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 摘摘摘摘要要要要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国外内部控制经 历了自由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过程,特别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被 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法案”。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 所于 2006 年分别出台了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报告,但是由于是没有法律的强制作用,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在 2008 年以财政部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大中型企业强制披露 内部控制信息。本文以此为契机,研究了 2007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 a 股上市公司内部 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并按照一定标准分类,观察了不同类别披露对对公司绩效的 影响,并提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相关建议,以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 化的目标。 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 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研究结果发现:利用超额收益率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 况对公司绩效的短期影响,发现完全披露的公司在年报公布日前后一段时间内的股 票收益率显著大于不完全披露的公司,在完全披露的公司中,良好的公司反而比不 良披露的公司在披露前后一段时间内其股票收益率低很多;对公司绩效长期影响采 取的是多元回归分析法,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 q 来衡量公司长期绩效,在排除 了若干可能对长期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后,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与公司长 期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与公司长期绩效没有明 显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公司绩效短期影响长期影响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both academic and practice fields. internal control has experienced free to force disclosur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sarbanesoxley act,the most severe law in american history. in china,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ssued internal control guide respectively in 2006. the guides requested listed companies to disclose the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too, but they are not lows, so the performance was bad. in 2008,a new law was issued that large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should disclose the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the paper based on this, to research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sse in 2007,and analyze different type of disclosure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give some advices to improve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to realize maximum profit. based on local and foreign academicians studies on internal control, used the method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aper finds out that using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ect, the companies who disclosed overall can lead a obvious markets reaction dur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ut the companies who were very well had low earnings than the ones describe the deficiencies; using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long- term effect, which evaluates by return on equity(roe) and tobin-q, after adjusting for some factors, the companies who disclosed overall had a obvious reaction to companies roe and tobin-q but the companies weather well didnt have a relationship to the long- term effect.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corporate performance short-term effectlong-term effect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本论文属于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1 1 1 1绪论绪论绪论绪论 1.11.11.1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1.1.11.1.11.1.1选题背景选题背景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1995 年,有着 100 多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告倒闭,随后美国安然、世通会 计信息造假的事件曝光,而后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也参与造假,造假舞弊案例频 频发生,大有越演越烈之势,这些造假行为震撼了美国的资本市场,彻底击破了美 国号称最完善资本市场的神话,也严重的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在我国也存 在着同样的问题,从几年前的郑州亚细亚、巨人集团、银广厦到 2004 年 12 月的中 航油巨额亏损等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学者对通过对这些案例分析研究,发现了这 些公司的失败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特别在 2007 年底爆发的全 球性的金融危机,全都暴露出上市公司尤其是金融行业在内部控制上的薄弱以及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意识的缺乏。一位内部控制研究的权威人士 adriancadbury 曾经也 说过“公司的败绩都是内部控制失败引起的”。内部控制成为保护资产安全、评估风 险、防止财务舞弊的制度与技术手段的最佳选择。制定全面、合理的内部控制并且 有效执行,是企业实现经营利润、调节控制风险等目的的有效手段,所以建立一套 内部控制以及有效执行,引起了中外政府组织、企业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存在需求,要求了解到公 司内部控制的状况,所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内部控制的重要程度加深的情况下产 生了。一系列舞弊案件的爆发,更使投资者意识到公司报告的可信度和信息披露的 重要性,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已经成为 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附加信息了。