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 实,然而鲁迅的文学创作却是和他的编辑出版事业一道发展的。可以说,鲁迅不 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编辑出版家。编 辑出版活动伴随了鲁迅的一生,他为我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在为我们奉献了他一点一滴呕心沥血制作的精神盛宴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 了丰富的编辑出版思想:即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人才思想、为革命斗争服务 的思想和书籍装帧设计的思想。 他那独特的编辑出版思想特点: 即独特的艺术性, 鲜明的战斗性,培养人才的前瞻性和编校的严肃性,是我们现代出版人学习的榜 样。 作为编辑出版家的鲁迅,编辑出版工作不是一件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 种可以体现自己文艺思想和精神力量的创造性工作。 他把编辑出版工作当作一种 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来做, 他借助编辑出版工作来完成和体现自己作为 进步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即思想启蒙,改造社会,建设一种新文化。这正是 鲁迅从事编辑出版事业的初衷,也是他作为编辑出版家的立意高远之处。 关键词:鲁迅;编辑出版;思想;特点 ii abstract mr. lu xun s lofty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fact known to all , but literary creation of lu xun and his editing and publishing cause developed together .we can say lu xun not only a great writer , thinker , revolutionizer , but also a great editor and publisher .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ctivity followed lu xun s life and he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publication in our country . while taking infinite pains in making spiritual grand banquet for us , he had left abundant thoughts and practice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for us too , the thought of serving for people, the thought of a man of great talent , the thought of serving for conflict and the thought of binding and layout .his original character of his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ought ,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rt of books and periodicals binding and layout , brilliant combat , lay stress on training young writers and editors and conscientious style of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 which is the pattern that we modern publishers learn . as an editor and publisher ,editing and publishing was not a pure skill but an activity work embodying his literary thoughts and his spiritual strength . he regarded editing and publishing work as a kind of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work . he finished and reflected his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he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 through editing and publishing work , namely carrying on enlightenment , transforming the society , building a kind of new culture . this is lu xun s original intention to engage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cause ,and this is lu xun s farsighted conception as an editor and publisher too . key words : lu xun ;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ought ; character 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绪论 1.1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 年 1936 年)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 年 9 月 25 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一个小康的地主家庭。