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颜钧儒学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颜钧儒学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颜钧儒学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颜钧儒学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颜钧儒学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泰州学派是阳明后学中的一朵奇葩,颜钧是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他曾师 从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又是罗汝芳、何心隐等人的老师,他的思想在泰州 学派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颜钧继承并发展了其老师王艮的平民儒学思想传 统,并使其儒学具有自己的特色。颜钧的儒学为传统儒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为 后人理解儒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系统地论述颜钧独特的儒学,并尝试挖 掘其现代意义。 关键词:颜钧儒学理欲心性 y a hj u ni sa i ri m p o r t a n td e s c e n d a n to ft a i z h o us c h o o lw h i c hi sa no u t s t a n d i n g o n ea f t e rw a n g y a n m i n g sc o n f u c i a n i s m h eh a db e e ns t u d i e dt ow a n g g e na n da l s o h eh a dr e a c h e dl o u l u f a n ga n dh e x i n y i n , h i st h o u g h t si sat r a n s i t i o ni nt a i z h o us c h 0 0 1 y a n j u nh a ds u c c e e d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o fh i st e a c h e rw a n g g e n s 、 p o p u l a c ec o f u c i a n i s m ,y a nj u n sc o n f u c i a n i s mw h i c hh a di n j e c t e dm o s tn e wb l o o d t o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f u c i a n s ma n dp r o v i d e daf l e wa s p e c tt o e v e r y b o d y t h i s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dy a nj u n s c o n s p i c u o u s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t r yt oe x p l o r ei t sm o r d r n 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 : y a hj u n ;c o n f - a c i a 珏i s m ;j u s t i c ea n dh u m a n l u s t ;x i n x i n g i l 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己啬a i 签字日期:例 年7 月丫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 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直昌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 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l 刁考坂导师签名:户弧 j 。 签字日期:硼埤,月甲日 签字日期:妒日搿年j 月甲日 绪言 绪言 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使阳明学说走向了平民化,并对传统儒学给予了一些 独特的诠释。王艮从“保身尊身”的“淮南格物”到“百姓日用即道”的“大成 仁学”等等,这都使其思想与众不同。颜钧曾师从于王艮门下,他继承了其师王 艮的平民儒学思想传统,并发展出一套颇具特色的思想理论。 颜钧简化儒学理论,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比如他把古典儒 学的经典著作大学、中庸、易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在四绪六龙”等等。 颜钧在对传统儒学作出的至简至易的解释中形成了“仁神正学”等一套简易平 民儒学理论。他更多的时候采用拆词法和拆字法,甚至从文字的字体结构去解读 儒家经典。例如,对于大学、中庸的理解,他运用拆词法,将。大学”与 “中庸”两个词拆成大、学、中、庸这四个字作诠释:。自我广远无外者,名为 大;自我凝聚员神者,名为学;自我主宰无倚者,名为中;自我妙应无迹者:名 为庸”1 ,并使四字形成四个独立的体系。又如,他从分析字体的结构来解释“心”, “樵心耕仁。而复日以阳为明造,时以心为斋明”等等,不胜枚举。 颜钧十分重视心的作用。他认为“窃谓天地之所贵者,人也;人之所贵者, 心也。人为天地之心,心为人身之主”2 。