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北宋东京节庆出游活动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北宋东京节庆出游活动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北宋东京节庆出游活动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北宋东京节庆出游活动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北宋东京节庆出游活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北宋东京节庆出游活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北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都城东京为中心的京都地 区节日民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京都地区是 宋代节日民俗活动发达的代表地区,引领着较高的发展水平,带动着其它地区的 发展。 北宋东京节日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圣节”、时序性、宗教性和政治性节日, 林林总总的节日多达5 1 个,而且当朝政府出台了诸如官员“休务”制度、灾民抚 恤制度来保障节日的欢度;推行了尤如赐宴两府、赐宴近臣、出御诗等等与民同 乐的政策,为节日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宽泛的时间和物质条件。因而使北宋的节日 活动越来越繁荣,出现了显著的特点:时序性节日的娱乐化,宗教性节日的商业 化。 北宋时期的节日民俗发展具有延承性,但是由于历史是不断进步发展的原因, 北宋东京较之前朝在节日民俗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形成了新的特点出现了新的 节日民俗活动现象;诸如官员休假中出现“休务”、元日官员中间出现“送门状”、 上元节出现“灯谜”、上元节呈现“平民化”特征,以及重阳节出现都下“赏菊” 的习俗。 由于都城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因而为节日的出游奠定了的物质基础。北 宋东京节日活动内容多样,出游人数几乎囊括京城的老老少少,形成了蔚为大观 的出游场面,节日出游人数之多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节日活动内容之丰富有的 沿袭至今;从市井到郊外,从御街、官私家园林到神圣的寺院,到处洋溢着节日 的气氛,北宋东京节日民俗活动带动了商业发展,为中国古代节日民俗活动增添 了新内容,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北宋东京;节日民俗;节日活动;节日出游 a b s t r a c t n o r m e ms o n gd y n a s 吼w i t l lt 1 1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e c o n o m y ,t h ec o n s t a t p r o g r e s so ft h es o c i e t y ,也ea c t i v 畸c o n t e n to ft h ef o u ( c u s t o mo fr e 酉o n a lf e s t i v a lo f d o n 自i i l gt a k i l l gc 印i t a id o 心i n ga st 1 1 ec e n 仃ei su u s u a l i yr i c ha 1 1 dc o l o r 向l ,b e c o m ea k i n do f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t h a tc a n tb ei g n o r e d d o n g j i n ga r e ai st h e d e v e l 叩e d r 印r e s e t a t i v ea r e ao fm ef o u ( c u s t o ma c t i v i t yo ft h ef e s t i v a lo fs o n gd y n a s t y ,l e a dt h e h i g h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l e v e l ,d r i v i n g 廿1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0 t h e ra r e a s d o n 自i n g sf e s t i v a lv 州o u si ns 蜘en o n h e ms o n gd ”a s 劬i 丑c l u d i 工1 9 ”t h es a i l l t f e s t i v a l ”,t i m es e q u e n c e ,m er e l i g i o na t l dp 0 1 i t i c a lf e s t i v a l ,t h et o t a lo ff e s t i v a lr e a c h e s 5l ,a n di nc o n t r 0 1o fc o l 】na d i n i l l i s t r a t i o ng o v e n l i 工l e n ti s s u e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o 珩c e s t o pa f f a i r ”s y s t 锄,v i c t i lo ft h ed i s a s t e rc o m f o r ta i l dc o m p e n s a t es y s t e me n s u r em e c e l e b r a t i n go ff e s t i v a l ;p 1 1 r s u ei nn o tb e s t o w i l l gt h eb a n q u e tb 0 0 k ,b e s t o wt h eb a n q u e t n e a r l yo m c i a l ,p r