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目前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按照它们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利 益主体与企业主体两个角度。由于单独侧重从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只是对企业财 务目标理论不同侧面的反映,或多或少都有其局限性。而复合式的财务目标体系 同时从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考虑更加全面,其结论也更加合理。因此本文借鉴 复合式目标体系的优点,构建一个同时从企业主体与利益主体两方面考虑的企业 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 但是,如果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对利益主体与企业主体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同,将会导致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的具体层次划分及内容与结构的不同,从而 产生多种复合式财务目标观,同样不利于运用于实务界。所以,对这些不同内容 的目标观进行分析整合,使之成为适合企业的合理的理财目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从利益主体的角度来考虑,无论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或是利益相关者利益 最大化目标都存在着缺陷,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以企业契约理论为基础,而企业 契约理论本身存在着缺陷,因此也必然导致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理财目标观存在着 缺陷。企业资源结构理论是建立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克服了企业契约理论 静态分析的不足,因而也是更科学合理,更富现实解释力的理论。因此本文以企 业资源结构理论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一,得出关键资源所有 者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从企业主体的角度来考虑,本文以理财主体假设理论 为基础,得出理财主体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并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构 建出一个第一层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关键资源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与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理财主体利益最大化) ,第二层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 目标的两层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 本文构建的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以企业资源结构理论为基础,为企业财 务管理目标的建立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扩展了现有研究的范 围。以关键资源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具有动态的 适应性、概括性与包容性,既能科学的解释现实情况,又具有前瞻性,有利于企 业的管理层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决策。 关键词:关键资源所有者;理财主体利益;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 ii abstract at present, study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mainly from two different angle, enterprise entity and shareholders. if study objective only from one angle that will led to incomplete conclusions. so we should think the question both from two angles, set up a compoun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but studying compoun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based on different theses and view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wo objectives different will led to many different conclusions, thus make it difficult to apply to the reality. so we should analysis them. set up a proper compoun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at present, either maximization the profit of stakeholders or shareholder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contract theory. but enterprise contract theory has some defict that led to the defic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so we should find a more reasonable theory basi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resource structur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ability. enterprise ability theory use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that victory the flaw of static analysis method of enterprise contract theo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resource structure, i draw a conclusion: maximization the profit of key resource holders. then from another theory: supposition of enterprise entity, i draw another conclusion: maximization the profit of enterprise entity. an analysis on their relationship led to a conclusion that we should set up a compound structure about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it is consistent of two layers, one is ultimat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maximization the profit of key resource holders),the other is basis objectiv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maximization the profit of enterprise entity). the study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with compound structure , expand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scope, theoreticall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dvantageous for enterprises managers to make policy-making from the long-term, not the short-term., and it has the role of reality guidance, thus has the strong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key resource holders; the profit of enterprise entity; compoun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1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目前,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非常多,达到二十多种,但过多的目标 观容易引起管理层的困惑,不利于运用于实务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 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理论依据,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 或多或少都有其局限性,但是这些目标观又有其合理的一面,因此需要我们进行 分析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合理的理论体系。 