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A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A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A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A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A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 票据为金融产品之一,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制度改革 的深入,1999 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获得了飞快的发展,同时票据业务的 创新产品也层出不穷。由于其兼具信贷业务和资金业务的属性,成为商业银行普遍的 “规模调节器”和“资金蓄水池”,在资金配置、流动性管理、风险分散及实现货币 政策传导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 a 银行的票据业务也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本文拟对 a 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对其发 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票据,票据市场,票据融资 the research of a bank commercial paper business problem、cause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the commercial paper is a kind of financial products. the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ancial market. with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s going deeper,our country banking institutions commercial paper business has stepped into a speedy development period since 1999. new breeds of commercial paper emerge continuously in the market. with the attributes of credit business and fund business, commercial paper business has become the “scale adjuster” and the “fund reservoir” to commercial bank.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nd deployment, flowability management, risk dispersal and realizing monetary policy. meanwhile a bank commercial paper business also has rapid progress. in the light of this,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status , problem and cause of a bank commercial paper business, and further inquires into the topic of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mmercial paper, paper market, commercial paper financing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 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付亚红 日期: 2008 年 6 月 1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付亚红 指导教师签名:胡海鸥 日期:2008 年 6 月 1 日 日期: 2008 年 6 月 1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1 前言 自从 1982 年人民银行倡导“三票一卡”以来,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走过了 20 多年的发展 历程。特别是自 1999 年以来,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经历了快 速发展。由于其兼具信贷业务和资金业务的双重属性,票据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规模调 节器”和“资金蓄水池” ,为商业银行调节信贷规模和资金头寸提供了便利,在资金配置、流动 性管理、风险分散、乃及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商业银行资 产结构优化乃至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a 银行的票据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 a 银行总行票据营业部的设立及对外营业,更加快了 全行票据业务专业化经营的建设步伐。 票据市场整体发展受到政策、制度、信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化程 度的加深,国家宏观调控的常态化以及 a 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外部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传统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对 a 银行票据业务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目前,a 银行 票据业务的发展势头有所放缓,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风险状况等不容乐观,业务开展不但受信 贷规模的较大制约,而且资金面的影响也逐步显现,业务经营分散、缺乏规模效应,操作规程 类制度滞后等问题也日渐凸显。业务品种和交易方式单一,票据新产品的创新明显不足。 纵观这几年的历程,票据市场一直是在发展中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相比市场经济发达国 家,我国的票据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a 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在 外部环境方面,近年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的变化以及资本市场对整个银行资 金面供需的影响加大,使票据业务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票据业务的盲目无序竞争,给业务安 全带来隐患。在内部环境方面,a 银行票据业务尚未完全纳入全行的贷款和授信的管理体系, 缺乏对实际用款的跟踪;为防止操作风险,杜绝内外勾结案件发生,还需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 管理;在业务创新中缺乏合规意识,存在实务做法与相关法规相背离的现象。种种原因都抑制 了 a 银行票据业务在有效防控风险并在合规前提下稳步发展的步伐。