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psr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psr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psr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psr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psr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psr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谨以此论文献给我的恩师、亲人、朋友以及在学校 共同生活学习过的同学们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 要 环境恶化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成为现阶段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 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管理活动对于实现自然、经济 和社会的和谐共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监督管理的主 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环境绩效审计具体评价指标的研究也显得 越来越紧迫。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但陆地空间不足, 资源有限,可供人类利用的陆上资源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而日趋枯竭。在 此严峻的背景下,人类又把目光放回作为生命起源的海洋,探索其中蕴藏的巨大 资源来替代对陆地资源的利用,着力发展海洋经济。但是,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 发展, 临海工业迅速兴起并逐渐向沿海地区聚集,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 及工业生产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 使得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日益 加剧。由于海洋是人类发展可利用的最后空间,人们在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同 时, 也必须考虑海洋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须关注临海工业类企业在海洋资源利用 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取得的成效, 强化临海工业类企业内部环境 绩效的监督管理,构建出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其自身在海洋资 源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绩效情况,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从而帮助改善目 前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加剧的局面, 使得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得以和谐发展。 但现有的理论研究通常都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 对涉及 海洋环境保护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的探讨较少, 也尚未针对临海工业类型的 企业进行评价指标的系统设计, 未构建对该类企业适用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体系。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的研究 方法,根据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及临海工业迅速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出适 用于该类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 济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经济的外部性理论作为研究该问题的理论基础,将“压 力状态响应”即 psr 概念框架引入到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 从 “压力状态响应” 三个方面设计临海工业类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该类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 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对设计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临海工业类企业最终的 环境绩效优劣状况;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前文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 可行性及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 以期对后续有关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具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psr 框架;临海工业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for the industry near sea based on the psr framework abstract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society, which brings endless issues and seriously impa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is crucial to achiev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natur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as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gradually, so the study of its spec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is expanding day by day, but the land space and resources are limited, and the available land resources for human are increasingly exhausted as the global population expanding. in this grim background, people put eyes on the sea which is the origin of life, begin to explore its vast resources to replace land resources,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economy, the industry near sea is rising rapidly and gathers to coastal areas gradually. not only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but also the production that these industries made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hich make the problem of marin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 ocean is the last space for human use,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hen explore and develop marine. therefore, they should focus on the measures and their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na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esign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 objectively,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increasingly aggravated situation of marine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goal of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the existing theories are usually focus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of enterprises on common sense, but less discussion is made on the audit that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on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industry near sea. according to thi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achievements relative to this area at domestic and overseas, combined with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and the industry near sea, makes normative study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audi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pplied to this kind of enterprise.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of principal-agent and theory of economic externalitie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do research. the author has an idea to introduce psr framework to the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audi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then designs valuation indicators from pressurestateresponse, put forward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index system applied to this kind of enterprise; then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indicators and carries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inally this article uses case analysis to describe the feasibility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detailed, hopping to enlighten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ing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psr framework; the industry near sea. 目目 录录 1 1 引言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2.1 国外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2 1.2.2 国内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4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和总结 . 5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6 1.3.1 研究方法 . 6 1.3.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6 2 2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8 2.1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8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8 2.1.2 循环经济理论 . 