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金庸散文.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金庸散文.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金庸散文.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金庸散文.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金庸散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分四部分论述了金庸的散文。第一部分金庸散文研究的现状、意义、价值。对 当前金庸散文研究缺乏的情况进行了概括介绍,并着重指出了研究金庸散文对研究金庸 武侠小说和金庸本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金庸散文的创作概况与背景、题 材分类、创作动机。( 一) 金庸散文的创作概况与背景:( 二) 金庸散文的分类;( 三) 金庸散文的创作动机与心态。对金庸散文的创作概况进行了总结,将金庸散文初步归纳 分类,并对金庸散文创作的动机与心态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金庸散文的主要内容。( 一) 金庸散文独特的中国历史观;( 二) 金庸散文透露深切的社会关怀与殷殷的爱国情感; ( 三) 金庸散文对传统文化的善意批评和婉转的修正;( 四) 金庸散文对其武侠小说的 阐释:( 五) 金庸散文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人性、对人生的感悟;( 六) 金庸散文中对 莎士比亚的崇拜情结。对金庸散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总结。第四部分 金庸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 金庸散文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兼有情趣和理趣之美;( - 3 大家风范的白描手法,朴实亲切而又富于变化;( 三) 语言平和、干净、优美,剥除装 饰,娓娓道来;( 四) 大量运用且妥帖畅达的比较手法;( 五) 文风严谨,举证翔实。对 金庸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总结。 关键字:金庸散文特色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l l u s t r a t e sj i ny o n g sp r o s ei n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g o e st o a n a l y z ei t s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 ,m e a n i n g sa n dv a l u e s ,s u m m a r i z e i t s s h o r t a g ei nt h er e s e a r c h ,a n dp o i n to u te m p h a t i c a l l yt h em e a n i n g sa n dv a l u e s o ft h er e s e a r c h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h i sf i c t i o n sa n d h i m s e l f t h es e c o n d 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p r o s e sw r i t i n gs i t u a t i o na n db a c k g r o u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s u bj e c tm a t t e r s ,a n dm o t i v e s t h et h i r da n a l y z e sa n ds u m m a r i z et h em a i n c o n t e n t so ft h ep r o s e ,n a m e l y ,i t ss p e c i a lc o n c e p to fh i s t o r y ,i t sp r o f o u n d s o c i a lc a r ea n da r d e n tp a t r i o t i cf e e l i n g ,i t sw e l 卜m e a n i n gc r i t i c i s ma n d a m e n d m e n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i t se x p o u n d i n go fh i sm a r t i a la r t sn o v e l s , h i si n s p i r a t i o no fh u m a n i t ya n d1 i f e ,a n dh i sa d m i r a t i o no fs h a k e s p e