按照这些财务目标观所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从利益主体与企业 主体两个角度进行的研究。从利益主体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考虑了企业目标的出 发点与归宿点即“为谁创造财富”这一根本而重大的问题,明确了企业最终要努 力的方向与目标;从企业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看到了作为企业的理财主体与做 为利益方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区别,将它们区别开来,从而避免了将其混淆在一起, 以至无法判断企业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的情况 1。 因此同时从这两个角度来研究问 题的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兼具了上述优点,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但是,如果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对利益主体与企业主体之间关系的认识不 同,将会导致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的具体层次划分及内容与结构的不同,从而产 生多种复合式财务目标观,同样不利于运用于实务界。 1、从利益主体的角度来考虑 2-7,目前主要的观点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利益相 关者财富最大化,它们都是建立在企业契约理论的基础上 。由于股东至上理论的 支持者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支持者对企业契约理论的不同理解,导致他们得出了 不同的企业权力配置方案。其中股东至上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企业中签订契约的 主体是企业所有者(股东) 、经理人员和员工,而企业与其他一些利益相关者如供 应商、分销商、债权人、消费者等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关系而不是企业 契约来解决。其中经理人员与员工的利益已经通过契约明确,支付给他们稳定的 工资薪金,因此他们并没有承担剩余风险,只有股东投入了实物资本,是企业收 益分配的最后获利者,并且这种收益的分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他们承担 了企业的剩余风险,所以理所当然要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享有者 (grossmanharthart 每股净资产下降的更快,从1999年的3.63下降到2001年的1.87,下降了48.5%,说明 股东的利益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同时职工和政府的收入都下降了,职工的收 入下降了34.42%,政府的税收减少了21.02%;可见,由于bk企业不注意社区居民 这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果导致公司遭受到一千万元以上的巨大损失。所以说 明了如果忽略了哪怕是社区这种“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整个企业及其他利益 相关者的利益都会因此受损,因此我们在追求企业最大利益的同时,同样要兼顾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际上,就公司发展的长期目标看,股东利益与其它利 益相关者利益应该是一致的。对公司而言,善待员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鼓励供应商长期合作、如期偿还债务并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声誉都是有利于企业 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反过来,促进关键资源所有者利益的实现。 可见,我们在重视满足关键资源所有者利益的同时,也要顾及其他利益相关 者的利益需求, 不能损害或忽略他们的利益要求,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关注 2: 以动态发展的观点看待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由于他们的利害关系会随着环 境和资源相对稀缺性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充分考虑这种变化对企业目标实现的 影响。如企业的主要目标位于如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最大的利益时,我们 应当更多的考虑资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当社会责任成为影响企业社会福利目 标实现的主要方面时,此时,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被更多的考虑。企业只有 始终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最大化。 要把握好重要性原则。考虑利益相关者问题要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别。根据利 益相关者提供资源的重要性程度与企业利害关系的紧迫程度确定考虑其利益的顺 序。如一个知识型企业最重要的利害关系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激励问题,这一问 题应当优于供应商、客户来考虑。 4、要实现理财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必须要组织好企业的财务活动。因此实 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故具 体目标是实现基本目标的保障。 3.2.3 企业财务管理具体目标的实现途径 由于要实现理财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及关键资源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 标,都离不开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及协调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 就在于实现各财务活动的目标及财务关系的目标 13,15。 财务活动目标的实现途径 在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资金运动就是企业的财务活 动,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活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33 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与此相对应,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就包括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营运资金 管理和利润及其分配管理。所以财务活动的目标可分为:经营活动的目标、投资 活动的目标、筹资活动的目标、利润分配活动的目标。 1、经营活动 由于一个企业之所以存活在社会之中,就是因为它可以盈利来维持企业的命 脉,如果企业不能坚持盈利的话,那么企业早晚会走向破产,所以企业经营活动 的目标是要坚持持续盈利,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我们可以用营运能力比率, 如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衡量,资金 周转速度越快,越是可以利用相同数量的资金,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取得更多的 收入,获得更多的报酬;盈利比率,如主营业务利润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 产品或商品定价科学,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发展比率如销售(营业)增 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 标志。通过将这些指标实际值与历史值、行业值,计划值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 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并由此选择恰当的政策与方法。