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及其风险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及其风险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及其风险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及其风险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及其风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及其风险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i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及其风险研究 摘要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及其风险研究 摘要 衍生金融工具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产品。 自从 其产生以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投资者保值、获利,同时也使投资者处于极大 的风险之中。安然的破产,中航油的巨亏都与衍生金融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防范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强对衍生工具风险的管理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fasb、 iasb 等权威机构纷纷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作为研究 的焦点,我国财政部也于 2006 年颁布了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尽管如此,如 何在财务报表中有效地进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揭示和披露, 仍是会计界面临的一个重大 课题。 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理解,将其引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系统地研 究,力图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更加详细的揭示与披露。文章首先讨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 计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难点在于它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要将其纳入会计 报表,就要对相关会计体系做出变动。在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会计处理系统的前提下, 其后关键是处理好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不适合衍生金融工具, 本文已经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但并不赞同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的公允价值会计 模式。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也有其不足,在权衡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文章拟构建两种 基于公允价值和风险价值“准备会计”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着重于衍生金融 工具风险的会计计量、反映和控制。最后,本文论述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已经不能 满足外部相关利益者的信息需求,就充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希望本文能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价值,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 abstract ii research on accounting processing and the risk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bstract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ruments since 1970s.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can be benefit for the investor; on the other side it can take great risk. both the bankruptcy of enron and the great deficit of china aviation oil (singapore) corporation ltd are related to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refore, how to prevent the risk from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enforce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isk has been given more and more concern. in the past dozens of years, the more authoritative account organization such as fasb and iasc regarded accounting standard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s the focus.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our country issued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standard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2006. even so, how to disclose the risk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efficiently in financial report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accounting theory research. the article studies on accounting processing and the risk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accounting recognition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difficulty of recognition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s not matching with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definition and accrual basis in the frameworks of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o its entry into the financial report should depend on the related accounting system amendment. secondly this thesis is about accounting measuremen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historic cost is adopted in traditional accounting, but it is not fit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could not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the investor.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model is the best to measure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however,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model has some disadvantages. after considering kinds of effect factors, two new measurement mode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preparing accounting of value at risk, which specially considers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ccounting presentation and accounting control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isk. final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disclosure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isk. the disclosure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could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formation of outwards report user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accounting disclosures improvemen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given. surely this paper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theory. key words: :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 value at risk,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ccounting disclosur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 东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 意。 