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刘敛是北宋时期的文化名家,后人多提及他的史学成就,论述其 文学方面的文章较少,实际上刘敛的文学作品繁多,有艺术成就的作 品也不少,全面研究刘敛文学对深入评价他有重要意义。 引言部分综述了当前研究刘敛的学术成果,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 路,即本文拟在现存资料基础上,从生平事迹和文学交游、文学观、 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梳理刘敏生平经历,知人论世。并简要分析刘放与欧阳修、 苏轼的文学交游,把握刘敛文学思想渊源。 第二章阐述刘敏文学创作观,对刘敏的诗话理论与欧阳修等人的 诗话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评定其诗话理论在诗话史上的地位。论述刘 敛散文创作理论及渊源,简述其赋体创作理论。 第三章论述刘敏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分析刘敛诗歌创作 突出特点,重点将其诗歌与欧阳修的诗歌进行比较,力求解析刘敛、 欧阳修二者诗歌不同风貌。 第四章论述刘敏散文创作文体、内容。立足刘敏史学家兼文学家 的双重身分,从史笔为文的特点入手,探究刘敛散文的独特之处。 结论部分力求将刘敛的文学、史学多方面的成就与宋代多元文化 结合分析,将刘放置于整个宋代历史背景中来观照。 关键词:刘放;文学观;文学创作;史笔 a b s t r a c t l i ub a ni sac u l t u r a lm a s t e rd 面n g t h en o n h e ms o n gd y n a s 劬f 撕 p e o p l e1 m o w t h a ty e t h o w e v e r ,t h i sd o e sn o tm e a nh i sw 0 讹d 0 n o th y c s m d yv a l u e w i t hv 撕e t yo f l i t e r 哪w o r k s ,t 1 1 e r em u s t b es o m es u c c e s s 觚 w o r k so f l i ub a ! 1 i th a sg r e a tv a l u et oe v a l u a t el i ub a i ld 印t h f - o rs t u d y c 伽叩r e h e n s i v e l yo f h i sl i t e r 矾】r e t h ei n 的d u c t i o no fm i st h e s i st a k e sa i lo v c i e wo fm ea c a d e i i l i c 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l i ub a n ,a 1 1 do f1 1 i s a b u n d 狮tw o r l ( s ,龃dm 饥p u t f o r w a r dt h er e s e a r c hi d e a so f 仳sp a p e r ( mt h eb a s i so fm es m d yo f e x i s t i n gd a 姐,t h i sp 印e rw i l ls t a no n 舶m f o u ra s p e c t s ,s u c h 嬲:l l i s b i o 廖a p h y l i 懈qf h e n d s 脚,h i s v i e wo fl i t e r a 劬他,p o e t 锄dp r o s e c r e a t i o n ,e t c 1 1 1t h ef i r s tp a i t ,i 仃yt oc 砌i n gl i ub 矾sb i o g r a p h y ,t oi r l a :k c 璐 u n d e r s t a n dh i m a n dt h e ni n 们d u c eh i s1 i t e r a t l 鹏伍e 1 1 d s h j pw i t l l ( 岫g x i ua n dw i ms us mb r i e f l y t og r a s pm es o u r c e so fh i sl i t e r a t u r e i d e 弱 仃o ms u c hp e r s p e c t i v e s ,h i s 衔e n d s h i p w i t ho u y 孤gx i ua n d 吐圮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b e m e e l lh i m a n ds us h i t s e c o n dp a no ft h ep a p e re l a b o r a t e s l i ub 锄sv i e wa b o u t 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i o n ,a 1 1 df i n do u tt h es t a t u so fh i si d e ai nt h ep o e t 巧l l i s t o 可 b ym a k i n gac o m p a r 灿ea n a l y s i sw i t ho t h e r s ,l i k e0 u y a l l gx i u b e s i d e s , ia l s oe x p l o r et h ef e 栅e sa n d 耐百n so f l i ub 狃sp r o s e c r e a t l o nt h e o r y i nt h i sp a n t h et h i r dp 龇f o c u s e so nt h e 撇i nc o n t e n t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 u b a n ,sp o e m s ,t oh i 刚i 曲th i sp o e 幡s 够l e a n dw i t hc o m p 撕n g 期m o u y a n gx i u sp o e m s ,t h i sp a r tp a y sm u c h a t t