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abs tract e 七 r i n g f i ft e en p erio ds,th e 郎 h i eveme ntso f p r 0 v l ll c e e c o n o m i c al d e v e 1 0 p m e n th a v e wo d d w记e j i ang s u a t t e nti o n a n d o ur e c onomi c a l s t r e n g t h h asa l sob e e n s t r e n g t h ene d d r a m at i c a l l y.a l l o f th e s e are c l o s e l y l i nke d withte c hno l o gi c alp r o gres s . one o f th e i m p o 川 刁 n t d e t e rmi n e rs o f te c hno l o g i c a l p ro g r e s si s to i m p ort te c hno l o gy fromfore i gn c o u n t ri e s 4 s t a rt i ng fromth ec o n c e pt andm o d eo f te c hno l o g i c ali m p ort, thisp aper e l abo r at e s th es 1 t u a t 1 on o f t h et e c hno 1 o gi c ali m p ort inj i ang s up rov i 解ei n f i ft e e np e r i o d s , aswel l a s ana l yze s th ate c o n o m i c a l e ffec t o f th ati nu s e o f t s p,o nth eb as i so f c o l l e c t i n gagr e atd e a l o f d at a , andp o i n t so utt h e p ro b l ems i n e x i stence . i t i s v e 叮n e c e s s a rytoth e te c hno l o g i c a l i m p o rt , th o u gh th e e x i st e n c eo f th o s e p ro b l e m s . me anw h i l e , th i s p ape r p o i n t s o utth atth e t e c h n o l o gi c ali m p ort inji 曲gs up rov in ce is0 l 1 eofth ei m p o ri a n t p ath to ach i eve i n d epe n d ent i nno v atio n . i n d e a l i ngw i thth e s e p ro b l e m s , s o l u t i ons are s u g g e s t e dfo r th e b e n e fi tso f t e c hno l o gi cal i m p o rti n j i ang sup rov i n c e . the w r i te r h o pesth atth i sstudy c an brin gs o m eb e n e fitst oth ep ract i c eo f te c hoo l ogi c a l i m p o rti n j i ang s u p rov i n c e . k eyw0 rds:i mporttec hnul o gy t s p in dep e n d ent l n n ovation 1 1 1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本 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 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 出的贡献均 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 二 名 :幽 步、年 厂二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 借阅或 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 授权其保存 、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对于保密 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签 名 :剑鱼必、年 二 ),日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卯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 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1 引言 当 前, 技术进步在人类社会中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 经越来越大, “ 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的观点已被经济学界乃至整个社会认同。当今社会, 可以说世界 上没有哪一个国家、 地区或民 族能够拥有和掌握所有的先进技术去发展本国、 本 地区或本民族的经济, 而不与其它国家、 地区或民族发生任何技术经济上的联系。 实际上世界各国之间发生的技术、 文化等交流合作以 及经济贸易往来等, 己 成为 当 今社会的主流, 任何国家、 地区或民 族想要再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而不与外界发 生经济技术联系, 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行不通的。 在发达国家, 技术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己从20世纪初的20% 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0/or80%。 而技术进步 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技术引进。 通过技术引进提升我们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 加 快我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增强自 身科技实力, 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江苏省 是全国的经济大省, 同时也是中国技术引进最快、 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主要 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模型、 方法和国内的研究成果,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 研 究“ 十五” 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 分析江苏经济发展中技术引进的作用, 把握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从而为江苏技术引进的发展提出 一些有益的建议。 