本人签名_日期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论文无保密内容。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论文无保密内容。 本人签名_导师签名_日期_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 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金融自由化、 石油危机和国际债务等的猛烈冲击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汇率、利率等价格因素进入 了长期的大幅度波动之中,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风险随之增加。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转 移、规避和分散风险的措施及方法。七十年代以来,正是在国际金融风险急剧增加的大 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出强劲的革新动力,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异军突起,以金融衍 生工具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改变着未来的全球金融系统,推动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进 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利率、汇率的波动和西方国家推行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 的原因,使得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交量节节攀升。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己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事实己经证明,金融工具的创新在规避风险、显著提高金融机构及经济实体乃至个 人在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效益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并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 作用。然而由于市场参与者对金融衍生工具及交易技巧的风险认识不足,一味的追求高 回报,滥用、错用金融衍生工具,并且在实务中,金融衍生工具不仅不能在表内确认和 计量,甚至在表外的披露也无从谈起,这种局势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带来的风险犹如一匹 脱疆的野马一直在肆意践踏着本来就不曾平静过的金融市场。 1994 年美国首富县份之一 加州奥兰治县出现 15 亿美元的账面亏损而申请破产法保护;1995 年,已有 200 多年历 史的英国老牌皇家银行巴林银行因其一支分支机构的职员里森经营日经225股票指数 期货失败而被迫宣布倒闭;几乎就在人们感到震惊的同时,中国的金融期货市场上也掀 起了惊涛骇浪。1995 年 2 月 23 日,国债期货 327 品种的价格在不到 8 分钟的时间内, 从 151.3 元急剧下降到 147.5 元;5 月 11 日,国债期货 319 品种的交易再度出现大幅度 动荡,起动用的资金量甚至超过“327风波的一倍。这给我国刚刚起步的金融衍生工具 交易罩上了一层阴影,致使我国金融界对衍生金融工具望而却步,我国政府也暂时停止 了如国债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国内交易。如何有效地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趋 利避害,成为各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而重中之重则在于 建立和完善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相关制度体系及监督和防范机制。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就一直 是会计界的焦点之一。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极大地冲击了传统 的财务会计模式,如何全面地确认、计量和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是全球会计界面 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章 绪论 2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本文在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研究成果以及结合我 国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衍生金融工具所引起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问题 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 理解,将其引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研究,力图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更加详细的披露。 1.2.2 选题的意义 1.2.2 选题的意义 1、是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客观的要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金融衍 生品市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风险 意识逐渐增强。在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银行商业化、资金商品化、利率市场 化、货币国际化、资产证券化已成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 险日益突出,这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提供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机制。同时,随着我国加入 世贸组织以后,与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大量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它们已拥有从事 衍生金融业务的丰富经验,使我国的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培育和发展我 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是必然、现实的选择。那么为适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吸 取其他国家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经验教训,为少走弯路,我们应同步进行衍生金融 工具会计问题的研究,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及时地反映衍生金融 工具交易的相关信息,为各报表使用者、监管机构以及国家宏观控制服务。 2、有利于相关部门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它所具有的套期保值和投 机获利等功能使其发展越来越迅猛。目前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高达上千种,而且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还在增加新的品种。衍生金融工具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 糊,参与交易的资产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强,这使得金融监管当局难以监控金融市场上的 货币总量和信贷总量。同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过度的投机行为也导致金融市场上汇率 等基本金融工具大幅波动,不利于国家宏观监控金融市场。因此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 计核算,使其从表外游荡转至表内进行规范地反映,可以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从而为 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部门提供较为详实可靠的信息。 3、有利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完善 按照传统会计理论要求,衍生金融工具只能作为表外项目进行披露,而不能在表内 进行确认和计量,但这显然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当今时代,衍生金融工具对 企业运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按照传统会计理论,不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势 必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各国都开始制定衍生金融 工具的相关会计准则。 