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1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2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3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4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袭犬旅游醵鹜景下,藐嚣许多键赛文诧蘧产出乎不会璎戆开爱箱秘爝瀵弱了蔽环,垂我稻戆 弱装文纯逡戏了不霹撬强蠹攘失,旅游秀发释遗产缳护之瘸弱矛垂弓l 惹了入霄】瓣麓产管理髂潮,经 营机制的撵讨,更多翦入开始燕眭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缕发展。然而,在人们荚注世界遗产对,更 多未列入僦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却被遗忘了我翻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遄产媳在遭遇着和世界文 化遗产蒯样的经历。旅游景区髓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黼遗产型景区正处于“旅游开发”和。遗 产保护”邀对矛盾的中心,如僻安檄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缨发展关系着我国珍爨的变化遗产能否世馓 戗代避德承下去。 零突骧哥持续发曩理谂洚攒譬攘讨逵产壅景嚣斡繁璎婀疆。善恚臻碡7 遗产塑景嚣嚣壤念帮巍 涵,帮释了珂持续藏辩爱袋、旅游髂验、场景惑和警璞攀等裙蓑理论基硪。分辑了遗产墅景嚣可持 续发糕的辨部宏观环境、区域环城和内部环境,提出了趟产型景区的发展目标和管理宗旨。本文认 为,遗产溅撮区管理的宗旨怒维护景区的场景感,并将之完整地传达给游辔。:葭此基础上,探讨了 维护遗产粼撩区场景感的具体管理措施:旅游容量管理、分区管理、旅游j i 氲糍、游客管理、技术学 段和专容参每、定价撬锄,散机锩理 殳及遗产型景送管髓的原赋动态管理。最恁班全国重点文 物绦护单谯一枣疰l 葭鸯爨,送行遗产型最医可耩续发鼹麓实证骚究,势霹实现中出菠景医霹持续 美曩熬凝俸罄瑾罄莲霆毒亨建议+ 关键蠲: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遗产保护艘联管理 a b s t r a c t b s l :r a e t a g 蚰u tt kb a c k 由o po fm a 鲻t o u r i s m , m a n yw o r l d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s i t e s 融o l l tc o u n t r yh a v eb e e n s l a o i l e d 撼r 雌u l t 锺t m f e a s o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ml 稿de x 幽瓣蜘,娜s 堍奴触幽kl o s tt o 懈n a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t t o w v e r , & i l o s to fc u l t u r a lr e l i cs i t e s , n o ty e to nl 赫w o r l dh e r i t a g el i s t , 粼c o | l 蠹o n t i n gt h es 瓣 c o l 啦x t a s w o r l d t t e r i t a g e 醯嚣b a t n e g l e c e e a h 嘲扭g 霉a l l f a c t i o n s 毫拂f o c u s e s o f 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h 蚋障e n l o u r i s md e 懈l o p m e , n t a i d “h e r i t a g ec m s e r v “i th o wt oa c h i e v e 剑t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lo fh e r i t a g e a t t r a c t i o n s n 哪st h ee o m e r v a t i o uo fp r e c i o u s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g u i d e db yt h et h e o r yo fs u s t a i n a b l ea e v e l o p n l c n t ,i ta p p r o a d l e st h em a n a g e r i a lp r o b l e m so fl a c f i t a g e a l l r a e f i o n s 0 1 撞蟮b a s i so f 曲翻i 麟k e r i l a g ea t u a c t i o i s , e x p l a i n i n g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i e so ns u s t a i n a b l et o u r i s t 幽, c k , l , m l t , t o u r 江t 椎牟癌曲o e 辩嚣鼯o fs p o la n dm a n a g e , i a le x p e a i s e ,i t 繇a l y z e st h em a c l oc x l c r n l t l c i r c m m l n n e e s , t h e 垂翻臻| c i m l m s t , l n a n dt h e i n t e r n a lc i r c t l m s t a u e e so fh e r i t a g ea l t r a c t i o 羹 p l o p o s e sl 脑a i mo ft h eh e r i t a g ea t t r a c t i o n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p m p o r , eo ft l a el i e r i t a g ea t t r a c t i o m m a n a g e m e n t i t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p u r p o s eo f t l a eh e r i t a g ea t l r a c t i o m a n a g e m e n ti st om a i n t a i nas c i o f 印讲a n dt oe o n v c yi tt o “s i l o r 乳t h e ni ld i s c u s s e st h e t i a lm a n a g e m e n t 柚叠船u s e di nh e r i t a g e a n r a e t l o 端s u c ha sc a r r y i u g c a p a c i t ym a n a g e m e n t , z o n i 船m a n a g e m e l a t ,t o u r i s mm o n i t o r i n ga n d c o n t r o u i 鹕v 瓷i t o rm 卸锄笋m 棚t e e c l m o l o g i e a im e a n sa n de x p e r t si n v o l v i n g , l , , i c i u gm e c h a n i s t , d s i 簋 m a n a g e m e a ta n d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a l lt h e s e 曩m s 畦煳i em a n a g e m e n t 。