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pdf_第1页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pdf_第2页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pdf_第3页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pdf_第4页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图书馆学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 硕士生:张春华 指导教师:罗曼副教授 摘要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已成为国家信息基 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字馆藏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馆藏数字 化是数字馆藏建设的核心,而著作权许可的获取则是馆藏数字化不可回避的问 题。本文运用文献调查分析、网络资源调查分析、直接访谈、个案研究、比较与 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中著作权许 可获取问题进行了研究。 论文通过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美国数字千年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司法实践中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图书馆原有的 著作权使用豁免权不能延伸到网络环境,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的法律 环境并不宽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法律规定的两种著作权授权方式,探讨了授 权要约、扩展图书馆联盟功能、参考咨询中文献传递等在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 许可获取中的可行性,并对国内外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的典型 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提出我国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的两种模 式及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 r e s e a r c ho no b t a i n i n g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 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l i b r a r yc o l l e c t i o nd i g i t a l i z a t i o n m a j o r :l i b r a r ys c i e n c e n a m e :z h a n gc h u n h u a s u p e r v i s o r :l u om a n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 a b s t i 己a c t w i t h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n e t w o r k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d i g i t a ll i b r a r yh a sb e c o m et h es y m b o lo ft h el e v e lo fn a t i o n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d i g i t a lc o l l e c t i o ni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d i g i t a ll i b r a r y , a n di t sc o l ei sd i g i t a l i z a f i o no fl i b r a r yc o l l e c t i o n 。t oo b t a i nc o p y r i g h t p e r m i s s i o ni st h eu n a v o i d a b l ep r o b l e mo ft h el i b r a r yc o l l e c t i o nd i g i t a l i z a t i o n 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t u d i e st h e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l i b r a r yc o l l e c t i o n d i g i t a l i z a t i o nb yu s i n gm a n ym e t h o d ss u c ha s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n t e r n e t r e s o u r c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n t e r v i e w , c a s es t u d y , c o m p a r i s o n ,a n ds y n t h e s i s 。