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面对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国内外对养老问题的研究除了注重基 本制度建设偏重的经济供养,也包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做饭、洗衣、打扫所带来 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 农村老年人按居住方式分为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集中养老又包含福利院和幸 福院两种模式。本文通过对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两种模式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分析, 探讨以武汉市江夏区为缩影的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本次研究采用半结构式个案访谈的方式对武汉市江夏区的四个农村及两所养老 院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照料者除自身外依次 是配偶、子女、亲戚,配偶照料为主导,子女照料质量不高,空巢老人、只有女儿 的老人获得照料支持最少,基本都是自我照料。集中养老的老年人都能获得基本的 生活照料,福利院的老人对于看病的需求很急迫,同时两种模式的老人由于相互比 较、公平感丧失带来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现代工业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限制带 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老人地位下降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也有农村养老制度不 稳定、不完善,不但不能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反而降低了群众对于养老保险制度 的信任等政策原因等。针对当前农村的老年照料问题,提出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老年生活照料 居家养老 集中养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suppor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the elderly to the pension issue, in addition to the economy dependent on the elderly, daily life such as cooking, laundry, cleaning by life care. the elderly living in rural areas may approach can be divided into old- age home and focus on old- age pension, endowment and focus on welfare and happiness of homes contain two models, the study by the two old- age patterns of supply and demand description, analysis, portraying to wuhan jiang xiaqu microcosm of the city for the care of older persons live in rural areas of the status quo. chinas rural areas in an attempt to put forward the basic old- ag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yet to complete the background, the reality of life of older persons caring for the existence of specific issues. investigation for the wuhan city jiang xiaqu the four rural and two nursing homes, home randomly selected focus on old- age pension and the elderly, through case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way their lives caring for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found: old- age home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addition to its own, followed by their spouses, children, relatives,spouse care- oriented, high- quality care for their children, the elderly empty nest, the only daughter of the elderly receive the minimum level of care, are basic self- care. focus on the elderly pension of the elderly have access to basic life care, welfare for the elderly needs very urgent medical treatment, while two models of the elderly as compared to a fair sense of loss brought about by psychological imbalance is more prominent. causing these phenomena due to a deep level of the rural