在“天”与“人”的关系之中, “心”是万物的主宰者,心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独擅神聪,变适无疆” 3 ,“心”亦是自由的,无所羁绊的,颜钧甚至直接把。心”与“仁”等同起来 他认为,用这个力量广博的,自由的心来对待万事万物就是“放心”,心无所系, 心无所向;对待性情就是率性而行,崇尚自然;对于理学家常关注的理欲两者关 系,他提出了“制欲非体仁”的观点,充分肯定了人的欲望。需指出的是,颜钧 虽然说“制欲非体仁0 但他不主张纵欲。 颜钧上述思想,为我国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原始的雏形;对 推动中华民族由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也具有一定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 挖掘、整理和继承的重要思想资料。 颜钧对孔孟圣学的虔诚,重视自身的心性修养,提出“制欲非体仁”的观 点,向往“老安少怀”的理想社会,希望用“仁”哺育万众,使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变得和谐等等,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如何建立内心自我的价值体系及我国 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颜钧集 卷九衍述大学中庸之义 第7 6 页 2 颜钧集 卷一急救心火榜文 第1 页 颜钧集奄一急救心火榜文 第1 页 绪言 目前中国处在个社会转型的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的物 质生活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拜金主义 横行,官场贪污腐败,见利忘义,社会压力的增大导致现代人的内心浮躁、思想 迷惘等等。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使现代人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 正确的价值体系,使每个人的心灵都有“家”可归。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 目的。 颜钧虽然大器晚成,凭他后来的学识与能力完全能够走上仕途,但他的心中 深藏着一个拯世救民的理想。为了心中的理想,他追求圣学,放弃了仕途之路。 他用其毕生精力践行儒家圣学,勤勉向下层民众讲学布道,为此他甚至遭遇牢狱 之灾。颜钧一生宣传儒学的讲学经历与社会实践,加之他儒学理论中独特的心性 论、理欲观、修养工夫等,这些都可以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很好的借鉴。 颜钧是明末江右哲学家之一,且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平民儒者。研究颜钧 钓儒学思想,对于宣传江右哲学,繁荣江西文化同样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于颜钧的研究,学术界是以1 9 9 6 年为界限。1 9 9 6 年以前,颜钧的遗稿都 散失在民间,未曾出版,学术界关于颜钧的研究都是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为 第一手资料。因黄氏没有阅读颜钧的主要著作而只能在明儒学寨中对颜钧作 简要的介绍。1 9 8 0 年版的杨天石著的泰州学派,是关于泰州学派及颜钧思想 较早的著作,同样没有颜钧著作作为第一手资料,也未详细介绍与评价颜钧的思 想,但该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颜钧与罗汝芳关于“制欲非体仁”的对话,以及此谈 话对于罗汝芳的重大影响。后来的思想史学著作,诸如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慝想 史第四卷、宋明理学史下卷、中国思想史纲下册,嵇文甫先生的晚明 思想史论等,它们虽然都很重视泰州学派,同样缺少颜钧的资料而很少提及其 思想,有的甚至干脆不提。直到上世纪末。黄宣民先生从江诬吉安发现了颜山 农先生遗稿,并整理成颜钧集予以发表,才弥补了这一缺憾。随着颜钧 集的发表,学术界对于颜钧的研究逐渐增多。林子秋、马伯良、胡维定编写的 王艮与泰州学派一书中,对于泰州学派中主要代表人物( 包括颜钧) 的思想 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对于颜钧思想介绍比较详细的著作之 一。该书对于研究泰州学派和颜钧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除了上述研究著作 以外,还有更多研究颜钧的论文。例如,胡维定的 从王艮的“大成仁学”到颜 钧的“大成仁道和颜钧的简易哲学大中之学;马晓瑛约明儒颜钧的 七日闭关工夫及其三教合一倾向和从放心体仁到戒慎于涵养明儒颜钧的 体仁工夫论探析之一;李承贵的颜钧的平实之学;张克伟的颜山农理学思 想研究等等。虽然目前对于颜钧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我感到遗憾的是学术界对 于颜钧思想的研究还是比较零碎,没有一本专门全面介绍颜钧思想的著作。 2 绪言 由于颜钧思想中本来带有禅学和道教因素,很多学者甚至否认颜钧是一个儒 者,把颜钧思想归为禅学,我也曾经认同此观点。但我拜读完李承贵老师的颜 钧的平实之学这篇文章之后,再加之自己对颜钧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便改变了以前对于颜钧的看法,更认同李承贵老师的观点。颜钧哲学思想的基 调是儒家的。但颜钧在儒家思想的宣传、儒家理念的实践和儒家经典的解读等方 面,都与儒家的传统方式有异,他的学行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颜钧的 七日闭关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神秘体验,而是修养成圣的方法,反映了颜钧的“创 新精神”颜钧是“儒家圣学狂热的传播者和实践者”。