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i 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 摘 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 摘 要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多变化。在高等教 育领域,更大幅度地引入市场机制,全面推行收费制度,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形成了 以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为主,以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办学体制。高等院校的 财务管理工作随之也面临着更为复杂化的局面。财务管理工作由原来的无风险管理变 为了风险管理,那么如何衡量和规避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问题就成为目前高等院校财 务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风险、财务风险等基本概念的含义及其相关的知识,依此为前 提层层推进,进一步地阐述了我国目前国有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性的 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建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依据,利 用财务风险预警分析这一财务诊断工具,在真实可靠的会计基础信息上,结合功效系 数法, 以 20 个单财务比率分为四类构建针对于高等学校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并借助 于 spss 统计软件的判别分析工具,建立具有高等院校行业特征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高等院校非标准化判别函数和 fisher 判别函数。 相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来讲,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 我国的理论界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争议的。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在参考 诸位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解决 方案,也算是为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吧。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教育;财务风险;风险预警;财务安全 abstract ii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adually establishing of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there are plenty of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 enterprise of china.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field, because the market functional mechanism is being imported greatly, charge system is being carried out entirely, and the channel of raise funds is being widen actively, the system to run a school is formed,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outlay of the national finance education and assisted with the raise funds by all kinds of market channels. then, the finance management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faced with more complex situation. it is changed from the initial management without risk to the management with risk. currently, how to scale and avoid the financial risk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confronted with the managers of the institutions. firstly, the thesi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risk , financial risk , early-warning of financial risk and related theories . the problems of finance-management which exist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ways to solve them are also introduced in the thesis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stablish the theories basis for university financial early-warning . using financial risk prediction analysis as a useful diagnostic tool , on the base of depend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 with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university financial management , which was structured by 20 single financial ratio indexes , efficiency coefficient methods and discriminance analysis tool of spss statistic software , establish financial risk prewarning model which has special professional features of university - the university unstandardized discriminance function and the fisher discriminance function .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finance management is new subject in china . this thesis provides a new way to to prewarn the risk in the finance-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al risk; finance security; early-warning 第一章 绪 论 1 国有高校财务风险机理与财务安全研究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党中央大力 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财 政部、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 学校财务制度在全国高等院校业己全面贯彻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实施,首次明确了 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及筹资、管理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强调了我国高等教 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而这 个大环境下,我国的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鉴于目前高教事业资 金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使本文的研究更富有针对性,本文所称高校一律是指 接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国有高校,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的研究不在本文的研究之列,这 也是本论文题目中所表明国有高校的概念限定。 