economy, land system of restric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ural pension system deficiencies, but also the imperfections of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perational deficiencies, by the author made a number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some easy to implement the operational measures that the issue be resolved with the help tips. keywords: the elderly life care old- age home endowment overall endowmen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影响 据有关部门统计, 2 0 0 5 年我国 6 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是 1 . 4 7 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 的 1 1 % 以上, 预计到 2 0 1 0 年将达到 1 . 7 4 亿 1 。我国老年人口每年将以 3 % 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 2 0 2 0 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3 亿人,占总人口的 1 5 % 以上。以上数据显示,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但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未 富先老,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2 0 0 0 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受国务院委托起草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十五 ,计划纲要( 2 0 0 1 2 0 0 5 年) ,这也是由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老龄事业发展 计划纲要。在2 0 0 4 年国务院又批准从“十一五”开始,将老龄事业发展“五年计划 纲要”改为“五年规划” ,并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纳入了专项规 划编制计划。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仅表现在老年人口在农人口中所占比重增加,也表现在高 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 我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 9 5 3 1 9 9 0 年6 5 岁以下 低龄老人比重下降( 除1 9 6 4 年) ,高龄老人比重快速增长: 1 9 9 0 2 0 1 5 年,6 5 岁以下低 龄老人比重快速上升, 从2 7 . 2 % 上升至3 7 . 0 % 左右。 高龄人口比重上升至1 0 % 以上; 2 0 1 6 2 0 3 0 年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保持稳定,高龄人口比重维持在1 0 % 到1 0 . 9 % 之间; 2 0 3 0 2 0 7 2 年老年人快速高龄化阶段,6 5 岁以下老年人比重从3 0 % 以上降至2 0 % , 高龄老人比 重从1 0 % 左右上升到2 7 % 以上。此后高龄人口比重开始下降 2 。 老年人的群体老年化,主要表现为老年人个体的老化,是指个体的年龄的不断 增加导致的衰老过程。 慢性病发病率高( c a n t o r , 1 9 8 8 ) ; 收入水平较低( c a n t o r , 1 9 8 8 ; 1 2010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 1.74 亿,人民日报,2005- 09- 15. 2丁盛清,张妙方江苏养老护理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江南论坛 ,2004,162 (4);p27- 2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邬沧萍,1 9 9 9 ) ;对精神慰藉具有较高的需求; 社会独立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 力下降( 吕探云,杨英华等2 0 0 1 ) 这四个方面成为老年人个体老化的主要表现。老年 人个体老化的特征使得老年人具有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的需求, 需要家庭以及社会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 1.1.2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长期以来,老年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子女,他们在经济供养、 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但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经 济的发展,开始为老年人的供养问题敲响了警钟。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的家庭结构由原来 的崇尚多子多福的大家庭型,变得日趋小型化、核心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 供养资源减少。