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和 a 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进程的回顾,详细分析 a 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 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票据业务的风险防范、交易对策、机构设置、产品创新及未来发 展等问题,并就上述方面对 a 银行如何推进票据业务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2 第1章 概述 11 票据市场的定义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包括票 据发行、承兑的一级市场、票据转让、贴现的二级市场和票据转贴现、再贴现的三级市场。票据 市场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 联系在一起,使三者在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得情况下,有效地传导了货币政策。票据市场是我国 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是目前我国票据业务的主要 形式。 12 票据业务的特点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本着“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考虑,票据业务具有以下特 点: 首先,银行经营票据业务风险低,在银行承兑环节,我国的票据业务要求有真实贸易背景, 这使得银行易于甄别票据业务风险状况。更重要的是,对商业票据的承兑行是企业的开户行,对 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有着较充分的信息。在票据贴现环节,由于我国票据市场上银行承兑汇 票占主导地位,资金发生损失的风险很低,1的呆帐准备金已经足以覆盖其潜在风险。 其次,票据业务流动性好,可以优化银行资产。票据业务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六个月。而 贴现经过承兑的票据业务也好于信用放款,从而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营运和充分流动;另外, 由于商业票据具有买卖方便、易于操作、数额巨大、变现能力强等特点,银行可以随时向其他金 融机构大量贴现买入或卖出票据, 实现资金头寸余缺的调节, 从而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管理。 再次,票据业务可以提升银行利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票据承兑业务收取手续费, 通过票据贴现业务收取贴现利息。对于票据贴现业务,虽然贴现利率明显低于贷款利率,但预先 扣除利息,其收息率 100,并且占用银行资金时间短,流动性强,在相同期限内,其循环往复 增加的利润往往高于贷款。同时,票据业务的营销和管理成本低。不需要像一般传统业务花费大 量的公关营销成本,以及较大的维护和贷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贴现与再贴现、转贴现之间的 利差也成为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 最后,票据业务对银行传统业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商业汇票已成为企业特别是大型企 业支付或回收货款的主要结算方式,各行重要的优质客户都有大量商业汇票承兑或贴现的需求, 发展票据业务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承兑时收取的手续费和贴现时赚取的利差,还表现在票据业 务是商业银行介入优质企业客户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跟踪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有 效方法。2006 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之所以能从工行手中抢得宝钢集团的部分存贷款业务,就是以 为宝钢集团大量办理票据贴现为突破口,从而带动了其他业务的进入。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3 13 发展票据市场的现实意义 131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货币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等组成。企业无法直接参与到前 两个货币子市场。而票据市场是直接与企业相连的,是货币市场直接服务于企业的重要方式,对 于许多企业,票据业务是除了贷款之外直接满足企业短期流动性缺口的重要渠道。 发达的票据市场,可以保障再贴现政策的顺畅实施,还可以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创造良好的 运行环境,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的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事实上,发达的票据市场可以直接反 馈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和实际效果。国际经验表明:一个成熟的票据市场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 基础。早在 1994 年,美国的票据市场的交易额就远高于联邦基金和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额,占 三者之和的 80.54。而 2006 年,我国的票据市场的交易额只占货币市场总额的 20.74。即使 考虑到两国在金融发达水平上的差距,我国的票据市场的规模仍然比较小,市场容量有限。 132 票据市场便利了企业间的商业往来,降低了交易成本 票据便利了企业间的商业往来,降低了交易成本。我国票据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是银行承兑汇 票,信用等级高。票据有“准货币”之称,企业可以用票据作为真实交易的支付手段。由于票据 流动性大,周转快,因而票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货币投放;同时,一张票据可以背书转让 几次,支持几次商品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 1、33 票据作为支付手段,有助于降低企业间的“三角债” 造成“三角债”居高不下的原因与我国企业多以口头信用或挂帐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有很 大关系。这种不规范的结算方式对债务人的约束力较低,付款方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拒 付或拖欠。而一旦一家或几家企业发生拖欠行为,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出现大规模的 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够结清。将商业信用票据化,硬化信用约束,则可以规范商品交易和结算程序, 加强债权保护机制,强化债务监督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三角债”问题。而当持票人发 生资金周转困难时,还可以将票据背书或到银行贴现,以避免出现拖欠其他企业的行为,从而减 少“三角债”发生的可能性。 134 发展票据市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中小企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但是中小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贷款难。