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国际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则取 决于科技投入、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企业作为一国科技投入的主体,其科技投入总量与 利用效果直接影响着科技进步程度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科技投入、自主创新中担负 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财政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方式支持企业科技投入。税收 作为政府一种间接投入方式,天然具有引导、调控功能,是激励企业科技投入的重要手段之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科技投入强度明显偏低,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创新 水平及国际竞争力。要顺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彻底改变我国的经济 增长方式,继续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力度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的税 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 应。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论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 为本文的研究界定了范围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企业科技投入的现状及梳理 了我国目前的科技税收政策,通过描述统计指出我国目前科技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为下文 的研究提供思路。第四章首先分析了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机理,然后从税收优惠政策 和税制两个方面分析了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效应,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五章实 证研究了我国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 第六章提出政策建议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虽然税收对企业优惠前期如“两免三减半”期间科技投入激励不明显, 但在中长期内,我国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从税制角度分析,不同税种 的优惠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不同,我国所得税优惠政策激励科技投入的效应大于流转 税激励科技投入的效应。高新技术企业对税收刺激科技投入的效应大于非高新技术企业。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企业的科技进步需要税收的引导和支持,发挥税收作为促进产 业升级的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同样离不开微观主体企业的积极响应,因此,本文立足于企业, 从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制两方面系统的分析了目前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作用,以达到研 究宏观政策的微观机理,实现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科技投入,科技税收政策,税制,激励效应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the science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inly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input, the motivity and ability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of a countys technology input activities, total amount and use effect of technology input of enterprises directly affect the advanced extent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government take an integral role in promoting techonology inpu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the govemment suppor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nterprises by two ways which are direet and indirect way. tax as the governments indirect investment approach,which natural has the guidanc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s. tax is one of important means to stimul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compared with flourishing nation in the world, chinas curr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intensity is significantly lower,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level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o adjus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acceleration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pletely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continue to inerease the technology input intensity of enterprises is imperative.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study on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our country s current tax for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put have very strong realistic mean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theories analysis, substantial evidenc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study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tax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of enterprises. first ,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or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put in our country. and make a combing and evaluating in detail of our countrys current technology taxation policy. secondly,on this foundation,analyz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ax for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put from the theories. finally,combining our countrys current technology taxation policy and tax system, analyze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tax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of enterprises in detail making use of model.