a r e t h e l a s tp a r ti so ni t s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c ha sb o o k i s h n e s sc o m b i n i n gw i t h s e n t i m e n ta n di n t e l l e c t ,a u t h o r i t y ss i m p l ea n ds t r a i g h t f o r w a r dw r i t i n gs t y l e b u tr i c hi nf r i e n d li n e s sa n dv a r i a t i o n ,p l a c i d ,c l e a na n db e a u t i f u ll a n g u a g e i nak i n d l ya n di n f o r m a lf a s h i o n ,r i c hb u ta p p r o p r i a t ea n df l u e n tc o m p a r i s o n s , p r e c i s ep r o s es t y l ew i t ha f f l u e n tc a s e si np o i n t a n dt h i sp a r tc e n t e r so nt h e a n a l y s e sa n d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t h ep r o s e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j i ny o n g sp r o s e k e yw o r d s :j i ny o n gp r o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论金庸散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饔i 0 j 口口厂年2 月z - e l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做作者。:者矗 2 口0c 年 t 具i ze l 指导教师c 签孙船址 沙r p 日 一 旌 廖孑 剔 名日 签 似 认 p 确年 勘明 导 彤 斛 砂 己i言 ji 口 如今金庸小说研究已有较多高水平的成果收获,但对金庸散文的研究却相当乏缺, 这凸现了对当前金庸研究的薄弱环节甚至是空白地带。关于金庸散文的评论,不管是从 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与热闹繁复的金庸小说评论相比,金庸散文评论这 一地带更显贫瘠。 如要对金庸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应借助对金庸散文研究。知其散文 而反观其人、反观其小说,视野会更加开阔,见解会更加全面,认识会更加深刻。对金 庸武侠小说的研究、对金庸精神世界的理解与把握,会有更多的裨益和借鉴。 “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金庸散文与其小说的关系;金庸散文的意义;金庸散文写 作中对人物取材的个人喜好 是本文研究内容、重点、难点。本文以金庸散文集和 三剑楼随笔中的篇目为主体研究对象,结合对金庸先生人格、性情,学识、经历乃 至金庸散文、小说的粗浅认识、理解和感触,运用归纳、对比、比较、例证等分析方法, 试对金庸散文做一探讨性研究。 一、金庸散文研究的现状、意义、价值 金庸以武侠小说名家,因此对金庸的研究,当以其武侠小说为首要成就来进行。如 今金庸小说研究已较为充分,有严家炎、陈墨、孔庆东等人的多部高水平著作问世,且 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但金庸原有大量散文、随笔、政论性文章,并不为大多数人所 知,对金庸散文的研究就更相当少见。关于金庸散文的评论,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 上看,与金庸小说的评论相比较,凸显苍白,显现出当前对金庸研究的薄弱环节。 如要对金庸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应借助对金庸散文的研究。知其散 文而反观其人、反观其小说,视野会更加开阔,见解会更加全面,认识会更加深刻。可 以说,深入细致的解读金庸散文,对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研究、对于金庸思想、人格及精 神世界的理解与把握,会有更多的裨益和借鉴。金庸曾在一次接受杜南发采访时说,“我 写社评,那是写真写小说,那是写美。而佛学,是揭示善的。真善美,才是一个完整 的精神追求。”【1 】 本文尝试以金庸的散文、随笔、政论性文章为主体研究对象,结合对金庸先生人格、 性情,学识、经历乃至金庸散文、小说的粗浅认识、理解和感触,对金庸散文做一探讨 性研究,希望能对金庸先生的散文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解读与概括,从而引发广大 金庸爱好者和致力于金庸研究的学者、专家的兴趣,把金庸研究的领域拓展得更广泛。 二、金庸散文的创作概况与背景、题材分类、创作动机 ( 一) 金庸散文的创作概况与背景 一般读者对于金庸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武侠小说大师,以及脍炙人口的武侠作品上。 