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雩f :,!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经校保密办审核批准,本学位论文属保密论文,在年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 论文作者签名:垒丝 日 期:型啤遗1 6 盘 导师签名:! ! 聋匹萃二 日期: 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中文摘要 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中文摘要 杨沫是2 0 世纪一位重要的作家,她丰富的经历为其写作提供了素材。她的青 春三部曲汲取了传统文学、新文学和俄苏文学的营养,是写自己成长道路的自传体 小说。小说中主人公的爱情引人入胜,但这是在革命阳光照耀下的爱情,“革命+ 恋爱 的叙事模式继承并发展了早期普罗文学的模式,并加以修订。作品中母性的缺失,除 了受当时思想的影响,还有杨沫自身家庭的原因。 杨沫一生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2 0 世纪3 0 一- 4 0 年代文学和十七年文学中, 她的作品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时代的敏感性很强,但在新时期文学中,思想跟不上日 益发展的社会,时代和审美产生了偏离。 杨沫自白一我的日记,是一部纠结之作,出版的目的是让人了解一个真实的 自我,但却做了大量的修改、删除,丧失了日记应有的价值。 本文首先分析青春三部曲,然后将杨沫的文学创作纳入时代中,和同时代的 作家作品相比较,分析杨沫创作的时代性、独特性以及偏离性。最后通过分析自白 一我的日记,挖掘杨沫内心的矛盾及成因。 关键词:杨沫;“革命+ 恋爱”;时代;纠结 作者:逢文佳 指导老师:陈子平 t h e s t u d yo ny a n gm o s 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y 觚gm o1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w r i t e r0 1 1t h et w e n t i e t hc e n t u r y , h e rw e a l t ho f e x p e r i e n c e p r o v l d e dm a t e r i a lf o rh e rw r i t i n g h e r ”y o u t ht r i l o g y d r a w so n 触d i t i o 胍ll i t e r a n 鹏n e w 1 1 t e 胁u r ea n dr u s s i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n u t r i t i o n , w h i c hi sag r o w t h p a t ht 0 州t e1 1 i s a u t o b i o g r a p h i c a ln o v e l t h eh e r o “l o v ei nt h en o v e li s f a s c i n a t i n g ,b u tt h el o v ei si nt h e s h l n eo fi n v o l u t i o n t h en a r r a t i v em o d eo f ”i n v o l u t i o n + l o v e ”i l l 量l e r i t e d t 1 1 em o d eo fe a r l v n o 咖a jl i t e r a t t u ea n dr e v i s e di t t h el a c ko fm a t e r n a li n s t i n c ti n t h en o v e l 砌u e n c e d b v i d e a so nt h a tt i m e sa n dt h er e a s o n s o f y a n gm o s f a m i l y t h ec r e a t i v el i f eo fy a n gm oc a l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 t h r e es t a g e s ,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 d e c a d en 1 1 r t y 。f o r t y , h e rw o r k si sw a l k i n gi nt h ef o r e f r o n to f t h et i m e s ,觚dt h es e n s i t i v i t yo f m et l m e s1 sa l s ov e r ys t r o n g ,h o w e v e r ,i nt h en e w l i t e r a t u r e ,h e rt h o u g h tc a nn o tk e e pu p w i t ht h eg r o w i n g c o 砌献l t l i 劬t h e s 锄a e s m e t i cd e v i a t e d 4 ”c o n 士e s s l o i l s m yd i a r y ”w r i t t e n b yy a n gm oi sak i n k i n g o n e ,t h ep u r p o s eo f p u b l i s h i n g1 st om a k ep e o p l eu n d e r s t a n dt h et r u t hs e l f , b u ts h em a k e s al o to f 锄e r l ( h n e n t s i t l o s e st h ed u ev a l l l e s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 ”y o u t h t r i l o g y ”,t h e n ,p u ty a n gm o sl i t e r a n 】r ec r e a t i o ni n t o t i m e s ,c 。m p a r ew i t ht h em 讹r sa n dt h e i rw o r k s ,g e th e rc r e a t i v i 劬u i l i q u ea 1 1 db a c k 删 s i d e a tl a s t ,1w i l ls c 。pt h ec 。n t r a d i c t i 。n 。fy a n gm 。b y a n a l y z i n g ”c 。疵s s i 。1 1 s - m y d i a r y ” k e yw o r d s :y a n gm o ,”r e v o l u t i o n + l o v e , t i m e s k i i l l 【 i i w r i t t e n b y : s u p e r v i s e db y : p a n gw e n j i a c h e nz i p i n g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4 第一节汲取各家之长之作5 第二节自传体作品9 第三节革命阳光赵耀下的爱情。