e n t i o nt oa n a l y z i n gt h e i r 似o d i 肫r e n tp o e ms t y l e p 矾i vd i s c u s s e sl i ub a np r o s ec r e a t i o ns 刚ea n dc o n t e n t ,a n db e a r s d o 、nt h es p e c i a l t i e so fh i sp r o s ec r e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h i sd o u b l e t 1 i c l e n t i t i e so fb e i n g1 1 i s t o a 1 1a n dw r i t e r , t h i s p a r t s t a r t sw i t h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i sc r e a t i n gp i 。o s ej u s t1 i k ew 晡t i n gh i s t c ,r y ;a n dt h e n d e l v e si n t ot h eu n i q u e n e s so fl i ub a l l sp r o s e r h ec o n c l u d i n gp 矾 c o n l b i n i n g l i ub a n s a c c o m p a n i m e n t s 缸 l i t e r 雏既a i l dh i s t o r i a l la n dm u l t i - c u l t i 盯eo fs o n gd y l l a s 吼p l a c i n gl i u b a i lm l e 计l o l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眦do fs o n gd y n a s 坝m a k e sa ne f r o n t oe 、,a l u a t el i ub a i l sl i t e r a 巧s t a t u s k e yw o r d s :l i ub a i l ;t h ec o n c 印to fl i t e r a t u r e ;“t e r 抓鹏、州t i n g ; t h ew a yo f 嘶t i n gh i s t o i i 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孪瞄谄b 7 年6 月占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日。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竹) 作者签名:孳目秀衣矽日期:? 。龟9 年g 月名日 导师签名:参移笔务日期:铂奄每乙月7 日 7 0 刘敛文学研究 引言 北宋初中期是宋代文学观及创作实践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 于这个时期文学的研究,研究者多把目光集中在名家身上,如欧阳修、 苏轼、王禹偶等,这些人物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随着研究领域和方 向拓展,研究对象逐渐转向中、小作家,如“小东坡”唐庚,文同等, 这些之前没有研究过的人物和领域能将我们带入更广阔的视野,更能 全面准确地把握宋代文化与文学发展动因,以窥全貌。本文以刘敏为 研究对象,也是从这点出发。 刘敛( 1 0 2 3 1 0 8 9 ) ,字贡父,临江新喻( 今江西新余) 人。庆历六 年( 1 0 4 6 年) 和他的哥哥刘敞考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死后,弟 子私谥他为公非先生。 宋史列传3 1 9 卷,刘敞传记里附记刘艘,史称“敛所著所书 百卷,尤邃史学,苏轼称赞他“博记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 兼数器,守道不回 ( 乞留刘敏状) ,王安石写诗赞扬他“笔下能 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车书 (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 ,曾巩说他 “广览载籍,强记洽闻,求之流辈,罕有伦比 ( 授中书舍人举刘艘 自代状) ,张耒在祭文中说他“强学博敏,超绝一世。肇自载籍, 孔墨百氏。太史所录,俚问野记,延及荒外,阴阳鬼神,细大万殊, 一载以身。下至律令,老吏所疑,故事旧章,盈廷不知。有问於子, 归如得师。直贯傍穿,水决矢飞。一时书林,众俊并驰。满堂贤豪, 视子麈挥” ( 代祭刘贡父) 。 刘敛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交往密切,有诗文往来。诗文集 编为彭城集,今存四十卷,四库总目提要记“今检永乐大典 所载,篇章尚富。盖即据彭城集收入。谨掇拾排比,厘为四十卷。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3 1 9 中华书局1 0 3 8 8 。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3 7 8 2 。( 宋) 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1 2 8 2 。 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1 1 4 9 5 4 9 6 。( 宋) 张未撰、李逸安等点校张耒集( 下)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 ,7 8 6 8 t 1 硕士学位论文 较之原书,所少不过十之一二。与新编其兄敞公是集,钜制鸿裁, 旧观几复。在北宋诸家中,可谓超轶三孔,而凭陵两宋者矣 ,另 有其他诸多著述。 刘敛在北宋初中期是颇有名气的文学家、史学家,名噪一时。