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长期以来高等院校财务工作重点是核算国家拨 款,重资金投入轻经济效益,对预算外资金缺乏统筹管理的意识,注重年终单一的国 家财政拨款与年终报表相符的会计核算形式,未能如实的反映资金使用情况。而在市 场经济的环境下,我国的高校采取的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高等院校是一个独 立的法人,相应的在财务工作上的决定权和承担的风险也就多一些。因此,在新时期 应该如何有效的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选题的意义选题的意义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源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1高质量的人才供 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高质量的人才主要是由我们的高 等院校培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大业的成败兴衰。然而,我国高校的“健康状况”并不是十分乐观,下面的内容就很 充分的反映了这一点。 在 2005 年 12 月到 2006 年 2 月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 天津两所著名的大学接连 第一章 绪 论 2 曝出财务大案。先是天津大学通报了重大财务损失事件,由于违规决策和管理失察, 天津大学校办企业的一亿元资金被不法分子套取。而时隔不久,媒体又披露了南开大 学下属的允公集团公司的资金黑洞,据初步审计,该事件涉及金额约 4 亿元,一部分 被贪污、挪用,其他则属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债务。相邻的两所大学出现相似的财 务大案,给国家财产带来了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实在让人痛心。众所周知,我国的 高等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高校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科研水平的进 步,都有赖于资金的持续投入。在教育经费并不充裕,整个社会为大学教育付出了极 大成本的情况下,上述的重大财务损失显得格外刺眼,值得加以分析。两宗案件尚在 司法调查之中,更多的细节还有待于相关机构的公布。但从已经通报的情况看,两起 案子有不少共同之处。最明显的一点是,出问题的都是高校下属的二级企业,而这正 是高校财务管理的软肋。校办企业和二级单位之所以难管,主要是高校内部的财务管 理制度还处在分级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的摸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内控体系, 二级单位的经济决策也处于不透明的状态,容易出现失误。高校二级单位在经营、管 理、财务等方面既不同于高校,又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允公案 的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制度衔接上的空隙,肆意违规使用巨额资金,给高校资产造成 了巨大的损失。对南开允公集团进行财务审计的人士感叹说,“没见过这么混乱的账 目”,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某些校办企业的财务制度之废弛、管理之涣散到了多么严 重的地步,而这样严重的问题,在大案曝出之前,却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两宗 案件的另一个共同之处, 是大学校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职问题, 都负有重大的责任。 天津大学决定将校办企业“运作上市”, 但在整个决策过程中, 既没有进行科学论证, 又缺乏必要的民主程序,少数领导一拍脑袋就定了下来。如此草率的决策往往会导致 不可控制的风险,亿元资金最终落入了骗子之手,提高学校科技实力和发展后劲的愿 望也落了空。南开大学则在校办企业的用人安排、日常管理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漏。 虽然早就有人反映允公集团的总裁杨育麟存在财务问题,但当时的校长却迟迟没有开 展必要的调查,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的奥妙。 当然,更重要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起 案件共同反映出,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尤其是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 规范、不科学和不透明的问题。大学的组织机理与现代企业迥异,但与此同时,现代 的大学却有着像企业一样的巨大资金流动,有时也像企业一样开展贷款、投资、融资、 基建等存在风险的重大经济活动,因而,在财务管理方面极其需要类似现代企业的严 格制度和流程,这就必然会出现制度与文化、组织形式之间的不合拍。大学校长在专 业方面一般都拥有良好的声誉与威望,他们在管理大学的环节上也容易获得较大的权 力,但他们的经济决策水平和财务管理能力却未必能肩负起相应的重大责任。如果集 体决策的制度失效了,如果没有良好的约束与监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因此,建立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民主决策程序,并引入外部的审计与监督,就成为提升大学财 第一章 绪 论 3 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着学生人数普遍增加,基础设 施紧张的实际困难,我国的高校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是独 立的社会法人,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惯性, 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过继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许多高校的负责人并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 这一点。 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在过去两年中, 带领学生调查了 20 多个省过百家学校的 数据, 在他最近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中, 他得出的结论是, 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 2000 亿到 2500 亿元 2。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 力。”这个数据已经高于 2005 年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披露的数据。蓝皮书称,公办 高校在银行的贷款规模达 1500 亿-2000 亿元。高校贷款有可能成为新的高风险贷款项 目。由于高校的盲目贷款而使学校的总体财务处于危险境地的学校并非凤毛麟角,相 反在全国这样的高校数目很多。从 2005 年起,国家审计署在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中, 都对高校债务风险提出了警示; 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 教育部门开始全面实施对直属 高校资金流动的即时动态监控,要求控制贷款规模,审批贷款 3。 上面报道中所反映出投资问题和贷款问题只是高校众多财务风险的冰山一角,高 校财务运作中的众多不规范操作以及防范风险意识的淡漠使得高校的财务安全如履薄 冰,很多地方都出现要崩发的迹象。