而票据市场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票据业务兼有信贷业务的属性。商业汇票产生于企业间商品和劳务交易中的延付行为,这种 延付行为衍生出融资和融物结合商业信用形式,商业汇票正是基于这种商业信用而产生的一种反 应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商业汇票经过银行承兑后,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买方也就相 当于获得了银行发放的一笔短期贷款,而卖方也可将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此时又相当于银行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4 为卖方发放了一笔短期贷款,所以票据业务具有信贷业务的性质。 我国票据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它实质上是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授信。目前,我 国票据承兑业务的主要对象是资信较好的企业,许多是大型企业。但是收票企业却往往是中小企 业,尤其是为大中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因为使用的是银行承兑汇票,信用等级高, 所以中小企业在收到汇票后,如果需要资金的话,可以将该汇票背书转让,也可以直接持有该汇 票到银行进行贴现,融到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135 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运营有着重要意义 从目前来看,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有着重要意义。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过于 单一、资产质量普遍不高、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是其股份制改革的主要障碍,也是金融业全面开 放后中国银行业面临冲击的一个主要方面。发展票据业务,一方面,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商 业承兑汇票直接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不必单纯依靠银行贷款,从而减轻了银行信贷的压力,为 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和资产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更重要的方面,由于贴现票据有可靠的 商品交易基础和严格的承兑责任约束,是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原则较好的优良资 产,相对与短期贷款 100的风险权重而言,其风险权重仅为 20,所以发展票据业务不仅可以 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收益水平,而且可以改善信贷资产结构,减少风险拨备,稀释中长期贷款比 例等管理指标,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当一家银行的贷款资产规模下降或不良贷款增加时, 最有效的改善指标性数据的方法就是加大银票贴现业务量或通过转贴买入巨额票据资产,既扩大 了贷款资产规模,又能够通过做大贷款不良率的分母来迅速实现稀释不良率的目标。正是因为这 一原因,工行、建行在股改前都曾下大力气发展票据业务,如工行的票据贴现余额从 2003 年底 的 1536 亿迅速增加到 2005 年底的 3957 亿,增长了一倍还多,票据资产的迅速增加优化了工行 的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满足了银行业监管指标要求,为其股该赢得了时间和主动。 从长期来看,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股份制运营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为保 持资本充足率水平,资产规模的扩张需要资本的支持和投入。资本的补充除了利润积累外,必须 依靠资本市场,而只有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以提供较高的资本回报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才 能获得融资。因此存差巨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扩大资金运用渠道,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而发 展票据业务将极大的满足商业银行这一方面的要求。另外在金融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后,票据业务 具备的诸多优点,也将有利于商业银行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进行行业结构、 客户结构、期限结构的调整。从这一点上,票据业务对国有银行就具有更大的战略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5 第 2 章 a 银行票据业务的现状分析 21 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票据从严格意义上讲已经有近一二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中叶中国山西就已经出现了晋 商票号。而晋商票号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金融史上最早具有真正意义上规范票据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经历了从禁止到逐步放开再到不断发展的历史演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银行信用包揽商业信用,对商业信用 一直采取禁止或限制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 90 年代中期,商业信用的禁令逐渐被解除, 商业信用逐步票据化,银行承兑汇票随之得到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 1982 至 1994 年可以说是票据推广使用阶段。 1982 年为打开企业之间的债务链、 解决困扰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人民银行率先在上海开展了同城商业票据结算业务,票据的贴 现业务也开始试点,此后,票据结算从同城逐步推广到异地。1984 年 12 月,人民银行总行正式 颁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 。1986 年人民银行正式开办票据的再贴现业务。1989 年 4 月,人民银行实行了新的银行结算办法 ,规定允许票据流通转让、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1994 年人民银行尝试运用再贴现工具的选择性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探索,在煤炭、电 力、冶金、化工、铁道等五行业和烟草、棉花、白糖、生猪四品种中予以再贴现支持。至此票据 业务才真正开始有所发展。此阶段的特点是票据业务主要作为结算工具。 第二阶段是 1995 年至 1999 年 9 月是票据市场的制度建设阶段。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这是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开始。以中央银行下发进一步 规范和发展再贴现业务的通知 为标志, 再贴现开始发挥传导货币政策信号的作用。 1995 年出台、 1996 年开始实施票据法 。