7 岁进私塾读“ 鉴略” ,后进“ 三味书屋” 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接受封建传统教育。鲁 迅 13 岁时,因其祖父科场案而导致家庭败落。自此,家庭由小康坠入困顿,有 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1898 年 5 月,18 岁的鲁迅离家到了南京,考入了洋务派办的江南水师学堂 的管轮班,后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接 触了时务报 、 申报及天演论 、 法意等进步书刊,接受了严复式的进 化论思想及新思潮。 1902 年 3 月 24 日,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学 习日文期间,鲁迅广泛购阅各种书刊,如浙江潮 、 革命军 、 新湖南等各 种革命刊物。1904 年 9 月,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由于“ 电影事件” ,鲁迅 毅然弃医从文,走上了为改变“ 愚弱的国民” 精神的文学艺术道路。1907 年,鲁 迅与许寿裳、周作人等人积极筹办文艺杂志新生 。由于经费和稿件等原因而 未办成。 1909 年 3 月和 7 月,他和周作人合编的域外小说集一、二册在日本东 京出版,这是鲁迅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留下的第一个实绩。鲁迅 1909 年先后在浙 江杭州和绍兴从事教育工作各一年,课余辑录散见于类书中的古代历史、地理逸 文。 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绍兴光复后,鲁迅出任浙江省山会初 级师范学校校长,他支持学生创办越铎日报 ,并编辑出版越社丛刊第一 集。1912 年 1 月,鲁迅应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任教育部部 员。5 月,随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任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长。鲁迅 在教育部公余仍从事古书的辑录、校勘工作,如唐宋传奇集 、 嵇康集等。 1918 年 1 月,鲁迅与李大钊等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工作, 5 月,小说狂 人日记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开始用“ 鲁迅” 笔名。鲁迅站到了反帝反封建 的新文化运动的前列。 1920 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 范大学等八所大中专学校任教, 讲授中国古典文学, 并坚持文学创作。 在这期间, 2 鲁迅编辑出版了语丝 、 莽原等刊物,鲁迅的世界观由进化论发展为阶级论, 由革命民主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 1926 年 9 月,鲁迅离开北京到达厦门,担任厦门大学文科国文系教授兼国 学研究院研究教授。除讲授课程外,鲁迅帮助和指导一些文学青年出版波艇 和鼓浪两种杂志。 1927 年元月,鲁迅应聘抵达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就任中山大学文学系 主任兼教务主任。由于营救中山大学被捕学生失败,鲁迅于 1927 年 4 月愤而辞 去了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1927 年 10 月,鲁迅从广州到达上海。在上海十年期间,他谢绝了教书,全 力从事文学活动和著译工作,因为与创造社和太阳社论战的需要,他开始接触马 克思主义及苏俄文艺理论,后来与上海文艺界的共产党人站在一起,参与到“ 中 国革命互济会”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等组织中。为了 斗争的需要,鲁迅创办书局出版书刊,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引玉集 、 凯绥.珂 勒惠支版画选集;以野草书屋名义出版萧伯纳在上海 、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 ; 以铁木艺术社名义出版 木刻纪程 ; 用版画丛刊会名义和郑振铎合资印造了 北 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 ;用诸夏怀霜社得名义出版了海上述林等;同时, 鲁迅主编或参与编辑出版了一系列报刊杂志,如 1930 年办萌芽 、 文艺研究 等;1931 年办前哨 、 十字街头 ;1934 年他亲手创办了译文等。 1936 年 10 月 19 日 5 时 25 分,鲁迅病逝于上海,终年 55 岁。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和编辑出版家 鲁迅,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 革命精神,他的思想,他的崇高气节和品德,以及他对中国革命事业、文学和编 辑出版工作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却永垂不朽,风范长存。 1.2 鲁迅编辑出版思想研究综述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一种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一批文学大师不仅以自己的 优秀作品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他们创办了许多出版机构,编 辑出版了大量的报刊图书,对我国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 实。