1 因受李承贵老师的颜钧的平实之学这篇文章的启发,我的毕业论文将系 统地论述颜钧独特的儒学,并尝试挖掘其现代意义。关于挖掘颜钧儒学思想的现 代意义这一方面,目前学术界尚未有这一方面的研究。这一点,无论是对于颜钧 儒学思想的认识,还是对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意 义。 1 颜钧的平实之学李承贵 3 第1 章颜钧生平及其儒学思想背景 第1 章颜钧生平及其儒学思想背景 颜钧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虽然其思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甚至带有 禅学和道家的成分,但无论从他的学问入门,还是一生讲学的经历和讲学的内容。 还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实践、豪爽仗义的人格等等,都可以看出他仍然是 个儒者。颜钧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王艮的平民儒学思想,同时又是对王艮儒学思 想的超越。颜钧的独特儒学在泰州学派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 1 颜钧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 颜钧( 1 5 0 4 1 5 9 6 年) ,字子和,号山农,又号耕樵,后因避万历帝讳,更名铎, 江西吉安府永新县芦溪乡中陂村人。颜钧家族世代以儒为业。父亲颜应时为江苏 常熟训导,亦是一名儒学的狂热实践者,颜应时生五子,钦、钥、铸、钧、镗。 据颜钧的自传记载,颜钧少年生性迟钝,“十二岁始有知识”,被称为“痴 几”。后随父在常熟学习,仍是“穷年不通一窍”颜钧之父去世之后,便回到家 乡。适逢其兄颜钦遭受陷害,家道中落。颜钧也因此陷入了思想苦闷时期。后从 其兄弟颜钥处得到讲述阳明良知学说的手稿,当他读到“精神心思,凝聚融结, 如猫捕鼠,如鸡覆卵”四句之时,稽神焕发,从此他进入圣学之门,并把它当作 医疗自己精神苦闷的良药。随后,颜钧便闭关七日,七日之后,“神智顿觉,中 心孔昭,豁达洞开,天机先见,灵聪焕发”1 身心都得到了解脱与超越,这 时颜钧已成为一名真正的儒者随后,他便在其家乡成立了“三都萃合会”,主 要“讲耕读正好作人,讲作人先要孝悌,讲俗急修诱善”2 等儒家的孝悌知 识。颜钧最初的道德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家乡风气“日新又新”,“人人亲 悦,家家协和。” “三都萃合会”在颜钧的母亲去世后宣告解体。服满母丧期后,颜钧走出家 乡,“奋游四方一,拜师求学。先是“遍证青原人豪”,曾在王阳明弟子刘师泉门 下学习,“大半未然”,无所得。随后,颜钧走出庐陵,北上拜师。在北京。忽遇 一师”徐樾。颜钧跟随其从学三载,“省发活机,逢原三教”,受益匪浅。后在徐 越的引荐下,颜钧在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门下拜师求学。期间,其师王艮时时 教导颜钧要有志有为,钻研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学,会通其“大成之道”。 从师王艮一年后,庚子年( 1 5 4 0 年) 秋,颜钧返回江西,在南昌豫章同仁 1 颜钧集 卷三自传第2 4 页 2 颜钧集卷三自传 第2 4 页 4 第1 章颜钧生平及其儒学思想背景 祠发布急救心火榜文,向应考士予宣扬“六急六救”,吸引了大批的信众者, 颜钧的著名弟子罗汝芳就是在此时拜师于其门下,从而放弃了应考。次年春,颜 钧在江西闻王艮讣音,便奔赴泰州,守墓三年于心斋之祠。同时颜钧在此“聚友 千余,晰辨大学中庸之学”。后闻仲兄颜钥遭难去官,颜钧便赴京“侍兄周年”, 同时亦在京城倡会讲学。随后颜钧与弟子们一起奔赴泰州,以王艮家乡为中心, 在周边地区讲述其。大中学”并广泛传播王艮的“大成之学”。此时。颜钧的又 一名著名弟子韩乐吾向其拜师求学。 嘉靖丁未年( 1 5 4 7 年) ,颜钧自泰州回江西,过金溪时,写下了著名的新 城会罢过金溪县宿琉山游记。据黄宣民先生分析,颜钧在江西一带讲学活动时 期,此时他的另一名著名弟子何心隐来拜师求学。庚戌年( 1 5 5 0 年) ,颜钧随同 门友赵大洲赴广西荔浦贬所。次年,闻其师徐樾战死于云南元江,颜钧便赴滇, 数尽奔波,最终寻徐樾尸后葬于泰州王艮墓旁。嘉靖丙辰( 1 5 5 6 年) ,与罗汝芳 等人至北京参加灵济宫讲会。此时孝感程学颜会试落第。投奔颜钧。次年,总督 胡宗宪托程学颜礼聘颜钧,要其参与“征剿海盗”活动,取得了成功。嘉靖丙寅 ( 1 5 6 6 年) 颜钧被引诱至太平府讲学,三日后,他便以“盗官船”的名义被捕 入狱。后经门人罗汝芳等人尽力营救,经过多方努力,筹集银两“完脏”。颜钧出狱 后,便入戍邵武,后被两广总督俞大猷聘为军师,参与征剿海寇曾一本的活动, 并设计擒山贼韦银豹,立功后被洗清“罪名”。公元1 5 7 1 年颜钧回到老家瘩新,。 随着其年事渐高,晚年的讲学活动均未出江西。公元1 5 9 6 年,颜钧病逝于永新 中陂家中,享年9 3 岁。 颜钧是一位儒者,他更是一名狂狭。他继承了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独创精 神,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儒家经典,对于正统名教也是不屑一顾。这正如黄宗羲 所说,泰州学派到了颜钧那已是“非名教所能羁络矣颜钧的狂狭精神更表现 为种仗义轻财、“好急人所难”。对于思师徐樾战死云南,他不辞劳苦、几经周 折去寻找老师的尸骸,葬后为其守墓。他厌恶仕途与名利,视金钱为“障道”之 物。学生罗汝芳几次为其制作棺木,他都是兑成银两救济穷人,最后一次他干脆 送给无力买棺的门人蔡制。 纵观颜钧一生的求学和讲学历程,这些经历无不折射出一位大儒豪爽仗义的 人格魅力。 1 2 颜钧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颜钧生活在十六世纪的明代中晚期,他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 四个时期。