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组织特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中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确立无不得益于基于 运动项目特征基础之上的组织的变革与创新,业已形成的竞技优势项目组织形成 了其鲜明的组织形态特征和运行特征。作为实现竞技体育强国和竞技体育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一环的潜优势项目水平突破,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 任务。研究和探索潜优势运动项目的组织特征对于认识其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对于促进竞技体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研究以组织理 论和运动训练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 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竞技体育的潜优势项目为对象,剖析其项目特征和组 织结构特征,为我国潜优势项目的突破与发展服务。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竞技体育组织是为了培养优秀运动员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承担不同 层次的权利和职责的人群组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参与体组成的组织机构。 竞 技体育组织具有提高竞技水平组织目标的唯一性与递进性,竞争与互助的组织成 员间协作性;组织内部与外部运行的规范性与互动性等基本特征。影响竞技体育 组织的发展因素包括运动项目的发展、人力资源、经济科技管理,平均分和权重 分别是 4.934 和 0.343、4.833 和 0.336、4.633 和 0.321,各一级指标下包括共 24 个 二级指标要素。 (2)采用“竞技水平指数”对我国近三届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的名次评定出 我国当前的潜优势项目。其基本特征是竞技表现水平不稳定、后备人才厚度较薄 弱、运动项目职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组织形态与结构是组织运行的核心,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我国潜优势 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形态与结构特征是以二级或三级直线式管理结构为主,部门设 置依据不同运动项目而立。 (4)组织目标的合理性是促使我国潜优势项目高效发展的基本保障,表现为 固定的最高目标与动态的阶段目标相结合的特征。 (5)组织功能特征包括:依据潜优势项目的发展现状,确立并实施发展规 划;对潜优势项目的发展规划实施控制;多方整合相对有限的社会人力、物力和 财力;对潜优势项目管理中心的人员进行管理、协调、激励。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ii (6)组织运行具有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各组织部门的协调性等特征,与运动 管理中心部门的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的程度直接相关,是提高组织绩效的根本路 径。 (7)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进竞 技体育组织的变革,由直线式管理模式向直线职能结构或矩阵结构转变,保证运 动项目的管理具有适应性、伸缩性和应变性,以适应当代竞技体育组织管理的发 展潮流。 关键词: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组织;竞技项目;潜优势项目;组织形态;组 织结构 作 者:李 荣 指导教师:熊 焰 (教授)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iii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thletics potential superior events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the upgrading of the level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status are affected by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sports characteristics. the advantage project organization has shaped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realize the aim of powerful nation of sustainable sports development of the latent advantage of breakthrough is an important task currently.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o study and explore characteristics of potential advantages sports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to know its regular pattern and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value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based on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sports training theory, this study uses the latent advantage of athletics sports as object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expert interviewer,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 ,mainly studying its projec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in order to serve for 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of latent advantage project. 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the aim of sports organization is to foster excellent athletes and create excellent performance, putting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eople together and forming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body composition.the main feature of sports organization are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unique and progressive organizational goa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performance, mutual competition and aid among members, standard and interaction within and outside the organizati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organization is mainly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human resources, econo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verage score and weights relatively is 4.934 and 0.343,4.833 and weight is 0.336,4.633 and 0.321,which include a total of 24 elements of secondary indicators under level indicators. (2)this study uses competitive evaluation index to calculate scores in the latest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iv summer olympic games to show the current potential advantages.