作 为江西籍人,他在江西地域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他在文学、 史学上的成就却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至今还没有人对刘敛进行专 门研究,在宋代众多名家大腕的光辉照耀下,他被疏远于人们的视野 之外。 到目前为止,研究刘敛的论文极少,笔者收录到的就只有:宋衍 申的刘敛与( 东汉刊误) ,其文梳理刘敏生平行迹,综观东汉刊 误,详审东汉刊误的历史价值。申自强的刘贡父之见“俗 在何处,文中指出刘敛在中山诗话中批评严维酬刘员外见寄 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句的偏执,由此一点,引起作者思考 诗歌鉴赏和批评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杨晨波的论刘敛的戏谑与幽 默,全文对刘敛的幽默的表达方式进行分类探讨,并把刘敛喜欢戏 谑的性情置于当时北宋政治文化环境中加以透析。刘培、孙嘉镇的情 理兼备的学人之赋论刘敞、刘敛的辞赋创作一文挖掘出刘敞、 刘敛的赋体创作与学术思想紧密结合这一特色,论述刘敝赋体将经学 与辞赋结合,刘敛则将史学和辞赋创作结合。但这几篇论文都只涉及 刘艘的某一点,没有一篇论及刘放在文学、史学上的特点与成就,仅 在一些文学史中稍有提到,如吴海、曾子鲁主编的江西文学史书 中专列“李觏与新余二刘的诗文”一节,但对刘敛诗歌风格的评 定仍然参照钱钟书宋诗选注中的评价,简略且无新意,对刘敛散 文特色的批评鉴赏,也只是提到刘放擅长议论,没有详尽论说。前面 已提及刘敛诗文及史学著述丰富,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对他进行专门 研究,实在遗憾。本文拟对刘敛诗、文进行全面研究,兼及其史学成 就,在此基础上,希望对刘敛的文学成就作出新的审视和评定。 d ( 宋) 刘敛彭城集丛书售虚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2 2 刘放文学研究 第一章刘敛的行年事迹和文学交游 第一节行年事迹 刘敛,1 0 2 3 年生,字贡父。他一生经历了仁、英、神、哲宗四 朝,主要活动在神宗、哲宗两朝。仁宗庆历六年和刘敞同时登科。宋 史称刘敏“仕州县二十年,远离京城,辗转各州县做官,这种 沉沦下僚的宦历与他的政治主张及他喜欢谐谑、耿介直率的性格密不 可分。刘敛一生历经几个阶段: 初入仕途阶段。刘敛青少年时期辗转各州县做官,为人性格耿直, “不为轻与肥”,调度各地,没有升迁。刘敏少年跟随父亲来往于常 州、润州等地,其间遍读五经。中第后,任凤翔府( 今陕西风翔) 节 度推官。仁宗皇佑元年( 1 d 4 9 年) ,因父亲去世,刘敛回颖州守丧。 自1 0 5 3 年,刘艘先在陈州( 今河南) 做地方官,后任庐州( 今安徽) 推官,江阴( 今江苏江阴) 主簿。接着任汝州( 今河南) 推官。嘉祜 六年( 1 0 6 1 年) 参知政事欧阳修、赵概推荐刘敛进入试馆任职,嘉 祜八年( 1 0 6 3 年) 刘敏担任国子监直讲。 仕途坎坷阶段。1 0 6 6 年至1 0 8 6 年,时值北宋新旧党派纷争,刘 敛隶属旧派,卷入党派争斗,随着政党时局的变化,其仕途三落三起。 英宗治平三年( 1 0 6 6 年) 刘敏遭御史中丞王陶排挤,降为馆阁校勘。 熙宁年间( 约1 0 6 9 年) ,刘敏任尚书考功,因反对更新贡举法,被罢 官职。熙宁四年四月( 1 0 7 1 年) 刘敏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谪泰州 任职。熙宁七年( 1 0 7 4 年) ,王安石罢相,刘敏曾回京师。熙宁八年 二月( 1 0 7 5 年) ,王安石又复相,刘敏为集贤校理判登闻检院户部判 官,调往曹州任职。熙宁九年( 1 0 7 6 年) ,刘敛调任开封府判官,不 久复出为东京转运使。熙宁十年( 1 0 7 7 年) ,刘敏封为国史院编修官。 ( 元) 脱脱等撰宋史卷3 1 9 中华书局1 0 3 3 7 3 硕士学位论文 熙宁十年至元丰三年三月( 1 0 8 0 年) 刘敏一直任京东转运使。元丰 四年( 1 0 8 1 年) 他调往充、毫二州任官。元丰六年九月( 1 0 8 3 年) , 刘敏被贬为监衡州( 今湖南衡阳) 盐仓。哲宗初年,政局发生变化,新 法废除,支持新法的人遭贬黜,属于保守旧党派的刘敛得到重用,元 丰八年七月( 1 0 8 5 年) 他被起用知襄州( 今湖北襄樊) 。之后,刘敏到 汴京担任秘书少监。哲宗元祜元年六月( 1 0 8 6 年) 刘敏担任蔡州知 州,知蔡州谢上表中刘敛以年老多病等为由上表辞官。孙觉、苏 轼等纷纷向皇帝上书举荐刘敛,他又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晚年多疾阶段。“至蔡数月竟以疾不起,年六十七”,苕 溪渔隐丛话称“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怆感惭 愧,转加困剧而毙”,后人多推断刘敛在元祜四年( 1 0 8 9 年) 去世。 综其一生,刘敛青年性格直率,难讨上级欢心,一直在地方做官。 中年因党派纷争,仕途历尽坎坷。晚年恶疾而终。 值得一提的是,刘敛是宋代江西的历史名人,所在家族“墨庄 刘氏和宋代江西诸多家族一样,是深厚学养的显赫家族。刘氏子孙多 以文章器业显达一时,其中刘敞、刘敛在当时政坛、文坛均有较大影 响,刘敞之子刘奉世史学成就突出,后人称他们为“三刘。 第二节文学交游 刘敛一生,交游广泛,与文坛诸家如欧阳修、苏轼等志趣相投, 往来频繁,留下的唱和诗篇较多。他自称“性僻材疏酷嗜诗独于 名士喜同时 次韵晁单州诗六首( 其三) 这对他众多著述的产生, 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节对与刘敛关系密切且对他的文学创作、人生和 政治思想有较大影响的文学交游,略作考察。 。( 元) 脱脱等撰,宋吏卷3 1 9 中华书局,1 0 3 8 8 。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l ,9 4 刘敛文学研究 一、文坛领袖欧阳修的相携 欧阳修( 1 0 0 7 1 0 7 2 年)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 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 今江西) 人,天圣年间 迸士。