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并蒂花开一树香——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现象解读.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并蒂花开一树香——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现象解读.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并蒂花开一树香——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现象解读.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并蒂花开一树香——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现象解读.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并蒂花开一树香——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现象解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作为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母题,“姐妹情谊”也可称为女性间的情谊,虽 然在文学史上一直被男性叙事者所刻意的悬置、规避,但在女性文学领域里对其 的关注、书写与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止,除了在国外,“姐妹情谊”一直受到当 代西方女性主义者推崇,国内方面,从五四时期开始至今,尤其是新时期,随着 女性写作的蓬勃发展,对这一母题的书写与探讨仍在继续,期间不乏很多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者及文本批评。无论是作为性别身份的重构、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作 为女性写作的文化策略,这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与社会意义都十分值得研究。本 文将从“姐妹情谊”概念界定,文学研究中的状况、在新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的 体现、价值意义及局限等几个方面入手,力图对新时期文学中的“姐妹情谊”叙 事这一暗潮进行梳理,使我们能够认识到女性获得与男性一样的“性别共在”是 一种趋势,以及这种趋势所带来的种种颠覆的魅力。 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文学;姐妹情谊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眦i e st 量l ef e l n a l et o p i c 油p o n a n t 】ya sf - e “m n el i t e r a n 聃s ,t h e “s i s t e r h o o d ”m a y a l b ec a 王l e d 魅e n d s h 玲b e t w e e 糕f e m a l e s ,a l 埴l o u g h 洫量l 至s t o 搿o fl i 鼍e r a t 淑ec o n l 至鲫o u s l y b ym a s c u l i i l em i a t i o ns i l s p e n s i o i l c 试m m v e n t i o n ,b u ti nt h ef h l l i n i n el i t e r a t u r ed o m a i l l l oi t sa t t e n t i 鸭w f i t e 鼗a n d 也ee x p l o f a l i o 藏f o 硝艇e p sa 翱魏l 堙强稍潆rs t o 芦取c e 磷遮 o v e r s e a s ,m e s i s 钯r h o o d h a sr c c e i v e dt l l ec o n t e m p o m 巧w e s tf e m i m n ep e r s o nt o e 嗽e m ,氆e 蛔e s 量主e 嬲p e 葭,或越重su n t i l 秘睡v ep a 攫i c 迸a r l y 骶l 圮wl 南瓣f 略m5 4t i l 辩s , w r i t e sm ev i g o r o l l s d e v e l o p m e n ta l o n g 、加m 也ef e m a l e ,w r o t ew r i t i i l g a r l dm e d i s c u s s i o 畦幻也话氆。谯嚣w 弱s 妓l le o 戒主 黻趣g ,p e 纛o d 翻鼹猡壤a 珏y 凫嫩i 砖嚣e 洳谗l e l 诹强町c r i _ t i c i s ma n dt e ) ( tc 僦c i s m r e g a r d l e s so f 嬲s e xs t a :t u s sr c s t l l t u 血g ,1 e 董| e 攥曩er e 蠢近c s 戮9 疆赫隧s 也ec 落掘豫l 蛐匝e g y 睫隧d h 嘲耋e s 鑫s 氇e 董i e 搬越e ,k i m p l i c a t i o n sc l l l t u m l 融f o n n a t i o na i l d t :h es o c i a lm e a i l i n ga r e 、o r m 呻i i l g t h i s a 磺c l e 氲腿巍瓣“s i s 懒瓤蚰匹”也e 羹筑越l 减豁,弧蠢臻l 魏暾珏托您辩瓣羚se 雌d 遗滩, 谢1 1m 锄i f e s t ,t 1 1 ev a l u es i 印m c 猢c ea n dm el i m i t a :t i o ni nt 1 1 en e wt i i n ef e m i n j n el i t e f a 巧 w o 攮强ds oo 畦辩v 镁瓣a s p e c 终。坟麓羔塔,幻捏yl 娥融囊e “曛s 治蠢i o 藤”童。