1 . 1 问 题的 提出 经济活动的投入要素通常可以归结为资金、 劳动力、 技术和管理等方面。 资 金和劳动力等有形的生产要素是经济活动投入的基本要素, 而技术水平提高、 设 备的更新改造、 管理水平的提高则是在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 件。 国际上通常在把资金、劳动两个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去除后, 形成的 经济增长贡献称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 比 如管理, 劳动者素质、 资金利用等,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由技术引进带动的技术进 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即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 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 大小直接决定经济增长质量的 优劣。 本文在上述界定的基础上,就 “ 十五”期 间江苏经济增长中技术引进的作用展开初步研究. 1 . 1 . 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半个世纪以来, 经济增长理论历经兴衰起伏,出现了 三次大的高潮。 第一次 高潮是哈罗德一多马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次高 潮是新古典增长模式的产生和 发展; 第三次高潮是近期的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40年代末以哈罗 德一多马模式为代表的资本积累论在经济思想史上带来了动态理论的复兴, 也奠 定了 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框架。60 年代中期,索洛 ( r . 5 01 o w ) 、斯旺 ( t. s wan ) 、 丹尼森 ( e . d e s on) 等人提出的 技术进步论为外生经济增长理论构造 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为论证经济增长的机制, 阐释各国经济增长水平的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硕士 学 位 论 文“ 十 五” 时 期 江 苏 技 术 引 进 的 经 济 效 应 分 析 与 江苏 越参 岁 进 对 策 旦 1 塞 的理论研究成果, 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技术引进在 “ 十五” 时期江苏经 济发展中的作用, 用计算数据分析技术引进的经济效益, 并大量借鉴国内外关于 技术引进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对“ 十五” 时 期江苏技术引进中存在问题和相应对策加以 分析研究。 1 . 3 . 2 理论框架 本文理论框架如下: 第一章提出“ 十五”期间江苏经济发展与技术引进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定量 分析江苏技术引进经济效应的现实意义,明确了本文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第二章提出技术引进的内涵与模式,并提出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评估方法。 第三章在概述“ 十五” 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基础上, 利用tsp 软件分析江苏 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并提出江苏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存在问题, 但我们还必须进行技术引进, 因为技术引进是江苏技术实现 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第四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对策, 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 . 4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揭示撰写本文的初衷, 概况性地叙述了 江苏“ 十五” 时期经济发展 的状况, 同时运用索洛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江苏“ 十五” 时期带来的经济效应, 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方法和理论框架。 南京理t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米引进对策研究 2 技术引进的内涵、模式与评估方法 在当今世界上, 技术引进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必要的, 因为国际分工的发展 导致了 科研开发的专业化,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所有的可以 领域都领先。 通过技 术引进, 可以 极大地节约本国的研究和开发成本, 加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对 发展中国家而言, 技术引进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但是, 技术引进在经济发展中 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如何用数字说明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 们了解一下技术引进的内 涵和模式。 2 . 1 技术引 进的内 涵与模式 技术引进是一项系统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作, 特别是对于江苏省, 要 想实现“ 两个率先” 就更是如此。 那么, 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技术引进,以及采取 怎样的模式是我们首先应该研究的问题。 2 . 1 . 1 技术引进的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在对国际技术转移的研究中, 把技术转移看成是由 垂直转移与水平转移组成的, 从而论述了技术转移的过程, 也可说在一定程度上 论述了技术引进的过程。 