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支持范仲淹庆历改革,引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的创作成果显著,诗、词、散文都是一时 之冠。欧阳修喜奖掖后学,苏轼、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自其门下,刘 敛也受知于他。 刘敛比欧阳修小1 6 岁,两人都是江西籍人口欧阳修与刘敛兄长 刘敞是师生关系,也是莫逆之交,这为欧阳修与刘敏的来往提供了条 件。 嘉祜六年( 1 0 6 1 年) 欧阳修举刘敛吕惠卿充馆职札子奏议 卷1 7 “臣伏见前庐州观察推官刘敛,辞学优赡,履行修谨,记问该 博,可以备朝廷询访”,对刘敏的人格和才能作了充分肯定。 刘敛性格耿直,敢于直斥权贵的罪行,如他强烈反对王安石新法变革, 上奏指斥王安石自私自利,不顾民生,欧阳修也上奏制止王安石用方 田法打量均税的变革主张。欧阳修肯定刘敛的人格,对刘敛的史学等 方面的才学也很欣赏。 刘敛在仕途上得到欧阳修的提拔,由于欧阳修的大力推荐,刘敛 进入试馆任职。处于逆境中的刘敏对欧阳修的知遇之恩铭记在心,将 他视为知己,对欧阳修的人格、性情等全盘肯定、接受,如他在题 欧阳永叔新凿幽谷泉中说欧阳修是仁智君子,高材济物,广泽恩惠, 因而一心一意想跟从欧阳修。献欧阳永叔中刘敛向热心于提携后 辈的欧阳修表明自己的才智与志向“遍读近古书,仰求当时人 ,赞 扬欧阳修一身正气、识见明断、文雄振世、意气浩然。与青州欧阳 尚书中刘敏向欧阳修倾述自己在试院时不幸和小人共事,因为狂易 而遭受侮辱,胸中感慨,无处述说,有感“受恩门下,积有岁年”, 才“得伸于知己,万无悔惜,伏惟亮悉”。 。欧阳永叔著欧阳修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1 9 8 6 年6 月第1 版8 9 3 5 硕士学位论文 刘放对欧阳修十分追崇,唱和欧阳修的诗作,欧阳修资料汇编 中只收集到刘敛题欧阳永叔新幽谷泉和献欧阳永叔两诗, 笔者搜罗彭城集,补其遗漏,另有古诗咏欧阳永叔家白兔、题 欧公厅前两鹤、和永叔春雪,且不说诗境如何,刘放对欧阳修的 推崇可见一斑。但刘敛的这些诗无非唱和欧阳修家的事物,艺术性不 高。 另外,试对欧阳修朝中措到底是送给刘敛还是刘敝的异议略 作辨析。庆历八年( 1 0 4 8 ) 欧阳修在扬州时,构筑平山堂,“壮丽为 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见 。每每夏日凌晨携客往游,平山堂成了文人墨客诗酒相会的地方。 嘉祜元年( 1 0 5 6 ) 欧阳修写了朝中措平山堂一词送给友人( 刘 敛或刘敝) ,表达对当年的平山堂雅集的留恋。词中说:“平山栏槛倚 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 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渔隐丛话后集 卷2 3 有记载“艺苑雌黄云:送刘贡父守维扬,作长短句云:平山栏 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此处记载认为所赠者为刘敛,但欧阳修 的文集里几乎找不到他寄赠刘敏的诗文,笔者怀疑这处记载有笔误, 后人以为此条为欧阳修赠诗给刘敛的依据,恐怕是以讹传讹。全宋 词其题标为“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副题明言为送刘 原甫即刘敞,欧阳修写作此词时,刘敞刚刚继任欧阳修的职位。欧阳 修有和原甫平山堂见寄赠与刘敞,他与刘敝相交甚密,欧阳修对 刘敞的才华颇为膺服,往来的诗文较多,故推论被赠予者该为刘敝。 综上,刘敛人品端直、才识突出,欧阳修慧眼识人,出以公心, 加以提拔。可惜现存资料太少,对他们间的交往考察难免管中窥豹。 二、文坛巨擘苏轼的相知 o ( 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 上) 丛书集成初编2 。宋词鉴赏词典( 上) 上海辞书出版社1 7 6 。四库全书第1 4 8 0 册集部渔隐丛话5 2 5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 9 6 5 ,6 1 2 2 6 刘敛文学研究 苏轼( 1 0 3 7 1 1 0 1 )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 即今四川) 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书画家。 北宋前中期新旧党争激烈,苏轼卷入党争祸乱中,仕途坎坷。他是继 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诗、文、词、书、画等领域 都取得了很大的,有些甚至是无人能及的成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文 坛享有巨大声誉,当时和他交游且接受他的影响的人较多,苏门四学 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就得到他的荐拔。刘敛也和苏轼相惜 相知。 刘敛比苏轼大1 4 岁,刘敛视苏轼为知己,有诗“苏公相知心”。 他们的诗文交往,据苏轼年谱资料推论,应当在1 0 5 6 年即刘放 3 5 岁,苏轼2 l 岁时。从现存文集作品看,刘敏在4 4 岁到5 9 岁间和 苏轼的诗文来往较多。刘、苏二人相知相惜,可从几方面来看: 刘、苏二人在政见上一致,他们的仕途起落有相似处。1 0 7 1 年, 刘敛被罢外放通判泰州,苏轼有送行诗送刘敛停海陵“君不见阮 嗣宗,臧否不挂口,莫夸舍在牙齿牢,是中惟可饮醇酒”,劝刘敛 应以阮籍为榜样,躲避祸害。苏轼与刘敛都属旧党,反对王安石的新 法,苏诗中讥讽新法的意思明显,却又不能直言,劝刘敛和自己不如 饮酒忘忧。同年1 0 月苏轼到扬州,他和刘敛、孙洙、刘挚在州守钱 公辅座上聚会,作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仍邀同赋刘贡父: 去年送刘郎,醉语已惊众。如今各漂泊,笔砚谁能弄我命 不在天,羿彀未必中。作诗聊遣意,老大慵讥讽。夫子少年时, 雄辩轻子贡。尔来再伤弓,戢翼念前痛。