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深圳机场成本管理的理论探索与实际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y 3 5 9 7 9 本文对民航企业如何走向市场、取得更大绎鎏鏊董这一课题 进行了探索,结合深圳机场成本管理的案例,在理论上提出了“成 本探底,配置寻优”的管理理念,刻划了“理想成本点”的特征, 运用数学模型、运筹学、数理统计、成本包络线等科学理论证明 了“理想成本点”的存在性;在实际案例中,将管理理念付诸实 践,总结出企业成本管理实施过程的“三个阶段”,采取“渐进 式”成本控制方法,使用p d c a 循环,对成本管理目标不断检查、 跟踪、反馈、修订,逐步逼近“理想成本点”。 关键词:深圳机场成本管理 a b s t r a c t t h es u b j e c tt h a tt h ec i v i la v i a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h o w t of a c et ot h e m a r k e ta n dg e tb e t t e rp r o f i ti se x p l o r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 c o m b i n i n g w i t h t h ec o s tm a n a g e m e n t p r a c t i c ei ns h e n z h e n a i r p o r t ,t h ea u t h o rp r e s e n t s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p h i l o s o p h y “e x p l o r i n g t h eb o r o mo fc o s t & o p t i m i z i n g 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f t h er e s o u r c e ”,d e s c r i b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o ft h ei d e a lc o s tv a l u e ,p r o v e se x i s t e n c eo fi d e a lc o s tv a l u eb yu s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t h e o r i e ss u c ha sm a t hm o d e l ,o p e r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m a t h s t a t i s t i c sa n dc o s te n v e l o p ec u r v e a l s o ,t h et h e o r i e sa l ea p p l i e dt ot h e p r a c t i c e t h ea u t h o r s u m m a r i z e s “3 s t a g e s ”f o r t h ec o s t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i d e a lc o s to b j e c t ”i sg r a d u a l l ya p p r o a c h e db yp d c a c i r c u l a t i n g , t r a c i n g ,a n da d j u s t i n g k e y w o r d s : a i r p o r t c o s tm a n a g e m e n t e x p l o r e 1 前言 在民航总局、民航中南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j f 确领导一f ,深圳机场( 集 团) 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直届四中全会精神,以规范管理为手段,狠抓安全 和服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对内不断推动机制转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在改革实践中摸索总结形成的“成本探底,配置寻优” 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实现企业人、财、物等要素的最优 配置。列外狠抓业务拓展,依靠科学决策,丌拓企业发展空间和航空货运市 场,力争成为华南地区航空货运中心,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企业创造了理 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深圳机场自1 9 9 1 年1 0 月正式通航至今已走过9 年历程,主营业务迅猛 发展。1 9 9 9 年,旅客吞吐量达5 2 5 万人次,航空器起降6 4 万架次,货邮 行吞吐量1 5 5 力吨,与1 9 9 2 年相比,分别是原来的3 2 倍,4 倍和7 倍。 2 0 0 0 年预计旅客吞吐量超过6 0 0 万人次,货、邮、行1 9 力吨,航空器起 降6 4 5 万架次。随着机场主业的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至1 9 9 9 年底, 集团公司总资产已达4 7 亿元,净资产达2 4 亿元,年营业收入近1 6 亿元, 年利润2 5 亿元。深圳机场1 9 9 4 年荣获全国民航“服务质量上台阶”评比 第一名;1 9 9 6 年度荣获民航“优质服务奖”:1 9 9 7 年首批被民航总局授予“文 明机场”称号;1 9 9 8 年通过了“文明机场”复检验收;1 9 9 9 年,获全国“旅 客话民航”,评比活动第一名;2 0 0 0 年6 月,深圳机场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 ( w h o ) 官员的检查,成为亚洲第一个“国际卫生机场p ;2 0 0 0 年9 月,通 过了民航总局检查组对深圳机场的安全评估:2 0 0 0 年9 月,获全国“职业 道德十佳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集团公司现有员工3 7 0 0 人( 其中劳务工1 9 0 0 人,占5 2 6 ) ,主业人 员约1 1 0 0 人。