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果。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y6 4 2 5 , 5 8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 谢意。 作者签名;整兰薹 日 期:2 1 q 垒芏旦兰!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 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 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 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鏊! 量 日 期:兰! ! 煌塑三塑 内容提要 明代时期,由于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交通便利,农业发展,商帮活跃, 山东运河城镇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城镇人口增加,城区扩大,商业发达, 手工业繁盛,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发展又影响 了山东运河城镇功能的变迁。政治功能、军事功能、经济辐射功能、文化 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尤其是经济功能突出,在诸多功能中处于主导地 位,改变了山东运河城镇以往政治功能占统治地位的格局。明代山东运河 城镇功能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山东运河城镇的发展繁荣。历史 的经验表明,山东运河城镇的繁荣是同大运河的畅通息息相关的,是以经 济功能为主导的城市功能增强的结果。 关键词:明代;山东:运河城镇;城市功能 a b s t r a c t t h ej i n g h a n gg r a n dc a n a lb r o u g h ta b o u tc o n v e n i e n t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o m m e r c i a la c t i v i t y , w h i c hp r o m o t e dt h ec a n a l c i t i e sa n dt o w n so fs h a n d o n g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i m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p o p u l a t i o n ,t h ec i t yp r o p e r t r a d ea n dh a n d i c r a f to ft h ec a n a lc i t i e sa n d t o w n s ,g r e a tc h a n g e sh a dt a k e np l a c ei ns o c i a lc u s t o m sa n dp e o p l e si d e o l o g y a n dm e n t a l i t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b o v ei n f l u e n c e dt h ec h a n g e s o fc a n a lc i t i e sa n dt o w n s f u n c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 l y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p o l i t i c a l , m i l i t a r y , c u l t u r a la n de s p e c i a l l ye c o n o m i cf u n c t i o n sh a d b e e no b v i o u s l y i m p r o v e d t h ec h a n g e so fe c o n o m i cr a d i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p l a y e dal e a d i n gr o l e , w h i c ha l t e r e dt h ep o l i t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l e a d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s t r u c t u r e h i s t o r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t h ec a n a lc i t i e sa n dt o w n so f s h a n d o n gw a sc l o s e l y c o n n e c t e dw i t ht h eu n b l o c k e dg r a n dc a n a la n d s i r e n g t h e n e de c o n o m i cr a d i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s h a n d o n g ,t h ec a n a lc i t i e sa n dt o w n s , c i t i e sa n dt o w n s f u n c t i o n 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沟通了 我国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 8 0 0 公里,在我国历史上 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南北 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影响经济 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交通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明代山东运河城镇 的发展就是在运河开通之后交通便利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发展是基于商品经 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繁荣。 