即技术引进一般是指技术输入, 是技术转移的有机组成 部分, 具体地讲技术引进就是为了发展本国、 本地区或本民族经济和技术等, 有 计划、 有重点、 有选择地引进外面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包括从外面获得的生产 工艺技术、设备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等。比如购买设计流程、 配方、设备制 造图纸和工艺、 检验方法等技术资料; 进口样机: 聘请专家指导: 委托培训人员; 委托提供技术服务、 与外面企业合作设计、 合作制造产品以及成套设备和关键设 备的进口 等。 。 日 本在外贸法中把技术引进定义为: 指非本国居民( 包括在本国开设的分店) 向本国居民转让工业所有权和其他技术上的权利,授予以上有关事项的使用权, 以 及对经营事业给以技术指导。 这两种定义的共同点是强调了 技术引进的目 的与 形式, 缺乏对技术引进过程与特征的描述。 从国内 学术界 的 研究看, 关于 技术引 进, 一 些专家也下过这样两个定 义 。 : ( 1) 当事人通过合法手续建立契约关系, 以传授专有技术、附带转让部分或全部工业 产权为目的的国际贸易行为;( 2)通过贸易等途径, 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旨 在从外 国获得促进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所需的专有技术和工业产 权的行为。 技术引进在法律上又叫做技术转让, 指技术所有权人将自己的技术转让给他 人的法律行为, 其中转让技术的一方称为转让方, 而接受技术的一方称为受让方。 。 沈 埃 下 春, 江了 章科技管理囚1 声功技术引进的含义、模 北京 式及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 993 :2 9 0 2 81 其基本原则探析iji江海学刊,2 仪 明6) : 1 9 一 2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 用法律语言讲技术引进就是指关于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生产工艺或提供某 种服务技能的系统知识从转让方向受让方转移的法律行为。 技术引进一般是有偿 的, 但不排除无偿引进技术方式; 其次, 它包括了技术软件和技术硬件, 引进技 术软件是重点, 所谓技术硬件是指以机器、 设备装置等工具为主的技术部分, 而 技术软件则是指以 理论知识和应用工具的方式为主的技术部分, 前者在工业化社 会中占 据主导地位,而后者在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再次, 技术引进的目的是通过引进他人的先进科技成果以提高本国、 本地区或本民族的 科学技术研究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自身的技术经济实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引进不等于单纯进口设备: 同样, 单纯涉及货物销售或出租的 交易也不属于技术转让的范畴。 由 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一切有用的技术都会广泛传播。创新一 传 播一 再创新一 再传播是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种周期性的发展规律必然导致在新 生技术出现后, 各国不断地进行引进、 消化、创新、 扩散、再引进、再消化、再 创新直到消除彼此之间的技术差距。因此, 技术引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将伴随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诚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森伯格(n.r os enberg ) 所讲: 在社 会发展中不断产生的技术进步是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 生产环节的不确定和资 源供给的不确定性。 因此, 工业化过程不可避免地使其越来越成为一种依赖于科 学技术的内在活动。 技术引进已 成为各国经济、 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当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往中占 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那么, 何谓技术引 进呢? 国内外关于技术引进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 技术引进和设备 进口 工作暂行条例把技术引进定义为: 技术引进是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科技合 作等途径, 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从国外获得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和提高中国科学 技术水平所需的先进技术, 其主要范围是: ( 1) 从国外公司、 企业和科研单位获 得生产工艺技术、 设备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等, 包括购买产品设计、 工艺流 程、 配方、设备制造图纸、 工艺检验和质量控制的方法等技术资料; ( 2) 专利权 或其他工业产权的 转让或许可; ( 3)委托外国咨询公司或科研单位提供咨询及其 他技术服务: (4) 聘请外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委托外国科研单位或公司培训人 员;( 5)随技术引进进口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和样机;( 6) 由国 外提供的各种 科技援助项目和科技合作项目 。 此 条例 关于技术引进的描述是从贸易角度出 发, 对技术引进的目 的、 范围进行严格的界定, 属于管理性的条文, 便于国家职 能部门对技术引进的管理,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但不属于技术引进理论概念的探 讨。与技术引进的法律含义相比,技术引进的含义更为深广。 在上述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将技术引进定义如下: 技术引进是当 . 陈安 . 国 际 经济 法学 【 m j 七 京 :北京大学 出 版社 .1 994 : 2 23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事人通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行为, 建立传授专有技术, 转让或许可工业产权 的契约关系, 通过引进、 消化、 创新和扩散四个过程来实现生产要素、 生产条件 的重新组合, 以 获得最大效益的过程. 这一定义涵盖了技术引进主要属性。 首先, 上述定义认为技术引进是当事人通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行为, 建立传授专有 技术, 转让或许可工业产权的契约关系, 表明技术引 进是通过买卖关系来完成的, 所以具有贸易行为特征。 