我国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正式颁布了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第一章 绪论 3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 、 企业会计准则 第 24 号套期保值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四项会计准则,规定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因此,开展衍生金融工 具会计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更加完善。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采用规范研究,充分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理论与实务成果,尤其是 iasc 和 fasb 制定的相关准则,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为理解国内外衍生 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核算及其风险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讨论有关的问题。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 概念、特点和分类方法,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有关风险情况和测量技术进行介绍,这是 全文的基础;第二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的难点在于 它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要将其纳入会计报表,就要对相关会计体系做出变动; 第三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历史成本已经不再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合适计量属 性,公允价值是其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具有它的优越性,而公允价值的计量 具有其不足,在权衡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拟构建两种基于公允价值和风险价值“准 备会计”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着重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计量、反映和 控制。第四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披露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外 部相关利益者的信息需求,应当表外充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以满足外部相关利 益者的信息需求。 本文在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风险披露上建议采用 k 线图对风险价值进行 披露,并建议发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报告。 1.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订与修改情况综述 1.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订与修改情况综述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订与修改过程, 体现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领域的权威性 研究成果,也体现了准则制定者对现实问题的导向。本节回顾与分析 fasb、iasb 与我 国财政部制订与修改相关会计准则, 目的是为了展示相关领域权威和曾经的权威性研究 成果,并为我们下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4.1 1.4.1 fasb 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成果 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成果 1、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发展的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以 1981 年外币折算 (sfas52)为标志,该准则在规范外币折算汇率 的基础上,对外汇远期合约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规范了新兴金融工具(含衍生金融 工具)交易所引发的会计问题,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金融工具会计的披露与列报阶段 1990 年 3 月,fasb 发布了第 105 号公告sfas105 一具有表外风险和具有集中信 第一章 绪论 4 用风险的金融工具的信息批露 ,该准则给出了金融工具的会计定义及金融工具的风险 类型,在此基础上,准则对金融工具的范围、性质和条款等分别做出了规定。1991 年 12 月 fasb 发布了第 107 号公告sfas107 一金融土具公允价值的批露 ,该准则规定 所有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子以揭示,揭示的内容不仅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本身,还 应包括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方法和相关的重要假设。在 sfas 107 发布后,由于衍生 金融工具和避险活动会计日益迫切,1994 年 10 月 fasb 发布了sfas119 一衍生金融 工具的批露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该准则修正了 sfas 107 和 sfas105,在衍生金融 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了更新的突破。这标志着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准则的形成。 3、金融工具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阶段 这一阶段以 1998 年 6 月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会计处理 (sfas133)的颁布为标 志,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为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和负债。 sfas133 在确认、 计量及披露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属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里程碑, 但相对于全面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仍属于中间阶段的成果。 4、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与逐步完善阶段 sfas133 发布后,fasb 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如 2000 年的特定衍生工具和特定 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 (sfas138)和金融资产转让和服务以及债务消除的会计处 理(sfas140) , 2003 年的 对 sfas133 号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准则的修订(sfasl49) 和具有负债和权益双重性质的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sfas150)等,增强了准则的 可读性和有用性。 1.4.2 1.4.2 iasb 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成果 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成果 iasc的研究过程与 fasb的研究过程有相似之处。 iasc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已有成果如下: 1、准则的征求意见阶段 iasc 和 cica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于 1991 年首次公布了专门针对金融工具会计处 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40 号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 (ed40) 。接着,ed48金融工具 于 1994 年全而取代了 ed40。随后,iasc 经过慎重考虑,及时调整战略,将整个金融 工具项目分成披露和列报以及确认和计量两部分,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 2、金融工具会计的披露与列报阶段 iasc 于 1995 年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 (ias32), 该准则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金融工具的分类、即如何将金融工具分为负债和权 益,以及如何划分相关的利息、股利、利得和损失;第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相互 抵消;第三,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ias32 的发布标志着第一步工作的完成。 3、金融工具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阶段 1997 年 3 月,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发布了综合性讨论 稿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 。该份报告提出了对所有金融工具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第一章 绪论 5 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全部计入变动当期的损益的主张。 