f i n a l l y , 羹t a k e sd r s u n y a t - s e n sm a u s o l c l l eo ft h ei m p o t e n tc u l t u r a lr e l i cs i t e su n d e rs t a t e - l e v e lp l d t 蛀r a l l e x a m p l e , e 翮m i 珏缸gi t sm a n a g e m e n ti n t l c a n $ f o rs u s t a i n a b t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u t t i n gf o r w a r ds o 脚 s 嶝6 0 艄 k e yw o r d s :h e r i t a g ea 曲嗤删a 魏s :s l t s t a i l a b l ed e v e l o p * t ;t l e r i t a g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o f t o m i s t a t t l p 戚o d s 牡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锇性声明 本人声明餍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等烯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俸及取褥的研究 壤采。尽我矫籍,豫了文巾特烈援竣蠡注零致落翁德方箨,论交孛蚕包含其缝天已经发 表或撰葛道约研究成果,落琴镪含为获得寨南大学藏其它教弯梳拇酌学位或证书面搜弼 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弼寤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巾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塑娃日期:型:? 知 东南大学攀僮论文使震授权簿暌 东南太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斟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糊电予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缀制手段保存论文举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艨论文鹣蠹容相一致。除在保密鬻内的保密论文终,兔诲论文教纛疑襄借阅, 疆公蠢( 穗耩懿登) 论文戆全帮袋霉势鑫吝。论文靛公毒( 毽捶裂登) 授投末毒大学璐 究生院绺理。 弼究生签名:一一:4 坠叠 等彝签名: 第一章缝论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1 1 。l 遗产辘戆旅游发装粮怒“孛遗熬” 2 0 馓纪末,中国兴起了串报世界遗产的热潮。遗声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掇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 同时,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的世界遗产地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 功,当地知名度的提升以及交逋条件的大大改善,许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进一步 推动。皴原本鲜为人知的平避、丽江等古城因被8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袋褥声名鹅起,并缀块 成为凝兴簸游逸,割遗密令人豫鬻懿经济效盏。弼皴,潦辍就 1 石塞。入遗”蘩每每门票收入t o o o 万元。入德。第二年藏遮到了2 7 0 0 万元。在托示范效菠下,各建申报整赛遗产豹熟馈异霉高涨。 1 9 9 9 举,薮湖正式启动申报饿弊遗产工作。根据权藏专家和国家文物局的意斑,西湖申报的世界文 化遗产类测为。文化景观遗产”,并决定将西湖和龙井茶网合并申报,申报遗产的正式名称定为“西 湖龙井茶阏”p 1 我国联合哈萨毙斯坦等国进行的4 熊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也于近日开 始正式襄施。我国共有4 8 个文物点被列入此项目申遗预备名单 2 1 。2 0 0 7 年1 1 月7 日在四川峨眉山 市召开豹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上,专家蜘就包括北撼悔山在内的。中嚣巍糖联会孛遗”进行了 舔| 专,援予2 0 0 8 年正式囊建设舞s 递雯。五垂孛逮”瑷瓣串攘文舞撬。蕹悉,蠛程捌入国家整秀遥产 预备清攀上豹。串遗”顼磊已途露个。 1 1 2 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象两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 遇,同时旅游资源的陆续开发也给我国遗产资源的保护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戈冀自2 0 0 0 年国家增加 法定假疆鞑来,全鸯假丑旅游垒瓣嚣澄,。黄金餍”期阕遗产地客源高峰使褥爨区嚣瞒巨大翦燕力 与葵 l 煞产韭类戳,藏褥照在我鬻经济建弦进程中蠢凌了发震与玮壤霖护黪矛嚣。夔赛遗产缝“耋 开发、辍保护。的做法导致了遗产资源的严重破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 “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老路,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我们同样不能建“先开发旅游、后 保护资源”的道路。旅游业以往被称为2 l 世纪的“朝r 1 产业”、“无烟工业”、“低投入、高产出” 的绿色产渡但在我国的旅游妣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攀寓证明,旅游业不仅没肖高效的投入产出比, 而且对资源翱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嗣的影响。2 0 0 4 年苏州锻开的“第2 8 界髓羿遗产大会”评估了1 2 1 登擞器遗产豹绦护装醒,重耨确定了濒莲啦器遗产茹袋,中国毒5 处餐菇戆产在浮售名摹疼,楚 受评筑遗产数鼙最多熬国家之一州。 