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生活化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和谐社 会、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 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成进行 了阐述,分析了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现状,利用逻辑判断推导了当前泰安市城 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程度较低的结论,结合泰安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现状中 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提高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程度的相应举措,具体结果 为: 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包括: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化服务保障体系、社 区体育社会化程度、社区居民对体育行为的认知水平、社区内体育家庭特征等 4 个一级指 标,每个指标下还包含了若干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现状表现为: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化服务保障体系不健 全、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居民对体育行为的认知水平较低、社区内体育家庭比重不 高,所以导致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程度较低。 提出相应的举措包括:建立社区体育管理组织机构、拓展社区体育资金来源渠道、创 设社区体育生活化发展环境、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体育活动,提升体育家庭比重、走 “有点到面”社区体育生活化发展模式,旨在为提高城市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水平、 促进居民健康的生活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 i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ports lif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odern lifestyle, is the realiz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his research through literature information made,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law, and field observation law, and interview la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aw, and logic analysis law, on residents sports life of development level indicators system constitute for has described, analysis has taian city residents sports life of development status, using logic judgment derivation has current taian city residents sports life of development degree lower of conclusions, combined taian city community residents sports life of development status in the encountered of actual problem, proposed raise the citizens physical activities in taian city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specific results: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level evaluation of indicators include: life service system of community sports, community sport level of socialization, community residents on sports cognition, sports family features 4 levels within the community indicators under each indicator includes a number of indicators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targets. development status of sports life of taian city, urban residents as follows: community of sporting life sports socialization service system is inadequate, the community level is not high, lower level of residents awareness of sports behavior and sports family in the community share is not high, resulting in lower levels of urban development of sports life in taian city. made corresponding of initiatives including: established community sport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expansion community sports sources channel, and created community sports life of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carried out to family for units of community sports activities, upgrade sports family share, and go kind of to surface community sports life of development mode, aimed at for improve city community residents sports life of development level, and promotion residents health of life method provides useful of reference. copyright 2011 有趣网 客服电话keywords: taian city; city residents; sports life; development iii 目目 录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意义 . 3 1.4 文献综述 . 5 2 章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1 2.1 研究对象 . 11 2.2 研究方法 . 11 2.2.1 文献资料法 . 11 2.2.2 问卷调查法 . 11 2.2.3 实地观察法 . 12 2.2.4 数理统计法 . 12 2.2.5 逻辑分析法 . 12 3 体育生活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特征分析 . 13 3.1 体育生活化评价指标体系 . 13 3.2 居民体育生活化特征分析 . 14 3.2.1 体育与生活的相融性 . 15 3.2.2 体育价值观念的多元性 . 15 3.2.3 体育参与的自主性 . 15 3.2.4 体育活动的经常性 . 15 3.2.5 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性 . 15 4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现状分析 . 17 4.1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 17 4.1.1 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 17 4.1.2 场地设施、体育经费保障体系现状 . 17 4.1.3 社区体育指导员现状 . 18 4.2 泰安市城市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现状分析 . 19 4.2.1 社区体育社团数量及组织现状 . 19 4.2.2 社区周边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现状 . 20 4.3 泰安市城区居民对体育行为认知现状 . 21 4.3.1 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 21 4.3.2 居民对社区体育价值观念认知现状 . 21 4.4 泰安市城区体育家庭现状 . 22 iv 4.4.1 体育家庭占有率 . 23 4.4.2 体育家庭体育消费特征 . 23 4.5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程度的逻辑判定 . 24 5 提高泰安市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水平应对措施 . 26 5.1 建立居民社区体育管理组织 . 26 5.2 因地制宜地为体育生活化创造环境 . 26 5.3 拓展社区体育生活化发展经费来源渠道 . 27 5.4 做好体育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参与意识 . 28 5.5 举办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体育活动,增加体育家庭比重 . 28 5.6 走“有点到面”的示范型发展模式 . 29 6 结论 . 30 参考文献 . 31 附录 1 . 33 附件 2 . 3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36 致谢 . 