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导师:武国政导师:武国政 教授教授 研究生:邱冠寰研究生:邱冠寰 摘摘 要要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体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改革旧的竞技体育训练 体制,开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措施。竞技体育走进高校,提 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社会化的一种形 式。 本文以三所办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福建省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 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福建 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现状,内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并对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提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 队的培养模式和建立“金字塔”型的我国篮球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想,旨在为高校高水平 篮球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主要结论如下: 1. 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现有队员主要来自中学,大多数具有国家 二级的运动等级证书,身体条件较好;教练员队伍具有较合理的年龄结构、较高的学历、职 称、较好的运动经历和执教经验,专职化程度高,能很好的胜任目前队伍的训练和指导比赛 的工作。球队采取的是独立办队、企业联办的办队形式。华侨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水平 运动队内部管理体制。 2. 与规划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出的目标相比,福建省办高水平男子篮球队以来实现 的目标与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差距太大。当前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促进篮球运动在高校的 普及和提高,力争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竞技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以提升学校的知名 度,扩大高校办队在社会的影响。 ” 3. 目前影响福建省高校办好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不利因素有:队员的文化学习和训练之间 的矛盾、竞赛制度不合理,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源缺乏、生源水平低。本文对不利因 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球队的进一步发展对策中提出了解决办法和依据。 4. 目前福建省高校办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有利因素有:有充足的经费、教练员水平高、领 导重视、运动员生活待遇好和训练设施等条件有保障的优势。 5. 研究表明,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发展应顺应外部环境,逐步充实完善内 部环境,优化科学训练和管理手段。 关键词:关键词:福建省 普通高校 高水平男子篮球队 现状 对策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registered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tutor :professor wuguo-zheng postgraduate :qiuguan-huan abstract: higher schools attempt to cultivate a high-quality sports team is a main part in the sports reform in china and is a principle method to innovate in the old system of athletics and sports and to initiate the way of cultivating the athletic talents from more sources, of more levels and in more forms. its a destined tendency in the collegiate sports reform in china for the athletics to go into the colleges and to promote the skill level of sports in school. and it is also a way of sports being socialized. this article adopts 3 registered institution (reg. ins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as our research objectives who cultivate their high-quality mens basketball teams. literature information,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statistics and logical inference are u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eing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to practice a deep and subtl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g. inst. of higher educations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inner and outer factors that have an effect on it. aiming at provi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quality basketball team in reg. inst.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some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and referential values, the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further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quality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fujian reg. ins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poses with courageous innovativeness a cultivation mode of the high quality sports team in reg. inst. of higher educat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states as below: 1. it is shown by the research that the contemporary players of the high quality mens basketball teams in the reg. ins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ujian are mainly from high schools, most of who are in a relatively favorable body condition and have the national sports evaluation certificate of 2nd level. and the team of coaches is in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age structure, with relatively higher education background, titles of a technical post, better sports experience and better teaching experience. hence the special skill is high and they are competent to fulfill the present training and guidance job for the competitions. the teams adopt a one-to-one formation with the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huaqiao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mature and complete inner administration system. 