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is: although tax can not positively incentives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put in short term, but in the medium and long-term,our countrys tax has certainly incentive effect for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put. different taxes have different incentive effects for technology input. chinas income tax policies encourag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is greater than the effect of turnover tax incentive effec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high-tech business-to-the effect of tax incentive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is greater than the non-high-tech enterprise. the creative point of the article is tha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ax incentives for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pu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tudy the micro-mechanism of macro-policy and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acroscopic study and microscopic study. keywords: technology input of enterprises, technology taxation policy, tax system, incentive effects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 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 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在知识经济崛起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达与否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社会的竞争在很大 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则取决于科技投入、自主创新的 动力和能力。美国经济学家在 20 世纪末就提出了“胜者全得”的理论,即一个企业、一个国 家在高科技术领域领先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他竞争者 将艰难生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企业 科技投入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技术发展水平,企业科技投入总量与利用效果直接影响着科技进 步程度,产业结构升级,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增加企业科技投入, 投入到技术创新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行列 1。 而企业的科技投入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活动,它具有公共品的性质,会导致私人市场 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在科技投入、自主创新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主 要表现为财政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方式支持企业科技投入,即财政资金直接补助企业自主创 新项目,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激励科技投入等。税收政策天然具有引导、调控功能,税收 优惠是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集中表现,也是企业从政府得到的最有力的支持 2。因此,税收 是激励企业科技投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目前我国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现状来看,企业研发创新的动力不足,企业未能发挥技术 创新的主体作用。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迅速增长,来源于企业的研发经费占 全社会研发经费来源的比重已经达到 60%以上的水平,但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即我国 企业研发经费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平均处于 0.5%-0.6%的水平,说明企业研发 经费的投入水平严重不足,远远低于国际上平均 10%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标准。与发达国家 相比,技术密集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强度也明显偏低。企业科技投入强度偏低已 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影响到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要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彻底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继续 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力度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科技税收政策和不断完善税制结 构是否对企业科技投入有激励效果,是否能促进科技进步,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科技进步需要税收的引导和支持,发挥税收作为促进产业升级 的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同样离不开微观主体企业的积极响应。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我 国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大多数学者都集中研究政府激励科技投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的宏观政策。而本文基于政府与企业在科技投入、自主创新领域的分工合作机制,将政府对 企业科技投入的税收激励作为企业科技投入的推动力量,实证分析税收优惠及税制对当前企 业科技投入的影响,以达到研究宏观政策的微观机理,实现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的目 的,并为提出更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及税制优化提供依据,为企业如何利用科技税收政策提 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1r&d 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 国外关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税收政策的研究较早。随着研究人员对于政府 干预的重新认识,税收政策对 r&d 活动的影响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税收政策相对完 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定性分析方面: david et al(2000)、hall (2002) 3认为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问题导致了 r&d 支出水平较低,因此政府应当采取直接支付或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企业的 研发行为。 david et al (2000) 4认为税收优惠会刺激企业 r&d 投资的短期行为但不会使企业承担高 社会回报、低私人收益的项目,直接的财政支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hall&van reenen (2000) 5研究表明税收优惠减少了 r&d 活动的边际成本,并且只要 r&d 投入的成本不增加,就不会对相关产业的 r&d 支出产生挤出效应。 oecd 及一些国家政府发布的研究报告更系统、更全面,如 oecd 于 2003 年颁布的 sti 报告r&d 税收激励的趋势与问题 ,加拿大联邦政府于 1998 年颁布的sr&ed 联邦税收 激励评估报告等。这些研究报告对西方主要国家 r&d 税收激励的政策设计和实施效果进 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和总结,以寻求适合各个国家情况且最有效的 r&d 税收激励方法 6。 在定量分析方面: bernstein (1986) 7使用 1975 年至 1980 年期间 27 家公司一组集合的典型数据和时间序列 数据,评估了加拿大r&d税收激励措施(包括r&d投资税收抵免和特别研究津贴)对r&d投 资的影响,结果发现: 税收支出每增加1美元,会带来多于1美元的新增r&d资本。 