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 is unstabl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thick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low level of market-oriented and professionalism, further improvement of organization system. (3)organizational form and structure is the core of the organization operation, having targeted and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 of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form and structure of latent advantage project is mainly secondary or tertiary straight-line management structure,the number of department is se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ports. (4) the rationality of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is the basic safeguard to promote an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latent advantage projects in our country,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ination of fixed highest goal and dynamic stage goal. (5) the organizational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includes: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plan according to present situation of latent advantage sports; multiply integrate relatively limited social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manage, coordinate and impel worker in the sport organization. (6)organization operatio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icated management and department coordination,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and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of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and a basic path to impro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7)in order to make the chinas potential advanced events in competitive sports health and sustainable, we should advance the competitive organizations revolution heavily, transfer the straight line management mode to straight line functional structure or matrix structure, insure the management of sport events adaptability, flexibility and variability,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ntemporary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sports organizations; competitive projects; latent advantage projects; organization form;organization structure written by:li rong supervised by:xiong yan 目 录 1 选题依据 . 1 1.1 改革与创新竞技体育组织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1 1.2 转型期的中国竞技体育要求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组织 . 1 1.3 运动项目的特征要求形成不同的竞技体育组织 . 2 1.4 发展我国潜优势项目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必由之路 . 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1 体育组织与竞技体育组织研究 . 4 2.1.1 组织的定义 . 4 2.1.2 体育组织的形态与结构研究 . 4 2.1.3 我国竞技体育组织的组织结构 . 6 2.1.4 竞技体育组织的管理模式研究 . 8 2.1.5 竞技体育组织文化研究 . 10 2.2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研究 . 13 2.2.1 竞技体育项目的层级划分 . 13 2.2.2 潜优势项目的定义 . 13 2.2.3 影响我国潜优势项目发展的因素 . 14 2.3 文献综述小结 . 15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3.1 研究目的 . 17 3.2 研究意义 . 17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8 4.1 研究对象 . 18 4.2 研究方法 . 18 4.2.1 文献资料法 . 18 4.2.2 问卷调查法 . 18 4.2.3 专家访谈法 . 19 4.2.4 比较分析法 . 19 4.2.5 数理统计法 . 19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 5.1 竞技体育组织理论基础 . 20 5.1.1 组织、体育组织与竞技体育组织内涵 . 20 5.1.2 组织与竞技体育组织结构及其一般特征 . 21 5.1.3 竞技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 . 24 5.2 竞技体育组织的形态与分类 . 24 5.2.1 竞技体育组织的一般形态及其分类. 24 5.2.2 中国竞技体育组织管理系统与组织团队 . 27 5.3 竞技体育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发展影响因素. 34 5.3.1 竞技体育组织特征 . 34 5.3.2 影响竞技体育组织发展的因素 . 36 5.4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组织结构及其特征 . 40 5.4.1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确立 . 40 5.4.2 我国潜优势项目的基本组织形态 . 47 5.4.3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管理中心的组织特征 . 