2. compared with the destination mentioned in the “plan” for higher schools high quality sports teams, the destination that the fujian higher schools are reaching of the field of high quality mens basketball team has still a far long way to go.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basketball in higher schools and trying to cultivate and select for our nation the college sports players of a high athletic level, to promote the fame of the schools and to broaden the influence of higher schools sport teams. 3. the nega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ujian higher schools cultivation of the high quality mens basketball team a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layers study and training, the unreasonable competitive system of the league matches, the incomple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the school, a lack of players sources, a low level of the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ose negative factors and put forwards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layers teams strategies. 4. the higher schools that we researched are equipped with enough investment, coaches of high level, leaders emphasis, nice living conditions for the players and adequate training facilities. these are advantages guaranteed. 5. the research showed u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quality mens basketball teams in reg. ins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ujian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uter circumstances and gradually completing the inner condition, bettering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managing methods,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in the fiel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of our higher schools cultivation of the high quality sports teams, together with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higher quality players in and out of china, and based on the present cultivation mode in china, a networked training mode of four grades should be designed. key words: fujian province registered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 quality mens basketball team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现状和发展研究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l 前言前言 1.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在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优秀运动员,有不少是在大学中培养成长起来的。现代竞技体 育科技的发展,需要有高文化层次的运动员来掌握和运用,而高校学生又处在高竞技水准 的最佳年龄区。在大学中培养优秀运动员,符合运动训练学、人才学、教育学等客观规律。 因此,自 1986 年国家教委与国家体委共同制定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 技术水平的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 规划中提出“发展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 业的重要方面” ,从而掀起了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潮。1 原国家教委在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是:我国高校有能力组织运动队参加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能力,促进高校的业余训练及 体育运动的发展。从 1987 年正式下发国家教委(87)教学字 008 号文件中所确定的 51 所普 通高校为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到 1999 年,除经“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审批”的 70 所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还有 100 余所。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工作 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各高校也以极大的热情给予了重视,并投了相当大的人力、物 力、财力,我国高校的竞技水平确实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十几年来的成绩看,并 没达到预期的水平和效果,仍存在些问题,这引起了广大体育和教育工作者对高校试办高 水平运动队的反思。以篮球项目为例,在第 18、19、20 的三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都 未能由国家教委“独立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即使从实际代表中国大学生参赛的 我国专业队运动员组队,他们的运动水平虽远远高于我国的真正大学生运动员, 但也从未能 有一届能够进入前 8 名。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我国普通高校的篮球运动水平 与世界强国存在着差距。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担负着促进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它既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高校群众体 育工作的发展,又代表着中国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最高竞技水平。篮球运动是校园中最受欢 迎、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有着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在福建省各高校,以华 侨大学男子篮球队为例,华侨大学男篮是全国传统强队,在参加的七届 cuba 联赛中,六 1 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规划.