如不断增加的主营业务收入,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通 过制定赊销政策、严格销售合同管理、及时结算等途径加强应收账款的前后期管 理,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活化企业营运资金;促进企业挖掘潜力、积极创收、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 2、投资活动 企业投资活动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利用资金,获取投资收益。其目标的实现主 要受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影响。其次投资活动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所以 企业需要确定好投资规模的大小,投资结构,在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中间找到一 个最佳的契合点。在企业投资管理中因为企业投资决策除考虑技术因素外,还必 须考虑经济因素,需要借助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其成效 可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发 展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投资报酬率等指标衡量。总资产报酬率表示企 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通过 对该指标的深入分析,可以增强各方面对企业资产经营的关注,促进企业提高单 位资产的收益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可据此指标与市场资本利率进行比较,如 果该指标大于市场利率,则表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获 取尽可能多的收益。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 营越有效。企业上下十分注重树立创新意识,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鼓励员工开拓 进取和推陈出新,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获得行业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年 年都有专利申请,主要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所属行业中处于依靠地位。降 34 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收入。重视技术投入,有雄厚的技术装备更新和新产 品开发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力量,主要设备生产技术处于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并与 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相适应。 企业在投资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捕捉投 资机会。第二,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第 三,及时足额地筹集资金,保证投资项目的资金供应。第四,认真分析风险和收 益的关系,适当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总价值最大化。 3、筹资活动 企业筹资活动的目标是为了筹集到适度的资金,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由于 筹集的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因此既要预测资金需要量,又要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 风险,比较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优劣。可以用综合资本成本、企业价值衡量。 所以,企业筹资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不断降低资金成本 和财务风险,选择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4、利润分配活动 利润分配活动是联结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纽带。合适的利润分配能协调各 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促进财务活动目标的实现。所以,企业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的目标是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合理分配企 业在企业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中。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节约料、工、 费,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耗费获得尽可能多的生产经营成果;同时企业应当通过利 润分配,正确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重 视对关键资源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的满足,充分激励其积极性;同时也要兼顾其他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化解企业各方矛盾冲突,保障企业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显然,上述财务活动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他们共同构成一个 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同样,上述财务管理的四个目标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相互 补充的,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目标。 财务关系目标的实现途径 从对企业社会福利目标不同的影响区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为企业生产过程 不可缺少的资源提供者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主要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 现;一种是作为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和影响因素的“利益相关者” ,他 们主要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资源利 益相关者和环境利益相关者。从资源依赖的角度出发把企业的资源提供者视为企 业的利益相关者,确定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主体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 经理、客户(此处的客户指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产品使用者及原材料提供者,不包 括一般性的消费者) ;环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社区、政府、一般消费者。对于资 35 源利益相关者又可按照利益相关者所提供资源的重要性程度,将其分为关键资源 所有者与非关键资源所有者。因此,企业的财务关系也主要是企业与这些利益相 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资源所有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企业财务 关系目标就是协调这些利益主体的关系,以及利益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关系,激励 其积极性。所以财务关系的目标可分为资源利益相关者目标和环境利益相关者目 标。其中资源利益相关者目标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债权人 目标、员工目标和客户目标。环境利益相关者目标可细分为政府目标、社区目标、 一般性消费者目标。为了有效保持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必须清楚地知道他 期望从每个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什么以实现其基本目标,以及每个利益相关者期 望的回报是什么 13,40-44。 1、股东 其中股东目标是追求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收益,增加股 东价值。集中体现为货币性的收益目标。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一些测评指标来衡量: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投资报 酬率,剩余收益、每股收益,每股股利等。