但rajagopal 和 shah (1995) 8采用同样的方法,评价了墨西哥、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 r&d 税收激励效应, 却发现税收激励措施仅对部分行业的 r&d 有效。 holemans&sleuwaegen(1988) 9以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以政府的研究开发补贴作为自 变量,以私人企业的 r&d 投资作为因变量,对比利时 1980-1984 年的情况进行研究,得出 政府每增加 1 单位补贴,就会带动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增加 0.25-0.48 个单位的结论。 dagenaisetal(1997) 10对加拿大的 r&d 税收优惠体系研究发现,政府每放弃 1 加元的税 收收入,私人 r&d 支出将增加 0.98 加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guellee&vanpottelsberghe (2003) 11对 17 个 oecd 国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税收激励对于 r&d 支出有一个负的价格弹性,r&d 税收激励促进了社会 r&d 活动。 1.2.1.2r&d 税收激励效果的评估方法 r&d 税收激励效果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公司调查法,专门的和折衷的方程式评 估,弹性资本存量调整法或投资加速理论,q 理论方法,前瞻模型,生产结构法或调整成本 法。 mansfield and swite(1985) 12对税收 r&d 激励作用的评估是基于对加拿大部分公司的 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舆论调查。其结果显示,税收抵免的激励效用远远小于因此而放弃的收 入。只通过舆论调查是不可能获得对税收激励措施作用的客观评价,舆论调查不能对政策变 化前后所考察的行为提供任何数据,因而其结果的效力值得怀疑。 mansfield and switze (1985)具体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和折衷的方程式模型来评估 r&d 税 收抵免对加拿大产业中 r&d 支出的影响。模型中,产业 r&d 支出是该产业当年度销售额及 时间趋向的函数,在这个方程式中得到的参数与每一年占优势的税收激励措施的性质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 13200万美元用于鼓励r&d的联邦税收支出只产生了3000万美元的新增r&d 资本。 braithwaite(1975) 13,harman andjohnson(1978)14,may(1979)15曾使用弹性资 本存量调整法来评估加拿大的税收激励措施。braithwaite 和 may 研究了降低的公司税率对制 造业和加工业产生的影响。harman 和 johnson 研究发现,尽管这些激励措施对投资有影响, 但相关联的收入损失则常常大于投资的收益。 summers(1981) 16曾使用 q 理论方法来考察各种税收政策对投资的影响。但是,模型 只适宜于资本市场较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有其局限性。 bemstein(1986) 17用生产结构分析模型考察了加拿大 r&d 税收激励措施(包括 r&d 投 资税收抵免和特别研究津贴)对 r&d 投资的影响。他使用 1975 年至 1980 年期间 27 家公司 的一组集合的典型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他评估了在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实际范围内税收激 励措施每损失 1 美元收入对 r&d 支出增加影响,发现,税收支出每增加 1 美元,会带来多 于 1 美元的新增 r&d 资本。rajagopal and shah 将前瞻模型的方法结合在生产结构框架分析 中,评价了墨西哥、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投资激励,结果发现,税收激励措施仅对部分行业 的 r&d 有效。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研究促进科技投入的财税政策的学者不少,各学者从科技税收政策的不同方面、不 同角度进行研究,丰富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1)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研究 夏杰长,尚铁力(2006) 18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当期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创新活 动的有效性,通过实证分析的检验,得出增值税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负相关关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卜伟,王稼琼(2008) 19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对我国增值税与研发(r&d) 投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增值税负与 r&d 投入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王小荣, 王小龙 (2009) 20以 20042007 年度沪、 深两市的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为对象, 在界定和选取 r&d 投入强度和实际所得税税负指标的基础上,对样本公司的 r&d 投入强度 和实际所得税税负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所得税税负和 r&d 投入强度相关的结论。 (2)税收政策激励科技投入的有效性研究 在定性分析方面: 杜鹃(2004) 21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科技税收政策的现状,肯定了税收政策取得的激励成 效,但同时指出这些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没有完全体现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 陈柳钦(2005) 22对我国现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 理和归纳,认为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那些技术落后、亟待更新改造以及正在进行研究开发 与成果转化阶段的企业,缺少应有的税收激励措施。 杨绍媛(2006) 23对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评价, 指出现行优惠政策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滥用税收优惠;有些政策只重结果而不针对创新的过程;直接所得税减免发挥作用有限 等等。 邓晓兰和唐海燕(2008) 24以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分析了企业 r&d 投入与国家税收政 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对企业 r&d 投入的激励作用有限。 甘行琼,尹磊,薛佳(2008) 25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投入税收政策有效性问题, 指出现行税收政策过分偏重于支持科技创新的产出环节,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不够,必然 造成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明显,长期效应不足,产业导向值得改进。从支持企 业创新的税收政策工具来看,目前主要依靠企业所得税,而其他税种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在定量分析方面: 朱平芳,徐伟民(2003) 26从动态角度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上 海市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自筹的 r&d 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实证检 验的结果表明,税收减免这个政策工具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自筹的 r&d 投入具有积极效 果。 吴秀波(2003) 27对我国 r&d 的支出激励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当前税收措施对于 研发支出刺激强度有限的结论。 程华(2006) 28比较了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两种政策工具对企业 r&d 投入的促进作用。 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两种政策工具绩效的实证结果,加之对两种政策工具运行机制的比较, 认为直接资助仍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政策。但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也不应忽视,它将是我 国财政科技政策的发展方向。 