广陵三日饮,相对倪如 梦。况逢贤主人,白酒泼春瓮。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羡子 去安闲,吾邦正喧哄。 诗中不仅以“吾邦正喧哄”直斥党争祸乱,且可见刘、苏二人性格中 皆具疏狂豪爽的一面,苏轼称刘敛“雄辩轻子贡,刘敛也钦佩苏轼 疏放的性情,如与孙巨源、苏子瞻、刘莘老广陵相遇,苏请赋诗为 。( 宋) 苏轼撰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2 2 4 2 。( 宋) 苏轼撰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2 2 9 4 7 硕士学位论文 别,各用其字为韵,每篇十韵其三“胜事冠东南,君行独能兼。吾 以狂自名,将老无所嫌。会当从君游,不计岁月淹 诗人坦言一 心想与性情同样豪迈的苏轼来往。刘敏也较多受到苏轼洒脱性情的影 响。 同时,刘、苏二人是彼此生活中的倾诉者和倾听者,常有诗歌唱 和来往,刘敛对苏轼诗艺认同并接受。1 0 7 5 年,刘敏在曹州任上, 他写诗寄给苏轼:“空胸迷旧学,华发怅颓龄。江海容孤翼,云霄寄 客星。未堪循吏传,默守太玄经。正恐声闻酒,令人醉不酲”( 重寄 苏子瞻) 刘放向苏轼诉说在外为官的孤寂。苏轼则有次韵刘贡父 李公择见寄二首: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 卑之且借秦。岁恶诗人无好语,( 公择来诗,皆道吴中饥苦之事) 夜长鳏守向谁亲。( 贡父近丧偶。)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 四邻。 苏轼在诗中宽慰刘敛淡忘丧偶之痛,劝说要洒脱面对苦难。刘敛、苏 轼、李常( 公择) 三人唱和来往诗作多,诗中多谈及生活琐事。刘敛 在曹州任上,较有政绩,1 0 7 7 年,刘敛将离开曹州,苏轼写书简慰 问。刘敛到开封府任判官,苏轼又写书简劝慰刘敛。1 0 8 6 年,苏轼 上状乞留刘敛,这时刘敛在蔡州,他送书简给苏轼表示感谢,苏轼答 之( 第五简) 。元祜二年( 1 0 8 7 年) ,苏轼任翰林知制诰,刘敛作西 省种竹偶书呈同省诸公并寄邓苏二翰林,这首诗写完,苏辙、孔文 仲、孔武仲都跟着唱和。苏轼作次韵刘贡父西省种竹,首二句云: “要知西掖承平事,记取刘郎种竹初”,诗中流露出同样作为馆阁 文人的他们身处太平盛世的自矜。平日刘敏见苏轼有新作诗歌,便附 和诗作,次其韵,刘敛与苏轼在诗作来往中切磋并提高诗艺。 综上所述,刘敏与苏轼政途同路、性格同类、生活同趣、诗艺同 旨,刘敏接受苏轼的方面颇多,在诗歌创作上影响表现为化解沉郁, 西( 宋) 苏轼撰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2 6 4 5 口( 宋) 苏轼撰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2 1 5 0 0 8 刘敏文学研究 转为平淡轻松。 9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刘敏的文学观 刘敛的文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中山诗话中,主张以意为主,诗 要避俗,重视诗歌讽谕功能,认可西昆体创作等,其诗歌创作中表现 出他以诗歌抒写自我性情的文学思想。刘敛散文承接韩愈文气说理 ,论,赋文创作和赋体理论对宋代赋体的发展有所革新。 第一节诗学主张 中山诗话是刘敛诗学观的集中体现,这本书完成于熙宁( 1 0 6 8 1 0 7 7 ) 、元祜( 1 0 8 6 1 0 9 4 ) 间,今存一卷,六十六条,宋史艺 文志著录在集类文史类。这本书延续了诗话开山作品欧阳修六一 诗话“以资闲谈”的记事随笔体式。品评诗作,考释用事,赏析摘 句,间有杂闻。对诗话研究卓有成就的蔡镇楚先生评定“欧公诗话 与温公续诗话而后,即以中山诗话为最古,古文亦沿欧阳司 马以诗话记事闲谈之习”。作为诗话开创性著作代表之一,中山诗 话在诗作评析、考证等方面不乏有价值的见解,一些条例还具有文 学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 9 5 集部4 8 中有论: 北宋诗话惟欧阳修、司马光及敛三家号为最古。此编较欧阳 修、司马光二家虽似不及,然敛在元祜诸人之中,学问最有根柢, 所考证议论,可取者多,究非南宋江湖末派,钩棘字句以空谈说 诗者比也。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和刘敛的中 山诗话是诗话发展中的正宗,故四库提要作如此论断。对读这 三部诗话,笔者认为中山诗话的诗论观可与六一诗话比配, 超越了温公续诗话。这三部诗话中,六一诗话最为著名,后人 。蔡镇楚著中国诗话史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 9 8 8 ,5 5 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江苏巡抚采进本 1 0 刘敏文学研究 多有称引。作为欧阳修文学集团的追随诗友刘敛,对诗歌的理解并不 肤浅,而文学批评家对他的诗学思想却多忽略不顾,他的中山诗话 不被后人重视,认为刘敛的诗学观只是因袭欧阳修而已。诚然,刘敛 追慕欧阳修,学习他评诗论事,有不少相同相似观点,但仔细读六 一诗话和中山诗话,可以发现,有些诗学观是刘敛独有的,并 对后世诗论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试对这三部开创性诗话作比较,力 图重新评定中山诗话的地位。 朱东润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书中说刘敏“所著中山诗 话于欧阳永叔之说,颇多异同”,仅有这个说法,没有具体阐说, 此处据此而试作阐释。 先看其相同之处。 首先,中山诗话、六一诗话在收入诗评类之前,曾被当作 子部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小序:“典论其首也 孟柴本事诗,旁采故实。刘敛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 部。后所论著,不出此五例中矣 ( 卷1 9 5 ) 将诗话分五类,在诗 话发展过程中,以中山诗话、六一诗话为代表的体兼说部的诗 话占大部分。