因此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需求,一方 面,企业通过理财活动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公司的治理制度 来保障股东的权益。 2、债权人 债权人目标主要包括资本的安全性和增值性,定期收回利息与本金。因此债 权人关心的信息重点是企业的偿债的能力。他们一方面对所借资金获利利息收入 的保证性感兴趣,另一方面又为所借资金遭受拖欠和破产损失的风险性而担忧。 可以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利息周 转倍数等指标衡量。因此为了保障债权人利益需求目标的实现,企业要通过财务 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偿还债务的能力,按时还本付息,与债权人保持密切的联系, 及时沟通。 3、管理者 拥有公司经营权的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的代理人,除了追求货币性的收益目 标(高工资,高奖励外),还包括一些非货币性的目标,如个人声誉,社会地位 等。因此可以用薪酬、声誉、社会地位、管理者满意度等指标衡量。 由于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管理者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代理人对非货币 性的目标的追求有时会以损害其他利益方的利益为代价,所以要采取适当的激励 约束机制。 4、员工 员工主要关注的是其劳动报酬的增加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可以用员工收 入提高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工作能力提高等衡量。其中:员工收入提高率=(本 36 年度员工平均收入总额一上年度员工平均收入总额)/上年度员工平均收入总额 x100%。指标说明:由于年度间的员工数量的变化,因此该指标采用员工的平均收 入总额。员工收入总额应包括员工从企业取得工资、奖金、津贴、补助、加班费 等货币化收入总额。该指标为正数表示员工收入增长,反之则代表员工收入降低, 该指标应不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宜。 员工满意指标主要有员工流失率、员工保持率、员工知识水平、员工业务能 力、员工服务意识和态度、员工培训次数等。因此为了有效的激励职工,对于关 键资源的所有者,我们可以通过让员工参与董事会或监事会或采取职工持股计划, 维持其合法权益,对其形成有效的激励;对于非关键资源所有者,可以通过选取 代表参与重大决策的讨论。 5、客户 客户的目标是希望在交付货款后能够保质保量地收到货物或者企业能够赊欠 部分货物给他们,另外他们也希望企业在货款方面能够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所 有的这些都不是完全刚性的,因为合作双方都希望能够长期合作下去,长期的合 作能够减少双方的交易成本。所以他们希望与企业保持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 可以用客户满意度衡量。客户满意指标主要包括产品交货及时率、客户保持率、 客户流失率、客户获得率、客户忠诚度等。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 业可以借助于专业化的客户管理软件来辅导其实现管理工作。比如,当今盛行的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可以有效地把各个渠道传来的客户信息集中在一个数 据库,在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共享这同一个客户资料数据库。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 赢得客户,更有利于企业维系客户。 6、供应商 供应商的目标是希望与企业保持稳定的、互惠互利的采购关系。供应商向企 业提供了资源,希望企业给予及时到位的资金收入。企业拥有良好稳定的资源供 应渠道,可以保证企业产品的正常生产、服务的正常提供。企业应该让供应商充 分了解企业的实力,培养供应商对企业的信心,同时必须让供应商充分了解企业 的经营战略,树立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信念。 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必须保持供货的畅通和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企业 利益的同时必须保证供应商应得的利益。良好的供应商关系有助于企业摆脱原材 料缺乏和价格不稳定的困境。长期享受公平待遇的供应商愿意为企业提供紧急服 务。因此,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对于企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扶持作用。可以采用 以下指标衡量:(1)平均及时结算比率=年超过帐期的结算次数/年结算次数 100%。对于供应商来说,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将会影响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正 常进行。因此供应商期望核心企业能够及时还款。该指标越小于1,对供应商越不 利。(2)订货完成率=年实际订货数量/年合同订货数量 100%。订货完成率是 37 对供应商来说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因为供应商可以以此决定是否与核心企业建 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核心企业来说,订货完成率则代表着本企业的信用 和形象问题。该指标正常情况下应在0,1之间,指标为1代表100%履行订货合同, 越小于1说明实际完成的订货数量越少。建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关系,必须 以诚相待,共同解决供货中存在的问题。 7、政府 政府在企业里面的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首先,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 主要来源具有刚性,政府将强制企业按时足额纳税;其次,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经 济秩序的维护者他们当然希望国家的经济发展井然有序,这就要求企业遵纪守法, 并且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可以采用下列指标衡量:纳税贡献率=本年度纳税总额/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8、社区 从企业与社会就业、社会公益间的利益关系看, 可以确立吸收就业率、社会 公益支出率,社会积累率等指标, 以评价企业解决社会就业的能力以及在承担社 会公益事业方面所作的贡献。(1)环保、安全资金投入率=环保、安全专项支出 总额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2)增加就业指标:直接就业效果=企业本身能提 供的就业人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间接就业效果=有关配套企业能提供的就 业人数/配套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企业应努力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以避免社 区对企业的抵制行为。这就要求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努力减少对社区的负面影响, 在必须行为的情况下应在其他方面对社区给予补偿;企业应在董事会中设立社会 责任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企业应积极参与并资助社区公益 事业和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协调好自身与社区内各方面的关系。 38 第四章 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构建的现实运用 本文以关键资源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具有包容 性与概括性,是动态变化的,可以较好的解释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管理者从 战略发展的高度看待企业的长期发展,激发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以有效率的方 式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其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运用可以遵循以下过程:1、确定企业的关键资源提 供者;根据函数(1,2,3, n;1,2,3,n)进行关键资源 所有者权力配置,其中1,2,3, n代表各资源的相对产出贡献率,1, 2,3,n代表各资源的相对黏合性;2、让关键资源所有者参与企业公司治 理,形成对他们的有效激励,同时形成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与激励;3、管理层按 照理财主体利益最大化要求,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具体目标中所谈及的方法,协调 好财务关系,组织好财务活动,促进企业净价值的增加,其实现程度可以用公式 衡量: 本关键资源所有者资本成的固定费用支付给关键资源所有者净利润+=)(eva; 同时结合具体财务活动的指标来评价具体财务活动的完成情况;4、考虑对关键资 源所有者的利益分配,根据各关键资源的相对产出贡献率进行适当比例分配,可 以用下列公式衡量:rqevas=)(本期新增,其中q表示用于未来发展所需资 金,r 表示关键资源所有者对产出的贡献比率。