颜钧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 第1 章颜钧生平及其儒学思想背景 化,颜钧独特的儒学正是在这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中产生,它是时代的产物。 明代嘉靖、万历期问,农业生产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农业生产工具日益改 进;土地的开发和耕作管理模式日趋完善;农业品种日益增多,随着玉米、甘薯 等新粮食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经济作物广泛种植,诸 如桑树、棉花的种植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一系列农业科学著作的出现,使得 农业生产在当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土地比以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一点使封建 统治者们对土地的兴趣愈来愈大,嘉靖和万历年问便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狂潮。皇 室贵族们利用手中的特权强取豪夺土地后直接经营,以获得更多的财富。例如。 嘉靖中后期,严嵩和徐阶均占田地二十多万亩,所占的都是膏腴之地。“今袁州 一府四县之国,七在严( 嵩) 而三在民,在严者皆膏腴,在民者悉瘠薄,在严则 概户优免,在民则独累不胜。”土地兼并狂潮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大量的小农贫农 纷纷破产,被迫离开家园,流落他乡。 一方面是农产品日益丰富,另一方面又存在一批失去土地的人群,于是部分 失去土地的人( 有些是弃农从商) 来到沿海城市,或从事手工业,或从事商品贸 易,这就促使其他产业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阶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冶铁、造船业、陶瓷业等发展水平在当 时是世界一流;商业贸易得到空前繁荣,在江西、安徽等地有许多“专业”商人 常年奔走全国各地贩运各种农副产品及手工产品,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些商品集 散地。随着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的范围已不限于国内。内地与边疆地的茶 马贸易,私人海外贸易等日益繁荣,这些贸易活动大大地扩大了商品的品种,丰 富了物质生活。 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种类繁多的商品对于统治者充满了巨大的诱惑力。皇室贵 族们和地主们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生活享受,便加大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力度。 明代的地租是有史以来最重的,“一亩之收,不能至三石。少者不过一石有余。 而私租之重者,至一石= 三斗。”翠也主官僚们贪婪搜刮的对象除了农民以外,手 工业者和商人们也是他们残酷剥削的对象。 以上足以说明,明代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孕育,即新出现的资本主 义萌芽在根本上要受到封建生产方式的束缚。同时,商品经济的出现刺激了明代 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的社会心理发生变化。“金钱至上、追求物钹”, 这句话不只是皇权官僚们的座右铭,也影响到普通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朱载墒 山坡羊钱是好汉中提到:“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3 在商品 1 明经世文编 卷三二九,林滑:申逆罪正典刑以彰天讨疏) 2 日知录集释卷i o 5 山坡羊钱是好汉 朱载墒 6 第l 章颜钧生平及其儒学思想背景 经济中,金钱平等交易的普遍原则使得出身贫贱的人可以通过商业经营提高自己 的社会地位。如此一来,封建社会的人伦纲常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王阳明的心学和泰州学派就是在明代社会成员愈来愈关注自我价值和利益 的背景中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定社会文化是同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到了明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思想文化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王阳明心学中的一些理论,诸如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致良知”等, 比起朱熹的“天理”显得更关注自我。嘉靖七年( 公元1 5 2 8 年) 王阳明去世后, 他的心学理论被分化为许多门派。泰州学派就是阳明后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继承 和发展了阳明后学中的积极因素,主张率性自然,肯定个体的价值,把王阳明主 张独立思考和重视“良知”的学说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颜钧是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他独特的儒学就是在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经历了 急剧的变化和思想界更注重自我价值的背景中产生。 f 3 颜钧儒学的师承关系 。 颜钧的儒学是在明代急剧的社会变化之中产生,也是在明末活跃的思想学术 活动中形成。 研究颜钧独特的儒学,除了从宏观上考虑其政治经济背景以外,还应在此基 础上了解其思想渊源和学说的“源流”关系,这才能全面宏观地把握其思想观点 的特征。