再加上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传统的敬老养老文化受到剧烈 冲击,一些子女的养老意识弱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的推进,现代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日益频繁,人口的流 动和迁移速度不断加快,许多子女忙于外出求学、就业、经商、打工,为谋生四处 奔波,远离父母,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许多子女进城打工,无暇照顾老人, 习惯城市生活之后不愿回到农村,而同时老年人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不适应城市生 活,使得许多老人不得不在农村独居度过晚年。 由于所处的时代和人生阅历的不同,老年人同子女在价值理念、生活方式、行 为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生活中的代际交流障碍,促使老年人与 子女分开生活 3 。 随着家庭结构不断缩小和社会风气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观念发生了 变化,能够接受与子女分开居住。或者有感于儿女生活不易,不愿为儿女增添负担; 或者不愿给子女当“保姆” 、带小孩、做家务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倾向于与儿 女分开居住。 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了自己生活的 3张晓峰:关注空巢老人,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福利 j ,2 0 0 7 . 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物质能力,安全感增强,对儿女的依赖感也会相应减小。 1.2 研究成果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1.2.1 国外目前的研究成果 1 )对照料方式的研究 anthony t lo sasso,richard w johnson(2 0 0 2 )利用最老老人的资本和健康动态 (a h e a d )数据对 7 0岁以上老人两年的研究表明,来自子女的个人基本护理增加会 降低护理之家的入住程度,受影响的人数占到了 6 0 % ,同时发现,援助劳动等的增加 对护理之家的入住并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措施,旨在 促进家庭照顾。倡议,如喘息服务,减免赋税,为家庭照料,并要求雇主提供灵活 的时间安排为工人提供照料的责任,可以减少护理之家招生,鼓励更多的家庭,提 供照顾美国老人。因为护理之家成本高,所以在长期照护方面,对护理之家的争论 一直在继续。护理之家护理的平均成本,1 9 9 6 年约 3 6 , 0 0 0 美元,每人每天约 1 0 0 元 (r h o a d e s a n d s o m m e r s 2 0 0 0 ) 。 anthony t lo sasso,richard w johnson(2 0 0 2 )大部分的老人长期照料需求的满 足是在家里,而不是在护理之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 70 岁及以上的难以完成基本活 动的老人从家庭,朋友,或支付助理中得到照料(mcgarry 1998) 。大部分已婚的老 人接受来自于他们的配偶的照料,而独自生活者以依靠个人、他们的成年子女为主。 成人子女的照料约占到总照料的三分之一;大约每 6 个不在婚的老人中就有一个与 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并得到帮助(mcgarry 1998) 。最近的证据表明,个人的特点, 无论是老人和他们的成年子女,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健康,这些都 是决定照料的提供和接受的重要的因素(cicirelli 1983; ettner 1996; mui 1995; norgard and rodgers 1997; silverstein and waite 1993; sloan, picone, and hoerger 1997; spitze and logan 1989,1990,1992;stem 1995; stoller and earl 1993; wolf,freedman,and soldo 1997; wolf and soldo 1994). 2 )对政府作用的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john creighton campbell,naoki ikegami(2000)日本已采取果断行动,对体弱长 者进行社会关怀,自 2000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在 ltci计划中 涵盖体制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照料,每个 40 岁以上人自付保费,年龄在 65 岁或年纪 较大的享有福利的资格必须严格基于身体和精神残疾。长期成本似乎不是一个重要 的考虑因素。为了解决供应不足的居家照护及护理之家照料的情况,根据日本的迅 速老龄化的人口和知觉下降,家庭有能力提供作为回应。 mindy fetterman(2007)美国认识到以百万计亲属在照顾老人并且是免费的, 自身就存在一些金融风险,美国国会议员已提出立法,尝试努力帮助她们。大部分 的法案将给予照料者税收抵免高达 3000 美元一年。这笔钱将部分抵消地地道道的照 料费用,无论是那些亲属迁入被照料者家或留在自己家中。条例草案建议,如果你 辞去你的工作,照顾一个老年亲戚,将有资格在满 55 岁而不是 65 岁时 得到医疗保 健医疗保险,另一条建议说,如果你辞职成为照顾者,你一旦退休时的社会保险支 出发放,将基于的最高月薪来,即使退休发生在成为照顾者之前也一样。这将使确 信照顾者不会因此选择处于劣势。去年,美国国会通过和布什总统签署了“ 喘息服务 法案” ,但还没有得到资助。这项法案将帮助训练和支持“ 喘息服务” 站的设置,如老 年日间护理中心,照顾者可以利用此得到休息。 3 )对照料者的研究 angela colantonio,adam j kositsky,carole cohen,lee vernich (2001)研究的目的 是记录照料者的支援策略。