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a n a l y z e s w i p oc o p y r i g h t t r e a t y , d i g i t a lm i l l e n n i u m c o p y r i g h ta c to fu s ac o p y r i 曲tl a wo ft h e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a n dt h e t y p i c a lc a s e si nj u d i c i a lp r a c t i c e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e x e m p t i o nf r o ml e g a l p r o s e c u t i o ni sn oa p p l i c a b l et on e t w o r k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t h ej u r i s t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t o o b t a i n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i nl i b r a r yc o l l e c t i o nd i g i t a l i z a t i o ni ss t r i c t t h e ni t a n a l y z e st w om e t h o d so f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d e f i n e di nc o p y r i g h tl a w ,d i s c u s s e s 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i e so fl i c e n s i n gc o n t r a c t , e x t e n d i n gl i b r a r yc o n s o r t i a sf u n c t i o n s ,a n d d o c u m e n td e l i v e r yi nl i b r a r yr e f e r e n c es e r v i c et oo b t a i n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i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l i b r a r yc o u e c t i o nd i g i t a l i z a t i o n ,a n dc o m p a r e st y p i c a lc a s e si nt h i s a r e a f i n a l l y , i ts u g g e s t st w om o d e l sf o rd o m e s t i cl i b r a r i e st oo b t a i nc o p y r i g h t p e r m i s s i o ni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l i b r a r yc o l l e c t i o nd i g i t a l i z a t i o n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e i r u r g e n tt a s k s k e yw o r d s :d i g i t a l i z a t i o no fl i b r a r yc o l l e c t i o n ,c o p y r i g h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b t a i n i n g i i 硕士学位论文 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1 1 研究的提出 第1 章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 馆作为信息传播和信息提供的重要服务机构,其服务也由传统模式向网络扩展。尤 其是近年来,许多图书馆在前期基础技术平台搭建起来之后,纷纷建立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成为了评价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的 建设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与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必然选 择。 数字馆藏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数字馆藏由实体数字馆藏和虚拟数字 馆藏两大部分组成。实体数字馆藏的建设主要由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采购数字资 源、下载网上信息资源等三部分组成;虚拟数字馆藏的建设则以超文本方式链接网 上相关信息为主。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是构建数字资源的核心。传统馆藏资源数字 化是指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手段将馆藏印刷文献、 缩微文献、视听文献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编码的数 字化信息的工作。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同时,著作权法也同样顺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做了相应的调 整。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易于复制和广泛传播,为了避免由此给著作权人带来的 损失,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纷纷修订原有的著作权条约和法规。这些修订普遍呈现 几个特点:第一,将数字作品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第二,对著作权人的权利进 行限制的条款相对较少,使得长期以来公众享有的一部分合理使用的权利受到损害; 第三,确定了网络传播的权利,但并未对此进行相应限制,致使图书馆、档案馆和 教育机构等在此之前享有的合理使用范围缩小甚至取消。这意味着,受著作权保护 作品的数字化转化需要经过著作权人的允许并支付许可使用费,当著作权人对其作 品的网络传输提出限制时,通过网络传播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设想就难以实现。