但金庸本身的成就,却不止于此。成功的报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家、才情洋溢的编剧家、 博学多闻的学者,除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等十五部长短篇 武侠小说外,金庸的创作还包括了政论、散文、学术研究、剧本、述评等。后者中的大 部分,是自2 0 0 6 年9 月,香港明报周刊杂志社独家授权师永刚工作室,结集经由 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金庸散文集后,大部分读者才能得之一观。 2 金庸的散文创作主要从五十年代横跨九十年代,多是发表于大公报、三剑楼 随笔的专栏文章,以及曾在明月月刊、中国民间艺术等书刊上发表的文章, 内容涵盖历史考古、诗词联谜、琴棋书画、电影京剧、中西文学、文化生活、旅游札记 等等。 ( 二) 金庸的散文的分类 金庸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1 、 “看戏、“听歌 、“品舞 、“赏画 、“观影”类。“看戏”类的散 文,是金庸的京剧杂评,多从戏剧结构着眼,且多有评议与建议,有谈( 除三害) 、 谈( 庆顶珠) 、谈( 姚期) 等;“听歌 类的散文,是金庸对所听歌曲的感受、 感觉、感悟、感情,同时涉及到歌唱者的经历与演唱特点,有黄虹八歌、谈几首 歌曲等;“品舞 类散文,是金庸对中外舞蹈特点的理解和总结,特别提出的是,这 类散文表达了他对芭蕾舞尤其是前苏联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的喜爱,有中国舞蹈的特 点、剑舞扇舞狮子舞、谈荷花舞 与( 采茶扑蝶 : 等文章;“赏画 类散文,写了金庸对中国画与传统西洋画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比较,有永恒神秘的微 笑、向中国画的大师们致敬等文章;“观影 类散文是金庸对中外剧本、电影或 改编剧本、电影所依据的小说进行的评论、随笔、随感,且多查阅原著,言必有据,从 中可以看出金庸对莎士比亚的特殊热爱,有 的含义中,“这剧本是莎士比亚最早期的作品丹【4 0 】在谈 ( 驯悍记) 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分为三个时期,驯悍记是他最早期 的作品之一,那时候距离他那几个大悲剧的创作时间还很远,他的才能还 没有发展到巅峰,可是在驯悍记中以充分显示了他天才的痕迹。在更早一些 的( 错误的戏剧中,主要之点还在情节的错综复杂。”【4 1 】在谈( 凯撒大帝) 中,金庸指出“这个戏( 指凯撒大帝) 是莎氏创作第二个时期末期的作品, 这时他的写作技术已达到了最高峰。”【4 2 】金庸熟知莎士比亚最成功的作品,“一 般认为,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在自古以来的全世界文学著作 中,它与歌德的浮士德并占登峰造极的最荣誉地位 【43 】金庸总结了莎士 比亚创作成功的原因,在谈( 第十二夜) 中,“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文学 上百世的宗匠,决不是由于他作品中情节的离奇曲折,而是由于他对人性深邃的 了解与刻画 4 4 金庸熟知莎士比亚的创作中常用的剧情结构。在谈( 凯撒 大帝 中,金庸写到,“莎士比亚许多悲剧在高潮之后常有一个极具的转变, 然后是一个哀情的富于诗意的场面,和以前的兴奋激烈完全不同。在哈姆莱特, 是奥菲丽亚的唱歌和自杀;在奥赛罗,是黛丝德梦娜伤感的唱杨柳之歌” 4 5 金庸曾在谈( 王子复仇记) 中提到,“我曾根据英国布莱特雷教授的分 析,把哈姆莱特中的大小冲突,一条条的列举出来。 4 6 他细致的、不厌 其烦地把剧中趋向于复仇成功的事件称为a ,把趋向于复仇失败的事件称为b ,列 1 7 举出一系列的事件。在分析哈姆来特的性格时,又列举出比较正式的意见有五种, 且每一种意见都郑重其事地一一详列:金庸道出莎士比亚创作的精髓,在漫谈 ( 大歌舞会) 中,“他们表现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精髓,这不仅仅是哀感顽绝的 恋爱故事,而是两个世界的矛盾冲突:一个是正在死去的邪恶的中世纪旧世界, 以蒙太古和凯布莱等人为代表;另一个则是罗密欧和朱丽叶所代表的新世界,那 是新生的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4 7 】他从莎士比亚塑造的人物中探求到了 青年莎士比亚的理想追求,找到了真实的莎士比亚的影子。在 :( 罗密欧与朱丽 叶) 的含义最后的结尾,在谈到莫克修这一人物的塑造时,金庸写道,“可见 创造这个人物,莎士比亚用了多大的心力。这个人物可能是青年莎士比亚的理想, 这个人反对那社会中邪恶的势力,但终于被这种势力害死”【4 8 】 4 、金庸对莎士比亚的关注到了爱屋及乌的地步。他十分清楚地记得莎士比亚 戏剧中饰演哈姆莱特的演员,并对演员的演技有所评价,有所侧重和喜爱。在谈 ( 王子复仇记) ,他写道,“在英国戏剧界里劳伦斯。奥立弗与尊吉格德是演 哈姆莱特的双壁。在我自己,我比较喜欢尊吉格德,我觉得他的话中感情 更为丰富深刻,吐露了一个更广大的灵魂的痛苦。”“9 】他甚至知道尊吉格德的 家事和他写作时尊吉格德的婚姻状况,在谈( 凯撒大帝) 中,“尊吉格德的 祖母是凯德戴莱,她饰演的朱丽叶是英国戏剧史中的一个重大成就他的祖姨是 著名演员爱伦戴莱。