53 5.5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组织变革 . 57 5.5.1 基本理念 . 57 5.5.2 主要措施 . 58 6 结 论 . 60 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 61 8 参考文献 . 62 9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68 10 附 录 . 69 附录一 . 69 附录二 . 73 11 致 谢 . 74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1 1 选题依据 1.1 改革与创新竞技体育组织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举国体制”是特定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诉求,是实现中国快速迈 向竞技体育强国目标的基础。然而,任何社会事物的体制架构及运行机制都必须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伴。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推动了政治 体制的改革,这一历史背景为新时期“举国体制”的革新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 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竞技体育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其它形式 共存的格局;第二,人民群众对于体育的需求已从感官趋向感受,价值取向的改 变要求竞技体育不再仅是“金牌政治” ;第三,原有的“举国体制”是对资源的集 中,而不是集约,粗犷式的发展模式获得了成就也形成了浪费。因而,以人为本 的“举国体制”要有效率。 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竞技体育组 织的有效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和运行。作为竞技体育复杂系统的基本有机单位, 竞技体育组织承担着组织和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制定竞技参赛策略、培养运动员 品格、创新运动队管理等诸多职能,因此,对我国竞技体育组织的全面认识和深 入了解,实现在现有体制架构内的调整与优化,既满足举国体制改革需要,也是 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2 转型期的中国竞技体育要求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组织 组织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社会性是人类独有的特征,而组织性又是社会 的主要特征之一,换句话说,没有组织,也就没有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形 成了多样化的竞技体育组织,同时这些组织又反映出各自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特征。 社会人,作为竞技体育的参与体,通过“人人系统”的交互作用,赋予了竞 技体育组织深刻的社会内涵与文化内涵。 组织中人的关系,是为了适应组织目标,组织的不同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在一 起,形成了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组织结构不同于组织本身,一个组织可以有多 种组织结构,即不同人群经过分工、合作和责权划属构成一个组织,但一个组织 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组织特征研究特征研究 2 中的各参与体之间的分工方式、合作方式和责权划属的范围和层次会有多种选择, 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形式也多样,所以,组织形式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类型和特征。 我国的竞技体育组织是在举国体制下发展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结构,由 于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差别,这些组织的结构与行使同样职 能的西方竞技体育组织具有诸多不同。转型期,不同结构的竞技体育组织纷纷兴 起,形成了政府职能部门、体育第三部门、社会盈利机构共存的多元模式,并在 各自领域向社会公众供给公共体育产品。但是,经验与事实反映出来的不仅有女 子网球、cba 赛事、清华跳水队的成功,也产生了足球“腐败” 、短道速滑队风波、 运动员退役后卖艺等负面案例。这些漏洞警醒我们,对竞技体育组织进行准确的 分析和定位,逐步适应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完成我国竞技体育转型发 展目标,全面步入体育强国的基础条件。 1.3 运动项目的特征要求形成不同的竞技体育组织 竞技体育表现出的是运动项目的竞技形式,离开了运动项目这个载体,竞技 体育便无从谈及。虽然不同运动项目有着自身的个性,但是某些共性的规律在它 们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却起到导向与促进作用,从而使其更加成熟和完善,例如运 动器材的改进、比赛规则的变化等。 运动项目的分类以及项群体系的构建是竞技体育研究的重要思想与方法。不 同的项群体系有着不同的分类起点,这些基于人类学、训练学、管理学、社会学 等层面的分类,从不同视角反映着运动项目的多维属性。而只有把握项目的竞技 核心,才能归纳出制胜规律,引导竞技体育选材、训练、参赛和管理的创新。从 “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讲,不同的系统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系统功能,竞技 体育组织若要实现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正面促进,就必须保证组织结构与项目特征 的匹配,形成管理、训练、科研为一体的最优化组合。显然,认清运动项目发展 的主导因素,在组织形式上形成目标与行为一致的高效组织结构,有利于实现优 势、潜优势和弱势项目的各自既定发展目标。 1.4 发展我国潜优势项目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必由之路 自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我国竞技体育的项目发展结构始终处于“失衡 状态” ,优势项目的高集约化虽然是“举国体制”优势的展现,却也造成了发展的 瓶颈。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人用自己的实力成功举办了盛会并以 51 枚金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3 牌、100 枚奖牌的骄人成绩在奥运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前我国正处于竞技 体育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若要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以及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体育强国,潜优势项目就必须成为奥运会夺金的增长点。现实中,乒乓球、 体操等优势项目的成功开展为网球、蹦床等潜优势项目的突破奠定了理论与实践 基础,而对潜优势项目内部组织的有效实施与调整是实现潜优势项目转变为优势 项目的关键。鉴于此,对我国潜优势项目的组织结构、分类及特征进行归纳和总 结是不断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必由之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4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体育组织与竞技体育组织研究 2.1.1 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人类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的细胞和特殊标志,是人们实现共同目标 的工具。 “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也可以是指组成的 形式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从组织管理领域的角度,garethr.jones 认为,组织 (organization)是人们用来协调行动的工具, 以便获得他们想要或是他们觉得有价值 的东西,以及作为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2。陈树文等认为:组织是指一个具有明确 的目标导向、有序的结构、有意识协调的活动并同外部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有机 结合的统一体。这一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实体,二是 有明确目标导向,三是一个有精心设计结构和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四是组织 不仅内部的子系统相互联系,而且组织与外部环境也必须成为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3。 整合现有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组织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内部结构, 协调内部成员与资源,并与外界环境相互连结的开放的系统和社会实体。 2.1.2 体育组织的形态与结构研究 体育组织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结构、作用和活动方式将他们分为不同类型。 分类的根本目的在于人们能更好地认识各类体育组织的类别特性,从而更好地促 进和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体育组织是组织的一种重要形 式,那么在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当中,也必须具有组织创立的条件和要素,否则, 体育组织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 刘德佩、石岩在体育公共关系一书中指出,作为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主体 的体育组织,它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行动 的合作系统4。 李钊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体育组织定义为: 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 1 陈安槐,陈萌生主编.体育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 garethr.jones 著,杨仁寿,许碧芬,俞慧芸译.组织理论与管理:理论与个案m.台北:台湾培生教育出版 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2. 3 陈树文.组织管理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12. 4 刘德佩,石岩.体育公共关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行动的合作系统。它具有统一的目标、规范的 行为、严密的结构。一般包括拥有一定数量的成员、特定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规 章制度、清晰的组织机构和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样几个因素1。李金龙认为: “体育 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同样目标,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社会团体或 单位,其构成要素包括成员、目标、章程、领导体系、物质条件和权威2” 。王斌 等人指出体育组织是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特意建构的各种体育社会团体,他们按 照体育组织的主要职能把体育组织分成六类,即管理型体育组织、竞技性体育组 织、休闲型体育组织、商品型体育组织、学术型体育组织和媒介型体育组织,一 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即一定数量的成员,特定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规章制度和 清晰的组织结构3。阮刚认为体育组织是指专门从事与身体锻炼(训练) 、运动竞 赛、运动文化活动相关的,具有特定的(与运动或运动竞赛相关)目的、拥有运 动相关资源并具有一定权威和制度的社会机构或团体。依据不同的标准,其主要 可分为正式体育组织与非正式体育组织、赢利体育组织与非赢利体育组织、政府 体育组织与非政府体育组织、国内体育组织与国际体育组织、临时性体育组织与 永久性体育组织、综合性体育组织与单项体育组织等4。钟璞认为体育组织系统的 结构是由要素组成的,而要素的结构又决定了体育组织集体的功能。体育组织的 要素有目标要素、人员要素、物质要素、制度要素、活动要素和信息要素等5。 卢元镇认为:体育群体是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 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分为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和健身娱乐 群体,他还指出优秀运动队(体工队) 、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厂矿企业和高等学 校办的高水平运动队属于组织,构成这种体育群体必须包含 4 种要素:1)群体成 员的需求;2)群体规范;3)竞争对象;4)竞技实力,在竞技体育群体中有较为 严格的群体规范和角色分工,这是由竞技体育群体具有强烈的对外竞争性所决定 的6。黄捷荣(1990)等人认为: “体育群体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 进行体育运动的共同体”7。毛秀珠认为: “体育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 结合而成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有一定组织形式的体育活动组织群 1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李金龙,王超英主编.体育社会学-群众体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斌,马红宇,时勘主编.体育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阮刚.“体育组织”研究特征、功能、概念与分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2) :140-141. 5 钟璞.新三论运动队集体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8(3) :138. 6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2) :137. 7 黄捷荣,李泽润.体育社会学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0.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6 体。 ”划分为群众体育组织、竞技体育组织、体育学术组织和健身娱乐组织”1。 黄亚玲的研究认为体育社团是公民自愿组成,自主管理,为实现会员共同愿 望,按照其章程以体育运动(或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她认为体育 社团的种类分为竞技体育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育观 众社团和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2。韩勇指出,体育俱乐部是一种从事体育活动自发 的社会体育组织,是“人的集合” ,划分为职业体育俱乐部、健身体育俱乐部和以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的的业余体育俱乐部3。 纵观已有的的研究,对于体育组织的称谓多种多样,例如体育群体、体育社 团、体育俱乐部、高水平运动队、国家队等,而对体育组织、体育群体、体育俱 乐部的从属关系没有严格的区分和界定。从组织的方式来说,体育组织是人们有 意识的组织活动,而体育群体、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则是自发形成或自愿组成 的。