国家教委体卫司主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年 2 石洪等.对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新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 年第 2 期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次打入八强,其中夺得第二届、第五届、第七届的冠军,是唯一一支荣获此殊荣的高校, 也是 cuba 联赛中唯一一支有资格参加全国篮球乙级联赛额定队伍。 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 厦门大学,在其它运动项目取得突破外,经过几年的厉兵秣马,参加了 2004 年举办的第 一届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同样,厦门的集美大学,也在 2005 年五月份组建了高水平男 子篮球队。上述情况不仅仅反映了福建省大学生篮球整体竞技水平与实力,而且也将极大 地推动篮球运动在福建省各高校的广泛深入的开展。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不断摸索与实践, 各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办队形式与管理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福建省 各高校篮球队缺乏省内、省外院校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华侨大学一枝独秀。古语说得 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省内各队应以华大为龙头,学习其成功经验, 扬长避短,加快发展的步伐。 在当前形势下,随着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教育改 革的不断推进, 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作为我国篮球的一支特殊队伍,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要谋求更加合适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如何正确评价福建省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现状, 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和制定可行的措施,对于福建省各高校高水平篮 球队的健康稳步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省情、校情的办队模式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一定的现 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现状,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学 术期刊网对研究相关问题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收集。 1.2.l 体育社会化有关理论,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政策综述体育社会化有关理论,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政策综述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发展高校体育运动水平”的论证,把竞技 体育引入高校。关于体育社会化的问题,在 1983 年国务院转批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 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 “体育是全面的活动,不能只靠体委办,必须依靠和发挥 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建设一些部门、行业、大的厂矿企业和大院校,根据实 际情况建立高水平运动队。 ” 1在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 “为 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要求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积极开展课余训练。 ” 1985 年 12 月 27 日至 1986 年 1 月 1 日,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省掖县联合召开 1 张彩珍.加速体育社会化.体育科学,1988(1):14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 “我国要在本世纪末普及城乡体育 运动,使体育运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 体育队伍,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就必须把学校体育作为基础和战略重点来抓” 。1986 年 10 月 30 日,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下发教体字 015 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 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 规划明确提出了课余体育训练的指 导思想和从 1986 年至 2000 年不同阶段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任务、 目标以及主要措施。 1986 年 11 月 15 日,原国家教委又以教体字 016 号文的形式下发关于全国培养高水平学生运 动员试点学校申报审批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 ,对其中申报审批的有关内容做出了重新规 定。1987 年 4 月 9 日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部份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 通知(教体字 87 年 008 号文)对试点学校的招生办法做了相应的规定,并首批公布了 51 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等院校,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也就由此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向体 育社会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到 1999 年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审批的办队院校已达 70 多所, 其中包括有篮球等十二个大项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秩序。 这些说明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体育也必然要随着生产的市场化、商业 化和社会化而变化,成为社会化的体育,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改革旧的竟技训练 体制,开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学校体 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1 1.2.2 国内学者,专家对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研究综述国内学者,专家对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研究综述 高校经十几年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原国家教委 1987 年在 1000 余所大学中首次批准了 5l 所高校建立高水平的运动队至今发展到除教育部 批准的 70 所重点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外,还有 100 余所省,市教委确定的办高水平运 动队的高校,仅经十余载,规模发展的速度确实可观,吸引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对其进行 研究和探讨。 l.2.2.l 一部分学者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学者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 安儒亮在 1992 年对 36 所试办高校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 运动队普遍存在着指导思想混乱;生源、经费短缺,运动员年龄偏大,场馆破损陈旧;项 目布局不合理,重训练轻文化,教练素质较差等问题。 ”2 冯于安在 1996 年试析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现状与前景一文中指出:a、我们许 多人只注重金牌战略,缺乏长远观念;b、受体制制约;c、缺乏高水平教练;d、经费极 1 刘佩德等.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研究.体育科学,1988(2):610 2 安儒亮.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1992(2)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度缺乏;e、生源无法保证;f、缺乏高水平的比赛磨练。1 曹景伟等在21 世纪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机遇一文中指出: “我国普通 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始于 1987 年,剖析 10 年前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不难发现当时 我们尚不完全具备高校办队应有的运行机制,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基本是体委办,高校很 难从真正意义上找到创办竞技体育的切入点,办队效率低下。 ”2 曲小峰在中美高等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的比较研究中指出: “中国高校 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将同级的运动员集中在一个专业并编 成一个班,二是将运动员安排在文科或社科专业学习。我国高校的训练一般安排在下午, 每周 45 次,每次 1.52 小时。从周训练时间上看远远低于美国高校运动队的训练量。 另外由于 45 年的固定学制使得大学生运动员受训练与学习上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也是 高水平运动队难以保证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 ”3 1.2.2.2 一部分专家针对高校竞技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依据一部分专家针对高校竞技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依据 陈文林在 1989 年发表题为办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几个问题的研究中指出:高 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多渠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又一新途径。要办好高水平运动队使高 校真正成为培养体育高级人才的基地之一,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明确高校试 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方向和指导思想。二、运动员的来源问题,加速建立“一条龙”的运动 体系。三、改革教育,健全管理体制,帮助运动员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解决后 顾之忧。四、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及管理制度。五、要制定远大的目标、长远的计划和 有效的措施。4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司司长王鼎华在中国体育如何迈向 21 世纪的研究中指出: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形成的四级训练网(业余体校重点体校省市体工队国家队),曾 经对国家的体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这种由国家包办下来的高 度集中的训练体制己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了诸多弊端,专业 队体制的路子越来越窄。因此,业余训练的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尽量在有条件的学校办, 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逐步采用市场机制, 主要是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技术水平, 增强体质,为群众体育培养骨干,在这个基础上发现苗子,可选入各类项目的运动学校或 1 冯于安试述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现状与前景中国体育科技,1996(12) 2 曹景伟等2l 世纪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机遇浙江体育科技,1996(4) 3 曲小峰中美高等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因素中国体育科技,1998,6 4 陈文林.办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几个问题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9(3)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进入体育学院继续学习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1 康天成在 1991 年发表题为开辟竞技体育第二途径的研究中指出:我国社会对个 人教育水平要求的提高和人口政策决定了我国竞技运动必须开辟新的途径,不少研究已证 实城市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愿意把子女送进目前的竞技体育队伍的比例很少。调查 中不少人认为,把青少年时代的大好时光投入到目前的运动学校、体工队去进行单一的体 育训练是很不合算的,而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要在学校渡过自己的少年时代,所以竞 技体育人才绝大多数注定要在学校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学校必定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与 群众体育战略的“结合部” 。世界各种体制的国家都有学校体育包括竞技体育的成功例证。 2 陈汝达在 1996 年的对当前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的看法一文中指出:无论从国际 办队的经验还是从我国历史办队的经验以及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对我国高校办高水平篮 球队应该是信心十足的。高校拥有雄厚的师资、设备、场地条件以及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能 力,特别是对于欲进高校学习的青少年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队员入高校就读出路有 保障,能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 是具有条件的。3 1.2.2.3 对美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经验的借鉴性研究对美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经验的借鉴性研究 由于美国高等院校的竞技运动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学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典范,吸引了国 内大批学者对中国与美国的高校进行比较研究。 刘绍曾在国外高校培养运动员的经验与我国的对策中指出: “美国高校培养优秀 运动员的成功原因是:(1)对大学生实行学分制。(2)美国大学设立体育奖学金。(3)美国高 校有先进的体育设施和训练条件。(4)美国高校拥有一批高水平教练员。(5)大力开展竞赛活 动,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6)美国大学经费充足。(7)大批黑人运动天才为了提高自己的社 会地位和得到高水平的训练,也纷纷涌入大学、并创造优异成绩。4 王永盛的中国、美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比较 ,该文指出:我国高校竞技体 育整体水平尚未具备在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的实力。在选择、招生、管理上缺乏一套较为 1 王鼎华.中国体育如何迈向 2l 世纪深化体育改革的总体构想.论坛.1996(6) 2 康天成.开辟竞技体育第二途径论我国学校体育系统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宏观决策和依据及途径.体育科学.199l(5) 3 陈汝达.