我潮世界遗产地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 ( 1 ) 缀济效益过分依赖旅游人数而不是旅游质龋尽管可持续旅游已经成为酱遍被认可的发展 道路,世燕际操作中世界遗产地弗没有严格按照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要求开展旅游活动,很多遗产地 仍然不顾资源的承受能力大规模的接待游客使遗产资j ! i | 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景区过分依赖游客 数鬣米剑遗经济效益,使键游雾的体验大打折扣。 ( 2 ) 簸游姿源戆不台理秀发秘髑瘸,导致这产逡垒悫系统静簸环垂l 骂境避豫云毒嚣江吉骧1 9 9 7 年列入世界文亿遗产,最近i o 笨旅游韭发展避速,2 0 0 2 年的游客接待鼙已突破3 0 0 万人次,紧隧 游客而辩乏的楚外来商业的大域涌入。古城里原来居往着6 0 0 0 多户纳曲族居民,自从旅游业蓬勃发展 起来后,土囊街道上相继出现1 6 0 0 多家j 占铺和客栈。谯方圆不剑4 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rj 市林 ”lh t l p :w w w , c e c n c u i t m e w o r i d h e r i l a g e 2 0 0 7 1 1 1 6 t 2 0 0 7 1 1 1 6 1 3 6 2 0 8 0 8 s h l m l o 。h t 啦:# c w s 1 6 3 c o m 0 7 1 1 1 0 1 6 3 s v o f l l u t g x ) 1 2 0 g u h l m l 纠h l l p ;l l r , e w s 。1 6 3 c o m i l y l l t l 0 0 7 3 s w v 4 n g 0 0 0 1 1 2 4 1 h l m l f qh l l p :t l l v e l p e o p l e c 。c n g b 4 | 6 3 6 4 1 8 9 0 3 t 3 0 1 6 7 h t m l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立,纵横交错,人声嘈杂,破坏了古城的宁静和古朴更为严重的是外来的生活方式和商品,严重 冲击了古城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过度商业化使古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消失殆尽( 罗佳明, 2 0 0 4 ) 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敦煌莫高窟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 3 0 万人次,游客增多,给莫高窟带来的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专家在研究中发现, 由于洞窟空间有限,内外自然空气交换差,当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造成 壁画变色等危害”- 1 1 3 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遗产旅游的发展,我国政府、媒体、公众对世界遗产地越来越关注。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 产保护,从2 0 0 6 年起,国务院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 0 0 6 年5 月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浙江绍兴闭幕,会议达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绍 兴宣言 ”圆 在政府、学术界和老百姓关注世界遗产的保护时,我国许多尚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地未觅受到应有的关注值得关注、需要保护的仅仅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3 2 项世界遗产吗? 显然 不是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列入名录并不代表遗产资源不具 有普遍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级价值的遗产为世界遗产,具有国家级价值的为国家遗 产,如果仅仅把目光投向笼罩在。世界遗产光环下的遗产资源,那么当日后其他宝贵的文化遗产 遭到破坏而且渐衰落时,我们只能后悔当初短视的思维 世界遗产地景区旅游发展出现问题的同时,我们应该推及其他遗产型景区的处境。南京的中山 陵园风景名胜区是国内旅游发展较成熟的景区之一,不仅是因为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名誉的明孝陵, 气势恢弘的孙中山陵墓及其附属建筑群也是游客最密集的景点。2 0 0 6 年“五一”黄金周期问,作者 访问中山陵景区时发现,中山陵景区在管理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旅游接待超负荷显然严重影 响了遗产的保护中山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今天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可能就是明日的世界 文化遗产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 化遗产值得珍视的远不止登上。名录”的那些。在全国各地保护世界遗产的呼声中,如果忽视了 其他遗产的处境,忽视了它们在旅游发展中利用与保护的关系,结果只能使我们民族丰富的文化遗 产越来越少,赖以继承和发扬的文化传统越来越衰败。因此,我1 j 应该超越“世界遗产思维”的局 限,将一般的文化遗产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 1 1 4 遗产型景区需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管理 尽管当前对文化遗产的过度使用、不恰当利用使得资源的生存受到了威胁,然而,我国旅游业 发展的事实证明,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是经济发展中环境代价晟小的一种现实选择。只讲保护,不 讲发展,地方经济长期陷入贫凼的窘境中,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保证,更不h j 说资源保护的经 费来源问题。因此,贫困和落后是保护不了资源的,只能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从遗产资源的 公共性来说,人们有使瑚遗产资源的权利,对遗产的合理利埘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教育功能,可以 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癌。