o d u c e ,r e s i s tp o e m ,e t c w i t hm ep o l i c i e sh a p p yt o g e t h e ro ft h ep e o p l e , h a v eo 髋r e de x t e s i v et i m ea n dm a t e r i a lc o n d i t i o n sf o rp r o s p e r 时o f t h ef e s t i v a la c t i v 咄 m a k ef e s t i v a lf o rn o r t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a c t i v 时m o r e 姐dm o r ep r o s p e r o u s ,a 1 1 d f o l e dt h ep r o m i n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t i 【i l e s e q u e n c ea m u s e m e n to ff e s t i v a l ,t h e r c l i g i o nc o m m 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i f e s t i v a l t h ef e s t i 、r a lf o i kc u s t o mo fp e r i o dd e v e l o p m e n tt op r 0 1 0 n 岛b e a rn o r t h 咖s o n g d y n a s 吼ag r e a s ya t d e a lo ff e s t i v a lf 0 1 kc u s t o ma c t i v i 口a p p e a rg e t t i n gs a m e ,b u t b e c a u s eo ft i l er e a s o no fc o n s t 姐t p r o 掣e s s o fh i s t o 彤r e l a t i v e i yt h e r ea r es o m e d i f r e r e n c et o w a r d st h ef o mc u s t o mi nf e s t i v a li nd o n 西i n gi nn o n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 , p r e s e n tm ef 0 1 kc u s t o ma c t i v i t yp h e n o m e n o no fn e wf e s t i v a la f t e rf o h n i gm en e w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h li th a v eah o l i d a yf o re x a m p l eo m c e ra p p e a r ”s e ds o m e c a r d s ”,t h a ti s i n 锄o m e rw o r d ”n e wy b a rc a r d s ”w i l ib e 珥) p e a r e d ,”i a n t e mr i d d i e ”w i i ib e 印p e a r e d t of 醯t i v a lo f1 a 1 1 t e m s ,a tl a s tf e s t i v a lo fl a n t e m sc h a m c t e r i s t i c sf o r 恤ee n 心ep e o p l eo f s e c t i o n ,a 1 1 da um a k et h ec u s t o mo fa d m i r i n gm eb e a u t yo fc h r y s a n t h e m u mo nt h e 1 t c h o g y a l l gf e s t i v a l b e c a u s e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c 印i t a l ,s t e a d yp o l i t i c s ,h a v e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s n l r d ym a t e r i a lb a s ef o rt h eg o i l l go nat o l l ro ff e s t i v a l d o n 西i n gf e s t i v a la c t i v i 哆 c 0 t e n tv 撕o u sn o n h e ms o n gd ”a s 坝g oo nat o l 】ri m m b e rn e a r l yi n c i u d et h eo i da n d t h e e wi nm ec 印i t a l ,f o n s c e n eo fg o i n go nat o l l r i s mt 1 1 龇a 舫r dam a g n i 6 c e n t s p e c t a c l e ,f e s t i v a lg oo nat o u rt l l ea m o u n t e dn u m b e ro fp e o p l ea l ls t r a t l l mt oi n c l u d e s o c i e 毗t h ea b l l l l d 咖s o m eo fa c t m i e sc o n t e mo ff e s t i v a lf o l l o ws o 陆;t h ep l a c e si s w i d e ,行o mt o w nt om ec o u n y s i d e ,g e tt ot h es a c r e dt e m p l e 丘o mt h er o y a ls t r e e t , o 衔c e r sp r i v a t eg a r d e n ,p e n i l e a t e dw i c l l 亡h ea “n o s p h e 俺i f lf e s t j v a je v e r y w h e r e ,出ef o l k c u s t o ma c t i v i 可o fd o n g j i n gf e s t i v a li nn o n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p