因此, o 江向东版权制度下的数字信息公共传播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5 :2 0 1 o 江向东版权制度下的数字信息公共传播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5 :2 0 2 硕十学位论文 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图书馆对传统文献的数字化转化是否需要征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就成为必须加以认 真考虑的首要问题。美国著名数字图书馆研究专家迈克尔莱斯科( m i c h a e ll e s k ) 在其所著实用数字图书馆一书中指出,数字图书馆的经济问题和著作权问题变 幻莫测,充满了不确定性,值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予以探讨。 从我国图书馆的实践来看,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中的著作权问题的解决状况并 不乐观。我们只要浏览一下各数字图书馆的网站,就可以发现数字图书馆数字馆藏 来源的版权状况比较混乱。很多网站都以全文上载方式使用作品,但对于著作权问 题只在主页的某个位置标注版权声明,而且符合法律规范的声明很少。有些网站只 标上“版权所有”,或者写上“上载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 系,或者应作者要求,可立即删除”等等,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明显侵犯了著作权 人的著作权。少数网站有比较好的版权声明,在网站中设有专门的版权页,网站上 载的作品均经过作者授权,使用费按照网站与著作权人的合同约定支付,但它们取 得授权的作品往往十分有限。还有的网站意识到著作权问题的重要性但不能妥善解 决,于是干脆不碰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仅仅将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和已经过了保 护期限的作品上载。可见,在图书馆实践中,馆藏数字化的著作权许可获取问题远 远没有解决,实践急需理论指导和规范。 从理论研究来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已经引起了图书馆学情报学 界和法学界学者的广泛重视。笔者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仅以“数字图书馆 a n d ( 著作权o r 版权) ”为检索词进行题名检索,就检索到4 0 0 多篇论文,而且论文的 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已成了研究的 热点。然而,对这些论文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中提及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中著 作权问题的文章虽然不少,但对此进行专门论述的文章却寥寥无几,而且论述缺乏 深度,脱离实际。鉴于此,本文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 中的著作权许可获取问题进行探讨,以为今后的图书馆实践提供借鉴。 1 2 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1 ) 著作权法研究。研究有关著作权的国际条约、国外法律和我国著作权法律 。肖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2 :2 0 3 2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法褒,分撰踅书键锫藏数字讫建设中罄终蔽诲霹获取耱法律繇凌。 ( 2 ) 理论研究。从理论上对我圈著作权法规定的获取著作权许可的几种方式进 行分析,对授权要约、图书馆联盟、参考咨询中的文献传递服务等与著作权许可获 取戆关系滋行搽讨。 ( 3 ) 实践研究。选取国内外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中著作投许可获取实践的典 型个案进行分析。 ( 4 ) 羧国壅书锫镶溅数字蘧建设中著终毅诲霹获褒霹孬瀑方案磷究。 需要说明的是,馆藏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读者,因此,本论文研究的馆藏数 字化建设是与图书馆利爝数字馆藏撼供服务的方式密切相关的,并非孤立的数字化 行鸯本赛。 1 。3 研究现状 1 3 1 凿外研究概况 为了解国外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问题研究的情况,笔者利用剑 攒鼓学文摭数据疼( c s a ) 孛载“图书键学与癌患学文攮子数据黪( l i s a :l i b r a r y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a b s t r a c t s ) ”和“e m e r a l d 全文与文摘数据库”进行检索。 l i s a 包禽来自6 8 个国家的4 5 0 种期刊( 1 9 6 9 年至今) ,每两阁更新一次,内容涵盖 图毒镕学与售惠学及其姻关学辩等鹾突蓣蠛,是鬻书馆学与穗息学领域中魄铰投藏 的二次文献数据库。e m e r a l d 是世界上出版最多管理学、图书馆学和信息服务领域 期刊的出版商,“e m e r a l d 全文与文摘数据库”收录了该出版社的几乎所有出版物, 这1 3 0 多耱。与该磅炎攘关戆文章亵诲多爨站中瞧有广泛分毒,毽资耨槎对分数零 落,不成系统。由于稳者精力和能力有限,只能通过上述两个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检 索分析。艇于检索工具的权威性,相信结果能够反映国外对遮一领域研究的大致状 漫。 笔者选取“l i b r a r y ”“c o p y r i g h t ”“p e r m i s s i o n ”“l i c e n s i n g ”作为关键词进 行检索( 检索式为k w = ( 1 i b r a r y ) a n d ( c o p y r i g h t ) a n d ( ( p e r m i s s i o n ) o r ( 1 i c e n s i n g ) ) ,褥婺2 1 4 个运嚣缭袋。经造将梭綮缍采台著去燕,莠进行穰步分褥, 笔者对国外图书馆著作权许可研究的概况有了基本了解。国外图书馆著作权许可问 题的研究,可以说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著作权法的变化相互呼应。早在十九世纪七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十年代后期对此问题的研究就已开始,主要是初步的理论研究。