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论文以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史为题,对文言小说在其最后阶段的发展状况 进行了研讨。“前言”部分以量化统计的方式描述了文言小说在当时的发展大势, 并简要评述了学界对该时期文言小说进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清末民初文言小说的生存环境”探讨了清末民 初时期影响文言小说生存的重大因素。晚清时期,梁启超等人从开通民智、进化 论及文体审美的角度发动了白话文及白话小说运动,文言小说的发展因此处于低 迷状态。但梁启超等人的白话小说理论并未对以文言为高雅、白话为鄙俗的传统 审美观造成根本的冲击,此外,晚清兴起的国粹思潮又将文言提升到“国粹”的 高度加以维护,在观念上进一步强化了文言的优越性。白话小说理论的弊端和国 粹学派的观点在清末的最后几年逐渐在小说创作界产生影响,并与民初“游戏的 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和袁世凯政府的文化复古政策相结合,最终促成了民 初文言小说的繁荣局面。 在清末民初时期,传统型和新变型的文言小说都获得了并行不悖的发展,本 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此进行了探讨。第二章“清末民初的传统型文言小说 研究”分析了传奇体和笔记体的文言小说在该时期的发展状况。神怪、爱情与豪 侠一直是传奇文的三大传统题材,由于反迷信运动的开展和科学主义时代的到 来,清末民初的神怪传奇在整体上呈现出衰落的状态;当然,宗教信仰和民俗观 念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神怪意象所固有的审美魅力也具有一定的永恒性,因此当 时创作神怪传奇者仍不乏其人。其中,林纾的神怪传奇充分承袭了唐传奇和聊 斋志异的风格,但由于缺乏对生存境遇的深刻反思,林纾的这类作品并不能走 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清末民初的爱情传奇数量众多。根据思想内容和审美旨趣 的不同,当时的爱情传奇可分为两类:一类秉承了正统的传奇小说的特色,内容 多“奇异而可传示”,讴歌具有超越性的爱情与人生,在艺术手法上讲求“本各 众体”的文章之美;另一类作品以传奇文的形式表现带有鲜明的新时代气息的人 物和事件,追求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当下性”,而对正统传奇所具有的史与诗融 合的品格不甚讲求。清末民初的豪侠传奇也有较大的发展。在当时众多的豪侠传 奇作者中,江山渊的作品艺术成就最高。江山渊所塑造的豪侠人物大都带有浓郁 的儒、道文化的烙印,体现出作者对以传统思想为基础的文化人格的向往:在艺 术表现上,江山渊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追踪史记的痕迹。本章的第二节“清末 民初的笔记小说”探讨了清末民初的笔记小说观和笔记小说创作的具体情况。在 清末民初,作为目录学概念的笔记小说和作为文体学概念的笔记小说是同时存在 的,有人倾向于对二者进行一定的区分,又有人仍将二者混为一谈,时人依违于 小说概念的现代意义与传统意义之间。清末民初的笔记小说观的含混状态与笔记 小说本身的芜杂有关,也与笔记小说所具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性质有莫大的关联。 前代的笔记作品的再版与时人的新创作共同促成了清末民初笔记小说的繁荣。该 时期的笔记小说无论在写法还是意趣上,大都继承了传统的笔记作品。不过,不 少笔记小说一反过去犹贤博弈的性质,开始履行社会批判的功能,这在讽喻型和 影射型的笔记体志怪小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章“清末民初的新变型文言小说研究”探讨了在题材、主题、叙事体制 与审美旨趣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倾向的文言作品。在文言小说的传统中,社会小说 并不多见,且大都采用了超现实的意象,少有写实之作。但在清末民初,社会小 说大量增多,其中的部分作品己不再使用超现实的意象影射和讽喻社会现实,而 是运用了近乎于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有些作品甚至具备了成熟的现代短 篇小说的品格。还有一部分社会小说虽不具写实主义的风格,仍然采用了象征和 寓言等形式,但作品用以象征的喻体与传统的意象迥异,且在叙事体制方面突破 了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陈冷血的作品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在清末民初的写情小 说中,有相当一部分“类传奇小说”仍然秉承了过去的爱情传奇的旨趣,如以才 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追求事件的离奇曲折等,但在叙事体制方面皆进行了 程度不同的新变,碎琴楼、玉梨魂等即是这样的作品。另外,以周瘦鹃的 西子湖底为代表的作品虽也描写带有传奇色彩的爱情,但表现的已是近乎于 变态和畸形的人生与情感,体现出作者对神秘的病态美的玩味。在清末民初,还 有一类写情小说不再关注传奇式的人生,而是聚焦于平实普通的感情生活,在对 恋爱或婚姻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示中,传达出了平常人的欲望和感受,徐卓呆的 作品是其中的代表。自叙传小说是本章所讨论的第三种新交型文言小说。自叙传 小说渊源于古代散文领域里的自叙传传统。归有光散文、影梅庵忆语及浮 生六记的成功示范使自叙传小说在清末民初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自叙传小 说以个体的真实生活为原型,通过散文的笔法来表达一种忏悔意识或怀旧情绪, 与现代的小说随笔化的潮流隐隐相合。从内容上看,清末民初的自叙传小说可分 为两类:一类仿效归有光的散文,写家庭生活、回忆故旧亲人的生前琐事;一类 追摹影梅庵忆语及浮生六记,写婚姻生活、悼念亡妻。