从各个方面综合比较的结果米看,利h 遗产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是实 现世界遗产地经济良性增长、与环境资源冲突最小、环境代价最小的途径。冈此,要解决。开发” 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引导遗产 地旅游良性发展。遗产地应采取积极措旌,完善遗产地旅游管理规划和麻急预案,保证旅游的可 持续发展。遗产地也可通过丰富展示内容、增加游览线路、实施团体游客预约、限定游客流簧、建 立网上订票系统等手段测控游客流鼙,缓解旅游带来的保护管理压力。敦煌奠高窟拟建游客服务中 心内设数字敦煌展示馆,既让游客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艺术价值,x 减少他们在洞窟中的逗留时 问p j 。”旅游景区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直接冈素,是旅游者的终端目标,更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 ”h t t 口:,t r a v e l s o h u c o i 州2 0 0 7 0 8 2 6 n 2 5 1 7 8 1 7 5 7 s h t m l “h t t p :w w w z j 0 1 c o l n c n o s c u l r u r c s y s t e m 2 0 0 6 0 6 0 9 0 0 7 6 7 3 9 0 5 s h t m l l m - j i 臼“单弄翔“拿田世界土化遗产t 佧会议i 的讲讯”h t l p :i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b o k e c c o m 5 9 6 9 0 6 0 h t m l 2 第一章绪论 重要体现,无论从旅游的发展,还是地方的发展来看,旅游景区的发展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年 来,旅游景区的管理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与争论的焦点。 遗产型景区是遗产旅游的核心要素,是遗产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但作为旅游产业链上的中心 环节,遗产型景区的管理却是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薄弱的环节之一,其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 快速扩张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旅游阅历的进一步加深,旅游者对旅游的预期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对遗产型景区的服务和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受到关注,但是将 遗产型景区作为研究对象的则较少事实上,景区是遗产地发展中与旅游者有直接联系的管理机构, 游客行为是可以被管理方引导的,旅游者对景区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管理方的正确管理方式 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遗产型景区管理绩效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遗产地的发展。因此,将遗产型景 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有必要的。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 国内对遗产地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 国内遗产地旅游开发的研究文献较多,总结起来有三个特点:( 1 ) 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世界遗 产地,对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其他文化遗产的研究很少;( 2 ) 世界遗 产地遗产保护的研究集中在对宏观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研究。缺乏从微观层次对遗产地景区可持 续发展管理措施的研究;从事旅游经营管理活动,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应该指出,本文所论之遗产型景区不包括自然遗产地景区,但也不限于世界文化遗产地景区 表2 - - 2 遗产型景区 类型 举例 说明 世界文化遗产地甘肃敦煌莫高窟石窟 文物保护单位南京中山陵建筑 遗址博物馆、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南虢所依托的承载地为原 国博物馆 生环境,展示不可移动 文物 2 4 遗产型景区与一般旅游景区的区别 ( 1 ) 从资源性质来说 遗产型景区与一般景区的区别在于其景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学特性。文化遗产资源属于公共 资源,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同时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文化遗产资源一旦被破 坏。事后弥补与惩罚措旎都1 :事无补 ( 2 ) 从经营管理来说 遗产型景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其归于。非营利性机构”,是兼具经营功能,f :负有经 营责任的旅游景区管理单位。它在向旅游者提供消费服务上,是与一般旅游景区相同的,但它是“非 营利性”的,它的经营不是“利润导向”( p r o f i t o r i e n t e d ) ,而是。文化价值导向”( c u l t u r a l v a l u e o r i e n t e d ) :它的“文化价值导向”下的经营,麻顾及遗产资源享h j 的公益性原则,并力求获得可以 容许的经济收箍;它的收益不埘丁分红,而是用丁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它有权获得政府补贴与 计会赞助,有权享受免税或部分免税( 徐嵩龄,2 0 0 3 ) 。 8 第二章相关概念阐释 ( 3 ) 从所在场所来说 遗产型景区的场所是在遗产资源存在之初就已经确定的,并非在成为景区之时确定。即遗产型 景区具有环境原生性 2 5 遗产型景区与其他类似景区的区别 遗产型景区与历史文物类景区不是一个概念。我国的历史文物类景区主要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 历史文物类博物馆,而历史文物类博物馆是后来所建,大部分的场馆非文物所在年代的建筑物,展 示的是可移动文物。