八十年代研究的重 点是图书馆馆藏中视听作品出借涉及的著作权许可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发展,图书馆的业务开始向网络延伸,为更好地保护数字环境下的著作权,各国 纷纷对原有的著作权法进行了修改,图书馆的活动因此受到影响,这逐渐引起学者 们的关注,所以九十年代以后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著作权许可 问题,1 9 9 4 年到2 0 0 2 年可说是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著作权问题研究的兴盛时期, 尤其是1 9 9 8 年和1 9 9 9 年相关文章数量达到2 3 篇和2 7 篇,为历年最多。然而,九 十年代以后发表的文章中有近三分之二研究的是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中的著作权许 可问题,并不属于本研究讨论的范围。 笔者将以上分析中的非相关检索结果进行剔除,得到的文章只有4 1 篇。这4 1 篇文章的发表年代分布于1 9 8 7 年到2 0 0 4 年,平均每年发表数不到3 篇,且年论文 发表数起伏不大,最少的是1 9 9 1 、1 9 9 2 、1 9 9 3 、1 9 9 4 年( o 篇) ,最多的是2 0 0 0 年 ( 6 篇) ,这表明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中著作权许可获取问题一直不是学术研究的 热点或重点。 对这4 1 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国外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中著作权许 可获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著作权法的变化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影响 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章在4 1 篇中比重最大。其中论述美国新著作权法对图书馆馆 藏数字化影响的文章最多,德国的次之,欧盟再次之。这些文章大多通过对新著作 权法相关条款的分析,指出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合理使用的空间缩小,原有的服务 受到阻碍。迈克尔西多( s e a d l e ,m i c h a e l ) 的观点较有代表性,他认为,当著作 权法不提供图书馆合理使用等豁免权时,图书馆只剩下三个选择:放弃馆藏数字化 的计划,冒着被诉讼的风险继续实施计划,或者寻找著作权人获得授权许可。 2 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理论研究 不少学者对馆藏数字化的著作权许可获取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其中费鲁罗 ( f e r u l l o ,dl ) 的数字馆藏的挑战( t h ec h a l l e n g eo fe r e s e r v e s ) 一文较有 代表性。文中指出,根据美国著作权法案第1 7 条的规定,图书馆可以采取三种可能 。s e a d l e m i c h a e l c o p y r i g h ti nan e t w o r k e dw o r l d :p e r m i s s i o n ss e r v i c e s l i b r a r yh it e c h 。 2 0 0 2 ,2 0 ( 4 ) :4 7 0 4 7 6 d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的方式将馆藏数字化:只使用公共领域的作品,利用合理使用的豁免,获得著作权 人的许可再使用作品。该文还探讨了如何定义属于公共领域的作品,如何界定合理 使用,以及图书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同时指出著作权法为图书馆馆藏数 字化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法律应成为有用的工具,而不应该是文化传播的障碍。回 3 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国外学者常常运用的方法,这样的研究来源于实践,研究成果对实 践更具指导性。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实践进行个案研究的文章多集 中在1 9 9 8 年到2 0 0 2 年,这正与美国著作权法的发展相一致,因为1 9 9 8 年克林顿签 署了数字千年著作权法。这些文章中,著作权许可:测定许可费用、程序以及 人员要求的实验性项目( 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 s :ap i l o tp r o j e c tt od e t e r m i n e c o s t s ,p r o c e d u r e s ,a n ds t a f f i n g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一文对著作权许可的调查比较 全面。该文以美国密苏里州韦恩州立大学图书馆系统为调查对象,以权利调查时间、 获得授权时间、许可使用费和著作权人授权的费用等为变量,研究了获得著作权许 可的最佳程序,最适当的价格和最佳的人员配备。有两篇文章对美国北卡莱罗纳 州温斯顿一塞勒姆市威克弗雷斯大学( w a k ef o r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 ,w i n s t o n - s a l e m , n c ) 法学院图书馆著作权许可的实践进行了研究。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于1 9 9 7 年设立了著作权许可网页网站,将所有印刷型和网络型作品出版商和杂志社的著作 权许可网页集中链接在一起,按字母顺序排列所链接的网址,每周更新一次,为大 学的教师和学生顺利联系并获得许可提供帮助。这种通过网站链接获取许可的方式, 也是美国在著作权获取中比较成功的方式。 4 著作权集中处理机构 国外许多国家的著作权集中处理机制比较健全,图书馆大多都通过著作权集中 处理中心作为中介获得著作权许可,对这一类机构进行研究的文章也占了相当一部 。f e r u l l o ,dl t h ec h a l l e n g eo fe - r e s e r v e s l i b r a r yj o u r n a l 。