优古堂诗话说“盖诗话中兼及杂事,自刘敛欧阳修 等已然矣 ,这两部诗话体例自由,内容不拘一格,叙述轶闻逸事 等都有小说痕迹,而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就人就诗论诗,小说印迹 没那么明显。 其次刘敛与欧阳修都重视构思精巧。六一诗话条5 中评价梅 尧臣的诗佳句构思精微,条1 2 称赞周朴诗作善于雕琢,有佳句,条 2 7 赞誉赵师民诗思精细。中山诗话条2 2 “唐人为诗,量力致功, 精思数十年,然后名家”认为创作诗歌要精思苦虑。且他们都推崇 杜甫求工求精细的一面。而司马光论诗常评价“能诗、善诗 ,却不 指出诗巧妙在哪里。 朱东润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l ,7 1 2 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宋) 吴开著优古堂诗话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函( 清) 何文焯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 8 9 1 1 硕士学位论文 再次,刘敛、欧阳修对西昆体的认识颇为一致,前人对西昆体多 持否定,谈及西昆体便指陈它的弊病,而事实上,西昆体对宋诗向精 微内潜,尚细、尚精、尚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六一诗话 条2 2 指出西昆体是当时诗坛的重要流变,佳句较多。刘敏以诗评家 的眼光,也鉴别出这一点: 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 立朝,为诗皆宗尚李义山,号西昆体。后进多窃义山语句。赐宴, 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敝,告人日:“吾为诸馆职捋搪至此刀, 闻者欢笑。大年汉武诗日:“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 马肝。待诏先生齿编贝,忍令索米向长安 义山不能过也元 献王文通诗日:“甘泉柳苑秋风急,却为流萤下诏书丹子仪 画义山像,写其诗句列左右,贵重之如此。 后人常截取中山诗话“窃义山语句几个字,当作批评西昆体的 依据。而仔细体会刘敛的意思,他对西昆体诗人的诗作并无贬意,反 而对杨亿、刘筠等人的诗较推重,“义山不能过也 语,深含赞许意, 且他本人的创作也受到西昆体影响。 最后,刘敛、欧阳修二人都追崇唐人诗风。六一诗话条l o 、 1 l 、1 7 、2 8 条评价唐朝周朴、孟郊、贾岛、李白、韩愈的诗风诗艺。 刘敏中山诗话有条例: 潘阆字逍遥,诗有唐人风格。有云:“久客见华发,孤棹桐 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鱼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时 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仆以为不减刘长 卿。o 孟东野诗,李习之所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不欢。出门 如有碍,谁谓天地宽。丹可谓知音。今世传郊集五卷,诗百 篇。又有集号成池者,仅三百篇,其问语句尤多寒涩,疑向 五卷是名士所删取者。东野与退之联句诗,宏壮博辩,若不出一 。( 清) 何文焯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 8 7 2 8 8 审( 清) 何文焯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 8 6 1 2 刘敏文学研究 手。王深父云:“退之容有润色也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 用彼韵不必次。吏部和皇甫陆浑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晓。刘 长卿( 余干旅舍云:“摇落暮天迥,丹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 独乌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征 衣力张籍宿江上馆云:“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 潮上,江静觉鸥飞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 听捣砧衣 两诗偶似次韵,皆奇作也。 评介唐人诗风、作诗技巧、用韵等,多有赞赏之词。 但刘敛中山诗话虽追随欧阳修论诗作诗,却不乏独特的诗 歌见解。刘敛的具体诗歌主张,蔡镇楚先生归为三点来说,其一强诗 歌以意为主,文词次之。其二主张诗歌应量力致功,精思有恒。其三 认为诗歌用事应“事应己出,天然浑厚”这可视为刘敏不同于甚至 超出于六一诗话之处。而笔者以为,除蔡先生所举三点,另有论 诗观,可见出中山诗话对宋代诗坛理论的贡献: 一是倾向萧散简澹诗风。 江邻几善为诗,清淡有古风。o 宋初追求平淡诗风,尤以梅尧臣、欧阳修等为代表,梅尧臣读 邵不疑学士诗卷中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苏轼对此有 更精辟的立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 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 评韩柳诗。刘敛对 平淡诗风有理论上的理解,也有诗歌创作的实践,他欣赏陶渊明、江 邻几等言简意深、淡而味长的诗作。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写景诗清 新俊逸,淡而有致。 二是提倡诗须避俗语: 。( 清) 何文焯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 8 8 。