李丽青(2007) 29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对 103 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实证评 价了我国现行 r&d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 r&d 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现行 r&d 税收 优惠政策对企业 r&d 投入具有正的影响,但激励作用不明显,政府每减免企业 r&d 投入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 元钱税收,只能刺激企业增加 r&d 投入 0.104 元。 匡小平, 赵松涛 (2007) 30以优化税收激励的成本效应为切入点, 从理论上研究企业 r&d 投入不足的原因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机理,然后针对不同 r&d 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 应构建模型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已经不少,但这些优惠措施仍存在许多不完善 之处,使得在实践中对企业投入的激励效应不甚理想。 杨红,蒲勇健(2008) 31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了 1995 年至 2004 年 的相关统计资料,建立了企业自筹 rd 投入影响动因模型并对其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 果显示政府税收政策对企业自筹 rd 投入有显著正影响。 (3)税收政策对科技投入影响的国际借鉴 国内很多学者、专家对国外的相关税收政策进行总结,借鉴其对我国科技投入有效、对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利的经验,对我国的税收政策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刘群(2002) 32通过四个方面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发达国家科技税收政策取向及运用:对高 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环节及方式,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税种选择,注 重构建科学、合理与高效的科技税收优惠运行机制,加强科技税收政策的法制化管理,规范 科技税收政策,对完善我国的科技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峰丽,蒋保林(2005) 33综合论述了 oecd 各国对科研开发(r&d)进行税收激励的 基本原理和总体趋势,就其方案设计中涉及的问题,如支出的处理方法、优惠的基本形式和 税基的计算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杨志安(2004) 34从鼓励技术开发,鼓励技术成果转化和鼓励外国高科技企业及自由贸 易区发展这三方面论述了韩国鼓励技术创新的典型做法,注重技术创新税收政策的原发性功 效,改变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形式,率先在高科技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提出了促进我国 技术创新的税收建议。 梁燕君(2007) 35从税收减免、费用扣除、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提取各种类型的 准备金、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制度等 6 个方面阐述了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取向及 措施,并提出了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改革与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政策建议。 何伟(2008) 36认为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的普遍做法,其具有激励 目标的战略性、激励环节的整体性、激励力度的高强度性以及激励方式的综合性等特点。我 国应借鉴它们的经验,完善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 黄国斌,田志康(2008) 37介绍了英美利用税收激励研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认为政策 设计时要参考多种因素,指出我国施行 r&d 税收抵扣政策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有税收目的 的 r&d 支出标准,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注意政策的可操作性、可预测性、一致性和稳 定性。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和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回顾,可以看到,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方法来研究促进企业科技投入的税收政策及税收政策对 r&d 投入的激励效应,取得很丰富 的研究成果。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并运用不同的定量分析方法,对税收政策的 激励效果给出了准确的数据考量。但是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很少以发展 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并且大多以国家或以行业为单位进行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科技税收政策方面的研究上。 近年来,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来研究税收政策与企业科技创新关系的成果也日渐增多,研究也 越来越具有系统性。研究税负水平与科技创新关系的成果也层出不穷,大多数学者以行业为 研究对象来研究所得税、增值税对科技投入的影响。 虽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此领域的研究并非完全成熟,仍有进一步研究、 深入分析的空间。已有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仍具有借鉴作用,在不同程度上 给笔者许多思路和启发。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文试图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果,结 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的现状,利用模型分析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所产生的影响, 分析当前企业税负与企业科技投入的关系,判断企业科技投入活动所处的税收政策环境,为 政府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有效支持企业科技进步提供决策依据,也为企业如何利用科技税收 政策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1.3 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文首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分析了企业进行科技投入、研发创新的现状、内在原因及 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机理及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税种优惠对科技投入 的激励效果和不同优惠方式对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相关模型数据 进一步研究了目前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从而为制定更有效的科技税收政策提供 依据。 (2)对比分析 本文借鉴财务报表基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对样本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对科技投入 激励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样本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税收激励 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样本企业不同税种及不同行业分类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论证的 本文的假设,使文本的论据更充分,也为本文的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依据。 1.4 研究框架 本文共分六章,全文的框架结构如图 1-1 所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图 1.1 全文框架 1.5 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以企业为切入点,基于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政府对企业科技投 入具有推动作用,企业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应是分工合作关系的基本观点,从税收优惠政 策和税制两方面系统的分析了目前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作用,以达到研究宏观政策的 微观机理,实现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的目的。 (2)模型中加入税负的滞后项,考察税收滞后效应,从而全面反映税负对科技投入的短期 和长期效应。 (3)本文从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制两方面来研究税收对科技投入的影响, 从而克服了单从税 收政策方面分析的局限,使研究更系统、更完善。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及其税收政策的现状描述 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效应分析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机理分析 绪 论 我国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 政策建议及总结 企业科技投入税收激励效应分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技投入、企业科技投入、企业 r&d d 投入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定义,结合我国国情,科技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与发展活动、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活动、科技服务活动三大部分。科技投入是指与科技活动有关的人、 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投入,社会为了支持和鼓励科技活动而进行的经费、人力、各 种社会资源的配置。科技投入是以提高生产力要素的质量、改善生产力要素相互关系的一种 投入行为。一般是用研究和发展(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表示国家科技投入强 度,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表示企业科技投入的强度 38。 企业的科技投入是企业为了寻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用以更新企业的生产方式, 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产性投入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科技含量,改善生产要素之间 的结构,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是一种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方式 39。企业 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投入与科技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费,包括研发费用、研发成果应用费用 和科技服务费用。 企业 r&d 活动(为增强知识储备和发明新产品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形式可以 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是企业科技活动的核心,企业 r&d 投入也是企业科技 投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 r&d 活动中所有人财物的支出即为企业 r&d 投入。 2.1.2 税收、税制结构、税收政策、科技税收政策 税收既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大政策工具,同时又是企 业等纳税人的一种成本支出,并对其决策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在征税的同时,纳税人 也就必然承受对等的负担。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政府征税相应的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 数量或份额,从而对其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或使其承受经济负担,从而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 投资、筹资决策与行为。 税收的效应是由一国税制结构和税收政策决定的。 税制结构是指由若干不同类别的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税制倚重于哪个税种,主要受传 统税制,经济发展水平,税基大小,征税成本,税负公平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来说,无法 任意选择税制,只能接受既定的税制。政府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完善税制结构影响税收效应, 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而税收政策及其作用机制、作用效果都受到税制结构的制约 40。 税收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各种税收手段,达到筹集财政收入和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目标的策略。为了达到政策目标,政府通过税种的选择与组合、调整税率、调整税基、 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手段来实现。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为了明确的政策目标,调动纳税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的积极性,引导纳税人从事某项经济行为而实行的税收优惠。 科技税收政策,就是指为了加快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鼓励科技进 步,正确引导科技投入的方向,在基本税制背景下,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安排,如税种选择、 税率高低,尤其通过税收优惠措施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刺激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开发 和科技产品的生产,补偿和降低企业科技投入风险,激励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措施 41。 2.2 本文理论基础 2.2.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政府的财税政策运用找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该理论通过将“知识” 、 “技术”在模型中内生化,得出结论: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之源, 又是“知识”内生积累的结果 42。从实践意义看,知识与技术不但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而且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内生变量对政府政策是敏感的,并受政策所影响。内生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r&d增长模型的核心特征:技术进步或创新是企业有意识进行r&d投资的 结果;来自创新的垄断利润则为企业从事r&d活动提供了市场激励 43。 经济的长期增长需要依赖政府的行动,诸如税收、法律和秩序的维护,基础设施服务的 提供,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因此,一国的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赖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 政府采取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有影响,税收优惠政策甚至能促进企业的 科技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或创新。同时,企业利润也是影响企业r&d投入的重要因 素。 2.2.2 r&d 与市场失灵 在市场经济中, 政府干预企业研发活动的主要原因是r&d私人市场存在 “市场失灵” 。 市 场失灵的典型特征是经济的社会整体边际价格与私人部门边际价值不相等所导致的资源配置 的非最优。理论上来讲,企业作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其行为应该能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 宏观调控下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市场能够对企业r&d投入做出选择。正是由于r&d私人市场 存在市场缺陷,私人市场在最优r&d数量上投资失灵现象的存在,为政府介入提供了合理的 理由。一般认为,r&d市场出现投资失灵的现象,主要是因为r&d活动具有公共产品、外部 性及不确定性等特征。 首先,企业r&d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企业的r&d活动虽然不是纯 粹的公共产品,但是某种程度上它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特征。