只有那些场馆是基于原遗址所建的博物馆才属于遗产型景区的范畴,如北京的 故宫博物院和河南的虢国博物馆因此,遗产型景区既不等于文物保护单位,也不等于历史文物类 景区 遗产型景区也不等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因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只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 分,况且,并不是每个世界文化遗产地都具有确定的地域边界。本文所论遗产型景区是针对具有特 定文化场景的文物原生环境提出的,它不仅是一个景区,而且是在小范围内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场 景因此,它也不同于开放型的遗产城市。 研究遗产型景区的原因在于: ( 1 ) 那些展示可移动文物的博物馆的环境是后来产生的,不具 备原生遗址的脆弱性、不可恢复性,因此比较利于保护,而遗产型景区具备环境原生性,其建筑、 环境本身就是珍贵的文物,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极易遭到破坏,一旦损害将不能恢复其原有的 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 ) 遗产型景区是小范围内的封闭型区域,具有明确的地域边界,在旅游 旺季更容易由于旅游容量的问题遭到破坏。 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3 1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可持续的概念最早是用于描述生态持续性,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问的平衡。 1 9 1 1 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 瑚1 1 i l ) 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c l u b s )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 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资源大量开发,旅游业发展初期的强劲势头给资 源丰富的景区带来巨大的客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亦开始认识到在旅游发 展中引入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基本含义是: 可持续旅游发展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以不破坏其赖以生存的 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能对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政策等全方位 支持。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持续旅游发展就是要实现资源分配的代际公平,即。满足当代人 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国外学者深入探讨了在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旅 游的重要工具:游憩机会谱( t h er e a a f i u no p p o r t u n i t ys p e c t r u m ) ,可接受的变化极限( l i m i t so f a c c e p t a b l ec h a n g e ) ,游客影响管理( v i s i t o ri m p a c tm a n a g e m e n t ) 和旅游优化模型( t o u r i s m o p 由n i z a t i o nm o d e l ) 。 遗产旅游的发展必然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至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学者们认为应 该充分认识遗产资源的价值,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韵原则,在发挥遗产资源的文化教育功 能的同时使广大的遗产使用者参与到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保持资源的多 样性对于遗产型景区来说,保护珍贵的文物、建筑群、遗址,使其不致在汹涌的旅游浪潮中遭到 破坏尤为重要。这些文物以及文物存在的原生环境、建筑、遗址都是我们比族意志的体现,是五千 年灿烂文明的载体,它们遭到破坏将导致我们民族文化的消逝。 探讨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景区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实现旅 游活动、资源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旅游者与景区的良性互动。 3 2 旅游体验理论 3 2 1 体验经济学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 b j o s e p h p i n e ) 与詹姆斯吉尔摩( j a m e s h g i l m o r e ) 在他们1 9 9 9 年合 著的体验经济( t h e e x p e d c n c 2 e c o n o m y ) 书中,对体验经济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体验经 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第四个经济发藤阶段:工作就是剧场,每项业务都是舞 台( 吴文智,庄志民,z 0 0 3 ) 当消费者购买一种体验时,他是花费时间享受某一企业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就像在 戏剧演出中那样使他身临其境。产品的特点是自然化,商品的特点是标准化,服务的特点是定制化, 体验的特点是人性化。农产品是可加i :的,商品是有实体的,服务是无形的,体验是难忘的。在“体 验经济”论看来,企业不再提供商龆或服务,而是提供最终的体验,充满感性的力鼙,给顾客留下 难忘的愉悦同忆( 王兴斌,2 0 0 3 ) 。 3 2 2 高峰体验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m i h a l y c s i k s z e n t m i h a l y i ( 1 9 8 2 ) 捉最优体验标准“畅”的概念,即“具有 适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丁j 其中,以至忘记了时问的流逝、意识不剑自己的存在”。这 1 0 第三嚣遗产垒景送霹簿续教耧鹩理避摹础 些毽想将对瑗行豹景区开笈理论产生深远彰穰。