n e tc o n n e c ts u p p l e m e n ts u m m e r2 0 0 2 :3 3 5 ”b u r n i n g h a m ,b 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 s :ap i l o tp r o j e c tt od e t e r m i n ec o s t s ,p r o c e d u r e s ,a n ds t a f f i n g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j o u r n a lo fi n t e r l i b r a r yl o a n ,d o c u m e n td e l i v e r y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 s u p p l y ,2 0 0 2 ,1 1 ( 2 ) :9 5 1 1 l 9h u ,h i n t r o d u c i n g t h e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p a g e sw e bs i t e i n f o r m a t i o no u t l o o k 。1 9 9 8 2 ( 7 ) :4 2 。s t e e l e ,t t h ec o p y r i g h tp e r m i s s i o np a g e :m a k i n gaf r u s t r a t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m o r ec o n v e n i e n t c a m p u s w i d e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1 9 9 8 ,1 5 ( 2 ) :6 1 ,2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分。这些文章对美国的著作权处理中心( c c c ,c o p y r i g h tc l e a r a n c ec e n t e r ) ,英 国的著作权许可代理公司( c l a ,c o p y r i g h tl i c e n s i n ga g e n c y ,l t d ) ,日本的复 制权中心( j r r c ,j a p a nr e p r o g r a p h i cr i g h tc e n t e r ) ,著作权处理学术协会( j a a c c , j a p a na c a d e m i ca s s o c i a t i o nf o rc o p y r i g h tc l e a r a n c e ) 等著作权集中处理机构 做了介绍,一论述了著作权集中处理机构在图书馆获取著作权许可中的积极作用, 也有文章指出著作权集中处理机制要求著作权人事先委托其管理著作权,使得著作 权许可问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彻底解决,这也是著作权集中处理机制的弊端。 1 3 2 国内研究概况 为了解国内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问题研究的情况,笔者利用中 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北京大学| 尊士硕士论文 库、中国科学院博士硕士论文库进行了检索。检索结果表明,国内学者大多将图书 馆馆藏数字化著作权问题归入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的一个子问题进行研究。国内 对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研究始于1 9 9 7 年,论文的发表量与著作权法的变化和图书 馆的活动相一致。1 9 9 6 年8 月国际图联第6 2 届大会会前会的主题是著作权与图书 馆,之后国内对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主要集中在引进、介绍阶 段,论文数量不多。1 9 9 9 年6 月,在北京召开的“9 9 数字图书馆论坛”激起了数字 图书馆研究的热潮,其著作权问题也倍受关注。2 0 0 1 年我国新著作权法的颁布 及2 0 0 2 年来接连发生的数字图书馆侵权纠纷案,使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的研究不 断升温,论文发表数量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上升幅度较大。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 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进一步分析这些论文会发现,虽然有相当数量的文章 在分析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问题时都谈到了馆藏数字化中的著作权问题,但对于如 何解决却没有深入探讨。有一部分文章专门探讨了馆藏数字化中的著作权问题,也 提出了解决途径,但几乎都是从著作权法应如何修改的角度来探讨。只有寥寥数篇 文章从图书馆的角度探讨了应如何解决馆藏数字化中的著作权问题。由此可见,馆 藏数字化的著作权许可获取问题是热门领域中的冷门问题。 a r d i t o sc o n em o r eb a r r i e rt oc o m p l i a n c e :p u b l i c a t i o n sr e g i s t e r e dw i t ht h ec c c o l i n e 2 0 0 0 ,2 4 ( 1 ) :6 7 7 0 9c c ce x t e n d s r i g h t s 一1 i c e n s i n gd a t a b a s et oe xl i b r i s ,x a n e d u a d v a n c e dt e c h n o l o g y l i b r a r l e s 2 0 0 4 ,3 3 ( 1 ) :9 一l o 9s u e h i r o 。