1 5 第四节母爱意识游离或缺失2 1 第二章杨沫与时代文学2 4 第一节杨沫与2 0 世纪3 0 一4 0 年代文学2 4 第二节杨沫与十七年文学。2 7 第三节杨沫与新时期文学。3 4 第三章纠结中的自白3 9 第一节表现真实的渴求3 9 第二节掩饰自我的打扮。4 0 结语4 6 参考文献4 8 杨沫创作年表5l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5 4 后记5 5 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前言 i i - l _ 月i j吾 杨沫是2 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出生于书香门第,虽然童年感 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但阅读了不少书籍,受到了传统文化以及新文学的启蒙。青年时 代为了反抗旧的封建礼教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并进行文学创作,并经受了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的洗礼,这些生活给了她对人生比较深刻的理解,给了她丰富的创作源泉,为 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不少素材。青春之歌是她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一 次重要收获,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学生运动为题材,同时也是“十七年 文 学中唯一一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虽然现在看来,这部小说还是多 少打上了主流意识的烙印,但其宣扬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熠熠生辉。 杨沫的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中水平,但是她有着强烈的写作热情。早在3 0 年 代,她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热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于1 9 3 4 年发表,此后, 她又陆续发表了一些反映人民生活悲惨以及抗战生活的作品,如1 9 3 7 年发表的小说 浮尸、怒涛、某家庭、死与逃,1 9 4 6 年发表的散文在兵站上、回忆、 罪恶的见证。1 9 4 7 年土地改革开始,杨沫紧跟时代步伐,发表了两篇反映土地改 革的小说穷光棍结婚和接小八路,1 9 4 9 年她又发表了七天和苇塘记事, 这两篇小说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她的早期创作真实地记录了人民在侵略者 的压迫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以及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战胜利所做的艰苦努力,并描绘 了土地革命给农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1 9 4 5 年,杨沫就想以自己的经历,写一部关于知识分子成长的小说,但当 时的环境不允许。建国后,杨沫的创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 9 5 8 年出版了她生命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初版的三十五册青春之歌在 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当中,获得了巨大反响,在文艺作品必须以工农兵为主角 的时代潮流中,文坛上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趋向男性化,缺少女性的鲜明特征,而 这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在描写女性刚强的同时,更多地还原了正 常的女性特征,以其大胆的艺术构思和女性所特有的细腻勾勒出2 0 世纪3 0 年代知识 女性在革命洪流中的爱情故事,这无疑给文艺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报刊争相转载,各 界纷纷评论。 前言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大多数人认为这部小说是优秀作品,但也有持相反意见的,代表人物是郭开和刘 茵,他发表了题为略谈对林道静的描写中的缺点和就( 青春之歌) 谈文艺创作 和批评中的几个原则问题的文章,全盘否定青春之歌。他认为“书里充满了小 资产阶级情调,作者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 表现来进行创作的没有认真地实际地描写知识分子改造的过程,作者给她( 林道 静) 冠以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严重地歪曲了共产党员的形象 1 刘茵批评道:“她总 是摆脱不开一些个人的问题,总是想着卢嘉川,纠缠在个人的爱情激动里,这种感情 使她不能提起腿来,迅速去完成党交给她的任务。 2 持肯定意见的代表有茅盾等人,茅盾发表怎样评价( 青春之歌) ,称赞青春 之歌“是一部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 ,3 “林道静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追求 真理的女性。4 当然,茅盾也具体指出了作品在人物描写、结构和语言三各方面存在 的不足之处。何其芳称青春之歌是“流淌着革命激情的小说 ,5 “最能吸引广大 读者的是那些关于当时的革命斗争的描写、紧张的地下工作、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和 英勇的监狱斗争6 。巴人也高度赞扬青春之歌,说它“是一部热情洋溢,对青年 们有教育作用的好书, 7 青春之歌很快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部有广泛影响的畅销 书,标志着杨沫的小说创作已走入成熟阶段。第二年,杨沫又把作品改编成了同名电 影,一大批著名导演和演员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影片被批准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十周年的献礼片上映。