同上2 8 9 同上2 9 8 回( 宋) 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儿8 4 5 1 3 硕士学位论文 世效古人平易句,而不得其意义,翻成鄙野可笑。 刘子仪赠人诗云:“惠和官尚小,师达禄须干玢取柳下惠圣 之和,师也达,而子张学干禄这事。或有除去官字示人曰:“此 必番僧也,其名达禄须干”闻者大笑。诗有诗病俗忌,当避 之。此偶自谐合,无若轻薄子何,非笔力过也。 这在宋初中期诗坛由俗复雅的新走向上,颇有意义。随着宋代文人学 术化、世俗地主日益知识化,诗坛出现雅化的倾向。西昆体的流行便 是一次大规模的复雅运动,给其后的宋诗发展烙下了较深的避俗趋雅 痕迹。刘放反对用俗字俗句,讲究用词典雅。一方面,刘敛追求平淡 诗风,另一方面,他也有意于平淡中求深婉,学习西昆体探究诗艺, 推动宋诗独特审美风范的形成。 三是推崇诗歌的讽喻功能 王元之c 谪黄州诗曰:“又为太守黄州去,依旧郎官白发 生一在朝与执政不相能,作江豚诗以讥之曰:“江云漠漠江 雨来,天意为霖不干汝。一俗云,豚出则有风雨。又日:“餐啖虾 鱼颇肥艚 讥其肥大。 泗州塔,人传下藏真身,后阁上碑道兴国中塑僧伽像事甚详。 退之诗日:“火烧水转扫地空则真身焚矣。塔本喻都料造,极 工巧。俗谓塔顶为天门,苏国老诗曰:“上到天门最高处,不能 容物只容身 以讥在位者。 这种诗论观,继承发扬中唐元、白的诗歌主张,肯定诗歌创作的现实 意义。 综上,刘敛的中山诗话在诗话理论上的独特贡献,首先在于 刘敏最早明确提出“以意为主”,提炼出重要的诗歌创作原则,并对 后来诗话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如宋吴可藏海诗话“要当以意为主, m ( 宋) 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1 1 2 8 5 。( 清) 何文焯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 8 4 o 同上2 8 5 。( 清) 何文焯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 9 2 1 4 刘敛文学研究 辅之以华丽”,金王若虚滹南诗话中说“文章以意为主,字语 为之役 等,都承接刘敛强调立意的观点。尚意的诗歌审美追求与 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有共通的地方,这种诗学思想为宋诗表现出来的 理性思考提供了方向。其次他主张诗用语须避俗,是对宋诗革新运动 中无事不入诗的矫正,推动宋诗的雅化。再者,刘敛考证诗句,勘正 错误,有考证价值。如条3 2 ,考证司马迁用字;条5 2 指摘杜甫、陈 子昂、韩皋鼓等诗文中用词错误的地方。 另外他的诗作中,也常有其诗学思想的表述。刘放提出诗歌创作 是主体情感与内在情绪的表达,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体验, 主张以写诗来抒写自我性情,如: 作诗写吾心。赠黄安期推官( 卷六) 置酒肠已开,论诗心为领。梦杨十七( 卷三) 他希望诗能表达生活雅兴,任意挥洒: 新诗飘飘脱俗格,得闲会复来从容。和李公择题相国寺坏 壁山水歌( 卷七) 诗兴不禁头已白,醉乡只有面微红。次韵舜口陈学士八月十 六日省宿( 卷十四) 官闲身老诗笔健,乐与邱壑研豪雄。和杨彦文嵩山诗( 卷 八) 对饱含真切诗情,挥洒自如的诗人诗作表示赞赏和羡慕: 示我林下诗,笔力勇奔峭。( ( 题常宁黄令洒然堂( 卷三) 光禄诗为乐,渊明酒自娱。霍邱谢令寺丞( 卷十) 这点刘敛与苏轼颇相近,他们都以情感为诗歌创作的本位。如苏轼读 孟郊诗二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文以达吾心,画以 适吾意书朱象先画后。 同时他接受陶渊明诗意人生追求的影响,有续董子温咏陶潜诗 西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蕾王著虚滹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点校本1 9 8 3 。( 宋) 苏轼苏轼诗集( 卷十六) 中华书局,1 9 8 2 ,2 口苏轼文集 1 5 硕士学位论文 八首表现诗人远离俗世、亲近自然的雅情,诗酒怡然,悠游人世。 中山诗话第6 3 条比较江天质和陶渊明诗酒任情的异同,偏重对 陶渊明文士雅致生活情调的欣赏。 第二节散文创作观 刘敛的散文创作观,见于公是先生集序。他赞赏刘敞文章“其 能道胸中之蕴积,畅物理之有无,合众美以为己用,超伦类而独得, 使其语言如其心,其驰骋极所欲,壤伟厅林,放肆自若弦,认为写文 章应驰骋情怀,如述己心,畅达自然。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是刘敏文学 思想的出发点。序中他说:“传日: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惟深 故能通天下之志,以极万物之理,则文有不明者乎 他主张文章应好 古杂博,满怀深情驰骋文章,气盛而言,而且不同用途的文章偏重也 不同,“是故有志圣人者讯其通,贯穿诸子者观其辩,济用当世者尚 其辞 写文章应心平气和,气感神明,才能写出好文章。这种自然任 性的创作方法,表现出刘敛人格的正直坦诚,无所顾忌,也显示深厚 的文学涵养。 刘敛主张气盛而言,是承韩愈“气盛言宜 文气说而来。“文气 一说源自哲学范畴。在先秦哲学观念里,“气”是一种无形又无所不 在的抽象物。儒家重视“气”,认为诗、歌、舞“三者本于心,然后 乐( 器) ( 气) 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 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礼记乐记) ,认为情感深厚就会文 采鲜明,气度宏大就会变化神奇,此处的“气 指人的精气,一种思 想状态。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养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气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把抽象的“气 变为具体的思想意志、充实的精神及刚强正直的儒家道义修养。 。陈戍国撰礼记校注岳麓书社出版社2 0 0 4 ,5 2 8 1 。