t s u n e o l i b r a r i e sa n dc o p y r i g h t :w i t h s p e c i a lr e f e r e n c et op h o t o c o p y i n ga n d b o r r o w i n g c i r c u l a t i o n j o u r n a lo f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 g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2 0 0 4 ,4 7 ( 1 ) :1 7 6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总的来说,现肖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馆藏数字能行为的法律健质界定 数字化行为的法律性矮是裁期研究螅主要闯题,当时理论界存在两糖不同的看 法,种认为数字化属于著作权中的复制行为,另种认为数字化是类似翻译的演 绎行为,多数观点倾向予前者。唿0 0 1 年,我国新的著作权法和关于制作 数字化铡晶娓著馋投援定骧确憋数字证行为归属为复制行为,至j 毯:镶藏数字纯豹 法律性质有了定论。 2 馆藏数字他的法律背景研究 对镶藏数字纯法律鸷豢分缨嚣文豢主要巍嚣部分组成:对国建蛰裘终权竣送行 介绍的文章,对我国近年来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纠纷案进行分析的文章。发表于中 国图书馆学报1 9 9 8 年第2 期的美国电子信息时代的版权法、知识产权和图书馆 是最警建国羚著俸较耀关法囊避嚣奔缓并努掇其对强书镶影羲黪文章。之爱发表予 情报杂志1 9 9 9 年第5 期的网络环境下版权法的修改美国( 知识产权与国 家信息基础设施) 白皮书简析一文夜介绍美国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旋 ( 自旋_ 蔷) 主要内容戆綦懿土,院较分辑了魏皮书与曩零、欧豢壤关辩识产投法趣 之间的异同。发表于大学图书馆学报2 0 0 1 年第1 期的美国( 数字千牮著作权法) 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魑笔者掌握的文献中唯一一篇专门对美国数字千年著作权 法瓣条款逐条避彳亍详缎分绍的文章,鉴于该法案瓣重要意义,就文蠢成为强书镶 著作权许可研究十分重要的文献。不少举者论述了我国新藩作权法对图书馆的影响, 其中发表于情报杂志2 0 0 3 年第3 期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及 箕对策针对新著作蔽浚产生豹新权翻信怠蒯络传播投送行劳橱,遣怒院较鬟要懿 文献。2 0 0 2 年北京大学教授陈越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一案在吸引众多媒体目光的同 时,也引来不少学者的关注,学者们透过此案分析我国司法审判的倾向,阐明我国 图书馆馆藏数字诧静法稽背景。 。党岳瓶,张群,王韫华数字圈书馆信惠赞源建设中的版投问题图书情报二| = 作,2 1 1 0 1 ( 3 ) :2 8 3 1 o 陈淼,数字图啪馆信息贽源建设巾的版权问题现代情报,2 0 0 3 ( 3 ) :8 0 - 8 1 o 医筵生数字嚣每馆知识产投遣魅辑究。串基蓬书禧学报,2 0 0 2 ( 1 ) :5 4 - 5 6 o 程文艳加入l i f o 与我困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从“北大教授状告中凿数字图啭馆侵权”一案谈起情报杂志, 2 0 0 3 ( 2 ) :2 9 3 l o 蕻必残,瓣络接惑拜境下我基数字鎏书壤知识产投瓣露斡嚣千愚考:扶孛鬓数字爱嚣潼致诉泼起。薮世纪墨书 馆,2 0 0 3 ( 1 ) :1 9 - 2 3 7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3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我国新著作权法明确规定,著作权使用者可以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取授 权许可。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大多是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起源开始,介 绍国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就集体管理组织对于解决海量 许可问题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理论探讨,最后对我国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提出建议。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怀涛、秦珂的集体授权机制和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颜晓 玉的解决数字图书馆大量著作权许可的有效途径:著作权集体管理之探讨。 4 法定许可 不少学者认为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著作权问题适用法定许可。秦珂、梁卫华等 认为法定许可对于解决图书馆获取海量授权问题意义重大,可以免去授权许可的复 杂性和不易操作性,同时可以避免纯粹的合理使用对著作权人利益的弱化,也就是 说,接受法定许可,既保护了权利人适当的经济权益,又打破了网络环境下的权力 滥用和过度垄断,使更多的读者受益。姚琼、易晓阳认为法定许可是解决海量许 可的理性选择,指出法定许可是建设中文网络信息资源的推动器,是权利人与社会 公众利益的平衡器,同时从博弈论的角度可达到帕累托最优。张平进一步提出法定 许可制度是不使那些未经作者授权使用其作品的使用者处于不断违法状况的唯一有 效手段。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刘德良认为,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看, 法定许可属于封闭性概念,不适用于网络传播作品。 5 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实践研究 与国外的研究不同,国内研究图书馆具体实践情况的文献极少,笔者掌握的资 料中这类文章只有两篇。一篇是莫少强的我国数字图书馆解决版权问题的实践与 研究,另一篇是笔者在书生之家网站查到的数字图书馆的版权建设。其实这两 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问题解决的主要负责人,是真正的实践者,可 见,我国现有的学术研究基本是脱离实际的。希望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此不 足。 o 秦珂试析法定许可与数字国书馆版权问题图书情报知识,2 0 0 1 ( 3 ) :1 3 1 5 。