9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10 2.1.4 经济外部性理论 . 10 2.2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涵及相关问题 . 12 2.2.1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涵 . 12 2.2.2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 12 2.2.3 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依据 . 13 3 3 基于基于 psr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的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5 3.1 psr 概念框架概述 . 15 3.2 psr 框架对构建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 16 3.3 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 17 3.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18 3.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19 3.4 对该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解读 . 22 3.4.1 指标的选取思路 . 22 3.4.2 指标的释义 . 22 4 4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对临海工业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对临海工业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 . 29 4.1 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 29 4.1.1 层次分析法 . 29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0 4.2 临海工业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 . 31 4.2.1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运用思路 . 31 4.2.2 临海工业环境绩效综合评价步骤 . 32 5 5 案例应用案例应用 . 36 5.1 案例背景 . 36 5.2 评价指标体系在青岛海西电镀工业园的应用 . 36 6 6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 . 40 6.1 研究结论 . 40 6.2 本文创新点、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40 6.2.1 本文创新点 . 40 6.2.2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4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2 致致 谢谢 . 44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工业化进程加快,出现了人口膨 胀、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同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 大,但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可供人类利用的陆上资源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 断膨胀而日趋枯竭,寻求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在此严 峻的背景下,人类又把目光放回作为生命起源的海洋,开始探索其中蕴藏的巨大 资源来替代对陆地资源的利用, 并重新审视海洋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作用。 毋庸置疑, 覆盖着地球表面积 70.8%的海洋, 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与能源, 在接替和补充陆地空间及资源不足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迅 猛发展也促使海洋资源的大范围、大规模开发利用成为可能。由此可见,把目光 投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现阶段开辟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场所的必由之 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海洋虽然被看作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宝库, 但同时也是人 类可利用的最后空间, 因此对环境保护的研究也延伸到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发 展上来。这一时期,人们在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海洋环境的 保护,海洋经济的发展进入“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新时代,着重强调海洋生态环 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沿海各国也已将如何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 环境视为影响其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恰当处理海洋开发与海洋保 护的关系,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 新时期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开始陆续向我 国转移并掀起一股发展热潮,其区位选择的重心基本上都落在了沿海地区,使得 临海工业迅速崛起并逐渐在沿海地区聚集。而临海工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海 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其工业生产对海洋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 得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日益加剧,尤其是近海的海域生态功能退化,污 染严重。因此,必须考察临海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对 海洋环境保护的效果, 从而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帮助改善目前海洋污染和生态 破坏日趋加剧的局面,使得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得以和谐发展。而临海工业环境 绩效审计则是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 也是临海工业本身进行环境绩效管 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但是,我国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时间尚短,现在对于构建环境绩效审计 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处在探索阶段, 通常都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环境绩效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 审计研究, 对临海工业这一类涉及海洋环境保护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一般无 人问津。因此,对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评价指标对临海工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分析和评价,可以对海洋经济的 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起到监督作用, 对其基于海洋环境保护做出的决策和措施 进行评价和鉴证,并给予适当的建议,以利于海洋经济和谐发展理念的贯彻和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1.1.2 研究意义 (1)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实环境绩效审计理论。将海洋经济理念运用到环境审计中,站在海 洋资源环境保护的角度, 构建出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体系, 开拓了研究环境绩效审计的新思路,对于发展和丰富环境审计理论有着重 要意义; 其次,有利于学科间的融合。将生态经济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经济学、模 糊数学以及运筹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环境审计中,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学科之间的融合。 (2)本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动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 下, 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审计考虑对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价, 通过对环境绩效指标的评估, 在较高的层次上对临海工业的海洋环境保护情况进 行了监督和评价,并且为该类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信息。所以,对 适用于临海工业类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能够在发展海洋经 济的情况下更好地指导环境绩效审计的实践工作。 其次,有利于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考虑了海洋资源开发和 海洋环境保护因素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可以促使临海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向海洋排放,加强海洋倾废管理,保护海 洋生态环境,为企业执行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探索海洋、开发海 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发展规划起到了协助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环境绩效审计的有关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 主要起源于人们对日益严重 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 而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则是对环境绩效审计理 论的深入和细化。目前,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有了迅猛发展, 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1.2.1 国外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环境绩效审计对学术界来说是仍然是比较新的概念, 但对其内涵的某些研究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 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通 过了一部国家环境政策法案, 其中就已经包含关于如何运用环境绩效评估的内容。 国外对环境绩效评估的研究最开始都是源于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估, 环境绩效只 是作为社会绩效的一部分来评价。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 日益关注,许多国家、国际组织以及联合国有关部门都通过设置多种环境绩效指 标来对其进行单独评价。例如: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ed,简称 iso)自 1994 年相继制定了关于环境绩效评价的若干国际标准。1999 年 11 月,iso 第 207 技 术委员会第四委员会公布了 1s014031(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正式公告,指出环 境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由包括环境状况指标(ecis)、 管理绩效指标(mpis) 和经营绩效指标(opis)在内的三类指标构成。 环境状况指标直接提供环境状况相 关的信息,反映对区域性的、国家的乃至全球性的环境状况的影响,帮助组织了 解其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 管理绩效指标反映企业管理层改善环 境绩效的决策与行动,主要表现为:计划和决策的实施、合法性、财务业绩、与 居民的友好相处等方面。经营绩效指标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上的环境绩效信息, 包括企业的整个流程,指标涉及原材料、资源能源等的输入以及三废排放和产品 的输出。 