虽然这份研究报告因其综合性和 严密性受到各方好评,但人们还是担心:是否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是否投资者和 债权人也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对所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持有到期的金融资产和 金融负债)均有用;是否所有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入净利润也合适, 哪怕是对企业自身债务也是如此,等等。所有类似的担心使 iasc 意识到,研究报告提 出的许多设想在短期内是不能付诸实施的, 这也间接地促成了暂时性金融工具国际会计 准则ias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诞生。1998 年 12 月,iasc 发布了金融工 具:确认和计量 (ias39) 。至此,核心国际会计准则所有关键项目基本完成。 4、ias32 和 ias39 的后续修订及完善阶段 ias32 与 ias39 的修订从准则发布之后就一直在进行,其主要工作是增强准则的可 实施性,与 fasb 相关准则协调以及简化其应用,以争取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可以说,iasc 和 fasb 的衍生金融工具相关准则代表了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 则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1但是,这两个准则的发布并不 说明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已经全部得到解决, 为了适应未来衍生金融工具交易 发展的需要,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和规范制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1.4.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已有成果 1.4.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已有成果 在没有发布专门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准则前,衍生金融工具通常按照投资准则核 算。 我国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原则散见于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 企业会计制度 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而且主要是针对金融企业的基本金融工具的规定,没有涉 及衍生金融工具的部分。2004 年 7 月,财政部发布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这是针 对金融行业的征求意见稿,其适用性和法律效力都有很大局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衍生金融工具迅速发展的 市场潜质及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迫切要求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准则。财政部在全面借鉴 ias32、ias39 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于 2006 年 2 月发布 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 转移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 和 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 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整体, 在股票期权等准则出台之后,将构成更完善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 1彭世平,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年 9 月第 4 卷, 第 33 期.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6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衍生金融工具的金融学定义 衍生金融工具,最初是金融管理者们为了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在基本金融工具的 基础上创新而来。美国哈佛商学院 mba 教材中将其定义为“一种证券,其价值依赖于 其它更基本的标的变量”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发展,金融监管机构、企业 风险控制以及会计管理体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准确定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金融学 中,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为“一种基于未来的双边合约或付款交换约议,其价值取自或派 生自相关标的物的价格及其变化” 。对于标的物的理解,主要包括债券、商品、利率、 汇率和某种指数等。简而言之,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指派生于某些标的物价格的合约。 2、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定义 金融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采用的是概念抽象法,形式上更符合逻辑学的要求, 对各类衍生金融工具适用性强,但概念的外延界限较抽象模糊,并没有提出对衍生金融 工具界定的具体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大困难。从金融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 义我们还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是基于未来合约的,但同时也形成了公司的金融资产 和金融负债,因此应该列入企业的会计系统中进行确认、计量以及披露。而如何在会计 信息中客观、 准确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内容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问题。这也促使国际权威会计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进行更加明确的界定。其中以国 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做出的定义较为准确。 (1)fasb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fas133 中,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通过描述衍生 金融工具的三个重要特性,对其做出了定义: 有一个或多个标的,且有一个或多个名义数额或支付条款,或两者兼备。这些条 款决定结算的数额,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是否需要结算; 无需作初始净投资,或与有类似市场效应的合同相比,所需的初始净投资较少; 其条款要求或允许净额结算,或可通过合同规定以外的方式净额结算,或其交割 资产的方式使得资产接受方的结算后果类似于净额结算。 (2)iasc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ias32 中也对衍生金融工具做出了明确定义,指出具有以 下特征的金融工具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7 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 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条件变动具有类似反映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 求较少净投资; 在未来日期结算。1 (3)iasc 与 fasb 对衍生金融工具定义的比较 会计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采用的是限定特征要素的方法, 这一方法使得概念比 较确定具体,解决了界定不清、操作困难等问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种概括很 难长期适应金融工具市场的变化,需要随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不断进行修订。 通过比较, 不难发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衍生金融 工具的定义有一些相通之处,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的准则中规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标 的并对支付条款做出了相关说明, 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准则中则列举了一些标的实 例,更加便于理解。同时,在两个准则的定义中都规定了衍生工具的价值随标的变化而 变化,以及不需要初始投资或很少的初始投资。这两点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最基本特征, 具有这两个基本特征保证了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衍生性和杠杆性, 准确的表述了基本金融 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区别。而在定义的第三个特点的表述上,fas133 侧重于金融工 具的净额结算,而 ias32 强调了在未来日期结算。 笔者认为无论是金融工具的净额结算还是未来日期的结算, 都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基 本特征,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文件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两大特征。ias32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中没有提到净额结算可能是出于防止规避会计信息管制的考虑, 因为有可能某些合同并未明文规定净额结算,但其实质仍为衍生金融工具,其净额结算 可能由市场流通等方式实现。