我觉得研究其思想源流的关系,最直接的就是要了解其师承关系。 颜钧在其自传中提及他曾拜师徐樾,从学三载,学习阳明的良知学,后, 又在徐樾的引荐下从学于王良门下。徐樾亦是王艮的弟子,王艮曾身穿按礼经 自作的服装和头著五常冠,手执笏板拜师王阳明。颜钧学业有成后,便在全国各 地讲学布道,他的弟子成千上百,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罗汝芳、何心隐、 程学颜等人。罗汝芳又是戏曲家、思想家汤显祖的老师。 颜钧的师生关系可用图表表示如下: 王阳明。 何心隐 汤显祖 罗淑黄? 焦兹 泰州学派的思想不仅是对王阳明心学的继承,更是对王阳明学说的超越。颜 钧是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上承王艮,下启何心隐、罗汝芳等人。他的思想是如 何继承前者,又是如何对后人产生影响? 这里不妨从心性论、理欲观、政治观三 方面来谈他们的儒学师承关系。 7 第1 章颜钧生平及其儒学思想背景 颜钧主张“以心为贵”,并在“贵心论”的基础上创造其“大成仁道”之说。 他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心的力量无穷。孔盂之道的“仁”是“心”的同义语。 他说:“是故仁,人心也。”1 仁与心一样统帅天下。颜钧这一学说深受王阳明心 学的影响,亦受其师王艮的“身本论”启示;同时其弟子何心隐又继承和吸收了 “贵心论”和“大成仁道”的观点 王阳明曾说;“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 言心贝天地万物皆举之矣。”2 心是。万物一体”中的主宰者。作为平民儒者王艮 创造性地把王阳明的“心本论”上升为“身本论”,他认为每个人的身体是万物 的方圆规矩,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大成仁学”的理论。王艮认为,人人都会拥 有“仁”,并都能够“人人君子,比屋可封”。颜钧的。贵心论”则吸收了。心本 论”和“身本论”的精华,既像王阳明一样重视“心”的作用,又学习王艮的“大 成仁学”,通过“仁”来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此达到用“仁”统帅天下 的目的。颜钧的“贵心论”直接影响到何心隐的世界观。何心隐认为“心是万物 之源”他说:。夫人,则天地心,而仁则人心也,心则太极也。太极之所生者, 两仪也太者大也,大莫大于仁,而太乎其极也。”j 显然,此观点与其师颜 钧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人是天地之心,人心就是仁,而人心( 仁) 就是太极。何 心隐把颜钧的“心”与“仁”的重要作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关于颜钧的理欲观,笔者觉得可以用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来诠 释。颜钧认为,人们应当在儒家伦理范围内。率性而行”、“纯任自然”,不应该 亥8 意地去“制欲”或“纵欲”。因为颜钩认为儒者之“心”是自由的,无所羁绊 的,由内心所发出的欲望也应该不能束缚。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制欲非体仁” 一说。颜钧所主张的欲望应在“不逾矩”的范围之内,这个“矩”就是儒家道德 规范。 颜钧大胆的“率性而行”和“制欲非体仁”的说法,并不是凭空而来,无中 生有。王阳明良知学说虽然还是主张“存天理,去人欲”,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 他已经注意个体的主动性了。王艮则顺手推舟,继承这一思想,并主张率性而行, 反对程朱正统理学“格物穷理”工夫的做作与安排。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 之理也。才欲安排如何,便是人欲。”4 王艮把“人欲”看成自然之理,认为人的 吃饭穿衣等都是人们正常的欲望。“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则说明王艮充分肯定 了百姓合理的欲望,这点打开了宋明理学中“去人欲”的提防。颜钧继承了这种 理论,干脆提出“制欲非体仁”的著名观点”颜钧也影响了罗汝芳的理欲观, 1 颜钧集) 卷三明尧舜孔孟之道并系以跋 第1 9 页 2 王文公全书 卷六答季明德 3 何心隐集原学原讲 4 壬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 8 第1 章颜钧生平及其儒学思想背景 “嗜欲莫非天机”,“天机莫非嗜欲”等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何心隐也反对禁欲主 义,认为“声色、臭味、安逸之欲”都是人的本性,何在肯定人欲合理性的基础 上,提出“寡欲”论断,这都是受颜钧理欲观的影响。大胆地肯定人欲,这点到 了泰州学派晚期的思想家那里,更呈现出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例如李贽提出了“人 必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命题。 关于政治观方面,颜钧向往“老安少怀”的理想社会生活,他用“仁”来教 化万众,希望最终能够达到犹如“尼父入鲁三月大治”的社会秩序。为此他曾作 了很多努力,如他青年时曾在家乡创办“三都萃和会”急修善化乡里。随后他又 通过各种形式讲学布道,或订立各种会约,或成立道坛教化民众,其目的就是要 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老安少怀”。这种“易天而不革天”的政治理想亦是受其 师王艮的影响。王艮的“人人君子、比屋可封”是颜钧的。人人萃和”、“老安少 怀”的原型:同时颜钧的社会理想直接影响了其弟子何心隐的政治观。何的“聚 和”是“萃和”的姊妹篇;颜钧“老安少怀”是何心隐的“老者安,朋友信,少 者怀”之源泉。 9 第2 章颜钧儒学思想及其实践 第2 章颜钧儒学思想及其实践 从颜钧集中,可以看出,“颜钧的哲学思想是儒家的。但颜钧在儒家思 想的宣传、儒家理论的实践和儒家经典的解读等方面,都与儒家的传统方式有 异”。