现有全资子公司4 家,控股子公司3 家,参股子公司1 家, 其中,机场股份公司是集团在1 9 9 8 年通过股份制改造而组建的,并于1 9 9 8 年4 月2 0 同挂牌上市,成为机场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集团公司经过几年 的发展和调整,已形成了以股份公司为核心,以航空运输主业为龙头,集海 陆空客货运输、房地产、商贸、旅游、广告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的大型 交通运输企业集团。 在5 年的时问单,集团公司逐年确定发展目标,扎扎实实,脚踏实地, 由9 6 整顿理顺年、9 7 管理年、9 8 效益年到9 9 发展年到2 0 0 0 “增创优 势年”,5 年迈出5 大步,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集团以推行科学 管理为主线,在保安全,促服务,抓多种经营,实施科学成本管理,增创社 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刁;懈的努力,靠真抓实于,墩得了显著的成绩, 安全形势稳定,服务质量稳步提商。 这些年,深圳机场在抓安全管理方面,以完善三级安全网络建设为基础 上,以查堵安全隐患为主线,不断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了一套与管安全相配 套的规章和机制;在服务管理方面,我们以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为导向,以社 会评价为尺度,通过建立三级服务质量监督网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树立 服务品牌,以服务精品创服务效益;在经营管理方面,我们注重丌源与节流 并重,建立了一套与市场规律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使企业勇于参与市场竞争。 以科学手段将成本管理推广并提升到实现企业要素合理配置的高度指导企业 经营管理的实践,“成本探底,配置寻优”的管理理念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 的各个层面,形成了具有深圳机场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在二期工程建 设方面,形成了一套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确保工程优 质高速节省地建成。 深圳机场通过几年束积极探索和实践,在企业的管理上积累了经验, 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些有效方法,同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感受 到,当民航企业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而逐步走向市 场时,企业在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上遇到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民航 人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为国企改革了指明方向, 给民航深化改革带来了强大推动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科学求实的态度 投入到国企改革当中,为使国有企业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做出我 们的贡献。下面就深圳机场几年来紧紧围绕民航企业如何创效益这一中心课 题,从“成本探底,配置寻优”这一管理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对国企改革的 指导作用等方面做系统汇报。 2 经营管理理念概论 2 1 理论图解 成本探底配置寻优”管理理念:( 见图2 1 ) 2 1 1 民航企业要素( 人、财、物) 实现初级配置是受计划需求的作用。企 业要素配比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2 i 2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2 1 3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性在市场经济下,直接反映 在企业运行成本商、消耗人,成本与效益比例失衡。 2 1 4f l i 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凋节自身适应市场( 来自市场的作j j 力) 。 2 1 5 企业靠抓科学管理,一步步实现成本逐步探底,最终实现企业要素 人、财、物的合理配置。( 来自企业的管理和市场原动力) 2 1 6 企业调整自身迎合市场。 2 2 对民航机场成本管理的理性思考 党的十i 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国企改革的总体方针,在企业“三改一 加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结合民航企业的特点,深圳机场几年来致力于企业的科学管理,尤其是企业 运行中成本的管理,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科学理论,配以完善的激励与约 束机制,使深圳机场在业务平稳增长、安全形势稳定、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的 情况下,连年缩减,1 :支,降低成本,取得明显成效,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奠 定了峰实基础。 民航机场大多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起来的,是为满足航空运输 计划而兴建和运行的。在机场管理上更重视安全运行和服务,而效益指标往 往不被关注。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不断加快,民航机场出传统的运营型管理向现代的经 营型管理过渡,丌始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企业 化道路。 3 将世 餐鞲 + 器 蛰 越坚 。