公映后,产生了更大的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电影青春之 歌被誉为最优秀国产影片之一。三个月后,杨沫吸收了读者的意见,又对小说进行 了一次修改,增加了十一章,1 9 6 0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青春之歌不仅在国 内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大反响,被翻译成日、英、法、越、朝、俄、 希腊、印尼、阿拉伯、保加利亚等十几国文字出版,在日本,6 次重印,发行近2 0 万册,这个数字在日本当时是空前的。 文革开始后,杨沫处境艰难,她依然进行文学创作,但因为种种原因,创作的东 方欲晓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之后,杨沫就把时间花在了这部作品的修改上,芳菲 开:略谈对林道静描写中的缺点,中国青年,1 9 5 9 年第2 期 茵:反批评和批评, 文艺报,1 9 5 9 年第4 期 盾: 怎样评价 ,中国青年,1 9 5 8 年第4 期 盾: 怎样评价 ,中国青年,1 9 5 8 年第4 期 其芳: 不可否定,中国青年,1 9 5 9 年第5 期 其芳: 不可否定,中国青年,1 9 5 9 年第5 期 人:谈小说 ,文艺月报,1 9 5 8 年第4 期 2 盹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i前言 之歌和英华之歌就是脱胎于东方欲晓,因这三部作品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连 贯性,故被称作青春三部曲,但后两部的艺术水平以及影响远远不如青春之歌。 杨沫崇拜卢梭敢于说真话的勇气,所以她将日记整理成自白一我的日记,于 1 9 8 5 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自白我的日记记录了杨沫一些家庭生活的琐事以及 遭受疾病的折磨、作品的创作过程、参与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经历,有一定的历史价 值,但也存在不少补写、删改,一方面想让人家深入地了解自己,想坦露真实的自我, 一方面却遮遮掩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杨沫这个人的矛盾和纠结。 当前文学与学术界的研究,大部分是把眼光投入她的成名作青春之歌上,很 少有人研究她在文学创作达到顶峰之后的创作路程及其心态,也就是说,在十七年的 文学中,她是辉煌的,但在新时期文学中,她却没有轰动之作,慢慢沉寂了,这其中 的原因以及她晚年的心态,是很少有人关注的。 本文将重点把杨沫的创作放在时代的洪流中,通过与同时代的作家作品的比较 中,分析杨沫创作的进步与落后的表现,并通过分析自白一我的日记,挖掘作者 内心的纠结及纠结的原因。 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 名小说家巴金在参加一次小说评奖活动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读完一部小说, 还留有一两个人物的印象,那么这部小说就算成功了。事实确实是这样,提到 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就会想到他塑造出来的葛朗台、高老头等一系列形象, 迅的小说,我们会想到他笔下的阿q 、祥林嫂。同样地,当我们提到杨沫,我 脑中就会想到她青春三部曲中的林道静、卢嘉川、柳明、曹鸿远等等。杨 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知名作家,在近六十年的创作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创作 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她青年时代投身于革命斗争,经受了战争的洗礼, 她身边的很多事情都让她很受教育和感染,个人的生活遭遇,更为重要的是那 的人民、英雄的战友,以及老一辈革命作家给与的教育、鼓励和深深的感动, 把这些感人的事付诸笔端,移到纸上来。 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的这十七年中,中国文学最引人注目、数量最多的当 小说。泰纳说过:“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1 中华民族抗 的巨大胜利,人民英雄为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赞歌, 有深度的长篇小说小说应运而生,史诗性地全方位地反映这段辉煌的历史。它 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主要有红岩、红日、红旗谱、山乡巨变、 创业史、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铁道游击 队、敌后武工队、苦菜花等等,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红色经典 ,这些作 品是指解放后( 主要是十七年间) 创作出版的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初期建设,高扬革命理想主义旗帜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其中,“三红一 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黄子平说过:“他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 的功能,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和终极承诺,以此维系当代 大恐惧,证明当代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全国范围的讲述和阅读实践建 所建立的新秩序中的主体意识。2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3 2 页 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1 版,第1 2 页 4 一、古典文学的浸染 吴组缃在总结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的成功经验时,提出了下列四条:( 1 ) 站在 时代前列,关心现实,向人民学习,作人民的代言人;( 2 ) 对所写主题有真情或激情; ( 3 ) 对所写题材有生活实感;( 4 ) 有丰富广阔的知识和文学修养,吸取了前人的好 经验而有所创新。1 这里虽然谈的是古典文学的作家,但同样适用于现代作家,尤其 是第四点,用在杨沫身上是恰如其分。 杨沫生长在“书香门第 ,但这并没有给杨沫带来童年的温暖,杨沫在一篇文章 中写道:“我父母不和,他们都各自寻欢作乐,不管儿女。