但是那个英才辈出、大师云集的时代,所有伟大的人物都不是用单一的身份 来界定的, 他们的贡献也体现于多个方面, 充分显示了多方面的才华。 众所周知, 郭沫若既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也在编辑出版、考古等多个领域做出 了巨大贡献;矛盾和巴金等人的文学活动和革命活动同样彪炳千秋;叶圣陶既是 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也是编辑家;郑振铎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在 编辑出版、翻译外国作品、民俗学、考古等多个领域做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的 3 研究对象 鲁迅先生也在翻译外国作品、文学研究、校勘学、编辑出版等多个 方面成就斐然,为当时及后世的人所推重。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作为印刷术的发明国,中国的出版业早在西方人还处 于蛮荒时代时就已经起步,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古代典籍汗牛充栋。近代以来, 出版业更是承担起了救国图存的历史使命, 从康梁到孙中山再到陈独秀、 李大钊, 莫不以书报为阵地,以笔墨为投枪,鼓吹改良,宣传革命。而 1900 年以后,清 廷的渐趋没落与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也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新式出版社、 书店纷纷创立。从 1900 年到 1937 年,这三十多年是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时期。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鲁迅在组建新文学社团、编辑出版新文学书 刊、文学创作和外国作品翻译、文学新人的发现与培养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鲁 迅的一生都把编辑出版书刊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去奋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 是他的这一份功绩往往被他的其他文学活动和思想活动所掩盖,甚至被忘却;更 很少有人注意研究他的编辑出版活动对新文学运动发展所起的作用和贡献, 以及 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理论。 近年以来,关于鲁迅的论文也有很多,他们的角度也形形色色,基本上涵盖 了鲁迅一生涉猎的领域。但是,对鲁迅先生的研究,从他逝世到现在,专家学者 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鲁迅文学和思想方面,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关鲁迅 文学和思想方面的论著也非常多。而随着对鲁迅研究的深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 鲁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价值,开始从编辑出版的角度认识鲁迅。所以,关于鲁 迅编辑出版工作方面的论著也开始陆续出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以论 文居多,专著较少。总体来说,可以将他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回忆性的文章, 即鲁迅的一些亲朋好友以及他当年指导过的青年回忆 他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方法和特色。 这类文章主要发表在关于鲁迅的各种回忆录 以及研究资料中。如编辑生涯忆鲁迅 、 鲁迅回忆录 、 许广平回忆录 、 我 心中的鲁迅 、 鲁迅著作版本丛谈及鲁迅研究月刊中的一些相关文章。它 们大都是回忆性的散文,讲述鲁迅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点滴事情,有的注重鲁迅 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有的注重其编辑思想。如黄源回忆鲁迅先生与译 、赵 家璧回忆鲁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周作人回忆鲁迅的编辑工 作以及李小峰回忆鲁迅先生与出版工作等等。 另一类是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所撰写的论著。 一方面是从微观角度上论述鲁迅 编辑出版工作的某一具体方面。这类论著分别对鲁迅如何整理古籍、编辑出版书 刊以及他如何审稿改稿、进行装帧插图和书刊的广告宣传等具体问题进行论述, 如赵英著的籍海探珍 鲁迅整理祖国文化遗产撷华一书以及鲁迅辑录整 理中国古典小说之成绩 、 从鲁迅校勘嵇康集谈当代编辑的修养 、 三十年 4 代鲁迅的编辑和文学活动 、 铁流的出版与鲁迅编辑思想 、 奔流 :鲁迅 对“ 左翼文学” 的塑造和期待 、 鲁迅对现代书籍插图的贡献 、 鲁迅改文章的艺 术与新闻编辑 、 鲁迅论文章之 删 、 鲁迅审稿思想浅探 、 鲁迅先生的书刊 广告艺术 、 鲁迅编辑过的报刊 、 鲁迅编辑过的期刊杂志 、 鲁迅的封面设计 思想等文章。这些零星的论文虽不时见诸报章杂志,但很零散,不能从整体上 反映鲁迅整体的辉煌。 另一方面是从宏观的角度论述鲁迅整体的编辑出版思想和实践的论著, 它们 大多数将鲁迅在编辑工作中的宗旨和原则,处理和作者、读者的关系,审稿、选 稿和改稿,校对,装帧设计以及他在工作中的认真态度和奉献精神等各方面综合 起来进行论述,分析概括鲁迅编辑出版的特点。