*好: 咖盈甚8 熙妪 尉洳 将藻 剩陧黑屦爨斌 甚s咖陧薷教灸*姆,狡忙巢涎熙妪爿掣 匣砷状辑怛态 迟昨删陧蠼鞲将餐 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以及改革的非同步性,当改革不断推进时,一些深 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民航企业走市场化道路遇到了客观阻力。价格体系、 机制、政企不分等等问题丝丝相扣,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改革举步维 艰。 在企业内部,由于脱丌了原有政府的支持,企业按照“四自”方针运营, 就必须把效益放在首位,这就客观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创利。但企业 架构重叠、冗员、生产要素配置不尽合理,因而无法在现有价格、市场环境 下创造理想效益,再加上一些民航机场在投资上多少存在些盲目性,从而 造成靠政府财政补贴维持运营的被动局面。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为企业营造好的外部环境,并提出了 一系列具体措施,这对于国有企业而吉无疑是一个好的机遇。但是即使有了 良好的外部环境,所起的作用也仅仅是外因。哲学告诉我们,内因的作用往 往是取决定性的。因此,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 注重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如前所述,由于民航企业多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渡过来的,传统的观念, 运作模式根深缔固,要想真正以市场为导向,走企业自我发展之路,绝非易 事。要想使企业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等随着市场的 客观需求而进行有机地调整,实非同之功。如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市 场需求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从而创出理想效益,是企业自身必须认识思考并采 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的。倘若国有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一定市场条件下的生 产要素配置问题,至少可以说:这个企业是缺乏后劲的,这个企业的管理是 不够科学,不够成熟的。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一切都离不开“计划”二字,一个地区兴建一个机 场,到底机场建多大? 投入多少? 大都是在“计划”的基础上模拟出来的, 因为在当时经济环境下并没有“市场”这一概念。于是这个机场投入5 个 亿,那个机场耗资1 0 个亿,不一而足,机场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产生的, 生产要素也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实现了其初级配置。在机场运营过程中,安 全和服务是主要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是靠不计成本的投入和行政管理。然而 当机场要按照企业化运营时,只有靠来自航空市场的原动力。虽然民航企业 逐步实现了政企分) i :,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但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一个 无法回避的难题计划经济体制一i c ,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合理现状。当然, 这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史是企业全体员工所面对的事实和难题。 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性,直接反映在企业生产运行成本过高, 内耗与收益比例的失衡。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注重企业合理的要素配 置。而抓成本管理司。以实现这一目标。 理念的形成源于一个案例: 卢胜海同志于1 9 9 5 年l1 月到深圳机场任总经理,按照他本人对中国 民航和深圳机场发展状况的了解和理性思考,于到任之初他便丌始了大刀阔 斧的改革。首先是精简机构,理顺关系,接着就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最大 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消耗,压缩成本支出。随着种种措施的出台,企业的管 理水平明显提高,国有企业“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扼制,企业获利能力 得以加强。但与此同时,由于改革扣破了传统的利益格局,触及了企业内一 些所谓特权阶层的利益,于是各种阻力也接踵而至。1 9 9 8 年,卢总对于深 圳机场两年多来的改革做了全面系统的反思,将具体实践与管理理论相结 合,写成一个案例。题为:“深封l l t i l , 场成本控制的技术探底与实践”。希望通 过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改革进程。案例一文受到市人才交流中心专家的 充分肯定,并于1 9 9 9 年发表于新华社主编的特区质量巡礼一书中。这 篇文章为企业规范成本管理实践,最终形成鲜明的管理理念打下了基础。 2 3 理念形成与发展过程 1 9 9 6 年领导班子的第一项举措即是精简管理层,将集团机关出市内搬 回机场,取消管理中j 日j 环节。经过机构、人员重组,解决了管理重叠问题, 不仅提高了机关办q 【效率,铀! 成本控制上也获徇很好效果。之后,为加火费 用控制力度,公司要求各部门不仅要完善规章,而且要引进监督制约机制, 实施“归口管理,分工协作,层层把关,互相监督”,公司要求各级领导带 6 头遵章守纪,剥于r 常费用控制必须从严掌握。1 9 9 6 年随着各项举措的相 继出台与实施,为公司节省行政支出近千万元a 回顾1 9 9 6 年走过的道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目日嗍【场经营规模下, 一定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成本支出,而且这个成本支出较目d 实际成本应有一 个相当大的差距,然而要想找到这个理想的成本支出点并非易事。