我幼年虽然生活在这个大 学校长的书香之家里,家中有时还有几个佣人,人们还管我叫着大小姐。可是,幼小 的我,过的是一种什么生活呀! 数九寒天,我穿着露着脚后跟的破袜破鞋,脚后跟生 着冻疮,流着脓血。浑身长满虱子,成天和街头拣煤渣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在寒风中 乱跑。夏天,母亲嫌我麻烦,把我送到舅舅家里去寄养,表兄弟多,他们欺负我没人 疼,骑着我,打我,唾我,骂我是杨老狗。 2 家,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幸福的港 湾,是心灵休憩的场所,但对杨沫来说,家是一个冷冰冰,不堪回首的地方。所幸的 是家中藏书很多,被孤独、寂寞缠身的杨沫,在受到委屈的时候,就用看书来填补精 神上的空虚和情感上的失落,八、九岁时,她就能背诵长恨歌、琵琶行,十多 岁,又迷上了红楼梦,后来又读了七侠五义、江湖奇侠传等武侠小说。古 典文学的浸染,对杨沫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典文学对她的影响。比如,在安排人物出场上, 她就很好地借鉴了古典文学中“未见其人,先见其声”的艺术手法。芳菲之歌中 曹鸿远的出场,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法,精彩不凡。这样的描写既写出了曹鸿远沉着冷 静、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他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 1 吴组缃:聊斋志异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2 7 6 页 2 老鬼:母亲杨沫,长江文艺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页 5 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同时也给柳明和读者留下了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他和柳明关系的发展,为后 文情节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多重艺术效果。在刻画人物方面,杨沫也 大量运用传统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特别是用画眼睛的方法,使人物更具特点,令人 难忘。如:闪着“绿豆似小眼睛”的余永泽;瞪着“鼓饱饱的,金鱼似的眼睛”的戴 愉;当看到地主的女儿林道静时,翻出“白眼仁 的郑德富;长着一双“清澈而温柔 眼睛的柳明等等,通过画眼睛的方法,生动而准确地展示了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 在结构方面,杨沫继承了我国小说的传统手法,把林道静的成长作为小说的主线索, 组织各种矛盾冲突,分章节去写。青春三部曲既可以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相连 贯的整体,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各有侧重,主要人物始终贯穿小说始终,小说中每个人 物的来龙脉都有交待。 二、五四新文学的启蒙 中国的女性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并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的一席。杨沫生于2 0 世纪初,她的成长见证了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1 9 2 8 年, 1 4 岁的杨沫考入了北京西山温泉女中,过起了住校生活,这时候的杨沫开始广泛汲 取文学营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欧洲、日本宣扬个性解放的作品传到中国, 我国作家也创作了不少反对封建压迫、争取民主自由的新小说。这时候的杨沫开始接 触新文学书籍,并受到启蒙,这对她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她说:“青少年时 期读的文学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以后人生道路的走向,包括那些作家的笔调和文风, 也会像白纸染墨一样被吸收着。1 她最早读的是郭沫若写的书信体小说落叶,随后又阅读了鲁迅、郭沫若、张 资平、冰心、丁玲、朱自清、冯阮君等一些著名现代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贴近现实 生活,引发了她强烈的共鸣。此后,她又阅读了很多日本作家的作品,芥川龙之介、 菊池宽、宫本百合子等人的小说,让她爱不释手。此外,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苦 闷的象征、出了象牙塔之后,她也很爱读。张中行先生在流年碎影中说杨沫 “读了不少新文学作品,并想写作。又为了表示心清志大,把有世俗气的学名成业 扔掉,先改为君茉,嫌有脂粉气,又改为君默,以期宁静而致远。 2 杨沫早期 1 阎纯德: 中国二十世纪著名女作家传,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4 5 页 2 张中行:流年碎影,作家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2 5 页 6 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 创作的小说,如浮尸、死与逃就有鲁迅祝福、药的影子。 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女在话语权上是不对等的,即使有些 作品是描写女性,也是以男性的眼光来塑造女性,以男性的心理来揣测女性心理,女 性很少有自己内心话语的言说。而“五四 运动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女作家,形成 了二个女作家群,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情感和体验来进行言说,更加深刻地表达内心的 想法。受时代的影响,她们渴望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向男权社会发出了抗争的强音, 她们号召女性独立、张扬个性,追求平等,这些主张在杨沫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波澜, 唤起她内心的反抗意识,在她心里种下了向往自由的种子。 正是五四文学的启蒙,以及少女时期特殊的经历,使杨沫形成了反抗与争取平等 的性格,使得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为反对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勇敢离家出 走,为追求民族独立毅然脱离温暖的小家庭而投身革命洪流,并在日后的文学创作中 塑造具有如此性格的人物形象。 