1998 年中央银行公布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促进商业汇票发展的 通知 ,明确发展票据承兑授信业务作为改进金融服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增加信贷投放 的重要手段。1999 年 9 月,中央银行下发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 ,放宽了再 贴现机构的限制,并允许以回购方式办理再贴现。在此期间,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相关法律法规 逐步健全,再贴现成为人民银行独立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是 1999 年 10 月至今是票据市场快速发展阶段。此间,虽经历了再贴现率的大幅上 调和再贴现规模的扩大与收回,票据业务一直发展迅速,业务总量成倍增长。2005 年全部金融机 构的票据贴现余额、累计签发量和累计交易量分别为 1.38 万亿元、4.45 万亿元和 6.75 万亿元, 分别是 2000 年的 11 倍、6 倍和 7.5 倍,而同期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只增长了 2 倍。2006 年, 虽然票据市场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截至到 2006 年上半年, 全部金融机构贴现余额 1.73 万亿元,同比增长 44.65%;累计签发汇票 2.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30.25%;累计交易 4.44 万亿元,同比增长 48.75。另外,全部金融机构票据资产在信贷资产的 比重由 2000 年的 1.21%上升到 2006 年上半年的 7.59%,且仍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票据融资余额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6 与短期贷款余额之比由 2000 年的 1:38 上升到 2006 年上半年的 1:3, 短期信贷资产票据化现象已 经客观普遍存在。由此说明我国票据市场 5 年多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发展速度超过了我国金 融市场的其他子市场。 图 1 2000 年2006 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发展状况 figure 1 status of banking institutions commercial paper business from 2000 to 2006 表 1 2000 年2006 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发展状况 table1 status of banking institutions commercial paper business from 2000 to 2006 票据市场总量(亿元) 年份 签发量 同比增 长() 累计 贴现 同比增 长() 贴现余额 同比增 长() 贷款余额 贴现余额占贷款 余额比() 2000 年 7445 9114 1200 99371 1.21 2001 年 12700 70.58 1760093.112800133.33112000 2.50 2002 年 16100 26.77 2310031.25530089.29140000 3.79 2003 年 27700 72.05 4440092.21890067.92170000 5.24 2004 年 34000 22.74 450001.351000012.36189000 5.29 2005 年 44500 30.10 6750043.301380035.00207000 6.67 2006 上半年27100 30.29 4440048.991730044.17228000 7.59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2006上半年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累计贴现量(亿元)贴现余额(亿元) 贴现余额占贷款总量的比例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7 22 a 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 从票据市场的成员来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由于资金、网络、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比中小商 业银行实力大;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对票据业务的抢夺动手早、机制活、产品创新多,在票据市场 上的份额占了相当的比重。中小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成立了票据中心。工商银行于 2000 年较早地 成立了票据营业部。由于工行的天生优势,加上在组织创新上动手早,目前处于票据市场第一的 位置。 a 银行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a 银行的票据业务自 2000 年以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2 至 2005 年,累计贴现额年均增长速度为 62.09%,贴现余额年均增长速度为 72.63。2006 年上 半年, 贴现余额为 2904 亿元, 同比增长 63.98, 比 2000 年增长了 18 倍; 全行累计贴现 5505.29 亿元,同比增长 65.97;贴现余额占贷款总量的比重为 9.72,而 2000 年仅为 1.09。2006 年上半年累计贴现额和贴现余额同比增长率均高于全部金融机构平均水平。 图 2 2001 年2006 年 a 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状况 figure 2 status of a bank commercial paper business from 2001 to 2006 早在 1999 年 a 银行湖南娄底分行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票据业务专业网站 “中国票据网” 。 a 银行总行也在 2001 年在各家商业银行中率先开展了系统内票据回购业务。截至目前 a 银行全行 有数十家一级分行成立了票据中心,部分分行票据中心还实现了机构单设、独立核算。2005 年 a 银行总行票据营业部的对外营业更加快了 a 银行票据业务专业化经营的建设步伐。2006 年,a 银 行票据贴现余额在全部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二,当年余额增量为第一。目前 a 银行努力在总行票据 营业部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地区抓紧组建区域性票据专营机构,逐步确立 a 银行在票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上半年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累计贴现(亿元)贴现余额(亿元)贴现余额占贷款总量比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8 据市场上的做市商地位。 23 a 银行票据专营机构的建立 231 票据专营机构的概念 票据业务的专营是指在证券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度的证券经营法人,这些机构不断向 交易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入价和卖出价, 并在所报价位上接受公众买卖要求, 保证及时成交。 通过票据业务专营的这种连续不断的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行,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以票 据业务专营为中心的交易方式。 