经济是基础。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对 明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给予京杭大运河 很高的评价,也从经济的角度对京杭大运河及其沿岸城镇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亦从经济的角度对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功能变化进行粗浅的探讨,希望能以一管 而窥全豹,了解整个京杭大运河两岸城镇的功能变化。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城镇的主要功能是不同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城市 的主要功能侧重在政治方面,是作为政治中心存在着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即封 建社会的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些商贸化比较突出的 城镇,他们的主要功能发生了变化。明代山东的运河城镇就是这种情况。借助于京杭 大运河这一有利的交通条件,山东运河城镇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并由此导致 了它们主要功能的变化。虽然在封建制度的限制下,山东运河城镇商品经济的影响不 够重大,没有达到足以影响整个封建制度存亡的程度,但是毕竟给封建社会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注入了新的经济成分,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明代,山东运河城镇已不 同于传统的封建城市,它们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政治功能,而是侧重于经济功能。本 文主要是探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山东运河城镇的各项功能发生的变化,以及 经济功能主导化后所带来的影响。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本文的研究目的 京杭大运河及运河城市历来是众多历史学家和学者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并发表 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此笔者不一一赘述。在这些成果中,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为运河 南段即江南地区的苏杭二州及运河北段即京津地区的研究,相对来说涉及山东运河城 镇的较少,其中主要的论著有: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韩大成明代社会经济初探,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明代城市研究,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9 月;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 9 9 8 年;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于德普主编: 运河文化( 山东) 文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8 年;许檀:明清时期的临清商 业,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8 6 年第2 期: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载历史档 案1 9 9 2 年第l 期;刘玉平:济宁运河文化论纲载济宁师专学报2 0 0 1 年第2 期:王云:明清时期山东的山陕商人,载东岳论从2 0 0 3 年第2 期,等等。这些 论著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山东运河城镇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但总的来看,这些论 述不够详细、系统,有的虽然稍有侧重,但角度有限。另外,由于城镇功能的研究是 一个新的课题,并且主要是关于当代城市功能的研究,涉及到古代城市功能的研究很 少,因此,虽然说已经有不少人对运河城镇进行了各项细致的研究,但是对这些封建 城镇的功能变化及诸多功能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更谈不上深刻的考察了。 因此,笔者以城市功能理论作为工具来研究明代山东运河城镇功能的变化,这是一个 全新的尝试,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本论文中,笔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认为:明代时期, 由于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交通便利,农业发展,商帮活跃,山东运河城镇呈现出繁荣 的局面,城镇人口增加,城区扩大,商业发达。手工业繁盛,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思想 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发展又影响了山东运河城镇功能的变迁。政治功能、军事功 能、经济辐射功能、文化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尤其是经济功能突出,在诸多功能 中处于主导地位,改变了山东运河城镇以往政治功能占统治地位的格局。明代山东运 河城镇功能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山东运河城镇的发展繁荣。历史的经验表 明,山东运河城镇的繁荣是同大运河的畅通息息相关的,是以经济功能为主导的城市 功能增强的结果。 历史是一面镜子,研究历史是为了指导现实,以史为鉴,借鉴历史上的经验和教 训,否则,研究历史就没有什么意义。