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臧 克家的鲁迅先生与编辑出版工作一文资料翔实、论述具体,后来则有论鲁 迅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 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鲁迅的读者意 识 、甘做人梯者的风范: 简述鲁迅的编辑生涯 、鲁迅的编辑理念和编辑实践 、 略论鲁迅的编辑思想特色 、 鲁迅的编辑精神 、 鲁迅书刊编辑思想探析 、 学习鲁迅编辑思想的启示 、 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俯首甘为 孺子牛:鲁迅的编辑精神论 、 鲁迅的报刊编辑出版思想 、 文化传播视野中的 鲁迅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 等文章均在鲁迅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概括其 编辑出版特色。另外,1993 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永江的鲁迅与编辑 一书,从鲁迅在留日至五四期间的编辑思想与实践,培养青年作家、编辑文艺副 刊和文学期刊以及鲁迅的编辑美学思想和实践等几个方面论述, 是研究鲁迅编辑 工作的专门著作。 上述关于研究鲁迅编辑出版思想的论文或著作,虽然为数不少,但是这些文 章所涉及的范围一般比较窄,大多只针对某一时期的某一具体方面进行论述,虽 有深度,但显得不够全面, ;也有几篇文章试图对鲁迅的编辑生涯作全面的论述, 然而限于篇幅,也并未充分展开,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地描述,缺乏整体、深入的 探讨。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人作为历史文化思想专业的研究生,平时也对编辑出版感兴趣,由偶然的 机缘选择鲁迅先生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 所以想尽力从编辑出版的角度描绘 鲁迅的侧影。 希望能够通过这项个案的研究领悟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如何在政治与 商业的双重重压下实现知识分子的价值和自己的人生理想。 所以,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想主要从编辑学、出版学、历 史学、美学和教育学等角度来关注鲁迅先生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事业的贡献,在宏 5 观上系统地追述鲁迅先生一生的编辑出版活动, 联系其他方面的成就和背景来探 讨这些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总结他关于编辑出版工作的思想和理论,并尝试把 他的编辑出版思想和当下出版界的问题相对照, 力求找出这些近现代出版思想在 当下的影响和意义。 6 第 2 章 鲁迅编辑出版活动概述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编辑出版家。 鲁迅的编辑出版生涯,最早的编辑出版活动,大概是 1906 年在日本留学时与许 寿裳、周作人等筹划创办新生文艺杂志开始的,到 1936 年逝世前三天为曹 靖华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最后编校并写序,在将近 30 年的时间中,鲁迅从 来没有间断过编辑出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鲁迅先后主编及参与或指导编辑出 版的期刊和报纸副刊有 20 多种,编辑出版过 80 多种图书(其中单册图书 76 种, 丛书 11 套) ,同时,他还主办或参加开办了未名社、朝花社、三闲书屋、野草书 屋等 7 个出版社,替别人“ 校订” 、“ 校刊” 的作品近百种,而他直接或间接扶持过 的报刊杂志、出版社更是不计其数。编辑出版活动伴随了鲁迅的一生。我将按照 鲁迅思想发展的分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对他在各个阶段主办和参 与编辑出版的书籍、期刊、报纸和出版社等活动进行概述。 2.1 前期(1906 年 1922 年 7 月新青年杂志停刊) 在前期,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青年时期的鲁迅,在进化论世界观指导 下致力于思想启蒙活动,他的编辑出版活动主要集中在翻译介绍外国文化成果, 并由自然科学著述逐渐转为科学小说、文艺作品,重点在弱小民族的文化艺术的 译介;筹办新型文艺期刊;收集整理古籍。形成了这一阶段的编辑出版思想:确 立了从事编辑出版事业必须为大众、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宗旨和原则;形成了既重 外国文艺译介又重祖国文化遗产整理的文化继承观和出版系统观; 开始重视出版 物的美化工作,形成了对出版物装帧艺术最初的美学旨趣。 1、拟创办新生文艺杂志:1906 年夏,鲁迅中止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 校的学习,决心以文艺改革人生,走文艺救国的道路。1907 年春,鲁迅在日本 东京与许寿裳、周作人、袁文薮等人积极筹备创建新生文艺杂志,旨在改变 人们的精神,唤起人们的觉醒。由于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经费又无着落, 稿件难以落实而未办成。 新生是鲁迅办刊的前奏。 2、编辑出版域外小说集 :1909 年 3 月和 7 月,鲁迅与周作人合作编辑 出版了域外小说集两册,翻译介绍外国文化成果,重点在“ 指归在动作,立 意在反抗” 的弱小民族的文化艺术的译介。第一册收录了鲁迅翻译俄国安特莱夫 的谩 、 默二篇,并作序言 、 略例和杂拾二则;第二册收集鲁迅 翻译俄国迦尔洵 四日 一篇。 这是鲁迅在编辑出版工作方面留下的第一个实绩。 7 3、创办越铎日报:1912 年 1 月 3 日,越社主办的越铎日报在绍兴 创刊。鲁迅曾参加筹备,任名誉总编辑,亲撰发刊词,承担了其中一个以译介外 国文字的栏目。其宗旨:“ 纾自由之言论,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 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复,振勇毅之精神。”