苏曼殊的断鸿 零雁记将写作的视角转向了自叙者本人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作者对个 体的心理流程的关注。断鸿零雁记的出现是中国自叙传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本文的第四章“文言小说的终结”探讨了文言小说终结的原因及现代小说对 传奇精神的吸纳等问题。文言小说的终结首先应归因于文言的废弃。语言攸关到 思维方式的改造和伦理的觉悟。据此思路,五四知识分子发动了白话文运动,而 2 随着“五四事件”的发生,举文言废白话的呼吁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小说领域, 文言小说的终结也与五四作家对古代小说的全面反动有关。五四作家将小说的内 涵定义为真实地再现与表现人生、将人物列为现代小说的重要因素,并以创作平 民文学相号召,由此大大降低了文言小说存在的必要性。然而,语言与文学很少 以断裂的态势发展,清末民初小说界的“语言实验”为五四的语言变革创造了条 件,古代传奇文在题材上追求“惊异”美、在手法上追求“文章”美的传统也对 现代小说起到了灌育的作用。 关键词清末民初文言小说传统型新变型 中图分类号:1 2 0 7 4 0 9 3 a b s t r a c t i h et h e s i sd i s c u 鼯e st h eh i s t o r y0 ft h ed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n o v e l sa tt h et u mf r o m o i n gd y a s t yt ot h er 印u b l i co fc h i n a ma d d i t i o nt ot h ep r e f a c c ,t h et h e s i s 加d u d e s f o u rc h a p t e r s ht h ep r e f a c e ,t h eb a s i cd e v d o p m e n t0 ft h ec l a s s i c a la l i n e s en o v e l sa t t h a tt i m ei sd e s c r i b e di nt a b l e s ,柚dt l l eh i s t o r yo fr e s e a r c ha t ,o u tt h o s en o v e l si sa l s o a n a l y z e d n e 丘r s t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l i v i n gs p a c eo ft h ec i 瓠s i c a lc h i i l e s en o v e i sa tt l l a t t i m e i nl a t cq | m gd y n a s t y ,t h em o v e m c to fv e m a c u l 耵l i t e r a t i l r ei n i t i a t c db yu 锄g q i c h a oa n d 删1 e rp o o p i em a d e 出ed 弱s i c a lq 曲e s en o v e l si nai o w 蜘e h o w e v e r t t l es c h 0 0 lt t l a ta d v o c a t e dp r o t e c 面gt h eq u i n t e s s e n c co fq 血e s ec l i l t u r es t r c n g t h e n e d t h et m d i t i o n a la e s t h e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si n 、v h i c ho n l yt h ed a s s i c a lc h i e s ew 踮r e g a r d e d 髂ab e a u t i f i l lw r i t t c nl 柚g i l a g e a n di n 也e 丘r s ty e a r so fr o c ,t h ed 髂s i c a la 血e s e n o v e l sa c h i c v e dh u g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u et os o m ec o n c r e t es o d a lf a c t o r s t h es e c o n dc b a p t e rd i s c u s s 髂t h cc l a s s i c a l 血i n e s en o v e ko f 仃a d i t i o n a ls t v l ea tt h e t l i m 舶m q i n gd y l l 髂t yl or o c t h ed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n o v e l so ft r a d m o n a ls t y l ea r e i ng e n e m ld i v i d c di n t o 柳ok i n d s :t a l c so ft l l em a r v e l o u sa n d p e nj o t t i n g sa t t h a tt i m e , d l l et ot h cm o v 锄c n to fa n t i s u p e r s t i t i o n ,t h ct a l e so ft h em a r v e l o u sa b o u tg o d sa n d s p i r i t sd e c l i n c d ,o fc o u r s e ,s o m ep e o p l es t m l i k e dt ow t i t et h i sk i n do ft a l e s ,b e c a u s e 也ei a g e so fg d d s 缸ds p i r i t sh a de t 即喊c h 锄o ft h o s ea u t l l o t s ,u n s h uw 弱a r 印r e s e n t a t i v ef i g u r e d i 廊r c n t 劬mt h ew 她e o ft l l et a i c so f g o d sa n ds p i r i t s ,t h et a l e s a _ b o u tl o v eh a dah u g ed e v d o p m e n t ,w h i c hc o u l db ed i v i d c di t ot w os o n s :o n e i i l h c r i t c dt h e 仃a d i t i o no fs h 叫s t 耐e s0 ft h e t 缸g _ s o gp e 哟d ,a n dt h e o 也c r e m b o d i e d s t r o n gn a v o r o ft i m e s t h e r ew e r e m 柚y t a k s0 fh e r o e sa tt h a tt i m e j i a n g s h a n y u 曲w 丛af 锄0 u sa u t h o rw h ow 勰9 0 0 da tw r i t i n gt a l 0 fh e r o e s ,衄dh i s w o k si n h e 五t c dt h es t y l eo fr e c o r do ft h eh i s t o r i a t h cc h a p t e ra i s od i s s s c st h e c o n c c p t a b o u tp e n j o n i 簪蛆d t h ec r e a t i o no f p c j o t t i n g sa tt h a tt i n l e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c i d i s c l l 骚鹪t h ec l a s s i c a l ( :b j n e s en o v e l so fm o d e m s t y l ea tt h et 啪 如mo i n gd y 踮t yt or o c a c c 池gt ot h et h 锄e 。t h e s en o v e l sa r ed i v i d c di n t o t h r s o n s :s o d a ln o v e l s ,s e n t i m e n t a ln o v d sa n da u t o b i 0 聊h yn o v c l s o n cp a no f t h es o d 蛆i 阿e l sb e g 趾t ou s et e c 虹i q so fi e a l i s t i c1 t e t a t r e ,a n ds o m eo f 也锄 a c h j e v e ds o m ec h a 均d e r i s t i c so fm o d c ms h o ns t o r i e s t h eo t h e r p a n s t i l lu s e di m a g e s o fs u p e h _ e a l “yl i k et r a d i t i o r l a ls o d a in o v e l s ,b u tt h e i m a g e su s e dw e r e 龇a d y 4 d i 丘e r e n tf t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0 n e s a tt h et i m e 1 0 t so fs e n t i m e n t “n o v e l sl e a m e dt ou s e s o m en e wf a c t o r si nn 啪t i v et e c h n i q u e s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s o m es e n t i m e n t a ln o v e l s b e g a n t oc o n c e n t r a t eo nc o 咖n o na n d试v i a ll i f cr a t h e rt h a i l r o 玎】a n t i c1 i f c a u t o b i o 掣a p h yn o v e l sr e s u l t e df r o m c l a s s i c a le s s a yo fc h i n a ,a i l d m a r k e dt h em 砒u r i t y0 ft h ea u t o b i o 孕a p h yn o v c l s t h el 蓝t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l l ef a c t o r s 也a t 王c dt ot h e do ft h ed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 n o v e l sa i l dt h el e g a c yi n h e r i t c db ym o d c mn o v c l s k e y w o r d s :t h et u mf r o m q i n gd y n a s t y t ot h er o ct h e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n o v e l s t r a d i t i o n a ls t y l e m o d 啪s t y l e 5 日u 舌 一、清末民初文言小说的发展大势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的最后阶段。1 1 9 0 8 年晚清小说家徐念慈 在余之小说观一文里曾特辟“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一节,提到“就今日实 际上观之,则文言小说之销行,较之白话小说为优”,在分析了当时小说读者的 成分后,他进一步提出,“夫文言小说,所谓通行者既如彼,而白话小说,其不 甚通行者又若是,此发行者与著译者,所均宜注意者也”2 。