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内部控 制信息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是获取公司治理水平的直接依据,如果一家公司能 够完整的披露内部控制情况,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了解程度更深,通过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投资者可以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及时有效,从而 从侧面判断经营业绩和财务报告是否可靠,预测公司在未来期间的风险防范能力和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发展潜力,对投资者而言,这些分析结果是判断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依据,张先治, 张晓东(2004)曾经通过实证分析了投资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认为“从投 资者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及时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内部控制 制度的意识,促进管理当局完善内部控制,并且在执行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 一定程度上防止公司舞弊。对公司而言,也是获得更多新投资者融资、稳住固有投 资者信任、获取发展机遇的良好机会。 所以,内部控制信息及时披露,并且良好披露的质量,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 是会产生影响的。 1.1.21.1.21.1.21.1.2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也正是在此,希望能够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分类研 究,分析不同披露情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呼吁公司积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公司治理中有效运行,并且主动披露内部控制情况,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提高公司 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同时本文的研究意义也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本文通过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市场绩效的反应,从企业经济利 益角度分析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价值含量以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从而提高上 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自主动机,强化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主动意愿。 第二,本文以我国政府监管行为为背景,通过考察在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引下,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从而反应政府监管行为的执行效果,为我国政 府完善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提供经验证据。 1.21.21.21.2文献回顾和述评文献回顾和述评文献回顾和述评文献回顾和述评 1.2.11.2.11.2.11.2.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状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状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状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状况 1)政策法规的发展 (1)国外政策法规的发展 在法律政策层面上,国外对企业内部控制应该披露的意识形成非常早,发展经 历也颇为丰富,在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由自由披露到强制性披露的过程。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 在较早时期,美国理论界一直认为内部控制目标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 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执行既定的管理方针等,仅仅是为企业 内部的管理与经营服务的。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仅仅是局限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方面。 在 1979 年和 1988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按照管理当局内部会计控 制报告和管理当局责任的报告的建议,试图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 报告,但由于遭到强制反对,该方案被搁浅。虽然 sec 没有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 信息,但仍有较多的公司在财务报告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因此,美国长期以 来,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基本上处于自愿披露的阶段。 由美国会计学会 (aaa)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财务经理协会(fei)、 内部审计协会(iia)和全国会计师协会(naa,现为管理会计师协会 ima)共同主 办发起的 coso 委员会在 1992 年,提出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公告, 该公告 是至今上市公司在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面的基础和主要依据之一,在全球范 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应用。coso 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用以促进效率,减少资产 损失风险,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有如下目标:经营的 效率和效果(基本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安全),财务报告的可 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 数据的可靠性)和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内部控制作了新的扩展,提出了内部 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各国政府和 组织结构与学者纷纷对 coso 报告进行研究,吸纳 coso 报告的理念,为政策和内 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提出新的规范。 但是 coso 报告也提出:内部控制实际上只能帮助而并不能保证基本经营目标 的实现,因此,内部控制有许多固有的局限因素。 2002 年 7 月, 美国国会和政府正式通过了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 oxley act,简称 sox 法案),该法案的另一名称是“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 保护法案”,法案的第一句话就是“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该法案被认为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美国最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 严厉的财务法则,加上它监管的对象不仅包括美国本土的上市企业,还包括在美国 上市的外国企业,所以这个法案的出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法案对公司治理、会 计师行业监管和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求,并设定了问责机制 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其中条款 404 条款规定在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明 确要求,它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活动记录细化到企业生产经 营的各个细节,而且对重大的实质性缺陷都要予以披露,公司 ceo、cfo 或类似职 务人士必须书面声明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负责,内部控制报告都应包 含在每份年度报告中,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得到保证,同时法 案中要求企业声明,即对于管理当局呈报内部控制,会计事务所必须对其有效性出 具评价意见。据统计为了达到法案规定,上市公司平均增加成本 40%左右,大型美 国公司第一年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平均成本就高达 430 万美元,大概有 10%的美国 本土企业在法案生效之时不能通过考验。至此,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出 台了正式的法律公告要求强制性披露。而 sox 法案是应安然等财务丑闻的爆发而出 台的,主要的着眼点还是防止财务欺诈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而非企业全面的内 部控制,因此也就缺乏整体性。 