众所周知, 民航属于交通运输行业,其企业产品是一种“服务”,而并非象“邯钢”生 产出的产品那样直观,如何采用科学手段去控制生产这种服务型产品所支出 的成本? 我们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采用“成本逐年 减成定位法”,利用滚动循环去寻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成本支出的比较理想 点。 首先:公司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人事、财务、国有资产部深入 实际调研摸底,除取消一些不合理支出外,根据实际将1 9 9 7 年的计划成本 点定位在1 9 9 6 年实际成本支出的9 0 的位置,即较1 9 9 6 年支出下降1 0 , 将通讯费、维修费、车辆管理、油耗、水电费、办公用品费、低值易耗品等 费用,相应下降1 0 ,分季度核定之后下达到各业务部门,并明确要求凡 无故超出计划指标者,自行承担超计划费用,节余者,从节约费用中提出一 定比例予以奖励。 第二步:各业务部门尽可能地将成本费用做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每位员 工,强调超支处罚,节支奖励。 第三步:职能部门按照季度逐项进行跟踪考核控制。 1 9 9 7 年公司各项业务不断扩大,荣获多项殊荣,企业效益突飞猛进, 而那些可控费用非但未超出计划,而且各部门在承包指标上还有不同程度的 节余,这一举措较1 9 9 6 年又为公司节约近6 0 0 万元行政办公支出。于是, 公司将节余部分的2 0 拿出来奖励广大员工,使员工分享到节约带来的实 惠。 从1 9 9 6 、1 9 9 7 年的成本控制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成本控制得好坏, 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一位经济学家说过:“节省一分钱好比 赚得一分钱”,话虽好讲,但要想将其运用到企业成本管理中产生作用,那 需要企业领导颦定的决心和勇气,需要企业中每位员工的参与,需要有科学 地测算,滚动式的、准确的动态管理,再加上具有激励作用的分配方式等, 使中层干部管理意识得到加强,控制指标f 达之后,干部们更加大胆地实施 管理,员工们更加理解并能积极配合管理,服从管理,而集团领导在宏观控 制方面更扎实有效。 1 9 9 8 年,根据详细的测算,公司又不失时机地将1 9 9 8 年各项业务费用 指标在1 9 9 7 年实际发生的基础上平均下降8 ,核定各项费用标准后下达 到各个部门,企业上下逐渐形成全员参与节约成本的新局面。我们充分相信, 在全集团共同努力下,企业经营的成本之底成本支出比较理想点一定能 被找到,企业的成本支出一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从理论上讲,从事任何一项生产或经营活动都存在着一个比较理想的成 本支出,然而要找到这个比较理想的成本支出并非易事。私营企业总是最大 限度地降低生产支出,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在成本控制上采取的手段是非常 实用的。在公有制形式下,国有企业的资产归属于国家,在经营方面,除了 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经营指标加以限制之外,更多的需要企业家具备高度 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坚定的信念去保护国有资产,使之增值。因此最大限 度地“增收节支”是摆在每位国企管理者面i ;i 重大课题,对于国有资产主体 国家而占,如何使一个亏损的企业不再亏,如何通过加大管理力度使企 业能够更多地获利? 这些都是国企经营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几年来,通过采取“成本探底”方法反复实践,企业出现了全员参与“节 能降耗”的新气象,因为采取目标与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控制了 成本。“管理者敢管,员工们服管,共同受益”于是产生了较为理想结果, 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这是“探底理论”较好地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成本探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不断向理想点渐近的过程。而在 实际工作中,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决定了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支 出相应的成本,否则将无法实现企业难常运转。由此可见,“比较理想成本 底限”实际上是存在的,那么如何找到或是接近这个“底限”,是“探底方 法”需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经过分析比较,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如下假设: 当某项费用支出经过反复压缩调整达到一个点位,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成 本支出点即是该项费_ = j 在目前生产经营规模下的比较理想成本点,理想成本 点特征如下: 1 、通过周密调研和不断循环跟进才到达的成本点。 2 、辅助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优化精简的构架和办事的高效率。 3 、从激励机制的效果来看,已达到相对的不奖不罚的平衡点位;在滚 动循环过程中,由于主观假设的偏差,肯定会有一个超出计划成本点的实际 成本支出点,而为此管理者和相关员工将共同承担超出的成本费用。 4 、在下一个生产周期,根掘成本超出的幅度适当上调成本指标,再经 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比较理想成本点即将出现。 具体操作举列: l 、选择可变费用进行分析,了解影响该项费用的各种因素。在此,我 们仅选定集团本部和机关通讯费用作为分析目标。 2 、结合以往浚项费用的使用情况,特别是该项费用与生产业务量变化 的关系,确定本目标阶段降低成本的幅度。设定1 9 9 5 年通讯费用为i 0 0 万 元,1 9 9 6 年拟降低1 0 ,即1 9 9 6 年计划数9 0 万元。 3 、第一个p d c a 循环,即将此目标成本根据1 9 9 5 年实际发生,按比例 分解到各部门,实行全面控制,并明确奖惩制度。 