“逶警的”挠藏据活动静难艘岛一个人掰掌握的技 能籀适威,太难的活动会让入感到紧张和焦虑,而太客翁的活动则会让人惑剃厌烦,都不能让人获得 快乐体验“畅”的体验具有7 个特征:注意力集中;短暂:具有丰富的感知;忘却自我,全身心 地融入到磁在进行的活动中;惑却了时问和空间:尽情搴受;暂时忘掉忧虑和柬缚高峰体验和畅 的概念的提如对最优游客体验的塑造具有报强的指导意义 3 ,2 。3 簸游体验论 旅游怒伞人翦往异地娃寻求愉悦为主要强的嚣度避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 历换亩之。旅游是一种个人的活动和经历,是一种岛馓的并且是自决的行为在这种旅游过程当 中,旅游错希望获得的是某种快缚一甚至是因生理域心理痛感而生发的心理快感。这样一种愉快 的心理赙受。旅游者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因此,旅游活动在根本上是旅游体验( t o u r i s tc x l 硫n c c ) 旅游体黢燕旅游的内核( 谢彦君,1 9 蜉,2 0 0 4 ) 。 王必斌( 2 0 0 3 ) 虢为,旅辫搴囊上莛囱游客提供一畿褒拜馁索屠佳建翡掰鳞经历,一静竣一定 匏钧震条姊秀镀托戆鬏务,旅游蠹得到豹是游历遘程巾静馨象、感受窝钵验,褥不是具俸静餐深藉 设备;旅游撩务应该力争让旅游卷获得完整的、有主题的,互动的体验。 邹绕钎( 1 9 9 6 ,2 0 0 4 ) 把旅游科学的核心概念定位为“经历”,即“旅游者通过对旅游目的地 的事物或搴件的直接观察或参与丽形成的感受与体验”,提出旅游消费在本质上是追求一种经历或 体验i 旅游最区的产品设计与服务配置从根本上说都怒为游客塑造独特的旅游体验;景区项目的设 计过程中施遵循差异性,参与健、真实性和捷战性的麟嘲。 笔赣诀为,藏游景嚣是为旅游者魏整令疑游过程撬供完美捧验豹关键环第。藏游者妇莱在旅途 孛有不瓣静经, o i ( 稠知交逶嚣辚、签证困难等情况) ,艇在景区获得令入难卷的体验,那整个行程 也许会被认为是值得的遗产型景区的使命之一是向旅游者传递景区遗产资灏的文化价值,使游客 获得最冀蜜的历史体验。从“畅”的体验标准来说,遗产攫景区应该做到使游客沉浸在文物原生环 境、建筑物( 群) 以及遗址创造的历史氛围中,给游客一种网到历史画面中的艨逝。在理想情况下。 旅游者应该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参与旅游活动,也意识率剃自己的存在,而是众身心地沉浸在逝去的 历史中感受吉健烛烂鲍文化,薅爱常国营墨的辉煌。旅游蠢不应该受到掇捺艟人嚣,紊乱的秩黟 或瞪象麴环境露来静影穗 旅游撩诞是以入的鞭务米辍务于人,游客始终熊景馘可持续发震豹推动力鬣。可持续发展闷鹣 既包括对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也包括毹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遗产型景区不仅要 保护好景诞的遗产资源,不剥夺厨代使用遗产的权利,硒且要从旅游活动的管理上注重游客对文化 遗产资源的体验过程以保证游释与景区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3 3 文纯景囊、建方、豫方感纛场景惑 文化疑观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的表现。在地理学中,文化景观与聚落形式、十地利用类型和 建筑有关,它被定义为“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i l j 其内容除聚落、道路、田野等z 外还有“气氛”这种容易感觉难以表达的地方特征( 李瓶旦,1 9 8 5 ) 文化景观是长期形成的,是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对某一地速文化的贡献,是历代冀化烙印的爱加。上l = 越这种叠加的“气氛” 秘成了遥产鼙景嚣毽掌摹豹暖;l 力。 入文堍理久师h a r v e y d a v i d ( 1 9 9 6 ) 对“地方”稔建了种概念性静解答,饱认为,遣方跫集 体同忆的纨带,是一个通过构建菜个历史人物的嗣忆米获得识别的地点。像护和创建地方感是个扶 嗣忆剑希缀、从过之剑术来的积极瞬间,地方构建可以解密隐藏的同忆,展示芥同的未来。遗产刑 景区是缩小的“地方”概念,程j 衷个缩小的地域范嗣内,游客可以进行地方文化的深层认同与反省, 井将臼己融入景区的文化意缉中。 l l l 汤琏棒,套j 旗j 乏耗曩麓擗 ,豹掰雯秘发箍趋彝r j 3 。天文壤艘,1 9 9 8 3 l l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方感( s e n s eo f p l a c e ) 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学思想之一。s t o k o w s k i ( 1 9 9 1 ) 从文化社 会的角度定义了地方感,地方感是一个在社会说教行动中形成与强化的社会理想,人们对社区和当 地的共识通过社会交往得到发展与确定,这种共识通过广泛的社会关系网得到传播与延续。陈传康 ( 1 9 8 9 ) 曾经提出感应地理学的概念,指出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感 和欣赏等认识过程的反应。 按照以上学者的观点,地方感是必须通过长期的与地理环境的感官接触才能形成的,并且是一 个涉及地域范围较广的概念。然而,笔者认为,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能否让旅游者感受到强烈的 地方感则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前提再从旅游景区来说其涉及地域范围较小,但同样存在 “地方感”的问题只是这种地方感缩小为某个景区的文化景观给谫客创造的一种“气氛”。这种 地域范围较小的意义上的“气氛”或“地方感”,可以称作“场景感”( s e n s e o f s p o t ) 遗产型景区 的文物、建筑物( 群) 和遗址都有既定的地域范围和原生环境。这种原生环境是游客进行景与情、 物与我、现实与历史交融的重要条件,因此遗产型景区的场景感尤其重要。 遗产型景区管理的使命不仅是要通过资源保护来维护场景感,而且要在经营旅游活动之时保证 让游客感受到这种场景感。景区容量管理、游客管理不力,以及对游客的游览活动缺乏引导都会破 坏游客对遗产型景区文化场景的体验。倒如对类似苏州同林的文化场景,旅游者对环境容量的敏感 度都很高,如果园林里人声鼎沸,那么幽雅、闲适的意境就荡然无存了再如在参观古代帝王或革 命伟人陵墓时,人山人海的景象必定破坏陵地庄严的气氛,错误的游览方式也不能让游人感受到陵 墓的独特历史意蕴。 3 4 管理学相关理论 在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控制工作,是指为了保证组织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各级管理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或随组织及环境发展变化而重新修改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 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的过程最常见的一种对管理控制的分类是,根据控制信息获取 的方式和时问点的不同将管理控制划分为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前馈控制三类( 顾锋,2 0 0 4 ) 遗产型景区的管理职能中,控制是指监督景区的旅游活动并保证其按照遗产型景区管理的宗旨 和目标进行,当旅游活动违反景区管理的宗旨时。