在 2004年,coso根据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相应实 施标准,在原有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整体 框架将内部控制扩展到以下八个方面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评估风险 、 应对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扩展的coso报告对对信息与沟通要素的做 出了详细的说明,明确定义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对象和方式,目前coso 关于 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各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依据。 (2)国内政策法规的发展 我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各项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但也 在近年来逐步经历了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中国证监会在 2001 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稿) 中,要求一般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在年度 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发表独立性说明,但对于董事会还没有强制要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5 求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监事会只是象征性的披露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没有出具具体的监事会报告。可见 sox 法案出台以前,我 国企业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也是不足的。 在2006年证监会颁布的公 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1 号招股说明书 (2006年修订) 中,要求首次发行证券的公司应该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形成自评 报告并需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这是对于发行新股公司的明确要求,但是并没有 对所有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信息做出要求。 首次要求在年报中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的是对上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 保险公司等金融类公司,他们在经营活动、业务种类方面存在的风险远大于一般上 市公司。由中国银监会颁布发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商业银行授信、资 金业务、存款和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会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 制的监督与纠正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报告的披露做了强制性的要求。 对于一般的上市公司,2006 年 6 月 7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布上海证券交易 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006 年 9 月 28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深圳证券交 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这两个指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做了 说明,要求公司董事会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并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但是指引并没有强 制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所以多数公司选择了简单的披露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情况或者干脆没有做任何的披露。 在 2008 年 5 月 22 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订了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要求自 2009 年 7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 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是首次对一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做了强制性的规定。从适用范围可以看出,国家政府监管部门对于大中型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力度在原有仅对对银行证券保险业进行披露的基础上 大大提升了。该规范的提出,也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要强制披露内部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6 控制信息的开端,相信随着内部控制重要程度的逐步提高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后 这一规范的使用面将进一步扩大。 2)学术界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1)国外学者的研究 在美国没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要求之前,就有较多公司自愿披露 了内部控制信息。ragahunandan 和rama(1994)就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研 究,他选取财富(fortune)公布的前 100 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有 80 家自愿提披露 了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随后 ragahunandan 等(1996)扩大研究时限,选取了样本 公司 1993 年的公司年报披露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研究的 2221 家公司中, 平均有 33.4%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其他公司则没有披露内部控制 情况的动机,这个比例是相对较高的,可见美国公司有较强的动力,自愿向外部投 资者提供内部控制报告来传递公司质量信号。但是这种披露没有严格的格式规范, 是按照自己的形式进行公布的。同时研究还发现,在有财务报告问题的公司中(会 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仅有 10.5%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这个比例明 显低于总体水平;对小公司而言,与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相关关系程度更为明显, 公司越小,财务状况的问题越多,透明度越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意愿也就越低。 实证结果表明:问题公司较控制样本公司更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而小规模的 问题公司不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比率则更大。 学者对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因也做了研究,例如 healy 和 palepu(2001) 和 hermanson 和 heather(2000) 。healy 和 palepu 认为,外部投资者与经理层之间 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了解到公司的治理和风险情况,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在驱动原因是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需求。在通过对证券市场 信息非完全性的研究基础上,“次品车市场”效应使得优良业绩的上市公司价值被低估 , 这些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希望能够将自身的良好信息传递给广大的投资者,他们的理性 行为是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和投资者分享公司的治理情况。 hermanson和 heather 以 九种财务报表使用者为调查对象,分析使用者们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状况。结果发 现,调查对象认为对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无论是自愿的还是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7 强制的,都可以减少企业出错的概率,如果是通过了审计师的检验可以强化内部控制 的完善作用,但是自愿披露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决策方面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也做了深入研究: andrew j.leone(2007) 选取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 分析,发现公司组织架构的复杂程度、重要组织形式和成员变化以及在制定内控系 统的成本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其中对内部控制系统投入越多的 成本,其内部控制建立的越完善,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动机也越强。 