目前也有学者指出: 清末民初时期,“尽管白话文运动日见发展,提倡白话小说者日见增多,可文言 小说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大行其时,甚至揭开了文言小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 页”3 。这些论述表明清末民初时期虽然是文言小说发展的最后阶段,但绝非 无关紧要的阶段,文言小说在该时期有重大的发展。 当然,徐念慈等人的论述尚有太多的模糊囫囵之处,并未细致描述出文言小 说在清末民初的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发展轨迹,笔者拟先对当时的文言小说与白话 小说的力量对比进行具体的量化统计,以期能直观清晰地勾勒出文言小说在该时 期的发展大势。另外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初的小说刊物,大都声称对文言和白话 持一视同仁的态度,但实际上这种声称并不反映两类小说在刊物中的真实比例, 更不反映编者对待两种语言的真实心理,这也使得以量化的方式具体客观地说明 两类小说的存在状况成为必要。 清末民初时期究竟有多少文言小说,这是个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当时除了 单行出版的作品以外,大部分小说登载于大量的小说报刊和非小说报刊中,不少 报刊或卷帙浩繁,或湮没残缺,要从中对文言小说加以统计,难度甚大,且也无 十分之必要。其实只要以当时的小说刊物和登载小说较多的其他期刊为观照对 象,即可概览文言小说的发展大势。据此,笔者的统计对象主要是晚清和民初的 几种流行的小说期刊和刊载小说较多的其他刊物,至于单行出版的作品,因大都 先曾连载于报刊,本文遂不再另行统计。还须说明的是,晚清的小说刊物所刊之 白话小说大都为连载长篇,而文言小说大都为短篇。若以某刊物分别所载之白话 和文言小说的总量进行比较,很可能得出两种小说数量差不多的结论,而这显然 不符合小说存在的实际情形。以新小说为例:新小说共2 4 号,所刊之白 话创作小说仅8 种( 洪水祸、东欧女豪杰、新中国未来记、回天绮谈、 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命奇冤、黄绣球) ,所刊之文言创作小 说共5 种( 老学究叩阍记、守旧鬼传、新聊斋唐生、啸天庐拾异、反 聊斋) 看上去,白话与文言的比例似乎相差不大。但究其实,就每一期而 言,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比例远非如此,而晚清的其他小说期刊也大都存在这 种情况,所以对于晚清的部分小说期刊,统计中将尽量呈现每一期的白话小说与 文言小说的数量对比。民初的小说期刊( 包括创刊于宣统时期的小说时报、 小说月报) 则往往以刊载短篇小说为主,且不少刊物期数甚夥,为避免行文 的繁杂,本文在统计中对分卷或分集的刊物只呈现每一卷或每一集( 而非每一期) 的两种小说的数量对比。此外,清末和民初的小说期刊大都刊有一些笔记性质的 作品,其中的不少作品在古代当属于“小说”之一部分,但根据现在的小说观, 则不能视为完整意义的小说,对此,本文采取折中原则,把被刊物本身明确标注 为“刳记小说”或“笔记小说”的作品列入统计范围,凡是被刊物标注为“杂录” 或“谐丛”之类的,则不予统计。 晚清部分除四大小说期刊之外,列入统计范围的还有:新新小说、新世 界小说社报、竞立社小说月报、扬子江小说报、中外小说林、大陆报、 商务报、复报、竞业旬报等。 1 、新小说( 1 9 0 2 年创刊,共2 4 号) : 第一年: 期号1234567891 01 11 2 总数32332 1 33333 4 白话32222 l222223 文言0011o 0111111 第二年: 期号1234567891 01 11 2 总数 434244344444 白话323244344444 文言1110o000o0o0 在该刊中,白话小说占刨作小说总量的8 5 7 ,文言小说占总量的1 4 3 , 文言小说的比例远远低于白话。 2 、大陆报( 1 9 0 2 年创刊) : 共刊有创作小说5 种,其中文言小说2 种( 警世奇话、国辱余谈) ,白 话小说3 种( 中国之军人、二十世纪西游记、新党升官发财记) 。不过, 中国之军人和二十世纪西游记皆是短篇,而警世奇谈则由多篇笔记 体小说组成,且连载了多期,所以在该刊里,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比例实际上 2 基本持平。 3 、绣像小说( 1 9 0 3 年创刊,共7 2 号) : 该杂志共刊创作小说1 8 种:其中白话小说有1 7 种,且大都为中长篇,文言 小说仅1 种( 科学小说生生袋,刊于第4 9 、5 0 、5 1 、5 2 号) ,因两种小说的 比侧甚为清楚,此处不再以表格说明。 4 、商务报( 1 9 0 3 年创刊,共7 0 期) : 该刊几乎每期皆刊有小说。创作小说约2 0 种,都为白话小说e 5 、新新小说( 1 9 0 4 年创刊) : 期号 123456 7891 0 总数 34303 21120 白话111 o2211 1o 文言 232o10o010 在该刊中,白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5 2 。6 ,文言小说占总量的4 7 4 , 文言小说的比例略低于白话小说。 6 、竟业旬报( 1 9 0 6 年刨刊) : 在所见到的4 1 期中,共刊有创作小说1 4 种,其中1 3 种为白话,仅1 种为 文言。 7 、复报( 1 9 0 6 年创刊) : 期号1 234567 总数1 221 o12 白话o1o0o 11 文言1 1210o1 在仅见到的7 期中,白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3 3 3 ,文言小说占总量的 6 6 7 ,文言小说的比例高于白话小说。 8 、月月小说( 1 9 0 6 年创刊,共2 4 期,另有增刊1 期) i 期号 1234567891 01 11 2 l 总数 645444556567 白话533332343565 期号 1 31 41 51 61 71 81 92 0 2 1增刊2 22 32 4 总数 96667366 64556 白话75 55434541434 文言2 1113o2123122 在该刊中,白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7 2 8 ,文言小说占总量的2 7 2 , 文言小说的比例远远低于白话小说。 