1 颜钧儒学思想的面貌究竟如何,他的特点又表现在何处? 这一章将系统地 j, 论述颜钧独特的儒学。 2 1 以独特视角解读儒家经典的“大中学” 颜钧独特的儒学,酋先表现在他对儒学理论作出了一番至筒至易的独出心裁 的诠释,形成其“大o e q : 这套特有的平民儒学理论,简化了传统儒学。颜钧的 “大中学”理论,不拘泥于前人的说法,也不引经据典。他信手拈来,大量运用 拆词、拆字方法,以自己的方式释儒学经典。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点: 其一是颜钧平民出身的状况致使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学经典教育,他亦很难用考 据训诂的方式来诠释经典;其二是受其师王艮的影响。颜钧在其自传中提到, 其师王艮常这样指点他:“孔子学止从心所欲不逾矩也。矩范大学、中庸 作心印,时运六化变化为覆载持帱以遁。子既有志有为,急宣钻研此个心印。为 时运遁世之告,会通夫子大成之道。”王艮这番教导包涵着简化儒学的内容。其 三是受当时学术潮流的影响。当时的陆王心学及王艮的平民儒学均朝向简易、不 重视引经据典这个方向发展。王阳明曾说:“功夫只是简易真切。愈真切愈简易, 愈简易愈真切。”2 一,关于。大中学”的命名 颜钧的“大中学”就是“仁神正学”,亦称作“大中之学”,它是颜钧关于儒 家经典独特理解和诠释的理论。学术界为何取名“大中学”? 这要从颜钧对于大 学、中庸两部经典的理解讲起。 对于儒家传统经典大学、 中庸,颜钧认为二者不是曾子和子思所作, 乃孔子所作,并是孔子的传道口决。程学颜在 衍述大学中庸中提到:“我师 颜山农独指判日:此尼父自造传心口诀也。两篇绪绪皙章,并出夫子手笔,非 曾子,子思所撰也。不然,何於大学引曾子之言,中庸直以仲尼名祖哉? ” 1 颜钧的平实之学) 李承贯 2 王阳明年谱 第2 章颜钧儒学思想及其实践 1 如此说来,颜钧也否定了大学、中庸作为书名的存在。接着,山农把“大 学”、“中庸”两词拆成四个独立的字“大”、。学“中”、“庸”,分别赋予了它 们不同的含义:“自我广远无外者,名为大;自我凝聚员神者,名为学;自我主 宰无倚者,名为中:自我妙应无迹者,名为庸。”2 此四字是四个独立的体系,它 们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平等的,“大”和“中”两者处于主导地位,“学”和“庸” 辅翼于“大”和“中”。“夫大之方体也,日明德,日至善,曰知在格,日意心身, 日家国天下也。夫中之主宰也,曰天命性,臼道睹闻,曰隐微独,日天地万物也。 总列张乎天道人心,流行日用,自具体强,不虑不学者也。云何系学以大,以庸 丽中,将焉取裁? 盖有取於精金出矿,胚胎庞朴。据以市贾,难竟信用,遂入炉 火,煅化镕煎,倾泻纹科,然后遍用贸易交通。”3 “夫是中也,主乎大之生誊 夫是大也,家乎中之仁。是故学以翕丽乎万善之妙,晰庸而适达乎中正之道。”4 在颜钧那里,“大”代表广远无孙,但需“学”来辅助;“中”虽能“主宰无倚”, 也需“庸”翼“中”颜钧用了一个粗浅的比喻说明:。大”和。中”如精金的矿 石,是胚胎;而“学”和“庸”则为矿石加工的过程;而后达到“大中学庸,学 大庸中,中学大庸,庸中学大,互发交乘乎心性,吻合造化乎时育”5 的效果。 对于大学和中庸的理解,颜钧把它们拆成“大”、“学”、“中。庸” 四个不同的独字来解释,并使其成为四个独立的体系,强调“大”与“中”的主 导地位。颜钧对于其它儒家经典的理解亦是如此。学术界黄宣民先生干脆以点带 面,把颜钧这种简易独特地理解经典的理论叫。大中学。所谓大中学,即 是将儒家经书大学 中庸变成大中学庸的专门学问”。 。 二、。大中学”理论的特征 篷 笔者认为,颜钧的“大中之学”理论特征是运用拆词法和拆字法作为理解的 切入点并简化儒家经典,使得。大中学”成为一种易知易行的儒学理论 1 、运用拆词法和拆字法作为理解的切入点 自汉以来,儒者们对儒家经典的解读都拘于注疏训诂,引经据典,使得其引 申意义越来越复杂,即使饱读诗书的人也不能完全理解。而颜钧作为一名平民儒 者,受学识的限制,不能像其他正统儒者一样遍览前人烦琐的注解。颜钧儒学的 入门则采用神秘的“七日闭关法”作为突破口,他对儒家经典解读的切入点就是 从文字上进行拆词法和拆字法。 前文所述,他把大学和中庸拆成四个独立的“大”、“学”、“中”、“庸” 颜钧集 卷九衍述大学中庸第7 6 页 颜钧集卷九衍述大学中庸 第7 6 页 颜钧集 卷六耕撩问答晰行功,第5 1 页 颜钧集) 卷二论大学中庸) 第1 7 页 颜钧集 卷六耕樵同答晰大学中庸 第4 9 页 颜钧集 前言黄宣民 l l 第2 章颜钧儒学思想及其实践 进行诠释,并使他们成为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体系。再如,他在论述大学、中 庸,易经三者关系时亦采用此法。“是故中也者,帝乎其大,主积万善,从 中孚,夫子所谓天下之大本。是大本也,家乎万有为大畜,盂予所谓万 物皆备于我一。h 大”即大学,在字体上有大畜相对应,是天下大本的 含义;。中”即中庸与中孚意义一致,“主积万善”。他利用拆开的大 学、中庸两词,使二者与易经联系起来,论述三者的内涵是致的。再 如,颜钧在解读儒家的“日用”之意时,把“日用”拆成“目”与“用”两个字 单独解释:“夫日也,本日阳精,运行为昼,亘古今而悬旋,为白日之明,曝丽 天地,万象万形之生生化化也。夫用也,言在人身天性之运动也是动,从心率 簟性;是性,聪明灵觉,自不虑不学,无时无日,自明于视,自聪于听,自信于言, 自动乎礼,动乎喜怒哀乐之中节也,节乎孝弟慈让为子臣弟友之人也,故日日用。” 2 “日”即太阳,能生万象万形;。用”即孝弟慈让等“运动”,二者合之为“日 用”,“日用。部赁穿于日常生活之“道”。 颜钧很多时候运用拆字法来解读传统儒家的语词。“心”就是“以一阳自下, 而湾向上,包涵三点,为三阳,将开泰以帝天地人物之父母也。”3 “仰观心字笑 呵呵,下笔功夫不用多。横画一勾还向上傍书两点有偏颇傲驴傲马皆因此, 成佛成仙也是他。奉劝四方君予道,中间一点是弥陀。“颜钧从字体上解读“心”, “心”是父母之心,并奉劝四方君子要“正人心”。他在解读“人心惟危,道心 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5 中的“惟”字时说:“是父母心,本能自湾,而竖 立湾中,为佐以佩圭,为惟也“惟”的左边为竖心旁,是竖直了的父 母心,并佩带了玉器即“惟”。