其次, 该定义认为成功的技术引进是由引进、 消化、 创 新、 扩散四个阶段组成, 表明技术引进是按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发展, 所以具 有技术发展的周期性特征。 最后, 该定义认为技术引进是以对生产条件、 生产投 入要素的重新组合来获得最大效益的过程, 表明技术引进是由多环节、 多因素构 成的复杂系统。 所以 我们可以这样说, 无论从技术发展角度、贸易竞争角度、 经 济增长角度, 还是从技术引进的方式、内容、过程来看,该定义都具有较强的代 表性和概括性。 2 . 1 . 2 技术引进的方式和内容 2 , 1 . 2 , 1 技术引进的方式 技术引进的 方式很多: 第一, 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并采用许可证交易 ( li ce ns i ng) 的方式引 进技术, 这是国际上最常见的做法, 法律上称之为国际使用许可合同( 或 者说国 际 许可证协 议) 。国际许可合同的主体是指这种合同的当事人, 在国 际许 可证贸易中, 签订许可合同转让专利、 商标和专有技术( kn。 补how)使用权的一方 当 事 人 称为 转让 方 ( 中国 法律规定为 供方) , 而 签订许可合同 获得上述技术知 识使 用权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受让方( 中国法律规定为受方 ) :国际许可合同的客体就是 指合同中 给予许可的内容, 在国际许可证贸易中, 许可合同主要有三种, 即专利 技术使用权、 商标使用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 都具独占性, 而且有一定的地域限 制。 独占许可合同表示, 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 受让方对受让的技术享有独占 的使用权, 供方和任何第三方在规定的期限内都不得在该地域使用该种技术制造 和销售其产品; 排它许可合同表示, 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 受方对受让的技术 享有排它的使用权, 供方不得在该地域再将该项技术转让给任何第三方使用, 但 供方自己仍然保留 在该地域内使用该项技术制造和销售其产品的权利; 普遍许可 合同则表示, 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 受方对受让的技术享有使用权, 同时供方 在该地域内不仅自 己 有权利继续使用该项技术、制造和销售合同中规定的 产品, 而且还有权利将该项技术的使用权转让给第三方等。 ;第二,通过产品贸易和包 建工 程的 方式引 进 技术, 是发展中国 家( 地区或民 族) 在工业化初期采用的 一种普 遍做法: 第三,通过合作生产或灵活贸易( 如来料加工及装配业务、 补偿贸易、 合资经营等) 引进技术,这也是国际上常见的做法:最后一种是通过科学技术合 . 陈安, 国际经济法学i mj 七 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94 : 2 4 7 一 匆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作与交流引进新的技术知识, 它包括学术交流、 人员交流、 情报交流、 技术服务 与技术咨询和技术协作等形式, 它无需支付昂贵的技术知识报酬, 因而具有很强 的实用性,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2. 1 .2. 2 技术引进的内容 我国技术引进的内容和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当前我国技术 引进的内容包括: 购买专有技术和专利使用权; 引进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营策略 ( 包括计算机信息管理程序、 文件处理系统、 质量保证体系等行之有效的提高生 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管理和经营技术等) ; 进口先进设备:通过 国际技术贸易方式引进技术知识 ( 包括产品设计、 工艺流程、 操作规程、 材料配 方、制造工艺、合作生产、合作科研、技术咨询等) :通过国际间的情报交流和 学术交流、 政府间及民间的技术合作或援助等方式引进技术。 在国外, 技术引进 不包括设备进口, 而我国技术引进不仅包括引进先进技术、 先进管理知识和经验, 而且也包括引进先进设备和重要器材等。 这是目 前我国综合技术水平较低的 特 殊条件所造成的。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应把进口设 备逐渐置于技术引进范畴之外。 2 . 2 技术引 进经济效应的 评估办法 国内关于技术进步对经济贡献的研究有很多, 多是以建立模型来测算, 比如 哈罗德多马模型、 索洛模型等等。 本文是通过采集 “ 十五” 时期江苏经济的 若干指标作为样本点, 并通过tsp 软件, 测算技术引进与这些经济指标间的相关 性,从而了解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关联性越强,贡献度就越大。 2 . 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从技术进步的理论层次出 发, 揭示了 技术进步的内 涵与模式, 并 详尽的说明了技术引进经济效应的评估方法。 。 许瑞超, 李全世. 技术引进一 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闭, 商业现代化, 2 仪 场( 3) : 1 , 3 ” 4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3“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 技术引进工作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 质量。本章就是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 t s p软件分析 “ 十五”时期江 苏技术引进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也可以被称作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 . 1 技术引 进概况 “ 十五” 时期江苏技术引进与 “ 九五”相比, 无论是从技术引进的合同数量 来看还是从技术引进的合同金额来讲都有明显的增长。 首先从规模看, “ 十五” 期间技术引进的合同数量从2 0 01年的1 16个, 增长 到2005年的512 个, 增长了 近三倍多: 技术引进的 合同金额虽然有所波动, 但 总体上还是增长的,只是 2 0 02 年,江苏省集中引进了几个超大型项目,促使合 同金额一度上升。 所以, 在下面的技术引进经济效应分析测算中,由于技术引进 合同金额波动较大,且我们在运用t sp 软件时采集的样本点有限 ( 五年) ,为了 能够在tsp 软件中输出结果,故采用技术引进合同数量作为我们测算数值依据。 表3 . 