则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对管理措施的既定指标 进行修正,确定新的标准,使之更符合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遗产型景区管理的控制包括事前控 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例如,景区通过网络提前预约的手段控制容量就是事前控制;在现场对 游客进行引导属于现场控制 在初步确定景区容量后发现既定容量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修改 容鼙规划,则属于反馈控制 旅游景区管理是一个包含决策,计划、领导、激励和控制等多环节的动态的系统过程。这充分 体现在景区管理活动从“确定行动标准”到“考核标准实施”、再剑“修改行动标准”的控制过程中。 遗产资源的珍贵价值决定了遗产型景区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遗产资源的保护要求管理者重 视既定的标准在旅游活动中的适应性,而不是一劳永逸。 1 2 第四章遗产型景i 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第四章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4 1 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 4 1 1 遗产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关于世界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管理体制问题,这些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同样也是一 般遗产型景区所面临的问题,如遗产管理的主体复杂性、遗产地的市场化运作、利益分配机制等 遗产管理需要受到经济与环境的多重约束。我国现行的遗产管理制度是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遗 产管理组织体系正在转变之中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阶段相适应,不是短时期 内可以做到的,它必须经过不断的摸索才能找到成功之路对于遗产型景区来说,我们不如在当翦 能够改善的方面、可以看得见成效的方面努力各遗产型景区的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研 究院、管理局、管理处直接主持遗产地的管理工作,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遗产型景区 的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坏。因此,本文重点探讨遗产型景区内部管理能力的建设 4 1 2 遗产管理法律与法规 对于风景名胜区这类遗产型景区,1 9 8 5 年国务院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于文 物类遗产型景区2 0 0 2 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2 0 0 3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学术界普遍认为,现存的遗产资源管理法律内 容上滞后于现实状况,国家应该出台统一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法,加强执法力度,才能确保遗产资 源按照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作者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遗产 l ! ! 景区管 理机构应该积极利用法律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各种关系,运用法律政策保障自己的利益,促进遗产保 护并在法律政策制定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遗产型景区管理机构对外部法律环境应该是积极作 为,而不是被动适应,努力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4 2 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环境 4 2 1 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遗产地的发展需要保持一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遗产型景区还应该考虑它的文化生 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遗产型景区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社会文化环境是文化旅游产品的背景要 素。遗产型景区之所以得剑承认,是因为它代表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特征,包括区域内人们 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当旅游者还未进入遗产型景区,仅接近某个属于景区周边的范嗣时, 常会以极大的热情欣赏沿途的人文风光,并由此获得对文化景观的第一印象。可见,这部分外围环 境对于景区的形象有着重要的引导宣传意义。因此,遗产型景区戍该重视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互 动,一方面景区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内居比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景区引导区域保持同 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以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 2 2 自然环境 这是指遗产赖以存在的白然生态环境,包括山川地形、动植物群落、空间、气候等。生态环境 的保护有利丁历史环境的保护,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对文化遗产景观起剑衬托作川,突出文化遗 产景观的视觉主体地位。以人范用的生态开放空问为背景,可以建立起文化遗产。最观与邻近城市建 1 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筑或设施之间的一种联系,从视觉上缓冲、调和或者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净化文化遗产景 观的游览环境,产生一种综合的环境效益,达到保护文化遗产景观的目的。