梁卫华法定许可制度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思考情报杂志,2 0 0 3 ( 2 ) :2 6 - 2 8 o 姚琼,易晓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解决方案的理性选择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2 ( 7 ) :1 1 9 1 2 1 。张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国家图书馆学刊,2 0 0 4 ( 4 ) :5 6 6 0 。刘德良网络环境下我国著作权法的完善中国版权,2 0 0 2 ( 6 ) :1 2 - 1 4 硕士学位论文 圈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在学术麓羁论文之钤,特别篷缛一提戆是1 9 9 9 年戳来岛蔽瓣三零专著秘嚣本文 集,当中的许多论述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 1 ) 薛虹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 ,该书对 鼹络环境一f 瓣著终毅薅躲进嚣了系绞滚入魏磅究,蔻本疆究提供了可靠戆法雄知识 支持。 ( 2 ) 尚燕著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与数字图书馆( 北京:j b 京图书馆出版社, 2 0 0 2 年) ,该书是笔尝繇翘鏊内葵一零将蚕书壤与阚络萋搏投终合起来送行辑究豹 专著,系统论述了著作权法有关基本理论,发展简史、修订过程与现状,通讯网络 技术对著作权法的挑战,不断变化中的著作权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 摄务致策豹影嫡,褥嗣怒鼹数字图书键建设静影响,怼图书镶秘立法帮门强国了建 议。其中许多内容涉及到本论文的研究领域,虽然作者没有深入研究,但对于本论 文的内容架构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选题也来源于此书。笔者认为,该 书哥说是瓣络霹健霆书键学毒暑交兹里程碡著终。 ( 3 ) 江向东著版权制度下的数字信息公共传播(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 0 0 5 年) ,该书论述了蒲作权制度的凝础理论和著作权制度在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中 瓣交馥,纛就基穑主,谂速了鍪书镎瓣终簧撵骚务孛兹套耱萋绛蔽润题。葵孛部分 章节涉及到与本论文相关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公共借阅权制度等问题。 ( 4 ) 徐文伯,饶戈乎主编信息数字化与法律(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2 年) , 该书枣莺家8 6 3 _ 翔中颡数字图书镶发矮战噻缝缀缡,是专门论透数字图豢锫建设 中的法律问题的文集,其中有部分文章论述了数字图书馆信息利用的著作权问题、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问题,与本论文的部分内容椒关。 ( 5 ) 淀仁于主编数字技术与饕幸乍毅:蕊念、麓范与实镶( 1 l 京:法撵窭旅 社,2 0 0 4 年) ,该书是我国新著作权法颁布以后一部比较全面阐述“信息网络传播 权”的文繁,文章包括学术理论研究论文、案件谨孝斥、司法审判书和企业实践介绍。 英中有书生公司总裁王承强、囊慧载踩芳撰写豹数字辩我敝投授较方式与立法建 议一文对本研究十分有价值。 l 。4 掰究基戆与方法 1 4 1 研究目的 9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 i ) 瓣涸内终礤究捩凌敛一个憨结; ( 2 ) 分析图书馆馏藏数字化建设中著作权许w 获取的法律环境,以使图书馆界 了解自身的著作权地位,增强法律意识。 ( 3 ) 邋过对嚣内舞强书镶诘藏数字往建设萋终毅许可获取实黢中典型令案豹分 析评价,总结可供借撩的经验。 ( 4 ) 为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藩作权许可获淑提出可行性方案和建议,为今后 实菠提供畿签,选为今螽磅究提供瑟全覆夔素楗。 1 4 2 研究方法 本器羹突采逶夔臻突方法主要毒戮下尼秘: ( 1 ) 文献调查法 利用文献检索工具和引文追踪等方法获取相关资料,这是举研究采用的重要方 法。 ( 2 ) 网络资源分析研究 利用g o o g j _ e 等搜索引擎查找与藩作权、数字图书馆、著作权许可相关的阕站, 怼超基数字图书镶、书生之家、美瓣记忆、中嚣藏蔽蔷惑嚣等瓣蛞逶嚣重点遥踩, 了解本研究领域已有的成果和最新动向。 ( 3 ) 直接访谈法 霹一蹙图书锫镶藏数字纯麓受蠢人避行访谈,获取关予图书锫键藏数字佬实践 的宝贵资料,了解图书馆员对相关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 4 ) 个案分析法 选取黧蠹箨餮书镶镥藏数字纯弱共壅个案,分聿厅荚著襻权诲可获取鹣鬟棒方法, 以便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具现实指肆意义。 ( 5 ) 比较研究法 对令寨透行良较,筏毫箕共往移差异,势褫不足慧结经验。 ( 6 ) 综合归纳法 在运爝上述研究方法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综 合努绣,提出可行惶方案。 1 0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杈许可获取研究 第2 童图书继馆藏数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的法律环境 2 。l 著作权使用的主要方式 从著作权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著作权使用的方式主要裔合理使用,法定许可 强隶l 诲冒蟊授权诲露图秘。 2 1 1 合理使厢 嘏撵装俸权法豹瓣定,著作投入班终熬大在菜些祷凝下傻翔鼹a 已缀发表 的作懿,也就是行使依法零应属于著作权人有权行使的权力,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 许可,不向蕻支付搬酬。但应当指明佟者的姓名、作品名,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 拣萁稳幂j 盏。