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首义后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活动逐步高涨,这一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与办报方针,不仅同早年创 办新生的精神基本一致,而且有所发展。1912 年 2 月,鲁迅离开绍兴去南 京后,逐渐与该报疏远,该报终成反动政权的工具。 4、编辑越铎丛刊 :1912 年 2 月,由鲁迅编辑的越铎丛刊第一集在 浙江绍兴出版。 线装本,内容包括文录和诗录两部分。 文录部分发表了鲁迅的 序 、 辛亥游录二种。由于没有刻资,只出了一集。 5、编辑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月刊初名青年杂志 ,1915 年 9 月 15 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任主编,群益书社发行,初为月刊。1917 年 1 月迁至北 京。1918 年 1 月,鲁迅参加了改组后的新青年杂志编委会,于 7 月成为新 青年杂志的重要撰稿人和中坚分子。 新青年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动革 命,倡导新文化运动。1922 年 7 月, 新青年停刊了,团体也随之解散了。 2.2 中期(1922 年 7 月 1926 年) 在中期,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 运动统一战线内部发生了分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虽有短暂的 彷徨,但却未停止对中国革命的探求,继续以书刊为营垒,秉笔为武器,在思想 文化战线上继续同军阀官僚统治及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战斗。他通过撰稿、参与编 辑工作、参加维护正确刊旨和保护进步出版物的论战,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中的 代表性刊物;开始有计划地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并率先在自己的作品集上使 用现代装帧艺术手段、构思,草拟和亲自设计了一批书刊封面和版式。形成了编 辑出版工作必须有鲜明的宗旨和原则的思想, 提出了出版物必须有战斗风格的主 张;他以历史家的深刻、思想家的远见和革命家的胆略,深刻剖析了中国封建文 化熏陶下的文化界、文艺界的各种现象,尖锐地批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出版 界的种种丑恶,形成了他独有的文化批判观中的编辑出版批评观,确立了他在当 时中国文坛首屈一指的宏观书评家和文学专业书评家的地位。 1、主编语丝周刊:1924 年 11 月 17 日第一期在北京出版,16 开本,每 星期出一版,由北新书局发行,由孙伏园和周作人等负主要编辑责任。 语丝 周刊是以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的文艺刊物。鲁迅先生最初是语丝周刊 鲁迅.鲁迅全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0. 8 有力支持者和重要撰稿人。1927 年 11 月, 语丝在北京被张作霖政府封禁而 停刊。同月, 语丝周刊在上海复刊,鲁迅接任主编,篇幅增加为 96 面,版式 由 16 开改为 25 开, 此后增加了“ 社会批评” 的内容, 如扩大了“ 闲语集成” 的篇幅, 以后又改设“ 闲话拾遗” 专栏,以发表随感录式的杂文,仍由北新书局发行。鲁迅 辞去语丝周刊编辑,由柔石接任主编,编辑了不到半年,至第 5 卷的上半卷 完。1930 年由北新书局李小峰接编至 5 卷 52 期后,自行停刊。 2、编辑莽原周刊:1925 年 4 月组织莽原社,在北京创办莽原周刊, 鲁迅负主要编辑责任。 莽原周刊旨在开展“ 文明批评” 和“ 社会批评” ,对当时 黑暗社会现实和旧的封建文化进行揭露和批判。1925 年 4 月 22 日莽原周刊 第一期正式出版,每期 4 开一张,附京报发行。1925 年 11 月 27 日,因京 报停刊而终刊,共发行 32 期。1926 年 1 月 10 日, 莽原周刊改为半月刊, 由未名社出版,脱离京报,单独印行,32 开本,道林纸印刷。1926 年 9 月,鲁 迅先生到厦门大学工作, 莽原半月刊由韦素园接编,1927 年 1 月停刊,共出 48 期。 3、主编国民新报副刊乙刊:1925 年 12 月,鲁迅应国民新报社长 邓飞黄之邀,与张定潢主编国民新报乙刊(即文学艺术版) 。在鲁迅思想指 导下,该刊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当时时事的攻击和讽刺。鲁迅除主编外还发表了 这个与那个 、 “ 公理” 的把戏 、 有趣的消息等文章。1926 年 2 月 10 日停 刊。 4、主编未名丛刊丛书:1925 年夏, 未名丛刊丛书由未名社在北京 出版,鲁迅主编。该书专门收集外国文学译著,特别是旧俄和苏联文学著作。鲁 迅所译的工人绥惠略夫 、 一个青年的梦 、 爱罗先珂童话集等文章也列入 未名丛刊 。 5、主编乌合丛书 :1926 年 6 月, 乌合丛书由北新书局在北京出版, 鲁迅任主编。 该书专门收集青年们的小说创作。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 彷徨 , 散文诗集野草等都收入乌合丛书 。 6、编校故乡 :1926 年夏, 故乡小说集由北新书局在北京出版,许钦 文著,鲁迅选编校订。 2.3 后期(1927 年 1936 年 10 月) 在后期,鲁迅的世界观由进化论发展为阶级论,由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 者,并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鲁迅, 他的编辑出版活动一方面对外国文化产品有选择地“拿来” ,以保护中国读者尤 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将真正的优秀文化产品,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原 9 著和马克思先进理论以及苏俄的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大量地尽快地系统地介绍给 中国读者。