1 江苏 “ 十五” 技术引进合同 数量与金额 年份合同数 ( 个)合同金 额 ( 亿美元) 2 0 0 1 年1 1 62 4 0 7 6 一 9 2 2 0 0 2 年3 2 32 6 4 7 9 5 . 3 4 2 0 0 3年 3 7 49 3 5 5 9 一 8 8 2 0 0 4 年 4 7 84 7 7 2 6 . 9 5 2 0 0 5 年 5 1 25 9 4 3 2 . 0 8 数据来源: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h tt p 刃 洲 w j sd 。 批c. g o 叼 c 叻 黔 一飞 一 罗 嘿卜瞥急 罗 李 吸 洲 群黔黔酗 哪一 份 记 丫 分 一钓 撰 j “ . 片, , _1_一一- 丫 一 一甩 7 4 /烈 “- 熬 巍, _。、 一_ _ _ _ , 二_ _演 背 必 1 _ 、 。 、 _ 肠_ _ 一 , -一簿 600500400300200100 2 0 0 1 年2 0 0 2 年2 0 0 3 年2 004 年2 005 年 图3 . 1 “ 十五” 江苏省技术引进合同数量 数据来源: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比p 刃 加 w w.jsdo n “名 训 c 叻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 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4 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4 . 1 技术引进是江苏技术实现自 主创新的必由 之路 在江苏长期科技规划当中, 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是, 如何正确处理技 术引进与自 主创新的关系。 我的观点是: 技术引进和自 主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且, 技术引进是江苏技术实现自 主创新的必由之路。 由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是技术进步, 因 此, 我们既要鼓励引进国外技术, 也要鼓励国内 技术创新。 而对 于地处于长江三角洲沿海开放地区、 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江苏而言, 要想实现 技术创新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引进。 从江苏技术发展的实际来看, 技术的主要来源是国外技术, 江苏技术创新的 主体是企业, 也包括外资企业。 这是江苏科技状况的基本事实, 这应当成为我们 提出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因此,江苏需要大幅度地获得、引进、 利用全球知识资源, 经济全球化为此创造了 有利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应当 对技术创新有更新理解和认识:必须更加积极开放, 用 “ 贸易赢余” 购买全 球知识技术资源。 但是, 从当前的情况看, 江苏并没有成为世界上的知识购买大 国和知识进口大国。 基于这些基本情况, 作者提出,强化本省科技创新能力必须 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 即实行“ 开放式的技 术追赶 尸 ,这是实现科技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 4 . 1 . 1 “ 十五”时期江苏经济追赶实质是开放式的技术追赶 黔 - 杏 一 一 一 一 一 抽一 攫 一目沪丫一 /. - 李 一一 、 一一 一一一 、 - 闷 卜 -中国g d p 增长率 ( % - 门 卜 -美国g o p 增长率 ( %) 一 泊一江苏g o p 增长 率 ( %) 0 1 年一0 2 年0 2 年一0 3 年0 3 年一0 4 年0 4 年一0 5 年 图4 . 1 200 卜2 005 年中国、美国和江苏切p 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h t tp: 刀 . stats . gov . 。 n/) 和 美国经济分析局( h t t p:刀 . nber. or创) 为什么江苏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的快速追赶呢?根据研究表明, 在 1 9 78一 1 9 9 5 年期间, 在不包括人力资本的情况下,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 tfp) 增长率 为2. 2 3 %,同期日 本为0. 66%、美国为0. 38%。实际上中国的tfp增长率还高 于新加 坡、 韩国, 与中国台 湾省和香 港大致相同。 根据you n g 计算, 1 9 66一19 00 年期间新加坡的tfp 增长率只有0. 2 %。韩国为1 . 7 %,中国台湾省为1 1 %,中 南京理1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 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国香 港为2. 3 %。 而“ 十五” 时期 江苏t 下 p 增长率 平均为31,23%( 。 = 0. 4 p 二 0. 6), 这是江苏实现经济追赶的关键所在。 在 “ 十五”时期,江苏的劳动生产率和 t f p增长率已 经接近日 本的历史刻 录。 根据我们的研究, 1978一1995年期间广东和福建的t f p 年平均增长率为6. 2 9 %, 浙江为6. 24%, 江苏为5. 37%, 都高于日本 1 950 一1973年期间t fp增长率. 江苏经济发展还具有很大的潜力, 已经形成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相当大的回旋余 地。 江苏经济追赶实质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实现技术追赶。 而实现技术追赶依赖于 充分利用技术后进国的 “ 后发优势” ,即主要是技术追赶。 要实现技术追赶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依靠技术引进; 二是依靠自 身的创新 技术。这两种策略都是经济成功的关键,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技术路线选择。 对于“ 十五” 时期江苏科技发展而言主要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追赶, 具体主要 途径是:进口高科技产品和设备 ( 包含了技术) ,购买专利和版权,吸收外国直 接投资, 加入全球生产链等等。 开放成为引进技术的前提条件, 开放是市场开放, 贸易自由化, 投资自由化。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具有互补性. 进一步分析可知, 技术能力=消化能力+引进能力+创新能力。 引进能力与创新 能力具有互补性, 提高两个能力, 加快两种技术积累速度, 通过“ 技术追赶” 实 现 “ 经济追赶”的目 标。 4 . 12 技术引进为自 主创新创造条件 从整体上来说, 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是以发达国家已经开发的大创新为基础的 小创新。