研究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发展和功能变迁,我 们不但可以了解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的经济史和城市史,而且对今天处于发展中 的运河城镇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对于今天的运河城镇,北方的运河城镇早已失去昔 闩的辉煌,南方的运河城镇虽然获得了新生经济繁荣昌盛但它们的发展和繁荣已 不是建立在运河的基础上了,因此,对明代运河城镇发展和功能变迁研究,可以为今 天运河城镇的发展和开发提供历史借鉴。 另外,研究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另一个目的则是总结山东运河城镇带动周围地区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探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把山东 运河城镇及运河文化作为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以今天的旅游开发事业,使今 天的运河城镇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重新振兴自己,这也是研究明代山东运 河城镇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和资料来源 历史的研究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上,还要有详实可靠的文献资料的基础 上。本文主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采用计量史学和比较史 学等方法,从城市史的角度,对可靠的、详实的历史资料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从新的 角度研究明代山东运河城镇功能的变化。 研究历史主要讲究信史,因此本文尽量使用第一手史料。资料来源主要是南京图书 馆吉籍部查阅的地方志、私人笔记和类书如四库全书等,另外还有今人的论著中 提到的一些史料,如碑刻等不易查到的史料。 笔者认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即城市功能理论来分析古代城镇 的发展,对其性质和发展状况,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作一个另类角度的分析。当然,由 于笔者能力有限,对城市功能理论的驾驭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和得当,再加上条件的限 制,笔者并不能得以全面的考察山东运河城镇的详细历史,些重要的碑刻资料亦不 能得以亲身考察,只能借助于当今一些学者的论著中提到的只鳞片甲,因此,对于某 些地方的论述还不够详细、有力,这也是笔者深以为憾的地方。 第一章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界定和发展条件 一、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界定 自明代迁都北京之后,京杭大运河成了沟通南北两地的生命线,是中国经济中心 和政治中心结合的强力纽带,它对所经过的地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山东亦不例外。 本文所探讨的就是京杭大运河对山东沿岸城镇的影响,因此,探讨明代山东运河城镇 的发展,就要对明代山东运河及运河城镇的范围有个界定。换句话说,本文中山东运 河是怎样界定的? 什么样的城镇才算是运河城镇? 实际上,山东运河并不是一条独立的河流,只是指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流经今日山 东省境内的那一段河道。然而,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的河道几经变迁,其流经的州郡 府县的设置和归属也多有变迁。京杭大运河始于隋朝,而“山东”正式称为省则是到 了清代,因而“山东运河”的称谓见诸文献者,始于清康熙时。我们研究问题,不能 只是从概念出发,而应从实际出发。研究山东的运河和运河城镇,也不能以“山东运 河”这个词出现的时间来划限,而应从实际出发,凡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流经今日山 东省境内的河段,都应视为山东运河的范畴,意即以今天的山东范围来界定山东运河。 同样,在本文中,凡是京杭大运河及其支河经过的府、县辖境内在运河两岸的城镇; 不在运河两岸但大运河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城镇,都是运河城镇。城是指城市,包 括府治、县治等级别的城市,镇则是指比县小一级的行政单位,甚至是人口稠密、商 业繁盛的村镇。 在明代,京杭大运河通称漕河,由于其穿越多省,地理气候各有不同,再加上运 道长远,因此运河各段的开凿条件和困难程度不尽相同,有的是利用天然的湖泊河流, 有的则完全是人工开凿。因此京杭大运河各段的名称也各有差异。例如,长江以南的 运道通称浙漕:从扬州到淮安,这段运河多为湖泊运道,故称湖漕;从淮安到徐州, 原为泗水运道,后为黄河所夺,故称河漕;而山东的济宁至临清段原为元代人工开凿 的会通河,因此有闸漕之称:而临清至天津是利用卫河,因此这段河道称为卫漕:天 津到通十i n 用潮白河道,又称为白漕。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穿越山东的南部和西部地区,这段地区除南部有少许低矮的丘 陵外,其余几乎都是一马平i i 的平原,这为运河的开通减轻了工程上和技术上的困难, 而元代开凿的会通河就是人工开凿的,南端的一段运河则有微山湖的调剂。山东运河 区地理条件优越,土质教好,非常适宜农业生产。但是,山东运河处于黄河泛滥区, 由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最大最多因而是明代治理改造的重点河段之 。明代前期,黄河河道摇摆不定,多次决口,直冲山东张秋一带,给会通河和漕运 造成很大危害,对山东运河城镇的影响也非常大。通过弘治五年和七年的治理,黄河 便由徐卅i 以南入淮河,再由淮入海。此后,黄河北决之水很少再侵入山东,济宁以北 会通河段黄河之患大为减少,但是由于治理不当,明代后期黄河下游却泛滥不已,黄 河对徐州上下的河段形成了危害,因此济宁以南的山东运河还是受到黄患的威胁。这 就是明代山东运河的地理概况。 总的说来,明代山东运河的主河南端起自峄县同江南邳州黄林庄的交晃处,北部 至德州与直隶景州交界处。从南往北,山东运河及其支河分别穿过峄县、滕县、鱼台、 邹县、兖州、济宁、嘉祥、巨野、汶上、东平、寿张、阳谷、东阿、东昌( 聊城) 、堂 邑、清平、馆陶、i | 每清、夏津、武城、故城、德州等,再加上西南的曹州、濮州等府、 州、县,o 因此本文把这些府、州、县的治所所在地,运河经过的台儿庄、韩庄、夏镇、 张秋等镇通称为山东运河城镇。