9 、新世界小说社报( 1 9 0 6 年刨刊) 期号2 35678 总数 11l144 白话1111 21 文言 o0oo23 该刊仅见6 期,其中自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5 8 3 ,文言小说占总量的 4 1 7 ,文言小说的比例低于白话小说。 1 0 、中外小说林( 前身为粤东小说林,创刊于1 9 0 6 年) 丙午年( 1 9 0 6 ) 仅见3 期( 第3 、7 、8 期) 、丁未年( 1 9 0 7 ) 仅见8 期( 第 5 、6 、9 、1 1 、1 2 、1 5 、1 7 、1 8 期) ,各期所刊载的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篇数 如下 期号3 785691 11 2王51 71 8 总数 32345444444 白话11123222222 文言 21222222222 戊申年( 1 9 0 8 ) 年仅见9 期,各期所刊载的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篇数如下: 期号12 3456781 l 总数 445345544 白话22 2322222 文言223023322 在该刊的2 0 期中,白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4 9 4 ,文言小说占总量的 5 0 6 ,看似文言小说的比例略高于白话小说。不过,该刊所载之白话小说多为 长篇,文言小说多为篇幅极短的短篇,若从小说的字数和在编者眼中的熏要性而 4 论,该刊白话小说的比重其实仍要略大于文言小说,至少也是处于基本持平的状 态。 1 1 、小说林( 1 9 0 7 年创刊,共1 2 期) : 期号 1234567891 01 11 2 总数 22111432 4221 白话 2211122221 11 文言 oo0oo21021 10 在该刊中,白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7 2 ,文言小说占总量的2 8 ,文 言小说的比例远远低于白话小说。 1 2 、竟立社小说月报( 1 9 0 7 年创刊,仅见两期) 在仅见的两期里,共刊有白话创作小说7 种( 歼鲸记、过渡时代、绍 兴酒、剖心记、敞商战记、飞艇、赛马) ,文言创作小说2 种( 空桐 国史、竹泉生异闻传) ,白话小说的比例远远高于文言小说。 1 3 、扬予江小说报( 1 9 0 9 年创刊,仅见4 期) : 期号 2345 总数 333 4 白话 2222 文言 1112 在该刊仅见的4 期中,白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6 1 5 ,文言小说占总量 的3 8 4 ,文言小说的比例明显低于白话小说。 以上是对晚清主要的小说期刊和刊载小说相对较多的其他刊物所作的统计。 下面将对民初的几种主要的小说期刊进行统计说明。小说时报和小说月报 尽管创刊于晚清时期,但其内容和风格迥异于晚清的小说杂志,而与民初的众多 小说期刊类似,所以往往被学界定性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刊物,其编者包天笑、 王蕴章、恽铁樵等也被视为鸳蝴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本文将这两种杂志划进民 初的小说期刊范围。 1 、小说时报( 1 9 0 9 年创刊,共见1 6 期) : l 期号 12345678 l l 总数322o001l 1 l 白话11oooo0oj 5 期号 91 01 1 1 21 31 41 51 6 总数 232oo00o 白话1 o1o0o0o 文言 131ooooo 在小说时报所见到的1 6 期中,译作多于创作。其中白话创作小说占创 作小说总量的2 5 ,文言创作小说占总量的7 5 ,文言小说的比例明显高于白 话小说。 2 、小说月报( 1 9 1 0 年一1 9 2 0 年,关1 1 卷) : r 卷号 123456 7891 0 总数 1 13 42 83 54 57 44 64 65 12 7 白话15 6422592 41 1 文言 1 02 92 23 14 37 24 13 72 71 6 小说月报的第1 、2 、9 1 1 卷的主编为王蕴章,第3 8 卷的主编为恽 铁樵。因笔者所看到的第1 1 卷残缺不全,所以第1 1 卷未列入统计范围。由上表 可看出,该刊的第1 8 卷所刊文言小说的比例远远高于白话小说,其中文言小 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8 9 3 ,而白话小说只占总量的1 0 7 。但从第9 卷( 1 9 1 8 年) 开始,两类小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白话小说的比例逐渐增大,其数量 最终超过了文言小说。 3 、小说丛报( 1 9 1 4 年创刊) : 期号123 4567891 01 1 总数 1 091 0781 078999 白话12200o010 o1 文言 978781 077998 期号 1 21 31 41 51 61 71 81 92 02 12 2 总数 81 07778 8 8764 白话11 1o0loo1oo 文言 79677788664 该刊共2 2 期,其中白话小说仅占创作小说总量的6 8 ,而文言小说占总量 的9 3 2 ,文言小说的比例远远高于白话小说。 6 版) : 4 、礼拜六( 1 9 1 4 年创刊,共1 0 0 期,1 9 1 6 年中华图书馆汇订为1 0 集出 集号 123 4567891 0 总数 5 26 33 25 41 95 8 4 86 4o 白话2 926 41 01 080 文言5 0 5 43 04 81 54 8 3 85 60 在该刊中,第9 集全为译作而无创作,第1 0 集乃前几集中所选的一些作品 凑合而成,所以亦不列入统计范围。在第1 8 集中,文言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 的8 6 9 ,白话小说占总量的1 3 1 ,文言小说的比例远远高于白话小说。 