爱伦戴莱的儿子就是大导演哥顿克莱,尊吉格德继承了 这优良的戏剧传统,再加上他的天才和努力( 他今年五十三岁,好像还没有结婚) , 成为英国的大演员”【5 0 】;金庸连对莎士比亚的译著中人名的准确与否都异葛 的关注,在谈( 凯撒大帝) 中,他写道,“原具有中文译本,商务印书馆出 版的世界名著丛书中译名为凯撒大将,世界书局出版的朱生豪译本叫做凯 撒被弑记。我以为译做凯撒大将比较妥当,因为凯撒并没有做皇帝,说他 被弑不很贴切称他为大帝,则有点像春秋笔法中的诛心之论,根据动 机来判断一个人,也不符历史事实。”【5 1 】;金庸对莎士比亚剧本的出处、材料 取自哪里,哪里卖有关的书,多少钱一本,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而且还建议读者 阅读。“莎氏原剧的材料取自罗马历史学家普罗塔克的名人传中的凯撒、勃 列特斯、安东尼三人的传记( 这部名人传香港一般西书店都有出售,现代 丛书本售价十七元五角,读者们如有兴趣,可以去买一本来看看) ”【5 2 】 四、金庸散文的艺术特色 金庸散文知识丰富、视野开阔、题材众多、涉猎广泛,风格平易、亲切,他的散文 融学养、智慧、才情、关爱于一炉,会感性、知性、情趣、理趣为体,具有较高的文 学品位和艺术价值。 ( 一) 金庸散文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兼有情趣和理趣之美 读金庸的散文,虽然没有武侠小说那样引人入胜,但其中的文化韵味却更加浓郁, 金庸对国学的研究令人望其项背,在月下老人祠的签词中,金庸谈了杭州月老祠的 典故以及很多签词的解释,信手拈来,洋洋洒洒,有故事、有解释、有调侃。也谈对 联中,关于对“推敲 二字的斟酌更显得才学横溢。他在指出因有“鸟鸣山更幽的 意境,所以“敲”比“推字准确后,心智继续挥洒,“鸟呜山更幽本来是宋王籍 的诗梦溪笔谈中说: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 用鸟鸣山更幽来对王籍原联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意思一样,王 安石这一联集对却是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比原句更工”【5 3 】余光中说“学 者腹笥充盈,下笔不免引经据典,或借古人撑腰,或找出圣贤来抬杠,于是论兼正反, 文多波澜”用余光中的话来形容金庸散文再恰当不过了。金庸首先是个报人、社会活 动家、学者、评论家,其次是才是作家。他兼有学者广博的知识和作家卓越的才华,。因 此写起散文来游刃有余,并呈现出高雅的文化品位,是富有知识性和书卷气的学者散文, 是对社会、国家以至人类文化沉思冥想后真切地记录。这不仅仅指金庸作品的知识容量 大,更重要的是指作品显示出浓重的文化人气质,表现为旁征博引,学贯中西、探幽究 微、知识密集、内涵丰富。但金庸在散文创作中,以丰盈充溢的知识学问为题材,用生 动亲切的文字,崇尚自然的流露,却决不造作,从来没有给人“掉书袋 的感觉,他的 散文多学识、富理趣、重知识、不卖弄。 金庸散文兼有情趣和理趣之美。金庸的散文既重知性、尚理趣,又有感性、富于情 趣。中国舞蹈的特点中,金庸这样写道,“在芭蕾舞里,男人把女人举起来,是非 常重要可是非常难的动作,时间要绝对的准确,必须举重若轻有一次练习,教师 叫我一位朋友把一位小姐举起来,叫他的手拿住她的腰这位小姐很美,但腰不大细, 那位朋友偷偷对我说,举起已经很难了,我还有一件困难,根本不知道她的腰在什么 地方”【5 4 】话里话外颇有情趣和理趣,既有内心的深刻感悟,又有诙谐的善意调侃, 1 9 金庸真是一个情趣与理趣兼长,见解与想象并高的散文妙手。由于身处的香港的特殊环 境和金庸早年的生活经历,决定了金庸丰富和复杂的情感心理,他的思维习惯中国化, 身上有着共同的民族情绪,但他生活的形态、意识形态又同大陆学者散文家不同,所以 在其取材、立意乃至表达方法等方面具有着非常个人化、情趣化的特点。可以说,金庸 的散文以学识、才情为基础,表现对社会、文化、人生深刻的思考和领悟,融合情趣、 智慧和学问,且为性格、修养和才情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学养、机制、才情的完美融合, 融学识与才情于一体、汇儒雅和风趣成一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反映了 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 ( 二) 大家风范的白描手法,朴实亲切而又富于变化 金庸散文有时如其小说一样,白描手法运用得相当得体,简洁、质朴、准确地勾勒 所写事物。比如在忧郁的突厥武士们的篇尾“我想起英国诗人d 罗塞蒂写过的一首 小诗,描写一个早夭的少女,在天堂中等待她情人的灵魂升天,素手如玉,倚着黄金栏 杆,晶莹的泪珠,滴上了白色的长袍竹 5 5 】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事渲染, 但鲜明、准确、传神,粗线条地勾画,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董桥先生曾评价金庸 的写作手法,“他笔下的一些个人漫谈、随意抒发己见的文字却最为引人入胜。寥 寥几笔便勾勒出一种氛围、一种场景,算得上是大家手笔。” ( 三) 语言平和、干净、优美,剥除装饰,娓娓道来 金庸的散文没有他的武侠小说那样气势恢宏、感情奔放、大开大阖、叱咤风云,也 没有用激越的语言语言慷慨高歌,而是以平实质朴的文字,舒缓轻松的笔调,谈他的感 受和对问题的看法,犹如老朋友拉家常,自然、亲切,平如白话,娓娓道来。