使用的数据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健康与衰老照顾问卷,其 中包括 43 个非正规照顾的独居老人痴呆症患者和 145 名非正规照顾老人非老年痴呆 症者。而该研究发现:有兴趣参加支持团体的占 10.4%,接受专业的电话技术支援的 占 44.9%,接受一位同行照顾者的占 41.0%,接收简讯的占 40.5%,接受义工支持的 占 24.2%,以及有兴趣支持通过电脑的占 14.8%。由此得出规划者要考虑增加电话技 术支援和通讯等其他支持已提供照顾者的结论。加拿大健康和老龄研究会已表示, 近 50%的老人在加拿大主要由在一个社区环境的非正规护理人员(未付费的家人和 朋友)提供照料。这有很大的公众健康的影响,结合预计增加的老年人口。有必要 探索多种途径,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支持这些照顾者。可根据不同取向,对这些照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顾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如痴呆症患者,应考虑提供信息通过电话、通讯作为一 种灵活的菜单上的服务。如果这种服务不存在,我们建议官员考虑制定这样的计划。 anthony t lo sasso,richard w johnson(2002)非正式照顾没有得到护理之家的 同等的重视,但它可以是相当昂贵的。据最近的一项估计,其所用时间的价值用于 非正式照顾达 196 美元在 1997 年(arno, levine, and memmott 1999)。数项研究发 现,照料者在照料他们体弱的父母时,会大大减少他们的劳动供给时间。举例来说, johnson and lo sasso (2001)发现,花了时间帮助他们的父母,照料个人基本活动或事 情和杂务的妇女,削减其支付的工作时数约 550 小时左右一年,或 58%。这方面的 损失,在有报酬的工作时数转化为平均约 10 300 美元在 1998 年。 ettner (1995,1996) 还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提供非正式照料的妇女发现其劳动机会成本的上升,更多 体弱老年人都是用正规的家居照顾服务。liu, manton, and aragon (2000)报告说,残 疾的依靠非正规照料的老年人的比例开始下降,从 1982 的 74%到 1994 年的 64%。 在同一期间,残疾的老年人得到有偿的照料从 5.4%增加到 7.8%,而同时接受有 偿和无偿照料的老人所占比率从 21%增加至 28%。虽然增加使用有偿照料服务可能 会导致一部分照料者的收入增加,(feder, komisar, and niefeld 2000),但对女性来 说增加的时间压力,此影响也不可忽略。 少数美国人的老人长期照护需求住在护理之家。只有 1.5 万美国人年龄 65 岁以 上的人口正在接受护理之家护理服务,1997 年则有 210 万美国人的老人居住在社区 的需要帮助与个人护理需要,如吃饭,洗澡,穿衣(全国卫生统计中心 2000 年), 其中在护理之家的老年人的比例一直下降,近几年,跌幅约达百分之十,从 1985 年 至 1995 年(bishop,1999 年),也许这是因为改善老人的健康,以及是否有替代的 生活安排,如辅助生活。 anonymous(2007)根据国家妇女和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大部分的女性照 顾提供者都是在职人士,但由于他们的照顾职责,往往被迫减少工时或提前退休。 往往责任结束时会耗费她们每人总额平均高达 659,130 美元的工资、红利、储蓄、福 利和退休金。abramsand 和 schmitz(1984,1985)利用美国 1979 年的税收数据,研究州 政府的转移支付对私人慈善捐款的数量效应,结果表明,受惠人的需求和州政府的转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移支付会显著和实质性降低私人慈善捐款的水平。 1.2.2 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 为了使我国的老年人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学者们已经开始把注意力转 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问题, 总体而言, 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偏重于经济赡养 4 , 而对 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照顾方式研究的较少。即使研究也主要是偏重于宏观层面的 分析 5 , 而从老年人个体的微观层面分析较少 6 ,以下为以老年人生活照料为对象的一 些研究: 1 )以照料者为对象的研究 第一、照料者的供给情况 陈成文( 1 9 9 8 ) 对湖南农村的调查表明, 在1 0 0 0 名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中, 日常生 活自我照料的老年人占 8 4 . 5 % , 依靠子女照料的占 1 0 . 2 % , 依靠配偶照料的占 5 . 0 % , 依 靠亲友照料的占 0 . 1 % , 依靠邻居照料的占 0 . 1 % , 依靠社会照料的占 0 . 1 % 。 这一调查显 示, 对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而言, 子女、配偶、亲友、邻居和社会分别是最主要 的照料者。 唐美玲( 2 0 0 5 ) 于 2 0 0 4年在江苏南部四个城市对 6 4 3个成年被访者的调查 7 表明, 当老年父母的年龄增大时, 其子女提供日常照料的概率也加大, 在4 5 岁以下的被调查 者当中, 有 6 1 . 0 % 的人在其父母生病时提供照料, 而在 4 5 岁5 9 岁之间的被调查者当 中, 却有 7 2 . 3 % 的人在父母生病时提供照料, 6 0岁以上被访者当中, 则有 8 5 . 7 % 的人在 父母生病时提供照料, 同时, 他们在生病时得到子女照料的比例为 6 3 . 7 % 。 周云( 2 0 0 1 ) 博士利用“1 9 9 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的数据分析表 明, 照料有病老人的主力仍是家庭成员, 主要照料者依次是“子女及其配偶”( 7 8 % ) 、 “老年人配偶”( 1 1 % ) 和“社会服务”( 6 % ) 。 