在 1992 年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 wbcsd)通过改变航 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效率”这一 新的概念,2000 年又提出了一套生态效益评估标准,用生态效益指标来评估企 业的环境绩效,即将财务指标与环境指标相结合,其生态效益指标基本公式为: 生态效益=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环境影响,分子跟经济效益有关,如产能、 产量、营业额等,分母与环境绩效有关,如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单位产品的三废 排放量等。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认为,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 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 在环境方面制定了 10 个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使用的总能量;使用的总电 量;使用的总燃料;使用的其他能源;使用的总原料;使用的总水量;非产品产 出的产生量;置入陆地的各类废弃物;排入大气的各类废弃物;排入水中的各类 废弃物。 日本环境厅在 2000 年发布的企业环境业绩指标中,专门对企业环境绩 效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考察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的指标:其一是 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 该指标通过对资源使用量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等对环境 产生负面影响的量进行确认来反映的指标; 其二则是通过对企业执行环境保护对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 策取得的收益及节约的成本进行确认来反映的指标。 johan thoresen(1999)指出指标应具体分为产品生命周期绩效,经营绩效 和环境状况指标;b von bahr(2003) )通过分析研究污染物排放,指出获取的 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作用, 提出企业应关注污染物 排放数据获取的准确性。 1.2.2 国内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国内关于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确定一般都要遵循国家环境保护与 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要考虑环境保护机关对各类型企业的环境保护 要求。指标一般涉及如下层面:环境法律的贯彻执行状况,环境治理和污染物的 利用效果, 资源利用和再利用效率, 环境成本效益, 以及外界对环境状况评价等。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贾妍妍(2004)提出企业环境绩效的内容至少包括如下三个评价指标体系: (1) 企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成本与风险,污染废弃物,外界 认同绩效; (2)环境技术创新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 环境教育与培训投入, 环境技术创新费投入,环境化人员投入;(3)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包 括:绿色战略,绿色生产制造,绿色化组织与系统。 杨婷(2005)认为应当区分定量和定性两类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环境绩效,其 中定量指标包括总体指标、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和效果性指标,至于定性指 标,至少包括环境政策规定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以及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等。 汤亚莉,邓丽在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6)中提到, 应依据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实施环境绩效审计, 从包括环境政策、 环境管理系统、 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营销和产品回收六个方面在内的具体环节来设计环境 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再根据指标的 灰色关联度合成得到环境绩效的定量审计结果。 高前善(2006)认为仅考虑经济效益或者环境效益作为企业考核指标都具有 片面性,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态效率指标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绩效,它是环 境业绩指标与财务业绩指标的比率, 可以将其作为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 评价指标。 陈静,林逢春(2006)建立了由六项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级指标构成的企业 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六项一级指标分别为环境守法指标、 内部环境管理指标、 外部沟通指标、安全卫生指标、先进性指标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标,然后结合 模糊理论和综合指数法,给出了一种新的“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法”来评估企业的 环境绩效。 詹长杰、 曹建新 (2009) 在其论文中依据 京都议定书 、 蒙特利尔议定书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 和我国的环境绩效评价标准选择指标, 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评价环境治理状况指 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两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其中评价环境治理 状况指标包括污染负荷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等,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则包含环 境、经济和社会指标,之后又对环境绩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介绍。 陈佳稳、李山梅(2011)在其论文基于psr 概念框架下环境项目绩效审计 评价研究中,引入压力状态响应( psr) 概念模型,以城镇环境治理项目 为代表构建出包含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 用其前期研究成果环境优值模型,作为对环境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对环 境项目的综合绩效状况进行评价。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和总结 综观国内国外对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足以说明环境绩效审计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是一个相对而言较为新兴的课题, 需要进行全面、 综合、 系统的研究。而经过对国内外研究情况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对该问题的探讨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国外先进的指标体系都具有各自的侧重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使用 范围一般与该国的政治倾向,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法规体系、企业的管理模 式和管理水平等现实情况有很大关系。 加拿大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有利于外 部利益相关人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而不一定适用于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国 际标准化组织企图建立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环境绩效评价的国际标准, 为面临 不同环境问题的企业提供进行环境绩效评价的综合框架; 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 员会提出的生态效益指标体系只给出了生态效益指标的基本公式, 笼统的将生态 效益指标分为几类,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因而对生态效益指标 体系的研究还停留在表层;日本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对财务指标的涉及不够,没 有结合起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来共同构建指标评价体系。 (2)国内学者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多是依据国外的 研究成果,没有创新点,有关国际组织或某些发达国家的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和某 些具体的评价指标等等,在我国企业的具体实践操作中,一般都缺乏普遍的适用 性。另一方面,用于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主要评价指标,只是从原理上进行指标 的设计,在借鉴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指标的“量化”及指标体 系的综合评价方面,尚未取得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3)目前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 的内容还集中于从不同角度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 确定指标的层级结构以及创新 指标的评价方法。 而对融入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保护理念的评价指标研究尚无人 问津。 而以上研究成果和先行经验无疑为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 构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 鉴于以上关于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的一些不足和缺陷, 后续研究应当 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先行经验之上,对这些不足做出突破,同时要考虑研究的具 体情况进行适当创新, 建立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 系,并使得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能够在后期的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规范研究和文献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广泛借鉴海洋经济学,海洋 环境学、环境审计的基础上,研究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相关问题,对国内 外有关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借鉴相关学 科理论,从而构建出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3.2 研究思路及框架 本文在分析了新时期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针对目前学术界广泛关注 的环境绩效审计问题,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选取能够 反映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评价指标, 构建出基于 psr 框架 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 价法, 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对其环境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本 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及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 图 1-1 本文的研究框架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 临海工业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 基于psr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psr框架概述及其适用性分析 指标构建原则 指标的设计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案例分析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 本文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引言。