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现阶段研究我国高校的财 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显得更是迫切。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是在我国现阶段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 高等教育由 “精 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过程中而出现的新问题。我国目前的理论界对于高校财 务进行研究的还不是十分深入,因此笔者在写本篇论文的时候,可供借鉴参考的重要 文献还不是很多,国外高校的运作体制和我国高校的运作机制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多不 同,以美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为例 4:美国高校财务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集权管理 模式和分权管理模式。集权管理模式主要用于公立院校,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 投入,政府的行为对高校的运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公立高校的经费由州政 府批准,州政府根据财政预算划给高校额度。凡 250 美元以上的经费支出由州政府在 其额度内直接支付。高校对政府所投入的经费仅限于资金使用计划的申请、报批,而 不能直接进行现金管理。分权管理模式大多数运用于私立高校的财务管理中。私立高 校行为较小,学校获得的大部分经费有其下设的学院直接管理,校部统筹的只是各院 第一章 绪 论 4 系上交的小比例经费,以用于学校的人员工资、校舍建设及其它公共财务支出。我国 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显然具有我国现阶段特色。虽然有关研究我国高校财务工作 的资料相对较少,但是“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回到实 践中去”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以此作为理论创新的契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是 我研究本课题的根本出发点。在研究这一课题时,我采取的基本方法步骤是: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运用互连网查阅相关文献 3收集与教育财政和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4推导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预警的模型,进行理论创新 5收集典型高校的财务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13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管理相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前面已经 提到,我国目前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还不是很多,这就决定了我的研究 方法要较大篇幅的运用现实资料分析论证,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高校的财务风 险管理工作。我将根据相关理论和数据建立一个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力求做到排除偏 见,避免混淆,剔除无关变量,保证模型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14 本文的内容框架和创新点本文的内容框架和创新点 141 内容框架内容框架 本文在研究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的前提下,针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 状况,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应财务风险的防范办 法,并且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建立了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本文的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还有本文运用的 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整篇文章的主要结构。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笔者详细的介绍了本文涉及到 的一些主要概念的含义以及目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详细的论述了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以及产生机理。这一部分和下面的第 四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笔者为了使论述更加充分而特地分成了两部分进行详述。 第一章 绪 论 5 第四部分是有关高校财务安全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第三部分涉及到的高校财务 风险而提出的解决方案。 第五部分是高校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以及实证分析。 第六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笔者主要总结了本篇论文的不足 和主要创新点以及对本课题的展望。 本文的内容框架可用下图 11 表示: 图 1-1:内容框架 142 本文的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 目前我国理论界针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综合性研究的成果还不是很多,笔者在准 备这篇论文的时候,曾经收集了很多资料。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的很 多学者对高校的财务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很多学者关注的是高校的超额 贷款等负债经营现象;第二是在关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上,很多学者仍然停留 在单指标财务预警的研究上。与此相比,本文主要有以下两个主要的创新点: (1) 对高校财务活动中可能出现风险的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 根据其不同特点划 分不同的类型, 比较系统的阐述了风险产生的机理, 并相应的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 (2) 在参考企业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高校财务活动的实际特 点,建立了一个判别率相对较高的多指标风险预警判别模型。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三部分: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及产 生机理分析 第四部分:高校的财务安全研究 第五部分:高校财务预警模型及预警实证 研究 第六部分:结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6 第二章第二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企业财务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很多,本章对 国内外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并且对高校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内涵进 行了界定,最后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各种模型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有关概念的界定 211 风险的概念界定风险的概念界定 “风险”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可能遭受的风险” 。