2 0 0 6 年l o 月,国际古 迹遗址理事会第1 5 届大会以西安宣言的形式第一次系统地确定了对古迹遗址的周边环境进行保 护,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i l j 4 2 3 社区环境 遗产型景区的管理水平与社区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的影响感受最深,同时 社区居民本身是构成文化旅游的必要成分,社区为游客的新鲜感以及亲切感提供必要的基础景区 发展应有助于社区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当地社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共生关系。从社区参与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遗产型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极少考虑社区态度对开发的影响社区参与力度不够, 会影响文化遗产的正常保护很多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遭受来自社区自身的偷盗、有意破坏和无 意破坏等多种形式的损毁( 谢朝武,郑向敏,2 0 0 3 ) 因此,景区应该对社区进行与开发力度相适 应的宣传教育活动,诱导社区融入文化遗产的开发,使社区的居民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理念 4 3 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 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体现在景区内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 氛围在景区内部管理系统中。管理者是主体,而员工是创造景区良好氛围的关键因素,因为员工 是直接与游客接触的景区代表,反映的是景区的形象和内涵。遗产型景区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性, 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景区管理要达到资源保护与教育的目的,需要整个景区员工的良好 配合因此,遗产型景区必须培养对遗产资源有感情的从业人员( 喻学才,2 0 0 5 ) ,充分调动员工 的主人翁意识,使景区员工成为遗产资源的优秀诠释者,为景区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胡炜霞,曼成培文化遗产景区的州边环境保护 n 中国旅游撤,2 0 0 6 一1 0 - - 3 0 ( 7 ) 1 4 第五章遗产型景区的发展目标和管理宗旨 第五章遗产型景区的发展目标和管理宗旨 5 1 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遗产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是基础,但景区品牌、景区形象、景区的文化氛围也是影响遗 产型景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只注重某一方面, 如关注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或文化遗产的保护,仅把眼光放在某一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上,而忽视与 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结果这种可持续发展是无法实现的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遗产型景 区,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追求自然或文化资源的保存或单纯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只有把各个方面都 纳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中,既包括自然或生态持续性,又包括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并且使各 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非常珍贵的遗产,这既是我们继承的一笔巨大财富, 也是我们进行不断创新的源泉遗产型景区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发展旅游是实 现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遗产是长期发展的产物,也需要传下去,遗产保护工作不仅仅 是将遗产封闭起来t 否则历史就断了遗产的保护也需要发展,尤其是将遗产与人们的生活、刨造 联系在一起。 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 1 ) 经济目标:遗产型景区的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都会涉及成本与效益目标,经济目标不等同 于营利目标遗产型景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其他效益是遗产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国家公 共性财政不能满足遗产保护的需求时,景区的经济收入能为遗产的技术性保护和人才引入提供财力 保障; ( 2 ) 社会目标:遗产资源是人类文明的财富。增进文化发展是遗产型景区的战略目标遗产型 景区的保护性经营开发应该有助于人们自然伦理,道德,价值观,知识、创造精神的提高有助于 形成新的文化同时,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豪感、为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 们提供理解和交流的机会,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也应该是遗产型景区追求的社会目标; ( 3 ) 环境目标:遗产型景区在自然环境方面也有其发展目标,因为文化遗产资源有其自身所依 赖的自然环境,与其共存的环境寅接影响到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主要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公 众的环境和文化意识、保护未来旅游产品赖以生存的生态和文化环境质鼙。 ( 4 ) 文化目标:景区遗产资源在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科研、教育功能能否得到充 分发挥也是景区应该纳入目标体系的一部分。 5 2 遗产型寮区管理的宗旨 g a r r o d 与f y a l l ( 2 0 0 0 ) 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