4 、1 9 9 6 年度结束后。经过全员努力,结果实际发生通讯费用设定为8 0 | 丁元,较计划下降了1 0 力元,按年初计划将所节约的1 0 万元的2 0 作为 奖励。 5 、进入第一二个p i ) c a 循环,即:1 9 9 7 年在制订通讯费用时,根据1 9 9 6 年实际发生费用下降5 ,即从8 0 万元降到7 6 万元,制订目标后层层分解 下去。 9 6 、年底假设使用为7 5 万元,又节省1 月元,奖励。而由此可见实陌: 消耗于然筹p 坷d c a 篆,篙1 9 成9 8 鬻意撇黼删。 7 、进入第三个 循环,即: 年删u 赳m 贸卜h 例“出”“” 肺订毽j竺纛删鼬础顾!jlij籼部特制需8 7 37 5 , 、年底将有一个实际发生值,如趟出 月 灿髓田”。 ”“。 由员工从自身浮动工资中支付,作为罚会。如果当超出金额所占计划总额皆 例在总费用的卜2 左右时,可认定该点即为比较理想成本点( 0 点) 口( 见 成本 图2 2 l o 墙 ) 线 线 1 根掘实际发生统计集团公司历年通讯费用图示中表现为上升曲线a 。 ( 这与企业逐年发展相一致) 2 根据成本极限理论,假设成本理想曲线图示中表现为曲线b 。 3 而公司成本控制曲线c 理论上应位于a 、b 曲线之间,如图所示。 4 当通过p d c a 循环刁;断逼近,曲线c 最终与理想曲线b 相交于o 点, 即当超出额占总数的卜2 之点称为比较理想成本点。 5 当比较理想成本点确定之后,每年即可根据的初设定的业务增长量,本着 成本支出低于效益支出的原则,在成本支出上作科学的设定。 2 4 理论中包含的科学理论 上述做法基于以下型论依据。 2 4 1 运筹学理论 2 4 1 1 运筹学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杰 出的物理学家自j 莱克特i p m s b l a c k e t e r 为首的一部分英国科学家为解决雷 达的合理钔置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内容是专门研究与既 定的物质条件( 人力、财力、物力) f ,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 法,主要是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分析,统筹兼顾研究对象的整个活动所有 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为选择出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便做出综合 性的合理安排,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最大效果。 幽运筹学被运用到管理领域后,演生出的“觌划论”,用来研究如何充分利 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资余和时间,最大限度地完成 各项计划任务,以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库存论”,用来研究在什么时j 日j , 以什么数量,从什么地方供应来补充零部件、器件、设备资金等库存,既保 证了企业能有效运转,又使保持一定库存和补充采购的总费用最少。 2 4 1 2 运筹学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2 4 1 2 1 建立总体的数学模型,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对总体的范围进行界 定,确定描述问题的主要变量和问题的约束条件,然后根掘问题的性质确定 采用哪一类运筹学的方法,并按此方法将问题描述为一定的数学模型。为了 使问题简化和突出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做各种必要的假定。 2 4 1 2 2 规定一个目标函数,作为对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比较的尺 度。 2 4 1 2 。3 确定模型中各参量的具体数值。 2 4 1 2 4 求解模型,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 或最小值) 的最优解。 2 4 2 成本控制理论 其依据是西方经济学中已经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本控制的理论极限 法,具体如下: 任何一个经营单位为维持其经营的证常运转而付出的最低成本费用支出 ( 不考虑特殊现状) ,即是理论极限成本。这个极限存在的l ;i 提条件是: 1 、架构最精简。 2 、人员最优化。 3 、业务流程最合理。 4 、运作效率较( 最) 高。 可见,理论极限成本与实际成本支出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差值。而要想接 近这一目标法,奖惩机制应发挥更大作用。 2 4 3 管理学理论依据 2 4 3 1 目标管理理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提出) 目标管理,是指先由企业制订出一定时期内( 一般为一年) 期望达到的 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制订出各自的分 目标,并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2 4 3 2p d c a 循环法 p 一计划;卜执行;c 一检查;a 一处理。 经过设定一个计划目标,立即进入执行过程中,之后是跟踪检查,直 至将检查结果反馈于计划目标中进行调整,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是一个不断在运动中渐渐向目标靠近的方法,起初多用于质量控制当 中。 2 4 3 3 激励理论 为实现成本控制这目标,必须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局面,同时,奖惩 机制即激励机制必须健全,促成全员非但必须而且是积极地参与。根据“成 本摸底”不矧阶段,设定奖罚比例有所区别。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的激 励方式,例如,对于普通员工的激励可以采用奖罚浮动工资的办法实现激励, 对于中层领导则以业绩的考核为主,辅助以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办 法。即基层的物质性奖罚居多,而中高层则以精神鼓励荣誉为主。 2 5 数理分析证明企业要素配置存在最优解 集团经营成本模型如下。 