同时结合具体财务关系的指标来 评价对关键资源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完成情况。具体的分配方法 可以采用股票股利或现金股利或其它的方式。 由于企业财务目标体系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 目标构成,由于企业的关键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我们所构建的企业复合式财 务目标体系在不同的时代其具体内容是不同的,所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 标的分析确认是重点。因此本节主要分析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 关键资源所有者的确认。 4.1 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中的运用 由于要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首先要确定企业的关键资源所有者。 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劳动、资本(物质资本) ,知识资源仅处于 次要地位。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各利益当事人投入企业的资源分别为:股东 投入物质资本和部分人力资源,债权人全部投入财务资源,雇员投入体力劳动和 知识资源,经理人员则投入知识资源,其他利益当事人也投入相应的资源。工业 39 经济时代,在很多企业中,物质资本由于具备较高的边际贡献率,较大的黏合性, 较高的稀缺性,因而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而知识资源对企业财富的创造、经济 的发展及社会贡献的作用不太明显,还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而获利,其黏合性较低, 因此不具备成为企业关键资源的条件。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股东是企业关键资 源的所有者,因此最优的权力配置自然是由股东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 制权,此时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自然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可见,追求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是能 促进企业总价值增加的最优途径,当然我们追求理股东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要兼顾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7。 4.2 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中的运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产投入逐步无形化,知识资源所占的比重逐步提 高,并将成为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企业资源。据有关资料记载 25,本世纪二十年 代,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 20%,70 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 60%80% 都靠知识资源。据预测,未来农业新增长的 5/6,工业新增长的 70%90%,都将 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会 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充分表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契约各方的相对实 力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比物质资本更稀缺,财务 资本所有者更依赖于知识资源而获利,意味着知识资本的黏合性超过了物质资本, 因而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所有者。而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物质资本可能凭借其 还具有较高的边际贡献率或黏合性,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也有可能不再具有关 键资源的特征,而丧失关键资源所有者的地位。因此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性质, 确定企业的关键资源所有者是谁,从而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下面以 实例说明如何判断企业的关键资源所有者。 例 4.1 salomo 兄弟债券交易公司兴衰的案例 33: salomom 兄弟债券交易公司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取得了重大成功,几个主要 的交易师和资产分析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公司除了支付更多的工资与薪 水外,并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些重要的知识资本。1991 年,由于一 笔国库券交易的失败,公司辞退了总经理 maurice saatchi,结果导致 1990-1993 年间贡献给公司 87%利润的几个交易师跟随此总经理成立了新的 “长期资本管理公 司” ,结果,新成立的公司很快抢占了 salomom 兄弟公司的市场份额,失去了重要 的知识资本,salomom 兄弟公司失去了一切。 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maurice saatchi 特有的经营能力和独掌的客 户资源之所以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是因为在资源产出函数中,这种资源的增减 40 直接决定了其他资源投入的数量,甚至是资源产出函数能否得以延续。新的公司 因为获得了这种资源而迅速获得了其他物质资本的投入并得以发展壮大,旧的公 司失去了这种资源,从而也失去了原来黏合、聚集、依附在这种资源周围的其他 资源,最终导致了公司的失败。正是因为资源的这种“黏合性”特征,使其更加 可能成为关键资源所有者;其次,由于 maurice saatchi 的离去,被动导致了低 素质资源对高素质资源的替代,企业产出水平大同幅度下降。如果此时有一种可 替代的资源使得产出水平不变或不至于大幅度下降,则 salomom 兄弟公司未必会 很快倒闭,如果这样,maurice saatchi 特有的经营能力就不是企业唯一的关键 资源了。所以说,maurice saatchi 特殊的经营能力具备了黏合性,低的可替代 性的的特征,从而使其成为关键资源所有者 2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赋予其相 应的利益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以追求股东及经理人员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 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励其积极性;同时为了防止经理人员可能为了自 己的短期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与行为,即获取超过自 己应得利益的行为,此时以理财主体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 对其行为的一种约束。 41 结语 目前,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非常多,本文通过分析他们共同的特征, 将其划分为从利益主体与企业主体两个角度进行的研究。从利益主体的角度进行 的研究,考虑了企业目标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即“为谁创造财富”这一根本而重大 的问题,明确了企业最终要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从企业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看 到了作为企业的理财主体与做为利益方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区别,将它们区别开来, 从而避免了将其混淆在一起,以至无法判断企业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的情况。因 此同时从这两个角度来研究问题的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同时兼具了上述优点, 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但是,如果我们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对利益主体与企业主体之间关系的 认识不同,将会导致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中的具体层次划分及内容与结构的不同, 从而产生很多种复合式财务目标观,同样不利于运用于实务界。