毯蛙黝i 塞e 也i s u r l d e r c u i 代n tt ot l l en e wt i i n el i t e r a t u r et oc 哪,o nc o n 曲s ,e m 出l e si l st 0r e a l i z et l l a t o 涨瓣妞剃e 扔妞怒撵越e s e x 基论辨妞甜i so 麓蛐秘y ,a sw e l la s 也i st e l l d e n c yb r i i 玛sa l l8 0 r t so fs u b v i e r s i o nc h a i m k e yw o r d s :n e wt i n l e ;f e m i i 曲el i t e m n 胎;s i s t e 嫩o o d ; 疆-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墨交的学镶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入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婆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一:习叶晔捌瓤溯年月徊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蕉塑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蕉塑盍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郝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撇:习听吁导撇:j 签字日瓤矽犷,月厂)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签字嗍磅n 。日 电话: 邮编: 写l 言 引言 “姐妹情谊 是女性文学一直钟情的主题,在文学诈品中,它表现为女性之闻 的相互关怀、理解、支持及共同为理想而奋斗。一方面,女性主义理论者认为女 性是一个没有自己声音的群体,她们无法言说又羞于言说,随着性别意识的觉醒, 打破男性叙事的既有模式,书写女性自己才成为女性共同的事业。然而,女性的声 音在勇权文化的遮藏下终究略显微弱,她们需要同性的关爱,以便汲取力量,“诖歧 路徘徊一次次挣扎成艰难挺进,直至突围 ,所以摩根说,“姐妹情谊就是力量”。 另一方面,在文学变上,女性也一直被书写成互相嫉妒、排斥和为了得到异性的 宠爱争风吃醋的群体,“姐妹情谊 也一直被男性主导的文学所省略、忽略、压抑 和深埋,即使女作家有这方面的书写,也不会弓| 起关注。男性情谊则从来不是个 问题,既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男性作家的作品在涉及 女性题材时,也多重在婚恋和家庭等方面,基本上都和女性友情无关。难怪女性主 义的先驱伍尔芙会发出这样的质疑:“我努力地想,在我所看到过的书里有没有两 个女人是很好的朋友。 此外,在生活中,女性也同样需要从女性群体中寻求一种认同感,而这种认同 感是男性所无法给予的,即使是再开明的男性也难以给予。所以,虽然在现实生活 中,“姐妹情谊”似乎很难实现,但它却是女性情感、精神漂泊无依时的疵护所,以 及女性主义者解构父系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国伍尔荚著,王还译。一问自融的屋子嗍北京:三联书,1 9 8 9 - 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风雨中的“方舟 关于“姐妹情谊 “姐妹情谊”也可称为女性之间的情谊或同性爱,在西方女权主义的文学理论 中是个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具有革命性质的说法。在女权主义那里,通 过它,号召女性群体联合起来,对抗庞大、悠久的男权世界,这是她们手中的工具。 但是在这里女权主义理论的这种主张,与我们赋予的“姐妹情谊 的意义不同,我 们要着重探讨的“姐妹情谊”则包含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本章即从“姐妹情谊” 的概念界定入手,对其在中外文学中的表现及研究现状给予了简单的梳理。 第一节“姐妹情谊”的概念界定 “姐妹情谊 作为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中重要的一个概念,主要针对的是女 性写作所提供的女性关系图景。有理论者认为,它是一个带有反抗和革命性质的 说法,女权主义通过这种结盟的形式号召女性群体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庞大、悠久 的男权世界,这是她们握在手中的工具。但是女权主义理论的这种主张,与我们赋 予的“姐妹情谊”的意义不同。前者的意义在于通过它可以与男权世界斗争,并对 男权世界带给女性的压迫予以消解,其中不免充满了激进的火药味,虽然两者同样 起因于对男性的不满和男权制社会的失望,起因于两性之间不平衡的关系。但我们 在这里探讨与言说的“姐妹情谊,“与其说是冲锋时的长矛,不如说是困守时的 盾牌它没有剑拔弩张的兵戎气,有的只是温馨中的伤感,退避时的坚守。” 需要重申的是,我们这里着重探讨的“姐妹情谊 应区别于凡俗意义上的同 性恋文化。事实上,我们所触及到的女性的历史和心理,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对同 性恋通常所作的临床意义上的有限界定了。从同性恋的历史来看,同性恋现象登 上大雅之堂,源于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的女权运动和同性恋运动以及9 0 年代以来 的“酷儿政治”( q u e e rp o l i t i c s ) 。同性恋在社会学意义上指的是一种性取向, o 屈雅红张欣小说“姐妹情结”的意义分析【j 】当代文坛,2 0 0 3 第一章风雨中的“方舟”关于“姐妹情谊” 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也有的观点认为,同 性恋有时也用来描述同性性行为,而不管参与者的性取向如何。我们所提到的女 性之间的这种姐妹情谊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选择,而同性恋的性取向则倾 向于生理意义上的选择,多于精神取向。另外,在文学意义上,虽然这种姐妹情 谊一直存在,但是在创作中显现出来,则是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知识女性达到 一定数量时才有可能。 