同时,他还重视将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向世界传播。伴随鲁迅文学创 作、社会活动和思想发展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各个角度,以不同身份 论述编辑出版工作,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跟踪世界文化潮流,提倡 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面向未来特征。 1、主编奔流月刊:1928 年 6 月中旬, 奔流文学月刊第一期在上海 出版,23 开本,每期约 150 页,每月出一期,共出 15 期,至 1929 年 12 月第 2 卷第 5 期停刊。由北新书局印行。 奔流文学月刊由鲁迅和郁达夫合编。该刊 以翻译为主,刊载大量外国的优秀作品、进步的文艺理论及文艺创作作品,并引 进一些外国书籍插图和版画。鲁迅为每期亲自撰写精详的编校后记 。在创刊 过程中,鲁迅还亲自审阅、编辑稿件,联系印刷厂。 2、合编朝华周刊:1928 年 11 月,鲁迅与柔石、王方仁等人合组朝华 社,“ 目的是在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面” ,“ 帮助青年文化事业” 。 并决定出版朝华周刊 ,附出艺苑朝华画刊。1928 年 12 月 6 日,由鲁迅 和柔石合编的朝华周刊由朝华社在上海出版。该刊出至 1929 年 5 月 16 日第 20 期停刊,改出朝华旬刊,仍由鲁迅和柔石合编。共出 12 期,到 1929 年 9 月停刊。该刊除了发表“ 朝华社” 成员的文艺作品和评论外,还介绍了许多外国作 品,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作品和版画(共选登欧美和日本绘画和木刻 13 幅) 对我国新兴木刻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开创了刊物致力于介绍美术作品的新风。 3、选编艺苑朝华美术丛刊:1929 年艺苑朝华美术丛刊出版,由鲁 迅编选,共出 5 期,前 4 期均由朝华社印行,第 5 期由北新书局印行,至 1930 年 8 月停刊。该刊主要介绍外国画家艺术作品,其中对欧洲、日本等国版画的介 绍,对推动我国新兴木刻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 :1929 年 4 月,由鲁迅和冯雪峰主编的科 学的艺术论丛书开始,分别由上海光华书局和水沫书店陆续出版。该书内容包 括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梅林等人的译著,目的是广泛介绍和宣传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原计划出 14 种,后因国民党查禁,仅出 8 种。 5、编译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 :由鲁迅等编译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 由朝华社于1929年出版。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分奇剑及其他和在沙漠 上两集,收入比利时、捷克、法国、匈牙利、俄国和苏联、犹太、南斯拉夫、 西班牙等国家和民族的短篇小说24篇。鲁迅作小引 ,说明出版该书的缘由, 并有鲁迅的译作, 32开本毛边道林纸印,装帧美观。 6、主编萌芽月刊:1930 年 1 月 9 日,鲁迅主编的萌芽月刊在上海 鲁迅.鲁迅全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8. 10 创刊,25 开本,开始每期 220 余页,由光华书局发行。自第 3 期起为左联机关 刊物,第 5 期遭国民党当局查禁。第 6 期改名为新地月刊,仍由鲁迅主编, 但仅出 1 期又被禁止。该刊在内容上突出体现了鲁迅重视社会、文化批判和兼顾 艺术、选刊有关精美插图的主张,是迅速反映社会现实,进行政治思想斗争的哨 所;在翻译方面,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及各弱小民族的进步文艺 作品。该刊还设有“ 社会杂观” 专栏,专门发表战斗的杂文,直接对某些社会现象 进行批评。 萌芽在我国现代期刊杂志史和鲁迅编辑出版思想上的地位是十分 显著的。 7、编辑文艺研究 :1930 年 2 月 15 日, 文艺研究季刊第 1 卷第 1 本 在上海出版。 文艺研究季刊是鲁迅为左联编辑的文艺理论刊物,25 开本,220 面,由陈望道主持的上海大江书铺出版。该刊的宗旨:“ 意在供已治文艺的读者 阅读,所以文字的内容力求较为充实,寿命力求其较为长久,凡泛论空谈及启蒙 之文,倘是陈言,俱不选入” 。该刊仅出 1 期即被禁止。 8、主编巴尔底山 :1930 年 4 月 11 日,鲁迅主编的左联机关刊物巴尔 底山文艺旬刊在上海创刊,16 开本,每期 10 页左右。自第 4 期起,由朱镜我、 李一氓等五人编辑。5 月 21 日出至第 5 期停刊。 巴尔底山是 partisan的译音, 意即袭击对火游击队之意,在第一期编辑后记中提到“ 文化领域内的巴尔底山 队” ,“ 已经组成基本的队伍,可以进出到这阶级的社会战中” 。该刊是一本小型 的、综合的、战斗的刊物。 9、编辑世界文化 :1930 年 9 月, 世界文化综合性月刊创办,仅出 1 期就被禁,鲁迅参与筹办和编务。鲁迅在 1930 年 3 月 17 日日记中有“ 午后议泰 东书局托办杂志事,定名曰世界文化” 的记录。该刊主要介绍当时苏联文化 情况。 10、编辑前哨月刊:1931 年 4 月 25 日,鲁迅和冯雪峰编辑的左联机关 刊物前哨半月刊第 1 卷第 1 期“ 纪念战死者专号” 在上海出版,16 开本。仅 出 1 期即遭禁止。第 2 期起改为文学导报半月刊,由于刊物的左倾性质及当 时的社会环境,不能如期出版。第 2 期于 1931 年 8 月 5 日出版,第 3 期于 1931 年 8 月 20 日出版,第 4 期于 1931 年 9 月 13 日出版,第 5 期于 1931 年 9 月 28 日出版,第 6、7 期合刊于 1931 年 10 月 23 日出版,第 8 期于 1931 年 11 月 15 日出版后停刊, 共出 8 期。 该刊仍以发表左联文件为主, 是地下出版的秘密刊物, 主攻方向明确,战斗性强。 11、编辑十字街头旬刊:1931 年 12 月 11 日,鲁迅和冯雪峰共同编辑 的左联机关刊物十字街头在上海创刊。