夏传玲根据 2 0 0 0 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原始数据调查 4 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5 姚远,变化中的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南方人口,1999,(2) 6 蒋岳祥,斯 雯,老年人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 - - - 以浙江省为例,人口与经济,2006.3 7 这一调查的时间框架是了解距离调查时间最近的三个月的情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显示, 从覆盖面上来看, 照料者角色的顺序依次是儿子( 5 2 . 3 % ) 、儿媳( 4 4 . 9 % ) 、女儿 ( 3 9 . 8 % ) 和配偶( 3 3 . 7 % ) , 这些都属于第一梯队的照料者角色; 女婿( 1 7 . 1 % ) 和孙子女 ( 1 6 . 9 % ) 属于第二梯队; 保姆( 6 . 6 % ) 、 亲友( 5 . 1 % ) 、 邻居( 2 . 6 % ) 、 居委会及街道( 1 . 3 % ) 、 志愿者( 1 . 0 % ) 、专业人员( 0 . 4 % ) , 属于第三梯队 8 。 屈勇, 崔香芬(2 0 0 6 )对江苏省盐城市某村的研究中,发现与子代分居的老人有 2 3 9人, 与子代共居的有 1 1 3人, 但是总体来看, 无论是与子分居, 还是与子共居, 该村 的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 包括经济、生活、精神等) 都主要是自给自理或 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 子代家庭的照料功能相对薄弱。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儿女自身 负担重或忙于自己家庭的事务, 以及越来越多的子代家庭举家外出, 致使子代家庭所 担负的老年人照料的功能弱化, 尤其是给予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照料更显欠缺。 第二、照料者的需求情况 周云( 2 0 0 1 ) 博士分析表明,在主要照料者的排序上, 周云博士发现, 城乡之间是 一致的, 但比例不同。 “城镇生病的高龄老人比农村的更少依赖子女而更多依靠本人 的配偶和社会服务; 依靠社会服务的比例比农村的高出 4 倍多;城镇男性有病老人依 靠配偶的比例比农村同类比例高出 1 2个百分点, 较城镇女性有病老人的相同比例更 高出 2 6个百分点。 ”而且, 周云博士认为, 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的照料者角色构成有所 不同, 男性高龄老年人更依赖其配偶, 女性高龄老年人则更依赖其子女。 2 )以照料方式为对象研究 蒋岳祥, 斯雯建立了老年人对照顾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以老年人在生活不能自 理时, 对照顾方式的偏好作为因变量。将老年人的照顾方式按来源划分为非正式照 顾、居家养老和正式照顾三种。所谓非正式照顾是指由子女、伴侣、朋友提供的照 顾, 不需要支付佣金;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里, 由保姆、钟点工、社区提 供的照顾方式, 需要支付佣金; 正式照顾是指养老院和老年公寓提供的社会照顾, 需 要支付佣金9。 最早整合各因素研究老年人照顾方式选择的模型是 r1anderson 和 j.f1newman 8 夏传玲,老年人日常照料的角色介入模型,社会,2007.3 9蒋岳祥,斯 雯,老年人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 - - - 以浙江省为例,人口与经济,2006.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 1 9 7 3 ) 在研究老人对医疗照顾服务的使用时, 提出的行为模型( behavioral model) 。该 模 型 认 为 , 影 响 个 人 使 用 医 疗 照 顾 服 务 的 因 素 有 倾 向 因 素 ( predisposing characteristic) 、使能因素( enabling) 以及疾病程度的需求因素( illness level) 。 第一、各种照料方式的供给情况 许传新和陈国华( 2 0 0 2 ) 对“湖北省武汉市 5 5 2 个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网络的调查” 表明, 正式照料者所覆盖的老年人群占 1 5 . 4 % , 非正式照料者所覆盖的老年人群占 9 2 . 4 % , 还有 4 . 7 % 的老年人在正式和非正式照料网络的覆盖之外。与其他调查不同的 是, 在这个调查中, 从覆盖面上来看, 照料者的次序分别是儿子( 5 3 . 8 % ) 、女儿 ( 5 3 . 4 % ) 、配偶( 5 1 . 8 % ) 、儿媳( 4 0 . 2 % ) 、女婿( 2 1 . 2 % ) 、朋友( 7 . 1 % ) 、其他亲属( 6 . 5 % ) 和保姆( 2 . 9 % ) 。 第二、照料方式的影响因素 唐美玲( 2 0 0 5 ) 的调查表明, 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与自己的兄弟姐妹数量有弱 相关关系( r = 0 . 1 9 2 ) , 兄弟姐妹数量越多, 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多。她进一步认为, 这 一现象是父母年龄和同辈监督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可能一方面与父辈的年龄有关, 兄弟姐妹数量多的父母的年龄较大;另一方面兄弟姐妹越多越容易形成一种互相监 督的孝敬父母的风气, 如果其中有人不孝敬父母, 会受到其他人的不满与责备。 ”但是, 就日常照料而言, 唐美玲却认为: “对于父母生病时的照顾, 不因兄弟姐妹的数量和父 母居住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p = 0 . 2 0 7 , p = 0 . 