5 、民权素( 1 9 1 4 年创刊) 集号123456789 总数689781 01 l1 01 1 白话o201121 10 文言669678 l o91 1 集号 1 01 11 21 31 41 51 61 7 总数1 3 1 21 21 11 21 21 21 2 白话 o1111111 文言 1 31 11 11 01 11 11 11 1 民权素虽非专门的小说期刊,但其所辟“说海”一栏,刊载小说甚多。 在该刊中,白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8 6 ,文言小说占总量的9 1 4 ,文言 小说的比例远远高于白话小说。 6 、小说新报( 1 9 1 5 年创刊) : 卷号123 456 总数1 1 71 0 47 56 01 1 16 6 白话66573 3 2 9 文言 1 1 19 87 0 5 37 83 7 小说新报不止6 卷,但第6 卷( 1 9 2 0 年) 以后,该刊所载之小说己以 白话为主,所以此处只统计至第6 卷。从上表可看出,在第1 6 卷中,文言小 说的比例高于白话小说。在第1 4 卷( 1 9 1 5 1 9 1 8 年) 中,文言小说与白话小 7 说的比例尤为悬殊,其中,文言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9 3 3 ,而白话小说仅占 总量的6 7 。 7 、小说大观( 1 9 1 5 年创刊,共1 5 集) 集号 12345678 总数36 576344 白话 o112o111 文言 35456233 集号 91 01 l1 21 31 41 5 总数 4476452 白话11 11o12 文言 3365440 小说大观起讫于1 9 1 5 1 9 1 8 年,各集的译作颇多,创作小说较少。在 第1 至1 2 集( 1 9 1 5 1 9 1 7 年) 中,白话小说占创作小说总量的1 8 6 ,文言小 说占总量的8 1 4 ,文言小说的比例远远高于白话小说。 二、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结构 从上面的统计可看出,晚清的小说界基本上为白话小说所主宰,但文言小说 的传统仍在延续着,而最晚至1 9 0 9 年始,文言小说逐渐在小说界获取主导的地 位,并在进入民国以后的十年间呈现出空前绝后的繁荣局面。 有关清末民初这时段的文言小说的研究,应是整个中国文言小说史研究的 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这一段的文言小说史是不完整的。但在过去的文言小说研 究和小说史写作中,这一个时期却往往被忽略。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 和吴志达的中国文言小说史虽为通史,但下限都只及于清末光绪年间,1 8 9 8 年以后的文言小说的发展状况未为这两部书反映。陈文新的文言小说审美发展 史和赵明政的文言小说文士的释怀与写心是两部从流派角度研究文言 小说的通史,但也基本上未涉及到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现有的文言小说书目如 袁行霈、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未将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列入其中,至 于宁稼雨的中国文言小说总日提要,蚤称以“五四运动为下限”4 ,但该书以 著录传统型的文言小说为主,因此一些著名的作品如徐枕亚的玉梨魂、苏曼 殊的断鸿零雁记等未能被收入。在陆续出版的文言小说体裁史中,刘叶秋的 历代笔记概述、吴礼权的中国笔记小说史皆未述及清末民初的笔记小说。 8 薛洪勐的传奇小说史和苗壮的笔记小说史曾分别专辟章节论述鸦片战争 至五四运动前后的传奇小说与笔记小说的发展概况,显示出对这一文言小说的转 型期和终结期的重视,但两书只分别讨论传奇小说与笔记小说,而不涉及其他类 型的文言小说,该时期文言小说的整体风貌是难以在这类体裁史中得到具体描述 的。 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基本未能进入文言小说研究者的视野,有很多原因。首 先,学科划分的界限妨碍了通观视角的获取。将小说乃至文学划分为古代与现代 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常态,后来有人认识到近代的特殊性, 又专门开辟了近代文学的研究,基于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者精力的限制,这种 学科划分自有其合理性。不过,在此情形下,研究古代文言小说者一般不会以清 末民初的文言小说为研究对象,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段时期应是近现代文学研 究者的领域。当然,近、现代文学研究者也确实把这一时期的文言小说纳入了他 们的研究范围。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郭延礼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陈平原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以及各种有关鸳鸯蝴蝶派的著述都曾论及这一 时期的文言小说。不过,近现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往往聚焦于足以体现文学的近 代性或现代性的作品及文学现象,对于延续与继承了传统的作品重视不够。在分 析文学的现代转型时,他们可以对一些重要的文言作品如玉梨魂、断鸿零雁 记或林纾的小说进行详细的论述,但文言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自古至今的传承 与变化的脉络基本上不属于他们考量的范围。另外,由于研究者的切入角度不是 文言小说的发展问题,所以陷于低谷的晚清文言小说在研究中往往处于缺席状 态,甚至像欧阳健的晚清小说史这样的断代小说史也未给予文言小说一席之 地。