对于研究与开发的成果,投 资者无法完全独占其新技术知识的收益或者无法控制其扩散,结果造成企业r&d投入的回报 率低于其一般的投资回报率。于是,市场竞争机制下企业对r&d活动的投资规模可能低于社 会的理想水平,因此,政府有必要干预企业的r&d支出。 其次,企业r&d活动具有外部性。r&d产品公共品属性的存在,使得企业研发部分成果 在没有市场交易的条件下被经济体中其他部门无偿获得,这种情况被称为r&d行为的溢出效 应,也可以理解为r&d产品的外部性。知识产品的显著特征在于知识创新的成本很高而传播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的成本极低。高昂的创新成本主要表现在巨额的研究和开发投资,即r&d投资。由于外溢效 应的存在使得创新者不能把研究与开发资本相关的收益全部占用掉,许多科技商品一旦被广 泛应用,就会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就是 为了得到高于资本利率的边际收益率,否则,这种投资将毫无意义。企业不能得到全部的创 新收益,边际收益下降:当企业的收益小于创新的成本时,企业从事创新的动力下降,r&d 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从长远看,将导致整个社会r&d能力的衰竭。这和政府追求 的社会边际收益最大化目标不相符,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并寻求政策支持以改善这种状况。 再次,企业r&d投入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r&d活动至少存在着四种不确定性:技术 开发的不确定性、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收益的不确定性、制度环境方面的不确定 性。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是由于技术开发失败的可能性、生产工艺开发失败的可能性以及技 术效果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r&d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任何技术开发的最终成果都必须接受市 场信息检验,而创新企业对于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没有把握,对于创新产品对现有市场结 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难以确定,创新产品的前景因而是不确定的。研发收益上的不确定主 要是指创新企业不能完全占有研发的全部收益,能获取多大比例的创新收益具有高度不确定 性。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研发的主体虽然是企业, 但是r&d企业不是在真空中进行r&d 活动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框架中进行r&d活动的。这种r&d的外部环境直接参与到 r&d的过程之中。由于制度环境主要由政府行为的公众偏好所组成,而政府行为和公众偏好 均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r&d的速度和方向受到巨大的影响,给r&d过程带来了不确 定性。 这些r&d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企业的r&d行为具有较大的风险,特别在一 些关键产业技术创新的投资上,由于风险大,往往是企业所回避的,并且也是单个企业所无 法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r&d投资必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这就可能导致对r&d 活动的实际资源分配会低于最适当水平,导致企业r&d的动力不足 44。 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干预企业r&d活动。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政策工具,用不同的 方式,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创新的市场失灵进行干预,采用直接的成本分担和降低风险等 手段刺激企业投资于风险大的r&d活动。在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政府政策工具中,税收政策 工具自身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不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发生直接作用的特点可以不直接影响企 业创新的决策,而在诸多的政府政策工具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2.2.3 税式支出理论 税式支出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通过税收制度安排,偏离常规 税收结构,给予特定组织或活动优惠安排,由此产生的政府非直接支出。税式支出是政府为 了执行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以牺牲一定纳税收益为代价,通过税制调整对特定人群、组织、 地区、或活动提供的财政支持。 税式支出作为税收调控经济的一个政策工具和实现载体,遵循着税收调整经济的一般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导机制:税收政策纳税人收入变动纳税人行为调整经济活动变化税收调控 目标实现。税式支出减少部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直接受益者是微观经济主体。纳税人的经 济行为,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引起纳税人收入 变动后,由于纳税人具有独立利益和决策权力,他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市场经济允许和经 济效益合理的前提下做出行为调整:当税率低、优惠较多时,纳税人将增加资本、技术、劳 动力的投入以利增加产出,以激励效应为主;反之,纳税人则将以消费或者储蓄代替投资、 以闲暇代替劳动,进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45。 税收是激励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政策工具,科技进步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政府 的科技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影响企业的科技投入,目的是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创新,从而有 利于产业升级,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第 3 章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及其税收政策的现状描述 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社会组织或者部门,与政府一样都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主体。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科学技术与产业、公益事业、社会发展等 有机地联系起来,还能显著提高一个国家、一个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所以,无论是发达国 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和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或部门进行 r&d 投资,从而保证全社会的科技投入水平。 3.1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现状描述 46 (1)企业科技投入总量不断增长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科技投入对企业成长和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加大了科技 投入规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企业科技投入(科技经费活动筹集额)一直保持着高速增 长,特别是 1999 年以来开始大幅攀升,远远高于同期全社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图 2.1) , 并逐渐成为我国科技投入的主力。2007 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总额为 7695.2 亿元,比上年 增加 1498.49 亿元,增长 24.18%,其中来自企业的资金为 5189.5 亿元,占同期科技活动经 费 67.44%(图 2.2) 。 图 2.1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科技活动经费增长情况(以 1991 年为基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图 2.2 企业资金占科技经费筹集额比例及变化 企业已经成为 r&d 投入主体。 全国 r&d 经费投入从 1992 年的 198.03 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3710.2 亿元, 增长了 18 倍多。 企业 r&d 经费投入的增长绝对快于 r&d 经费投入总额。 企业 r&d 经费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