ge,mcvay(2005)按照法案 sox 法案颁布后的规定,对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存在 缺陷的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的缺陷与公司经营的复杂 性存在相关关系,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不具有相关关系。在 2006 年,doyle,ge 和 mcvay(2006)通过进一步研究的研究证实了在 2005 年的研究,他们选取了 2002 年 8 月至 2005 年 8 月披露有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样本公司,研究了造成这些样 本公司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原因。证实了造成重大缺陷的公司与公司成立时间、 业务的复杂程度、成长速度、财务状况有着明显关系,但是否定了在 2005 年做出的 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无关的结论,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规模是具有相关性的。 eng 和 mak(2003)以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所有权结构 和董事会构成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程度越高,其信 息披露的动机和程度越高。simon 和 kar(2001)选取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 象,来考察公司的四个治理指标与自愿信息披露的相关情况,存在稽查委员会的上 市公司其自愿性披露的动机越高,披露的信息越多,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家族 成员构成的比例越高,公司自愿性披露的动机越低,披露的信息越少,二者呈负相 关性;而总经理董事长是否兼任、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与自愿性信 息披露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2)国内学者的研究 由于在中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晚,国内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的研究远远慢于国外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8 秦冬梅(2007)年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披露缺失、披露信息不全、披露不详细等问题, 提出了要由国家统一制定披露规范,明确披露的责任主体,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内控 审核报告制定统一评估标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公司惩罚措施应该完善。 毛乾梅(2006)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结合我国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的要求,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仅在监事会报告中进行披露,对于报告的使用对象不够 明确,披露的真实性也存在怀疑。所以,借鉴 sox 法案的经验,认为我国应完善上 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 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对公司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有效,同时监管当局 应当加强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制建设。 李明辉等(2003)对我国 2001 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 调查,调查研究的结论发现: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大 多数公司对内控信息的披露没有足够重视,在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说明中,一般 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之类的话应付了事,同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力 不足,且上市公司存在隐瞒不利消息的动机。非 st/pt 公司披露情况好于 st/pt, 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披露情况好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需要改进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加强监管,鼓励管理层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的信息。 张立明等(2003)以 2001-2002 年 a 股 st 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样本 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的情况, 通过统计年度报告中各主体对内控信息的披露, 发现st 公司在两年间的披露状况有了好转, 但仍有16%的公司没有进行披露。 因此建议对st 公司必须强制要求按照标准格式披露内控报告并须经审计,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对 st 公司的自评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意见加强监督和检查。 在国外广泛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时,国内对于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很多实证研究: 宋绍清、张瑶(2008)年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包含的 各个项目进行打分,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衡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水平,以此来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9 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关系。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 归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和证 交所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积极影响,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都存在正相 关关系,由此提出加强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法制建设是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 露情况的建议。 方红星,孙翯(2007)对沪市上市公司 2006 年的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状况进 行评分,研究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境内审 计结果、盈利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海外上市、总资产、控制人类型、公司的 规模排名也会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但是与股权结构的变化、前十 大股东是否存在关联、董事的人数、监事会的规模、行业等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该 文作者在 2008 年发表文章对原文进行了修正与拓展,通过改变缺失值剔除法重新进 行回归分析,重新得出了海外上市、资产规模大和外部审计为“四大”会计师事务 所、审计结果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监事会规模大、公司规模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较为详细。 殷枫(2006)通过对随机抽取 201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的年报通过对信息 披露指标打分,检验了上市公司盈余业绩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关系,结果表明了上 市公司的盈余业绩越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越高。 蔡吉甫(2005)以 2003 年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披 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决策没有明显受到 公司规模和控股股东的性质的影响。 