再在扬城同志会约中,看颜钧如何解读“约” 与“礼”二字。“礼也,约也。学之规也。会,天下之大要也;是故约之取义, 从系从勺,勺中一点,阳之耩也是精在勺,犹掌中握真物也,加以系焉,犹挛 拳紧固,不轻丢放也,故日约。礼之为义,从壹从衣,璺指形体充盈,衣状 华服被身,譬人中心深涵,精神贞满,而浩气塞贯乎视听言动目事盎背面者也,故 日礼一。7 “约”的中问一点为“精”,“礼”从字体结构的分析中就能看出它 是儒家调整人们言行的尺度。颜钧如此解读二字,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形 成“会约”,宣扬其儒家理念。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颜钧采用这种简易的方法作为其解读儒家传统思想的 突破口,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颜钧集卷六耕樵问答晰大学中庸 第4 9 页 颜钧集 卷二日用不知辨 第1 4 页 l 颜钧集 卷三人心道心而执中辨第1 4 页 颜钧集 器八心字吟 第6 9 一7 0 页 陆九绷集王守仁序 第5 3 7 页 颜钧集 卷三人心道心而执中辨 第1 4 更 颜钧集卷四扬城同志会约 第3 0 页 1 2 第2 章颜钧儒学思想及其实践 2 、简化儒家经典 颜钧的“大中学”采用至简至易的方法解读传统儒家经典。他独特的解读方 法,使得对于大学、中庸的理解只需了解“大”、。学”、“中”、“庸”四个 字的含义。不仅如此,关于前人从未提及过的大学、中庸、易经三者的 关系,到了颜钧的那里被简化成六字:“五在”、“四绪”、“六龙”。“是故学乎其 大也,则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在格物,心不在焉,如此而日五 在,昭揭其大以为学。庸乎其中也,则日率性,日修道,日慎独,日致中和。如 此而晰四绪。绪扬其中为时庸,易乎其六龙也则日潜见。日惕跃,日飞亢,如此 而为时乘,即变适大中之易,以神乎其学庸精神也。”所谓的大学,就是“五 在”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心不在”,。五在”为立学之 本;中庸就是“四绪”即“率性”、“修道”、“慎独”、“致中和”,“四绪”为 日常生活不偏不倚之道;易经则为“六龙即“潜见”、“惕跃”、“飞亢”,“六 龙”与大、学、中、庸交互变化,内涵一致颜钧一改前人对大学、 中庸、 易经三者的烦琐的注疏训诂,把它们变成一种简易之学。 再如,在颜钧的“大中学”理论中,他多处把儒家“仁”的含义直接等同于 “心”。夫尧舜之道,帅天下以仁而已。是故仁,人心也。是心之体,肫肫焉。 灵灵焉,灵照密察,隐微莫遁,肫生万物,无时或息,皆至诚为贞干也。”2 经过 颜钧这番解释,尧舜孔孟之道中的“仁”就不难理解了。“仁”犹如“心”的主 宰作用,能包容天下。不仅如此,颜钧有时直接把“仁”说成“一”。在圣儒 传辩中,为了解释这个“一”,他从尧舜、文王、孔盂说起,后至阳明和王 艮,最后谈到自己的独特理解颜钧用了绳索的浅显比喻,表明自己能够“善养 同仁”,“遂行齐家孝弟仁让”。 颜钧简化儒家经典,刨造了一种易知易行的儒学。首先在理论上,他为自己 在平民中传教布道提供了先决条件。颜钧如此随意理解儒家经典,淡化了权威, 也为后来李贽等人的异端思想做了向导 2 2 以心为责,崇尚自然的心性论 在第一章曾提及到,颜钧的“贵心论”,既吸收了王阳明的“心本论”的内 核,又包含了王艮的“身本论”的精华。颜钧的“人为心责”理论,更突出地强 调了“心”的作用。 打开颜钧集的第一篇急救心火榜文,在文章开头颜钧就直接向广大 投考科举考生呼吁“心”的巨大作用:“窃谓天地所贵者,人也;人之所贵者, 1 颜钧集) 番二论大学中庸大易 第1 8 页 2 颜钧集卷三明尧舜之遭并系以跋第1 9 页 1 3 第2 章颜钧儒学思想及其实践 心也。人为天地心,心为人身之主。默朕渊浩,独擅神聪,变适无疆,统帅性融, 生德充盈,润泡形躬,亲丽人物,应酬日用,自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颜 钧受到王阳明的影响,他认为“心”为人身之主,为宇宙的统治者和主宰者,能 。默朕渊浩,独擅神聪”,运用到日用上则表现为“自不虑而知,自不学而能”。 在颜钧集中他还多次论述到“心”的作用,如: “夫是心也,自帝秉御,浩渊无性,神莫精仁,以为人道。时适乎灵聪之明, 为知格物诚正之修,允端天下大本者也。”2 能。 “人为天地心,心帝造化仁,是仁惟生,是生明哲。” “是故仁,人心也。是心之本,肫肫焉,灵照密察,隐微莫遁,肫生万物, 无时或息。4 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无所不包,无所不至,成为天下之本。除此之外,颜 钧还认为,即便是每个凡夫俗子都具有这颗主宰万物的心的功能“性情神 莫”。“性情裨莫”是颜钧所生造出来的怪僻语词,颜钧在辨性情神莫互丽之义 和辨精神莫能之义中详尽地阐述了它们的含义:“若性情也,本从心帝生。 其成也,人皆秉具,是生之成,自为时出时宜者也”。“性也,则生生无几, 任神以妙其时宜。至若情也,周流曲折,莫自善测其和膊。是故性情也,乃成象 成形者也”“性情”与。神莫”是具有无尽力量的心所衍生出的两种功能。“性 情”能“生生无几”、“周流曲折”、“成象成形”,性情的作用表现为一种感知世 界、认识万物的具体力量。“神奠”则是“精神和奠能”的复合词,神莫虽无体 积无声臭,但力量无比。“神莫为默运也,若妙若测乎象形之中,皆无方体无声 臭也。”7 “心之精神是谓圣。莫能载大,莫能破小为中庸”。“莫”是种在 心灵上只可感悟但无法名状和捉摸的精神力量,它能够“善供心运以为妙为测 也”。“性情神莫”的源头是“心”,是心体流向日常之用的痕迹,这些痕迹无声 无形地自由地润泽万物。“性情神荚”每人天生具备,人人都可以借着“性情神 莫”去理解万物,走向儒家殿堂。 “以心为贵”的理论构成了颜钧儒学理论的基础。他把具有巨大力量的。心” 放入大学、t , t i 庸,两者就成了4 自我广远无外者,名为大;自我凝聚员神 者,名为学;自我主宰无倚者,名为中;自我妙应无迹者,名为庸。”9 四个“自 我”即是“心”的同义语。颜钧用“心”去诠释“仁”,形成了“大成仁道”。