“十年之 前的秋天,那时我在杭州。表姐蒋英从上海到杭州来,这天是杭州苋桥国民党空军军官 学校一班毕业生举行毕业礼,那个姓胡的教育长邀她在晚会中表演独唱,我也去了苋 桥。”【5 6 】这是金庸钱学森夫妇的文章的语言,细看每一句,都很平常。不论词汇 的搭配,还是句式的选择,都很少标新立异,出人意外。那些话,看来朴实无华。但就 是这些话,如果合在一起,写人就会那样深刻逼真、状物就会那样准确生动、叙事就会 那样全面简洁。初看上去,这似乎不是第一流的境界,但细细品味,这却是第一流的语 言境界。苏东坡说:平淡乃绚烂之极也。金庸的语言便是绚烂之极的平淡之言。金庸的 叙述语言,必定是合乎所描写的客观对象的性质、形态、神韵,他很少直接抒情议论, 他充分相信读者能够领会这种平淡之中所蕴涵的美,他在那些平淡的语言背后,会心地 微笑着为你说故事。 用严家炎先生对金庸小说语言的评价,来评价金庸散文的语言也相当准确、深刻, “金庸的语言是传统小说和新文学的综合,兼融两方面的长处,通俗而又洗练,传神而 又优美一陈墨先生认为:“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什么突出的特殊,那是 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 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实 际上,正是因为在各个方面都达到或是接近了极致,所以在整体上才英华内敛,渊 停岳峙,毫无剑拔弩张,邀人喝彩之态。前人论杜甫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 所独专,此言用于金庸也并不过分斗【5 7 】此对于金庸小说语言的评价,用于金庸散 文也并不过分。 金庸散文的思维流程很有一点绅士风度,常常如饭后散步那样从容,抓住一件事, 款款起步,似是漫无目的、漫不经心的走起来,但心中早有了路线,只是从容不迫,+ 信 步闲庭。读金庸的散文,就像和一位老朋友谈天说地,讲了许多丰富好听的故事。没有 演讲、没有教训、没有口号、没有高调、没有歌咏。这样的散文写作风格,消除了散文 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和读者成为了一体、打成了一片,有着平实柔和的风格,忠厚长者的 风范。即便是在论秦桧问题的真相这样辛酸激烈的话题时,金庸也以一种平稳的语 气谈论,这种平实柔和的风格使得金庸散文既厚重又诚实可信。 优美的语言。金庸似乎并不在意散文的语言雕琢,他的散文与内地散文中崇拜自然 风光描写不同,很少出现大段的自然风光的描写,他对自然之美的反映虽然不能说是迟 钝,但至少也缺乏激情。所以在他的散文中并不多见色彩华丽的语言修辞,但偶尔飞来 一笔,却让读者不得不佩服金庸的优美文笔。谈( 荷花舞) 与( 采茶扑蝶) 中,“那 是在幽静的水边,湖水起这一点涟漪,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波心荡漾着一朵白莲, 四周围是染着胭脂的红莲。在朦胧的轻雾中,在微微的清风下,荷花似乎在水面缓缓滑 动。花正盛开,清香远远的送出去。”【5 8 】其实,金庸所期待的是对事物本质与内涵的 探究,是对中华民族醇厚文明历史积淀的汲取,他对中华古典美的理解,对事物、事件 人性层面的深入洞悉,构成了他散文创作中的美学特色,儒学仁者,成了他最高的美学 境界。 ( 四) 大量运用且妥帖畅达的比较手法 2 1 金庸学识渊博,他学贯中西,即对国学有很深的造诣又长期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金 庸有着深厚的中西文化背景,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熏陶,后来完成了 高等教育,而后负笈欧美,在西方文化的洗礼中获得更高学历。丰富的人文知识的积累 使他洞悉世事人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明有着一种深切的终极关怀。因 此在他的散文中,一定会出现文化在中国古典之间、中国古典与现代之间、中西之间的 交融与比较,在交融中丰富和广博,在比较中颉英和汲取。 i 、中西剧作的对比。在谈( 梁祝) 与( 铸情) 中,金庸比较典型的运用了比 较的手法,来阐述中西剧目的异同。“外国人看了这部电影,都说是中国的罗密欧与 朱丽叶,如果拿电影来相比较,那么铸情是远远不及梁祝的”【5 9 】金庸首 先比较了电影的故事来源,“至于谈到故事,不能说谁好谁坏,两个都是流传很久的民 间故事,歌颂了纯洁的爱情的力量,反抗着封建的黑暗势力 6 0 然后他比较两剧的 最大特点,“铸情) ) 因为莎士比亚天才的笔触,想象力更为丰富,文辞更加华瞻,梁 祝的民间气息比较浓厚。作为现代的中国人,我是更加喜欢梁祝。静【6 1 】接着金 庸拿梁祝和铸情的主题的鲜明性作比较,“我以为梁祝所反抗的是整个封 建势力,这比铸情所反对的两家世仇更为全面,更加广泛当然,两家世仇是封建 统治的一种形式,反对了一个也就反对了另一个,但总不及梁祝那样直接。”【6 2 1 金庸还对两剧的结局作了比较,“梁祝的结局是化蝶,是反抗者在死亡中得到胜利, 他们与封建势力斗争到底、至死不屈。铸情的结局是蒙太古与凯布莱两族族长的携 手,消灭了世仇。封建统治与反抗者至少在表面上是暂时得到了调和和妥协”【6 3 】金 庸继续对两剧的悲剧原因进行比较,“铸情中的悲剧的基本原因当然是封建压迫, 但其中充满了偶然因素,只要一个偶然因素不发生,那么这个悲剧都可以阻止。