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研发部门, 它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创造出具有“ 开 他性” 的创新成果。 即便是发达国家的企业研发活动的首要目 标仍是跟踪, 复制、 集成和适应其他企业的创新。 在发展中国家, 企业研发的主要功能在于利用, 学 会、 适应和改进进口 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技术, 并创造新 的技术。 所谓技术引进效应: 一是指技术后进国技术扩散率明显高于技术领先国 技术创新速度。 显示出 技术追赶特点。 这是因为技术创新成本高于技术引进成本, 技术创新应用于商业化的时间多于引进技术商业化的时间, 虽然发展中国家技术 落后, 但是引进技术可以降低创新成本, 节约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 技术创新 主要为新产品、 新市场方面创新; 二是指当后进国有技术创新时, 就可以 加快技 术追赶步伐, 正是在这两种条件下, 后进国才能实现技术追赶, 进而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 促进了经济追赶,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 看,日 本和亚洲 “ 四小龙”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4 . 1 . 3 技术的主要来源 无论是技术引进为主还是自 主创新为主,都不能不考虑江苏本省的科技现 状。 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 同时也是科技大省, 高 校和各类科研院所就有上百所,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 十五”时期江苏发明专利申请数在全国居第6 位,占世 界总量比重2. 8 %,还没有构成中国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 江苏的技术来源是什么?如何定量计算不同来源的比例。 我们可以 采用两类 方法计算:一是价值法, 计算各种引 进技术和创新技术费用及其占c d p比 例; 二是实物法,计算各类技术创新指标的不同主体。 4 , 1 . 3 . 1 价值法计算 按价值法计算有三种来源: 首先, 是通过国际贸易, 直接引进新技术, 或者通过进口 含有新技术的生产 设备, 如2003年技术引进金额约为9. 36亿美元,占 进口 总额的比 例为1 .7 %; 2 0 0 4 年技术引进金额约为4. 7 7 亿美元, 占进口总额的比例为0 .5 7 %; 而到了2 0 05 年技术引进金额约为5. 94亿美元,占 进口总额的比 例上升为0 .5 7 %,约占g d p 的比例为0. 2 7 %。 这一比 例还低估了引进技术的实际情形, 因为未包含技术转让 和版权、专利费用支出。 其次,是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fd l ) ,直接获得新技术,如2 0 01年江苏 f d i 额 1 5 1 亿美元,到2 0 0 5 年上升为4 5 7 亿美元,占g d p的比例从2 0 0 1 年的 13.2 4 % 上升至2 0 05年20.6 9 %。 当然f di 并没有全部用于研究开发经费( r 其次, 针对上一章提出的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 题逐一的进 行了分析, 提出了 解决江苏技术引进的发展对策, 从而为以后江苏的技术引进工 作提供一些借鉴。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5 总结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 十五” 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 进对策。首先作者提出了撰写本文的初衷、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然后在阐述技术引进的内涵和模式的基础上, 介绍了技术引进经济效应的评估方 法: 用t sp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概述 “ 十五” 时期江苏技术引进情况的基 础上,运用 tsp软件分析了技术引进与 g dp,fd工 、出口总额、高新技术产品出 口额、 专利申 请数量和授权数、以及三大产业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 揭示 了 江苏技术引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 但是我们还必须坚持技 术引进, 因为技术引进是江苏实现自 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文章最后有针对 性的提出解决这些问 题的对策。 本文通过将m b a 学习中的一些理论与江苏技术引 进的实际相结合, 力图从复杂多变的技术引进实践中提炼出共性的内容并加以理 性的归纳和总结, 以期对江苏技术引进的发展, 最终实现自 主创新做一下有益的 探讨。下面把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小结如下: 经济活动的投入要素通常可以归结为资金、 劳动、 技术和管理等方面。 资金 和劳动等有形的生产要素是经济活动投入的基本要素, 而技术水平提高、 设备的 更新改造、管理水平的提高则是在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 索洛模型” 认为, 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的追加、劳动力的投入、资本和劳 动力的产出弹性以及技术进步的因素, 并第一次用数学的方法验证经济增长主要 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效应, 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能力方面, 技术进步的重 要性超过了资本投入。 200 5 年比2 0 0 1 年江苏省g d p增长了9 3 .5 7 %,但2 0 0 5 年资本的投入却比 2001年增长了1 64.6 1 %,说明资本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同等比例的经济增长, 相反技术进步的经济效应却从2 0 01年的22.8 % 提高到加05年的4 7. 48%, 贡献 率高了一倍多, 这就更充分说明了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进步是推动江苏“ 十五” 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资本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只会在短期起到有限的作用, 要想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靠技术。 