而在 企业管理学界,学者们常常将风险定义为某一事件预期后果估计中较为不利的一面, 5或者定义为可测定的不确定性(f.h. 奈特) ;也有学者认为,风险是事物运行的结果 与预期的离析程度及其可能承受的损失 6;还有的学者认为,风险是含有不利成分或 可能引起人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的不确定性事件;如此等等。在国外,对风险的研究 由来已久,关于风险的定义不下十种之多。这些定义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风格,受作者 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带有浓厚的地域及时代色彩,也具备其所从事的研究领 域的特色。我们应当舍弃诸多定义中的个性差异,去理解其原意和共性的内容。在英 语中,可以译为“风险”的词有若干个,其中最常出现在风险管理论著中的词有:risk、 peril、 hazard。 “risk” 的英文词义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实际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危险性。 “peril”的英文词义是危险事件、风险的现实状况、灾难、灾害或直接导致伤亡损失 的事故本身。 “hazard”的英文词义是危险的因素,即事故发生的前提、环境、条件和 原因。这些定义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风格,但其基本涵义却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为: (1) 风险是以一定的发生概率的潜在危机形式存在的可能性, 而不是已经存在的 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 (2) 风险只计算其可能的损失, 不计算其可能的附带收益, 所以从直接意义上说, 风险的效果是净负面的,为风险的承担者、相关者所不需,它具有程度不等的危害性, 即可能给当事人造成损失,这种威胁是现实的。 (3) 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 测定风险应立足于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危害和损失 之前,而不是在其之后;也就是说风险是可能受到的损失,风险会在一定范围、一定 时期、以一定形式出现。风险的出现概率总是在 0-1 之间波动,概率越接近于 0,表 第二章 文献综述 7 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概率越接近于 1,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212 财务风险的界定财务风险的界定 在明确风险的含义之后,我们有必要也对财务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财务风险是 诸多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其损失是违背市 场经济规律或由于自身失误所遭受的惩罚,主要指经济利益的减少或丧失;其风险因 素大多来自市场活动、资金与之有关方面;其风险事件是经营主体的资金、市场行为 或经营事项所引发的不确定事故。财务风险是与经营主体有关,与其资金运动及其结 果有关,与市场经济规律有关的一类风险。而在我们的理论界中,最常见的财务风险 概念有两种:第一是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第二类是狭义的 财务风险,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和日常经营中)而面 临的风险。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可以把财务风险的几个主要特点总结如 下: (1)客观存在性 财务风险与风险一样,广泛地存在于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之中,这是由客观环境 的复杂性、世界的发展性和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资金运动的必然产物,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主观设计和制 造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将其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但无法将其降低至零 7。 (2)可度量性 虽然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在进行财务活动前,人们可以根据 预先知道的所有可能结果及其出现的可能性,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度量,从 而对我们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 (3)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主要是指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可变性。财务风险可以随着一定条 件发生变化,即在未来有可能发生,又有可能不发生,即使发生的话或者加强或者减 弱,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对于不同的经营主体和其不同的抗风险能力,财 务风险的表现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财务风险的存在,才使得市场经营主体的财务活动 的最终结果事先难以准确把握,导致财务活动变得复杂。 (4)相关性 财务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的高低具有相关性。一般来说,风险报酬越高,财务 风险就越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8 213 财务预警的含义财务预警的含义 目前理论界对财务预警系统的定义尚未形成确定性的结论,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 主要有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公司信息化为基础, 对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 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 8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一 观点虽然强调了财务预警系统的风险控制功能, 但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远不止这一项, 应包括决策、组织、控制三大功能。 第二种观点: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公司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 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 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 并对公司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 据的监控系统” 9。笔者认为这种定义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这一观点在风险控制 功能的基础上侧重提出了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预警方法,但指标分析只是财务预警 分析方法中的一种,财务预警系统还应包括组织机制的建立及其它分析方法。 第三种观点: “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 利 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公司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经营 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 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10。