r o m o t e dm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m m e r c e ,h a v ea d d e dm en e wc o n t e n tf o r t h ef o u ( c u s t o ma c t i v 时o f a n c i e n tf e s t i v a l ,i si n f l u e n c i l l go u rl i f es of a l k e yw o r d s : n o r m e ms o n gd y n a s 哆d o n 舀i 1 1 9 ;f e s t i v a lf 0 1 l ( c u s t o m ; f e s t i v a la c t i v i t i e s :f e s t i v a l t o l l r i s m i y 9 1 0 6 6 7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犬学提出硕士学位囱,博士学位口串请。本人郑重 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 新酌见解面创造性的见解b 据我所知,除文中加麒说明、标注 和致谢冉勺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括其他,l 黪嫒祷徭诵罐;膏啭;黜研机构的学住或证书 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即、扫描 和栲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_ 苯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拉论变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夏每l 汐口年月啦臼 娃壹:请在相应的“口”内划“” 绪言 ( 一) 选题意义 节日民俗活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影响着我们每 一个人,也成为维系全世界炎黄子孙的一种重要方式。了解节日民俗以及与节日 民俗活动有关的内容,会激发我们每一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使命感,有 助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过程,汉民族形成了 一套传统的民族民俗节日。北宋东京的节日包括帝、后的“圣节”,官定的重要节 日,节气性和季节性的节日,带有宗教性质的节日等。北宋东京的“圣节”是指 皇帝和太后的生日。官定的节日中,有传统的节日,也有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 一时制定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时人出游活动频繁,以独特的方式庆祝节日, 反映着时代特征。节日出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绚丽多姿的风俗长廊和人 文景观。本文的研究范围是一些重要的传统季节性和节气性的节目民俗活动。 由于宋代处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因此其风俗对后世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城市经济也有了 显著的发展。而作为北宋都城的东京,由于隋唐五代时期汴河、蔡河、五丈河的 陆续开通,使东京逐步成为“天下之枢”的局面,系水陆交通中心。从张择端的 宏伟画卷清明上河图中我们不免得出这样的赞叹“汴京富丽天下无”,可见东 京在当时城市中的地位。东京作为北宋的都城有百万以上的人口,是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城市,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之北宋建国后政治稳定、物产丰 富。都城人生活在安定祥和的氛围里,因而在时令节日里,或举家或偕友出游。 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提供了宽泛的政治氛围,使出游活动越发兴旺,得到 长足进展。东京的节日民俗活动形成一种趋势,不断的影响带动着周边地区。研 究北宋东京的节目民俗活动,有助于深入探讨宋代节日活动的发展、演变,以及 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具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 二) 研究状况 无论史学界还是旅游学界,对于古代出游活动的研究,都是近二十年来才开 辟的新领域。对于古代节日民俗活动的探讨,从民俗方面或者从文学的角度侧重 分析的多,从历史学的角度、旅游的观点触及世人节日出游活动的少。现将已经 出版的几部旅游文化史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的成果简述如下: 关于北宋东京的节日研究,在一些书里介绍到,例如徐吉军、房建新、方健、 吕凤棠先生在中国风俗通史1 的第十一章岁时节日风俗里,概括性的叙述了宋 代的节日:春节、元宵、寒食、清明、社日、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等 等岁时佳节,以及各种名目的宗教和政治节日。周宝珠先生的宋代东京研究2 之 第十五章社会风俗里之五,介绍到宋代的传统节日习俗。李春棠先生的坊墙倒 塌以后一宋代城市生活长卷3 之丁编提到宋代节日的时序性节日的娱乐化,宗教 性节目的商业化两大特色。阴法鲁、许树安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史4 第三 十一章,分七节概括了节口的内涵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概貌,重点介绍了春节、寒 食和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姚瀛艇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化史5 第十七章,对 节日习俗和多神崇拜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关于宋代节日的论文林林总总,如朱瑞熙先生的宋代的节日6 一文,对于 宋代的节日分门别类的逐一叙述,从历史记载里寻其渊源。