此外,对于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的认可与表达并不表明作家本人是一个 具有鲜明女性立场的“累斯嫔情结的提倡者,对此,陈染在超性别意识与我 的创作一文中有如下论述:“我不是一个追求同性爱的人,也不是一个喜欢同性 爱者,我只是在这里说,人类有权利按自身的心理倾向和构造来选择自己的爱情。 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这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 圆“姐妹情谊 也因此成 了陈染等一批新时期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繁复而缠绕不去的主题,在大都市空虚 无奈的感情荒漠和冷冰冰的钢筋水泥面前,“姐妹情谊”成了唯一的屏障和庇护, 成了女性渴望在同性情感中获救的家园,所以,在女性的拒绝姿态与自我放逐之 后,一些女性作家不得不再度重申“如此孤独和隔绝的世界上,人们更应该珍惜 个人之间的情谊而不是几千年一直延续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出于繁衍目的的男 女爱情。 第二节中外文学中的表现 作为一种写作母题,“姐妹情谊 一直受到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者推崇,尤其 是早期的女性主义者着力提倡超越种族、民族、阶级等界限的完美的姐妹情谊, 从贝尔胡克斯到贝蒂弗里丹再到伊莱恩肖瓦尔特,都从各个角度对这一问 题给予过关注。在英国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v i r g i n i aw 0 0 1 f ) 和美国黑 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 a 1 i c ew a l k e r ) 、芭芭拉史密斯、托尼莫里森、托尼凯 得,剧作家洛林汉斯贝林、艾丽斯查尔得丽丝等等西方文学家的作品中也多 o 累斯嫔”:1 e s b i a n ,意为“女同性恋” 国陈染超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 j 钟山,1 9 9 4 ,( 6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体现,如从黑人女性主义立场出发的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小说站在黑 人女性写作的立场上描述与塑造了一群积极的黑人女性形象,着重表现了她们在 苦难中团结互助的浓厚的姐妹情谊。故事采用女主人公茜莉和耐蒂的口吻来讲述, 抒发了女性独有的感受和体验,而且在作品中艾丽丝沃克这位黑人的女权主义 者一直没有放弃把女性从边缘地位推向中心的尝试,并且在以黑人妇女内部的情 谊为保障的前提下,不断追求女性自我身份的确立,十分难能可贵。而托尼莫 里森的作品秀拉则表现了秀拉和奈儿两位黑人女性“以内在精神契合为基点” 的姐妹情谊:“她俩多年以来就发现,她们既不是白人又不是男人,一切自由和成 功都没有她们的份,她们便着手把自己创造成另一种新东西。她们相遇是十分幸 运的,因为她俩彼此对对方成长有利。她们都和母亲相去甚远,于父亲又都毫不 了解,于是就在彼此的眼睛中发现了她们正在追求的亲密感情。 而在宠儿 中莫里森则一再强调姐妹情谊,对黑人妇女依靠彼此力量、摆脱精神枷锁、获得 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重要,“这种情谊是这样一种关系,黑人女性之间相互信赖, 并自愿分享她们各自的种种情感、焦虑、希望和梦想。她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此外,作为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另一重要部分,黑人的“姐妹情谊”更加强调对 自我价值观的共享,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 生存求发展的精神、物质双重保证。它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集体力量形成巨大的 推动力。 在中国,从五四时期开始,丁玲、庐隐、石评梅、凌叔华、梅娘、张爱玲、 苏青等就有所涉足,一直到上世纪9 0 年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如张洁、 张欣、王安忆、铁凝、池莉、方方、万方到陈染、林白、刘索拉、徐小斌等, 都对“姐妹情谊 这一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作品中多有描摹,甚至至今随 着女性写作的蓬勃发展,对这一母题的书写与探讨仍在继续。 但是,不同的是在国外,“姐妹情谊“这一名词常常被“女同性恋 所替换, 。托妮莫里森秀拉 m 海南出版公司。2 0 0 5 。c l e n o r ah u d s o n w j e m sa 衔c a nw o m e n i s m :r e c i a i m i i l go u r 辩l v 嚣m i c h i g 锄:b c d f 0 r dp u b l i s h e 塔,i i l c ,1 9 9 4 ,p 6 5 嵇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忉外国文学研究0 0 0 0 ,( 4 ) 第一章风雨中的“方舟”关于“姐妹情谊” 这也就意味着,它们被赋予了更强烈的性别意识形态和性别政治意味,同时也有 着强烈的先锋性和批判性。而在国内,一些女作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则选择 了比较温和的“姐妹情谊 这一说法,( 也有称为“女性情谊的) 。通过对“姐 妹情谊 的正面刻画与世俗进行挑战,对传统男性权威进行消解,从而实现了对 男权话语霸权遮蔽女性生活及话语本真的成功突围。 第三节研究现状 “姐妹情谊 这一现象早已经被女性主义研究者所关注。在西方,当代女权 运动为妇女提供了一个政治团结的场所,妇女们在运动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并由 此结盟。但也许是缺乏足够的意识所致,“姐妹情谊”并没有被看做是妇女们将为 之而工作和斗争的革命成就,妇女的解放论者对“姐妹情谊 的观点是建立在共 同压迫的思想之上的。