三、俄苏文学的熏陶 俄苏文学在杨沫走上文学道路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杨沫在三妹白杨的公 寓,结识了一批革命党员和进步青年,他们谈论时局,抨击时弊,憧憬祖国未来,在 杨沫的面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听到他们对于国内国际大事的精辟分析,使我这 个正在寻求真理,徘徊歧途的青年猛醒过来一啊,人生并不都是黑暗的,生活并不都 是死水一潭! 原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拯救危亡的祖国,为了一个美好的社会的诞生 正在浴血奋战! 1 在他们的帮助下,杨沫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对共产党、共产主义、 十月革命等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她不甘心缩在狭小的天地,开始寻找新的生活目标, 新的人生信仰,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杨沫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 在俄苏文学的熏陶下,走上了文学道路。 俄苏文学也影响着杨沫的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环境稳定了,杨沫又阅读 了大量俄苏文学,并想“研究一篇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怎样学习并应用到自己的 作品中去。2 青春之歌的酝酿时间是很长的,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俄苏文学给了她很多创作的灵感和启发,她在1 9 5 0 年1 0 月1 4 日的日记中写道:“ 1 杨沫:青春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8 页 2 杨沫:自白一我的日记上,杨沫文集第6 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7 页 7 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 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丹娘的故事一一英勇忘我的苏联青少年的爱国行 动,使我激动。我自然地想起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也有多少青少年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 身;又有多少群众、干部、战士牺牲自己保卫祖国的英勇事迹想着、回忆着,不 知不觉我的热泪竞夺眶而出于是我想,一定要把这部小说写出来! 把它贡献给那 些为祖国而牺牲生命的勇士。这思想像命令似的在我的心头轰响。”1 在1 9 5 1 年9 月2 2 日的小说中,她又写道:“今天闲中翻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自序,有激发我 想起久已想写的那本书来。我想还是大胆地写吧! 2 3 天后的9 月2 5 日,她开始写提纲: “真的,保尔鼓舞着我。我真的开始写这篇自传式的小说了。 3 “青春之歌就是吸 收了这位大师( 高尔基) 的创作经验来写作的。 4 她在青春觅踪中也承认自己的 创作确实受到俄苏文学的影响,“是的,我写青春之歌确实深受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这本书的影响,书中主人公( 也是作者本人) 深深感动着我、鼓舞着我,也启 发了我决心把个人的一些生活经历也揉进到书里去。5 余永泽与林道静,柳明和白 士吾的分手,就如同保尔和冬妮亚这对曾经的恋人,“你必须跟我走同样的路。 假如你认为我首先是属于你的,然后才是属于党的。但在我这方面,第一是党,其次 才是你和别的亲切的人们 。6 总的来说,汲取各家营养,对于杨沫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她自己也 曾经说过“我为什么能够走上革命的道路,我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作家写出一些作品 来,那也是和世界各国作家的富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作品的启迪分不开的。读了1 8 、 1 9 世纪伟大作家的作品,曾经使我向往自己要有一颗诚实、高尚、纯洁、美丽的灵 魂。十几岁时,当我读了我国当代最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后,少 年的心灵得到了美的享受,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3 0 年代,当我读了苏联革命作 家的作品和我国丁玲女士的一些小说后,它们坚定了我走向革命的意志和信心它 同时也教育、鼓舞了千百万像我一样的青年走上了立志改变旧中国的道路。”7 1 杨沫:自白一我的日记上,杨沫文集第6 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0 9 页 2 杨沫:自白一我的日记上, 杨沫文集第6 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1 5 9 页 3 杨沫: 自白我的日记上,杨沫文集第6 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1 6 0 页 4 杨沫:自白一我的日记上, 杨沫文集第6 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3 7 3 页 5 杨沫: 青春觅踪,杨沫文集,第5 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第5 3 5 页 6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2 7 4 页 7 杨沫徐然:青蓝园一杨沫母女共写家事和女性世界,学苑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6 5 - - 6 6 页 8 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 第二节自传体作品 人是环境的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文学来自生活,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 没有对社会的深刻认识,没有对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领悟,不可能创作出感人至深 的文学作品。