文章关于节日的划分 很有参考价值。文章从帝王的“圣节”,官定的重要节日,节气性和季节性的节目 划分宋代的节日。傅伯星先生的两宋都城的元宵盛景7 只是以元宵节为载体, 记载了当时的民俗活动。张荣东,逯雪梅宋代元宵词的情感意蕴及时代特征。中 介绍了在十二三世纪的中国,元宵节是众多节日中最热闹、最平民化的一个。在 1 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1 年,第6 1 3 6 8 8 页。 2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第5 3 5 5 5 5 页。 3 湖南出版社,1 9 9 3 年,第1 9 3 2 0 7 页。 4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第4 9 0 5 2 9 页。 5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第5 3 6 5 4 9 页。 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 9 8 7 年第3 期。 7 旅游天地1 9 8 1 年第l 期。 8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 2 宋代,随着词作者的文人化和城市化,以表现城市生活风貌为主的元宵词,成了 宋人透过繁华表述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和思考社会人生的载体。而北宋、南宋、 宋灭亡之后元宵词情感意蕴的差异,又鲜明的展示了宋代士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笔者的宋代都城元宵节习俗初探1 一文介绍了元宵节以独特的文化娱乐节目反 映着时代特征。东京和杭卅作为宋代都城,当时的一些习俗在这里充分的展现, 以示帝国风尚。何欣先生的浅析宋代元宵词意象2 中介绍了时代盛衰、民风市 情影响文人的创作心态,形成作品特有的意象。向柏松先生的元宵灯节的起源 及文化内涵新论3 一文,就元宵节的起源提出了与种种旧说不同的见解,认为元 宵节起源于先秦庭燎祀天仪式,元宵花灯即由庭燎祀天的柴火演化而来。纪德军 先生的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4 主要从话本里的对于 元宵灯节的描写究其文学意义。以中秋节为题材的论文有郭明志先生的中秋节 民俗的诗意阐释5 一文,介绍了中秋民俗中积淀了久远的诗意、历代文人的咏唱, 中秋节民俗的种张具体事象,体现了和合圆满的追求和企盼。综上所述,这些论 文无外乎从文学的角度探源节日。还有以重阳、七夕、清明等节日为题材的论文, 如刘迎春先生的北宋东京重阳节习俗6 。但大多题目小篇目短,均以介绍一种 节日为主,缺乏深入研究。 关于唐宋两朝的节日比较方面的论文,如王明逊先生的唐宋时的寒食清 明7 ,对于寒食清明在两朝时的具体节日民俗做出分析。田耕宇先生的从唐 代长安坊市与北宋汴京街市看商业经济对俗文学的影响8 一文,是从城市的发展 对经济的影响,从而带动民俗内容的变化,为俗文学提供载体方面作比较的,商 业经济类型的变化必然影响到风俗的变化,进而影响文学的变化,唐代长安的坊市 贸易格局显然对俗文学的影响有限、甚至制约着俗文学的发展,北宋汴京的以街 1 合肥学院学报2 0 0 6 年第1 期。 2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6 期。 3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4 期。 4 学术研究1 9 9 8 年第1 2 期。 5 学术交流2 0 0 3 年第1 0 期。 6 中州今古1 9 9 4 年第3 崩。 7 故宫文物月刊1 9 9 0 年第8 期o 8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6 期。 为市的贸易格局在促进商业发展的同时,导致了市民阶层的迅速堀起和社会风俗的 深刻变化,由此使俗文学在宋代得到长足的发展。熊海英先生的中秋节及其节俗 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1 论文等等。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宋节 日的渊源延续,也可以了解到古代节日在历史的不断进步中,节日民俗内容日臻 完备,愈加繁荣,各具时代特征。 关于北宋节日出游的探讨也有一些论文,如王晓茹先生的试析宋代两京的 旅游特点2 一文,阐释了了北宋都城汴京与南宋都城临安的旅游活动现象。刘慧 女士的宋代节庆旅游活动初探3 一文,从节庆旅游活动的类型、特征及影响等 方面做分析。陈素平女士的北宋东京都市旅游繁盛原因探究4 一文,指出北宋 都城旅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与北宋整个政治、经济、外交形式和东京 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密切相关。乌鹏廷先生的南宋时期的杭州旅游5 一文, 把来杭的游客划分为学子、商贾、香客、使臣,并把他们的旅游活动归类为游西 湖、游市逛街和节目游玩。王俊奇先生的简论北宋宫廷节令中的体育活动6 文,论述到北宋宫廷体育主要集中在元旦朝会、元宵节、清明节、天宁节等节庆 期间开展,内容有军事武艺、技巧、蹴鞠和龙舟竟渡等项目,分官方( 宫内) 、半 官方和召民间瓦舍入宫表演等几种承办形式。 关于北宋东京节日民俗活动繁荣原因的研究是多方面的,诸多论文曾经论述, 如许乐先生的宋代官员休假制度述略7 一文,论述了官员为政期间的正常休假, 是自古至今以来他们所享受的一项基本福利待遇,宋代时这一制度更加完善系统, 对各种节假日都有了明确具体规定,尤其是对定期例假和各种节日假实行“朝假” 和“体务”的基本休假方式与其它朝代不同,这在我国封建社会官吏的休假史上实 属创举。我们在考虑节日文化繁荣的同时不免应究其最本质的原因一一社会发展。 复旦学报2 0 0 5 年第6 期。 2 唐都学刊2 0 0 3 年第4 期。 3 开封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l 期。 