所以,对于“姐妹情谊 的提倡多为政治意义上的,如贝 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贝尔胡克斯从边缘到中心。而且现有的涉及“姐 妹情谊”文本的批评也主要是从女性主义出发的。如麦克杜威写于1 9 8 9 年的中 国女作家评论,塔妮芭萝的现代中国的性别政治:写作与女性主义、中国的 人体、主体和权力,爱伦威德莫和王德威创作于1 9 9 3 年的从五四到六四 二十世纪中国的小说和电影等。在中国,女性主义文论也上在2 0 世纪8 0 年代 初才开始逐渐浮出历史的地表,出现了一批代表作,如刘思谦的“娜拉”言说 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历程、刘慧英的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的男权意 识批判、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林树明的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在中国、孟悦和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等。中国的女性主义评论家试图以 “回到女性文学作品本身和回到女作家本人”为出发点,强调女性性别的独特性和女 性有别于男性的主体性,试图在女性文学作品中寻觅出一种女性传统,以颠覆男 性文化为中心的既有规范。然而这些评论著作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窠臼,没有 对女性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姐妹情谊”这一异质因素给予充分的关注。可以说,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关“姐妹情谊”的叙事在近二十年来的文学中基本上处于一种隐蔽状态。 更早一些论及这一问题的学者有戴锦华,她在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 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等几篇论文中分析到陈染及其 他几位女性作家文本中的姐妹情谊,指出陈染在摆脱角色累赘、从固有的两性性 别秩序突围出来之后的自疑:“那在阳台( 私人、个人空间) 上长得过大的龟背竹 是否该移到窗外的世界中去? 女性写作是否应走出私人生活再度寻找它与社 会现实的结合部? 另外国内相关论述的还有陈思和,孟繁华等。陈思和在为林 白小说说吧,房间所作的序言中详细地分析了林白小说中的“姐妹情谊 现 象,指出林白对女性身体的描述饱含了女性对自身身体美的发现和微妙的同性之 爱。 然而,真正从性别身份的重构与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中的“姐 妹情谊”问题的批评文字还不多,即使有也都处于欲语还休的状态,原因恐怕一 方面在于“姐妹情谊”与同性恋十分容易混淆,而同性恋在中国文学界相对来说 还是一个雷区,另一方面在于,还缺乏足够的理论自觉和敏感。本文将从“姐妹 情谊”概念界定,文学研究中的状况、在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多样化类型 及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力图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姐妹情谊 叙事这一暗潮 进行梳理,使我们能够认识到女性获得与男性一样的“性别共在 是一种趋势, 以及这种趋势所带来的种种颠覆的魅力。在写作中,我力图从事实出发,借鉴西 方的性或者性别理论,从文本中发现理论与事实的吻合之处,同时保持对各种分 类的清醒认识。我相信,每种分类都压抑了群体内部个体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 是构成性别身份的重要因素。 何剑峰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同性恋叙事初论 z h t t p :,c o l u 舳b o k c e c o m 3 3 7 9 2 h n i l l ,2 0 0 4 。戴锦华涉渡之舟一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7 ,p 3 7 8 。陈思和在为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林白小说作序【 叼 第二章独特的文化景观新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对“姐妹情谊”的书写 第二章独特的文化景观新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对 “姐妹情谊 的书写 2 0 世纪初,随着个性解放思潮的西学东渐,女性意识开始在中国觉醒,女性 作家群出现,描写性别意识的女性书写也开始产生,从五四时期开始到新时期尤 其是八、九十年代以来,女作家们在作品中对“姐妹情谊”及女性之间“同性爱 的书写更加普遍,对女性自我的探索也更加深刻,无论是着眼于突破男性话语权 的压制还是女性自我的重新确立,都为我们展现了一道女性生存的独特景观。 第一节触礁的彼岸花寻找“姐妹”的方舟 千百年来,男性一直按照他们的需要阐述着女性的性别意义,而女性作为本 质意义上的缺席者和被讲述者则始终作为次等性别而存在,是附属的人,是同主 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正如尼采所说:“男人的幸福意味着:我愿意;女人的幸福 意味着:他愿意。 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在现实世界的生存状态有着极为深刻的 体悟,尤其能够意识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给女性带来了无尽 的灾难。 一、理想男性的缺失 在传统的文学文本中,男性的伟岸、宽容、智慧以及对女性的保护一直都是文 学无可质疑的表现对象。类似“要有坚实的肩膀,能靠上疲倦的头;需要有一双 手,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 然而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者在对两性性别意义的 重新思考中,越来越失望于男性的懦弱、畏缩和退却,对于男人也越来越失去仰 慕的目光和由衷的钦佩,男子汉的伟大形象在许多女性写作者抑或说当代女性心 中已经死亡,异性之爱在她们的情感世界中已经失落殆尽。