该刊是综合性通俗刊物,发表短文和 鲁迅.鲁迅日记.(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456. 11 诗歌,8 开新闻纸一张,报头由鲁迅亲笔书写,初为半月刊,从第 3 期改为旬刊。 该刊以发表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的杂文和通俗诗歌为主。1932 年 1 月 5 日出至 第 3 期即被迫停刊。鲁迅是该刊主要撰稿者,每天都有他的几篇诗文。 12、编辑文艺连丛小丛书:1933 年 5 月,由鲁迅编辑的文艺连丛 小丛书以“ 联华书局” 名义出版,是文学艺术丛书。该书专收文学与美术的翻译作 品,还有木刻插图。 13、合编北平笺谱 :1933 年 12 月,鲁迅与郑振铎合编的北京笺谱 在北平以“ 版画丛刊会” 名义出版。该谱是一部中国古代彩色笺纸选集,共收笺谱 三百二十幅,分六册,线装一函,蓝面白笺,并由鲁迅、西谛亲笔签名编号。所 收笺谱书坊有荣宝斋、清秘阁松古斋等九家。谱前有鲁迅、西谛徐文各一,分别 由魏建功、郭绍虞书写影印,书末附西谛访笺杂记一篇,印装最为讲究,精 妙绝伦,在当时的出版界为一创举,一大盛事,对继承和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木刻 版画有起死回生的影响。 14、选编木刻纪程 :1934 年 10 月,由鲁迅选编的木刻纪程青年木 刻创作集出版,以“ 铁木艺术社” 名义印行。该木刻集收集 1933 年至 1934 年两年 内八个作者的黑白木刻 24 幅,均用原木版手摇机印刷,宣纸,线装,共印二十 本。目的是“ 做一个木刻的里程碑” ,鼓励青年木刻工作者奋发有为,一步步前 进。 15、选编引玉集木刻画集:1934 年 3 月,鲁迅亲自选编,以“ 三闲书屋” 名义自费出版苏联革命版画集引玉集 。该画集初印 300 部,“ 内有 50 部为纪 念本,不发卖” ;硬纸面精装,书高 7 寸半,宽 6 寸,封面前黄后黑,鲁迅自作 图案,红底黑字,脊上书名则黑底红字,外附日本式书套,装帧精美。纪念本更 讲究,不仅比流通本高 1 寸多,麻布封面,皮脊包角,书名烫金,且纸质更佳, 比流通本厚 1 倍以上。除鲁迅作后记外,书前有代序 。该画集共收苏联 木刻画家十一人的六十幅作品,据原作者手拓本而定,弥足珍贵。 引玉集出 版的目的在于供给为革命创作的青年艺术工作者参考。 16、主编译文月刊:1934 年 9 月 16 日, 译文月刊于上海创刊。 译 文前 3 期由鲁迅主编,以后由黄源主编,32 开本,上海生活书店发行,出至 第 13 期时停刊。1936 年复刊,由上海杂志公司发行。1937 年 6 月出至 29 期后, 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 译文是我国期刊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外国文学翻译刊 物。 该刊翻译介绍外国文学, 尤其注重介绍苏联等国的进步作品, 传播进步思想, 在我国期刊史、现代文学史上都有独特意义和地位。 17、编辑现代文艺丛书 :该丛书是鲁迅应神州国光社之约编辑的一套翻 鲁迅.鲁迅全集.第 6 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38. 12 译新俄作品的丛书。拟编 10 种,因出版社毁约只出 4 种。 18、编辑奴隶丛书 :1935 年,鲁迅编辑的奴隶丛书以“ 奴隶社” 名义 出版,鲁迅为编印几个青年的作品而成立奴隶社。 奴隶丛书包括三个青年作 者的作品,即萧红的生死场 、叶紫的丰收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 19、合编十竹斋笺谱 :1935 年 4 月,鲁迅与郑振铎合编的十竹斋笺谱 第一册以“ 版画丛刊会” 名义在北平出版。该谱为明代崇祯甲申年刻本,胡日言 编辑,传世极少。这次翻印系借通县王孝慈藏本,托荣斋套色翻刻,用上等面料 纸精印,鲁迅生前仅出此一种,对保存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 20、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 :1935年6月,鲁迅选编并作序的中 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 是良友图书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套为“ 五四” 以来的新文学运动作初步 的整理和总结的选集,全书分文学理论、小说(一至三集)、散文(一至二集)、诗 歌、戏剧和史料索引等共10册。其中,鲁迅负责编选小说二集,它是1917 年至1926年除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个团体以外的作家作品的结集,共收了33 位作者的59篇小说。 21、参与编辑太白半月刊:1934 年 9 月 20 日, 太白半月刊在上海 创刊,陈望道主编,鲁迅参加了编委会,但要求不公开名列。 太白刊名是鲁 迅从几个字中挑选定的。该刊主要用战斗的小品文去揭露、讽刺和批判当时黑暗 得现实,并反对林语堂之流配合国民党反动派文化“ 围剿” 而主办的论语等刊 物。该刊于 1935 年 9 月出至第 2 卷第 12 期停刊,共出两卷二十四期。 22、编辑海燕文学月刊:1936 年 1 月 19 日,鲁迅亲自参加编辑的海 燕文学月刊第一期在上海创刊。该刊由鲁迅、聂绀驽、萧军等人合办,由上海 群众杂志公司总经销。鲁迅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封面字为鲁迅亲笔题写。因为 该刊鲜明的战斗倾向,深受广大读者和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引起反动当 局的忌恨和惧怕,所以仅出二期就于 1936 年 2 月 29 日停刊。 23、选编凯绥 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1936 年 7 月,鲁迅亲自编选、作序并 书写封面,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德国进步女艺术家的凯绥 珂勒惠支版画 选集 。这部版画集共收版画二十一幅,附印黑白木刻三幅,封面系用磁青纸, 泥金笺题名,纸的大小与封面的比例十分匀称,四行题签,疏落相间,质朴刚健, 安排颇费匠心。