但梁 祝的悲剧却与偶然因素无关 6 4 接着金庸对两剧中人物的塑造效果分别进行了比 较,“我曾说梁山伯比罗密欧好为什么呢? 我觉得梁山伯稳重、诚实、爱情专一,是 中国人理想的男人罗密欧热情、冲动、在爱情中似乎在发疯,在中国人看来, 梁祝的爱情无疑是要合理得多。在莎士比亚笔下,朱丽叶的品格似乎比罗密欧要高一点, 她从一个天真的小姑娘发展成为一个勇敢的女人。梁祝与之相比较,我觉得似乎是祝英 台的性格更为突出。” 6 5 】 2 、中国戏剧中的对比。如谈 除三害) 先后比较了戏中的角色周处与张飞、 薛刚、江洲城里的李逵、醉打山门里的鲁智深的不同:“周处不是江州城里的 李逵,两个都是恃强横行、落拓不羁的汉子,但周处身上没有李逵那副泼皮无赖的气息; 2 2 周处也不是醉打山门的鲁智深:两个都是有好酒就大喝,遇见不顺眼之事就放手便 打的人,但周处不像鲁智深那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没有李逵的娇媚可喜, 没有鲁智深得潇洒自如,但自有他的慷慨跌宕,悲愤侠烈之处”【6 6 】;同一演员裘盛 戎在不同戏里的表演差异:“裘盛戎的另一出名作是将相和,老将廉颇和周处的性 格当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一知过失立即自愧无地,立即采取正确的行动,其勇敢之处, 光明之处,可以说并无二致然而我觉得这两个人的悔悟仍旧是有所不同的廉颇主要 是出于爱国心,出于对蔺相如的感佩,情感的成分较重,周处的悔悟却是由于严肃的沉 重的自责,更多理性的思维”【6 7 】;同一部戏由不同演员来演所产生的不同舞台效果 等等。比较之中显形象,比较之中看出作者对中华瑰宝的深爱。 3 、中西方艺术乃至绘画的对比。在向中国画的大师们致敬中,金庸首先对中 西方艺术的基本源泉进行比较,他写道,“中国艺术数千年来具有独特的风格,虽然中 间也曾受到印度和西域的外来影响,但这些外来因素很快就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之中。中 国艺术的基本源泉,一方面来自民闻,一方面是士人的创作西方传统艺术中民间的因 素远比中国为少,主要是贵族和知识分子的趣味。中国艺术又讲究融会贯通,流注中国 文化的整体精神。”【6 8 】然后金庸指出了中国画和传统西洋画的主要分别,“还不在透 视、描绘笔法、构图等等的技巧,而在于对绘画的基本构想。传统西洋画求逼真的形似, 绘画本身是目的,画一幅画或者是为王公贵女保存肖像,或者应教堂的需要以引起人们 的宗教情绪,又或是描绘战役的详情,以供国王和将军的陶醉。画中或偶有民情风俗, 往往也是为了替封建领主显示属下子民的生活。中国画却是手段,目的在抒写画家本人 的感情、思想和美学上的意境。中国大画家笔下的山水不必似真山真水,却要抒写画家 的胸襟情怀。皇帝内廷供奉的画家应命而作,图画便成为目的,旨在迎合皇帝的癖好, 除非皇帝的胸襟甚宽,鉴赏力甚高,而画家的技巧又极高明,否则不可能有佳作产生, 正如承旨奉和之诗,希觏名篇。作品格调高低之别,往往即在于此。”【6 9 】此后,金庸 分析东西文化互相接触之后,各自发展的道路,是西洋画从日本画里间接得到中国画家 的基本意念,放弃了“求形似”,转而创造自己的风格。而中国画却渐渐走上了西洋画 家所早已摒弃了的旧路,不再注重意境感情,而求实际效果。但就表现方式而论,近代 中国画毕竟还保存了固有传统。尽管国画中混入了西洋画法,基本上终究是国画,洋为 中用,中国画并没有变成西洋画。最后金庸得出结论:“中国戏曲和中国画,目前是我 国传统艺术的两大支柱。但中国戏曲并无多大进步,只不过作了一些枝枝节节的修改。 今日中国画的技巧和表现方式,却已非明人、清人之所及,更非唐人、宋人之所及。说 我国近百年来主要的传统艺术成就是在绘画,此言当不为过”【7 0 】 4 、在“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 中,金庸对三岔1 3 形式的主要 成分一哑剧与西方戏剧中的哑剧作了深刻比较。 “在西欧,罗马时代就已有哑剧,目 前欧洲的戏院中偶然也有一些哑剧,然而普通只是极短的一段,引不起多少人的兴 趣欧洲与印度的有些批评家把三岔i :i 中的演技与卓别林相比,因为卓别林正 是哑剧的大师。”【7 l 】金庸接着分析了过去国外芭蕾舞的观众层次,只有少数的王公贵 族和鉴赏家,他们都懂得舞蹈,对舞剧中的特种姿势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现在看芭蕾 舞的人社会面越来越广,许多人就不知道这些舞蹈家们比来划去的在干什么。可是看中 国的三岔口却不需要专门的舞蹈知识。“在三岔i :i 中,刘利华在自己肩都上方 一拿,在颈中一斩,再要摇手,不论你是哪一国人,都知道这表示怕任棠惠一刀将他砍 死”【7 2 】金庸深刻分析了哑剧在剧情中的合理性,他认为哑剧虽是一种艺术,但在一 般场合中表现出来总是令人感到不合理。但在三岔口与打店中,所设想的情况 却真是恰到好处。对打的双方都是在黑暗之中,在这种环境之中,演出哑剧是最合理的。 而除了中国这种传统戏曲形式之外,在外国的话剧或电影中处理这场面却是不可能的, 因为京戏的观众虽看到一个光亮异常的舞台,也能设想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在西方的舞台剧中要表现这情况,势必要关掉灯光,那么观众要也只能在黑暗中揣测了。 金庸写道, “外国戏剧批评家们对三岔i z l 中各种动作目的性之明确,一致赞扬,所 谓目的性明确,那就是说每一招每一式都具有具体的作用,一刀挥来,目的是要砍死对 方,一脚踢去,目的是踢去对方的兵器再拿芭蕾舞来相比,舞蹈中有许多旋转,姿势、 高跃等等,美当然很美,但到底有什么意思,实在难说。