6 0 5 ) 。 ”但遗憾的是, 她没有给出具体的 数据来支持这一论点。 大多数的经验研究均表明, 子女数和居住方式会影响子女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 ( 黄润龙, 2 0 0 5 ) 。夏传玲( 1 9 9 5 ) 用“社会可近度”和“地理可近度”两个概念, 前者 以社会交往频率为指标, 后者以居住格局为指标, 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北京市中 年人的照料行为, 结果显示, 社会可近度和地理可近度均是影响照料行为的显著因 素。 有些因素可能随不同照料角色而异, 例如, 儿媳介入照料的动机不是基于亲情和 互惠, 而更多地是出于对丈夫的责任( brody, 1 9 9 0 ) , 或者是因为没有其他出路而不得 不做( merrill, 1 9 9 3 ) 以及对性别角色规范的内化、在婚姻中缺乏权力以及社区压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 guberman, 1 9 9 9 ) 。 除了上述个体层次上的因素之外, 影响老年人日常照料的因素还存在宏观方面 的结构和文化因素(夏传玲,2 0 0 7 ) 。例如, 除了家庭成员之外, 政府、市场和社区也 是英国老年人照料的主要角色( sin, 2 0 0 6 ) 。 宏观的人口政策, 特别是生育政策, 也会对 潜在照料者的数量造成影响( 郭志刚、刘金塘、宋健, 2 0 0 2 ) 。这些宏观因素均会影响 不同照料角色介入老年人日常照料的概率和程度。 3 )以照料对象为对象研究 第一、照料对象的照料需求情况 蒋岳祥, 斯雯(2 0 0 6 )将影响老年人对照顾方式选择的因素分为个人特征、家庭 状况、经济收入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得出而大学专科以上的老年人对于正式照顾 的偏好要明显优于对居家养老的偏好;多子女的老人大多选择非正式照顾;经济状 况相当充裕的老年人中有 3 1 . 3 % 选择正式照顾和居家养老的方式, 而经济状况很困难 的老年人中有 8 2 . 8 6 % 选择非正式照顾 1 0 。 夏传玲( 2 0 0 2 ) 应用泊松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 拟合 “1 9 9 2 年中国城乡老年 人供养体系调查”的调查数据, 结果表明, 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慢性病和保健行 为是影响老年人护理需求的显著因素。 第二、照料对象本身因素对照料方式的影响 照料对象的自身因素,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文化水平, 居住方式、婚姻状况等等。 不同的照料角色, 介入老年人日常照料的因素, 有可能是不同的, 受和照料者有关 的变量, 包括“再婚” 、 “与配偶同住” 、 性别、年龄、是否党员、子女数和健康情况 等的影响(夏传玲,2 0 0 7 ) 。这时以照料者为对象的研究便与对照料方式的研究结合 起来。 蒋岳祥, 斯雯(2 0 0 6 )认为没有接受任何教育的老年人有 8 8 % 选择非正式照顾, 教 育程度为大学以上的老年人选择非正式照顾的比例下降到了 7 7 . 9 7 % ,而大学专科以 上的老年人对于正式照顾的偏好要明显优于对居家养老的偏好。受教育程度与老年 10蒋岳祥,斯 雯,年人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 - - - 以浙江省为例,人口与经济,2006.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人对选择照顾方式的正式化有正相关性, 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 选择正式 照顾的可能性相对于选择非正式照顾的可能性就增加 4 . 9 % 。但这也说明受教育年限 对老年人照顾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的经济状况使得老年人对照顾方式的 选择也有较大的差异, 经济状况相当充裕的老年人中有 3 1 . 3 % 选择正式照顾和居家养 老的方式, 而经济状况很困难的老年人中有 8 2 . 8 6 % 选择非正式照顾。 健康状况的差异, 对老年人对照顾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但并不明显。在家庭结构方面, 有 6 5 . 8 3 % 的老人不和子女居住在一起, 只是两个人共同居住, 有 2 4 . 8 1 % 的老人一个人居住家 里。 有 5 个人以上子女同住的老人 1 0 0 % 选择非正式照顾, 而老年人自己一个人居住的 则只有 6 7 . 4 2 % 选择非正式照顾。 赵迎旭, 王德文(2 0 0 6 )对福州市台江、鼓楼、仓山 3个区 6 5岁及以上老年人 的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赞成率也升高, 并在 8 0 岁以上这 个年龄段达到最高点,而在选择条件优越的还是条件一般的养老院或老年公寓 时, 7 5 8 0 岁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条件好的养老院。 经济收入感觉程度好( 包括非常 够、足够和刚好三种情况) 和享受医保待遇的老年人 7 0 % 以上都赞成非家庭养老方 式, 且这部分老年人都倾向于选择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或老年公寓; 而经济收入感觉程 度不好或是不享受医保待遇的老年人则极少数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婚姻状况与老 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关系密切, 在婚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 比例为 6 5 . 8 % , 而非在婚的老年人赞成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比例只有 4 2 . 4 % , 大多数不 赞成非家庭养老方式。女性赞成非家庭养老的比例高于男性, 女性为 6 4 . 7 % , 男性为 5 9 . 3 % ,女性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赞成率高出男性 5 . 