4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6 期。 5 南宋京城杭州政协杭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编,1 9 8 5 年。 6 上饶师专学报1 9 9 8 年第4 期。 7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 0 0 2 年第1 2 期。 d 关于宋代文化繁荣的论文有杨昆先生的宋代文化繁荣探源,刘克宗先生的宋代 民俗文化初探1 ,姚兆余先生的简评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2 文章里引用邓广铭先 生的评价:“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 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3 文章从学术思想、科举制度、市民文化等三个 方面略加考察。鲁尧贤先生的宋代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4 论文等等。徐吉军先生 的宋代都城社会风尚初探5 一文从两都城为起点探源社会风尚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 三) 创新之处 对于北宋东京的节日研究,总体来讲,有的仅从文学的角度探源文学内涵, 有的只是简单地逐一列举节日名称,不加详实地论述与其相关联的渊源。有的只 是从民俗活动探究节日内容。缺乏以历史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去考察北宋东京的节 目民俗活动。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北宋东京节庆出游活动研究 为切入点,力求全面翔实地概括时人出游全貌。本文有以下三方面创新之处: 第一,本文以表格的形式系统地考察了北宋东京的节日,并作了统计、分析, 提出了北宋时期的节日分为四大类共计5 1 个。节日名称数量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 有所增加,尤其是人为制造的节日明显增多。 第二,把北宋东京的节日民俗内容与前代作了比较研究,归纳出其具体形式 的不同。表现在诸如北宋东京官员休假中出现“休务”制度、元日官员中间出现 “送门状”即拜年帖,是我国最早的新年“贺年片”现象、上元节出现“灯谜” 活动、上元节节日呈现“平民化”、全民性特征、以及重阳节出现都下赏菊的习俗。 第三,本文赋予了宋代节日出游的内涵,触及一些形成节日活动繁荣的深层 次原因,且包含对北宋节日间都城人民出游活动的探源,归纳其特点及对后世的 影响。 限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1 上海大学学报1 9 9 5 年第6 期。 2 理论学刊2 0 0 1 年第3 期。 3 关于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 9 8 6 年第2 期。 4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 9 9 4 年第2 期。 5 浙江学刊1 9 8 7 年第6 期。 5 一、北宋东京节日民俗活动 在中国古代节日里,举国上下的人们通常会举行各种活动,或游戏娱乐、或 祈求祝愿、或祭祀,或表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纪念,内容丰富多采。唐代在着力 整治礼法和开放式迎接外来文明的背景条件下,民俗文化多姿多彩,传统节日处 于丰富发展后基本完备走向定型的阶段。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 节日又与商业活动相结合,使节日过得更加隆重、欢快,内容越来越多,全国性 的民俗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序性节日的娱乐化,宗教性节日的商 业化。 ( 一) 北宋东京节日与民俗活动 中国古代的节日发展到唐代,己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 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 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 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延续到北宋。在特殊政治、经济影响下,北宋东京的节日, 呈现出人为制造性节日明显增多、传统节日民俗活动规模扩大,节目娱乐性、商 业性因素逐步增强等特征。 1 、北宋东京节日 北宋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阶级结构的重新变化,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内容,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 能反映当时民俗风情的各种节日也出现了一些变革。北宋的节日林林总总有5 0 多 个,其中包括皇帝与太后的“圣节”;官定的重要节日;节气性和季节性的节日; 带有宗教性质的节日等。宋代的“圣节”是指皇帝和太后的生日。官定的节日中, 有传统的节日,也有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一时制定增加的节日。节气性和季节 性的节日中,立春、清明、立秋、立冬、冬至等较为重要,此外的一些季节性节 日,有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腊八、除夕等节。元旦、上元等节,原 来属于季节性节目,因倍受国家重视,从法律上详细规定了庆祝的规格和内容, 故列为官定的重要节日一类。 