37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才开始对体育生活化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虽然我国关于此方 面的研究起步晚,但其发展的速度却较快。主要有以下特点:以哲学的原理为根本,用社 会学、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系统化研究;以实践、调查的方法研究为主;研究的层次 不是很高,大多数论文研究体育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宏观方面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人 和社会现象以及体育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民众的生活总体上由“温饱”进入“小康”的现 状。体育生活化是体育本身发展的起点和归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最 终追求,是人类发展的呼唤。我国体育生活化的产生与发展遵循着世界规律。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和西方体育生活文化开始相互交融,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行 为、观念和体育价值观念产生了变革,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型和转变。在以社会转型、 经济转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体育正在向以群众 体育为基础,竞技与群众体育相协调的发展轨道。放眼未来,我国体育生活化的发展前景 美好。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共进的小 康社会,实现“小康体育” ,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一 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目标。 21 世纪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经济方面,人们的消费观念 也在一步一步的提升,对体育方面的消费欲望也在加强,我国现阶段属于体育大国但不是 体育强国,要想成为体育强国必须将体育融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去,体育生活化就是把 体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所以体育生活化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 是普及和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阶段,更是弥补这一制约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 短板。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缺乏体力活动,导致城市居民的基本活动能力低于基 本的平均水平。 “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营养过剩而引发各种慢性疾病;由于现代经济的快 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压力剧增,使人的精神持续处于的紧张状态,城市的拥挤和 环境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亚健康人群的不断扩大,慢性病威 刘丽.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现状研究d.2009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2 胁着人们的生命。人们急需探索出一条解决现代城市生活生存危机的途径,而体育运动正 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体育运动上” 。 1在和谐社会背景的引导 下,和谐社会的构建能促进体育生活化的发展,使体育运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 人人具有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从而促进我国人民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涉足的领域也慢慢扩张,人 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变高,体育活动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逐渐成为城市人们生活 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的内涵与其作用也变得日益丰富起来。现在的人们 逐渐认为从事体育运动是享受、是时尚的表现、是健康的选择,这种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很 大的质的飞跃。人们认为参加运动和观看竞技体育比赛是一种享受的过程,竞技比赛也成 为人们精神寄托、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很多人认为:体育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强 身健体的狭义概念之上,而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注重自身的参与和体验,在不受拘束、不 追求成绩的好坏、 不要求场地器械的好坏的氛围中, 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参与体育活动, 缓解巨大的工作、生活的压力达到放松的目的,并且还能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改 善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都是现代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新 的价值。 “体育运动起源于人的日常生活,因此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应受到体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随之增强,在运动中享受愉悦,强身 健体,所以体育也具有其他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 ” 2体育生活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体育 活动需要,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它既能锻炼人们的身体,也能在锻炼的 过程中使人们的心情得到愉悦。 泰安有“泉城”的美誉,是一座风光秀美、充满活力的“体育之城” 。竞技体育方面, 培养了众多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近年来,泰安市体育事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并逐渐 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项新兴产业,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体育生活化作为体育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对体育业的发 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泰安市群众体育的在近几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举办了以 “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为主题口号的十一届全运会后,全民休闲健身的观念逐渐形成。 2009 年成功举办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为泰安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巨 大的动力,加快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步伐,为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开 赵文杰.体育生活化:体育的回归、跨越与提升j.体育科研.2006,04. 2赵文杰.体育生活化:体育的回归、跨越与提升j.体育科研.2006,04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3 创泰安体育事业的崭新局面,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泰安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的一系列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泰安市体育 生活化的发展状况,准确定位泰安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化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 ,是泰安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泰安市的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重要时期。同样,希望研究能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 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策略提供相关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 通过搜集、整理体育生活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进行梳理、分析和借鉴,对泰安市 城区体育生活化的发展进行研究,本文对体育生活化的现状、可行性、原则以及体育生活 化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丰富了体育生活化的理论,进一步加快了 体育生活化的发展,为政府相关部门发展体育生活化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使泰安市国民 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泰安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泰安市向体育强市的目标稳 步迈进。