票据专营机构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活跃票据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 对象、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实现规模化经营、正确传导市场信息等。 232 a 银行票据专营机构的发展现状 2005 年 7 月 a 银行票据专营机构a 银行总行票据营业部正式开业。当年主要围绕“筹建开 业”和“加快有效发展”两个中心任务,坚持业务经营和风险控制并重,按照专业化、规范化运 作的要求,探索并实践票据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径。2005 年累计交易金额 1162 亿元,实现 利息收入 5.89 亿元。 2006 年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a 银行票据营业部以提高市 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加大营销和创新力度,完善风险控制和治理机制。全年实现累计交易 36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6;票据资产余额 920 亿元,比年初增加 209 亿元;已拓展客户 153 家金融机构,比上年增加 75 家;实现经营利润 11 亿元,经济资本回报率 78,票据资产收益率 2.53,经济增加值 9.3 亿元。到期资金全部按时收回,无不良资产,无欠息,无案件。 2007 年在信贷规模约束不断趋紧的形势下准确把握利差不断加大的市场,通过积极调整客户 结构和资产结构、合理安排业务节奏,加快资金周转等多种手段,在信贷增量规模同比下降 54 的条件下,全年实现累计交易量 3342 亿元,保持了业务的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经营利润 21 亿元、经济资本回报率 153,票据资产收益率为 4.26%,经济增加值为 19 亿元,效益水平再 上新台阶。 24 a 银行票据产品介绍 241 商业汇票贴现商业汇票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票据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并 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汇票贴现期限从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最长不超过 6 个月。贴现利息和实付贴现 金额的计算公式: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期限(天)日利率 实付贴现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期限(天)日利率 实付贴现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9 242 商业汇票转贴现商业汇票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持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转让或 回购以融通资金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转贴现买入业务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转贴现买断和买入返售两类业务。 转贴现买断转贴现买断是指本行作为票据转入方买入已办理合规贴现手续、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并 由其负责票据到期收款的行为。商业汇票转贴现买断后,票据的权利人由转出方变更为转入方。 转贴现买断业务的计息期限按转贴现起息日至每笔票据到期前一日的实际天数(承兑人在异 地的票据计息期限另加三天)计算。 商业汇票买入返售业务商业汇票买入返售业务,又称逆回购逆回购,是指本行作为票据转入方与票据转出方约定期限, 买入已办理合法贴现手续、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并由转出方按约定的日期以货币资金形式按票 面金额无条件赎回票据、负责票据到期收款的行为。办理商业汇票买入返售业务后,票据权利人 不发生变化。 买入返售业务的计息期限按票据转让起息日至确定的每个票据封包到期前一日的实际天数计 算。 每个封包的到期日最迟不得超过包内单张票据最早到期日的前三日。 每个封包的回购票据资金利息等于封包内各张票据金额之和乘以回购资金划拨起息日至封 包票据确定的到期前一日的实际天数再乘以日利率。 每次票据回购业务的回购资金利息等于所有封包票据回购资金利息之和。 每个封包的回购票据资金利息等于封包内各张票据金额之和乘以回购资金划拨起息日至封 包票据确定的到期前一日的实际天数再乘以日利率。 每次票据回购业务的回购资金利息等于所有封包票据回购资金利息之和。 (2)转贴现卖出业务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票据转贴现卖断和票据卖出回购。 票据转贴现卖断票据转贴现卖断是指本行持已贴现(或转贴现买断)的未到期商业汇票,经背书转让给符 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买入方) ,票据到期由买入方负责向承兑行收款的资金融通行为。 转贴现卖断业务的计息期限按转贴现起息日至每笔票据到期前一日的实际天数(对于转入方 来说,承兑人在异地的票据计息期限另加三天)计算。 票据卖出回购票据卖出回购,又称正回购正回购,是指本行持已贴现(或转贴现买断)的未到期商业汇票,以 约定的金额和期限向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买入方)申请融资,在支付一定的利息后取得资 金使用权,回购到期后由本行以货币资金按票面金额赎回票据,票据到期后仍由本行负责向承兑 行收款的资金融通行为。 卖出回购业务的计息期限按票据转让起息日至双方确定的每个票据封存包到期前一日的实际 天数计算。 243 再贴现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向人民银行融通资金 的票据转让或票据回购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44 信贷资产回购业务信贷资产回购业务是指信贷资产的持有人(出让方)将其持有的信贷资产按协议约定 阶段性转让给受让方,该信贷资产转让到期,出让方按合同约定无条件向受让方购回该信贷资产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10 的业务。 信贷资产是指境内金融机构合规发放的贷款等依法依约可以转让的金融信贷资产。委托贷款 和信托贷款不能作为转让资产。信贷资产转让期间,该信贷资产项下的信贷风险由出让方承担。 (1)直接回购方式:是指合作双方在具体业务操作中签署一份信贷资产回购合同,合同中约 定所转让的信贷资产的总额、期限、利率及双方的各项权力、义务,出让方于该信贷资产转让到 期日无条件购回该信贷资产的业务操作方式。 (2) 间接回购方式: 是指合作双方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将同一笔信贷资产的转让过程分为出让 方出让与受让方出让(原始出让方回购)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相对独立,共同形成一次完整的 信贷资产回购的业务操作方式。 2.5 a 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 2.5.1 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由于业务、市场变化和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1) 风险的概念。 