现将北宋东京出现的节日列表如下 休务节曰 节日分节日名称节日时间时间 数目材料出处 类 皇帝、 长春节、二月十六、十月七各级官 1 1续资治通鉴 太后的 乾明节、日、十二月二日、衙休假个长编卷3 5 4 、 “圣节” 承天节、四月十四日、正月一了c3 5 6 ;宋会要 乾元节、八日、正月三日、辑稿礼5 7 之 长宁节四月十日、十二月1 4 2 3 圣诞 ( 太后) 、八日、七月十六日、日节日; 寿圣节、十月十日、四月十 同天节、三日( 与左表对应) 兴龙节、 坤成节 ( 太后) 、 天宁节、 乾龙节 官定的元旦、上正月一日、正月十天庆节1 2宋会要辑 重要节元节、中五、二月一日、正各官衙个稿礼5 7 之 日和节、天 月三日、四月一日、休假五2 8 3 l 、3 2 ,容 庆、天祯、六月六日、七月天、天祯斋随笔五笔 天贶、先日、十月二十四日、和天贶卷1 天庆诸 天、降圣、十一月五日、正月休假一节 天应、开四日、五月十二( 与天、降圣 基节、宁左表对应)节放假 贶节、天五天、天 符节应节放 假一天 立春、社立春后的第五个戊社日官 1 5岁时广记 节气性目、花朝、日为春社,立秋后衙各放个卷8 和季节上巳、寒的第五个戊日为秋 假一天, 性的节食、清明、社;二月十五为花从寒食 日端午、七朝节;三月三日上到清明 夕、中元、巳日:冬至后第官衙放 中秋、重1 0 5 天称为寒食;假七天; 阳、十月寒食第三天为清中元官 节、立冬、明;五月五日为端府放假 冬至、除午;七月七日为七三天:冬 夕夕;七月十五为中至官衙 元;八月十五为中放假五 秋;九月九日为重犬 阳; 宗教性人日、玉正月初七为人日; 1 3 容斋随笔 的节日皇生目、正月九日为“玉皇个三笔卷1 6 岁 梓潼帝君大帝”生日;二月后八日、宋 生日、佛三日为梓潼帝君生会要辑稿1 礼 生日、崔日、四月八日为佛2 1 之2 5 府君生生日、六月六日、 日、佛涅二月十五举行盛 磐盛会、会、三月三日、三 北极祜圣月二十八日、四月 ( 清) 徐松:宋会要辑稿礼2 1 之2 5 ,中华书局,1 9 5 7 年。 真君生二十五日结制、六 日、东岳月二十四日、七月 圣帝生十五日、九月二十 日、结制五日、十一月一日 日、州西( 与左表对应) 灌口二郎 神生日、 建盂兰 会、五王 诞辰、鬼 节 从上表中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其一,北宋东京的节日共分为四大类,有帝、后的“圣节”即是他们的生日; 官定的重要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一时制定的节日;前者 有元旦、上元节、中和节,后者有天庆、天祯、天贶、先天、降圣、天应、开基、 宁贶节、天符节;北宋民间仍把立春、清明、立秋、立冬、冬至作为节气性节日, 而把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腊八、除夕作为季节性节日:宋代佛、道 二教流行,加上一些新的封建迷信的出现,使民间的节日名称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可以看到北宋东京的节日共有5 1 个,而且统治者随心所欲人为制造的节日数目较 之前代明显增多。 其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在有些节日里,统治者还明确规定了官员休务、休 假的具体天数,从后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休假时日较之前代有所增加,这些无 不为北宋东京节日民俗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2 、北宋东京节日民俗活动 北宋时,伴随着经济文化的提高,节日民俗活动不断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 风格。东京作为北宋的都城,其节日民俗丰富多彩,具有引领时代的特征。本文 考察的节日民俗活动主要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为主,现将北宋东京传统的节日民 俗活动归纳列表如下 节日异于前代 名称 节日民俗活动状况材料出处 的表现 宫廷里举行朝会,天子受百官朝贺, 俗谓之排正仗、外国使节贺节,契丹使节 东京梦华 官员间出翌日到相国寺烧香,次日南御苑射箭,官 录卷6 元 员间互送“门状”贺年,开封府放关扑三现新年 元旦旦朝会 天,节日里,东京的街头出现车马交驰的“送门 现象,在京的宗教寺院,常作大斋会,招 岁时广记 状”现象。 引游人。妇女停做针线活。京城人爱服素 卷5 元旦 饼,劈柿橘,煎术汤。 上元节东京张灯五夜,举办大型灯 展,同时演出百戏。君民观灯于都下,灯 会时出现猜灯谜活动,东京妇女灯展时佩 带小灯笼、小灯球,富人车子也做灯饰。 东京上元 东京自正月初在东华门外为灯市,出卖灯岁时广记 的品种相当多,式样已经很精巧了。市内卷1 0 ,l l ,上 张灯五 上兀有大型文娱表演,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竞元:东京梦 夜,灯会 相出演。灯与游艺相结合,为官办灯展区华录卷6 元 上出现猜 的一个特点。在京寺院上元之夜,灯竞出 宵。 灯谜现 新奇,以招游人。相国寺出现灯节赛诗会。 象。 上元节东京人喜吃“焦炊”“蚕丝饭”“圆 子盐豉汤” 东京在节日时依元旦例,大纵蒲( 扑) 博,以搏扇子者最多。节日食品以卖麦糕、 岁时广记 乳粥酪、乳饼最盛。有寒食十八顿的习俗。 卷1 5 ,1 6 寒 寒食 京师少儿以击球、秋千为乐。寒食三天开 食;东京梦 和清 封市民皆出城上坟,以大寒食日为最盛, 华录卷7 清 但新坟皆在清明日拜扫。清明为踏青春游 明明节 之日,京城人皆出城,禁军亦各成队伍四 出,跨马作乐。宋朝制度,清明时,特开 集禧观、太一宫三天,以飨游人。宫廷里 皇帝对近臣有“赐新火”之礼。 京城自五月初在街头形成“鼓扇百索 市”,士人以百索约臂。北宋东京士庶人家 岁时广记 插艾花、结艾人、蒲人、印桃符,并以团综、 卷2 1 、2 2 、2 3 蜀葵、桃柳枝等祭天神,以冀避灾;食品 端午;事 有粽子、白团、枣糕、端午果子等:京师 端午 物纪原卷8 ; 人还把端午称为解粽节,并互相献粽赌酒。 东京梦华 道士们除画符外,还作术汤送人,和尚们 录卷8 端 则送人以团粽或扇子。朝廷对官僚赐宫服、 时服、团综、画扇等。学士院照例给皇帝、 午 皇后及嫔妃写阁帖来讴歌他们。 七夕之前,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 岁时广记 北门外、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等处均有七 卷2 6 、2 7 、2 8 夕市。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官府与贵族 七夕;东 乞巧京梦华录卷8 人家,都搭盖有乞巧楼。东京妇女望月穿 七夕;醉 针多双孔针或七孔针。女子有乞巧男孩有 翁谈录卷4 乞聪明的活动。 