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原有的生活方式被 改变,人们逐渐远离大自然,整日呆在空调房中,体力劳动逐渐向脑力劳动转变,但身体 的运动却不断减少。当人们尽情享受现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 “现代文明病”就随之 产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这个角度看,急需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变这种 现状,因此,体育社会化不仅要发展而且其还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因为它对于社会有利无 弊。体育生活化的发展使体育活动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去,成为一种 自发的不受限制的生活方式,使体育活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1.3 研究意义 1.3.1 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意义 在我国,体育生活化的发展还尚不成熟,本文通过分析体育生活化各方面的研究更加 丰富了我国体育事业在体育生活化方面的理论依据,也使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走向良性化 道路。也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很远的借鉴意义。 “同时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与他 人(或组织)建立互利共赢、共生的关系。 ”体育生活化的发展建设能够为人们提供亲近、 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7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4 便利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使人们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加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交流, 并且提高相互认同感和满足感。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且人口分布也不均。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体育 的可持续发展列入其中,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体育也是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我国体育 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必须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不仅要在发达的东部发展还要深入到贫困 的西部,这样我国才能逐步走向体育强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因此,党 的十七大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 规划,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 1体育作为社会 发展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基础,体育生活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体育素质,推动体育文 化的建设。 1.3.2 为制定体育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需要层次,产生了对 体育的迫切需求。本文从理论上探究我国体育的发展趋势,论证体育回归人们生活的过程, 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为全民健身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国家制定 体育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1.3.3 对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体育生活化的发展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加速发展,因为体育生活化能够 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只有身心健康了才能为城市做贡献,因此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体育生活化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调节情绪,形成良好的社 会情感。在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碰到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烦恼和压抑情绪时,通过体育锻 炼就可以摆脱烦恼,振奋精神,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二、培养居民的集体主义 精神,在集体项目中懂得个人的作用和贡献总是局部的、有限的,真正的力量在于集体, 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追求集体配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进而实现个体的价值。三、 培养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体育以其生动而朴实的方式教育人们识别真、善、美,也 引导人们去追求真、善、美的人格境界。四、体育运动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即增强 人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意志的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和独立性等品质,使 2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全文 .2007-10-15,13:37:22 来源:新华网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5 人性格开朗、乐观,充满朝气,情绪振奋,生机勃勃,从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五、体育 运动能促进智力发展。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而正常的智 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六、增强心理适应、社会适应的能力,著 名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们之间关系的适应。人们在运 动中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 应能力。七、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为了在竞争的过程中,在运动技术和技能方面能 有超人的表现,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参与者就必须进行长期艰苦的训练或培训,方能在 竞争中具有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协作、不畏艰难、拼搏奋进等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能 力。这些竞争的素质和能力也正是当今社会竞争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八、提高 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 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运动就成 为一个增进入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九、治疗心理疾病,体育运动能降低焦虑反应、应激 反应,降低心率和血压。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感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体 育运动是人体在大脑皮层主导下的随意运动,这种随意运动是以感觉开始,以心理活动为 中继,以肌肉效应活动而告终的一种反射。在进行运动时还要了解运动的科学性和一些体 育保健知识来指导我们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人们必须要有合理的运动方法、掌握要领,选 择合适的客观环境、才能产生良性的结果。 对泰安市来说,它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实现体育生活化从理论到实践 的转换,对提出的理论有目的的进行实践,避免了有关部门的盲目实践。对泰安市体育生 活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比较深远的历史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对体育生活化涵义的研究 众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观点有几下几个方面:第一种观点:体育生活化是指 把体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使体育运动成为人民生活中的习惯和经常,并且使体育生 活化成为人们不受任何强制的自发需求和自觉行为。例如:秦爱民的终身教育体系下的 体育生活化中认为体育生活化即是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体育运动成为人们 生活中自发地、不受限制的生活习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 一种习惯性的运动行为。