2 5 1 选取以下因素为变量: x ,一一资金成本 屯一一固定资产折旧 x 。一设备设施更新改造费用 x 。一一管理费用 x 。一旅客吞吐量 x 。一货邮行吞吐量 x ,一航空器起降架次 x 。一线员工人数 x 。一油料、水电消耗 t 一一时问 2 5 2 设固定成本函数为f c ( x ;、t ) 研究机场固定成本投入与业务量之问的关系 设可变成本函数为v c ( x ;、t ) 考察航站楼基建成本函数; 建i 座航站楼成本函数: ,1 0 ( 亿元)o 5 0 0 万人次时,由于1 座航站楼不能满足需 要,将所带来的损失用成本罚函数柬体现,下同a 建2 座航站楼成本函数: r 2 0 ( 亿元)o x 。 1 4 0 0 ( 月人次) 2 5 3 总成本函数: t c ( x f 、t ) = f c ( x 。、t ) + v c ( 。f 、t ) 2 5 4 平均成本函数 考察航站楼( 对于旅客吞吐量) 平均固定成本函数: 2 5 4 1 建l 座航站楼平均固定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 : 考察航站楼( 对于旅客吞吐量) 平均固定成本函数: s a c t = f c i x r1 0 ( 亿元) x 。o x s 5 0 0 ( 万人次) 3 仁 均 成 太 1 0 5 0 0 5 0 0 旅客吞吐蟥x , 图2 3 短期成本函数曲线 2 5 4 2 建2 座航站楼平均固定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 : s a c 2 = f c 2 x 5 r2 0 ( 亿元) x i o 1 4 0 0 2 0 1 4 0 0 x 1 4 0 01 4 0 0 ( 力人次) l + ( j 一 ) 。 x 5 l 月八伙, 客吞吐鼙x , 图2 4 短期成本函数曲线 2 5 5 成本包络线 随蓿产量逐渐增长,平均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平均成本也跟着降低。 过了一- 定- i a 度,由于基础设施不够,不能满足业务量的需要,将所带来的损 失用成本罚函数来体现,平均总成本终将转而上升。这就是平均成本曲线s a c 。 呈u 形的原因。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乃是由各不同固定投入量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较 低部分所组成,连接这些曲线底部的连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 h c 将十分 平滑,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乃是所有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如图2 。5 所示。 a cf k 蛳、p 均) 监牝) 罔2 5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表2 1 各年民航业务生产量及成本统计表 年份t 1 9 9 21 9 9 31 9 9 4f 9 9 51 9 9 61 9 9 7 1 9 9 8 旅客量( 力人) x i 1 6 62 5 53 1 94 1 24 4 04 4 45 1 5 货邮行( 万吨) x 。 2 24 36 27 799 91 1 5 起降( 万架次) x , 1 62 83 34 255 25 6 成本( 万元) t c7 6 3 31 1 3 1 61 3 2 8 11 5 8 9 91 6 8 2 41 6 7 4 41 8 3 5 9 平均成本a c 4 6 04 4 44 1 6:,8 63 8 23 7 73 5 6 注:( 1 ) 成本中不包含机场基建投资。 ( 2 ) 1 9 9 7 年,新增约8 亿元州定资产的折垌费9 9 0 万元计入成本,为使数据具 有可比性,表中数据扣除了此部分成本。 ( 3 ) 1 9 9 8 年,货站、运输服务部进入股份公司,其成本5 0 3 9 万元也j ;豇之进入 股份公矗j 。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表中数据增a n t 此部分成本。 2 5 7 旅客吞吐量与成本曲线 6 一。;三三三:吾j ;名垂三兰二:一: l 9 9 2 【四:lj 旦q 1 一旧9 j l 一四j 【塑t 9 谬 如图所示: ( 1 ) 民航主业生产量曲线,呈递增趋势; ( 2 ) 由j 二民航主业生产景递增,而成本t c 递降或增长l 幅度低于业务增 长幅度递降,敞、严均成本a c = t c x 。曲线下降。 由此可见,考察机场吲定成本函数变动趋势与实际成本支出完全吻合, 随着业务量上升,平均成本f 降,i 耵1 4 f 降幅度明显,说叫深圳航空市场发 展足健康、快速的,蜕i 抛深圳机场吲定资产投资符合客观要求,在其主营业 务增长比率比较理想。 2 5 8 考察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 一 从历年来的图表数字显示,深圳机场由于狠抓了科学的成本管理,从 1 9 9 5 年至1 9 9 9 年历年的营业收入逐年呈递增趋势,而变动成本( 管理费用) 逐年递减。如下表2 2 所示: 表2 21 9 9 6 1 9 9 9 年主营收入、管理费用统计表 年份:扛营收入( 万元)管理镄融( 如j i ) 1 9 9 69 5 0 0 01 5 0 0 0 1 9 9 71 1 7 0 0 01 4 8 0 0 1 9 9 8】3 3 0 0 0】4 8 0 0 1 9 9 9 1 4 0 0 0 01 3 8 0 0 表2 31 9 9 6 - - - 1 9 9 9 年主营收入、变动成本统计表 年份变动成本( 万元)主营收入( 力 元) 1 9 9 62 2 6 7 09 5 0 0 0 1 9 9 72 0 3 8 01 1 7 0 0 0 1 9 9 81 4 9 0 01 3 3 0 0 0 f l ij l l i , j 见,深j j ;i j ) l 场通过科学成本管理使成本支m 随着业务量的上升而 下降,并逐渐趋向r 理想成本支出。 这便从数婵分卡j i 卜让l j j ,在定业务量的情况卜,的确有一个与之相 适应的较为理想的成木支出。 3 管理案例 理念对办公费用管理的具体指导 3 1 基础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众所周 知,利润= 收入一成本,“节约一分钱如同赚得一分钱”,成本管理是企业经 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深圳机场从1 9 9l 年1 0 月通航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在1 9 9 2 年一1 9 9 5 年期矧,旅客吞吐量、货邮行吞j 吐量,航空器起降架次民航主业 三大指标高速增长,跻身于全国五大繁忙空港之列。