于是对男性特质的重 新书写及对传统男子汉形象的解构,成了性别意识逐渐觉醒的女性作家进行文学 。尼采苏鲁支语录【m 】商务印书馆,1 9 9 2 ,p 8 0 国舒婷中秋夜四榕树文学丛刊,1 9 8 0 ,( 2 )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创作最先涉足的领域,也由此而形成了新时期文学的一大景观。张辛欣的我在 哪儿错过了你、在同一地平线上、最后的停泊地、首席、永远的徘徊 等小说,其女主人公都没有找到坚强有力、可靠稳妥而又能给予女人无私关爱的 男人同样,在陈染的小说里勾勒的男人形象,也让我们更加看透了男性的真 面目和缺陷,深刻体会到了现实处境中女性的生存之痛,如纸片儿中有缺陷 的单腿人乌克和畸形恋者祖父、无处告别中的变态气功师,与往事干杯中 的傲慢的邻居大男人、私人生活中压抑、变态的t 先生等,无一不是残缺不全 的,从心灵到人格。 在张洁的小说中也曾不止一次地流露出过这种对理想男性的失望,如在谁 生活得更美好里,张洁就用揶揄的口气描写了一个道貌岸然、玩世不恭、自命 不凡而又人格卑下的伪君子吴欢,方舟中对于男性丑恶面更是给予了毫不留情 的揭示:柳泉猥琐的丈夫,不仅尽不到做丈夫的义务和责任,反而把柳泉做为泄 欲的对象,“每个夜晚都好象花钱买来的,否则就折了本似的 ;梁倩的无耻丈夫 白复山也是一样,本来还颇有些才气,但却不求上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整 天打着岳父的旗号招摇撞骗;还有名字已经被作家简化成一个只具有符号意义的 男人“刀条脸卑劣可憎,为了竞争不惜往女同事的杯子里放安眠药;沉重 的翅膀里的田守诚,精明而又卑鄙,为了权利地位,不惜一切手段,以表面的 高尚不断掩盖着内心的暗无天日与丑恶。 在铁凝的大浴女中,那个大明星方兢,走进了才发现,原来是个只图占 有却不愿付出,只因在政治运动中受过磨难就对社会怀有强烈的仇恨感和报复意 识的人,对挚爱他的尹小跳还恬不知耻地炫耀着自己的风流。永远有多远中的 关朋羽连稳定的工作都没有,吃白大省的用白大省的,还理直气壮地对善良的白 大省所带给他的一切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最后竞无耻到毫不避讳地在 白大省的床上和其表妹小玢苟合。而“打定了主意要吃女人饭”的情感骗子郭宏, 与白大省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留在北京,结识了日本女留学生后又妄想去日本, 最后被日本女人和自己的老婆都甩了后又厚颜无耻地抱着自己的女儿来找白大 省,“我要和你结婚,而且你不能拒绝我,我知道你也不会拒绝我 ,“说完就跪在 第二章独特的文化景观新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对“姐妹情谊”的书写 白大省面前有点像恳求,又有点像威胁 。此外还有,霍达魂归何处中的内 心矛盾而又懦弱的知识分子高迈,一方面既没有勇气背弃为自己作出牺牲却没有 多少文化修养一口“怯话”结发妻子李金镯,另一方面又对英语教师心存暗恋。 张辛欣我们这个年纪的梦里女主人公极俗不可耐的小官僚丈夫,和当初倾情、 天使一般如今一样庸俗的初恋情人。而同为男人,另外一些则让女人无所依赖又 无可依赖,更妄谈信任,未穿的红嫁衣中的李言最终也没能抵挡住权利的诱惑, 而抛弃了郁琅寰,使之成为了感情的牺牲品。祖母绿中的男人左崴为了自己的 前途和事业也毅然决然地抛弃了相恋多年的恋人。铁凝无雨之城中的理智而 又绝情的市长普运哲,在面临抉择时也同样选择抛弃了陶又佳。此外,还有张欣 难以逾越中的童川伟、无人倾诉中始终在妻子与情人间左右摇摆的杜启明, 风景中不惜一切手段利用女人作为垫脚石的七哥,一个个让人绝望又心寒彻 骨的男人,冷酷无情而又自私功利,正如张欣在遍地罂粟中借林西淳之口所 说:“中国男人在遇到任何不测的时候,首先也最易割舍的总是女人。” 另外,诸如此类,还有王小妮很疼里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张宇,谌容献 上一束夜来香中顺从、懦弱的李寿川,王安忆荒山之恋里生性懦弱、自卑 的有妇之夫,长恨歌里的李主任、毛毛娘舅,米尼里的痞子阿康,妹头 里的小白,叔叔的故事里的叔叔,方方桃花灿烂里怯懦自卑、清高又急功 近利的陆粞,张洁红蘑菇里那个时时刻刻都在和女人算计的卑劣教授吉尔冬, 铁凝寂寞嫦娥中的作家佟先生,玫瑰门里孱弱而缺少根底的庄坦,林白瓶 中之水中阴森恐怖的二帕继父,空心人的诞生中紫衣女人残暴的丈夫。陈染 私人生活中倪拗拗残暴、刚愎的父亲,他总是用一种能够让空气紧张的口哨 使二帕们转暗灯光,“这哨声阴沉、漏气、锲而不舍,像蜘蛛丝又长又粘,使人悚 然心惊。 如此众多的文学作品塑造怯懦、自私、无耻、吝啬、心胸狭窄、意志 薄弱、残暴阴森的男性。 在方舟中,这种对男性的失望已经达到了极至,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男性都 。铁凝永远有多远【m 】人民文学 b 版社,2 0 0 6 ,p 4 1 。林华珍男性主体重塑性别视阈下的八十年代小说 z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林白瓶中之水 m 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5 ,( 4 ) ,p 4 2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怯懦、自私、吝啬,而且都不同程度地压迫、压抑着女性,曹荆华陈腐的丈夫丝 毫不体谅她要照顾自己的父亲和妹妹,自私而坚决地要求她生孩子,在她不幸流 产后,得到的不是丈夫的体恤和关爱而是无情的殴打;梁倩的小提琴手丈夫放弃 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成了一个政治混混,对于她对事业的执着给予的不是激赏和支 持而是嘲笑,却又不洁身自好,不断和其他女人传出绯闻,事情败露又不愿意离 婚,只是为了能继续依靠梁倩那有权有势的父亲;柳泉是她们其中最不幸的一个, 在家里备受丈夫的凌辱和折磨,在单位又遭到粗俗不堪、色欲熏心的上司的性骚 扰。或许只有张洁这样的女作家才能理解这些女人的处境:“她们以无性的姿态面 对事业与人生,却无时无刻不为男性宇宙中传统的价值观所排斥,落入孤独、困 窘的境遇中。