当然,这个范围还可以扩大,因为还有些州县受运河 的影响较大,虽然它们没有或很少的地方有运河通过,像高唐、单县、郓城、范县等。 在明代山东的运河城镇中,府一级的代表是东昌府,州县一级的代表是德州、济宁、 临清,镇一级的代表则是张秋( 安平镇) 。 二、明代山东运河城镇发展的条件 山东运河沿岸的城镇,像济宁、临清、聊城、德州,在明代已挤进全国3 0 几个大 城市之列,而像张秋这样的经济重镇,繁荣程度要超过其周围的县城,盛极一时。一 个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动力的,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经济发展 是比较快的,这是因为它们就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关于山东运河城镇发展的 原因,历来都有方家考察过,笔者总结了他们的精华观点,并结合自己的见解,认为 山东运河城镇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 一) 运河城镇城址的迁移 山东运河城镇在运河开通之后,有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有的城区发展逐渐向运河 王琼:漕河图忠卷一漕河目:中国明清时期的运河全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供 稿,四川i 大学手东元复制。 o 弘治七年改张秋名为安平镇,见孝宗实录卷9 5 。 靠拢。在这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运河恰巧经过的、而原来就存在的城镇;二是运河 畅通之后自动迁移过来的。第一种情况是很平常的,运河经过早已存在的城镇,并对 这些城镇区域的发展造成影响,其城区不断向运河靠拢,或者,有些地方由于经济的 发展和人口增加逐渐城镇化。例如,东昌府所在地聊城,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前虽经 过几次变迁,但是自宋淳化三年( 9 9 2 年) 移至今址,一直没动,京杭大运河开通经过 的时候恰巧经过聊城东关,而运河的开通也给聊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东关溯河而 上,李海务、周家店等逐渐形成市镇,成为聊城城区的一部分。临清于洪武二年迁移 到今l 临清城考棚纸马巷,形成了地方行政中心一临清县治,但并没有建城,其原因在 于洪武二十四年( 1 3 9 1 年) 黄河决口,会通河被淤塞,临清失去交通优势,成为无名 的闭塞小城,直到永乐九年( 1 4 1 1 年) 重新疏通会通河。此后,在长期的水路畅通过 程中,会通河与卫河交汇的地方,逐渐成为南北漕运的转输中心,直到正统十四年正 式在此建立临清城。也就是说,临清在运河与卫河交汇的地方形成了新的城区,并逐 渐成为主城区,又称为土城。因为土城是商业区,所以筑城之后,仍被称为旧“西南 贸易地”。相对于新城,史称原先的砖城为旧城。因此临清的土城又称为新城,而砖城 又称为旧城。 第二种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例如,德州在历史上的城址也多次变迁,洪武七年, 德州从远离运河的陵县迁到御河以西建立州治。明初靖难之役中南北双方对德州的争 夺非常激烈,由此奠定了德州的重要地位。由于运河的开通,德州在运河旁边建城, 目的是作为仓储中心和转输中心,便于守护。后来,由于德州靠近运河,为商业的发 展提供了条件德州的经济也就慢慢繁荣起来,成为一个商业重镇。但是不论哪种情 况,山东运河城镇都是靠近运河的,它们的地理位置是它们发展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 因。 ( 二) 水路交通的发达 元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元朝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因为元代转运东南的财物并不 是全靠京杭大运河,而是主要倚仗海运,其原因在于京杭大运河北段时淤时塞。特别 是济宁、东昌至临清这一段会通河,因为南旺一带地势较高,水源不足,所以水流较 浅,河床狭窄,大船无法行驶。元末以来,会通河既已废弃不用,特别是洪武二十四 年( 1 3 9 1 年) 黄河决口于原武,水漫安山湖,会通河完全淤塞。洪武至永乐初,北运 万历东昌府忐卷二地理忠。 :博崇兰:甲国运河城市发展史第8 3 页。 物资仍按元朝惯例经由海道,或者是从淮河入黄河,至河南阳武,然后由陆路转运7 0 里达卫辉,顺入卫河而后转运北京等地,此正所谓明史所载的“海运多险,陆挽亦 艰”。会通河的阻滞,使京杭大运河对临清、东昌等地并没有发挥作用,使得这些地 方的城乡经济也难以活跃。 山东运河城镇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的改善,则是在永乐九年重新疏通会通河之后。 永乐九年( 1 4 1 1 年) 明政府重新输通由于黄河决口被淤塞的会通河,同时对大运河南 北各段都进行了治理,使全河畅通无阻,漕粮悉有大运河运往京、通二地,“海运俱废”, 由涡、颖二河来往的客商行旅,也纷纷改道大运河,“自淮安、清江经济宁、临清赴北 京”。从此,太运河成为漕粮运输和南北商贸往来的主要渠道,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 大大改变了鲁西的地理交通条件,为一向闭塞的鲁西地区与外地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 件,使鲁西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商业城镇。 ( 三) 运河城镇周围农业的发展 大运河开通之后,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商品的流通。山东运河城镇周围出 现了专门用于贸易的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也与政府的鼓励分是不开的。经过元末的战争, 山东受损菲常严重,人口大量减少,农田大量的荒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明初从别的 地方尤其是山西大量的移民来山东,以填补人口的空白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明政府 又对经济作物的种植给以优惠,1 3 9 5 年( 洪武二十八年3 明政府宣布:“方今天下太平, 全国之需皆以足,其山东、河南民人田地桑枣,除已入额征科,自二十六年后栽种桑枣 果树与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促进了经济作物的种植,改 变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使经济作物种植的比重加大,为山东运河区的商品流通提供了 货源。