鲁迅如此精心印造国外进步美术作品,除提供初学者借鉴外,在 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也含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即“ 以表示对希特勒的抗议” 之意。 24、编辑海上述林 :1936 年 5 月,10 月,鲁迅亲自编校并作序,以诸夏 怀霜社的名义出版了瞿秋白译的海上述林 (上、下卷) 。该书主要是瞿秋白所 译的苏联文学作品, 如 现实主义文学论 、高尔基论文集 、高尔基创作选集 、 13 高尔基诗歌市侩颂 、别德讷衣诗歌没工夫唾骂 、卢那卡尔斯基剧本解放 了的唐.吉珂德等。 鲁迅先生编辑出版书籍和刊物,就内容而言,有以发表杂文和其他散文为主 的;有以发表创作作品为主的;有以介绍外国进步文艺理论为主的;有以创作和 翻译并重的。就书刊的开本而言,灵活多样,多姿多彩。鲁迅先生是一代文学家, 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博的知识,从他日记中所记的书账可以看出,鲁迅先生 购书十分庞杂,文学、艺术、历史、科学、自然的等皆有涉猎。鲁迅先生又是一 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旧封建、旧文化,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皆有深刻而清醒的 认识,思想复杂而深邃。 因而,他所创办和支持的书刊都有着丰富、坚实的内容, 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当时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他在我国现代书 刊史上的独特地位。 14 第 3 章 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 鲁迅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编辑出版家,他从事编辑出版事业 30 多年,积累了 相当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编辑出版思想,为后人留下了一 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3.1 为人民大众服务思想 在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编辑出版全心全意为人民大 众服务的思想,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的 热忱”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甘愿做出 自我牺牲,这一思想贯穿鲁迅一生编辑出版事业的各个方面。 3.1.1 于人民大众有益 鲁迅认为,书刊是精神食粮。普希金说过: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人类生 活在现实的世界里,除了物质方面的需要,还要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书籍是我们 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鲁迅非常重视为人民大众“ 竭力运输些切实的精神的粮 食” 。好的精神食粮可以让人民大众得到切实的利益,反之,则会损害人民大众 的利益。鲁迅编辑出版的书刊,无论是为斗争需要还是为文化传播积累,都对人 民大众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着想,切切实实让人民大众受益。鲁迅认 为,编辑出版的性质、任务、目的,是直接为政治服务,即“ 尺政治之得失,发 社会之蒙复,振勇毅之精神” 。鲁迅对出版物的内容十分重视,他在工作或与朋 友通信中反复强调,出书一定要“ 于人民大众有益” 、“ 使人民大众有所得” 。出版 工作者思想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人民大众的利益。 鲁迅猛烈攻击封建的反动的粗制滥造的书刊为人民大众提供低级庸俗的精 神食粮。当时的出版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些专为牟利的出版商们组织出 版大量低级庸俗的读物推向市场,而不考虑会给读者和社会带来什么后果;一些 书刊被编辑及其所联系的少数人把持着,互相吹捧,成为他们追名逐利的工具。 在当时的社会里,许多出版商挂着“ 为文化服务” 的金字招牌而实际上在为金钱服 务。鲁迅对这种情形最清楚也最痛心,他把“ 中国没有好书” 归咎于“ 书坊专为牟 利” 。“ 盖上海书店,无论其说话如何漂亮,而其实则出版之际,一欲安全,二欲 鲁迅.鲁迅全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78. 鲁迅.鲁迅全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0. 15 多售,三欲不花本钱,四欲大发其财,?”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一些出版商专 为牟利的私欲。在商定文豪一文中,鲁迅对于出版界中由“ 商” 来定“ 文豪” 的 现象也予以了批判。他指出,除了专门图利的出版商,还有图利更图名的“ 作家” 和编辑。“ ?当文学家怎不马上要名利,于是乎有术存焉。那术,是自己先决定 自己是文学家,并且有点儿遗产或津贴。接着就自开书店,自办杂志,自登文章, 自做广告,自报消息,自想花样?” 为“ 名” 如同为“ 利” ,是可以不择手段的。他 又批评说:“ 投机的风气使出版界消失了有几分真为文艺尽力的人。” 鲁迅批评 追逐名利的编辑出版活动,目的是使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众的思想得到净化。 鲁迅编辑出版书刊不是从个人名利出发,或以商业赢利为目的,而是为现实 服务,把积极的、健康的、滋养的精神食粮提供给人民大众。1920年,在上海群 益书社重印域外小说集时,鲁迅以周作人的名义写的序说: “ 当初的计划,是筹办了连印两册的资本,待到买回本钱,再印第三第四,以至 x册的。如此继续下去,积少成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