体育活动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生活要素,这种人们自发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6 的不受限制的自觉行为被称作是体育生活化。韩丹在论体育生活化中认为体育生活化 是指把体育和体育知识普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成为人生活的习惯和经常,作为人业 余生活的需求,也就是让体育充分融入到人的生活中,将体育生活化变成人们自发的不受 限制的自觉行为。 2裴立新的 现阶段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状况与体育生活化可行性分析研究 中, “体育生活化” ,就是体育作为一种形式融入到个体或家庭生活中去,使其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行为,其含义还包括人们进行体育消费并成为家庭消费支出的组 成部分。关辉的体育生活化的探析中,将体育生活化界定为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健 康而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使体育活动行为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家庭生活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体育生活化是以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人们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以保持 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发需求和日常 行为的过程。例如:陈立勇的体育生活化的发展及制约因素中,是指用体育活动的形 式和内容来维持人们的终身健康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体育运动成为人们自发的、不 受限制的一种生活习惯和常规。简单说“体育生活化”就是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一种习惯和常规,成为人们的生存价值的标准和生活方式。熊茂湘的体 育生活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中, “体育生活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用体育运动的形 式和内容进行充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护人们的终身健康。 3陈济川的关于国民体 育生活化进程影响因素的思考中,体育生活化,就是人合理运用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 充实自己的日常生活,维持人们的终身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 人们的运动神经和肌肉得到发展,同时获得运动和社会技能,理解和消化社会的相关程序 规范,还获得了生活中的平衡和对社会的需求和满足。沈钟的我国群众体育生活化的现 状与发展中,把体育生活化界定为:把体育活动内容作为一种行为,来保持人们自身的 健康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自发的不受限制的自觉行为。也就是 说,体育生活化已经成为人民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潮流,它的发展对人们身体素质的提 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其他观点:例如张雄的关于我国体育生活化实现条件的初步探讨中认为体育生活 化是体育发展到的一定阶段的综合产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是人类 1韩丹.论体育生活化 j.福建体育科技,1991,3 2熊茂湘.体育生活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仁j.湘潭大学学报,1999,2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7 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形成的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4邹桂芳的我国体 育生活化构建策略探析体育生活化具有深远的内涵,作为名词理解,与“体育生活方式” 近义, 主要是突出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新生活的活动形式; 作为动词概念理解, 主要是强调把体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体育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总之,无论是 体育生活过程还是体育生活形式,均包括直接和间接参与的两种形式,只是表现的形式不 同,都使体育丰富独特的活动形式、内容和功能通过社会生活在人们的参与中得以体现, 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完善人们的发展需要和人格。 通过对这些对于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的解释,笔者认为:体育生活化是指把体育融入到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借助体育达到终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这也体现了过 程和结果的统一、动态和静态的统一、客观需求和主观需要的统一。 1.4.2 对体育生活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影响体育生活化发展的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经济实力、经济发 展不平衡、体育设施、体育文化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方面。 陈济川的关于国民体育生活化进程影响因素的思考中影响国民体育生活化进程的 因素有:传统文化、主观意识、经济实力、学校体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体育、 体育文化、余暇时间与文化等影响因素。 5这些因素是影响 21 世纪我国居民体育生活化发 展进程的主要因素,他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 财富,它提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水平,改变了生活的价值观念。但是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 生活的同时, “现代文明病”(如缺少体力活动所导致的肌肉无力、肥胖,各种心血管病、 代谢病以及由于生活、工作节奏过紧而造成的心理压抑与精神过度紧张等)却悄然的出现 在人们的身边,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陈立勇的体育生活化的发展及制约因素认为我国体育生活化面临的制约因素有: 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观念、体育人口数量等。 6这篇文章认为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总体经 济实力的提高有目共睹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富裕,个别地区和城市已基本达到了现 代化的水平,从中体现出了体育生活化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但是总的来讲,我国人均经 济收入水平仍处于世界中下游的行列之中,可以说,国内还有不少的地区和城市没有摆脱 贫穷、落后的状态,这些制约了我国全面实现体育生活化发展的进度。同时中国传统文化 1张雄.关于我国体育生活化实现条件的初步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 2陈济川.关于国民体育生活化进程影响因素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 3陈立勇.体育生活化的发展及制约因素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7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8 “重文轻武” 、 “崇德轻力”的思想积淀,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了固有的传统心理观念,其核 心内容是排斥体力运动,追求心境平和。另外,我国体育人口数量比较少和年龄结构不平 衡也影响着体育运动在全体人们中的开展和普及,这也是我国体育生活化发展进程中不可 忽视的重要因素。冯国敏,李卫平的我国体育生活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一文中认为我 国体育生活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有:对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程度不够,经济发展水平制 约,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经济发展不平衡,体育自身发展条件滞后等。 7邹桂芳的我国 体育生活化构建策略探析中说到影响我国体育生活化程度的因素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高于农村,城镇与农村体育资源差距明显,农村生活方式落后,不利于开展体育文化活动,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和东北地区 8。 陈配华,刘家林在对体育生活化的再论析一文中,强调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体育生活化的发展源于人们的需求。然而在体育生活化发 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影响我国体育生活化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1、全民健 身立法较为落后;2、人们传统的落后的价值观; 3、场地设施不齐全和政府对体育的经 费投入较少;4、缺乏具有全面素质的体育指导人员。 ”郝树源认为体育生活化是人类发展 进步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阶段。