这个观点比较全面的涵盖了财务预警 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功能。 本文在第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再吸取其它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的有益补充, 将财务预警系统定义为:财务预警系统就是以经营主体的财务会计报告、经营计划、 相关经营资料及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将经营主体所面临的财 务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关系人,并分析其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及财务 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督促管理当局提早做好防范措施,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和控 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22 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动态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动态 221 国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国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理论也较为成熟,主要的研究方向和 研究的内容有:单变量判定模型、模糊神经网络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以及多 元逻辑判断模型,简单介绍如下: (1)单变量判定模式 第二章 文献综述 9 单变量判定模型,也叫一元判定模型,它运用单一变量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风险。单 变量判定模式的研究起源于 1932 年,fitzpatrick 教授以 38 家破产和非破产公司作 为研究的样本进行了相应地对比单个变量的破产预测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股东权益 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负债权益比(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指标具有较强 的判断能力。此后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beaver 于 1966 年又利用财务比率分析来预测 公司的运作风险 11: 他把 79 个资产规模相近, 处于同一行业中破产和非破产的企业作 为研究对象,设计并计算了众多的财务比率,在其中主持最具有差别能力的单个财务 比率及其临界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单变量判定模型,并标明三个财务指标最能有效 的预测财务风险状况,分别为: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 收益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债务总额资产总额) 。在 beaver 的研究过程中, 他分析了陷入困境的 29 个企业 15 年的预测能力,最后发现预测准确率较高的是债 务保障率,尤其是企业破产的前一年。 单变量判定模式的不足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为了得到比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就不 能改变原来检测样本空间;第二是采用同一个财务比率,即使是准确率较高的财务比 率,在不同的行业或者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中进行测试,得到的预测结果可能是完全不 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运用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第三是所选择的财务指标 容易被人粉饰,如改变为多指标分析判断则容易产生矛盾结果。 (2)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在各方面的运用,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开始用于财务风险的预测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一开始专家学者一 般都采用三层前馈神经网络,后来又有很多的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财 务风险预测研究 12。这些模型主要有多层感知器(mlp) 、概率神经网络(pnn)和自组 织映射神经网络(som)等。因为这些模型牵扯到了很多高等数学和模糊数学的知识, 限于笔者的能力,在此就不再进行详述了。 (3)多元线性判定模型 在财务风险预警的有关模型中,多元线性模型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类模型。这些 模型的种类很多,但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爱德华奥特曼(altman)的 z 分数模 型 13。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股票上市公司,首先从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 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程度的财务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危机警示作用的大小给 予不同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就得到一个企业的综合风险总判别分 z,将其与临 界值对比就可知企业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 奥特曼模型的研究步骤是首先选定企业的样本, 最初的样本由 66 个企业组成, 分 成两组, 每组各 33 个企业。 第一组是从 1946 年到 1965 年根据全美破产法的规定申请 破产的制造企业。第二组是不分行业、不分规模、任意选择的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0 在 1966 年仍在经营。分组以后,收集了所有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有关资料,并 进一步整理成对评价有用的 22 个变量(比率) ,把这些变量按流动性、收益率、稳定 性、支付能力、活动比例五项标准分类,再从 22 个指标中选定对预测财务危机最有用 的五个指标,分析有关变量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观察各变量对预测的准确性,最后进 行综合,建立了下列判别函数: z1.2x11.4x23.3x30.6x41.0x5 (11) 式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损益期末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期末总资产 其中: x1即企业营运资金相对于资产总额的比例。 x1越大, 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 财务状况越理想。 x2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留存收益进行再投资的比例。x2越大,说明企业筹资和再 投资功能越强,企业创新和竞争力越强。 x3反映企业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杠杆因素时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 x4主要反映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判断,它是资本市值对债务的比值,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越有投资价值。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该指标尤其具有说服力。 x5用来衡量企业资产获得销售收入的能力。 