当然京剧中也有为武功而武功 的东西,但比较上数量是很少的”【7 3 】在这篇文章中,金庸还对同一出戏在不同时间 的演出效果也进行前后比较。在“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 中,金庸写 到“与从前的演出相比较,这戏已有了一些改动,最重要的是把刘利华从坏人改为好 硝 人改成现在这样,虽然与打店的情节越来越像,但就戏的本身而言,却是更 为完美。” 7 4 比较出了后来的剧目受到群众欢迎的原因。 ( 五) 文风严谨,举证翔实 但凡金庸每每看戏、看电影、读书有感而发时,所涉及到的史料、文献、典故,都 要亲自动手查阅资料,或翻原著,或旁征博引,讲究精准,从不妄加揣测,其严谨的治 学作风可见一斑。百剑堂主在三剑楼随笔后记中总结三人在撰写文章时,大量查阅 资料,以苦为乐,“写文章是乐事,但有时也是苦事,我们有时为写一篇千多字的 随笔:也常常要翻几本书,查不少材料。老实说,下笔千言,其实也并不难,最多一个 半钟头担保了事,倚马的滋味如何,我们未尝试过,倚桌的速度还是有一点把 握的问题只在于下笔之前,要费相当时间去组织材料,核对材料我们总求能给 读者一点东西,所以自问是认真的。至于工或不工,那就不敢说了”【7 5 】 谈庆顶珠中,金庸先介绍剧目的由来,根据改变的小说、小说改编的其它剧目 以及剧目的主题和基本内容。谈空城计中,开篇就指出这是一部以诸葛亮为主角的 戏,然后列出了诸多诸葛戏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收姜维借东风七星灯 后,介绍一出完整的空城计要包括失街亭与斩马谡在内。然后又对于马谡 进行进一步介绍,把他的功过、性格交待给读者,而这一切都是为介绍空城计所作 的必要的铺垫。可见金庸在写作过程中,一丝不苟、锱铢必较,作风严谨。 就是一首歌曲,金庸也究其本源,在 - - j 吸收外国好的东西, 但不可以全部欧化靠,“我想,武侠小说比较能受人喜欢,不因为打斗、情节曲折离 奇,而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形式,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思想感 情、人情风俗、道德与是非观念。 ,“我们在小说形式上是否可做探讨,在欧化的小 说形式作为目前的主流以外,另一个分支,除武侠小说外,也可以用传统形式写爱情故 事、写现实的故事。事实上过去有些创作也很成功,像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像老 舍、沈从文、曹禺作品的文字和对白,像新儿女英雄传当代有些小说也有中国传 统形式和内容,都很受读者欢迎。”【8 0 】在香港一隅,金庸保持了对文学创作的信念。 在香港那样一个充分商业化的社会,束缚精神的压力更多来自商业利益、大众趣味,来 自心灵的自我束缚。虽然金庸的创作获得了读者的喜爱,但他正当写作的盛年便决定封 笔,放弃了巨大的后续商业利益。在六十年代中期,因文革引发了左翼学潮、工潮。金 庸主持的明报,逆潮而上,发表了大量客观公正的文章,金庸也受到人身安全的威 胁,但他处之泰然,绝不放弃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信念。金庸的创作与他的精神品质息息 相关。在金庸大量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那种独立不拘的气息、任情 自由的文学创作信念。 金庸散文大量涉足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人物缅怀和追思,形成了一种平和、 深远,即开阔又有史学力度的大气的散文风格。但是,在这些散文中,往往请求 历史史料的帮助,大大缩减散文本应该有的精神空间,文章很大的篇幅被历史史 2 7 料所占有,作者往往忽略了心灵和精神的表达与释放。此外,金庸散文集中 的这些散文是金庸先生五十年间的作品,即使金庸先生天赋异秉,一开始就臻于 成熟,似也应该有所升华与变异。 2 8 参考文献 1 费勇、钟晓毅附录金庸传奇 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6 3 9 6 2 百剑堂主正传之前的闲话- - n 楼随笔 m 香港:香港文宗出版社,1 9 5 7 1 3 金庸相思曲与小说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1 6 2 4 金庸我的中国史观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3 1 4 5 廖可斌金庸小说争论集 m 杭州: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0 8 2 6 傅国涌金庸传 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 0 0 3 1 8 5 7 张圭阳金庸与明报 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 0 0 7 1 3 5 8 傅国涌金庸传 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 0 0 3 1 8 2 9 金庸半斤八两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1 7 3 1 0 池田大作人生何处不相逢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3 