目前,从利益主 体的角度来研究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利益 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过于狭隘与静态,没有为企业其他可能的关键资 源所有者预留空间,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这种理财目标观已经日益 显示出它的缺陷。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过于抽象,并且多元参与导致 了委托代理关系的不明确,对不同利益样者“说明责任”可能导致对任何人都不 “说明责任” ,这违背了最基本的企业效率原则。可见,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着缺陷, 而导致缺陷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是建立在企业契约理论的基础上,而企业契约 理论存在过于静态的缺陷,因此需要一种能克服这种缺陷,更富现实解释力的理 论。 由于企业资源结构理论弥补了上述缺陷与不足,是更富解释力与生命力的科 学的理论。因此在第二章,本文首先通过以资源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该理论对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得出关键资源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观,从而克服 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以及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并且通过对其性 质的分析将其定义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其次,本文以理财主体假设理 论为基础,从企业主体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出理财主体利益最 大化的财务目标,为企业管理层的具体运作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并且通过对 其性质的分析将其定义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接着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关键资源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目标与理财主体利益最大 化目标对促进企业总体目标实现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下列结论: 1、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分别从效率与操作两 个不同的方面以博弈的方式来促进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企业的发展及目 42 标的实现都是同等重要的,故将它们同放于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的第一层。 2、这两大目标虽然易于理解,但难以具体操作,所以要将其进一步分解为财 务活动目标与财务关系目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位于复合式财务目标 体系的第二层。 所以根据上述结论,构建出一个第一层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性目标(关键 资源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理财主体利益最大化) ,第 二层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的两层企业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 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如何促进复合式财务目标体系的实现,主要是确定企业 的关键资源所有者,完善由关键资源所有者参与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激励关键 资源所有者,并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制衡,从而促进理财主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及 关键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43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企业财务目标定位研究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8):62-65 2 刘大可.出资者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李心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j.会计研究,2000,(5):40-42 4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10-15 5 刘晓明.从产权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5):27-28 6 朱廷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j.现代企业,2006,(6):45-46 7 王晓薇.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财会研究,2006,(6):42-44 8 hart.o.&moore .j.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98):1119-1158. 9 grossman,s.&hart.o.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691-719 10 r.edward freeman, andrew c.wicks & bidhan parmar. stakeholder theory and “thecorporate objectiveive revisited” 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4,(may june): 364369 11 blair.m.m. team production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 introuductionj. the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1999 12 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3 陈祚.企业财务目标体系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40 14 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j.武汉:财务与会计,1999,(3):34-35 15 徐晔彪.企业理财目标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7 16 詹姆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7 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基本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
- 工贸企业检查课件内容
- 工程资料讲解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材料监理合同gf0202示范版
- 疫情居家运动微班会课件
- 雷锋心中国魂450字8篇范文
- 家庭农场农业经济管理合同
- 畜牧防治培训课件教学
- 农业种植技术合作与咨询服务合同
- 海门中学高三数学试卷
-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GB/T 36089-2018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
- GB/T 26746-2011矿物棉喷涂绝热层
- GA/T 1105-2013信息安全技术终端接入控制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 危险化学品MSDS(氯化铵)
- 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
- 《C++语言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 20XX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真习题卷
- MRB制程培训教材课件
- 糖类抗原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课件
- 起重机械安全防护装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