郁达夫说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1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 往往会把自己的人生、情感投射到自己的作品中,作品中往往会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 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和与之 长在一起的东西。2 柯林伍德( r g c o l l i n g w o o d ) 也说,“艺术是在想象中表现自 己内心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3 著名的符号学美学家苏珊朗格 ( s u s a n n e l a n g e r ) 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4 由此可见,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作家的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沫的写作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并适当添加想象,从而表现自己的情感。青 春三部曲( 尤其是青春之歌) 和杨沫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它就是一部“传记式 的小说 ,是“一部以自己为中心( 但不全是自己) 的长篇小说 ,是由“我的经历、 生活、斗争组织成的一篇东西 。杨沫也承认,“英雄们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国革命( 主要是“七七 事变前白区斗争的那一段) 的惊人事迹,加上我个人的生活 感受、生活经历,这几方面凑在一起便成了青春之歌的创作素材 。“从文学角度 来看,我如果不是参加了那段生活,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后,我也不可能成为 一个文艺战士,为人民写出一点作品来。 5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三部曲是依据作者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来创作的“自传式小说 , 作品中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杨沫自己的性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坎坷的经历,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青春三部曲的主题思想以及结构布局。研究青春三部曲就不能 不研究杨沫的人生历程。 杨沫,祖籍湖南湘阴,1 9 1 4 年生于北京,原名杨成业,父亲是大学校长,母亲 1 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郁达夫文集第7 卷,花城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7 8 页 2 冈察洛夫:迟做总比不做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一册,第1 8 9 页 3 柯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3 2 页 4 苏珊朗格:情感的象征符号,伍蠡甫主编:美学译文第3 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2 4 页 5 杨沫:失落的灵魂,杨沫文集第5 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4 4 5 “6 页 9 作 1 9 3 3 年的大年除夕,张中行回家过年,将杨沫一个人留在了北京,那天杨沫来 到三妹白杨的公寓,结识了一批革命党员和进步青年,如后来的新四军文艺干部许晴, 后来的云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陆万美。在以后许晴被捕入狱,杨沫曾冒充许晴的 妹妹,陪伴许母到狱中探监,并将铅块放进馒头里,供他们在监狱里斗争。青春之 歌中卢嘉川被捕的一些情节,就源自陆万美的经历。在这些进步青年的影响下,杨 沫越来越不甘于平庸,渴望变革,而张中行喜欢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对国家大事漠 不关心,俩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1 9 3 6 年春天,杨沫再次来到香河县立小学教书,在这里,她遇见了生命里的第 二个男人一马建民( 小说中江华的原型) 。马建民和张中行截然相反,他是一个革命 青年,要求进步,在杨沫的眼里,马建民是“很英俊的,眼睛炯炯有神,鼻梁挺直, 宽宽的肩膀,说话温和,举止沉稳。 2 他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给杨沫分析国内形势, 这对憧憬革命的杨沫产生了无形的吸引力,俩人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张中行知道后, 1 张中行:流年碎影,作家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2 页 2 老鬼:母亲杨沫,长江文艺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3 6 页 l o 时代与审荚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 苦苦哀求,但始终无法挽回杨沫的心,那年六月,她和张中行分手,与马建民结合了, 杨沫把对党的热爱,全投入到了马建民的身上。同年1 2 月,经马建民介绍,杨沫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就参加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 1 9 4 1 年左右,杨沫来到十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陆扬( 小说中卢嘉川的原型) 手下 当小报编辑,其实杨沫在认识马建民之前,就认识路扬了,曾经有过一段亲密的友谊, 后来因为误会,俩人错失了良缘。路扬这个人很有修养,对杨沫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加之杨沫和马建民两地分居,杨沫觉得马建民待她不像刚开始那么好了,多日不见面, 即使见了也是不冷不热的,俩人的感情出现了危机,杨沫渐渐地对路扬产生了好感, 俩人建立了一种罗曼蒂克的友情。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失去了联系,这段感情才 告一段落。 