陈戍国撰四书校注岳麓书社,2 0 0 4 ,5 1 9 7 1 6 刘敏文学研究 而最早以“文气说”论述文章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 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气”就是文 章所体现的作家精神气质、才能和个性。到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 中,对“文气说在理论上作了全面的阐述。刘勰论“气”的内容不 一,神思说,“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其气是指作家构 思时的思想境界。体性指出“气有刚柔其气指作家的性格。风 骨“情与气偕,辞共体并刀此处的气指作家的个性、才能。养气 说:“纷哉万象,劳矣千想,玄神宜宝,素气资养 此处的气是指作 家写作时的精神状态。 到唐代,韩愈继承了孟子“养气的观点,把文与气紧密联系起 来,提出“气盛言宜 之说,成为文艺创作重要理论。韩愈推重儒家 道德仁义的思想修养,他认为气与言,就像水和浮物一样,“气,水 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盛,则言之短长 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 答李翊书) ,确立作家思想修养与文章内 容及形式关系的文气说。 刘敛推崇并发扬韩愈的文气说,表现在:首先,强调韩愈的载道 说及儒家仁义道德修养说: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 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韩愈答李翊书) 若夫尿幽命之统,贯诚明之本,考百子之杂博,判其真伪。 虽至于六经,可折衷也。极帝王之治,奉事有功,虽在于今日, 可按行也。是好古博物之士,所以责乎学圣人而得道真者。( 刘 敏公是先生集序) 。魏文帝撰典论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1 雪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l ,1 l 。2 9 5 。同上3 0 8 。同上3 2 1 9 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1 1 4 5 6 。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1 2 1 7 1 o 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1 2 1 6 9 童同上1 7 0 17 硕士学位论文 韩愈给李翊的答信中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提出道德是文章的源泉, 韩愈认为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刘敛也认为作 家创作应立足于高尚的道德修养基础上。 其次,重视通过读书积累、生活实践等来养气,其过程是艰苦的。 赵晓岚师在从“气盛言宜”到“以气使词中论及引气为内在 的灵魂骨肉,言为外在的风貌形式”,内在的灵魂骨肉只有通过 长期艺术涵养才能得来。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 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 韩愈答李翊书) 伏念臣文谢天成,学非师授,窥陈编而窃取,迨暮齿而益衰, 可以小知。( 刘缴谢中书舍人表) 可见,韩愈和刘敛都重视作家内在涵养的积淀。 再次,刘敛认为散文写作中,作家内在的精神与情感力量“气 是文章的气势,它主宰整个文章的风貌。这明显承韩愈“气盛言宜黟 而来。 故古今之士,智有所不周,文有所不明,由其情之蹇浅也 知其一,不知其二善于此,不善于彼。由其气窳而化狭也( 刘 皴公是先生集序) 指出作家精气蹇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南大学《ERP沙盘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华女子学院《公选生命急救常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协和医学院《健康风险评估技术与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艺术学院《国际贸易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智能装备控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数智财务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数字电路的功能测试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热气球教学设计
- 2024年新型便携式温、湿、风向风速仪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北京市丰台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02版干部履历表(贵州省)
- DL∕T 1909-2018 -48V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中西文化鉴赏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郑州大学
- 公共场所重大活动卫生监督工作规范模板
- 耐高压PICC置管
- SG30A伺服说明书
- 国标无缝钢管规格表
-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PPT课件.ppt
- 焊接件质量目视检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