如果说这些以“女性写作 为主的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对男 性的明显的失望过于偏激的话,那么,“方方显然不是一个以女性写作为其主 要特征的作家。但在她的作品序列中,男性角色也同样占据了绝大部分舞台。圆而 且,这些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男人们在面对历史债务时,既无从解脱又不尝试解 脱而是选择万般无奈地背负与面对因政治或金钱而变得分外残酷、无情间或是荒 诞的现实。 “他们或者被慢慢地残忍地销蚀,终于碎裂成为一片生命的废墟; 或者在重创之下成为畸胎,或一堆 粘在每个人眼睛上的垃圾“( 三人行言午) 二、父权制社会现实的压抑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由于以男性为主的父权制的社会现实的存在,女性曾经 一度作为一个历史的盲点而被内化为一个空洞的“能指 ,经济上对男性依附、文 化上失语的状态,使女性更多的成为一种在社会及家庭伦理秩序中被统驭的对象, 对于这一点,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历史向我们 表明,男人一向握有全部的具体的权力,早在父权社会伊始,他们就意识到最好 。阎纯德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m 】电子书h t c p :胁,、 n fh t 8 8 c o r r 洲。伽i n f o 6 0 9 8 5 h n l l l 圆注释:方方以女性的性别命运而不是社会命运为题材的重要作品只有随意表白、何处是我家园,论及 性别的随笔有男人看足球,女人看男人、湘南访女书等均收入方方散文集闲聊,此外,还有以女 性为主人公的小说树树皆秋色 西戴锦华涉渡之舟一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7 ,p 3 2 8 o 戴锦华涉渡之舟一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7 ,p 3 2 8 第置章独特的文化景观薪时鬻女性文学作品中对“姐妹情滚”的书写 是让女人处于依附地位,于是他们制定法典来对付她,予是她被规定为他者。这 种安排符合男性的经济利益,也和他们的本体论的道德主张一致。只要主体想坚 持囊己的权利,他者她限制并否定他对他就仍是必要的:他只有通过他 所不是的、有别于他自身的那个现实,才能实现他自己。 国 美国著名女性主义者艾德里安娜里奇也同样认为:“父权制指一种家庭 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男人通过强有力和直接的压迫或 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 么作用,同时把女性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或幽居深闺,或驾驶载重汽车, 或在j 艺j 的农舍里服侍丈夫喝早餐的咖啡,或行进在美国大学生的队列孛,我们 处处都处于父权制的控制之下;不管我的身份、处境、经济地位或偏爱如何,我 都生活在父权之下,只有在我为赢褥男性的许可焉付出代价时,我才能在父权制 的许可下享有特权,发挥影响。 所以,作为处于“他者 地位的女性,对于自 身从来都是不自主的,社会嚣境与传统的现实以及人们普遍的文化心理使得女性 在“人”的价值和地位的实现上遭受到了不应有的漠视,在中国这个父权观念如 此根深蒂匿的国度更是如此,以“人 为内核的伦理观念,要求女性对昊性驯服、 忍让和献身,这些性格历史的积淀,已经逐步成为了中国女性觉醒之前的集体潜 意识,但是这种长久的压抑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与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必 然导致对宿命的抗拒与挣脱,这时女性之间的这种弱势群体的结盟所表现出来的 “姐妹情谊 ,则开始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和存在方式,带着强烈的文化批判意义 在缝隙中蜿蜒而倔强地生长。这种“姐妹情谊 意识及观念的形成也意味着她们 在社会环境、文化铬统及男性规范之井找到了另羚一个空间,在这里,她们才可 能在这样一种外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中尽可能保持内在生命的纯净,实现融我感情 的秀华。同样,在这样的空闽里所表现出的女性在情感、心理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也代表着女性理想人格的自我保真,透露出女性要求人格平等、自由的呼声。 母【法国】疆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挂译筹= 链睫】中嚣书籍出版社,2 涮,p 1 3 3 。黧德里安娜攫奇生来怒女人 n 转引自康正巢女权主义与文学【j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4 ,2 ,p 3 1 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男权世界话语的霸权和对女性话语的探索 王岳j i i 在女性话语与身份书写在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女性在历史中往往 处于历史遮蔽之下,所以只是作为男权制度神话中的一个消逝者和缺席者,甚至 只能作为一个亚文化群飘移在父权制度的边缘,长期以来成为父权制度的陪衬品。 这种女性在话语权及文化领域的失败,被拉康解释成为一种“阉割的焦虑”。 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也注意到,追踪女性文 学的历史,在英国文学史上极为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不仅产生了莎士比亚等许 多男性文学巨人,而且似乎所有其他男人都能写点歌剧或者十四行诗,惟独不见 任何妇女写过片言只语。这说明,妇女在男性的压制下,丧失了话语权。即使她 们中有天才存在,也肯定从未诉诸笔墨。她们通常都不得不遵循男权社会的习俗 和规范,不到十五六岁就嫁为人妇,忙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根本没有时间、 也不被允许去舞文弄墨。或许当时那些所谓的女巫、聪明的卖草药女人、杰出男 性的母亲都可能是被压抑的女诗大或女作家,而她们却一直被人们所回避。