半个世纪以来, 经济增长理论历经兴衰, 出现了三次大的高潮。 第一次高潮 是哈罗德一多马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次高潮是新古典增长模式的产生和发 展;第三次高潮是近期的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江苏“ 十五” 期间, 技术引进合同数量与上述指标都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因而, 技术引进的不断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有助于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有 助于提高整个江苏出口 产品的竞争力。 所以说, 技术引进通过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f d i 流入与技术引进存在着在0 刀 5 的显著水平上0. 921 的强相关性。 这充分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组研究 说明: “ 十五”期间江苏不断扩大引入f di对技术引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大量 引入外资有助于我们技术引进,从而增强江苏自 身的科技水平。 s pe a n n an 、 r 五 0的 相关性 验证了 技术引 进合同 数量和申 请专利数、 授权专利 数之间存在着在0. 05显著水平上0. 9 00的强正相关关系。 众所周知, 专利代表着 创新, 专利数不断增加表明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 所以,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 的结论: 通过技术引进,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江苏省内自 身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技 术水平。 pear s o n相关性检验 ( 见表 3 .7 )表明,在 0. 05 的显著性水平上,技术引进 与第一产业总值、第二产业总值和第三产业总值之间都存在的相关性系数分别 为: 0. 7 90,0. 9 0 6 , 0. 8 9 9 , 而且都是比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技术引进与第二 产业之间的关系最强,第三产业仅次之。这足以说明, “ 十五” 期间, 江苏技术 引进给第二、 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图3 .7进一步说明技术引进的增 长趋势与三大产业产值的增长趋势是一致的。 在江苏长期科技规划当中, 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是, 如何正确处理技 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我的观点是: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而且,技术引进是江苏技术实现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 技术引进是江苏技术追赶的原动力, 是江苏技术的源泉, 是江苏自 主创新的 必由之路。 正如上述分析, 技术引进是江苏技术实现自 主创新的必由之路, 但目前江苏 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碍着江苏技术引进水平的提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着经济的增长。 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优化江苏技术引进对策非常必要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式的。尽管江苏技术引进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 题,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正确面对, 就能够分析出应对的措施和策略。 本章就江苏 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有准对性的逐一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下面提出一些对 策, 这些对策主要基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层面。 这些对策也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技术引进中出现的问题, 新的问题还可能会不断出现, 我们这些对策也仅是抛砖 引玉,以期为今后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 本文讨论的“ 十五” 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弓 1 进对策 研究, 是对“ 十五” 江苏技术引进经济效应进行数学评估, 并为江苏技术引进发 展, 最终实现自 主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本文对江苏技术引进经济效应 评估和分析的深度不够, 由于作者所掌握数据和知识的局限性, 并没有对与技术 引进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这是需要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继 续努力的。 技术引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要沿着技术引进的方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向发展,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20年, 恰恰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20 年, 各国都在抓紧机遇, 发展经济, 增强综合国力, 为今后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 占得一席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 更需要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武装自己, 发展科技, 振兴科技, 将技术引进与自 主研发并举, 为江苏早日 实现 “ 两个率先” , 为真正从 “ 江苏制造” 发展成 “ 江苏创造” 奠定坚实的基础。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致谢 在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mb a学位期间, 我有幸得到了许多学识 渊博的老师们的 倾心教诲, 使我受益匪浅。 