严格遣漭,这些清嚣已经掏或瑟著终投魏侵獬,哭楚因魏国予考虑社 会公众的剥热以及这些行为在一定的技术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对著作权人的利益损害 不大,法律上不认为是侵权行为,并在理论上称这种使用为“合理使用”。合理使 鬻被认为是袋髓反映稀益平衡状况静霹著律投进行隈翻静法律翎发,褥潮各西潜内 法和圉际公约的普遍认可。 合理使用兼顾到了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其目的在于推动作晶的传播和使用, 使用者对俸菇的利糟及时稀高效,萁不是是害l 袈了藩作裰入与作黼使翊者之离酶经 涛联系,使得著作投入的絮些财产权落定,只要使用是在法建规定的限度是,惑作权 人无权要求合理使用者支付报酬。 2 。1 2 法定谗西 法定许可是各图著作权法普遍采用的一项制度,又称为法定许可证制度,是指 根据法律的赢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糟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椒人的 许可,徨应该疑著作权人支乎雩使翔费,势尊鬟著终投入兹英毽各项人身奴裂积财产 权利的制度。 o 剃吝辩稚识产投法j 索:蠹等教育出舨挺,2 0 0 0 :1 0 1 。刘春蹦h 恹产权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粒,2 0 0 0 :1 0 4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法定许可与合理使用都是对著作权的限制,然而从法律的规定来看,两者又有 明显的不同。从适用的主体来说,合理使用的设立是考虑广大的信息最终消费者、 教育工作者等的利益,这些主体多为个人,而法定许可侧重考虑传播信息的媒体、 图书馆等涉及公众利益的某一行业的工作,主体多不为个人。从适用的行为来说, 合理使用制度对使用的行为一般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是否具有营利性一般是判断的 关键,而法定许可并不限制使用行为的营利性。从使用是否有偿来说,适用法定许 可的使用者必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合理使用则不用,所以,可以说法定许可是 著作权人行使其经济权利的简化形式,弥补了纯粹合理使用对著作权人利益的弱化。 2 1 3 强制许可 强制许可又称“强制许可证”制度,是指著作权人在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他人以 某种方式使用其作品时,作品的使用者可以向著作权主管机关提出强制使用作品的 申请,著作权主管机关根据情况将对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特殊使用的权利授予申请 者,颁发强制许可证,强制使用作品。 强制许可同样是对著作权的限制,强制许可与法定许可的区别是,法定许可是 法律直接规定允许使用的方式,凡符合条件的均可自行使用,适用人并无特定范围。 强制许可则需经使用人事先申请,由主管机关授权后方可使用,并向著作权人支付 报酬。强制许可的对象限于已经发表的作品。申请获得使用权的人必须先向著作权 人请求许可使用,著作权人拒绝后才能向著作权主管机关申请强制许可。根据强制 许可获得的对作品的使用权是非独占性的,不得转让。强制许可证仅限于在本国使 用。根据强制许可证所使用作品的报酬,通常由法律确定。 2 1 4 授权许可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 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归著作权人所有,除了 著作权法规定的对著作权限制的使用外,其他使用作品的行为都必须经过著作权人 的许可,并支付报酬,这就是授权许可。授权许可是“意定授权”,根据授权许可使 用作品,著作权人的财产权不受限制,著作权人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经济回报,然 。比如;美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利判断合理使用的四个标准: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包括这种使用的商业性质; 著作权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数量,包括被使用的部分与整个作品的比例关系;使用行为对被用作品的潜 在市场价值有无重大不利影响。我国著作权法第2 2 条也以列举的形式规定了1 2 种适用合理使用的情形。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 :1 0 4 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设著作权许可获取研究 瑟这遣可怒造成舨权滋翅窝售惠过度蘩羝,不裂予终晶静砖攒,不裂予社会铡盏懿 实现。 2 2 国际公约、国外法律对辖藏数字讫著作权谗可获墩鲍保护和限制 1 9 9 6 年通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 英文简称w c t ) 是最早涉及网 络传播的凌律权国际公约之一。美国燕最早针对掰络环境全蕊修订著作权法的国家, 其著作投法酶制定受裂备赛酶普遍关注,氇会对英他国家静甍作权立法产象一定的 影响,1 9 9 8 年由克林顿签署生效的数字千年著作权法( 英文简称d m c a ) 是美国 最主要的翘范阚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法穆。本节将对世赛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投条约 和数字千年著作权法中与图书馆馆藏数字纯脊关的条款避行分析,礤究馆藏数 字化著作权许可获取的国际法律环境。 2 2 i 世界知谈产权组织著作投条约 w c t 欺有2 5 条,第1 条至第1 4 条为实体条款,涉及该条约与伯尔尼公约 鹣关系及一些实质性阈然;第1 5 条楚第2 5 条为行竣管理条约,涉及管理茅【l 形式闯 题。以下将列出w e t 中的部分实体条款,良分析冀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w c t 第1 条第4 款:缔约各方应遵守伯尔尼公约第l 祭至第2 l 条和附件的 趣定。关予第1 条第4 款戆议定声骥;镥尔足公约第9 条灏规定的复裁投及其所 允许的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尤其是以数字形式使用俸鼯的情况。不吉而喻, 在电子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