对当前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的看法.湖北体育科技.1996(1) 4 刘绍曾.国外高校培养运动员的经验与我国的对策体育高教研究.1990.2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科学、完整的法规和标准。在美国各大学招收运动员实行学校运动部、教练员负责制,教 练员对中学生运动员早期训练,多年观察,视野开阔,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应逐步改革招生制度,给高校以较大的自主权。1 王波等的中关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外部领导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该文 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两国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体系都比较单一,两国竞技人才的培养体 系具有较大的互补性。美国注重用法律手段来管理高校体育,而中国注重行政手段。美国 的高等教育法及其修正案、业余训练法和 ncaa 的有关条款是高校竞技体育的重要依据。 而在中国,各高校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体育,依靠各级行政部门发号施令。由于无法 可依,所以许多问题没法解决,借助美国的法制方式,将是极为迫切而且大有裨益。2 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national co1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的管理模式。 1993 年的 ncaa 大会通过了自我审查制度。此制度是每区的一级协会必须每五年进行一 次自我审查,审查包含了四个方面:管理状况和制定的标准是否符合发展的需要,理论上 的整体性,财政上的整体性和承诺的平等性。审查结束时,要有一个由资深教育界和体育 界的名人组成的检查团到各学校核实审查是否准确。自我审查制度的实施目的是通过全面 的制度上的自我研究和改进,面向大学和公众推广协会的体育运动计划从而进一步完善 ncaa 的基本义务和委托事项, 使之更加完备。 ncaa 每年出版 ncaa operation manual , 对招生办法、学生运动员的资格、学业方面的要求、可获取的资助等各项均做出了专门的 阐述,使协会内的各参赛学校有章可循。ncaa 同时还有完整的执行机构,负责监督计划 的实施和各成员是否遵守本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成员有违反的,该组织有一整套包 含提案,审查,处理的制度进行处理以保障本组织所有计划的实施和本组织的顺利发展。 通过文献整理分析,以上所述虽不能概全,但基本反映了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持有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是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持续发展 的需要。但从实际出发,对某一省、市或某一区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和发展的研究 甚为少见,有过以山东省此类为题的研究,对本人研究具有借鉴作用,但各省、市情况的 差异,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福建省的地域、经济特点,以及沿海侨乡人民对高校投资 办学的热情等。本人作为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为做此项研究提供了工作方便,具有做此 研究的基本条件。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人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阔思路 对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探索符合福建省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发展 1 王永盛中国、美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的比较中国体育科技.1995(10) 2 王波.中关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外部领导和内部管理体制的研究.体育科学 2000,7(4)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对策,为教育部门与决策机构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现实与理论依据。 1.3 研究任务研究任务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国内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研究的现状和福建省高校高 水平篮球队的实际与发展需要,结合前期的调查和有关素材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1)全面地调查了解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基本现状,获取相关数据和材料。 (2)找出并分析福建省各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的影响因素。 (3)提出各高校在办队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探索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福建省共有 5 所试办高水平男子篮球队,由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没有建队,因 此本研究仅以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的男子篮球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 1988 年2004 年以来与本研究有关的高校水平运动队、学校业余训练、 运动 训练的论文 218 篇,报告 11 项、信息 26 条,以及体育理论、体育科研、社会体育学等相 关教材和论著 20 余本。 2.2.2 调查法 2.2.2.1 访问调查法 2.2.2 调查法 2.2.2.1 访问调查法 选择了福建省教育厅体卫处、福建省体育局竞训处、厦门市体育局竞训处、厦门市体 校、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单位和部门的有关领导、 专家、教练员、领队进行了 27 次访谈,获得了所调查的所有高校高水平篮球队队伍现状 的资料和有关高校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2.2.2 问卷调查法 2.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内容与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对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经过专家咨询与反复修改后,共设计出三份问卷调查表和一份效度检验表。见附件(1、 2、3、4)就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共调查高校领导 6 人、教练员 10 人、领队 3 人,共 19 人,每人发放一份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 19 份,回收 16 份,回收率 84.21%,问卷有效率 100%。同时调查学生运动员 68 人,共发出调查问卷 68 份,回收问卷 68 份,回收率 100%, 问卷有效率 100%。回收的问卷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2.2.2.2.1 效度检验 2.2.2.2.1 效度检验 表 1 访问专家的人数、职称与问卷回收情况 专家构成 专家 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 有效回收率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人数 6 5 11 11 100% 表 2 专家审核意见结果 对象 完善 基本完善 不完善 基本完善率 教练员问卷 7 4 0 100% 学生问卷 5 6 0 100% 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根据研究课题,采用逻辑分析检验方法,即聘请对本课题熟悉 的有关专家全面审核评定问卷,进行逻辑有效性分析。并对问卷做出“完善、基本完善、 不完善”三级程度的定性评价。为提高评价检验的可靠性,根据逻辑分析检验要求,聘请 审核的专家数量一般在 1015 人左右。将问卷初稿呈送 11 位篮球方面的专家审核,结果 见表 1、表 2 经专家审核,证实问卷有效可行。 2.2.2.2.2 信度检验 2.2.2.2.2 信度检验 为检验问卷的信度,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同一调查对象的一部分进行了再测量,计 算两次测量的稳定系数均大于 0.85(见表 3) ,从而证明了调查结果的可信性具有显著意 义,符合统计检验标准。 