4 个百分点。 上述这些调查、研究尽管规模、时间和地点各不相同, 但它们均显示出就老年人 的日常生活照料而言, 老年人对配偶和子女角色的相对倚重, 而社会化照料服务却相 对滞后。 1.2.3 问题的提出 面对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发达国家己经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老 年人的供养问题上,除了注重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也开始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老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人的日常生活如做饭、洗衣、打扫所带来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上,我国学 者也是如此。 国务院在在2 0 0 6 年1 0 月发表公报: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 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 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 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以对老年 人提供生活照顾、康复服务、紧急救援和精神照料为内容的居家养老成为目前最符 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养老方式。总体而言,学术界对于老年人照顾方式的研究主要存 在以下问题: 学者以照顾对象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时,基本上是以定量研究的方式, 采用其他研究的部分数据,而且以城市老人为对象居多,农村老人为对象较少。 学者研究是偏重采用数据进行群体性的分析,而较少涉及从老年人个体出发 的研究。细分对象,从老年人个人意愿方面研究的成果较少。 1.3 调查概况 1.3.1 调查地区简介 本次调查在武汉市江夏区胜利村、关山桥村、严家村、横堤村及江夏区五里界 福利院和中心福利院进行。 江夏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长江中游东南岸, 面积 2 0 1 4 . 5 平方千米。2 0 0 4年底,人口 6 5 8 7 3 5人。1 9 9 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武昌县,设立 武汉市江夏区。属武汉市新型城区。全区现辖 1 3 个乡镇场(2 个乡、5 个镇、5 个街 道办事处、1 个农场)3 3 7 个村民委员会,4 3 个居民委员会、3 4 3 1 个村民小组。 胜利村位于江夏区纸坊街,占地 9 . 0 8 平方公里(1 3 6 1 8 亩) ,农民实际承包耕地 面积 2 7 8 2 亩,全村 1 7 个小组,7 9 1 户人家,共 2 6 9 1 口人,其中劳动力(1 8 岁以上, 6 0岁以下人口)1 2 3 7人,人均收入 3 6 0 0元/ 年。全村 6 0岁以上老年人共 2 0 4人, 其中 6 0 6 9岁的老年人有 8 7人,男女比例为 4 7 :4 0 ;7 0 7 9岁的有 8 6人,男女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比例为 3 7 :4 9 ,8 0 8 9 岁的有 3 0 人,男女比例为 1 0 :2 0 ;9 0 岁以上有一男性老人, 在所有老年人中女性人数略多于男性。老年人文化程度情况:文盲:小学:初中大 致比例为 6 0 % :3 0 % :1 0 % ,其中男性老年人文化程度从总体上高于女性老年人。老年 人多于子女分开居住,大约占总人数的 8 0 % 。就全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而言,卧病在床 的大约占 1 0 % ,绝大部分生活可以自理,一直到干不动农活为止都在劳动。老年人月 平均现金收入差距明显,有退休工资的每月可达到 1 0 0 0 2 0 0 0 元,赤贫的老人除了 自己种或儿女给的口粮、菜,一年下来现金收入最低只有 3 0 元。 关山桥村位于江夏区郑店街,占地 1 0 8 0 0 亩,人数最多,全村 1 6 0 0 多户,5 7 0 0 多人其中劳动力 2 5 4 7人,因为有一些乡镇企业,村庄相对富裕,年人均收入 4 8 0 0 元/ 人。全村 6 0 岁以上老年人约占 1 / 8 ,约 7 0 0 多人,其中 6 0 - 6 9 岁的有 5 0 0 多人, 7 0 岁以上的有 2 0 0 多人,总体性别人数比例女性略高于男性。老年人文化程度情况: 文盲:小学:初中,三者大致比例为 6 0 % :2 0 % :2 0 % ,村中老年人卧病在床的人数大 概占 1 / 1 0 ,其余都可完成基本的日常活动,老年人总体月人均现金收入为 8 0 - 1 0 0 0 元。 严家村位于江夏区金口街,因为村里有大棚蔬菜种植,也相对富裕;横堤村位 于江夏区金口。从调查结果来看,四个村中老人人口年龄构成、男女比列、文化程 度、居住方式、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差异不大。 1.3.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中对居家养老的老人采用偶遇调查的方式,共调查了 2 6位 6 0岁以上 的老年人,6 位 2 0 岁以上 6 0 岁以下的中青年进行研究,以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为内 容,采用个案访谈的方式了解了老年人的照料需求、供给状况。 除了对一些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访谈外,作者对五里界福利院和江夏区中心福 利院的部分集中养老的老人也进行了个案访谈,了解集中养老的老人获得照料的情 况及需求。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1.3.3 调查对象介绍 此次居家养老调查访谈的 2 6 位老年人中 6 0 6 9 岁的有 1 2 位,男女人数比例为 6 :6 ;7 0 7 9 岁的有 1 0 位,男女人数比例为 5 :5 ;8 0 8 9 岁的有 4 位,男女人数 比例为 3 :1 。