即使是 coso 报告, 对于内部控制的全面有效的评判标准过于主观, 根据 coso 报告,内控全面、有效性有赖于内部控制三类目标或内控五个控制要素的实现程度, 但评价标准基本上是主观判断,没有给出具体的量化标准,其实对于企业内部控制 是否全面有效,可以通过企业的市场业绩表现出来,例如企业在市场上的收益率、 市场价值等方面,所以学者们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 究,以此来分析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0 1.2.21.2.21.2.21.2.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对公司影响的研究状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对公司影响的研究状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对公司影响的研究状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对公司影响的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状况 hermanson(2008)分析了 137 家在sox 404 条款下披露存在实质性缺陷的公司, 对所选样本在公司规模、行业、外部审计师、实质性缺陷的数目进行了统计,描述性 的分析了公司存在的实质性缺陷以及公司的补救方法,深入探讨了实质性缺陷与盈余 收益的关系,说明即使在sox404 条款颁布之后,上市公司建立了满足了萨班斯法案 相关条例的规定,但是仍然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盈余收益的问题。 hammersley(2007)按照萨班斯法案有关条款规定,选取了披露内部控制 缺陷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样本公司股票价格对于这些信息的反应,发现在这 些信息公布之后对公司股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发现:管理者报酬越高,出 现实质性控制缺陷问题的情况越少。 jefrim,boritz,ping zhang(2006)运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报告对 管理者薪酬的影响,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并且评估及披露是需要较高成本的,对于 这个成本所产生的效益是否值得,管理层会产生质疑。 chan 等(2005)按照萨班斯法案的 404 条款,收集符合条款的披露了内部 控制实质性缺陷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在盈余质量管理中花费的 更多,并且投资回报率比无缺陷公司要更低。 whisenant等(2003)通过调查了从 1993-1996 年间 1264 家出现可报告事件(包 括披露内部控制的缺点和管理层述职和财务数据的可靠性)的公司研究发现,在可 报告事件宣告后3天内有-2.75%的累计反常收益, 在7天内有-5.53%的累计反常收益 , 说明可报告事件提供给投资者有用的信息,并且公司对可靠性的披露产生的影响要 大于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 david m.wills(2000)认为,年报中的内部控制报告,为管理层向股东提供了 传递信息的机会,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使股东们确信,公司处于有效的控制 之下,所以,内部控制报告是公司管理层与股东沟通的一个平台。公司提供内部控 制报告表明公司的治理实践是完好无缺陷的。所以,从内部控制报告传递的信息提 高了企业价值,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会提高公司股价。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1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主要是局限在规范层面的分析, 对于定量的研究不多。 梅艳晓(2008)认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都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企业 收益水平,但在目前的绩效评价中涉及的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定性的分析,所以需 要建立考评体系,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都纳入其中。其实,在 2005 年 程新生等人就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评价及信息披露指数进行了研究,以信息透 明度为核心,从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三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建立 评价标准,得出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 陈共荣,刘燕(2007)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 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年报公布日前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大于简单披露公 司,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程度越高,累积超额收益率越高,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为 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决策有用的信息。 陈关亭、张少华(2003)通过调查问卷和分析论证,认为内控报告具有提供附加信 息、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积极作用,应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 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该报告发表审核意见。 金德环等(2002)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股价 的异常波动相关性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所披露信 息的信息含量不高,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由于公司信息披露而引起异常波动方面没有显 著差异,而在没有信息事件的配合下股票价格却产生了剧烈的波动,说明我国股票市场 是非常不理性的。 1.31.31.31.3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1.3.11.3.11.3.1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探讨。 1)规范研究 本文的各项研究是建立在各种理论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理论的分析,认识到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信号传递、有效资本市场的关系,之 后运用文献检索、阅读的方法,对前人在该研究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寻 找不同类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设: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价值含量,作为实 证研究的目的。 2)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进行恰当分类, 利用事件研究法和横截面回归分析法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超额收益率、多 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披露类型的公司短期股票收益率、公司长期绩效之 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1.3.21.3.21.3.21.3.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对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回顾。 第二部分: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根据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根据分类标准,以 2007 年沪市上市 公司为选择对象,挑选合适的样本,对样本进行统计,确定实证分析中变量与模型 的构建。 第四部分:根据实证模型,运用超额收益率法、多元回归法,通过 t 值以及概率 的检验,分析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类型对公司绩效的长短期影响,对研究假设进 行检验。 第五部分:根据实证分析以及理论分析的基础,得出研究的结论,并找到我国 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及明确在今后的研究的方 向。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3 2 2 2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 2.12.12.12.1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作为企业理论的分支是伴随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其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根据詹森和麦克林的定义,委托代理关系是一个 或多个行为主体制定、雇佣另一个或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 定的决策权利,并依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 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规模庞大的资本分散在成千上万的 股东手中,所有权高度的分散,而在运营资本、经营公司的过程中要求集权经营, 大多数的股东只负责投资,不愿意甚至不能对公司进行经营,于是需要专业人员对 公司经营,股东则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所有者监督权,其他权利分配给了经营者。