣及外藩表文之所:硬库即红本库( 红 本即内阁代阜帝以红笔批过的官员题本或争帝亲自朱批件) ,兼贮典籍关防。 内阁大库中所有书籍,均为修书各馆收集或购置而柬,修书结束后,一般将 所有书籍缴藏内阁,其来源大致有:盛京旧档、清代国家机器住运转过程中由内 阁承办的上呈下行文件、内阁与各衙门及其所属机构同行公事所形成的档案、官 修书籍及其底稿及为修书征集的参考史籍等。 “任继愈巾国藏书楼沈阳:辽宁人民 十 版社1 9 9 8 :1 1 8 6 1 1 8 8 1 5 n 贞f 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内阁设典籍,满洲、汉军、汉人各二人,正七品,掌收贮图籍出纳文移,顺 治九年置,初各设三员,康熙九年定各设二员,俱以中书舍人掌理,设有典籍厅、 满本房、汉本房等机构。其中,实录库属内阁满本堂管理,红本库属内阁典籍厅 管理。o 内阁大库所藏书籍,除实录、圣训外,又设“礼”、“乐”、“射”、“御”、 “书”、“数”六库,礼、乐、射、御四库收贮档案,书、数两库专贮书籍,清代 乡试录、试卷亦贮于数库内。 宣统元年( 1 9 0 9 ) 学部筹建京师图书馆,奏请“请饬内阁、翰林院将旧刻书 籍送部交馆储藏”,得皇帝允准后,经内阁商定,“( 书籍) 逐同丌单运赴贵部”, 内阁藏书始移交京师图书馆。 3 1 2 国史馆 国史馆于清康熙二十九年( 1 6 9 0 ) 设立,掌修清国史。其组织人员如下:国 史馆总裁,特简,无定员。掌修国史清文总校一人,满洲侍郎内特简。提调,满 洲,内阁侍读学士或侍读派充;蒙古,内阁蒙古掌或理藩院员司派充;汉,翰林 院侍读学士以下官派充,各二人;总纂,满洲四人,蒙古二人,汉六人。纂修、 协修无定员,蒙古由理藩院司官充,满汉由编检充。校对,满、汉、蒙俱各八人, 内阁中书充,光绪间增置笑削员十人。清国史馆内机构、人员编制属翰林院管理, 人员分别由内阁翰林院拣选学问超卓,文章优长的词臣充任纂修,纂修国史是国 史馆的主要职责,清国史与历代纂修正史的体例大体相同,主要包括本纪、志、 表、列传四类,所修文稿按期进呈御览。国史馆减有大量稿本及1 5 0 0 余种地方 志。国 黄本骥历代职省表卜海:卜海占符出版j = 十:,1 9 8 0 。任继愈i i 阳域仕搂沈| ;兀:辽宁人民m 版社1 9 9 8 :1 1 9 1 4 李希泌张椒华- l i 叫占代藏书与近代图1 5 馆史科j e 京:- ir 华节局,1 9 8 2 :1 3 5 4 乔治忠清代困史馆考略文史。第二十九辑 1 6 硕七学位论文清代图书典藏制度 3 1 3 皇史鹿 皇史宸又称表章库,建成于明嘉靖十五年( 1 5 3 6 ) ,全为整石雕砌,殿内大 厅无梁无柱,主殿座北朝南,通体基本上可以称为为石屋。其台基、墙壁均由砖 石砌成,门窗、梁坊和斗拱等传统上应该用木料的地方也用的是仿木石料。石屋 有利于防火和防潮,可以确保珍藏典籍免受损坏。其中陈列着1 5 2 个“金匮石室”, 存放着皇家的圣训、实录与玉牒。南北墙厚分别为6 米,东西墙后分别为3 米。 地面筑有1 4 2 米高的石台。其上排列1 5 0 余个外包铜皮雕龙的樟木柜,叫“金柜”。 整个建筑与装具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能防火、防潮、防 虫、防霉,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极宜保存档案文献。清王朝取代明政权后, 对争史宸的使用仍沿明制,藏清实录、圣训、玉牒等。“由内阁满本房 掌管收藏事宜,另设守尉、守吏,“设旗员年老者八人守之,地甚严密”,。负责 守卫和管理。 3 1 4 武英殿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中央官刻书的中心,为各藏书机构源源不断的提供编刻书 籍,是清藏书重要的束源。 清康熙十九年( 1 6 8 0 ) ,在武英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浓相气力输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球墨铸铁管道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京剧名人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6年安徽诚宁油脂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 2026年球墨铸铁市场前景预测与破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古代科考答题试卷及答案
- 2026年太平洋机电集团举办“学实”活动纺织形势报告会
- 2026年煤矿实习报告范文集合十
- 2026年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枣泉煤矿-招投标数据分析报告
- 初三摩尔质量试卷及答案
- 2021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看图写话1仁爱版(含答案)
- 护工与家属协议书书
- 消防材料购销合同(2024版)
- DL5320-2014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架线施工工艺导则
- 保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标准卷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图形创意设计》课件-第1章 什么是图形创意
- T-CARM 003-2023 康复治疗师岗位能力要求
- 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
- 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三声部合唱谱厦门六中合唱团
- 雪铁龙DS6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