风险即不确定性, 现有的可测的不确定性有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就构成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 益与预期产生偏差,有蒙受损失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商业银行的目标在于对风险进行有 效的管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处置,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保 证股东的资产回报能够稳定增长。在将资本配置到各业务单位时,确定其可承受的风险度,并明 确各个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2)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风险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系统风险,是指由于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风险。 第二级是商誉风险、竞争风险和制度风险。 第三级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风险,概括来说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给银行未来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又分为市场价格 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市场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对各项金融资产或负债带来的价格风险,主要是利率风 险和汇率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有别于资金流动性风险,是一种微观意义上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交易金 额较大或市场交易量稀薄等原因造成的难以及时交易而造成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由于交易对手发生信用问题而造成的损失。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的因素、技术因素、安全因素或操作程序等给银行经营带来的损失。 (3)风险管理目标。在所有业务中建立综合风险评估制度;对预计到的和没有预计到的风险 进行控制;寻找和发现收益波动的原因,并努力降低这种波动;对承担的风险进行计算并及时报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11 告;将资源配置到高增长、高回报的业务领域,实现资本的有效利用。 (4)内部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业务部门。负责识别、评估、承担、化解与业 务相伴随的各种风险,并负责制定和执行业务计划。因为业务部门面对市场,更能采取行动来化 解风险。第二道防线是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利用专业知识确定各业务适当的交易限额,和相关的 政策和程序。会计部门一般会协助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监控,并提出建议。根据所交易的产品 复杂程度、市场变化的速度以及产品价格的波动,风险管理部门还与业务部门开展非常紧密的合 作。第三道防线是审计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估。内部控制一般包括限额、 政策、程序、系统等。 业务流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如下图: 图 3 业务流程图 figure 3 business flow chart 在每个业务步骤中,有几个关键的控制点。在计划阶段,关键要控制的是资本和限额;在执 行阶段,关键是要控制程序和程序;在评估阶段,主要是控制的是报告和分析。 (5)风险的监督控制。一般有几个方面:一是在业务开展前,首先制定有关业务的各项规章 制度,例如:业务规程、授权、授信、风险指标等。二是有一套科学、先进的系统支持。用以了 解业务信息的整体情况,通过对业务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分析,来识别、发现、分析风险的构成 及成因。三是科学的风险度量工具,来衡量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度。 2.5.2 票据业务风险 (1)票据业务风险 票据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法人、公民进行资金清 算的重要工具。伴随着我国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逐渐发展,票据风险也应运而生,并不断出现新 调整程序/政策 重新分配资本/限额 业务策略和计划 计划 业务程序和执行 执行 评价检查/行动 评估 限额 资本 政策 程序 报告 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12 风险。所谓票据风险票据风险是指为获取收益在办理票据业务的全流程中产生的可能损失。和贷款风险相 比,票据风险具有短期性、有限性、易暴露性、可以转嫁等特点。从已发生的票据风险分析,主 要是由于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及从业人员的道德问题所导致。 票据业务风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表现为:假票、克隆票、变造票欺诈;借关联企业互开没有 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套取银行现金; 金融机构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银行内控不严; 在票据效力、 票据托收等方面的法律纠纷风险等。 另一方面与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的票据市场还很不发达,在票据业务迅速发展的 同时,票据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票据的融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票 据市场工具单一,票据从签发、承兑、背书转让、托收、到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仍处于手工 操作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违规案件增多;银行间压票、无理拒付,以及银行之间的恶性竞 争等。 (2)票据业务的外部监管 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同时也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银监会 成立之初为此专门下发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多次组织风险管理专题研讨,并把各金融 机构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作为其监管的重点。1996 年国家出台了票据法作为从事票据活动 和处理票据争议的法律制度。 2004 年针对各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银监会又专门对各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 管理提出了六大要求:加强内控制度,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安全技术防范能力,及时移交重大票 据案件,加强监管、从严查处,重大事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同时又出台了相关的监管措施: 一是在监管制度建设方面,银监会将建立监管会谈制度,把银行票据业务作为监管会谈的重点内 容,对银行票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督促银行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是将银行票据业务作为银监会监管工作重点,对违规情况比较严重或风险比较大的银行或其分 支行机构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三是进一步完善银行票据业务统计和会计结算制度,加强对银行票 据业务风险的非现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完善和规范对票据违规行为或重大案件的通报制度并建 立批露制度。