因此笔者认为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区别。 在我国,财政部 2006 年 2 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 量中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引用了国际会计准则 ias32 中的定义,这样更加有利于与 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同时也是出于对我国尚未完善的金融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考虑, 并未强行规定净额结算。 2.1.2 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2.1.2 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由于会计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采用的是限定特征要素法, 因此也比较明确的突 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1、衍生性 顾名思义,衍生性是衍生金融工具最基本的特征。衍生金融工具是从基本金融工具 的基础上发展、衍生而来的,是以一个或几个基本金融工具作为标的,通过金融创新构 成不同的衍生金融工具。正是由于衍生性的存在,才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存在更大的发展 空间,能够通过不断的创新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的需求。然而从会计学的角度,衍 1财政部会计司译: 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上), 载会计研究, 1999.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8 生性的存在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之间存在很多差 异。同时金融工具创新速度很快,为会计部门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造成 了很多困难。如果会计政策不能适应金融工具的衍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 财务报告的公允性,从而使相关利益者无法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准确、有用的信息,导 致错误决策,影响企业发展。 2、合约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明确指出衍生金融工具是作为一项合约的形式出现的, 是面向 未来的、代表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约。这一特性表明衍生金融工具所代表的并非已经发生 的交易事项,而是企业在未来某一时点发生某种交易事项的权利或义务。这一特性对衍 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传统的资产、负债所规定的“由过去发生的事项所形成”产生了一 些冲突,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造成了很大困难。 3、杠杆性 在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中都强调了衍生金融 工具不需要初始投资,或相对于类似市场效应的合同仅需要较少的净投资。这一点明确 指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即通过少量净投资获取大量财产的控制权,对企业的融 资、金融风险规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杠杆性也为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中的确认、 计量造成了一些困难。传统会计规定了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原则,然而衍生金融工具不 需要初始投资或仅需要少量净投资, 因此如果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 量,显然不能公允、准确的记录衍生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和财务信息的质量。 4、风险性 未来日期结算是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中提出的重要特征之一,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合约 的执行是在未来某一时点,这使得整个合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衍生性和杠 杆性的存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很高,因此相应的风险也会增大。正 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日期结算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可以通过衍生金融工具 交易将风险在交易者之间进行转移。 交易者可以通过衍生交易对冲头寸来进行套期保值 或承担风险进行投机。 因此, 使得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和风险投资成为可能。 然而,由于风险性对于企业的运营和财务状况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 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2.1.3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2.1.3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在此只介绍目前最基本、最普 遍的分类。 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和业务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可划分为远期和约、 期货和约、期权和约和互换和约四大类。 (1)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 :指以预定的价格和预定的日期买卖一定数额的 某种资产的合约。远期合约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它有如下特点:事先规定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9 了远期交换的资产(标的资产) 、日期(到期日) 、价格(远期价格) 、数量和规格,是 一种非标准化的合约,具有特定性,因此难以转让和流通;凭借双方信用,无需保证金, 风险较高;场外交易,到期交割,交易成本较低。 (2)期货合约(futures contract) :指的是在交易所中以公开竞标的方式达成的、 在预定日期以预定价格交割标准数量、特定金额金融商品的标准合约。期货交易有规范 的交易所和结算所,采用标准合约的方式,交易双方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可以进行冲 抵交易。因此,与远期合约相比,期货合约属场内交易,交易成本较高,但易于流通和 转让。 (3)期权合约(option contract) :指的是以预定的价格和数量在预定的有效期内 买卖某种资产的权利。期权合约规定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责任。这种拥有权利的一方 可以行使这种权利,也可以不行使。有利时,行使;不利时,则不行使。买方承担的风 险以不执行时损失的期权费为限, 而卖方则须承担在对他不利的情况下买方要求执行的 全部损失。 (4)互换合约(swap transactions) :互换又称掉期,指同时交换各种货币、利率 和其他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常见的互换交易有利率互换(interest swap)和货币互换 (currency swap)两种。 2.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 2.2.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种类 2.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 2.2.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种类 衍生金融产品虽为避险而生,但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其基因中就携带着高风 险性,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是与它的独特作用相伴而生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可分为市 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营运风险和法律风险五大类。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由于原生金融产品(如股票指数、利率,汇率等)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为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商带来损失的风险,属非系统风险。 “衍生”于原生金融产品其价格 自然受原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潜在的风险便如影随形。在衍生金融产品各种风险中, 市场风险是最为普遍、最为经常的风险,它存在于每一种衍生金融产品之中。虽然衍生 金融工具设计的初衷在于规避各种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 但由于交易过程中将各种原本 分散的风险全部集中于少数衍生市场上释放, 一旦操作不当, 市场风险将可能成倍放大。 这种风险的成因: (1)影响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因素。所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均受全球和地 方性的政治、经济的影响。 (2)投资者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动机不同。