8 9 1 1 1 2 1 3 1 4 金庸我的中国史观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 2 0 0 6 3 1 4 - 3 2 2 1 5 1 6 金庸三地同业,皆兄弟也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2 2 5 2 2 7 1 7 金庸北国初春有所思侠之大者一一金庸评传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 9 9 4 2 1 2 1 8 金庸谈除三害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3 1 9 金庸谈庆顶珠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7 2 0 2 1 2 2 金庸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 2 0 0 6 2 3 3 - 2 4 2 2 3 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2 4 4 2 5 5 2 4 1 2 5 2 6 2 7 1 2 8 金庸从一位女明星谈起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 2 0 0 6 1 5 7 - 1 5 9 2 9 3 0 金庸小说创作的几点思考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2 7 1 3 1 金庸围棋五得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1 7 8 3 2 3 3 金庸崇高的人生境界( 吴清源自传) 序金庸散文集 m 北京g 作家出版 社,2 0 0 6 2 0 3 2 0 4 3 4 金庸旅游寄简日本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2 7 9 - 2 8 3 3 5 3 6 金庸漫谈大歌舞会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4 8 - 5 7 3 7 金庸谈理查三世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1 1 8 。 3 8 金庸谈王子复仇记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7 7 3 9 金庸谈奥赛罗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9 4 4 0 金庸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含义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1 1 4 4 1 金庸谈驯悍记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1 3 2 4 2 金庸谈凯撒大帝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8 3 4 3 金庸谈王子复仇记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7 7 4 4 金庸谈第十二夜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1 2 5 4 5 金庸谈凯撒大帝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8 4 4 6 金庸谈王子复仇记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7 8 4 7 金庸漫谈大歌舞会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5 2 4 8 金庸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含义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1 1 4 4 9 金庸谈王子复仇记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8 0 5 0 5 1 5 2 金庸谈凯撒大帝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8 3 9 2 5 3 金庸也谈对联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1 8 9 5 4 金庸中国舞蹈的特点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3 9 5 5 金庸忧郁的突厥武士们金庸散文集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 0 0 6 2 8 5 5 6 金庸钱学森夫妇的文章三剑楼随笔 m 香港:文宗出版社,1 9 5 7 5 7 陈墨众生之相:金庸小说人物谈 m 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