根据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的结果,严格实施对票据违规行为的处罚,进一步树立监管 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违规情况严重的金融机构取消一定期限内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资格,限 期整改,曝光违规违法的金融机构及责任人。 253 票据风险种类 票据业务主要包括:贴现、转贴现买断、逆回购、信贷资产转让回购、转贴现卖断、正回购 和再贴现。目前可以将票据业务风险归纳为政策性风险、票面风险、持票人风险、承兑人风险、 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保管风险、监管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九类。 (1) 政策性风险, 是指由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或客户需求与票据业务经营过程中 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不符合法定票据行为的情况)而产生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13 风险点:客户和经营需要与法规冲突;申请人、申请资料不符合人民银行及银行的有关 规定;融资性票据; (假增值税发票。 (2) 票面风险, 是指由于票据存在缺陷或取得不合法而产生的风险。 此类风险事故发生较多。 风险点:票据的伪造、变造、要素不全、背书不规范。 假票据的制作手段一般有三种:空白票:真实的空白票据从银行流失,不法分子任意填写, 然后贴现。克隆票:一张真实的承兑汇票开出之后,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具有承付期限长、金额 大和反复多次转让等特点,以这张票据为样本,进行拷贝,也就是所谓的克隆票。用一张票据去 多家银行贴现,骗取相当于票面金额数倍的资金。编造票: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票据, 任意编造票号、金额、日期,或者在数额较小的真汇票上改动金额的办法变造(需要同时“勾结” 承兑行和贴现行的人员,才能套取到资金.) (3)持票人风险,是指持票人恶意欺诈而无法取得合法票据权力的风险。 风险点:办理票据业务所有资料和手续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由于我国目前不允许存在融资性票据,故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真实性是指交易合同履行的结果能够为交易双方带来可以预见的合法的经济利益,交易 的内容均在交易双方法定的经营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承兑申请人在交易合同中居买方地位,贴 现申请人在交易合同中居卖方地位,且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应体现在交易合同条款中。 所谓完整性指交易合同记载事项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包括:交易合同的名称;标的; 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的办法。 票据所基于的交易合同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交易合同中不存在导致交易失败或终止的约 定条款。 其目的是剔除能使交易合同变成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的合同的因素。 现实生活中, 往往有人为了套取银行贴现贷款,所谓的买方拿有故意约定标的质量、交货期限等违约条款的交 易合同向银行申请承兑,待所谓的卖方一旦得到银行的贴现贷款,以合同约定的标的质量、交货 期限等违约为由终止合同,所谓的卖方与买方其实根本就不打算订立和履行交易合同。 (4)承兑人风险是指承兑人在票据到期,因暂时的财务、经营状况困难、恶化甚至破产或恶 意不承兑而无法收回票据的风险。 风险源:承兑人收到托收后,因头寸不足或其他原因不及时划款。 (5)操作风险是指内部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风险。 风险点:存在于业务全流程的各环节、各岗位的越权、逆程序、漏程序、不履行部门、岗位 职责等违规操作。 (6)道德风险是指内部工作人员道德败坏,为获取个人私利,内外勾结恶意诈骗资金而造成 的损失。 风险点:内外勾结恶意诈骗。 (7)保管风险是指由于对原始票据保管(包括业务办理流程中)不善而可能丧失票据权利的 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 mba 学位论文 a 银行票据业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14 风险点:保管设备功能欠缺或经办人员对票据保管不善,发生遗失、损毁或“调包” 。 (8)监管风险是指票据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或内控不健全引发的各种风险。 风险源:监管政策变化及内部制度性缺陷。 (9)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造成票据业务经营效益、票据资产、负债和表外金 融工具经济价值下降的风险。 风险点:资金市场资金供求变化和票据市场利率变化。 254 a 银行票据专营机构票据风险的防范 在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的基础上,a 银行总行票据营业部对票据业务风险的管理 制定较为明确的管理程序, 包括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风险的评价与衡量,风险的控制和处置三 大步骤。 (1)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主要识别和发现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风险的成因及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 提出风险预警。目前 a 银行通过风险树法和筛选监测诊断法对面临的主要风险分解为较为详 细的风险。即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分解为政策性风险、票面风险、持票人风险、 承兑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保管风险、监管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九类。并对九类风险的风 险点(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这九类风险的防范措施。 (2)风险的评价与衡量 目前缺乏定量的风险评价和衡量方法。 主要采用主观概率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 一是估计各 种票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期望;二是找出票据风险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关系。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