而 委托代理将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和委托人的代理函数不 一致,代理人可能偏离委托人的初始目标,而委托人处于信息的劣势难以观察或是 需要昂贵的验证信息的成本,导致代理人可能会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决策。为了 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委托人需要建立严密的契约对代理人进行监督,限制代理人 的行为,保证自己的权益免受侵害。 内部控制制度在委托代理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包含着两个层次的 要求: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需要达到的要求,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对管 理者行为监督的要求。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就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工具,管理者肩负公司经营的责任, 同时也承担着向所有者报告报告履行契约情况的责任。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可以解决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约束了代理人的行为,平 衡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同时监督 了代理人的行为,对投资者的决策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4 2.22.22.22.2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是由 spence 在 1974 年首次引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的。他通过劳 动力市场举例,判断求助者的能力比一般商品更难,招聘者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清 楚每一位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如果按照平均劳动生产率来支付报酬,将使得高生产 能力的求职者退出市场,剩下的都是中低等生产能力的求职者,从而在市场中产生 一个“次品市场”。所以如何有效的识别求职者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凭 成了招聘者一个主要的判断依据,他们认为拥有较高文凭的求职者同样将是拥有较 高生产率的求职者,愿意为他们支付更高的报酬。所以,文凭成了传递信号的工具。 spence 指出,在某些市场,买卖双方都可以通过市场传递产品质量的信号。 而在证券市场中,同样存在逆向选择和“次品市场”的问题,而信号传递理论 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资本市场,公司经营状况与潜在投资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的问题。如果投资者对于公司状况不能充分了解,那么对所有的公司将是一样的评 价,而高质量的公司在竞争中将被低估,而低质量的公司将被高估,高质量的公司 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定位,而退出市场,最后资本市场上将只剩下低质量的公 司,结果是这个市场的退化乃至消失。所以,高质量的公司为了区分低质量公司, 就有动力向市场披露自己良好的内部情况,向市场证明自己的质量,而潜在投资者 会认为该公司是有能力取得好的绩效的,公司的股价将会上涨,筹资能力将会上升, 在投资者的支持下将会获得好的绩效,所以完全的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向市 场传递了好的信号,而不完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则被认为是不好的信号,通 过这种信号的识别,投资者将公司能力区别开来,也保证了证券市场的运行。 2.32.32.32.3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eugene fama)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 出的。他认为有效资本市场是市场的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有关、可用信息。 在现实中,信息并不是完全公开的,他根据信息的公开程度,将有效资本市场分为 三类: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和强型有效市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认为, 任何人如果使用与市场相同的信息,都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在有效资本市场上股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5 票价格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证券的价值,任何人也不可能通过掌握内幕信息而操 纵价格。 有效资本市场假设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虽然主张资本市场的非管制 派认为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公司的任何信息在市场上将是马上能够被知道 的,政府对信息披露做出的任何强制性要求将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强型有效市 场在现实中是并不存在,就像学者在研究市场时假设的完全竞争性市场一样,它是 一种理想的状态。该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不在于规定了该如何制定证券管理体制和证 券法规,而是它作为一个描述性理论,通过理想化的模式简化的分析了证券市场上 各个层面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人们通过该理论,对股票价格与信息披露和其他 市场上各种可能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各种学术结论,也提出了各项政策建 议。所以本文以有效资本市场作为理论基础之一,是因为有效资本市场并不是说内 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没有任何的信息含量,而是在这种环境下,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 披露向市场能够传递更多的新信息,便于投资决策者判断,同时这些信息也是对公 司披露的其他信息的一个验证。所以,本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及由此对公司绩 效造成的影响也是从这个理论开始展开的。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6 3 3 3 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的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市场绩效的影响以及影响程 度,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由公司年报中提取。 根据coso 的框架和财政部新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所选样本 的实际披露情况,依据陈共荣和刘燕(2007)的分类方法进行拓展,本文将公司的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分为“完全披露”和“不完全披露”,具体的分为标准如下: 1)公司披露信息中对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都有详细的说明,或者是从“三性”包括完整性、合理性、 有效性进行了说明,同时披露了公司的各项内控制度; 2)公司披露了董事会出具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以及审核机构对内部控制发表的 审核意见; 3)仅披露了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如内控环境(主要是披露法人治理结 构)、控制活动(主要是会计系统的内控制度)、信息披露等; 4)仅披露“公司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的说明公司建立了内部 控制制度并有效的执行,但对各个方面没有详细说明; 5)在年报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部分没有做任何说明。 按照披露的程度,第一、二类归为完全披露,三、四、五类归为不完全披露。 同时,按照披露信息的质量,在完全披露的情况下,又分为“良好信息的披露” 和“不良信息的披露”: 1)良好信息的披露: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完全满足内控的“三性”; 2)不良信息的披露:公司披露了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包括主动披露和 被动披露。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7 3.13.13.13.1研究假设研究假设研究假设研究假设 依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如果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做出了较为全面完整的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