在 颜钧集 卷一急救心火榜文 第1 页 颜钧集 卷二辨精神莫能之义 第1 3 页 “顿钧集 卷二论三教 第1 6 页 颜钧集卷三明尧舜之道并系以跋 第1 9 页 颜钧集) 卷二辨性情神莫互丽之义 第1 3 页 颜钧集卷= 辨性情神莫互萌之义 第1 3 页 颜钧集) 卷二辨性情神莫互丽之义 第1 3 页 颜钧集 卷二辨精神莫能之义第1 3 页 颜钧集,卷九衍述大学中庸之义 第7 6 页 1 4 第2 章颜钧儒学恩想及其实践 “大成仁道”理论中,颜钧经常把“仁”等同于心,“夫尧舜之道,帅天下以仁 而已。是故仁,人心也”。1 人人的心体都不再约束,每人则都有一种“我欲仁, 斯仁至矣”的力量,王道社会便以此形成。 颜钧还从“贵心论”导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应该“从心从性”、“率性而行、 纯任自然”。 因此,在道德理性与自然人性之间,颜钧和其师王艮一样更强调自然人性。 “人性”亦如“心”一样自由,天生自然,不受外界的干预。“其学以人心妙万 物而不测也,性如明珠,远无尘染,有何睹闻? 著何戒惧,平时只是率性,所行 纯任自然,便谓之道。即使有放逸,然后戒慎恐惧以修之,凡儒先见闻,道理格 式,皆足以障道”1 人性犹如明珠一样,是天生的,为“命之自天秉赋”,它不 带有任何“道理格式”的杂质。人们对待它只有“纯任自然率性而行,不拘 束于习俗,这才是“道”。“是动,从心率性;是性,聪明灵觉,自不虑不学,无 时无日,自明于视,自聪予昕,自信于言,自动乎礼也,动乎喜怒哀乐之中节也, 节乎孝弟慈让为子臣弟友之人也,故日日用3 人性的自然和自由并没有被束之 高阁,而是表现在日用之中的“聪明灵觉,自不虑不学”。“从心率性”后,心体 就能“自明”、“自聪”、“自信,、。自动乎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刻意去干 扰约束心与性的自然力量,做到。动乎喜怒哀乐之中节人性就能够自然而然 地调整孝弟慈让和子臣弟友之间的尺度,这便使得人人好仁。j f 颜钧本人就是自然心性论的实践者,他的行为风范都表现为一种自然而然的 特征。比如,他没有像其他的儒者一样去拘泥于前人的经典著作,而是随着自己 的方式去理解儒家经典,不受任何前人的影响与束缚。王艮去世后,颜钧为其守 墓三年,他辗转云南寻找其师徐樾的尸骸,这些行为不是出于4 礼”的束教下不 得以而为之,而是他来自“心体”的流露,是他在天生具有的“性情神莫”的力 量润泽之下,自然而然完威的,都是“自动乎礼”。包括他以后在狱中为狱友讲 学等行为都是他自然心体的表现。颜钧的这些行为证明了他是一位具有浩然之气 的。侠儒” , 颜钧的“贵心论”和自然心性论,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何心隐,罗汝芳,李贽 等人。罗汝芳的“赤子之心0 李贽的“童心说”等,这些都可以在颜钧那找到 源头。 1 颜钧集) 番三明尧舜之道荠系以跋) 第1 9 页 2 明儒学案泰搠学案 卷三十二第7 0 3 页 颜钧集 卷二日用不知辨) 第“页 第2 章颜钧儒学思想及其实践 2 3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欲关系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之中。颜钧在他的文章中 多处借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例如在 辨性情神莫互丽之义中,他 说:“故日:性情也,神奠也,一而二,二而一也。如此申晰,是为从心所欲 不逾矩之学。”1 “大学中庸之乎从心所歙不逾矩也。”颜钧甚至认为整个孔孟 儒学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学饯 “从心所欲不愈矩”也是颜钧理欲观的最好诠释。前文所述,颜钧主张心是 天地万物的主宰者和创造者,那么由心发出来的人欲在儒家的框架内则是自然而 然之物,人们应当率性而行,“从心所欲”另一方面,他在强调入欲之时,又主 张通过七日闭关等工夫洗掉内心过多的嗜欲,达到“不逾矩”的目的。下文将孔 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分为两层次:4 从心所欲”与“不逾矩”来论述颜钧思 想的理欲观 一、“从心所欲”。 朱熹时期的正统理学都打着“存天理、去人欲”的旗号,试图扼杀人欲。王 阳明的心学虽然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重视心的作用,但他仍是。存天 理、去人欲”的捍卫者。理学到了晚明时期的泰州学派的颜钧那里,他淡化天理 的权威,强调感性欲望,更坚信“心”的力量。 首先,颜钧深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十分强调心的功能。颜钧认为“窃谓天 地之所贵者。人也;入之所贵者,心也。入为天鲍之心,心为入身之主”在 “天”与“人”的关系之中,“人c 即“心是万物的主宰者,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能够。独擅神聪,变适无疆”。从重视心的作用上来讲,颜钧这一点不亚予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且颜钧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心一 一“性情神莫”。在颜钧那里,无论说“性情”也好,还是“神莫”也罢,他都 能像王阳明那样把“心”提到万物的主宰者的地位来讲,心的力量无穷,心是自 由的。既然“心是无所拘束的,那么从“心自然而然地发出的一系列与“理” 相对的欲望也应是无所羁绊。因此,在对待这个由心发出来的欲望上,颜钧走了 与王阳明相反的道路。他并不像王阳明那样最终站在“理”的那边,扼杀人欲, 而是充分肯定人欲。甚至可以说,颜钧在强调心的作用方面,比王阳明要彻底得 多。 颜钧主张心体欲望的自然流露,这点更体现在“制欲非体仁”一说上。 关于颜钧的“制欲非体仁”一说,黄宗羲的 第3 6 页 2 3 第2 章颜钧儒学思想及其实践 辩,就把“仁”比作成绳子,目的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它。颜钧讲学形式的随 意性,更体现在“就地打滚的良知”之上。 “昔颜山农( 即颜钧) 于讲学会中忽起就地打滚,日:“试看我良知! ”士 友至今传为笑柄。卓吾种种作用,无非打滚意也。第惜其发之无当,机锋不妙耳。” i 颜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