一般来说,套期保值者由于利用了对冲 原理,面临的市场风险小,但是采用衍生工具保值也有无法完全规避的价格风险;投机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10 者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利,因而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就最大。 (3)衍生金融工具自身固有的杠杆性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 杆效应,加大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因为价格每降 1%就有可能导致投资者 100% 的亏损;同时,吸引众多的投机者参与进来,使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成为投机者冒险的乐 园。 (4)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不同种类的衍生金融工具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的大小程 度也是不同的。对于金融期货和金融互换业务而言,市场风险是其基础价格或利率变动 的风险。 对于金融期权而言, 市场风险还受基础工具价格波动幅度和期权行使期限影响, 期权合约双方承担的风险和收益状况是不对称的: 期权合约的购买者发生的最大亏损额 是有限的,即是期权费用,而收益的最大值却是无限的;期权合约出售者的收益是有限 的(期权费),但是发生亏损的风险却是无限的。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 是指衍生金融工具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不履行合约而给另 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影响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1)交易对手的资信等级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对手的资信等级越高,信 用风险越小;反之亦然。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如金融远期、金融互换 等场外交易,只要一方违约,合约便无法进行,银行或交易公司仅充当交易中介,能否 如期履约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资信, 在这种条件下, 信用风险极易发生; 而场内交易中,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标准化合约的方式进行交易的,所有交易均经由交易清算中心进行, 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对会员资格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审查制度,确保场内衍生金融工具交 易的会员都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级,故场内交易中信用风险一般不易发生。 (2)交易对手的动机和策略。如果交易对手购买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目的是套期 保值和规避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损益状况将会与交易对手所持有的其它资产的价值变 动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对手发生损失和违约的概率就比较小;如果交易对手参与衍生 金融工具交易的动机是套利、投机,则发生损失和违约的概率就较大。 (3)受到传统的财务处理的约束。许多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业务没有得到真实 地、全面地反映,不同的企业又缺乏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经营透明度下降,使交易者 无法通过会计报表来了解其对手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导致交易 者对其对手的资信状况、动机等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导致信用风险的出现,出现 对手违约。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即合约持有者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售或平仓机会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 大小取决于合约的标准化程度、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场内交易的合 约,由于标准化程度高,市场规模大,消息灵通,交易者可以随时斟酌市场行情变化决 定头寸的抛补,故流动性风险较小;相反,在场外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每份合约基本上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11 是“量体裁衣”订立的,缺乏可流通的二级市场,因而流动性风险大。 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市场流动性风险,一类是资金流动性风险。前者 指的是由于缺乏合约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 后者则是指交易方因为流动资金的 不足造成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被迫申请破产,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 从而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的风险。 4、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指由于公司或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为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 两类: 一类是指日常经营过程中, 由于意外或自然原因造成损失的风险, 属于纯粹风险; 一类是指由于经营管理上的漏洞,使交易决策出现故意的错误或者非故意的失误,从而 为整个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属于投机类风险。 5、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由于不断金融创新,使得法津滞后,从而导致某些衍生金融工具的合法 性难以得到保证, 以及一些金融机构故意游离于法律管制的设计而使交易者的权益得不 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所产生的风险。在场外交易中这种风险尤为突出。 2.2.2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识别与测量 2.2.2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识别与测量 1、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识别 (1)金融期货的风险识别。金融期货合约在风险上最大的特点是风险与收益的完 全敞开。金融期货是标准化合约,交易所拥有完善的结算制度和数量限制制度,承担着 全部的履约责任,即使部分投资者违约,对其他投资者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对于 那些遭受损失而未能补足保证金的交易者, 交易所将采取强制平仓措施以维持整个交易 体系的安全,所以相关的损失很小。同时由于交易合约的标准化、操作过程的系列化以 及市场的大规模化,使得交易者可以随时随地快速抛补,因而流动性风险较小。金融期 货最大风险主要来源于低比率的保证金, 由于保证金的比率很低 (一般在 1%-5%之间) , 使其对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引起的交易双方损益程度产生了巨大的杠杆作用, 以致现货市 场上价格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在期货市场放大反映,导致风险与收益大幅度波动。 (2)期权的风险识别。合约交易双方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性是金融期权投资特有 的风险特征。对于买方,风险是一次性锁定的,最大损失不过是业已付出的权利金,但 收益却可能很大(在看跌期权中)甚至是无限量(在看涨期权中) ;相反,对于卖方, 收益则被锁定了,最大收益限于收取买方的权利金,然而其承担的损失却可能很大(在 看跌期权中) ,以致无限量(在看涨期权中) 。当然买卖双方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一 般会通过彼此发生概率的不对称性而趋于平衡。因此,总体而言,期权合约的市场风险 要小于期货合约。 至于在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等方面, 期权合约与期货合约大致相似, 只是期权风险可能还会涉及更多的法律风险与难度更大的操作风险。 (3)远期合约风险。远期合约投资最大的特点是既锁定了风险又锁定了收益。远 期合约在订立时,交易双方便敲定了未来的实际交易价格,这样在合约有效期内无论标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概述 12 的物的市场价格如何变动,对未来实际交割价格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意味着交易 双方在固定了未来市场价格变动不利于自己的风险的同时, 也失去了未来市场价格变动 有利于自己而获利的机会,这种投资方式虽然规避了市场风险,但在唾手可得的机会收 益面前却表现出无能为力,这显然有悖于交易者获取最大收益的愿望。在信用风险与流 动性风险方面,由于远期合约基本上是一对一的预约交易,一旦一方无力履约便会给另 一方带来损失。同时远期合约的内容大多是由交易双方直接商定并于到期实际交割,流 动性极差,因此机会成本高,流动性风险大。但总体而言,由于远期合约交易规模小, 流动转让性差,即便违约损失也仅限于一方。不会形成连锁反应,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 的安全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4)互换的风险识别。在风险与收益关系的设计上,金融互换投资类似于金融远 期投资,即对风险与收益均实行一次性双向锁定,但其灵活性要大于远期合约。因此, 相对于其他衍生金融工具,金融互换的市场风险是最小的。但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