另外,像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广泛,这些经济作物大部分都是用作商品贸 易,这是运河城镇发展的原因之一。 ( 四) 商人会馆及商帮的作用 明代,由于商品经济进入一个繁荣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和贸易活动日益活 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区域性很强的商人集团,形成了商帮。这些商帮在他们经常经 商的地方建立商人会馆,便于聚集、休息和囤聚货物,这些商人同样地为经商的当地 带来了雄厚的资本,为当地经济的繁荣提供了资会来源。在北方,尤其是山东,最有 。明史卷八三河渠志。 二王守中:山东运河城市兴衰鉴,载r 德背主编:运河文化( 山尔) 文集,山j i 科学技术出版 什1 9 9 8 年。 太讥实录卷二四二。 经济实力的是晋商,他们常常联合陕西商人组成地域商业集团,合称山陕商帮,他们 建立的会馆则叫山陕会馆。由于明代山东地区的大多数移民是从山西移来的,山东的 居民同山西的这些商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晋商则由于山东运河地区经商的便利条 件和血缘上的认同感而在这些地方经商,在山东各地的山陕会馆数不胜数,反映了山 陕商人在山东经商的广泛性。在种种原因下,晋商为山东运河城镇的发展带来了资金, 为运河城镇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当然,明代山东的运河城镇中不仅仅有山陕商人,还 有其他地方的商人,例如徽商也有很大的实力,人数也很多,他们同样为山东运河城 镇的发展带来雄厚的资金,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于云: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裁东岳论丛2 0 0 3 年第2 划。 :0 第二章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虽然在元代就开通和使用了,但元代历史很短,并且南北运输主要仰仗 于海运,京杭运河的作用有限,其发挥其全面作用则是在明清两代。元代至元三十年, 京杭大运河实现南北贯通,明代永乐九年又重新疏通了京杭大运河的淤塞河段,南北交 通畅通无阻,这为运河沿岸地区开辟了优越的交通条件,而发达的交通是商业发展的 必要条件。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贸易的发展,河中漕船的运输量大量增加,沿岸 的城镇中商人云集,这既是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的表现,也是其条件和动力。明清两 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山东运河城镇也不例外,借助于有利的 交通条件,明代山东的运河城镇进一步商业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在明代中叶以后 出现了繁荣景象,当然,这种繁荣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繁荣。明代山东运河城镇发展繁 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河城镇人口的变化 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山东由于在元末战乱中受损严重,人口大量流失, 因此明初从山西等地迁移了很多移民来山东的运河地区,这是明初山东运河城镇及农 村地区的最初人口,其数量有限。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山东运河城镇的人口增长是比较快的,同时,由于工商业 的发展,人口构成也有较大变化,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多,商人在运河城镇中的比例 加大。成化十一年,“户部以游宦侨商日渐繁衍,并令占籍”,。山东运河城镇亦不例外, 也是其人口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原因之一。但有的学者据此认为这是运河城镇人口增长 和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人口增长是随着社 会秩序的安定和经济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增长。虽然当地人有的也从事商业,但真正 引起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还是外来商人,这是因为虽然明政府要求商人占籍,但 要求的是“侨商”,也就是“坐商”,而商人中还有很大比例的“行商”,。他们是不占 籍的,而当地地方志所记载的人口则是指占籍的人数,运河城镇的人口数要远远大于 民国临清县志疆域志区里。 j 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1 8 5 页。 。关下坐商和行商的区别,t - z - 在明清时期山东的山陕商人( 载尔岳论从2 0 0 3 年第2 期) 一文中认为,行商是从事商品转贩的商人,包括把商品从山东逗剑外地或从外地把货物运刮山尔以 捩利的商人:坐商则是固定住一个地方经商,就是买卖行商运米的货物的商人。 i 1 方志所记载的人数,例如在明代的临清,商人多于“居民者十倍”,“居民”都是当 地人,是占籍的,包括那些占籍的“游宦侨商”。而这些商人中还有很大比例的行商, 他们是不占籍的,“十倍”之数虽然有夸大,但是也体现了当时运河城镇的人口容纳量 和人口的构成。 关于德州的人口增长情况,史料载洪武二十四年有4 8 3 0 户,2 8 8 9 9 口,永乐十四年 有4 9 4 6 户,4 3 1 2 8 口,弘治十五年有5 1 叭户,4 3 2 3 9 口,万历元年8 8 8 7 户,5 0 1 3 0 口。另外,明代在德州设立正卫与左卫。按规定每卫有5 6 0 0 人,两卫共11 2 0 0 人, 这也算是德州的人口。这样说来,德州的人口增长是比较快的。虽然德州城内的人口 无法考察,但由于商人占籍和自然增长,其城内人口增速肯定超过全州人口平均增速, 其人口构成,商人比重也肯定加大。元明之际,由于战争频仍,造成德州城内“皆军 户,无州民”。到了永乐九年,“移州治于卫城内,招集四方商旅,分城而治。南关 为民市,为大市,小西关为军市,为小市”,说明卫军也从事商业。城内又分为马市、 羊市、米市、柴市、锅市、绸缎市、旧线市、新线市等市,分类繁杂,其原因“盖四 方商旅之至者众矣”。