1 9 5 1 年,杨沫开始了青春之歌的写作,这期间,她收到了路扬从朝鲜战场上 寄来的信,这封信又一次地唤起了她心中那段美好的回忆。但杨沫这时候已经有丈夫 和孩子了,他们俩是不可能在一起了,这种没希望的感情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 中。这时候,杨沫忽然闪过一种想法“虽然和他的关系不能死灰复燃,但可以把他 写进自己的书中,让他永远活着。对,在小说中,写出这个人物,把他高尚的革命品 质,出生人死的感人事迹表现出来。顺便也写出他对自己经受了长期考验的感情。1 “小 说中的卢嘉川,就是杨沫怀着对一个前线战友的深情,对一个永远不能在一起的人的 爱,用最真挚的感情塑造出来的。尽管卢嘉川是虚构的,好多人都觉得这个人物写得 好,杨沫把他写得栩栩如生。其中的隐情就是这段与路扬的友谊和恋情。 2 我们再来看一下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的生活道路,她虽然出生在一个大地主 的家庭里,但从小“不断挨打,夜晚和佣人睡在一起, “成天在街上和捡煤渣的小孩 一起玩 ,3 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温暖,让她念书是“等她长大了,我们总不至于赔本的。 但林道静快高中毕业的时候,“家里破产啦一我父亲因为地权的事打了官司,闹得身 败名裂,就把口外的地一古脑瞒着母亲全卖光,带着姨太太偷跑掉了,4 林道静的妈 妈就让她嫁个阔佬,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家庭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出逃 到了北戴河,来投奔她的表哥。可是来到北戴河之后,却发现表哥已经走了,她很伤 1 老鬼: 母亲杨沫,长江文艺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6 7 页 2 老鬼:母亲杨沫,长江文艺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6 7 页 3 杨沫:青春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9 页 4 杨沫:青春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2 页 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心,在一个风雨交加和电闪雷鸣的夜晚,她跑到了海边,准备跳海自杀,当她要纵身 扑向大海的时候,一双温暖的臂膀抱住了她,这个人就是余永泽,余永泽是北大国文 系的学生,她不仅认真地听林道静的倾诉,而且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林道静的爱意,他 还向林道静“谈起了文学艺术,谈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谈起了雨果的悲 惨世界,谈起了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海涅、拜伦的诗;中国的作家谈起曹雪芹、 杜甫和鲁迅 ,“林道静的心里渐渐充满了一种青春的喜悦,一种绝处逢生的欣幸。 对余永泽除了有着感恩、知己的激情,还加上了志同道合的钦佩。短短的一天时间, 她简直把他看做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了。1 在余永泽的帮助下,林道静谋到了一个小学教员的职位,他们俩的感情也渐渐升 温,余永泽回北平上学后每天都要给林道静写一封热烈、缠绵的信,林道静被心中的 温柔情意和热烈的告白所感动,她爱上了这个“多情的骑士 。她不能忍受在北戴河 的生活,就从北戴河逃回了北平,余永泽不断地请求林道静和他住到一起,可林道静 就是不同意,余永泽想了一个办法:装病。林道静来看他,他说没有她在他的身边, 他就活不下去了,在余永泽的眼泪和拥抱中,林道静答应了余永泽的请求,和他住在 了一个小公寓里,过起了平淡但幸福的日子,余永泽“早上上课去之前,他必定要把 林道静抱在怀里,注视着她那脉脉含情的眼睛,说:亲爱的,等着我,一会儿就回 来。好像出远门似的,他依恋地停留一会儿才去上课。”“中午,下课回来,他还是 先拥抱她 2 这个时候的林道静是幸福的,余永泽的温存和体贴,使她从小缺少爱抚的心灵得 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虽然她也想独立生活,要到社会上去做个自由的人,但社会是险 恶的,不允许一个年轻的女人立足,林道静碰了壁,又回到了那个安乐窝。但迷人的 爱情幻成的绚丽的彩虹,随着时间渐渐退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 轻人都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来了。道静生活在这么个狭窄的小天地里, 她的生活整天是刷锅、洗碗、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等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间少 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她感到沉闷、窒息。而尤其使她痛苦 的是:余永泽并不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风度在时间面前 已渐渐全部消失。两个人之间埋下了分手的种子。 1 杨沫:青春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4 l 页 2 杨沫: 青春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7 7 页 1 2 活,在革命同志的帮助下,她开始阅读革命作品,她整个人都变了,“过去沉默寡言、 常常忧郁不安的她,现在竟然坐在门边哼哼唧唧地唱着,好像一个活泼的小女孩。 “她那双眼睛一过去它虽然美丽,但却呆滞无神,愁闷得像块乌云;现在呢,闪烁着 欢乐的光彩,明亮得像秋天的湖水,里面还仿佛荡漾着迷人的幸福的光辉。 1 晚上, 道静伏在桌子上静静地读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做着笔记,加着圈点,疲乏的时 候,她就拿起高尔基的母亲。她时时被那里面澎湃着的、对于未来幸福世界的无 限热情激荡着、震撼着,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与满足。她不管许多理论书籍能不 能消化,也不知如何去与实际结合,只是被奔腾的革命热情鼓舞着,渴望从书本上看 到新的世界,找到她寻觅已久的真理。因此她也不知疲倦地读着。在大年初一的深夜 里,她躺在被窝里,忍住寒冷一煤球炉子早熄灭了,透风的墙壁刮进了凛冽的寒风。 但她兴奋地读着、读着,读了一整夜,直到把这本小册子一口气读完。而余永泽却钻 研“国故 ,要自立一家说,学者一名流一创造优裕的生活条件俩人的信仰 产生了分歧,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分道扬镳。