七夕 中秋日,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士 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 东京梦华 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 录卷8 中 月,各有所期。京师中秋赏月形成习俗,中秋节正 中秋秋:醉翁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闻里 谈录卷4 式确立。 儿童连宵嬉戏。玩月之时,饮酒听乐。东 中秋 京还有中秋卖新酒之习,秋季多种水果上 市,夜市尤盛。 重阳日东京沿袭旧俗登高宴享,又增 添了都下赏菊之习。东京人以酒果糕等送 往诸女家,或馈赠亲戚朋友。上面插上菊岁时广记 花,撒上石榴子、栗黄等物,或插上二、卷3 4 、3 5 、3 6都下形成 重阳三寸长的小红旗。妇女们还喜欢剪彩缯为重九;东“赏菊” 茱萸、菊、木芙蓉花,互相赠送。各寺院京梦华录卷 习俗。 有斋会,开宝寺仁王院有狮子会。九日玩8 重阳 赏不足,东京士庶人家还用十日再次宴 集,把九月十日称作“小重阳”。 冬至是东京三大节日之一,此日更易岁时广记 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卷3 8 冬至; 冬至 是日多食馄饨。宫廷内百官朝贺天子,谓醉翁谈录 之排冬仗。卷4 十一月 岁时广记 除夜,皇宫举彳亍驱鬼崇的大僦仪。士卷4 0 岁 岁除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举冠婚之除;东京 礼,有沐浴之习。在京寺院设馔召宾客。梦华录卷 l o 除夕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北宋东京的节日民俗活动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第一,北宋东京的上元节,无论在张灯时间还是观灯规模上,都超出了前代, 倾城而出的市民纵情元宵夜,由此形成北宋东京上元节“平民化”特征。 第二,北宋东京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名目繁多,而且在延续前代节日民俗活 动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容,繁荣了我国古代节日民俗。 ( 二) 北宋东京节日民俗活动的特征及其新现象 从诸多的文献记载里我们可以看到,北宋东京节日民俗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形 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特征、新内容,丰富了我国古代节日民俗内容。如下所述: 1 、北宋东京上元节活动呈现“平民化”特征 宋朝时,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超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 平民化,民族特色更强。元宵观灯是宋人最主要、最热闹最有吸引力的娱乐活动。 北宋东京上元节节日民俗内容非常繁盛,参与人数很多,形成的原因在后面将详 细叙述。 在上元节里,北宋的京城被装扮成灯的海洋,大内宣德楼前搭山棚彩灯,无 论是街头还是巷尾,无论是名苑还是佳囿,甚至神圣的寺院都被观灯游玩的人们 充斥着。“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 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1 次日,即便是贵为天子的国君,也“十六日车驾不 出,自进早膳讫,登门乐作,卷帘,御座临轩,宣万姓;先到门下者,犹得瞻见 天表,小帽红袍,独卓子。左右近侍,帘外伞扇执事之人:须臾下帘,则乐作, 纵万姓游赏”。2 因此,可以看到“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3 的 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6 元宵,中国商业出版社,1 9 8 2 年。 2 东京梦华录卷6 十六日o 3 东京梦华录卷6 元宵。 1 2 壮观场面。从上面的记述中我们不难看到北宋东京那极其壮观的上元日特景。上 自国君下至百姓,熙熙攘攘地集体观灯,品味着愉悦。 与唐代相比,北宋东京具有“平民化全民性”特征。首先唐代的节日活动 更多地表现在宫廷里,文献记载如“唐睿宗曾作巨型灯轮,唐玄宗制作灯树、 灯楼更别出心裁。唐玄宗在东渡张灯,结缯丝为灯楼三十间,高百十尺,垂 以珠玉,微风一吹,铿然成声,其灯为龙、风、虎、豹之状”2 。杨贵妃之姐韩国 夫人则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数之高山上,百里皆见,光彩夺目,这些记载无 不反映出宫廷节日的欢快景象。由此,我们说唐代的上元佳节更宫廷化一些。北 宋东京的上元日从文献的诸多记叙里,却是“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 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飚,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 阑。宝骑骚骚,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市人卖 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科头圆子、拍头焦追。唯焦追以竹架子出青 伞上,装缀梅红缕金j 、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转走,谓之 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3 观灯之后,北宋东京的民众还有其他的游乐活动, 例如“寺之大殿,前设乐棚,诸军作乐,两廊有诗牌灯云:天碧银河欲下来,月 华如水照楼台。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诗。其灯以木牌为之,雕镂成 字,以纱绢幂之于内,密燃其灯,相次排定,亦可爱赏。资圣阁前安顿佛牙,设 以水灯,皆系宰执、戚里、贵近占设看位”。4 上元节,最热闹的地方是在九子母殿 及东西塔院,惠林、智海,宝梵等寺院,竞陈灯烛,光彩争华,直至达旦。