万历十四年,“运河西徒,浮桥口立大小竹竿巷,每遇漕船带货 发卖,遂成市廛”,。形成了新的市场中心。德州从“无州民”到市场多杂,其商业移 民是很典型的,说明城内人口中的商人较多,所占比重较大。 临清的人口总数,“明初临清编户惟六图”。 图即里,按明代一里为1 1 0 户,那么 六图不过6 6 0 户,按每户5 人计,临清共有3 3 0 0 人。成化十一年,户部让“游宦侨商” “占籍”,临清的人口有了较大增长。隆庆二年,临清有1 5 2 0 户,8 3 5 6 口。万历二十 八年更是达到3 0 8 2 3 户,6 6 7 4 5 口,崇祯十三年有6 3 8 1 9 丁,但由于战乱,逃亡5 3 7 0 多,实有1 0 6 0 0 多丁 ,按每丁带3 人计,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临清人口的大幅度增加, 一方面是由于外地商人的占籍,商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而上面所浇的这些数字 都是占籍的人数,但是,实际上,临清城中还有不占籍的商人,这些人大大增加了临 清的人口数量。万历二十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经过临清,他在对临清的描述时 说道:“临清是一个大城市,很少有别的城市在商业上超过它。不仅本省的货物,而且 “穆7 l 晖:玄庵晚稿卷二重修旧锐亭记。 。民国德县志卷三沿革。 。乾隆德州志卷一。 1 乾隆德州忐卷四。 j l t 国临消县忠区域忠二区里, 。康熙临清州志卷二赋役, 还有大量来自全国的货物在这里买卖,因而常有大量的旅客经过这里”。明正德、嘉 靖间,堂邑人穆孔晖也说:“( 临清) 四方商贾辐辏,多于居民者十倍”。”,因此,运 河城镇到底有多少人,能容纳多少人,这并不能以当时地方志所记载的来衡量。同时, 临清城厢内也形成了米市、柴市、马市、猪市、牛市、鸡市、鹅市、饭市、碗市、线 子市、小市、菜市、锅市等诸市。再据万历三十年统计,l 晦清的濒河地区即新城有布 店7 3 家,缎店3 2 家,杂货店6 5 家,o 其商业之繁盛,可见一斑。因此,商人的数量 及所占的人口比重也是很大的。 济宁的人口变化情况,明洪武二十四年有3 3 7 6 户,3 4 1 6 6 口,平均每户1 0 人,这 是全州的人口,即包括所领嘉祥、锯野、郓城三县的人口。到了万历二十四年,由于 商人占籍,仅济宁的编户就有5 2 里,其中城内5 里,城外9 里,四乡3 8 里。,即使按 每户8 人计,城厢人口为1 4 里1 1 0 户8 人= 1 2 3 2 0 人,全区则有5 2 里l o 户8 人= 4 5 7 6 0 人。可见济宁的人口增长也是比较快的,其原因在于济宁“商务殷繁,物产 富有,四方之人群萃于此”。 这“四方之人”肯定都是些商人,同样,他们未必都是 占籍的。例如,明代中叶以后,济宁的城区不断扩大,在城南靠近运河的码头一带, 又形成了长达3 2 里的新城区,是商业区,这里店铺林立,“其居民之鳞集而托处者不 下数万家,其商贾之接踵辐辏者亦不下数万家”o ,因此外来商人并是不都占籍的,但 是他们增加了济宁的人口数量,也改变了济宁人口的构成,加大了商人的比重。 张秋镇地处临清、济宁之间的运河与大清河的交汇之处,其人口的数量变化无法得 到详细的考证,但是我们仍能从有限的历史史料中看出张秋在明代中期以后已经是一 个入口繁盛之地。弘治间张秋成为一座“夹渠而室者以数千计,五方之工贾骈集而滞 鬻其中”。的商贸重镇了,其人口数量估计当在数万,其构成则由于“五方之工贾”的 “骈集”而造成商人的比重加大。 二、城区及市镇的发展 城区的扩大和市镇的发展,既是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也是城市进一步商贸化的条 件。明代中后期,山东运河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一批运河城镇的崛起, 。河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第4 卷第4 章,中华伟周1 9 8 3 年版。 = 穆孔晖:玄庵晚稿卷二重修旧锐亭记。 。明神宗实录卷三七六。 万历兖州府志,明于慎行修。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民国济宁县志卷一疆域略。 “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四建置志,( 明) 杨定国:义井巷创修彳i 路记 。康熙张秋志卷十艺文,( 明) t 慎行:安平镇新城记。 i j 极大地促进了运河流域农村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其周围城区及市镇有了突出的发展, 商贸化程度提高。虽然明代山东运河地区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南方相比为低, 但运河城镇本身及周围的农村市场太都呈现了活跃的景象。 德州本来是作为军事重镇来建设的。明初德州西迁七十里在运河岸边建城,洪武三 十年于御河东筑卫城,这主要是为保护仓库和漕运,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因此明初 德州“无州民”。但由于德州靠近运河,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促 进了商业的发展,德州城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市,如前述的菜市、布市等市,并且德 卅i 的城区和市镇逐渐向运河两岸靠拢,万历十四年,“运河西徒,浮桥口立大小竹竿巷, 每遇漕船带货发卖,遂成市廛”。德州城的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市镇,“北有柘园镇,南 有甜水镇,东乡有边临镇,王解、新安、东堂、东桥、王蛮等皆有市面,故皆称镇店 焉”。,这些市镇都是商贸化的城镇,是在京杭大运河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在运河的带动下城镇的发展突出的例子是张秋镇。“安平镇( 张秋) 云帆樯林,商 贾云集,贸易纷错”,城镇最盛之时,有九门九关厢,7 2 条街,8 2 胡同,城区有了很 大的发展。 前面说过,l 临清是在会通河畅通之后,由于工商业的刺激才慢慢建成的。元至元十 四年正式筑城,“高三丈二尺,厚二丈四尺,围九里一百步”。后来由于经济的发展, 有人提出“临清宣跨河为城”,于是,“缘边墙拓而广之,延袤二十里”。济宁经济的 发展促进了城疆的扩大。明韧,济宁“城周九里有奇,离二丈四尺”9 ,天启二年开始 在城南靠近运河的地方建环城外郭,周围达三十二里9 ,这个长达3 2 里的郭城主要是 商业区,“其居民之鳞集而托处者不下数万家,其商贾之接踵辐辏者亦不下数万家”。可 见济宁当年的发展盛况。 聊城也是这样。在城东靠近运河的地方逐渐形成新的商业中心,人们以从商为业。 “由关东溯河而上,李海务、周家店逐时营殖”。这些地方也就慢慢的成为新的 市镇。 。乾隆德州j 品卷一。 5 乾隆德州志卷一。 w 康熙张秋志卷一方舆志。 。比国临清县志暇序。 。万历兖州府志卷二建置志。 o 比国济4 j 。县忐卷一疆域略。 1 道光济j :商隶州志卷四建盖志,( 明) 杨定国:义井巷创修f i 路记 。万历尔吕府治卷二地理忐。 三、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山东运河城市市场的繁荣,各个城镇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商人 和全国各地的商品。以大运河为主干线的销售网络将巨额商品运送到全国各地市场, 打破了地域商业的封闭状态。明代,来往于运河上的有漕船、抉船和马船以及各种民 船。既便当时的漕船有1 2 万只,每船每年转运4 次,以所带的被官府认可的每船可 带私货6 0 石计算,每年的总运量可达3 0 0 万石。由官府管辖的马船、快船等私带客货 的达9 0 左右,至于民船运量更是难以估量,这对封建经济的繁荣有明显得影响。可 以想见京杭大运河的船帆云集,有首竹枝词,描绘了济宁的大运河商船来往的情况, 从中我们可见一斑:“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宣阜门前争眺望,云帆无数 傍人舟”。圆以一斑而窥全豹,可以看出当时山东运河及运河城镇帆樯林立、商船来往 频繁的盛况。 在交通便利、商船来往频繁的情况下,货物运输量大大增加。有的商人资本十分 雄厚,商品的交易额也较大。大体说来,山东运河城镇的大宗商品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粮食。山东运河城镇中,粮行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在于自明代起,山东运河地 区棉花、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增多,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同时,随着手工业、商业的 发展,人口增加,这也加大了粮食的需求量,“临清为四方辐辏之区,地产谷不敷用, 尤取资于商贩”。另外由于山东运河区商业条件优越,人们大都从事商业,从事农业 生产的人大量减少,“本境之民,逐末者多,力本者少”。实际上,就是有些农民从事 农业生产,他们也大都从事棉花、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而这种专门生产棉花、果 树等经济作物的行为也是“逐末”的表现,因为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作为商品卖给商 人的。而他们的这种“逐末”行为,正是造成山东运河城镇粮食短缺的一个重要的原 因,因而粮食贸易随之兴起。 需要说明的是,山东运河城镇农业人口减少主要是指运河城镇及其周边的人口,因 而对整个运河区的农业生产影响有限。而实际上,山东运河区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是农 业发达之区,生产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和大豆,并且小麦的品质上乘,因而为各地粮食 所青睐,而鲁南地区所产的大豆与江北各省的豆粮相比成色最好,可列为上乘,这些 j 赵逢吕:元明清时期山东运河经济带兴衰历史同顾,载丁德普主编:运河文化( 山东) 文集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8 年。 ;民国济宁直隶州续志卷二三艺文忠。 。乾隆五十年临清直隶州志卷九关榷。 ”民国临清县忠j 日厅。 都成为货商青睐的商品,因而大宗地通过山东运河城镇转运到北方和南方。 2 ,棉花。明初政府用行政手段推广植棉,洪武元年( t 3 6 8 年) 下令:“凡民田五亩 至十亩者,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这项政策取得很大成功,棉花逐渐成 为第一大经济作物。洪武间,东昌、彰德等七府曾收获棉花七百五十万斤, 并带动了 相关产业如棉布业的发展。 而山东运河地区由于处于运河沿岸,地质条件好,非常适宜种棉,再加上种植棉花 获利丰厚,种棉是“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矣”,这也刺激了棉花的种植,棉花种植在山 东运河地区农家种植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山东运河城镇处于盛产棉区,这 里棉花不仅种植广泛,而且质量好,东昌府所属各县的棉花被商人们誉为“北花第一”, o ,另外,山东运河区的棉花单产量高,“齐鲁人种棉者亩收二三百斤以为常”, 为 其他地区所称羡。在种种有利条件下,山东运河区的棉花产量很高,因此容易采购并 运往南方。每到棉花收获得的季节,“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植木棉,江淮贾客列 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o “商人贾于四方,其利甚溥”。不但“江淮贾客”以此致富, 而且山东运河区的商人也从事棉花的贩卖。例如,濮州人许卫采取春贷秋收的办法,“百 钱可搏二十斤,累木棉数万( 斤) ”,到了冬天贩往京边,“利数倍之”,9 一年能收数万 斤棉花,这说明该商人的资本是非常雄厚的。到明代后期,由山东运河地区生产的“北 花”,通过运河而大量的“泛舟而鬻诸南”。而相关产业的贸易也很兴盛,南方的布很 便宜,因此南方的棉布则是大量的“泛舟而鬻诸北”例如临清“苏州、南翔、信义合 而为行,隆万间寝胜,岁入布百万有奇”,“一方面可见其交易额之大,另一方面也可 见商人资本的雄厚。 3 ,果品。明初,政府颁布了每户必须种植桑枣的法令,规定每户“初年二百株,次 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因此果木种植逐渐普及。同时明政府采取措捷鼓励民间种植 果树,1 3 9 5 年( 洪武二十八年) 明政府宣布:“方今天下太平,全国之需皆以足,其山 。万历三台万用正宗卷二一商旅。 ”明史卷八一食货二。 4 明太祖实录卷二四九。 “万历元年充州府志卷二六物产。 。万历三台万用正宗卷二一商旅。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木棉。 o 万历东昌府志卷二地理志? 物产。 ”嘉靖山东通志卷八。 商统濮州忠卷5 引万历l h 志。 。徐光启:农政全 5 卷二无小棉, “乾隆五十年临清直隶州忠卷一。 东、河南民人田地桑枣,除已入额征科,自二十六年后栽种桑枣果树,与二十七年以 后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地方政府亦采取措施鼓励民间种植果树,例如 在兖州府的峄县,正统间当地官府“教民计岁植桑枣百株”。