在主业发展的带动下, 多种经营如客货销售代理、广告等业务也发展迅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这 期间,随着业务量、规模的扩大,其成本也在快速增长。在以后的几年早, 出于珠江三角洲周边地区机场的发展,市场资源发生了分流,深n o l 场的民 航主业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不再出现高增长的势头:这期间,由于国家宏观 经济形势的变化,多种经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难以再现往r 的发展势 头。 因此,客观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调整经营战略,把实现利润的重点从高速 发展转移到稳步埔k 和内部挖潜二来,而科学的成本管理i f 是有效地实行内 部挖潜、创造经济效茄的重要手段。 总裁办公室作为集团乖部( 含一线单位) 办公费用的管理部j 、。为了更 好地执行集团关于严格控制成本的方针,我作为深圳机场( 集团) 公司总裁 办公室主任,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将各部门都配备打字文印人 员、设备改变为打字文印实行集中管理、有偿服务,对各部门办公费用实行 包干,引进激励约束机制,包干节余部分提成奖励,超支部分部门自行承担 等;另一方面,组织成立q c 小组,选择成本管理为研究课题,在理论上进 行研究、探索,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 3 2 理想成本点 运用m b a 的管理知识,结合在成本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我从理论的角 度提出了“理想成本点”这一概念,理想成本点具有以下特征: 3 2 1 精简的员工队伍,高效的组织机构,顺畅的生产业务流程。 3 2 2 成本通过反复循环跟进,步步趋近一个定值。 3 2 3 从激励机制的效果米看,已达到棚刺的的平衡点位;在滚动循坏过程 r h 旧t - 三1 :观假设的偏差,扫j 某次循环1 1 1 ,肖定出现超出汁划成本点的实际 成本支出点,j 斫为此管理者和柏关员,l :将共同承担超出的成本费用( 此点町 谓成本临界点) 。 3 2 4 在下一个生产周期,根据成本超出的幅度适当调整成本指标,再经过 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理想成本点被认定。 找寻理想成本点的过程,是严格的科学的管理过程,是在严格质量管理 的提下,不断以科学手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过程。只要企业有决心丌展成 本管理,这个理想成本点定会被找到。 成本曲线如图所示: 图3 1 实际与理想中成本曲线 蔑缱 3 3 关于办公费用问题的模型 3 3 1 数学模型 我们对公司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提炼,选取正式工人数为自变量, 对办公费用问题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z = y l + y 广y = a i x + 啦x + a :l x ( 术) 其中:z 办公费用 y ,二f 5 报补! i ! l i i y ,文具费 y ,文印费 x i i :i + 人数( 自变量) a ,饽报补贴系数 a 。文j 系数 a 。文印系数 3 3 2 系数的确定 3 3 2 1 根据公司的工资制度 书报补贴系数a f = 5 0 1 2 = 6 0 0 ( 元人月) 3 3 2 2 采取p i ) c a 循环法进行跟踪、反馈、修订,文具系数a :! ( 元人月) 逐年递减,见表3 1 : 表3 1 1年份 1 9 9 61 9 9 71 9 9 81 9 9 9 l文具系数a 。 2 01 075 3 3 2 3 根据各部门i f 式:l 的人数与文印量的统计数掘,使用回归分析的方 法,确定文印系数a 。,具体方法如下: 3 3 2 3 1 将各部门正式工的人数与文印量的统计数据列成表格3 2 。 表3 2 部fj 编号i 1234567 人数x ; 25699854 文印培y , 289588384793843 89l0lj i2l3i4l5 3715l3 24305829 2273l5 8138 2383l247 52l5 6 0 0 5 0 0 4 0 0 3 0 0 2 0 0 l0 0 0 :_ i 硐艟l 1 、 j j h l 。j 。w 4 * 撼燃 ,。1 “二- ,一湾“ i 。o ;嬷孵盼:一 f 妊|i* 辩嬲嘴援私1 。: ji j 影。f l 删黼#擞黔* 槲o 厂t + 喇卿删删4帅荆k 吲* ”“, 鳓_ _ 02 0 4 06 0 8 0 图3 2 散点图 3 3 - 2 3 2 描出统计数据( x ,y ;) 的散点图( 图3 2 ) ,作出拟合直线 3 3 2 3 3 根批回归分析的理论: 记x = 专x :n y2 y n s x x = ( x 。一x ) 2 一 s y y = ( y ;一y ) 2 一 s x y = ( x ;一x ) ( y i - y ) 一 一 文印系数a3 = s x y s x x = 0 9 拟合直线方程y 。= 0 9 x x i 与y i 的相关系数r = s x y ( s x x s x x ) 20 9 7 7 说明两个变量高度线性相关。 3 3 3 办公费定额标准的核定 系数a 。、a :、,- 。确定之后,模型( ) 就完伞确定了。根据各部门m 式 k v , j 人数,使川模,聘( ) 求核定陔部fj 的办公费川定额标准。 3 4p d c a 循环法与激励约束机制 各部门办公费用定额标准下达之后还要通过p d c a 循环法进行管理跟 踪,取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结合“逐年减成法”,逐渐逼近理想成 本点。 3 4 1 逐步逼近 在成本控制的挖潜阶段,采用迭代法,逐步逼近理想成本点。 设初期成本为g ,第k 期c 。成本出下式确定: c k = b k _ i c k i k = 1 ,2 一 取递减系数b 。= 0 9 , c i = 0 9 c l c 2 = 0 9 c i = 0 9 c k = 0 9 k c i i 3 4 2p d c a 循环法 使用p d c a 循环法对办公费用成本进行跟踪,检查,反馈,具体做法如 下: 3 4 2 1 选择可变费用进行分析,了解影响该项费用的各种因素。我们选定 集团本部办公费用作为分析目标。 