余永泽继续钻故纸堆,而林道静在革命 战士卢嘉川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卢嘉川对革命的热忱,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卓越的组织、宣传才能,对敌斗争的机智勇敢,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 雄气概深深地吸引着林道静,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擦出了爱的火花,但在叛徒的出卖下, 卢嘉川不幸被捕并壮烈牺牲,林道静只能怀着热烈、沉痛的心,写下对卢嘉川的爱恋 与思念: “在漆黑的大风大雨的夜里,你是驰过长空迅疾的闪电。啊,多么勇猛! 多 么神奇! 你高高地照亮了我生命的道路,我是你催生下来的一滴细雨。啊,我勇猛 的闪电! 如今,你奔向何处? 你去了哪里? 我们没有倾谈,我们没有默许, 然而我相信你,永远地相信- - - - 我生命中会有这样突然出现的奇迹:那阴沉的牢 狱铁门被打碎了,啊,朋友,在那美丽的绿草如茵的花园里,你对着我微笑, 默默地告诉我:你那勇敢的、艰苦的战斗事迹。我是多么幸福啊! 从此我们永远 不再分离一一永远不再分离! 可是朋友! 如今你在哪里? 也许,我今生并不能再见 你啊,朋友!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能否知道,有一个人正凝眸等待着 1 杨沫:青春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0 9 - - 1 0 9 页 1 3 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春三部曲时代与审美的偏离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你。她用着美丽的青春,用着深藏在心底的不变的热爱,永远、永远地等待 着你。1 失去卢嘉川之后,林道静在江华的领导下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俩人的接触越来越 频繁,单独在一起的机会越来越多,最后江华向林道静表达了爱意,虽然道静知道自 己心里爱的是卢嘉1 1 i ,但面对这么一个革命的同志,她没有拒绝的理由,就接受了他。 后来在英华之歌中,林道静又遇到了卢嘉1 1 l ,原来卢嘉川并没有死,但身为人妻 的道静不能和他再续前缘,这个时候,江华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思想变得僵化,又不 喜欢深入实际,在用人、统一战线,特别是肃托问题上,严重脱离了党的方针路线, 道静和江华的感情产生了很大的裂痕。这和杨沫的经历也有些吻合,当时因为一些原 因,路扬离开了,但多年以后重逢的时候,杨沫已经结婚,虽然和丈夫的感情出现了 问题,但是杨沫抑制住了内心的波澜,和路扬保持了纯洁的友谊。 任何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总是和自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杨沫在创作中,能很好 地处理“表现自我 与“自我”和时代的关系。重要的是她所表现的“自我是能 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有着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紧扣着时代脉搏的我,而并不仅仅是 自身的我,她尽量地去发现自己、去表现自己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青春之歌中开篇时林道静的外逃,正是作家十七岁时,父母强迫嫁给一个小 军阀做姨太太,作家不从而逃至北戴河的生动写照。第十一章描写的大年三十夜晚, 十几个青年在一个小房里的高谈阔论的情节,正是1 9 3 3 年大年三十晚上,作家与一 些青年在一位吉林同学的住处相聚情景的重现。白杨在读了小说后,写给杨沫的信中 说:“书中一些细节,我是那么熟悉。”2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卢嘉川被捕的情节,是 作家在十一、二岁时,亲自看到一位与李大钊一起搞革命活动的大学生方伯务,由于 父母不愿意收留而被敌人逮捕的情景衍生而成的。而书中的主要人物,江华基本上是 真人真事,白莉萍就写的是当时和杨沫妹妹同住一室的电影明星刘丽影,林伯唐则揉 和了杨沫父亲和她父亲的一位姓喻的学生的形象,经过艺术加工而成,郑德富则是阜 平县诚信沟的一位真名真姓的贫农,徐宁的模特儿是杨沫的一位学友许晴,林红则是 位牺牲在山东军阀韩复渠屠刀下的美丽的女同志。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虽然林道静的成长道路上有杨沫的影子,但不能 1 杨沫:青春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4 1 9 页 2 沈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1 9 7 9 年版,第1 7 5 页 1 4 时代与审美的偏离一一论杨沫的文学创作 第一章烈火中的青春:青彳。三部曲 说林道静就是杨沫。林道静经历的很多事情是杨沫所没有经历的。比如说再版时增添 的林道静参加的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年第一学期幼儿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创先争优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模版
-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护理
- 社保委托代表协议
- 重力教学设计
- 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系统
- 猫咪输液护理常规
- 部编本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 7S管理培训体系精要
- 批评不可怕课件
- 金蝶K3-ERP系统管理制度
- 厨房用电安全知识
-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流程
- 具身智能项目建议书(参考)
- AI系列培训课件-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课件第1章
-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 DBJT13-369-2021 福建省装配式建筑非砌筑内隔墙技术标准
- 艺术治疗在精神康复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低空准备项目申请报告
- XX市路灯照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