本研究认为体育组织是上位概念,体育群体、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则是 体育组织的重要分类。 2.1.3 我国竞技体育组织的组织结构 国际奥委会的组织结构由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和专门委员会组成。 其中代表大会是国际奥委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委员会是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国 际奥委会权力的代理机构,主管财政、人事和全会议程等工作,由主席和 4 名副 主席以及 6 名执行委员组成。专门委员会包括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资格委员会、 运动员委员会、法律委员会等。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是它的组织结构特点。 不同于国际奥委会的结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一般由全体代表大会、执行委 员会和相关职能委员会组成。全体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委员会的职责 是管理会员的资格、财政、人事、解释宪章、协调关系和签约等。另外还设置技 术、医学、裁判、教练员、财政、青年、老运动员、市场营销、法律委员会等。 不同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委员会的设置会有所不同。 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中的关键部分。胡晓娟,周战伟(2000)提出 了改革原有的竞赛组织结构,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并设计了单项体 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4。刘希佳(2007)在综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高 1 毛秀珠.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 韩勇.我国体育俱乐部研究状况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 :29-33. 4 胡晓娟,周战伟.对 21 世纪普通高校群体竞赛的组织结构及市场运作的构想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 14(4):9-11. 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的组织特征研究组织特征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7 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的“联合分权”组织结构模式,提出了该模式下政府型、混合 型和市场型三种不同组织结构类型,对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做了组织结构归 类判断。提出了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合理化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1。 苗向军的研究认为, 我国备战奥运会的基本组织管理架构分为决策层、 指挥层、 执行层和操作层等四个管理层级,采用的是兼有委员会制特征的直线职能式组织 结构,具有职责明确的权责利三位一体的分工协作机制,其基本管理内容包括战 略管理、训练竞赛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管理、物质保障管理、科技保 障管理、进度管理、组织文化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宣传管理、反兴奋剂管理、 集成管理等2。 吴春霞(2007)以组织理论为基础,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的组织结构为 研究对象,从其变迁和影响因素、现状、组织结构优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研究认为:职能结构方面,普通高校体育的职能包括体育学科教学与管理(设有体 育相关专业)、公共体育教学、课外群体活动、体质测试、运动队训练、场馆的经 营与管理、体育科学研究、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院系的党团建设、社会体育 服务和对外竞赛与交流;层次结构方面,设有体育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一般采用 三级或四级结构两种,未设体育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一般采用三级结构;部门结 构方面,主要以职能、专业或地域等方式来划分下属部门;职权结构方面,其各 部门责权基本是与其功能相符。并指出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混淆不清、层级结构 不够科学、基层科研学术组织形式单一、开放性较弱、与外界的交流渗透不足是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3。黄晓明(2003)对普通高校体 育管理组织结构类型、组织结构设计及有效的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了 探讨,他认为直线型组织结构和矩阵型组织结构是开展学校内外部体育工作的基 础4。文章仅从理论上讲谈到了组织结构类型、组织结构设计及有效组织结构的基 本特征,没有根据体育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对普通高校的体育管理组织结构进行设计。 总之,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体育组织的组织结构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运用组织 结构理论来设计高校群体竞赛和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 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关于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组织 结构的完整研究至今还不是很全面。 1 刘希佳.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融资申请流程及书写范例
- 2025全国食品安全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技能理论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电商店铺运营全面策划及案例分析
-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与效果评估
- 幼儿园安全管理细则及实施指南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开发
- 三年级数学学期教学计划与重点突破
- 学校德育工作方案创新案例
- 2025年消防安全考试试卷及答案
- 数据中心机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矿业权评估师考试(矿业权评估地质与矿业工程专业能力)全真冲刺试题及答案
- 2025秋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钓鱼”游戏》 教学设计
- 202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食品腐烂变质安全培训课件
- 隧道施工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 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检测(10月)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汽车发动机课件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重阳节活动致辞
- 地下室结构施工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氢燃料电池堆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