在十 七八世纪,女作家总是被当作疯子和怪物。即使在1 9 世纪,妇女仍很少能有时间、 更得不到什么鼓励去进行写作。简奥斯汀没有单独的书房,大多数工作须在共 用的起居室里进行,她总是在别人进门时小心翼冀地把手稿藏起来,乔治爱略 特使用男性化名,目的在于掩藏她的女性身份,夏洛特勃郎蒂忍不住一再在作 品中为自己的命运而不平。甚至在2 0 世纪,一个女人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写作, 她仍然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有个技术性问题即,对她来说语句的形式不得心 应手。这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上极为棘手。现有的语句是男人编造的,它们太 松散,太沉重,太庄重其事,不适合女性使用。 弗吉尼亚伍尔芙认为,女性 文学始终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男性文化霸权的压制。她说,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男 人控制着话语权,他们的价值观念历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批评家断定某书重 要,因为它写的是战争;某书无足轻重,因为它写的是在起居室里的女人的感情。” 。王岳川女性话语与身份书写在中国【川白烨选编2 0 0 0 年中国年代文论选【c 】漓江出版社,2 0 0 l ,l ( 1 ) ,p 3 0 3 o 维吉尼亚吴尔夫自己的一间屋 m 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6 ,p 7 9 、p 1 0 4 第二章独特霆冬文化景琨薪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对“姐妹情谊”麓书霉 当一名女性提笔创作时,她会发现自己总想更正现存的价值观想认真地对待 那些男人们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并使那些他们认为重大的事显得渺小。一且她这 么去做,她便立刻受到男性批评家的挞伐,他们根本不能理解、也不能容忍女性 破坏他们的传统。男性常常借助于自己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权威地位,打击违 背他们的文学规范的女作家,逼迫她们改变自己的眼光,收起自己独特的价值判 断。在男性霸权的统治下,女作家或者温顺羞怯,或者愤怒高声始终不能心平如 镜地在作品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由子女性先辈们在缀长的历史时期里 被剥夺了话语权,女性文学的传统实在太短暂而且不完整,结果写作对妇女而言, 其艰难的程度更是j 章同一般。虽然她们可以从伟大的男作家身上学习凡个技巧, 却不可能从他们那儿获得实质性的帮助,因为“男人的头脑的分量、速度和步幅 与她本人的情况太不相象 。圆伍尔夫号召妇女积极挑战男性的话语霸权,即摆脱 男性强加给她们的价值标准,如实按照自己的体验重新解释世界、表达自己的经 验,不再做个沉默的群体,因为那样她们必然会成为被淹没的群体。为了对抗 男性话语霸权,她除了竭力地挖掘女性文学传统,还倡导妇女写作。在一间自 己的屋子结尾处,她写道,“莎比亚的妹妹朱逵愚这位从没有写过只言片 语、葬在了十字路口的诗人仍然活着。她活在你们心中,活在我的心中,也活在 其他许多女性的心中。她们今天没有采这里,因为她们得洗刷碗盏,哄孩子入睡。 但她确实活着,伟大的诗人不会死去,他们是不死的魂灵;一有机会,就会活生 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她将在妇女奋得独立囱由的未来重新复活。摊 弗吉尼 亚伍尔夫呼吁新时代的女性拿起笔,创造属于她们自己的女性话语,将现有的 男憔的语言修改变形,使它适合她们的思想的盎然形态,使它既不压垮、也不歪 曲她们的思想。 弗吉尼距伍尔夫为寻求女性话语所做的努力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女缝主义文 学批评的发展。2 0 世纪8 0 年代,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强调:这个世界用的是男人的 话语,男人就是这个谨界的话语,必须发明女性的话语,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 。维吉尼亚吴尔夫自己的一间屋 舢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6 ,p 1 0 4 。 。缝吉尼亚- 吴尔夫。鑫已酶一闼屋 姻。海j 教弯浅舨毒,1 9 9 6 冬,p 1 0 7 露弗吉定亚傣尔芙一阕自己醣屋子汹 王还译,j 艺京:三联书鹰,1 9 8 殳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国女作家埃莱娜西苏甚至直接宣扬“身体写作”:“妇女必须参加写作,必须 写自己,必须写妇女。就如同被驱离她们自己的身体那样,妇女一直被暴虐地驱 逐出写作领域,这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依据同样的法律,处予同样致命的目的。 妇女必须把自己篙进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她也 同样强调了身体写作的必然性即“妇女必须通过她们的身体来写作,她们必须创 造无法攻破的语言,这语言将摧毁隔阂、等级、花言巧语和清规戒律。 而且一 再重申“是生活用我的身体造就文本。我即文本。历史、爱情、幕力、时间、工 作、欲望,把文本记入了我的身体。女性写作就是要消解语言中的男性成分,让 女性的身体发言。“只有通过写作,通过出自妇女并且面向妇女的霹作,通过 接受一直由男性崇拜统治的言论的挑战,妇女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囝 由于话语权的失去,这种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文 学创作中也是注定要被隐匿的。况且,在菲勒斯中心主义阴影的笼罩下,“男性批 评家们把女性之间的关系看做是邪恶和不自然的,他们同意兰色姆的恐惧,即女 人的团结威胁着男性统治和男性特征 同样,戴锦华也曾经指出:对女性友谊的 否定和离间不仅是对同性恋情的恐惧而且是对女人这个外在的弱视群体结盟 可能的恐惧。 