表 3 问卷重测量后的信度检验表 对象 重测数 两次测量的间隔时间(天) 稳定系数 运动员 36 12 0.86 p0.01 教练员 6 11 0.9 p0.01 专家 4 13 0.89 p0.01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2.2.3 数理统计法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研究内容、目的与任务进行分类,并根据体育统计 方法的原理和要求,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与处理,做相关 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队伍的现状分析 3.1.1 各支队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队伍的现状分析 3.1.1 各支队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对华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三支男子篮球队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来源、 入校时的运动等级;教练员队伍的基本状况;各支队伍的训练、办队形式、管理状况、资 金来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得出三支队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3.1.1.1 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状况 3.1.1.1 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状况 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能、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和智力因素是决定能否取得比 赛胜利的关键因素,而身高、体重、年龄是球队重要的基础要素。 1本文共调查了三支队 伍的 68 名队员, 平均年龄 21.9 岁, 其中最大 24 岁 (1981 年 11 月出生) , 最小 18 岁 (1987 年 10 月出生) ;平均身高 1.921 米,最高 2.05 米,最低 1.79 米;平均体重 82.37 公斤。 表 4 所调查队员与 cba 队运动员身高情况对比 2 队别 身高 (m) 2.00 以上 1.95-1.99 1.90-1.941.85-1.89 1.81-1.84 1.79 以下 所调查队 7 17 16 18 8 2 x=1.921 员(68 名) 10.29% 25% 23.53% 26.47% 11.76% 2.94% s=0.090 2003-2004 39 40 44 22 13 3 x=1.967 cba(161名) 24.22% 24.84% 27.33% 13.66% 8.07% 1.86% s=0.087 表 4 显示了 4 个不同身高段的运动员人数占所调查队员人数的比例情况。 从平均身高 看,所调查队员比 cba 低 0.046m(p0.05) 。因此,所调查队员的平均身高与 cba 队员比 较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不同身高段,尤其是 2.00m 以上运动员占全队比例与 cba 队差异 较大,注重选拔高大身材运动员,乃是今后选材工作的重点。由此可见,目前福建省普通 高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队员具备了较好的身体条件,这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提高运动水平 奠定了坚实基础。 3.1.1.2 运动员的来源、运动技术水平 3.1.1.2 运动员的来源、运动技术水平 队员入校时的运动技术水平高低是关系到球队训练与竞赛起点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运 动员的来源和运动等级的调查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其入校时的实际水平。 表 5 厦门大学男子篮球队来源途径情况 中学 省市体校 省市青年队 总计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7 28% 6 24% 12 48% 25 100% 1 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此资料来源于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厦门大学男子篮球队从中学招收7人占全队的28%, 从省市体校招手6人占全队的24%, 从省市青年队招收 12 人占全队的 48%。调查结果表明:从省市青年队和体校招收运动员是 其队员来源的主要渠道(见表 5) 。这和厦门大学男子篮球队参加的是大超联赛,大超联赛 是允许从各专业队的青年队和二线队伍里招收队员的政策有直接关系,这些队员是专门从 事竞技体育比赛和训练的,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大超联赛所承担的任务非常直接 为今后国家教育部组队参加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输送人才,为各专业队直接输送人才。 这已经有所体现,厦门大学队员谢冬远同学入选了中国大学生男篮代表队,参加了第 23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表 6 华侨大学男子篮球队来源途径情况 中学 省市体校 省市青年队 总计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13 81.25% 3 18.75% 0 0.00% 16 100% 注:两名队员古加尼、陈利伟属于境外生,来自马来西亚。 华侨大学男子篮球队中学招收 13 人,占全队的 81.25%;从省市体校招收 3 人,占全队 的 18.75%;没有从省市青年队招人(见表 6) 。调查结果表明:从中学招收运动员是其队 员来源的主要渠道(见表 6) 。这与华侨大学男子篮球队参加的是 cuba 联赛,由于 cuba 联 赛对运动员参赛资格的认定规定,不能招收进入过专业队的队员有直接关系。 表 7 集美大学男子篮球队来源途径情况 中学 省市体校 省市青年队 总计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14 56% 9 36% 2 8% 25 100% 集美大学男子篮球队中学招收 14 人,占全队的 56%;从省市体校招收 9 人,占全队的 36%;从省市青年队招收 2 人,占全队的 8%。调查结果表明:从中学和省市体校招收运动 员是其队员来源的主要渠道(见表 7) 。集美大学男子篮球队参加的是 cuba 联赛和全国体 院赛。 表 8 各支队伍运动员运动等级情况 球队 运 动 健 将 一 级二 级二 级 以 下 总 计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厦门大学 无 0.00% 12 48% 13 52% 无 0.00% 25 100% 华侨大学 无 0.00% 无 0.00% 13 81.25% 3 18.75% 16 100% 集美大学 无 0.00% 2 8% 18 72% 5 20% 25 100% 总计 无 0.00% 14 21.21% 44 66.67% 8 12.12% 66 100% 如表 8 所示,所调查三支球队队员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3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 2025合同样本:停车场租赁协议示范文本
- 2025保修劳动合同
- 2025义龙新区鲁屯镇初级中学公租房租赁合同
- 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5 Our School Life Topic 3 My school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 Section A说课稿 (新版)仁爱版
- 把打游戏的专注应用到学习上(说课稿)2023-2024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橡胶厂保密管理规范管理规范制度
- 2025公寓房买卖合同(现房)
- 2024年河北中烟工业公司真题及答案
- 2025鸡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同鉴定流程
- 桥梁拆除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 县红十字会日常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民俗简介介绍主题班会
-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题库
-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 医学检验技术课件教学
- 胃肠肿瘤康复管理要点
- 隧道机电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
- 绳索在消防领域的技术革新-全面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