文化程度情况,没文化:小学:初中人数比为 1 6 :7 :3 。职业划分为 农民、非农民两种(包括退休教师、公务员等)具体情况见表一。 年龄段 人数 男女比例 三种文化 程度人数 比例 三种居住 方式人数 比例 年现金毛 收入 2 0 0 元以下人 数 年现金毛 收入 2 0 0 - 1 0 0 0 元人数 年现金毛 收入 3 0 0 0 元 以上人数 6 0 - 6 9 1 2 6 :6 4 :5 :3 9 :1 :2 1 3 8 7 0 - 7 9 1 0 5 :5 8 :2 :0 2 :2 :6 6 3 0 8 0 - 8 9 4 3 :1 4 :0 :0 0 :1 :3 3 1 0 注:1 . 文化程度为:没文化:小学:初中。 2 . 居住情况为:两口单独居住:一人独居:一人与子女居住。 3 . 本文将调查所得的样本进行分类编号,以下在文章中将直接引用。 此次集中养老调查的是江夏区五里界福利院和江夏区中心福利院,五里界福利 院位于江夏区东南部五里界镇集中心地区,始建于 1 9 9 6 年 1 1 月,原占地 2 4 亩,供 养老人 5 5 人。经 2 0 0 4 年全国性福利院“五星工程”维修、扩建,占地 9 4 亩,新建 5 0 间 1 4 0 0 平方米宿舍,餐厅 5 2 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 2 9 7 0 平方米,床位 1 3 8 张。 人均建筑面积 2 1 . 5 平方米。现有办公室、会议室、接见室、财务室、医务室、娱乐 室、食堂、宿舍等硬件条件,工作人员(含院长、服务员等在内)8 人,是江夏区所 辖乡镇中 1 1 所福利院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其他的入住老人人数均未超过百人。 五里界福利院现入住老人 1 2 7人,男女人数比例为 9 2 :3 5 ,男性居多。年龄分 布情况:6 0 6 9 岁约占 5 3 % ,7 0 7 9 岁约占 3 0 % ,8 0 8 9 约占 1 5 % , 9 0 岁以上只有 2 位女性老人。文化程度情况:约 3 0 % 小学文化水平,这与前面所调查的分散居住的老 人情况一致,5人有高中文化水平,初中文化水平无,其余的均为无文化老人。1 2 7 位老人中,处于在婚情况的有 1 4 对,其中 3 对是到福利院之后登记结婚的。身体健 康状况为:7 位老人身体不能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其余的老人都能够自己照顾自 己的基本生活,如穿衣、吃饭、活动等。9 5 % 的老人在进福利院之前都是农民,闲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打些零工、种些农副作物赚钱维持家用,因此经济状况相差不大。 老人入住福利院的程序是先由符合条件的老人向村里提出申请,村里汇集报至 所在乡镇的福利院,福利院派人调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每村每次所报人数不 设上限,符合条件均可报上。尤其引起作者关注的是,准入条件中并不是僵化的圈 定“无儿无女”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虽有儿女,但儿女没有赡养能力,如儿 子是弱智,或只有一个女儿且无力赡养的老人都经过考察收进了福利院。 江夏区中心福利院位于江夏区市内纸坊街文化路,是一所混合了福利院与幸福 院性质的养老院。建筑面积 5 5 0 0平方米,工作人员 5 0人,拥有 3 0 0个床位,目前 共有人数 2 2 6 人入住,其中付费入住的老年人 6 6 人,其他的为五保户和退伍伤残老 军人。 1.4 老年生活照料的概念及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 年大学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 新兴产业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春《仓储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 服装行业市场黑马退出策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机械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椒江事业编招聘2025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13
- 母婴室调研面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河北省许昌市禹州三中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 探究人力资源配置完善中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的意义
- 平衡计分卡在金融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2025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时事政治+公安基本法律)题库及答案
- 柔性灯带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秋期版国开电大本科《理工英语4》一平台综合测试形考任务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答辩题(附答案)
- 轻轨车站工程施工方案
- 智能穿戴设备2025年智能手表在智能办公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广投集团春季校园招聘2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年骏才”招聘和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摄影师(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试卷
- LNG-CNG-LPG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汽车、罐车事故处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