所以“在男性历史( 越或。巧。毯s 哟黟) 沉迷予编织英雄惜英雄 的男性神话的同时,女性却被一荐地书写为互相妒忌和排斥的分裂群体。女 性之间呈现出来的,是争风吃醋,勾心斗焦,互相提防,彼此算计,不是东风压 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各类报纸、小说、传记似乎也在反复印证和加 深这种印象:女人对女人是很残酷的,女人不喜欢女人。瑚 从男权文化的大 l 走出去的女性是被扭曲的,不是“男人眼中的女人 就是“男人化的女人 ,要打 破这一文化格局,女人必须逆流焉雩亍,积极采取菲主流话语,站在女性视焦用女 稼f 法国】埃蘩娜莲苏荚桂莎憨笑声转遥。选自张裘嫒主编懑代女性主义文学我评【c l 。l 艺素大学蹴叛柱,1 9 9 2 , p 1 8 9 学【法国1 埃菜娜西苏荧杜莎的笑声【l 川选自张京嫒主编巍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c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 p 1 9 5 嚣【法嚣】埃絮薅西苏。茭礁莎懿笑声蹦选自张东媛主编+ 瓷代女性主义文学我浮嘲。= l 芝寨大学滋簸毒圭,1 9 毁+ 由戴锦华戴锦华访谈录l z ! 鲤;纽q 塑塑:艘她:毂世5 至笪墨躐啦垫a n i c l e l 5 0 8 5 6 5 2 s h 翎i l l 曲宋晓萍女性情谊:空缺或叙事抑制【j 】文艺评论,1 9 9 6 ,( 3 ) ,p 6 0 第二章独特麓文纯景麓薪时麓女性文学作品孛对“姐妹情滚”的书写 性独特的话语,按女性文化模式来自主选择、良我塑造,自己撩开隐蔽世界的重 重帷幕,对既往被搬曲的女性形象予以纠错,在颠覆男权话语的同时,建构女权 话语。薪时期以来觉醒了的女性作家们在文本中对姐妹情谊的描摹正是对女性话 语探索与建构的一种方式。 四、女性自我的重新确认 “在麦穗女和守寡人中有一句话:无论在哪儿,我都已经是个失去笼子 的因徒了。失去笼子的囚徒成了所有觉醒女饿的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具有毁灭性 和再生的思辨。新的价值观尚在无序状态之中,往前行的摸索像自我一样变化无 常,无限伸延。这是特别痛苦的经历。国实际上陈染的这段对话反映了五四以来 所有觉醒的女性所面临的困扰与新问题,即一方面已具有“失去笼子”的自由选择, 一方面却依然囿于社会现实规范的“囚禁”。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妇女尽管 在政治、法律、经济上享有相当多的权利,但与之相适应的女性意识及女性性别 群体意识却处于匮乏、混乱至少是迷惘中。然而,经历了对男性世界的失望、对 男权世界话语的反抗、对女性写作不间断的尝试与努力,及在做为“人 和做为 “女人 的双重角色的艰难探索后,做为人的“新 女性,对自身地位及命运有 了曼为清醒的认识,虽然难免有清醒之后的无力、审视背后的苍凉,但毕竟她们 没有因为获得解放而隐没于历史的视阀之外,而是在一次次历史的前进与倒退过 程中重新浮如了历史的地乎线。女性的自我与自陈也在这一过程中渐次清晰,女 性也在不断地经历着由他者救赎到自我救赎的转变。在正视与了解了女性这一群 体自身的弱势之后,性别觉醒被提上了女性的议事日程,冲破男性叙事的限制成为 了女性共同的目标,女性书写者们发现同性之间的情谊不仅可以用来规避隔膜的 来自异性的侵害,还可以用来承载婚姻、事业失衡后寻求精神支柱的重荷,也打 开了女性特殊的心理深层需求的一个新领域,充实了女人的情感世界,使女性体 会到了异性无法给予的心理满足,并因此更加注重自我的独立和发展。予是在你 不可改变我中“我 感受到了对亦东的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期待之后,毅然 。戴锦华陈染:个人帮女性鹃书写泓 弓l 自萧钢匈陈染的对话 - 1 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令凯携起手来,寻到了女性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从而“颠覆了女性以男性 中心价值归属的传统爱情神话异性爱梦想本体。”在这里女性对彼此情谊的 认同意味着女性在本质上对自我的认同、回归与确立。 第二节另一扇开启的门“姐妹乌托邦的构建 在男性的世界左冲右突之后,使女人们意识到只有女人才能够真正了解女人, 而且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微弱。且整个社会的集体无意识一直在被男权思想所垄断, 于是在现实中受到伤害及觉醒的女人,选择把天性中的亲密情感倾投于同性情谊。 在以下这些文学作品中,因各种原因走到一起的女性们就是这样,由相识到相知、 相依,不断地在感情的交流中获得自我认识的升华和肯定体验深入。 一、姐妹情谊的描摹 2 0 世纪初即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就对“姐妹情谊“予以了关注,虽然这种女 性主义的意识还尚处萌芽状态,但是云破之处带来的却是希望的曙光。 从“五四”时期开始及至新时期出现的女性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会被作 为一种女性对异性情谊、异性爱前景的悲观、迷惘、或抵触的对立情绪产物,而 终于打破了种种禁忌、逐渐呈现。如庐隐的海滨故人、丽石的日记系列; 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丁玲的暑假中;石评梅的玉薇、露莎、漱 玉、素心、给庐隐、寄山中的玉萧、寄海滨故人系列等等。 其中,庐隐的小说海滨故人可谓开了中国书写“姐妹情谊 的先河。海 滨故人属于自传体小说,也是庐隐的成名作,叙述五个女性友伴相偕漫步海滨, 分享心事,互相倾诉、流泪、温存、依赖,在她们的心目中“同性的爱和异性的 爱是没有分别的, 她们还相约将来一起退隐于西子湖畔,然而无奈现实的力量 强大,这些梦想最终成了微弱的呓语。但无论怎样,“庐隐对女儿国的歌咏以 及对女儿国解散的叹惋,成就了五四女性文学的一道独特景观。 。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 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 9 9 5 。庐隐海滨故人 m 长江文艺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