“其余 宫观寺院,皆放万姓烧香。如开宝、景德大佛寺等处,皆有乐棚,作乐燃灯。惟 禁宫观寺院,不设灯烛矣。次则葆真富有玉柱玉帘窗隔灯”。5 大多坊巷、马行街和 诸香药铺席、茶坊酒肆,灯烛各出新奇。其中莲华王家香铺灯火出群,而又命僧 道场打花钹、弄椎鼓,“游人无不驻足”。6 各门都有官中的乐棚,以至于“万街千 1 乐京梦华录卷6 元宵。 2 (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 3 东京梦华录卷6 十六日。 4 东京梦华录卷6 十六日。 5 东京梦华录卷6 十六日。 6 东京梦华录卷6 十六日。 巷,尽皆繁盛浩闹。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 小儿相失,以引聚之”。1 北宋都人百万邀乐,楼下欢声四起,尤足以见“太平丰盛 之象,群臣颂叹久之。既夕,复诏观灯”。2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万人参与观 灯的场景,而且游玩的所经之处从街头到巷尾,从宫廷到郊外,从寺院到苑囿无 不是集体民众的参与。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北宋东京的上元节更平民 化,更大众化。 2 、北宋东京元日出现“送门状” 在中国古代,拜年是元日的习俗。这天,历代皇宫都会举行正旦朝会,实际 就是君臣问互相拜年。在唐代,朝贺过后,皇帝赐宴。北宋的东京城内,天子受 百官朝贺,俗谓之排正仗。北宋东京除了亲族间的礼仪性拜年外,还开始流行社 交性的拜年活动。新年里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这就是新年“送 门状”,即是拜年帖,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新年“贺年片”。只是在北宋的东京 仅流传于文武百官之间,延续到今天就成了我们新年祝福不可缺少的礼物了。 推及我国古代的卡片,应是从东汉时的“谒刺”发展来的。谒刺类似于今天 的名片,上写姓名、籍贯、职务等内容,作为请求见面时的自我介绍。“谒刺”早 在秦汉之际已见应用,最初叫谒,东汉时期多称为刺,后世又有门状、名纸、名 帖等名。“渴,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土以告所至诣者也”,3 意谓谒因告而 得名。又云:“书称刺书,以笔刺纸简之上也。又日到写,写此文也。画姓名子奏 上日画刺,作再拜起居,字皆达其体,使书尽边,徐引笔书之,如画者也,下 官刺日一长刺,长书中央一行而下也。又日爵里刺,书其官爵及郡县乡里也”。4 所 谓“画刺”、“长刺”是根据简札上字的不同写法及不同书写格式而命名的,“爵里 刺”则是根据渴刺发展而来的。到了北宋亦称“名刺”,是士大夫结交相识的一种 方式,只是名称改为“门状”。例如文献记载:“士大夫交谒,祖宗时用门状,后 结牒右件如前谨牒,若今公文,后以为烦而去之。元丰后,又盛行手刺,前不具 1 东意萝华录卷6 十六日。 2 清波杂志卷6 。 3 ( 东汉) 刘熙:释名卷6 ,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4 释名卷6 。 1 4 衔,止云:某谨上谒某官。某月日。结衔姓名,刺或云状。亦或不结衔,止书 郡名,然皆手书,苏、黄、晁、张诸公皆然”。1 在北宋东京,官员间在请求他人帮 助,拜见别人时,通常“乃先谴亲事官一人,驰往”2 到了之后,“则通谒拜贺于庭”。 3 这种拜见之风流传到后代,人们纷纷效仿。据记载“唐宋启事用门状,即今士大 夫彼此拜谒之名刺也。上书某官谨祗候,某官陆务观。老学庵笔记云:见东都 时苏王诸名公,“门状”一卷,率皆手书。古人郑重不苟如此。今则小胥之事耳。 又翰林故事坊局已上,乃得用红柬为刺。史官庶常止用白,虽元旦贺寿等吉礼, 亦不用红,不喻其义”。4 在以后的文献里也可以看到,南轩先生到静江在杨楼桥市 吃饭时,“吏执名纸立于庭下,食毕先生呼吏见,客日:已留名刺去矣”。5 最初的“名刺”只是拜见他人时送递的名片,发展到北宋时,随着城市生活 的繁荣,人们的联系增多,逢年过节,亲友之间、同事之间以及普通相识之间都 有联络下感情的需要。但是由于士大夫交游广,新年里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 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士大夫们就不必亲自前往, 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 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因而“门状”除了拜见他人时应用之外,又 充当了新年拜年贴的作用,拜年帖就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而 且颇受士大夫的欢迎。因而,文献也有关于元日贺启的记载:“元日贺启:羊鸡祓 恶道,四气之始。和椒柏荐醇介百年之难老,惟人视履与物咸新。恭以某官中正, 以通柔嘉维”。6 南宋文人张世南家还收藏有关于北宋人新年贺节的笔墨,“士大夫 谒见,刺字古制莫群。世南家藏石本元祜十六君子墨跻,其间有:观敬贺子允学 士尊兄。正旦,高邮秦观手状”。7 文献里提到的秦观是北宋的文学家,正旦就是 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恭贺新年的意思。这也许就是古代最早记载的“新年 贺卡”了。由于这种方式很便捷,于是在北宋东京,“送门状”演变成一种习俗, 1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3 ,中华书局,1 9 7 9 年。 2 老学庵笔记卷3 。 3 老学庵笔记卷3 。 4 ( 清) 王士祯撰:香祖笔记卷8 ,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5 ( 元)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下,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6 晁补之:鸡肋集巷5 9 元日贺启,上海古赭出版社,1 9 8 7 年。 7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1 ,中华书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