3 4 2 2 结合以往该项费用的使用情况,特别是该项费用与生产业务量变化 的关系,确定本目标阶段降低成本的幅度。假定1 9 9 5 年办公费用为1 0 0 力 2 3 元,1 9 9 6 年拟降低1 0 ,即1 9 9 6 年办公费用计划数9 0 万元。 3 4 2 3 第一个p o c a 循环,即将此目标成本根据1 9 9 5 年实际发生,按比例 分解到各部门,按照季度跟踪控制。明确奖惩制度,实行全面控制。 3 4 2 41 9 9 6 年度结束厉,经过全员努力,结果实际发生办公费用假定为 8 0 力元( 实际确定降低了) ,较计划还下降了【o 万元,按年初计划将所节 约的1 0 万元的2 5 作为奖励。 3 4 2 5 进入第二:个p o c a 循环,即:1 9 9 7 年在制订办公费用时,根据1 9 9 6 年实际发生费用f 降1 0 ,即从8 0 万元降到7 2 万元。制订目标后层层分 解下去。 3 4 2 6 年底假设使j j 为7 2 儿冗,又犄省2 万元,奖励。由此可见,实酗; 消耗与计划相距甚近,可以说,距理想成本点已不远。 3 4 2 7 进入第三个p d c a 循环,即:1 9 9 8 年制订办公费用标准时,按照7 0 力元订计划,并分解下去。此时节支奖励额度可由原来的2 0 提高到5 0 , 加大奖励的力度。而超支则全面承担。另外,考虑到了业务自然增长,在第 二、三次p d c a 循环时将下浮标准逐步减小,符合客观实际。 3 4 2 8 年底将有一个实际发生值,如超出7 0 万元,则超出部分中的5 0 需出员工从自身浮动工资中支付,作为罚会。如果当超出会额所占计划总额 比例在总费用的12 左右时,可认定该点即为理想成本点( 0 点) 。 如图所示: 成本 l 鞘3 3 理想成本曲线i 尉 曲线 曲线 曲 王 况明: 3 4 2 8 1 根据集团公司历年办公费用实际发生数据,费用为上升曲线a ( 这 与企业逐年业务发展干h 一致) 。 3 4 2 8 2 根据成本极限理论,曲线b 为成本理想曲线。 3 4 2 8 3 而公司成本控制曲线c 位于a 、b 曲线之洲,并将在某一阶段与 理想成本线相交。 3 4 2 8 4 通过p d c a 循环不断逼近,成本控制曲线c 最终与理想曲线b 相 交于0 点,即当超出额占成本总数的卜2 之点称为比较理想成本点。 3 4 2 8 5 当比较理想成本点确定之后,每年即可根据年初设定的业务增长 量,本着成本支出低j 二效益增长的原则,在成本支出上作科学的设定。 3 4 3 做好基础台帐 文印中心实 j 规范运作,在纸张、耗材购入、集团文件印量、各单位 文印数量等各环节做好基础台帐登记工作,每月统计汇总1 次,每季度核算 1 次,作为季度成本奖的依据。对独立核算的二级公司,实行有偿文印服务, 每季度核算1 次,通过财务部收取文印费。 3 4 4 激励与约束 为实现成本控制这目标,必须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局面,同时,奖 惩机制即激励机制必须健伞,促成全员非但服从管理而且是积极地参与。根 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的激励方式,例如,对于普通员:l 的激励可以采用奖 罚浮动工资的办法实现激励,对于中层领导则以业绩的考核为主,辅助以精 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办法。即针列基层的物质性奖罚居多,而中高层! j ! | j 以精神鼓励荣誉为主。 3 5 成本管理效果 3 5 1 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分析,我们选取“单位吞吐量办公费用”t ( t = 办公费用旅客 吞吐量) 作为衡量集团办公费用水平的指标。 通过几年的努力,办公费用成本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见表3 3 。 2 s 表3 3 深圳机场( 集团) 公司1 9 9 2 1 9 9 8 年 主要指标及部分成本统计表 旅客吞畦星货邮行航空器起降办公费办公费 t = - - - - - - 年份( j 人次)( j i l l , k )( j d 架次)( 万元)旅客吞吐量 j9 9 2】6 62 2】62 5 21 5 2 1 9 9 32 5 54 32 82 0 5o 8 0 1 9 9 43j 96 23 3 4 9 91 5 6 1 9 9 54 1 27 74 2 5 2 31 2 7 j 9 9 64 d o9 05 o1 0 50 2 4 1 9 9 74 4 49 95 2 8 70 2 0 j 9 9 85 1 5】1 5 5 6 6 8o 1 3 i 6 0 f ) fj f 】0 i! n ( 1 l : i ) n f ? f ) 0 jlf ) 0 i( ) ii9 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行社与导游的劳动合同(合同范本)6篇
- 宾馆住宿餐饮跟高招合同范本5篇
- 2025LED广告屏制作合同协议
- 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说课稿 (新版)鲁教版
- 第一课 清明微雨思先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辽海版人与社会
- 10.动物的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
- 2025年乌鲁木齐市国企考试真题
- 2025工程监理安全责任合同
-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五节 关注人类遗传病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
- 线缆厂应急处理管理规章
-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 脑干神经解剖定位
-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日记50篇
- GB/T 5993-2003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4部分:分规范固体和非固体电解质铝电容器
- FZ/T 52059-2021抗菌粘胶短纤维
- 医学课件-护理评估课件
-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暴力玩具不能玩》 课件
- 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描红
- 养老院预算及成本管理制度
- 研学旅行基地评估认定评分表
- DL∕T 1867-2018 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