,加上山东运河地区交通 便利等因素,果树种植在山东运河地区非常广泛,并且有了很大的规模,东昌府、兖 州府等属县都有大片的果林。例如,东昌府的属县多梨枣,o 其中成化问恩县“凡五六 十里”的大面积果树林带已常见,而大的果树也是“所在皆是”,并且当地农家依靠“枣 梨桃李之属,获利颇多”。而兖州府地区则形成了专门的果农,专门生产商贸果品,“每 岁为他商予出值”,甚至其“衣食皆仰给焉”。尊。除销售干鲜果品外,当地农户还加工 原果,提高果品的商品化,例如在聊城的各个码头,包装待运的各种枣品达“数百万 之多”。 可见交易的规模是很大的。 4 ,南北杂货。由于便利的运输条件,运河城镇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杂货。南方的竹 材、木材、布匹,江西的瓷器,浙江的江米、红白糖、湖北的桐油、北方的毛皮,应 有尽有。例如,济宁城南的商业区,店铺林立,“江淮、吴楚之货毕集其中”;o 在高唐, “缯绮自苏杭、应天至,铅铁自山陕至,竹木自湖广至,瓷漆诸器自饶徽至,楮币自 浙至,凡日用所需,大率出自江南”;。张秋则“齐之鱼缸、鲁之梨枣、吴越之织文纂 组、闽广之果布珠绯、奇珍异巧之物、秦之厨毳、晋之皮革,呜棹转毂,纵横磊珂, 以相灌注”。而兖州、济宁的人民,“江南之材,从河入漕:山西之材,从沁东下,由 济濮故渠入漕总之,服食器用,鬻自江南者十之六七”,8 这说明南北交易的商品 应有尽有,种类和数量都是比较多的,以至于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看出,明代中叶以后,山东运河城镇的商品贸易发生了变化,许多重要商品的 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性的狭小的市场,而是比较大宗地被贩运到较远较大的市场上 去销售,打破了以前的封闭状况,而山东的运河城镇就是作为大宗商品转贩的中转站 和重要据点,其作用是巨大的。 。太祖实录卷二四三。 。万历充州府志卷三九宦绩志 9 嘉靖山东通志卷二物产。 ”乾隆平原县志卷三地理志物产。 光绪峄县志卷七物产。 ”宣统聊城县。基卷一方舆志- 物产。 o 万历充州府志卷四风土忠 8 嘉靖高庸县志卷三地理志。 康熙张秋忠卷十艺文( 明) 于慎行:安平镇新城记。 9 万历充州府志卷四风十忠。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政府增加了大量的税收收入,政府也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镇设 关收税。永乐二十一年,山东巡按陈济言:“淮安、济宁、东昌、临清、德州、直沽, 商贩所聚。今都北平,百货倍往时,其商税宜遣人监榷一年,以为定额。”“于是确郑 县、济宁、徐州、淮安、扬州、上新河、浒墅、九江、金沙洲、临清、北新诸钞关, 量舟大小修广而差其额,不税其货,惟临清、北新兼收货税。”。在这些钞关中,临清 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的税额也最大。正统间吏部尚书王直在描述临清的重要性时说:“l 临 清为南北往来交会咽喉之地财富虽出于四方,必休于此而后达:商贾虽周于百货, 而懋迁以应时需者,必藏于此而后通,其为要且切也”国临清的地位如此重要,政府设 关收税和税额最大也是很正常的。全国几大钞关的情况见表2 l 表2 1 全国几大钞关税收状况 税日 关 名 钞( 万贯) 钱( 万文) 银( 两) 临清 1 2 6 02 5 2 08 3 8 0 0 浒墅 5 8 61 1 7 33 9 9 0 0 杭州1 9 03 8 i3 6 8 0 0 淮安 3 0 0 6 0 0 2 2 7 0 0 扬州1 6 93 3 8 1 2 9 0 0 河西务1 1 9 2 2 9 0 0 , 九江 1 9 36 8 91 5 0 0 0 书包括船铺牙行税银约四千余两,商税正余银四千余两,条船二税银一万四千九百余两。 资料来源:明会典卷三五课程四钞关,明中时行等修,万历朝重修本。中华书局1 9 8 8 年 明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重要的钞关的税额还继续增大。万历二十五年, 户部复督饷侍郎张养蒙建议:“一增关税:河西务原额四万六干余两,今增一万五 千两;临清八万三千余两,今增二万五千两:浒墅匹| 万两,今增一万二千两:九江一 万五千余两,今增五千两:北新二万三于余两,今增一万两;扬州一万三千余两,今 增五千两;淮安二万二千两,今增一万两”。可见,l 临清的税银及增长幅度是最大 的,为政府带来大量的收入。同样,政府在这些城镇中设立专门的税收机构,在重要的 。明史卷八一食货志。 乾隆临消直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效离婚法律文书协议书定制服务合同
- 2025场地汽车租赁及场地停车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大酒店营养健康食品供应与研发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体育场馆场地租赁合同终止及更新协议书
- 2025年度电气安装与智能交通系统施工合同
- 2025二手商业地产租赁及买卖一体化协议样本
- 2025东莞“三旧”改造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合同
- 2025二手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书:房屋租赁权及使用权约定
- 2025版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合同
- 2025年北京重点民生工程建筑施工合同约定
- 2025年书记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 建筑材料绿色采购实施方案
- 学堂在线 劳动教育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2031年中国AI成人娃娃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 2025年江苏省昆山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至2030中国个人定位信标(PLB)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邮储银行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集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振兴中学分班考试题及答案
- 投标部奖罚管理办法
- 肿瘤防治宣传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