因此,关于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还亟待古代文言小说的研究者进一步对之 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文言小说研究的完整性。其次,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之所以 未受到文言小说研究者的充分关注,也与这一时期文言小说自身的芜杂状态有 关。前文己提到,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大都发表于当时的报刊杂志上,数量巨大, 不管是对其进行阅读还是统计,工程都相当浩大。“中国近代最早的兼载文学作 品的报章和杂志大约是刨刊于同治十一年( 1 8 7 2 年) 的申报和瀛寰琐记, 光绪二十三年( 1 8 9 7 年) 上海又出现了一些小报。此后报章杂志越办越多。据 郑方泽的不完全统计,近代的报章杂志约有一百十种左右。据郑逸梅、魏绍昌以 上海为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民国期间的杂志至少有一百五十种左右,大报副刊至 少有十六种,小报至少有一百九十种左右。这些统计,本身既不可能完全,也不 包括其他地区。又据魏绍昌统计,民国旧派作家的短篇小说集有一百二十种 左右,这个统计也很不完全。也有地域等限制于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言小 说的创作情况确实难于全面把握。”5 因此,要对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发展全貌进 9 行具体地把握,而不囿于几个名家、几部名作,首先需要做大量的文献钩沉和整 理的工作,而这个工作目前进行得还不够充分,这势必会影响到文言小说史的撰 写。 在文言小说的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是对文言小说的界定和分类。较之 清末民初时期,界定的问题在研究古代文言小说史时尤为重要,对于清末民初的 文言作品,研究者一般采取比较严格的现代入对小说的定义加以取舍。至于分类, 这个问题在研究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时仍然很重要。所谓“文章之道贵于辩体, 辩体之道首在分类。故世之选文者不问其所选之善不善,先论其分类之精不精, 盖分类不精,文体即莫由而明。“对于清末民初的文言小说,本文除了在首章和 末章研究其生存环境( 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和终结大势外,其余各章将具体 讨论传统型与新交型两类小说的发展情况。“传统型”小说指传奇与笔记两大传 统类别的文言小说。中国古代的文言小说是否可以分成传奇与笔记两类或两大流 派,传奇与笔记各自的定义是什么,这类问题迄今仍然存在争论,譬如李剑国在 研究唐以前及唐宋时期的文言小说史时,一般不采用“笔记小说”的说法。但目 前小说研究界的大多数人是同意传奇小说与笔记小说的分类方式的。如石昌渝的 中国小说源流论就是把古代小说分成章回、话本、传奇、笔记四体加以论述 的,陈文新的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也将文言小说分成传奇与笔记两大流派进 行讨论,浙江古籍出版社所出版的“古代小说史丛书”在“体裁史”这个单元中, 也是把文言小说分成传奇、笔记两类体裁的。笔者认为,将古代文言小说仅分为 传奇与笔记二体,略嫌粗糙,某些作品的确很难用这两个概念去涵盖,不过大多 数作品还是基本符合这两大类别的类型特征的,所以本文仍沿用了这个分类标 准。至于新变型文言小说,则是指受西方小说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异于传 统文言小说的作品,新变型文言小说的出现,应是清末民初时期的特有现象。所 谓的“新变”。是相对于传统文言小说而言,新变的范围涵盖题材与主题、表现 手法、叙事体制及由各种因素综合折射出的审美旨趣等。在新变型文言小说部分, 本文又专门就社会小说、写情小说与自叙传小说三个主题进行详细讨论。当然, 这三类小说的主题有时会相互交叉,本文在对作品进行归类时择其重。自叙传小 说就内容和主题而言,也应属于写情小说,但因其导源于古代散文,在审美旨趣 上也与一般的写情小说迥异,所以本文专立一章加以讨论。当然,清末民初时期 的新变型文言小说不止于这三个方面,如科学小说、侦探小说都是过去未曾出现 过的种类,但这两类小说作为新兴品种,在过去的文言小说中并无传统,它们不 足以成为探索文言小说的古今演变的代表类型,本文因此不作专门讨论。 本文以清末民初时期主要的小说期刊和刊载小说较多的非小说期刊为最主 要的观照对象,力求发掘具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力求清晰、细致地勾勒出该时 期文言小说发展的整体脉络,该时期的文言小说延续传统与趋向新变的双重特质 将是主导本文写作的最重要的维度。 1 本文所说的“清末”指戊戌变法( 1 8 9 8 年) 至辛亥革命( 1 9 1 1 年) 之间的十余年;“民初” 指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间的数年。本文探讨的是文言创作小说的发展史,文言 译作不在考察之列。 2 徐念慈余之小说观,小说林第1 0 期,1 9 0 8 年。 3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第1 9 4 页。 4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前言,齐鲁书社,1 9 9 6 年。 5 薛洪勋传奇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8 1 页。 6 江山渊仂庵文谈,小说新报第2 卷第1 期,1 9 1 6 年。 第一章清末民初文言小说的生存环境 第一节晚清的白话文及白话小说运动 前文中的统计数据明显体现出,晚清主要是自话小说的天下,文言小说虽不 乏人创作,但处于弱势的地位,这种情形至1 9 0 9 年小说时报和1 9 1 0 年小 说月报创刊后,才开始发生转变。