他从内外部两方面 指出促进当前我国体育生活化发展的条件。 “外部条件有:政策与法规保障;体育生活化 的物质条件保障;生活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国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的可能性。内部条件 为:健康第一观念的形成,场地设施日益完善,群体组织不断壮大。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 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的观念亦日益深入民心,诸多因素为体育 生活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的来说,体育生活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是满足人民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 必然趋势。所以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因素多而且广泛,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水平、观念 的落后、体育知识的缺乏。 1.4.3 关于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 陈佩华、王家林的对体育生活化的再论析中认为促进体育生活化形成的对策有: 加强全民健身法规的建设,转变观念,推动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尽快培养合格的体育教 1冯国敏,李卫平.我国体育生活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j.贵州体育科技,2007,3 2邹桂芳.我国体育生活化构建策略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9 练员和指导员,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作用。 9陈佩华,王家林指出“要想进一步发展和 普及体育生活化,首先必须把政府导向作为一个首要的切入点,其次做好示范导向 , 使体育生活化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有自上而下的导向性。另外必须重视和加强体育指导员的 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技能素质,这对我国体育生活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义。 ”再次以政府为导向,做好模范示范工作,这是一条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北京 市体育生活化社区的建设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而展开实践操作的,并取得了不错 的效果。陈济川的加快全民体育生活化进程的构想提出了加快全民体育生活化进程的 构想:加大对体育生活化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体育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工作;加快体育 生活化的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设;围绕“娱乐与健康”两大主题,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积极 发掘和改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倡个体体育行为的随意性。 10 孙燕认为体育生活化的建设应该考虑到以下两方面: “一是体育生活化的运行要以人 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长远目标。二是转变观念,扩大大众体育消费。 ”体育生活化的发展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以实现“体育生活化” 的目标。我们应该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切实做好体育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引导大众进行 正确的体育活动。裴立新,肖剑在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状况与“体育生活化”可行性的再 研究中提出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体育生活化发展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闲 暇时间的增多、 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为体育生活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国家对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关注为体育融入生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政策支持; 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为“体育生活化”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内在动力需求。熊 茂湘在体育生活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一文中提出了四条促进体育生活化的措施: “加 强体育法制建设,为体育生活化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着眼学生终 身体育,为体育生活化的可持续发展充实基础;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人 们的体育意识,为体育生活化的发展奠定基础;规范体育市场,为体育生活化可持续发展 培养适宜的土壤。 ” 1.4.4 其他方面的研究 体育生活化的功能方面:陈济川的加快全民体育生活化进程的构想中提出体育生 活化的功能分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直接功能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活动需要;间接 功能是指通过体育的渠道,达到培养锻炼者遵纪守法、传播社会发展和大众体育发展的信 1 9陈佩华,王家林.试论体育生活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陈济川.加快全民体育生活化进程的构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10 息等目的。 11 体育生活化的特征方面:李振峰的论和谐社会视域下体育生活化的发展认为体育 生活化具有以下特征:参与自觉性,稳定性和经常性,价值取向多元性。 12肖焕禹,陈玉忠 的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中认为体育生活化表现出了以下特征:体育 运动和人们生活的相互融合,体育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自发性,人们 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性。 13 国内还有学者还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人本经济学、后奥运时代、终身教 育体系等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体育生活化的相关问题,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已经不单纯的研 究体育生活化了,正在试图让体育生活化和其他的学科融合来研究,这是关于体育生活化 研究的质的突破。 综上所述:关于体育生活化发展的研究,学者们提出很多见解,为本课题研究拓展了 思路,提供了各种不同理论与技术支持。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者们对体育生活化的 研究大都从分析居民参与体育频率、时间进行判断体育生活化发展程度和水平。因此,笔 者认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问题是个系统问题,不能仅仅从体育人口少,参与率低进行 表面现象的判断,而应该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水平的真正全面决定 因素,比如支持社区体育生活的服务保障体系、体育家庭数量等指标。系统分析社区居民 体育生活化发展水平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陈济川.加快全民体育生活化进程的构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 2李振峰.论和谐社会视域下体育生活化的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9,12 3肖焕禹,陈玉忠.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j.体育科研,2006,4 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发展研究 11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的现状研究。本次调查对象选取经济水平 发展相对较高、社区体育发展相对较好地泰山区、岱岳区所辖的 8 个街道办事处中 68 个 社区中的 34 个社区 625 户家庭为调查对象,以此来推断泰安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化发展 水平的整体情况。34 个社区分别为:岱庙街道的南关社区、东湖社区等 10 个社区;财源 街道的三里社区、王庄社区等 14 个社区;泰前街道的广生泉社区、御碑楼社区等 7 个社 区;上高街道的华新社区等 2 个社区;徐家楼街道的徐家楼社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及电子图书馆,根据研究需要,主要收集、阅读并研究了以 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各类体育学术报刊、杂志、体育生活化专业刊物、相关网站等所刊 登的与体育生活化相关的各类研究论文、报刊和文章。同时通过泰安市体育局和社区体育 管理部门了解了关于城市社区体育生活化发展的相关文件,为本研究深入研究提供第一手 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