奥特曼教授通过对 z 分数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 值越小,该企业遭受财务失败 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对过去经营失败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奥特曼得出一个经验性 临界数据值,即 z3.0。企业的 z 记分值高于 3.0 的为较安全的企业,低于 3.0 的为 存在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的企业。 此外, 奥特曼在对经营失败企业经验分析中还发现, 如果一个企业的 z 记分值低于 1.8,该企业实际上已经潜在破产,如果不采取特别有 力的措施,将很难步出深渊。关于临界值的具体说明如下表示: 表 21 z 分数模型 z 记分临界值的具体说明 z 记分值 短期出现破产的概率 表 21 z 分数模型 z 记分临界值的具体说明 z 记分值 短期出现破产的概率 z1.8 存在严重财务危机,破产机率很高 1.8z2.8 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破产机率较高 2.8z3.0 存在某些财务隐患,解决不好有破产可能 z3.0 财务状况良好,无破产可能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1 在对 z 分数模型的运用中,奥特曼还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z 分数模型预测效 果的准确性也会降低。据统计,预测企业破产在一年时间内的准确率为 95,两年时 间内的准确率为 83,而三年以上的准确率不到二分之一,仅为 48,这样运用 z 分数模型测定企业风险时就必须注意时间性。对于企业短期风险的判断可以直接依据 记分值,但对于企业长期风险的判断则必须先计算企业在各年份的得分值,然后根据 这些分值的变化趋势来断定企业长期风险的大小。尽管 z 分数模型最初是依据制造企 业公司的资料提出,但检验结果证明,它对其它类型的公司同样也适用。近年来,澳 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和荷兰都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尽 管 z 值的判断标准在各国间有相当的差异,但各国财务失败组的 z 值平均值都低于临 界值 1.8。 (4)多元逻辑概率判定模型 多元逻辑概率判定模型是利用多元统计数学的方法和原理,预先设立判别准测, 根据已知因素的实际数据计算事件概率,再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判别其所属归类。采 用多元逻辑概率判定模型应用于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距离判别法、fisher 判别法、bayes 判别法、logit 判别法和 probit 判别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进行简单 的介绍。 距离判别法是将已经存在的指标作为判别均值,测算样本新值与均值比较,根据 其距离远近划分样本归类。距离判别法的优点是计算较为简便,不受样本总体分布限 制,选取得指标相互间干扰小。缺点是两个总体样本均值接近时容易误判。 fisher 判别法 14是利用判别效率(类间方差和类内方差之比)最大的准则来求判 别函数,依据判别函数的计算分析作出样本分类判别,这是实际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 法。fisher 判别法判别法的优点是对样本的总体分布类型要求很低,缺点是错分成本 最小化的要求较高。 bayes 判别法是从错判所造成损失的最小角度出发,寻找一种判别函数。该方法 采用先验概率分布来描述研究对象,在其中抽取样本进行修正,计算得出后验概率分 布来作出样本的财务运作风险判别。bayes 判别法的优点是准确率高,缺点是需要严 格的假设条件,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可能性很小。 logit 判别法 15是希望通过建立累计概率函数,在此基础上观测对象的条件概率, 来判定对象的财务状况和风险。 logit 判别函数为 ln 1 p abx p =+ (1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2 () 1() exp abx p exp abx + = + (3) 如果p的值大于 0.5 则表明企业破产的概率很大, 反之则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正常。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条件的选取要求不是很严格。缺点是计算较为复杂,近似处理会 影响准确度。 probit 判别法 16是先假设企业破产的概率为 p,样本服从正态分布,选取的财务 指标对应p的分位数,通过概率比回归模型计算的结果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判 定。probit 判别的判别函数为: 2/2 (1/2 ) a bx t pedt + = () probit 判别值的意义和 logit 判定的值意义相同。两者的思路也相似,不同的只是 计算的方法:logit 采用线性回归求系数,而 probit 采用极值方法求系数。 222 国内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国内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国内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和国外同行的类似,也是 侧重于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从定量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判断。 (1)以周首华、吴世农、张玲、陈静以及车晓娜为代表的研究者在借鉴国外财务 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以我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预测的 z 判断模型。其中,吴世农提出的模型为 17: 1234 56 0.8672.531340.27850.45973.2293 3.95441.7814 yxxxx xx = + () 以及 1 1 y p e = + () 其中: 1 x:盈利增长指数 2 x:资产报酬率 3 x:流动比率 4 x:长期负债比率 5 x:营运资本比率 6 x:总资产周转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3 当p0.5 时,表明企业就很有可能已经陷入财务风险。 张玲提出的模型为: 1234 0.5170.460.389.321.158zxxxx=+ () 其中: 1 x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 x营运资产资产总额 3 x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4 x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该模型具有提前 4 年预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警效果。 由于 z 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周首华等人在实际研究 中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提出了改良的 f 模型 18: 12345 0.17741.10910.17041.92710.03020.4961fxxxxx= + () 其中: 1 x (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2 x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3 x(净利润折旧)平均总负债 4 x期末股东收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5 x(净利润折旧利息)期末总资产 f值以 0.0274 为临界点,若某一企业的f值低于 0.0274,则被预测为出现财务 危机的企业;反之,则认为是可以继续生存的企业。 杨淑娥等人提出的模型为: 12345 0.38470.19080.12510.10880.0828zxxxxx=+ () 其中: 1 x 5 x是主成分因子,分别有 12 个财务指标用线性方程求出。然后 根据z大于 1 为财务状况非安全区域;0.5z1 为财务状况安全区域;0.3z 0.5 为财务状况灰色区域;0z0.3 为财务状况失败区域;z0 是财务状况严重 恶化的区域。 (2)姜秀华,乔卓等人在 logit 判别模型研究方面,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以上市 公司 st 板块和非 st 板块为样本,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中,姜秀华提出的判 定模型为 19: 1234 ln0.16610.07310.148110.11484.5669 1 p xxxx p = + () 其中: 1 x:毛利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4 2 x:其它应收款比重 3 x:短期借款比重 4 x:股权集中度 乔卓等人提出的判定模型为 20: 12345 ln0.8450.99832.4714.6410.7772.272 1 p xxxxx p =+ () 其中: 1 x:主营业务收益率 2 x:净资产收益率 3 x:资产负债率 4 x:每股净资产率 5 x:总资产增长率 (3)在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方面,经过检索,发现相关资料很少,就是找 到的几篇也仅仅是关于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介绍。 在关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研究的有关材料中,教育部高教司的司长杨再复教授主 持编写了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一书。在这本书中,杨再复教授也仅仅是从高等 学校财务运行评价、预警系统的理论研究、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警戒线的确定和实 践四个方面做了理论介绍,并未提出行业预测模型。 第三章 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和产生机理分析 15 第三章第三章 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和产生机理分析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和产生机理分析 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的 研究,一般都是从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资金流转环节分别考察其财务风险。高等 学校的资金流转环节和企业类似,但是其流转的目的不同。企业资金流转是为了获取 利润,而高等学校的资金流转仅仅是为了维持高校教学、科研事业,所以,从这个角 度上来说,用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套路来研究高校财务风险是不合适的。在本章中, 我将从四个方面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 第一,从总体上看,高校存在着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 第二,从高校的资金来源来看,高校存在筹资风险; 第三,从高校的投资方式来看,高校存在投资风险; 第四, 高校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风险, 就是高校的校办产业的连带责任财务风险。 31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311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概述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概述 高等院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是指一个高等院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 衡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衡现象 21。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在总体财务状况失衡方面与 企业单位有所不同,不太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正是在这种理财观念的影响下, 很多人认为,高校的资金运动只是简单的“收入支出再收入再支出”运动,类 同于企业现金流量的概念,资金运动的主体形式就是现金的收支活动,收支控制实际 上就是现金流量控制。在没有必要对现金流量及其时间分布进行单独管理这种观念的 指导下,不少高校管理者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的日常监控,以致产生了现金短缺风险, 最终导致预算控制失败,引发不良举债。通常情况下,事业收入往往是当年现金的流 入,但事业支出不一定是当年现金的流出。由于暂付款项的存在,有些上年付出的款 项在本年报账时也形成支出,本年期末发生的现金流出则不一定在本年形成费用,因 此在高校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与事业收入、事业支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对称关系。高 校现金流出可有两种结果:一是直接形成支出,二是形成暂付款项。暂付款项改变了 现金收付制对费用的计量结果,延缓了现金流出在事业支出上的确认时间,从而形成 了现金流出量与支出额的差异。因此,作为高校财务管理者只关注事业收支额而忽略 第三章 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和产生机理分析 16 现金流量,显然是不妥的。现金流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活力、即期偿债能力和资 金融通,尽管高校不像企业一样,但它也直接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调度和事业运行的顺 利与否。如果高校现金流量及其时间分布与事业运行需要不相适应,出现了现金短缺 风险,势必增加预算控制压力和事业运行成本,并给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带来不良甚 至严重后果。同时,由于高校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之间的非配比关系,使得对现金短 缺风险的防范更为重要。与企业不同,高校的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来用现金收付制计 量基础,两者间不具有配比关系 22。以收支控制代替现金流量控制,掩盖了现金流量 的实际需求,容易导致现金短缺。在教育部公布的有关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仅仅 在 1994 年, 全国 2000 多所高校中有 30 所高校财务处因流动资金短缺而关门, 最长的 关了 3 个月。事业单位出现流动资金枯竭,是由责任风险引起的,这种风险责任在于 管理层。有的事业单位领导往往注重事业的“长远发展” ,过度地挪用现有资金。这种 情况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很普遍,挪用率相当高。 企业的总体状况失衡,是破产,是资不抵债。把企业的全部资产拿出去清偿也不 够,那就意味着企业要破产了。事业单位不同,因为它没有这么高的负债率,无论是 学校,还是医院、研究所、其他文化单位,凡是事业单位,资不抵债都是不太可能发 生的。但是,如果事业单位真的出现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的话,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和蝴蝶效应是十分可怕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又一次的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 我认为正视高等院校总体财务状况是十分有必要的。 312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的产生机理分析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的产生机理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院校并非独立于政府而自主运行的法人实体,高校的运 行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的通过国家或者政府机构取得、使用经济资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