文言小说在晚清之所以处于弱势,原因甚多, 但主要还是导源于当时颇具声势的白话文及白话小说运动。 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一直饱受西方列强的侵凌,救亡图存成了近代的时代 主题。为了改变落后现状,有识之士进行了种种探索,其中不少知识分子逐渐认 识到思想启蒙即开通民智的必要。就中国而言,“天下通人少而愚人多,深于文 学之人少,而粗识之、无之人多”1 ,因此要实现启蒙的目的,文言自然不如白 话。在此共识下,晚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 作为白话文运动理论的先导者,黄遵宪率先在1 8 9 0 年始刊的日本国志 中提出语、文合一的主张:“盖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 通文者多,其势然也。抑今之文字,沿自数千年以前,未尝一变,而今之语言, 则自数千年以来,不啻万百千变,而不可以数计。”因文、言相离之害,“中国以 文明号召于五洲,而百人中识字者不及二十人”。为了“令天下之农工商贾、妇 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他主张“变一文体为适用于今、通行于俗者”。2 梁启 超于1 8 9 6 年作沈氏音书序,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国恶乎强? 民智,斯国 强矣。民恶乎智,尽天下入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而唯有“文与言合”,“读 书、识字之智民,可以日多”。3 黄、粱二人的观点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1 8 9 8 年8 月,裘廷梁发表了著名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提 倡白话文的主张。文章详细陈述了文言之弊和使用白话之“八益”,作者旗帜鲜 明地提出:“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吾今为一言以 蔽之日:文言兴而后实学废,自话行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4 此篇 文章因其“崇白话而废文言”的主张的系统性和坚定性,而成为晚清白话文运动 的纲领性文字。 伴随着理论方面的鼓吹,白话报刊开始出现。1 8 9 7 年1 1 月,演义白话报 在上海诞生,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份白话报纸。1 8 9 8 年,裘廷梁主办的无 锡白话报( 后改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 创刊,此后,各种白话报刊如雨后春 笋,竞相面世。据统计,1 8 9 7 1 9 1 1 年出版的完全采用白话的报刊,至少已有1 3 0 余种,这些白话报刊互通声气、相互转载文章,形成了不小的舆论力量。受此影 响,一些以文言为主的报刊也间载白话文。总之,用语尽量浅俗、靠近白话,已 成为这一时期报刊文体的总趋向。与此同时,各种白话书籍也开始大量印行, 众多的宣传者纷纷选用白话作为他们思想的载体,各种教科书也开始采用白话编 撰。大势所趋,清廷遂于1 9 0 4 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提出指示, 初等小学堂的文字课“其要义在使识日用常见之字,解日用浅近之文理,以为听 讲能领悟、读书能自解之助;并当使之以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以开他日自 己作文之先路,供谋生应世之要需。”s 白话文运动在当时的诗界、文界、小说界也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推广。对白话 小说的提倡古已有之,但那还只是争取小说及白话小说在文学之边缘地段的生存 权利而己。然而到了晚清时期,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以粱启超为代表的知 识分子开始将小说的地位提升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地位。早在1 8 9 7 年严复、 夏曾佑就于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里提出,说部的影响力在经史之上,“天 下之人心风俗,遂不免为说部之所持”。作者颇为详尽地阐述了叙事之书“五易 传”、“五不易传”的原理,其中稗史小说因使用“口说之语言”和“繁法之语言” 及其他一些因素而能入人甚深、行世甚远。“若其书之所陈,与口说之语言相近 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异父母子女抚养费用及生活费用支付协议
- 离婚协议彩礼退还与房产分割执行范本
- 车辆抵押贷款业务业务流程优化与风险控制服务合同
- 短途接送服务合同范本含司机专业操作标准
- 离婚协议中包含子女学业资助与成长保障
- 装修合同签订前合同主体资格审核要点
- 离婚协议中虚拟货币分割与风险控制协议样本
- 人物花瓶黏土课件
- 辽沈战役精简课件
- 个人有关事项培训
- 2025年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法院招录聘用人员考试试题
- 教师节主题班会课件尊师重教不忘师恩
- 中医针灸活动方案
- 设备保养计划方案(3篇)
- GB/T 2820.5-2025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5部分:发电机组
- 2024年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反思
- 甲醛治理招标方案(3篇)
- 云南大学管理制度
- 大队委竞选笔试题目及答案
- 上海交大工科分流试题及答案
- 2025医疗机构劳动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