只可惜三年时光匆匆, 我深感学海之 浩瀚, 而自己 想学与该学的知识太多太多。 今在此, 向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表示 我最诚挚的谢意。 本文从筹划到着笔, 从选题至定稿, 历时1 年多时间。 期间经过多次反复修 改,终于在2 0 06年10月下旬圆满完成。 在论文的准备阶段,我要特别感谢所在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帮助, 是他们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和论文的第一手资料, 使我能够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在真 实的背景材料下进行论文写作。 在论文的写作期间, 我特别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尤宏兵副教授。 他以 扎实的理论功底, 高 度的责任心指导我建构论文, 修改论文, 直至最终完成论文。 同时,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与家人, 他们给予了我诸多的帮助与支持, 使我顺利 完成此文。 2 0 0 6 年 1 1 月 于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五”时期江苏技术引进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江苏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m i c h a e l 人 . h i tt,r . d 让 al l e lrel and , robertehoskiss i on. s t r a t e g ic m ana g eme nt c o m pet i ti v e n e ss即d gio baii zati o n . l sted. b eiji ng: c hi nam a c hi nep 茂 5 5 , 2 002 2 .n ei l rs 川l i v 叽 t e c i 王 n o l o g yt r a n s f e r l ste d . g 邝 川b ri 面n : c 别 旧 b ri d g e u ni v e rs itypress, 1 9 9 5 3 ,肠 叨ir a g 叮 o n ,max ya n n、 ro ngli now. t e c f i n o l o g y t r a n s f e r in int e r na i , i o nalb us ine s s l sted. ne w yor k: oxf or di j ni v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91 4 . 【 德】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一) 阅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 72 年 5 , 【 美】丹尼斯 古莱特. 靠不住的承诺 技术迁移中的价值冲突 m l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2004年 6 . 【 美】曼昆( n . g r e go rym 出 ik i w )经济学原理四. 北京: 机械工业出 版社, 2 0 0 3 年 7 , 【 美】迈克尔r钦科陶,伊尔卡a.隆凯宁,迈克尔h.莫菲特,刘寅龙,张 红玲, 孙秀 伟 译, 国际商务 【 m i j 匕 京: 机械工 业出 版社 8 . 【 美】 迈克尔 波特著, 陈小 悦译. 竞争战略 m 】 一北京:华夏出 版社,1 9 97 年 9【 美】 斯蒂格 利茨经济学 i m 北京:中国 人民 大学出 版社, 2 0 00年 10 .陈慧琴一 技术引 进与技术进步 研究 m . 北京: 经济管理出 版社, 19 97年 1 1 .陈 家勤. 国际贸 易i m i 北京: 经济科学出 版社,1 9 99年 12,陈宪国际服务 贸易 原 理 政策。 产业 m 月 匕 京: 立信会 计出 版社, 2 0 00 年 13.邓小平. 邓小 平文 选( 二 ) m . 北京: 人民出 版社,1 9 93年 14.邓小平. 邓小 平文 选( 三) m j 匕 京:人民出 版社,19 94年 1 5 ,高 建中国 企 业技术创新分析mj 北京: 清华大学出 版社,19 99年 16.韩秀云 . 推开 宏观之窗 m 一 北京: 经济日 报出 版社, 2 0 06年 17.卢 新德, 王爱 华, 时英, 王培志. w 手 0 与中国 对外贸易 m l . 济南: 山 东人民 出 版社, 2 0 0 4 年 1 8 .李东阳. 国 际直 接投资与 经济发展 m . 北京: 经济科学出 版社, 2002 19.刘彦. 中国国际 技术贸易结构的重大 转变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辽宁沈阳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沈阳城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7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罗甸县第一医共体板庚分院招聘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江苏苏州市相城市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湿地机场消防应急救援大队招聘消防车司机1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9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聊城市“水城优才·事编企用”储备产业人才引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广西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早教机构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疗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采煤考试题库及答案
- 督导门店工作总结
- 水泥行业年度汇报
- 2026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邮储银行校招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重获驾驶权限科目一机动车理论考试题库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选聘大学生村文书5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讲义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d证科目一考试完整题库及答案
- 铝灰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