指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国内外对环境绩效审计 评价指标以及体系构建的研究情况,然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部分是基本理论及相关概念介绍。 列举了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 建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以及环境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 其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 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经济的外部性理论,相关概念包括环境绩 效审计的内涵、内容和评价依据等。 第三部分是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 构建。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作为研究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 的概念框架,站在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的高度选择评价指标,构建出临海工业类企 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部分是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对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 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对临海工业环境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部分是案例应用。以青岛海西电镀工业园的环境绩效情况为例,来详细 说明本文所构建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以及对环境绩效进行综 合评价的方法运用。 第六部分是结论。该部分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时对研究的创新点、局限 性以及后续的研究思路进行了说明。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 2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由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特殊性及其实践,它既有传统审计的理论为支撑,同时 也具有不同于传统审计的理论基础。 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 究,其理论基础应当至少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现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资源仍不断索取,导致自然界带给人类的灾 害越来越多,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阻碍了 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情况之下,可持续发展概念应运而生。它是人们对 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是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 的角度, 提出的经济、 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 是一个包括了经济持续、 社会持续和生态持续的创新综合系统,是人类世界观和发展观的一个质的飞跃。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经济学中备受注目的理论之一, 其形成经历了很长时 间,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人口不断增长,资源不断被消耗,环境不断恶化 的压力使得可持续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生态学中的概念,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提出这一概念,后来 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并逐渐融入了一些新的内涵, 形成了一个涉及经济、 技术、 社会和自然环境等领域的综合概念,它是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 泛讨论而提出的。尽管国际组织和学者对其内内涵都有不尽相同的解释,但对以 下定义基本达成共识, “可持续发展”一词作为一种发展概念始于“布伦特兰报 告” , 是 1987 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代表委 员会成员,在公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即: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这样一种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 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大会还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 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从此,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理论开始得到各国政府和 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得以迅速发展。1992 年 6 月在巴西里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实践,是从理论探索阶段到全球为之 付诸行动的阶段的飞跃。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理论,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至少主要包括以下内 容:第一,经济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持续、高效地发展 国民经济,从而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第二,社会永续发展。主张既满足当代人 需求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要求, 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也不以损害另一国家或地 区的发展为代价。第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 展应建立在良好的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之上,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9 坏,保护自然资源,保证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是企业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也能作为环境绩效审计及其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另外,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环境绩效审计处于经济 社会生态三维系统之中, 其使命和立场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传统意义 上的绩效审计。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的日渐稀缺,企业需要制订可持续发 展的长期战略,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绩效的评价工作。审计作为一种监督 手段,也应当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环境绩效 审计正是针对当前的资源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和环境保护。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环境绩效审计理论发展的依据,环 境绩效审计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而生;另一方面,环境绩效审计则是最 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贯彻落实。 所以, 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开展环境绩效审计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 把海洋资源环境等指标纳入到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指标中,可以准确 和全面的反映临海工业类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此类企业中同样得以实现。 2.1.2 循环经济理论 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一般是通过不合理地开发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 继而持 续地通过低端的生产过程将其转变为废弃物, 然后又把这些废弃物排放到生态环 境系统来实现,这种单纯追求数量的低效率生产模式,严重损害了人类生存系统 的平衡, 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急剧恶化, 循环经济理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产生。 它实质上就是生态经济,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目的是 为达到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循环经济既追求经济发 展, 而且兼顾环境保护,它不同于以往经济增长单纯依靠将资源和能源不断变为 废弃物的发展模式,而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运用生态学规律 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理论遵循 3r 原则,分别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reduce),即要求 尽可能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投入量;材料产品的再使用 (reuse),即追求资源的多次利用,达到物尽其用、一物多用的效果,逐步将生 产活动的资源需求转化为依赖可再生资源;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即对生 产产生的废气、 废水和固体废物加工处理, 从而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目的。 此后, 2005 年 3 月世界思想者节日论坛在阿布扎比召开,此次论坛将循环经济的内涵 从 3r 发展为 5r,加入了再思考(rethink)和再修复(repair),意在对资源进行 循环利用进行生产活动之外, 还需对已被人类生产活动所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进 行不断修复,边发展边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5r 原 基于 psr 框架的临海工业类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0 则即是要求从研究开发、源头输入、过程控制、终端处理和事后修复五个角度实 现循环发展。 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随之而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要贯彻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采用既不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生产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现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发展趋 势, 也是现代企业所要选择的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审计 也应当既考虑经济利益,又关注环境利益。因此,构建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 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三废”的循环利用等环境指标,临海工 业类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同样也需遵循循环经济的价值观。 2.1.3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是由契约理论发展演化而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